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导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出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的诵背课文 教学重点:
1、能体会出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的诵背课文 教学难点:
能体会出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
2、讨论法 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重点问题,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一说到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哪些课文就会在你脑海很快闪出来呢?是啊,我们一记起《岳阳楼记》,就会诵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作者那“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伟大政治抱负让后人钦佩。一想起《醉翁亭记》,就会情不自禁的背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作者那“与民同乐,寄情山水”豁达胸怀感染着每一个读者。这就是千古名文的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千古名文《出师表》,著名诗人杜甫读后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也赞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今天,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温故知新,积累重点词语
检查学生对字词解释掌握情况,出示重要词语,点同学解释。
三、温故知新,梳理课文内容
1、学生思考: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老师归纳总结: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叙述身世,追忆先帝恩遇;表决心,兴复汉室。
四、读千古名文,品诸葛情怀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听读时: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朗读,品出诸葛亮的思想感情。
3、重点品读第六自然段:诸葛亮自叙生平,你读出了诸葛亮那些意图呢?
4、品析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的泪为谁而流?
5、老师总结。
五、诵千古名文,诸葛驻我心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是啊,一千七百多年过去,人们没有忘记诸葛亮,因为,不只是他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的赤胆忠诚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下面,请我们的同学,怀着对诸葛亮智慧的钦佩之情,怀着对诸葛亮赤胆忠诚的感动,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落,有感情的背诵。
第二篇:出师表教案
十七、出师表
主备:陈小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体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把握本文以情动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和意识。
2、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多角度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感受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快速梳理全文思路,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背诵重点段落。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融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它们重新组合完整。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出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了解文体特点,了解诸葛亮的 政治主张和衷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
2、借助注释,疏通1-5段文句,理解文意。
3、背诵第5段。
四、走近作者及作品: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曹丕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年五十四。谥忠武。
《出师表》的背景: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五、自学指导1:
借助注释,疏通1-5段文句,理解文意。(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翻译句
子。)(10分钟)
1、简介文体: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一般内容
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出师表就是在军队出征之前写给君主表明请求和愿望的奏章。本文以议论为
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2、详见课件93、1-5段重点词语解释(详见课件10--14)
4、翻译下列语句: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
广益。
(6)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六、自学指导2:
1、朗读1-5段,提取各段的关键词,或者用精炼的词语对各段作一概括。
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交流后明确:
第1段关键词:开张圣听。第2段关键词: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第3、4段:
关键词:先帝简拔、先帝称能、悉以咨之。第5段关键词:亲贤远佞。
提出三条建议: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
七、作业
朗读课文1-5段,并背诵第5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6-9段,理解文意。
2、文言知识要点整理。
3、背诵6-8段。
二、自学指导1:
借助注释疏通6-9段,理解文意。(10分钟)
1、注音(详见课件4)
2、6-9段重点词语解释(详见课件5--8)
3、学生口头翻译。
三、自学指导2:文言知识要点整理
1、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选拔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2、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3、一词多义
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
感激由是感激。感动,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遗以光先帝遗德(动词,遗留)
以遗陛下(动词,给予)
行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动词,做)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名词,品德)
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行列)
行收兵,比至陈(动词,行走)
4、虚词用法
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5、古今异义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非常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今义:布的衣服
四、作业背诵第6-8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二、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三、自学指导1: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
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2、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3、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
衔接起来的?
讨论交流后明确:(详见课件)
四、自学指导2:
1、阅读第六、七段,思考: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主要内容应怎样概括?请逐句加以理解。
2、阅读第八段,思考:如果将第一句后用“;”,“以彰其咎”后用“。”,好不好?
3、作者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此表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是如何体现的?此表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何特点?请具体阐述。
交流后明确:
1、2、①不能分清内外责任;②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③由内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不致让刘禅反感。
3、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五、讨论: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
六、当堂训练(详见课件13-17)
七、拓展训练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八、作业:(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反思
第三篇: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授课时间 :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编写时间:2011-5-27日星期五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诸葛亮传》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 小人,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
1、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3、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
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学生讲述大意。
3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层次。
板书: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第1段。
2预习2—5段。
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1段背诵情况。
二、讲读第2段。
1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
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板书:
三、讲读第3—5段。
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板书:
四、讨论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
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课后记
3、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分析结构层次。
板书: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
1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填表(括号中为答案)
4背诵全文。
课后记:
第四篇:出师表教案
出 师 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相关链接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范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 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 长()史猥()自夙()夜忧叹 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12、把握句中停顿
三、阅读思考:
1、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3)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4)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2、此表的目的是什么?全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写作目的在于使蜀汉政治清明,根基巩固,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免除北伐中原的后顾之忧,争取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决心和对先帝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四、背诵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
二、课文理解
(一)、自主翻译第一段
问题探究(阅读1-2段)
1、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层次。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小结:本段提出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第二层次
1、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 特点?
2、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四)、阅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层次。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 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三、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
(一)、请同学阅读第三自然段。
问题探究
1、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
2、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3、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4、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二)、问题探究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2、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3、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感情可以用哪六个字来概括?
3、阅读第四段。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4、第5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三)作者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此表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是如何体现的?
此表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何特点?请具体阐述。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讨论并归纳: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 “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2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
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勉励后主这个意思。
三、延伸拓展
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有何现实意义?
四、总结
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五、理解练习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2、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阵:
4、我了解的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5、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作解释。
四、当堂训练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作解释。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知所云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计日而待三顾茅庐感激涕零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练习习题
板书设计
出 师 表
广开言路
提建议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报先帝而忠陛下——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叙身世忆先帝
寄希望明责任
第五篇: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
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教学方式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教学重点
1.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的写作脉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突破方法: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教学难点
1.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 三课时(拟讲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3分钟)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考查核验;查验弹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朗读课文(7分钟)(提出听读要求)
1、播放录音
2、学生给生字词给注音,3、读准长句的停顿。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25分钟)
1、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第一段的翻译,穿插第一段的朗读。
2、把全班同学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翻译一段课文(最后一个小组翻译两段),按照第一段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穿插对课文的朗读。
3、全班交流,评选优胜小组
五、文言知识积累(4分钟)
1、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
2、古今异义词
卑鄙(古义: 今义为“下流、无耻”)感激(古义: 今义“衷心感谢”)痛恨(古义: 今义“深切地憎恨”)涕(古义: 今为“鼻涕”)谨慎(古义: 今义“做事小心”)所以(古义: 今表结果)开张(古义: 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古义: 今义“布做的衣服”)3、3、一词多义 ①、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②、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③、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④、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上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⑤、效
恐托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
⑥、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4、成语积累
①、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②、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③、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④、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⑤、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⑥、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⑦、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知识,下节课我们进行内容的探讨。
第二课时 课文研讨 第一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第八段 问题探究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出师表》练习题
一、阅读一二段
⒈解释下边加点的词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⑶引喻失义 义: ⑷陟罚臧否 臧否: ⑸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 ⑹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⑺中道崩殂 道:⑻ 以咨诹善道 道: ..
2、下边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帝感其诚
B.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3、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4、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5、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是_____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6、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7、选段中,表现蜀国有利主观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
8、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二、阅读三四段
⒈解释加点字 ⑴悉以咨之 ⑵必能裨补阙漏 ⑶性行淑均 .....
2、①以光先帝遗德 遗:
⑵①若无兴德之言 无: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无: ..⑶ ①有所广益 益: . ②至于斟酌损益 益: .⒊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⒋在上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用原文回答“众议举宠为督”的原因是什么? ⒌理解第三段的内容,然后填空:
⑴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这一成语。⑵“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⑶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亲贤臣,远小人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而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沪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⑤夙夜忧叹 . ⒊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⒋选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6、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7、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8、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诸葛亮认为目前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是“____”“___”
④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四个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以: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 ③以告光帝之灵 以: ...④以光先帝遗德 以: ⑤以伤先帝之明 以: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 ...⑦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 ⑧悉以咨之 以: ⑨愚以为宫中之事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