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时间:2019-05-15 03:3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第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变革,我国的基础教育获得了重大的进步,但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制约了小学数学课程进一步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提到日程上来,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革变,以更有效得让小学生获得学习获得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字】小学数学;改革方向;革新策略

【分类号】G623.5

0 引言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倍加注重对人材学习能力,在国家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课程的改革,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做出相应地变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各国陆续就此进行研究。早在1956年英国就有人提出,教学方法要适应儿童不同能力的发展.但是大力地宣传和推进改革,是在六十年代以后。在提倡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的初期,主要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由此需要改革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原由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科技迅猛发展,教学上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1.1教学具有存在随意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耗时多、效率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目标,使得教学具有随意性有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会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混乱、随意。当前有些地方的小学教学模式依旧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单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给予学生足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在教学形式上,缺乏合作的学习精神,教师只重灌输单板知识,培养学生的机械训练。

1.2教学缺乏明确性

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存在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把学生安置在被动的角落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注重学生接受多少书面知识。然而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引导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老师具有关键地指导地位。

1.3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深入理解小学数学最新的知识,简单地认为只要完成课本中的知识就可以,但是,小学数学教学看似简单,让小学生真正参透里面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是不容易的。长期以来,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书本,并未“镶嵌”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得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学生的认识上缺乏针对性和长远性,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教学准备是实行有效教学的提前,有良好的教学准备,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工作,同时,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2.1着手教材,保障备课的可行性

新课程的教材观着重在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教材只是是使用工具,而不是教学主体,换言之,使用教材这工具,把其中的精髓灵活地传授于学生。同时,教师的备课要与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基点,运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最高效率地利用好教材,从而保证备课切实可行。由此,教师要好备课准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教师是学生与教材的桥梁,1978年第三世界国家数学发展国际讨论会上强调,“学校数学课程的任何重大改革,首先必须准备好教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切实做好与教材对话,使教材的重难点体现在备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确实保障在上课时合理有效地教学。

2.2灵活教学,手段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采用班级教学制,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同时教多个学生,但是过于工厂化,每个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生命,每个有着不同的个体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应该灵活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联合起来使用,这样不但能照顾全体,也能顾及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多媒体的出现,给教育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曙光。多媒体具有直观性,能够把抽象的数学思想直观的表现出来;多媒体具有趣味性,其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

多变性,带领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学习乐趣。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积极性。

2.3改变教学观念,师生共学

新课程背景下,要切实有效的落实小学教学,教师的思想观念要先转变,实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动是教学中非常常见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就缺少了交流,缺少了相互间的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知情,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清楚,如此则很难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可能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转变以往陈腐落后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让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实行“传授知识“转向“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被动的学的模式转向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创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转变了教学观念,接受新思维;只师生互相才能互相了解,达到共同发展。小结

通过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小学数学相应的教学策略理论更好的运用在教学中,灵活地选择有效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生获得学习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具体联系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总结经验,把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推向前进,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27-28.[2]杨启亮.转变教学观念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0(2): 17-20.[3]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4):39-43.[4]宋秋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注意教学生态的和谐平衡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6): 38.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6、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第三篇:深化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探索

多学科渗透的立体式药理学教学研究

成 果 总 结

王金权 雷海瑛 徐 婕 董金玉 马春梅(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平凉 744000)

药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学科。按高等教育法对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多学科渗透的立体式教学研究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成果效果良好,在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量化考核中成绩均在95分以上,学生考核成绩的优秀和良好率较以往大幅度提高;有关的科研成果三次获平凉市科技进步奖;有四篇论文在省级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有四人九次获“优秀教师”,三人是“教学名师”,二人是“专业带有人”,二人获省级教学奖励;成果获平凉医专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药理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做好药理学教学,深化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经过十几年的研究,通过讲好第一堂课、解析理论教学、实验技术革新、药理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药理学教学,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达到了让师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历时八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效果良好,现将这些成果总结如下。

一、加强认识,明确目标,提升第一堂课效果。

《药理学》是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涉及知识 点多、面广,学习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其产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第一堂课非常关键。笔者就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概述课程内容、介绍课程特点、说明课程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名言警句都明确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开头很重要,事关结果的好坏和事态发展的趋向。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为其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一个释疑解难的精神钥匙。第一堂课教学是学生全面了解将要学习的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对将要学习课程的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第一堂课教学非常重要。

《药理学》是医药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是联系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临床课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时不仅涉及已经学习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而且还会涉及到未学习的临床知识,学习的知识点广泛、内容多,要求的知识面宽,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一开始就产生“恐惧”感。因此,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感觉,提高学习的兴趣,能随着教学进度愉快、轻松的学习,掌握教刚规定的药理学知识,达到学习的目标,这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第一堂课的首要任务。

1.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了解《药理学》课程的重要性。能力决定水平,态度决定行动。所以对事物接受的程度与其思想认识密不可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了解《药理学》课程的重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从我校统招的学生调查结果看,有18.6%的学生对学习医学专业有动摇,专业思想不坚定,虽然这些学生占全体学生人数不到1/5,但他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它同学。作为教师,就要用真情、结合生动的实例和本门课程的特点,转变学生的专业思想,不能进行不切实际的、空洞的政治理论来说教。药理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1.1药理学知识具有普遍性。医学专业开设的《药理学》课程,简单地来说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个药能治疗什么病、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等问题。人一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避免,认真学习好医学尤其是《药理学》,不仅是将来从事医学临床必须具备,就是将来就业时进行了职业迁移,给自己用药时也是很有益的。这样,巩固专业思想,消除潜在抵制意识。

1.2药理学知识具有广泛性。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同时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药理学。掌握药理学可以给家人、亲朋好友、同事等周围的人提供咨询和用药指导,增加我们的交际能力,在一个相对陌生环境中很快提高我们的人气指数,也对我们的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巩固专业思想,调动学习热情。

1.3药理学知识具有实用性。《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在发生疾病时是必须要使用药物来治疗的。如果没有掌握好《药理学》内容,在临床选药时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做到合理使用。以此来增强专业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切合实际、现实、可操作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学习药理学不仅是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必须的,而且对自己也是有益的,明确了学习药理学的重要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热情,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样就提高了《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概述课程内容,让学生对《药理学》有整体认识。

简要概述《药理学》课程的整体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前对整个内容有一个印象,减少了学习时的盲目性,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2.1说明学习《药理学》的要求、课程规定的教学时数、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时数分配等。

2.2说明理论课要介绍的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介绍今后在学习各论时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后面学习各论奠定基础,各论则具体学习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性能,是学习药理学的核心。

2.3说明实验课的内容、特点、要求,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对实验课的认识和态度。

3.介绍课程特点,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药理学》产生学习好奇。

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特殊性,药理学也不例外,这门课的特点就是内容繁杂,学习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多,不仅有已经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还有未学习的医学临床知识;药物种类繁多,且每一类药物之 间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每一类所包括的具体药物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几乎所有知识点都需要牢固记忆。如果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会使学习感到很乏味。所以,就要给学生介绍清楚学习的方法和上课采取的教学方法。

3.1课前复习和提示。在学习具体内容前一是提前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二是给学生简单讲解所涉及的内容,为学习先铺平道路。

3.2掌握共性和特点。讲解清楚每一类药的共性,或详细介绍这类药物某一个药的全部内容,再给学生总结其它药物的特点,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减少记忆的负担。

3.3及时对比整理。随时对出现的在药名、概念、作用等有相似之处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使其更加明确,减少混淆。

3.4结合实践学习。鼓励学生在遇到自己使用或别人使用药物时,养成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将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说明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每一门课程都有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目的,给学生交代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药理教学既要基于教学目标,又要基于临床用药,既要达到教学目标,又要服务于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有了方向,能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4.1对于药理学课程的学习,要掌握一条主线(剂量),树立一个意识(疗程),贯穿一个思想(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基本目标。掌握一条主线----剂量。剂量决定药物的效应,药物是一个双刃剑,使用太小不产生作用,使用太大就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机体死亡。学完药理学要牢记药物使用的剂量,掌握药物使用的合理剂量,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

树立一个意识----疗程。疗程是巩固治疗效果的关键,疗程太短疾病容易复发,疗程太长导致药物在体内发生蓄积性中毒,通过药理学的学习,就要树立疗程意识,使药物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

贯穿一个思想----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临床使用的药物许多它的作用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加之机体的个体差异性,偶尔会出现一些与理论不符的情况,我们学习药理学的目的就是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生搬硬套或完全照搬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才能使药物使用更加合理。

4.2学习每一类、每一个药物时,应掌握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这是具体目标。

药理学在介绍每一类、每一个药物时,一般是从药物的一般形状、构效关系、体内过程、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症、制剂和用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我们所学习的是临床药理学,结合专业特点和今后的工作性质,依据教学大纲,学习时主要掌握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一举两得。总之,在讲授《药理学》第一堂课教学时,通过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概述课程内容、介绍课程特点和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说明课程学习目标的介绍,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法,注重理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药理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掌握的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新的药物和复方制剂不断出现,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就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对《药理学》教学进行解析。

《药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也是将医学基础与临床联系起来的纽带学科。学习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临床理论知识和经验,对学生来说,理解不容易到位,纵向与横向联系不够,加之记忆内容繁重,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很吃力。为了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门课,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实行点面结合,共性与个性分离,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药理教学,探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教学方法,现进行解析以和同行探讨。

1、教材处理---增减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药理学》教材所介绍的药物种类全而广,比较全面、系统,但在具体内容上有不妥之处。现在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转化为 目标教学、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于教师讲解时间缩短。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不仅完成教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基本掌握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下功夫。

1.1 熟悉。就是熟能生巧,把整体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即熟悉教学大纲,做到有的放矢;熟悉教材,有整体概念;熟悉每节内容及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1.2 了解。坚持岗位学习,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关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尤其是了解该药在临床上目前的使用情况,这样教学时针对性强。

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如对临床少用或不用的药物,在讲解中删减,例如抗麻风药、抗血吸虫病药、抗丝虫病药等,对比较肯定的研究成果进行增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典型素材,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准备考察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内化。这样,达到了备课的目的,对《药理学》教学工作有前期保障。

2、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

在教学中学生处在主体地位,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发挥的是“导”的作用,包括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等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紧紧围绕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和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展开,切忌单

一、强迫。

对教师而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文化素养、朴素大方的外表举止、清晰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使学生内心产生信任感,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关幽默,或有趣的切合实际的示例很有必要,使—些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水平。恰当加入临床病例,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教学形式多样,使用课件时多采集一些有趣的图片、动画、演示等,文字应简练,一目了然,否则多媒体就成为黑板的变身。

对教纲规定的掌握内容,如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对每一系统药、每一类药的共性重点介绍,精减教学内容。

3、横向和纵向联系,区别和比较相结合,便于学生加深理解,牢固记忆。

每一系统或每一类药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关联,例如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在兴奋其受体发挥作用时,有相同之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安定和苯巴比妥、氨基甙类抗生素之间,在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相同之处.通过横向联系,搞清其共同点,再记忆不同点,减少重复性记忆。例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硫酸镁有相同的作用和用途;哌替啶和噻替哌,噻嗪类药和吩噻嗪类药,克拉明和阿拉明,在药名上有相似之处;镇痛药的镇痛作 用和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地西泮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和N受体阻断药的肌肉松弛作用,在药理作用上有相同之处;二重阻断和二重感染,在概念名称上有相似之处等等。通过纵向联系,找出不同,既加深理解,又容易记忆。总之。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将这些有关联的内容罗列一处加以区别,使学生不易混淆,且记忆牢固。

4、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目前实行的是目标教学和PBL教学法,绝大多数学生仍喜欢传统教学模式,总希望老师将所有的问题通过课堂给予解决,自学、理解能力差,有些学生还比较懒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更为重要。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树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取的途径有:课前进行有效备课,课堂上讲解清楚,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给学生介绍课程的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时的分配等问题,使学生对学习《药理学》有整体概念;教会学生能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做好实验,有病时自己考虑如何选药,与临床医生用药加以比较,在接触到药物时阅读说明书,自己使用该药后的感受等。

5、经常翻阅相关书籍,学习新知识,将重要、确定的内容及时介绍给学生。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从事医学临床医疗工作,课本介绍的内容毕竟存在它的局限性,与临床有一定差距,作为从事医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尽量在讲解过程中去缩小这种距离,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经常翻阅相关书籍,了解新内容、新 进展,联系临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并把新的内容补充给学生,既可消除学生对《药理学》的偏见(有些学生认为教材所介绍的药物,似乎在临床上用不上,由于这种思想,就会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也可以使学生对临床用药有一定了解,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起一个过渡、缓冲作用。

以上是自己在《药理学》教学过程的几点探索,通过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三、重视实践,强化能力,加强实验技术革新。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及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药理实验的技术革新,获2002年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药理实验在《药理学》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客观化,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实验程序科学、合理,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的趣味性等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都非常大。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及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药理实验的技术革新,是将原来两个独立的实验有机地融为一体,补充了实验的程序,使其更完整、合理,改进了实验仪器,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使实验体现了时代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果和实验的趣味性。

医药卫生院校开设的《药理学》、《药物学基础》等课程,除理论教学向学生介绍药物的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必须进行实验(实验占总教学时数的20%-28%)。药理实验是对理论 介绍的药物基本知识进行验证,也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通过实验具体观察药物对机体的影响,用客观事实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实验程序的设计就必须严谨、科学、合理,结果记录准确,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实验操作应简便易行,并能调动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实验,此项目的研究,基本上达到了以上目的。

实验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技术革新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从1989年9月自选此项目,分四个阶段(1989.9--2000.12主要进行两个实验的合并及程序的补充完善;2000.12--2001.12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主要仪器的改进;2001.12--2002.9再次对实验主要仪器进行改进,并对整个程序做进一步的验证;2002.9至今对革新后的实验进行推广应用)不断探索、完善,现在研究全部完成,编写入平凉医专《药理学实验指导》在全校各专业广泛应用。通过实践证明,该革新实验结果稳定,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技术革新背景

1.1从药理学课程的特点看:《药理学》、《药物学基础》课程在医药卫生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连接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临床课的桥梁课程,是为学生将来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本身是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正确、准确的掌握药理方面的基本理论非常重要。实验是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将客观现象展 现在学生面前,用事实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

1.2从药理学实验的特点看:药理实验全部是验证实验,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动物实验检验理论是否与实践相符。这样,实验结果就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结果不明显、结果错误或与理论不符,将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进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准确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3从两个实验的技术看: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两个实验,孤立地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进行验证;实验不系统,不能在同一时间同时观察到药物作用随剂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改变;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记纹鼓)记录的曲线不完整,客观影响因素多,致使实验结果不准确,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还可能产生认识错误;实验缺乏完整性,没有涉及到药物使用的剂量过大可引起机体死亡这一现象,不能在学生思想上对药物过量产生的严重危害有深刻印象。

1.4从实验的先进性看: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落后,现在记纹鼓已基本淘汰,让学生再使用这样的仪器实际意义不大,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高,目前电脑已十分普及,掌握其操作已是基本技能,革新后实验过程使用计算机,体现了实验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兴趣,实验效果更好。

1.5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看:实验分两个时段做,而每一实验占两学时,造成时间的浪费;每一组消耗动物数量多,增加了实验开支;用煤油燃烧产生大量浓烟熏记纹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 保护。

2.技术革新思路:基于以上几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我对两个实验进行技术革新。

2.1将实验进行合理、有机地整合,并根据药理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程序更加完整,提高实验的效果。

2.2不断探索改进实验所用主要仪器,使实验结果记录更准确,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

2.3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提高实验的效果。

3.技术革新后完整的实验程序 3.1实验目的

(1)观察吗啡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和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

(2)观察尼可刹米过量所致的惊厥反应及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3)观察尼可刹米随着使用剂量的不同机体发生的反应。(4)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到的结果,联系临床,明确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3.2实验材料

兔固定器、磅称、鼻插管、液体石蜡、胶布、酒精棉球、5ml及10ml注射器、电脑记录仪(生理、病理、药理)、1%盐酸吗啡溶液、5%及25%尼可刹米溶液、0.5%地西泮溶液、家兔1只。

3.3实验程序 取家兔1只,称重,置于兔固定器内;将鼻插管一端涂以液体石蜡插入兔的一侧鼻孔,用胶布固定,另一端接压力传感器并与电脑记录仪(生理、病理、药理)连接,记录正常的呼吸曲线;然后由耳静脉注射1%盐酸吗啡溶液1-2ml/kg,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及幅度;待频率极度减慢,幅度明显降低时,立即由耳静脉缓慢注射5%尼可刹米溶液1-2ml/kg,观察呼吸变化;待呼吸抑制解除后,以稍快的速度由耳静脉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0.5ml/kg,待家兔出现惊厥(躁动、角弓反张等)后,立即由耳静脉注射0.5%地西泮溶液0.5ml/kg,观察惊厥缓解情况;待家兔惊厥症状完全消失之后,再由耳静脉快速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3ml/kg,观察家兔的最后反应。

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并联系其临床意义。

注: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在注射尼可刹米时应注意使用的针头和推注的速度。

3.4实验结果

注射1%盐酸吗啡溶液后,约40秒钟后家兔出现呼吸频率极度减慢,呼吸幅度显著降低现象,立即注射5%尼可刹米溶液,20秒钟左右呼吸抑制解除,约10分钟后家兔呼吸恢复正常;然后以稍快的速度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约10秒钟家兔出现惊厥,注射0.5%地西泮溶液后,8秒钟左右惊厥缓解;最后大剂量快速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家兔立即出现惊厥,约3分钟后家兔死亡。

3.5讨论

(1)通过实验验证了吗啡对机体呼吸有抑制作用。(2)通过实验看到随着使用尼可刹米剂量不同,其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如使用常用量发挥的是治疗作用(兴奋呼吸中枢,解除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使用较大剂量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家兔发生惊厥),过量使用导致机体死亡。

(3)通过实验验证了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4)通过实验连续、完整地看到了由于使用药物剂量的不同药物作用的转化过程,对药物作用与所用剂量之间的关系有客观地认识,清楚了药物不仅能够产生治疗作用,而且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危害,明确了严格掌握药物使用剂量的意义,加深了对合理使用药物重要性的理解,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创新点

4.1实验程序的创新: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原是两个独立的实验,该技术革新并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实验合二为一,而是进行有机地融合,并补充了实验程序,使其更加完整、合理。通过一次实验让学生同时看到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反应。

4.2实验仪器的创新:实验主要仪器最早使用的是记纹鼓,后改为生理二道仪,最后改进为电脑记录仪(生理、病理、药理)。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先进性,而且使实验体现了时代特征。

5.革新实验的优点和推广应用的意义

5.1实验程序完整。通过一次实验连续地看到了药物作用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

5.2结果记录准确,便于保存,并对记录结果可以进行任意编排。使用电脑记录仪,避免了结果记录(如纸的长度有限)不完整的缺点,也同时排除了实验中的干扰因素(如发条松紧度、纸的平整度),在电脑记录仪上可随意对记录结果进行剪辑。

5.3实验准备和操作更简便。使用电脑记录仪后,实验准备环节取消了熏纪纹鼓的过程,操作简单化。

5.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实验避免了煤油燃烧产生大量浓烟造成的实验人员身体的损害和环境污染,节约了实验经费支出和实验动物数量。

5.5推广应用的前景好。技术革新后的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是学校必备的,实验中的操作是学生应必须掌握的,较以前实验更合理,效果更好,易于推广应用。

总之,技术革新后的实验,通过一次实验达到了两次实验的目的,克服了单个实验的不足,对实验程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补充和完善,实现了两次实验无法实现的效果,操作简便、省时,结果记录准确,节约了实验经费,减少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验效果好,推广应用价值大。

四、多学科渗透,立体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是涉及广泛的长期教育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实施和践行素质教育义不容辞。笔者就对在《药理学》教学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从课堂中始终如一地贯穿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其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拓宽知识面;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等方面进行探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这些都可以看出,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原则和理念,知识综合化趋势,使得高等医学课程向医学课程综合化发展,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客观可能,但新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能否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不是某一个机构或团体的任务,而要靠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素质教育也不是单纯某一方面(如掌握一定科技知识),而包括一个人在一生的发展过程应具备的一切才能和品德、个性。对于具体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实施素质教育既是责任又是义务。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其中,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1.在课堂中始终如一地贯穿德育教育

思想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同时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德育教育是良好的思想意识形成的基础。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他的才能就不会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反而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这方面的例子已发生不少,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前提。教师在具体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是传授学业、解答疑惑,而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医德医风教育、道德情操教育等),也就是说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使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但又不能脱离实际和课堂教学的内容空谈,讲大话、套话,而应结合具体问题,生动、有趣的进行(如名医的先进事迹),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其内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最终达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在讲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时,提出心理和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发挥的影响,结合这一内容对学生说明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明确医德的重要性。在讲抗结核病药时,通过对古代、近代、现在结核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心,也阐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学生深刻认识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热爱党和国家的自觉性。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其创新精神 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是学习和受教育的主体。课本和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最基本的,存在一定局限性。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更主要的是将书本相对局限的内容更多、更深的理解,而灵活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有善于“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功”之心,从“独奏者”的角色变成“伴奏者”的角色,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如讲解与提问、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验操作、临床实践相结合,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僵硬的机械的书本知识,而变成自己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药理学课程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经典的验证实验,看似很完美,只是机械的按照书本规定的程序操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我们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寻找试验中的不足,并探索改进的办法。如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是两个独立的实验,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来完成,它的缺陷就是学生不能在同一时间段同时看到同一种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伴随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学生就一起探索,将两个实验有机的融合进行革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药物在治疗疾病时,由于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给药时间过长等)会出现毒副反应,甚至会导致机体死亡,这样,为将来在临床合理用药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拓宽知识面 从新医学模式观点看,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从事临床工作要直接与人接触,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具体治疗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样就要求医学生不仅掌握医学知识,具体精湛的医术,而且还应具有相对丰富的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注重自己人格、情操修养。但教学大纲和计划规定的专业内容几乎占满整个课堂,很难有时间详细地介绍这些内容,所以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人文社科知识很有必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丰富其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体的结构复杂,各器官之间的功能相互牵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可能把标本随时拿出给患者进行展示、讲解,如果能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这样,给患者介绍就直观形象,容易理解。自己在教学中就结合相关授课内容,给学生画一些示意图,如呆小症、柯兴症、神经传导等,既增强教学的效果,也对学生学习其他技能起到启发作用。

4.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要认真、仔细、耐心的讲解、引导,学生要认真、刻苦、努力的学习,积极的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既所谓“教学相长”,缺少任何一方都将事倍功半,收益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教学气氛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紧张而不乏轻松,如生动形象的举例、幽默风趣的语言、积极乐观的态度,达到师生之间的默契、平等、和谐,这样,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不仅不知不觉的学习到该掌握的内容,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药理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奠定一个理论基础,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给药的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剂量太小不产生作用,剂量太大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也是课堂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举了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把饥饿看做一个疾病的症状,把大米饭比作治疗这种症状的药物,非常饥饿吃一粒米让同学想结果,吃一斤又让同学想结果。这样,就让学生很形象地对药物的使用剂量重要性的理解,也明白治疗疾病时使用常用量的意义。

总之,药理学的教学和学习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只要我们教师努力钻研,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断探索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将其有机的融入教学工作中,必将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果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达到了让师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药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模糊、教学手段单

一、教学内容孤立、综合素质培养欠缺及教学理念和模式滞后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大。

第四篇: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育“瓜傻式”教学法----将数学那种严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这种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使枯燥干涩的数学概念演绎变得生动起来。

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 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有关数学问题口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 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教学领域的深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一方面对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完善与改造,一方面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我国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

一、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介绍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至60年代

初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1、发现法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现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

(2)发现法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他们对所学课程具有内在的兴趣。发现法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好问和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遇到新奇、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利用新奇、疑难和矛盾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法仅利用外来刺激促发学生学习的做法。

(3)发现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潜在的、间接的。由于该法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直观教具等,自己去观察,用头脑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

2、发现法的主要优点及其局限性 发现法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

(1)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2)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发现法经常练习怎样解决问题,所以能使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创造发明的态度。

(3)运用发现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4)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内部改组,这种改组,可以使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好的联系起来,这种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就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发现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就教学效率而言,使用发现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再发现的过程,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去获得,或者重新发现,而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

(2)就教学内容而言,它的适应是有一定范围的。发现法比较适用于具有严格逻辑的数、理、化等学科,对于人文学科是不太适用的。就适用的学科而言,也是只适用于概念和前后有联系的概括性知识的教学,如求平均数、运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称、符号、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师来讲解。

(3)就教学的对象而言,它更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发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为发现的前提条件,因此,年级越高的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也就会越强。所以,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有必要和可能采用发现法教学。

3、发现法教学举例(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

给出一道题如39÷3。学生可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做几个这样的题目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10个组成一组。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

(1)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

(2)从3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

9+9+9+3+3+3+3=39(块)↓↓↓↓↓↓↓

3+3+3+1+1+1+1=13(人)

(3)与(2)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9+9+9+9+3=39(块)↓↓↓↓↓

3+3+3+3+1=13(人)

(4)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30+3+3+3=39(块)↓ ↓↓↓

10+1+1+1=13(人)

(5)与(4)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给3个人。30+9=39(块)↓ ↓

10+3=13(人)

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对不同的算法不给出评价。再出一道题,许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教师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找出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

(二)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邱学华老师最早设计和提出的,经过在一些地区和全国逐步推广,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1、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由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上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尝试教学法与普通的教学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教学过程中“先讲后练”的方式,以“先练后讲”的方式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尝试教学法产生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学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国内有许多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同时,也有许多国外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大量地介绍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根据我国的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既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教学方法。邱学华老师多年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在“文革”前后进行了多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面的调查与实验,深感研究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和对比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尝试教学法的设想。他借鉴了中国古代的“启发式教学”原理、发现法和自学辅导法教学的思路,综合地分析和研究这些教学法的长处与不足,试图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2、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和课堂教学结构 尝试教学法基本的教学程序可分为五个步骤。

(1)出示尝试题

尝试题一般是与课本上的例题相仿的题目,是课本上问题的变形。如书上例题:1/2+1/3 尝试题:1/4+5/6 出示尝试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自学课本

在学生尝试练习,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书上对这个题目是怎样讲的。教师提出一些与解题思路有关的问题:如上题,“分母不同怎么办?”“为什么要通分?”

通过自学课本,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个问题认识的情况,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3)尝试练习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对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并且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这时,就再出尝试题让学生试一试。一般采取让好、中、差三类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同时在练习本上做的办法。

(4)学生讨论

在尝试练习时,可能有的同学做得不对,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讨论。

(5)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教师这时可按照一定逻辑系统向学生讲解所学的内容。这种讲解是有针对性的,是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学会了或部分学会了解题方法时进行的讲解,更能够突出重点。

以上五个步骤是尝试教学法在进行新课时所用的,作为一节完整的课,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基本训练(5分钟);(2)导入新课(2分钟);(3)进行新课(15分钟);(4)巩固练习(6分钟);(5)课堂作业(10分钟);(6)课堂小结(2分钟)。

这一教学结构的优点在于: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加了练习时间;改变了满堂灌的做法。

3、尝试教学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其优越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想自己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并以较多的时间进行尝试性和巩固性的练习。

(3)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一般都可以掌握,并且更有利于差等生的学习。因此它可以适用于更广泛的场合,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其局限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自学能力,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不适合用这种教学方法。

(2)适合于后继课的教学,对于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学不宜使用。(3)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不适用于运用。

4、尝试教学法应用举例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许多内容的教学。下面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教学实例。(梗概)

(1)基本训练(略)口算: 板演:645÷3(2)导入新课

把练习题中的645改成615,来继续学习。(3)进行新课 ①出示尝试题:615÷3 ②尝试练习

试试看,这道题和以前的题有些不同,能做出这道题吗? ③自学课本 ④学生讨论

针对学生的三种算法进行讨论(明确其中只有第二种算法是正确的): 2 5

⑤教师讲解(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堂小结

(三)自学辅导法

1、自学辅导法的基本含义

自学辅导法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有一定影响。有人也在小学进行相似的实验研究。特别是运用自学辅导教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自学辅导的实验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并且进行实验的,开始是借鉴了西方的程序教学的原理,实行小步子、多反馈的教学原则,后来进行了改造,并命名为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学辅导法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2、自学辅导法的教学程序

自学辅导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采取适当步子、及时反馈的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实行三个本子综合运用,即课本、练习本、答案本。运用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规定了一节课中学生用于自学的时间在30~35分钟,这包括自学、自练、自检。教师用于讲解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的基本步骤分为五步。

(1)提出课题。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复习有关知识后提出课题,后一种方法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高年级学生提出课题的同时,还应提供自学提纲,使其带着问题自学,围绕课题的中心问题边读边想,求得问题的解决。

(2)学生自学。这一步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与此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和教材难易选用相应的方式指导自学,考题指导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解答。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答疑之后,还要以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4)整理和小结。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补救,还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5)巩固和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独立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

3、对自学辅导法的评价

此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独立思考,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教法,能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大大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得教师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和研究学生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生可以在课外多看其他参考书,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自学辅导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综合。特别是它是基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具体教学过程:(1)教师谈话(2)准备练习(3)进行新课

①出示例题和自学思考题

例题: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时间(时)2 5 路程(千米)80 200 从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思考:什么是比例?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由这几个条件可以得到比例吗?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是怎样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引导自学,总结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比例,说出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组成比例的条件。让学生将比例转化为分数的形式。引导学生练习,思考:比和比例的区别。让学生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加、减、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③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释疑惑的基础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课堂练习

(四)“探究—研讨”法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的一位教学法专家兰·本达(Lan Benda)教授提出来的。在美国有一定的影响。80年代初介绍到我国。在理科教学和数学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探究—研讨”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分为两个大的环节,即“探究”和“研讨”。

第一个环节“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摆弄,研究问题中各种因素或数量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探究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选择充分的学习和研究的材料。如,彩色木条、几何拼板等。

第二环节“研讨”是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在前一个阶段,对所研究的问题都有一定的认识。在这个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发表意见,充分利用语言的交流,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并且在

研讨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最后由师生共同找出所学习问题的规律或结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受这两个环节的限制,灵活地组织和运用。

2、“探究—研讨”法的主要特点 “探究—研讨”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选择恰当的材料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中。

三是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气氛。

3、“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求平均数问题)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个人。

量出每个学生的身高,并根据测量的身高剪下一张纸条。教师提出,“怎样知道四个人连起来一共有多高?”“四个人平均有多高?”

然后教师说明什么是平均数。并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表示出这个平均身高?”学生说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来,然后再用总人数去除。接着学生把表示每一个人身高的纸条贴在墙上钉的一张纸上,在平均数的地方画一条线。发现有些在线的下方,有些在线的上方。并分别用“-”和“+”来表示。学生把高出来的部分剪下来,恰好可以补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兴奋。

接下来又有同学提出了计算平均数的简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学的身高。把全班同学高出这个数字的值加起来,再除以全班总人数,再加上最矮的同学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

还有的同学提出了随便找一个标准线,与这个标准线进行比较计算平均身高的简便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分析

过去,多数人认为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主要是指数学事实(如概念、公式、法则、算理等等),但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数学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学校数学教育本质的深入反思,数学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学样数学主要是“活动的、操作的”数学,而不是形式化的数学。“学生应经历数学化,而非数学;抽象化,而非抽象;步骤化,而非步骤;形式化,而非形式;算法化,而非算法;语言表述,而非语言”的数学学习过程。因此,课堂里学习的数学认识不仅包括数学事实,而且包括数学活动经验。新

授课的教学不应再是以往以教师系统传授教材内容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伴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哲学、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

第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赫尔巴特(J.F.Herbert)为代表的传统的“三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严格的纪律,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以杜威(J.Dewey)为代表的“新三中心”,将学生比作太阳,把教师视为行星,把儿童独立学习的可能绝对化,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这两种极端,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这一教学的主要矛盾视为具有动态性、转换性、发展性和层次性的对立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对于情景问题,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认知准备,他们的想法也会彼此不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教师能够将全班上课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并解释他们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会数学地交流和交流地学习数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语言对思维的表达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第二,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设计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美妙,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第三,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如计算教学,可以鼓励学生

运用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笔算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思维。教师通过先出示带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先估算,然后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第四,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学法的研究和指导,是保证现代教法实施的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五,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去开启学生认知结构的大门。

第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重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模式。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增多以及对教学方法本质的深入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因数学课题、所教的儿童以及教师的风格而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另外,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通过结合形象的画面来讲解,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在我国开展的CAI、微格教学。都是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直接产物,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现代技术设备的引入对常规教学方法的冲击和变革,找到其中的组合点和发展方向,使其为教学方法服务。

以上是现代教学方法呈现的新特点。但纵观各种小学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教学方法的命名欠推敲,主观随意性很大,不够科学;一些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外延”不清;一些教学方法存在着将某种教学方法凝固化、模式化的倾向;有些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理论依据;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很好地加以解决。否则不仅有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碍于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入开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

一、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两方面。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经后的数学学习,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更有利于提高班级平均分(初考的仅仅第一题“计算”——30分。还有后面的题中还有计算)

二、小学阶段的计算内容

“数的运算”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获得运算结果(估算、口算、笔算、计算器),运算侓、运算性质。数的运算模型简单归纳起来就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运算。在小学低段我们主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小的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老师就可以用一些物体和一些实物进行演示和排列来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下面我谈谈小学阶段四则运算的模型。小学阶段四则运算的“模型”有以下几种:

1、加法可以作为合并、增加、移入等模型:如在教学加法时老师可以摆小棒的方法或者直接摆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小组再讨论观察到了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创造出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实例:小男孩有10人,小女孩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属于把两部分合并的类型);教室原来有24人,又来了7人。现在教室有多少人?(属于增加类型)。

2、减法可以为剩余、减少、比较等模型如:操场上原来有48人在打篮球,走了27人。还剩多少人?男生有24人,女生有30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3、乘法:求相同加数的和、倍数(几分之几)等。比如说:在教学表内乘法时老师可以把一些学生叫到前面摆成一个方阵,不断的改变学生的方阵来确定方法,让学生很直观形象的了解乘法的来源和方法(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表内乘法的算理。而对于以后比较大的自然数的运算就应该改变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模式。

4、除法 :平均分配、比率等模型、等分除、包含除、倍数等,如: 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个?有24个人,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在运算比较大的自然数时,老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贴近生活,提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抓好契机对学生进行运算的教学,经过反复的练习使其掌握算法和算理。任何一种运算都是一个“模型”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设计“好活动”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有效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思考,交流探讨,而不仅仅是回忆,背诵概念的定义。

总之,数学学习就是一种表达形式的转换,感悟并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出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运算中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和算理。合理利用以上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许多数学知识,使之能在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和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这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基础准备 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张小汝)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小学各个阶段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是

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

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要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除“凑十法”外,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又如: + =,先通过图解,使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减,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法则等等。

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4、精选习题,巩固训练

学生学习计算的能力是通过练习形成的,但并非任何练习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使练习的数量与效益较好地统一起来,教师在选择习题和设计练习层次时要使练习题具有“四性”。

目的性:目标必须明确恰当。

针对性:针对重点、难点、关键,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习,难点内容着重练习,关键内容突出练习。多样性: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计算的算理。趣味性:形式活泼,新颖有趣,充分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避免盲目、机械、重复、无效甚至有害的练习,练习层次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对教学计算的练习设计应有以下几个层次。

1、准备练习。在新课前完成,目的在于以旧换新,为学生探究新知识迁移做准备。

2、基本练习。在预习或讲授新课时边讲边练。习题与例题相似,帮助学生领会理解新知识,初步形成技能。

3、变式练习。采用变化习题的结构形式,清楚定势思维。

5、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梁冬“2+6”先伸两个手指,再伸六时连着2数,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学)

6、养成反思、验算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恩斯坦说:“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在计算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反思、评价,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让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发言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从而鼓励和赞赏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使学生的计算热情处于高涨状态。同时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可以促使巩固和深化计算教学的成果,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解方程15X÷2=60,学生独立计算,几名学生板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并得出结果X=8。此时,要鼓励学生把所求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验算,看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确定自己的计算结果的对错,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为计算的正确性打下扎实的基础。无形之中也成为学生自己体验感受、反思、评价、验算的过程,帮助他们重新梳理算法,总结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此时学生们不仅仅是做对了一道计算题,更重要的是感悟到在做题时要先依据不同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

总而言之,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法、算理、多样化的练习、养成反思、验算的习惯,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在教学上设计富有兴趣的情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计算教学的活动中,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培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起来才有味道,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也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下载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的有效方法 棠香小学唐智慧 当沉甸甸的书包压在孩子稚嫩的肩头时,在老师奋笔疾书的批改中,结果却是学生对学习的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孩子的各种隐含的天赋......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一、 谈话法案例: 某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

    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陈庄一、完善多种教学手法,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完善生活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所以,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小学......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布敦中心学校)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摘录于百度文库)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定稿)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在小学的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更有效的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直接的让学生接触到关键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