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5 03: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师表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师表课堂实录》。

第一篇:出师表课堂实录

《出师表》课堂实录

偶园回中 田荣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教学构思

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分析其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学生选背精彩片段,展开竞背,师生共评。课堂实录

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生l: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生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生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生4:(小声嘀咕)怎么都有“出师一表”?

师:(笑着问)可不是吗?都有“出师一表”,而且都是在赞诵“出师一表”。这“出师一表”是什么呢?我们的历史小博士能不能帮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啊? 生:可能是说诸葛亮的《出师表》吧。

师: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 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流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学

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师:真不愧为我们的历史小博士。难得你用这样整齐的句;式向我们概括了诸葛亮辉煌而又多彩的一生。谢谢,请坐下。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做好记号,一会儿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学生白读课文并提出疑难之处)生1:“开张”是什么意思? 生2:“痛恨”是什么意思? 生3:“感激”是什么意思? 生4:“谨慎”是什么意思? 师:看来大家还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大家解决一下呢?(生紧皱眉头,若有所思)生:老师,我知道,可当我将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中后,就讲不通了。(其他同学表赞同地点点头)师:这是因为大家提出的这些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演变发生了变化。“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感激”今义是由衷地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同时,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单音词也是古今异义。如:先、崩、弊、诚、愚等,大家在学习时应加以分辨。

生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句话该怎样断句呢? 生2:应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断句吗? 生:根据课文注释,这句话是讲:如果有违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用这来表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让宫内和朝廷行赏之法不同。

师:讲得不错,看来,大家通过三年的学习积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语感。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和自豪。下面,大家还可以从文章中找找这样的长句,读读看。

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师:大家都读得不错。对句子的朗读节奏把握得很好。下面,我把全文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在对照我和大家朗读异同的时候,请重点关注: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教师范读)师:你了解到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生:写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师:哦,“一系列”建议。哪些建议呢?在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找到呢? 生:在课文1—5段写了这些建议。一共三条:一是开张圣听;二是陟

罚臧否,不宜异同;三是亲贤臣,远小人。

师:你对这三条建议是如何理解的,有何看法呢? 生:“开张圣听”,就是要广开言路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样人们遵规守法,国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乱;至于“亲贤臣,远小人”,就是保证国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不被奸臣所害。

师:嗯,解答得真不错,还使用了我们现在的惯用语。看来,对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已经深有体会了啊。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1:我觉得这是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时候,只有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不发展,必遭灭亡。而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帝王是贤君、明君,而要想成为贤君、明君,就应按诸葛亮提的三条建议去做。所以,诸葛亮提出了这些建议。生2:诸葛亮重点提出的建议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而且这一条建议十分具体,把自己举荐的人具体特点和优势都一一讲明了。

师:大家读到了吗?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文官有郭攸之、费羿、董允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武将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师: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呢? 生: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在课文的第6—7段。

师: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一边读,一边和诸葛亮一起回顾他过去的岁月,看看他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生齐读6—7两段)

生:老师,第7段并不都是在回顾过去。

师:哦。很有发现的眼光。不是在回顾过去,那是在写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来探讨。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回顾了过去哪些事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这些事情大致上都应该了解的,我们一起结合原文来明确一下。

生l:有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生2:有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生3:有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生4:有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生5:有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生:他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出于“感激”,也就是被刘备不因为他身份低微,礼贤下士,•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教而感动才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又在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再次托付给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动,当然想要报答这种知遇之恩。

师:诸葛亮对刘备的情感真的有这么深厚吗?有一句古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问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大家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

生(齐声回答):士为知己者死!师: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惟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现在我们来看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师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 生l:“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了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兴奋心情。可见愿望之强烈。

生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把伐魏兴汉视为自己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

生3:后面的文章中还有,“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刘禅委托他以讨贼兴复大任的原因。

师: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师发起,全班齐读)生1:这里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讨贼兴复愿望和决心的同时,也明确了治国职责,同时对刘禅委婉地提出了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谏言,为自己离朝远征做好了妥善安排。

生2:这两段文章同时还表达了报答刘备,尽忠刘禅的情感。

师:你从哪些体会到的? 生:“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就是报答刘备;立下这

样的“军令状”来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尽忠于刘禅。

师: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 生1:“亲贤臣,远小人”。

生2:不对,应该是“报先帝,忠陛下”。

师:为什么? 生:“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向刘禅建议的关键所在;而文章中所说的一切,诸葛亮在实际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王朝。

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师:阅读了《出师表》,你对文章有怎样的感受,你对诸葛亮

做何评价?下面请大家利用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围绕这两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以就学习本文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l:我谈谈对《出师表》的一些看法。《出师表》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例行公文,其之所以能流传久远是因为它文中的报国的至诚,情意的真切,对后世影响的深远。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对其做出了高度评价。如:陆游在《书愤》中写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样在《正气歌》中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等。

生2: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帮我解答:本文是诸葛亮向帝王刘禅的上书,可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这是为何?

生3:我觉得这是为了让刘禅牢记父亲的遗志。

生4:我觉得这是诸葛亮为了表明自己对蜀国的忠心。

师:同学们分析都很有道理。从此,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这篇“表”文“声情并茂”的特点。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课文,仔细品一品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生1:我根据本文对刘备的死的称“崩”,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古代对“死”的一些表达。一般帝王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之死称“死”。

生2:学习本文中我学会了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应条理清晰,思路清晰。

生3:我们觉得还应注意加进自己的情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到“言之有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更有说服力。

生4:我谈谈对诸葛亮的看法。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政治上赏罚严明,恩威并重。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其突出的历史价值。同时,他的散文独具特色:语言恳切,感情诚挚,论事透辟,推理严密,文风平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他的文章“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师:这位同学结合自己课外了解到的历史资料来评价人物,值得肯定。有没有同学能够谈谈阅读《出师表》后对诸葛亮的感受? 生l: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我觉得太压抑。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禅实在是亏了。(众笑)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扶不起的阿斗”。

这个阿斗就是刘禅。他后来听信宦官,朝政荒废,无所作为,蜀国终于被人家灭亡。实在是让诸葛亮一世英名和心血付之东流了。坚持对这样无用的人尽忠,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生2:可见诸葛亮有先见之明。在本文中,他不是力陈“亲贤臣远小人”吗? 师:这位同学的感受很值得探讨,很多史学家也在这样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我想,准确评价一个人不能离开他具体所处的时代,而用现代的观点来思考又能使我们得到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对这个问题,请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我们再做专题交流,好吗?(生赞同)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师:大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很出色,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前面提到的三副对联对本文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想,但凡好的文章,看到了是一种幸福,若能诵记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了。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欣赏的一段,读熟并背诵下来,看谁选得好,背得快。(学生读背;,学生竞背,师生其评。)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

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多种见解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进发智慧的火花。这:样在解读中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

场面。师生都能从此环节中收获意外的惊喜。

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第二篇:出师表课堂实录王守松

《出师表》教学实录

王守松一、二、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把本小组制作的课文展示板贴在教室两侧相应的导入新课(16:50)位置。(课文展示板贴包括:组名、成员、口号、课文第批注)

师:唐代诗人杜甫《蜀相》中有这样一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有对他的赞叹,也有出师未捷的感言与无奈,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

三、出示教学目标(ppt展示)

1.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培养文言文自主学习的能力。2.理解文章内容。

师:首先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同学读一下。(指名读)生读,引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重视。

四、点评学案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哪几个自然段啊? 生:6、7、8、9自然段。

师:我先把6、7、8、9这四个自然段大家学案的完成情况点评一下,做的较优秀的小组是5组、3组、9组、12组,(已经赋分)做的较好的个人是李月、任晗、赵雪、邢霞……(已经赋分)每人加一分,还有几个同学做的不够好,空的题目较多,尤其是自主构建知识部分,再存在着不会做的题或者不能做的题,那你得注意了。(刘帅你得注意一下)。

五、疏通文意。

(一)合作学习,组内疏通文意。(16:56-16:13,共17分钟)

师:大家已经充分完成了学案,进行了自主学习,接下来我们进行的工作就是合作学习和展示评价,我把合作学习的要求说一下。(ppt出示 1.小组长主持,合理分工,(如何分,组内决定)组内交流自学成果。2.帮扶要求:1号教会4号,2号教会3号。)

师:时间5分钟,好,开始。(生到本组张贴课文展示板的位置,组内讨论。)

(二)组间检查。(16:13-16:28,共15分钟)

师:现在小组之间进行检查。(检查方式:1.一组查二组,依次类推,检查方式检查组长定。2.建议:

3、4号主讲,2号补充。)

师:在检查后做出评价时,请各小组长注意以下几点: 1.句子翻译、重点词句的理解正确。2.声音洪亮。3.解疑补充正确。

生:小组之间进行检查,小组长一般采取的检查方式是:一组小组长检查二组3、4号,2号补充,其他小组依次类推。

(三)小组展示检查结果,进行评价。(16:28-16:38,共10分钟)师:现在请各小组评价你所检查的小组。

生:各小组长对所检查的小组进行赋分评价,满分10分。

二组组长:我检查的是x组的3号和4号,他们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基本准确,但是存在的缺点是x个字词解释有误,所以我给他打x分。三组组长:我检查的是x组的3号和4号,他们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基本准确,声音洪亮,但是存在的缺点是x个字词解释有误,2号已经改正过来了,所以我给他打x分。

四组组长:我检查的是x组的3号和4号,他们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准确,声音洪亮,但是存在的缺点是没有规范答题,所以我给他打x分。„„

(各小组长评价语言十分准确到位,严格依据评价要点进行评价)师依据各小组长的评价情况,对重点知识进行补充。

六、教师考查。(16:38-16:46,共8分钟)

师:现在我来考一考同学们。

(一)这些字词你会读吗?(ppt展示字词)

崩殂()

陟()罚臧否()以遗()陛下

行()阵

夙()夜忧叹

斟酌()咨诹()善道

(二)这些词语和句子你理解吗?(ppt展示,着重展示古今异义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 3.不宜妄自菲薄: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 师问生答。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大家对课文中字词的古义掌握的较好,今义掌握的不是很好,希望同学们能对这些词的今义加以重视。

七、质疑问难。(16:46-16:53,共7分钟)

(一)学生质疑。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可以从字词句及内容理解各方面质疑,课后松校说这个地方可以设计成学生分层次质疑。)

生1:我们组把“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解释为“来”,但是x组解释为“以至于”,我想问一问到底这个“以”字怎么解释?

师:有谁会解释这个字?

生2:我认为这个字解释为“以至于”,前面的“恐托付不效”可以作为“伤先帝之明”的原因,所以我认为是“以至于”。

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好。(教师板书:“以:以至于”)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一句中的“临”怎么解释?

生4:我认为是“将要,临近”的意思,解释为将要驾崩的时候。师:那这个“临”字还可以作什么意思讲呢?

生5:“临”还可以解释为“靠近”,例如“临溪而渔”;还可以解释为“面对”,例如“执策而临之”。

师:这位同学联系的很好。那么“执策而临之”的“之”是什么意思呢?(由此而联想到“之”在文言文当中的所有用法)(板书:临:

1、靠近

2、面对

之:

1、助词,的

2、代词

3、动词,到,往

4、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表限定关系,“局促一室之内”)

(二)教师质疑,深入探讨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了。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你从文章中读出了诸葛亮的什么?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回答句式:“我从

读出了诸葛亮的(关心、忠心,信心、决心、感恩之心„„),因为

。”(ppt展示)

生思考然后作答。

八、拓展延伸

白帝城托孤,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该不该取代刘禅?

(松校说课的时候说,从教师质疑开始就是我们平时的常态语文课了)

第三篇:钟冬明老师《出师表》课堂实录

《出师表》课堂实录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还是继续学习诸葛亮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出师表》。在上节课我们把这篇课文的字词做了疏通,对文章的基本大意做了了解。这节课我想先请我们班的同学温习一下、巩固一下,让老师做一个检查。我们这个班有6个学习小组,每一组同学一起把这篇课文大声地读一遍。我提这样一个要求,希望每组同学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好是步调一致、读的比较整齐,这是一个,第二个在朗读的时候,一个小组的同学,希望能互相帮助一下,如果遇到有同学把字读错了、词语读得不准确,那么可以互相纠正。现在我们开始了。众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

师:大家基本上朗读完了。现在我想看一下大家上节课学得怎么样、牢不牢固,我更想看一下刚才小组合作朗读、互相帮助的程度怎么样。刚才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有几个词语好像在现代我们生活当中还能找到它的影子。老师随便找出来了三个词“开张”、“痛恨”和“卑鄙”。这三个词的意思我想大家都知道在今天我们的写作和说话当中它是什么意思。那么在《出师表》中,还仍然能看到这三个词的身影。“诚宜开张圣听“、“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我想问一问大家,这三个词在古义当中,在本文当中是什么意思?和今天的含义有没有一点不同?

老师:刚才朗读的时候,大家发现了吗?如有的话就举手告诉老师。下面一片讨论声。

师:好,哪个同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把手举起来。

下面没有声音。

师:找到没有?好,这位同学来。

男:“开张”在《出师表》中的意思是扩大,“诚宜开张圣听”这句话就是扩大圣明,而今义指的是商店开始营业。

师:这边差别很大。

男:“痛恨”我认为跟这个的意思一样。在《出师表》中的意思是刘备非常地憎恨桓、灵两帝。“卑鄙”我认为在《出师表》中并不是品格恶劣,而是诸葛亮自谦的一句话。是认为自己当时不是很有名的意思。

师:好,请坐。刚才这位同学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解释,他看书非常仔细。有没有不一样的意见?好,我们请这位女同学。

女:我觉得他说的“痛恨”古义和今义是有所不同的。今义是指生气和憎恨,而

古义是痛心、遗憾。

师:憎恨、痛心和遗憾。还有不同的地方吗?好,这位同学。

男:我觉得他说卑鄙不是诸葛亮当时不是十分有名,而是诸葛亮当时已经很有才了,但是这里是表示自谦的意思。

师:好,请坐。我们看一看这三个词在古义中的意思。(PPT呈现了三个词的古义及其今义)“开张”,是开放扩大,这个词的意思大家很了解,“开张圣听”就是要扩大自己圣明的听闻,广开言路。而“痛恨”,“痛”是痛心、“恨”是遗憾。“卑鄙”,这个“卑”是地位卑微,这个“鄙”呢,是见识浅陋。在文言文当中,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和现代汉语不一样,所以古义当中有很多单音节的词。师:老师还发现,这篇600多字短小的文章当中,有好多好多这类的词,四个字的词,有些还是成语,有些还很重要,有些现在见的不多。我们看着这个投影仪,哪些同学可以在10秒钟之内有这个信心和勇气,认为这些词我都认识,可以很标准、很清楚地把它读出来,看谁最先举手,有这个能力,好,快速看一眼。师:好,现在开始举手,看谁第一个?有么?这么不自信?好,我们请第一个举手的来。

一位男生读。

师:刚刚朗读的时候,老师还没听出错误来,大家的耳朵可能比老师更灵。有没有发现读的不准、不对的地方?有没有?真的没有?那么我们要表扬这位同学读得很标准。现在我想请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把这些词像他一样横着一排一排地念一遍,我想提一个要求,我们念得时候,声音稍微要整齐一点,稍微响亮一些,还有一个速度略微快一点。我们想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这么多词念完,品味读词的感觉,以及想想读完后的印象是什么。

全班读词。

师:读了以后这些词后,是不是发现这些词简练、铿锵动听。文章600多个字,不算长。但是这样的词,我随便举了一下,就有这么多。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文章中,它的语言是非常讲究节奏、讲究音韵。(语言)师:俗话说“文如其人”,了解一千多年前古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用满腔的情感去朗读他的文字。老师现在为大家朗读一遍,大家做几件事情:用心听,划出自己最喜欢、觉得最好的句子,想想老师用了什么感情,你们自己又听出了什么味道。等一下请同学把听到的感情为大家表达一下。

教师读书。读完后请学生回答,学生无反应。

师:“越早发言越好,感觉越新鲜越真实。”对整篇的感觉或者一句两句的感觉都可以。

男:“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是当时诸葛亮非常有哲理的思考。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当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师:诸葛亮对刘禅的影响。以真挚的情感念一下。

男生念。

师:好不好,很好。我们就像他一样。刚刚这个同学领头领的非常好。听说这个班的朗读水准很高,很有活力。

男:“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我认为表现了诸葛亮他作为当时的丞相,要克服中原,达成先帝的愿望的信心。

师:老师列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刚才这句话好像大多数都是四个字一小句,如何把感觉读出来,怎么读才能锦上添花?放开一些。

男生再读。

师:我认为刚刚这句话特别适合齐读,因为齐读可能更有气势。

全班齐读。

师:女生心思好像细腻一点。女生和男生感悟的时候,我想看到不一样的地方。随便哪一句都可以。

女:“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体现了诸葛亮对君主的忠心、高尚情怀。再加点感情读一下。

女生读。

师:自信、把自己的理解、感觉加进去,就很好。再试一下。这边的男生特别勇敢。

男:“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身份低微,刘备不以他身份低微而三顾草庐,并且有了很著名的隆中对,使得三分天下的大计得以实现。我认为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和忠心。

师:这位同学对三国历史比较熟悉,但还是远了一点。这样吧,假如你就是诸葛

亮,你回忆当年感人的情景,你怎么读?

男生再读。

师:有知遇之恩,还有什么?还有很多在情感中表达出来的。那么现在我们来一个合作,老师念上一句,学生念下一句,将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以逗号为分界线。

老师与同学合作读书。

师:这一段感人肺腑、情深意长。上一课了解到诸葛亮在上军北伐对刘备的儿子刘禅上了一张表。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廉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打动了很多很多的人。

师:与他走得近一些、再近一些。看一下结尾“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大家看看怎么念好一点。

众生念。

师:意思都看得懂。想问大家为什么诸葛亮领军北伐之前边写《出师表》边眼泪簌簌地流下来。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这是为什么呢?

师:诸葛亮写表文的时候在历史上记载他年龄多大?他去世的时候是53岁,写表文的时候是在去世前的6、7年,大概是46、7岁左右。是一个中年人,成熟的人,他干嘛?他流眼泪。为什么?小组商量进行,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我刚才在小组间走动的时候听到了很多很新奇的见解,思维很活跃。把思维贡献出来,好的东西埋没了非常可惜。

男:诸葛亮对阿斗很了解,认为阿斗没有做大事能力,所以用了很大的篇幅提出三个建议。他怕自己走了以后没人劝阻阿斗。

师:眼泪为什么流?

男:怕离开后国内一片混乱。

师:伤心,恨铁不成钢。

师:如果妈妈让你做事,你做不好,妈妈一流眼泪,你就做好了?

男:会的。

师:很有见地。还有吗?

师:因为进军北伐是诸葛亮和刘备当初一起要完成的事情,可能诸葛亮进军北伐的时候想起了已经逝去的刘备。所以可能出于对刘备的怀念他流泪了。师:多情的诸葛亮。

男:文第一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看到蜀国在三国中的地位不高,处于危机之时,因此要出师北伐,而他对此行并没把握,为蜀国沦落而伤感。师:很有见解。蜀国前途一片黯然,伤感。大家真正读进去了。

谈及李密《陈情表》。

师:看注释,什么叫表?念一下。

众生念。

师:表是过去人的一种公文,有固定格式。

看岳飞写的《出师表》手书的开头,接着看李密《陈情表》的开头。师解释《陈情表》内容。

师:皇帝要李密当官。李密说自己不想当也不能当,自己走不开,家里有祖母,96岁了,从小由她辛苦带大,走开了祖母没人照应,放心不下,所以写了这张表。

看《陈情表》结尾,接着看《出师表》结尾。

师:表的结尾可能有时需要客套话。但我认为诸葛亮的“临表涕零”不完全是客套话,所以我们班的同学体会到的诸葛亮的情感,是合理的,我也很同意。PPT展示岳飞真迹。教师朗读了一位作者在手书现场的情感,表达了与历史名人交流的内心世界。

师:诸葛亮不是文学家,但《出师表》却是文学史上的精品;岳飞也不是书法家,但岳飞手书墨迹却是书法史上的杰作。两个表的共同特点在于以情贯之。

师:刘禅是阿斗,阿斗是怎么样的呢?是著名的懦弱昏庸的君王。关于阿斗的成语?

众:乐不思蜀。

师:好,让我们跨越历史的沟坎,一起走进1700年前,假如我是历史上那个刘禅,你读完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写下的字字是泪的《出师表》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展开想象,情感丰富一些,不要戏说历史,把刘禅这个形象代进去,不要夸张,合情合理一些。等下小组派代表说说。

男:刘禅智商有点低,可能今天想改,但第二天忘了,然后诸葛亮说,他就躲。师:有上进之心、但是缺乏毅力的一个人。

男:高兴、感动。感动是因为诸葛亮的忠心,高兴在于诸葛亮推荐了这么多贤臣,他想把国事都交给这些贤臣,我去玩吧。

师:乐得清闲。

女:刘禅根本看不懂。诸葛亮写的,很高深。

师:他想,诸葛亮的水准与我刘禅差别很大,我高攀不上,算了吧。根本不看。男:产生逆反心理。诸葛亮的话对国家没用,我自己会治理。

师:都比较合理。但我认为展开得不够开。一个懦弱昏庸的人,以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有很多感觉。谁都不会否认诸葛亮是忠臣。有人说,读了《出师表》不落泪的不叫忠臣,读了《陈情表》不落泪的不叫孝子。可见后人评价很高。

师:“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诸葛亮忠言逆耳吗?但我认为不太逆耳。诸葛亮和刘禅有特殊的关系,在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时候,把举国大事压在了诸葛亮的身上。刘禅对诸葛亮应该是很敬重的。读的时候感觉到很多言辞都像臣子向君王的陈述、向君王的奏言,又不像是,是既像君臣又像?

众:父子。

师:还不仅仅是,还像什么?

生:师生。

师:还像什么?

下面无反应。

师:我随便念一句,看大家感觉,这种语言常常像身边感悟到的一种类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下面无反应。

师:像不像母亲的唠叨。既有严父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的殷殷叮嘱,还有大家说的师长对后辈的关爱之情。

师:一节课只能达到对文章粗浅的品味。很多感觉要大家在年龄渐长后细细品味可能感觉更多些。

教师布置作业,作业要上交。教师说《三国志》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相差甚远。

(PPT呈现)读了《出师表》后,结合你对历史上诸葛亮的了解,谈谈你对这个人的看法。

第四篇:出师表

《出师表》

1、解释

崩殂:崩殂殊遇

光恢弘引 喻义

陟臧否刑

简拔遗咨淑

均布衣卑鄙猥

值夙夜驱驰毛

驽钝驽钝攘除

损彰咎诹

诚昭理临

涕零阙疲敝

秋雅言

2、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字------------,号--------------。-----------时期---------国丞相,著名的--------、---------。代表作品:《.》 《》《》等。本文体裁是---------。解释:

作品出处《.》

陆游《书愤》中评价出师表的句子是:

文天祥《正气歌.》中的评价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

讽纳修昳丽

窥镜旦日弗如远甚私

美蔽面刺谤讥

谤讥市朝闻

间期年有服

孰美孰视之

第五篇:出师表

《出师表》教案

主备:高肖彤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朗读课文

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产生激情。并给生字词给注音。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解决

五、字词归纳

1、积累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 作奸犯科: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咨诹善道: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感激涕零:

2、古今异义词

卑鄙(今义为“下流、无耻”)感激(今义“衷心感谢”)痛恨(今义“深切地憎恨”)涕(今为“鼻涕”)谨慎(今义“做事小心”)所以(今表结果)开张(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今义“布做的衣服”)

3、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咨诹善道()遗 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为 俱为一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无 若无兴德之言()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行 然后施行()性行淑均()行阵和睦()益 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

4、虚词 ①“于”的用法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②“以”的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遂许先帝以驱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愚以为宫中之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深入不毛(名词用,)

第二课时 课文研讨

一、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二、.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2)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4.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5、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2.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五、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附:对联积累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下载出师表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师表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师表

    《出师表》同步练习一.注音殂()陛()以塞()陟() 臧否()()攸() 祎()以遗() 咨() 裨()阙() 倾颓() 桓()猥()危难()二十有()夙()驽()攘()彰()咎()诹()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2)臣本布......

    出师表

    18《出师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3、了解......

    出师表

    《出师表》 一、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

    《出师表》说课稿 河图中心学校汪知群 从容说课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

    出师表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出师表》读后感

    《出师表》读后感 《出师表》读后感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天,在阅读陆游的诗集时,我偶然发现了这句诗文。起初有些大惑不解,后来读了《出师表》一文后,我逐渐明......

    出师表教案

    1、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