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3 01: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师表》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出

表》公开课教案

池州市第十中学

方来源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

1、本文的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3、时代背景;

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崩殂(cú)

菲(fěi)薄

裨补(bì)

遗(wèi)陛下 祎(yī)

攸(YōU)

阕(quē)

陟(zhì)罚 臧(zāng)

否(pǐ)

行(háng)阵

猥(wěi)自 夙(sù)夜

驽(nú)钝

诹(zōu)

攘(rǎng)除 斟酌(zhēn

zhuó)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点拨:(请学生引用课本的话回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播放幻灯片示意图)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诸葛亮请求出师的原因——蜀国危急存亡。通过正反对比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要广开言路。

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二——九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三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诵播放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二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二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二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二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请学生回答)点拨:“严明赏罚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三、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第三、四、五自然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第三、四、五自然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请学生回答)点拨:“亲贤远侫”;第二问见幻灯片示意图。

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六、七自然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第六、七自然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第六、七自然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六、七段,思考:

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主要内容应怎样概括?(请学生回答)点拨: 第六段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第七段

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4.补笔。

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第八、九自然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第八、九自然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八段,思考:

如果将第一句后用“;”,“以彰其咎”后用“。”,好不好?

(请学生回答)点拨:第八段分析: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标点符号不能改,1、不能分清内外责任;

2、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

3、由内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不致让刘禅反感。

六、课堂总结,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

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 第三部分(8—9段),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收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忆上课内容。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1段广开言路、2段赏罚分明、3-5段亲贤远侫——寓情于议; 6段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段效忠心愿:托孤之事——寓情于叙;

8、9段归结责任,结束全篇——抒发感情。(见幻灯片)

三、归纳总结文中的字词古今词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及常见虚词。

1、古今异义词:

(1)布衣:今义是布的衣服;本文中的古义是贫民百姓。(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2、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亲贤臣。——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感激

由是感激。——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4、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数。5常见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四、练习问答(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两 件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五、课外拓展

1、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点拨:

三顾:三顾茅庐;东和:东和东吴;六出:六出祁山;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阵图;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2、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过厅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中间。-------陆游《书愤》

六、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二篇:出师表公开课听课教案

一、理解文意,体会感情

1.唐代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曾寻访过诸葛亮的遗迹,瞻仰武侯祠,写诗怀念,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对其壮志未酬叹惋不已。其《蜀相》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中所言“老臣心”,读《出师表》从中你读到了一颗怎样的“老臣心”?你从什么地方读到的?请以“我读到了 的老臣心”的句式来说说,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根据。

总体说来,就是一颗“报先帝,忠陛下”之心,由此引出①如何“报陛下”?②为何“忠先帝”?

①报陛下——主要体现在三条建议

你对这三条建议是如何理解,有何看法呢?

可能回答角度一:我认为“开张圣听”,就是要广开言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听到真话,从而更好的治理国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样人们遵规守法,国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乱;至于“亲贤臣,远小人”,就是保证国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不被奸臣所害。

可能回答角度二:我觉得这是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时候,只有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不发展,必遭灭亡。而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帝王是贤君、明君,而要想成为贤君、明君,就应按诸葛亮提的三条建议去做。所以,诸葛亮提出了这些建议。

可能回答角度三:诸葛亮重点提出的建议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所在,而且这一条建议十分具体,把自己举荐的人具体特点和优势都一一讲明了。

②“忠先帝”——追叙先帝知遇之恩以及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老师引导同学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如内心充满的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描写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表达作者实现先帝遗愿的决心,如“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句;还有自己以身报国的责任感,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是哪6个字呢?

明确:报先帝

忠陛下

3、听深情朗读《出师表》的录音,再悟老臣心

二、以文本为基础的拓展

1、阅读下面古文,完成文后问题。由是先主遂诣(拜访)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估计)德量力,欲信(伸张)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

(1)在材料中找出与《出师表》中划线句意思相同的句子,以及相应的成语。(2)有人根据上述材料拟了一上联,请你根据《出师表》的内容完成下联。上联:《隆中对》刘玄德求安天下大计

下联:

2、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列出的六项你能说出几个具体所指?除此六项以外,你还能说出对联中提及的相关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2)七擒:(3)东和:(4)北拒:(5)收二川:(6)排八阵:

读完全文,读此对联,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评价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体验拓展:我眼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忠贞、济世、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他对国家、对事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敬业精神,以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立身处世格言,影响了许多人。读了《出师表》和《三国演义》,并利用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诸葛亮有着怎样的评价。

第三篇:出师表公开课教案(最终版)

《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河夹中学 陈华

教材分析

“表”原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特殊文体,能够流传广泛的并不多,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其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辞恳切,感人至深。学习此文,可继续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线上找点,点与点结合分析,有条有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一者有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能力目标

1.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2.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忠臣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谏言的语言艺术,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交织的写作脉络。

突破方法: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难点

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用两次假设换位品读文章,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及深挚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时评价总结。

教学方法

1.点拨教学法:疏理文章内容及脉络时,教师以情理双线加以点拨,给出方向,帮助学生理清长篇幅文章的内容脉络。

2.情景教学法:本课多次创设情境,探究文章“理至而情深”的特点时,用换位法让学生深入情境,以不同身份品说表文,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结合历史,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南阳武侯祠岳飞《出师表》石刻,教师描述情境导入课题。

南宋绍兴八年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正在攻打金兵的名将岳飞路过南阳,夜宿武侯祠,秉烛细观石刻的《出师表》,一时间情怀与古贤诸葛亮相牵,他感慨万千,泪下如雨,夜不成眠,挥涕走笔,留下了这篇亲手抄写的《出师表》。究竟为何一篇公文能够如此打动岳飞这样的爱国将领?究竟为何前贤诸葛亮的文字和精神能够跨越历史激荡人心?让我们郑重地翻开《出师表》,聆听经典,诵读经典。

二、聆听经典,诵读经典,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出师表》,学生听读文章,注意生字词及朗读节奏。

2.学生评价教师朗读,明确应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文章,然后齐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概括段旨

1.文章一共有9个段落,八个小组各自负责一段,第9段暂留不译。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合作通译文段,可以提出疑难。

2.小组齐读所译段落,代表1陈述译文并提出疑难,代表2概括本段所写内容。师生共同评价翻译是否准确、全面、流畅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相机讲解难点疑点。

第四篇:《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

1、本文的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3、时代背景;

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要求同学们预习本文,生字词。

崩殂(cú)菲(fěi)薄 裨补(bì)遗(wèi)陛下 祎(yī)攸(YōU)阕(quē)陟(zhì)罚 臧(zāng)否(pǐ)行(háng)阵 猥(wěi)自 夙(sù)夜 驽(nú)钝 诹(zōu)攘(rǎng)除 斟酌(zhēn zhuó)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点拨:(请学生引用课本的话回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播放幻灯片示意图)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诸葛亮请求出师的原因——蜀国危急存亡。通过正反对比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要广开言路。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诵播放一遍)

第五篇:20《出师表》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20、出师表

教学目标:

1.从教学实际出发首先疏通文意,落实重点字、词。

2.本文情词恳切,字字句句动情,指导学生朗读,在理解作者情意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

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4.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5.感悟古人的遣词造句之美,领会“诚”的含义。

6.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了解他的施政主张,特别是他对后主刘禅的劝勉。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学习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同学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停顿。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3.“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明确: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4.“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5.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1

明确:

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1.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崩殂(cú)侍(shì)卫

陟(zhì)罚臧否(zàngpǐ)

郭攸(yōu)之 费祎(yī)

以遗(wâi)陛下 裨(bì)补阙(quē)漏

苟(gǒu)全 斟酌(zhēnzhuó)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

行(háng)阵 和睦 倾颓(qīngtuí)

猥(wěi)

夙(sù)夜 遗诏(yízhào)庶竭驽钝(shùjiãnǔ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

2.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

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师生互动,梳理第1段。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疲弊:民力困乏。诚:果真、实在。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

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

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2.学生讲述大意。

3.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

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

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3)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明确:

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上效命这个好条件。4.分析本段的层次。

六、布置作业。

1.熟读第1段,背诵重点词句的解释。2.预习2—5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1段朗读及重点语句的解释,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讲读第2段。

1.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节,教师纠正其中的错误。2.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节,借助注释和资料翻译这节。3.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提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褒贬,评论人物的好坏。异同:偏义词,意偏“异”。昭:表明,显示。

4.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三、师生互动,讲读第3—5段。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四、课堂探讨: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

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背诵第5节及其中重点词句的解释。

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并提问文中重点词句的解释。

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投影片)1.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

A.(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B.见识浅陋。C.地位低下。D.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A.从那时以来 B.你来 C.算来 D.从来(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将军宜往驾顾之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今以蒋氏观之

E.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F.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A.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 B.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 D.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A.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 C.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

D.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 2.“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3.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4.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参考答案:

1、(1)D(2)A(3)A、C(4)A、F(5)B(6)B

2、又

3、咨询 三顾茅庐

4、(略)

三、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

四、讨论问题。

1.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

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

六、师生互动,讲读8、9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2.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3.分析结构层次。

七、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比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八、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九、课外拓展: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

(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 5

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十、布置作业。

1.背诵6——8节课文及其中的重点词句。2.完成《学案》。

附板书设计: 出师表 开张圣听

分析形势——-——提建议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报 先帝

自叙经历————-表忠心 感恩图报 忠 陛下 严于律己

点明主旨————-明责任 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向后主提出希望

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把好四个关,即“读”“译”“赏”“用”,但怎样读,如何译,如何引导鉴赏和运用,需要提炼有效的方法。本课教学设计运用“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通读全文,突破传统“教师译,学生听”,“盲目读,收效微”的弊端,对训练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省时省力,为学生所接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范例。

设计中,注意处理学法指导与教材的关系,力图突破传统的唯教材论、唯知识论,重在学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学法尝试中获得。最后的作文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克服传统教学读写分离的弊端。另外让学生们根据课内课外对诸葛亮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自己的人生观,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们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过程中不足的是临场点拔不够到位,鉴赏分析和知识点的落实尚不能自然有机的结合,教学的空间拓展不够。还有就是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没有展开好,主要是学生没有积极的配合,这是失败的地方,以后在这方面自己要多下一些功夫。

成功之处,自己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还是能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和主题,以及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也都掌握。

下载《出师表》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师表》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师表教案

    十七、出师表 主备:陈小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体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把握本文以情动人......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授课时间 :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编写时间:2011-5-27日星期五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诸葛亮传》 课时安排:三课时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

    出师表教案

    出 师 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 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

    出师表教案

    19、出师表 课题:《出师表》 课型:讲读课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卢艳辉 审核人:钮家芳 学习要点: 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自读课文。表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的一种文体。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至深,长存于史册,粲然于文苑。 二、课程标准分......

    《出师表》教案范文合集

    《出师表》教案 永年县第一实验学校 王明艳【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4.朗读课文,疏......

    出师表教案

    1、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