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范文
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
潘家庄小学:王月芳
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所谓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的关键。
1、持续实践体验
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学生更应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 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垂柳”内容的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春天的特点,观察柳叶从刚长出来到柳叶变长的形状特点和颜色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2、以阅读为本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作文指导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
1、问题导向明确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 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我组织了学生在学校中重点观察了“大花坛”,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大花坛”在学校什么地方?花坛里有什么?最显眼的是哪一处?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
2、示范结合实际
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 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讲解“下水文”,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
总之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第二篇: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
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
教师指导是学生作文训练重要的一环。但如何指导是值得研究的,也是当前感到最困惑的。以前我跟许多同仁一样常常是苦心婆心,惟恐指导不周。因此,作文指导课上往往会大讲如何立意、布局、选材、表达,甚至还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恨不得一下子把写作要领都具体而周到地灌进学生脑子里。有时还会选出范文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这实际上是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不懂得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长期如此教学结果只能束缚学生本来具有的自由奔放的思维。难怪学生到下课还“磨”不出几句话来。那么,作文课是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了呢?也绝不是。我认为“作文指导”应该改为“作文点拨”。点拨,重在“点”字上下工夫。教师的指导不是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而是点到为止。指导工作应重在培养学生的悟性。
本堂课的教学我首先是明确了教学目标,重视写作的基本训练。本堂课“写信”的教学目标,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层次的概括:一是辅导学生完成一封回信,二是辅导学生通过回信的练习学到一定的书信书写的基本功。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来信的意思,怎样保证书写回信的针对性,怎样表达真情实意,以及书信正确的书写格式等,这些方面都作了一定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虽然多次修订,但在作文教学的要求上并没有特别变化,一贯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应把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练习”和“表达”很重要,它不仅概括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基本活动,也说明了作文教学的实际意义。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就是要紧紧围绕它的教学任务,一项一项地指导学生做练习,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打基础,让他们多掌握一些写作的技能。“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有关生活与作文的论述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最直接,最基本、最丰富的素材。应该说作文绝非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作业,而是学生参与社会,与人沟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然而窥视当前我们学生的生活,其广度与深度正在急剧萎缩,而且又处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应试
本位多重夹击之中。这样,势必弱化了学生接受信息,感受社会的机会与条件。试想如果学生没有了广泛的生活空间,又怎么能把纯真而灵动的天性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呢?因此,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急需开源节流,引渠蓄水。本堂课中创设的情景------开展“闵行区-----沙家浜手拉手”学生活动,在这情景中让学生读信、写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归生活,为生活所用;课堂再现了生活的真实,这样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从中获得感受和体验,真正让学生丰满生活的体验,从而逐步达到“巧为有米之炊”的境界。
平时,我们还常常听到对作文教学的批评,说学生的作文中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的连篇。我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我想我们的教学如果能在指导上贴近学生一些,多鼓励他们放开思想“自言自语”,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小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注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以自由空间,增强灵活性,让他们能自由发挥,多样表达,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鼓励和欣赏学生用自己的真实的语言表达他们的真情。课堂上要充分鼓励学生“自言自语”。就是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话”。在本堂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讨论回信写什么的时候,做了三项提示:1.表明自己的态度;2.向对方介绍自己;3.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希望。这些要求中项项都有自己,把表达的主动权完完全全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这样符合他们的个性特点,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千姿百态,内容丰富点儿。
教师指导是学生作文训练重要的一环。但如何指导是值得研究的,也是当前让许多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谈谈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希望各位老师畅所欲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或困惑,以达到共同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第三篇: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
如何上好小学阅读指导课
海兴县小山乡小山小学赵金燕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们都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的主体实践。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已不可行,只有改革阅读教学,才能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前进步伐,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才能提高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利用多媒体
小学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指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指导课的研究,切实提高阅读指导课的质量。
一、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语文知识。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来自哪里?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说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讲故事的形式要多变,可以老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学生有了广泛的自主权,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所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阅读的诱惑。故事还可以借助录音机、电视机等电教手段来播放,当学生尽情地享受美妙的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定能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指导课要重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刊、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指导课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方法指导——读书尝试——交流体会。
1、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因此,既要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又要训练学生抓得快、抓得准,而且要训练学生评得对,评得深。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联系上下文是阅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时刻关注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微观,把握宏观。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不仅是阅读方法的问题,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3、培养学生阅读“手到”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和探究性。古人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此外,还要着力培养学生“手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画、注。要写读书笔记,以积累词汇和知识,总结阅读经验,评价阅读材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习惯,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阅读指导课从强化学生的认读能力入手,以积累语言为主要目的,不对阅读材料作过分深入的理解,重视好词佳句的积累吸收,读后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觉,注重情感体验。“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年龄特征,阅读指导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有所侧重。比如指导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读课文,主要是提高她们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在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中,则侧重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在阅读中教给他们方法,提高他们阅读课文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
一篇课文,代表了作者特定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但由于从外观上只是一系列文字符号的组合,而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的事物,这给学生理解、想象、体验带来难度,这时教师借助投影或多媒体来展示相关的形象化资料,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这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到迅速的提高。
例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时,为了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恢弘气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教学过程中通过看、想、说,学生的情感已处于极度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中,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012.5
第四篇:怎样上好习作指导课
怎样上好习作指导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每一次习作教学,老师们都力求在学生前作文和后作文或在老师写作指导和习作评讲时力求解决学生难作文(选材难)、怕作文(没兴趣)、不善作文(不知怎么写)等重要习作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愿意写”比“写什么”更重要。着重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习作空间、提炼写作技巧、提高习作水平上下功夫。
二、激发习作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其习作积极性是构建高效习作讲评课的前提。老师既可用“榜上有名”等栏目公布优秀习作的作者名单;也可借“佳作亮相”或“片断赏析”等形式组织学生好好欣赏、细细品味优秀佳作及精彩片断;还可以办《班级作文周报》、建立班级QQ群、开通班级博客,或给习作进行积分考核、等级评奖及利用佳作展示台等形式来激励学生认真习作,努力向优秀习作学习。
三、丰富习作素材
老师在教学时一方面可借助现行教材已提供的“自由表达、自主习作“的写作空间(每单元习作不再是过去那些固定格式的命题作文,而是较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非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大胆“用我手写我心,以童年谈童心”;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明白每次积累一点点,习作素材一大片的道理,同时养成“每天一小记,每周一大记”的习作习惯,以广泛的题材,不限体裁的形式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四、提炼习作技巧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遵循“两主原则”,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评奖作品时利用自读、他读,自评、他评、师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充分地让学生读、说、议,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从文章范围的选材,主题的立意、语句的锤炼及篇章的布局谋篇等方面总结、提升习作知识和方法来发挥老师的主体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可在内容上提醒学生选择“特点鲜明、事例典型”的材料;在布局谋篇上教给学生“捕捉细节、生动描绘”和“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的方法;在语句锤炼上,让学生注意“遣词造句(语句生动),运用手法(手法高明)”;在确定中心上注意“题目精炼,主旨明确”。从而概括习作知识,提炼习作技巧,提升习作技能。
五、鼓励反复修改 俗话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多半是改出来的”。这些话都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们在指导学生评讲作文时既要让学生了解一定习作技巧;又要借助自改、互改、他改等形式鼓励学生字斟句酌、锤炼语句,反复修改;还可借鉴他人好的习作方式,改进个人作文行为,重新改写自己的习作,以增强习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无论习作指导,还是习作评讲,目的都是一个: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而服务。只有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调动习作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将老师平日指导的习作点滴技巧借助个人生活体验用于习作实践中,就会解决学生怕作文、难作文等难题,让学生在习作时易于表达,乐于习作。
作文教学之困惑
看了特级教师李怀源老师、还有王林博士、青年教师金沙沙的讨论交流深受启发,对于学生的作文一直以来都很困惑,总觉得无所适从,但听过专家老师的讨论交流,让我有所顿悟,对于作文我们应该要逐步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愿意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就要从阅读开始提供的“自由表达、自主习作“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用我手写我心,以童年谈童心”;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明白每次积累一点点,习作素材一大片的道理,同时养成“每天一小记,每周一大记”的习作习惯,以广泛的题材,不限体裁的形式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或许会有所收获,不犯大家试着做做。
第五篇: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如何上好语文课外阅读交流课
如何才能引领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将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在的学生宁愿每天花两小时看电视,花两小时发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因此,我们要想促进学生阅读的实效,首先应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我首选的方法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奇妙的世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学生自然走近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则就是自主开放,设境激趣,绝对不能强迫。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这种无意识行为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推荐读物,明确学生阅读方向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虽已有了较强的求知欲,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他们的阅读常常带着盲目性,易受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很多学生沉迷于卡通书、鬼怪故事等,读这类作品会让学生在一种只是寻求刺激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失去一颗静静读书的心,慢慢失去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根说过:史籍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导者,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有选择地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把准阅读的方向。在各类图书泛滥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除了学校规定的必读科目以外,我还在班级建立小小图书角,让学生共享自己的书籍。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年龄特点,到学校图书室里精挑细选,借了不少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外书目。
三、加强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古语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主要包括精读和泛读。精读方法的指导主要来自课内,从而使课外得益于课内。课外阅读的方法主要以泛读为主,泛读就是粗略地读、浏览性地读。毕竟,学生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没法要求学生每本课外读物都细致地去读完,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进行浏览,运用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的方式去阅读。对书中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我们应允许学生采用跳读法,把重要的地方、感兴趣的地方读一读,其他地方跳过去。而精读方法的指导,则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指导课来进行方法。
四、搭建平台,尽情品尝阅读乐趣
学生在阅读完了一些书籍后,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就会产生表达的需要和冲动,我们还应该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把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同伴们听,把他们的阅读成果汇报给同伴们看,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实现了“内在”语言积累的“外化”。成果的汇报形式无疑是多样的,从课前的“谈天说地”到“读书园地”墙报到各式各样的比赛活动,什么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欣赏表演、交流辩论会、自办小报展等等,既可以让学生品尝到读书的收获和喜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更多的学生看到了别人的阅读经历和成果,也能从别人的展示中为自己指引阅读的方向,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这样一来,学生从兴趣阅读自然向意志阅读转化,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远航,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这样,他才能爱上书籍,自觉地去经典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具体化。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阅读研讨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文章后,自己提出问题或者由老师设计问题,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逐题回答讨论的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2、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内容主题化。
依据学生读书兴趣和读书内容,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可分为童话欣赏、古诗词欣赏、小说人物细谈、儿歌背诵、绘本阅读、散文朗诵等。
3、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方法可行性化。阅读指导课要完成三个“教会”。
教会指导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4、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成果展示的多样化。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将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同年级不同的阅读程度,选择不同的展示形式。
有班级阅读交流会、好书推荐、我最喜欢的人物、我最爱读的一本书、读书笔记比赛、读物插图和人物图画设计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