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河北省邢台市任县邢湾镇初级中学 孙丽荣 055151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造力开发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创新教育的基本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创新教育思想是必要的,而且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优厚的先天条件。
一、注意积累、秩序渐进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能,要激活它,就需要在平时的教与学当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1.字词的积累应用。近几年对字词的专项考察已经越来越少,但字词是语文的根本,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第一步就不能脱离开字词的写法、意义及应用。因此,对于字词要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积累,才有使用时的得心应手。
2.名作佳篇的记忆理解。新教材中选入了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千古流传。而学生对这些名篇好像兴趣不大,以《杜甫诗三首·春望》为例,可谓是杜甫的名篇,流传至今,脍炙人口。而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只粗读其表,却不认真研究一下其真正的含义,对每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也不愿意亲自去弄懂。那么,创新精神如何体现呢?首先扫除文字障碍,弄懂意思;接着让学生将课下搜集的背景资料与文意相联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再配合自己的理解,这样这首诗的意境也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如为本诗配上画面,将诗改写成记叙文,或是为本诗的朗读选择一曲合适的背景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创新精神,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积累是多方面的,除以上提到的,阅读分析能力的逐步提高,作文水平的不断进步等方面同样需要积累来实现。
二、启发教学,调动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则是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尝试。从而提高语文素质,逐渐培养其创造能力。
在学习《三峡》一课时,重在体会三峡的美景。而古文语言简练,既为学生的想象带来了很大空间,同时也或多或少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于是我先为学生呈现了几幅三峡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问道:“同学们觉得自己最欣赏三峡怎样的美景,请用你的方式为大家展现出来吧!”学生自由结组,有的画画,有的整理自己搜集的三峡诗歌,有的把脑海中的美景诉诸文字,有的在感情的朗读······这堂课学生尽其所能,展现了自己巨大的创造潜力,教师的角色不是灌输,而是调动和启发!
三、实践锻炼,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甚至难于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组织语言能力,要有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创新精神,还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每天课前几分钟我会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谈一谈自己对身边人和事的看法,从学生的敢说入手,逐渐达到多说,说的好,说的准,最后能根据现场提出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由开始时害怕或羞于在台上讲话,到敢于说话,这就是进步。没有了“怯场”的心理才能使其自然的发挥,随意的、多方位、多角度的表达自己的感想,从而逐渐加入了创造性的思维,在锻炼的过程中求得发展。
口语交际水平提高了,自然带动书面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增强了勇气和信心,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科学考试,给学生自由空间
考试是检查学生情况的重要手段。语文考试的命题与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国家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说:“应有利于贯彻国家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意见》中强调了对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实际的考试却存在很多问题。死知识横行其道,主观性试题限制答案过死。这样的命题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在死知识中疲于奔命,学生思维定性在一个模式中。由于考试仍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命题与管理如果不认真改革,教学又何谈创造性?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教与学不知所措!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语文教学要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才是真正的素材教育。作为教师的我深感任重而道远,但不管怎样,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够闯出一条中学语文教育的新路,培养出创新人才。
第二篇: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 要:对儿童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地给他们正确地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语文创新;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320-0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然而,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
首先,提升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学生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等诸多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实施与技能。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作为导向的教师也应首先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的能力,要有“贵在创新、敢于创新、”的观念。其次,在教学中 要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一种创新的理念、改革的锐气将社会需求、时代要求、学生需要贯穿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让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创新教育理念有机地协调、完美地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其次,增强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弘扬学生的个性。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导,学生是认知事物的主体。学生认水平的发展与完善同其他事物的发展是一样的,内因起主要作用,教育中的主体性是相对于主导性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总和,而创新性是学生在主动性和自主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总和,要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使学生从无意的自发创造上升到有意的自觉创新的高度。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兴趣广泛,术有专攻,要善于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允许不成熟与失误,允许不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独特的见解应加以鼓励。教育学生要有创新学习意识,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中,要有探究学习的意念,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索发现,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挖掘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否定的能力,要学生形成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书本,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能力,在“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机制。
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力求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启迪,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儿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具体做法是: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在课堂上我经常说:“我们来一起学习,好吗?”“ 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行吗?”这样的话语经常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及时的,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声“你真棒!”“你的说法就是创新”“你真聪明”……把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创设美好的情境,同时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人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之中。
二、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特别是低年级,它是基础的基础。按修订版《大纲》的要求: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想,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我运用点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一堂课中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尝试法”,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价、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更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课文中有关词句等,先让学生之家评价,以他们同龄人、同年级、同程度的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做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评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造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学生心理上有三怕:一怕问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怕问题偏,老师责怪;三怕问题多,老师厌烦。因此不愿意冒险提问。我们要多鼓励学生提问。
总之,对儿童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地给他们正确地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
第三篇: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改革语文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湖南省安化县马路镇中学 邓义文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的核心问题。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份。那么什么是创新呢?从广义上讲是指凡是产生新颖的而且有意义或社会意义的成果或活动。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强调有“个人意义”,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对学生个人来说,创新可以是原创造,也可以是再创造,只要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的,首创的就可以了。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把创新精神如何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精神,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精神。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则是“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的所有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就成功了一半。”(于猗语)兴趣对于求知、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平时,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做读书笔记,日积月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鸿图。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精神
教师授课的道具就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一本教材、一本备课本,近年来又多了一块黑板,稍微丰富了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仪,配了收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是总吃白菜萝卜也会觉得索然无味。随着信息技术的浪潮,电脑真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多媒体教室,尝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淅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让学生爱创、乐创、勇创。虽然我们普及多媒体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创造条件,勇于尝试,尽快掌握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三、改变教学观念,鼓励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时时处处控制学生思想,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么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老师们不禁有些后怕,他们习惯老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老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 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予以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七根火柴》的教学中,设臵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有说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士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2、阅读指导和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创新。
在课文中对重点段适时地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己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的指导。①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每期订一次,保证切实可行。②规定阅读内容,初中阶段中外名著必读书目;中国古代或浅近古诗及文言文;每人订一本杂志或一份报纸;阅读一定量优秀作文。③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④写心得、体会,做读书笔记,并且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的目的。
作文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我认为应当这样:①写真事、说真话,从身边事情写起,使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②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自己拟定作文题目,自己修改、打分、写评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③指导学生编手抄报、办黑板报,向学校、文学社《雪园》杂志投稿,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谈何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讲《愚公移山》这一课,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可是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有学生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这种逆向思维是值得肯定表扬的。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4、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自然美,《勇气》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可结合课文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的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及时地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语文教师还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第四篇: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思维 想象能力
[内容摘要]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创新精神来看,作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拓展新理念,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状态;其次,要突破命题,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并且要密切注意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做到言之有物;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灵感,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作文才能走进一个崭新的天地。
【中图分类号】G633.34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创新精神来看,作文教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尤其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更有其优势。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一、创造实践条件,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写作总感觉材料少,我就在每日的早读课上组织“五分钟故事会”每日由一位学生讲一则名人轶事,然后由老师或同学进行评论。写作时,有时引上一句名人名言对突出中心能够起很大的作用。我在讲授课文时,讲到谁的文章,就介绍谁的一句名言,就是文章中碰到的名人名言也不放过。要学生记在文章题目的空白处,以后复习功课,一眼就瞥见,久而久之,便烂熟于心中了,写作时用到随手便可拈来。有了材料,不等于会写文章,我要求学生创办手抄报,稿件从学生中产生,每人要求两篇或三篇体裁不限的文章,不到一月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百多篇题材新颖、文体不同的文章,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学校风貌、班级生活。经过筛选、校正,第一道工序排版顺利完成。对于登载出来的文章,允许他们评头评足。因此,好的有特色的文章或者问题较多的文章,都有可能在周记中得到评论。这样没有谁不认真写作,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他们认真写作的习惯,认真写作养成习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而是很快会变成现实的事情了。
二、营造轻松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状态。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要如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可能创新的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1、命题的新突破,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一旦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有了激情的驱使,他们就会走进那色彩斑斓的“大超市”,他们会用睿眼透视生活光圈中摄入眼帘的最为欣喜的或深恶痛绝的最富情趣的或令人伤感的,最有社会意义的或违背情理倒入胃口的典型材料,他们那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就会与独立创新的理趣产生灵感的碰撞拨动写作动机的心弦,就会情不自禁的呼之欲出,“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说真情”,命题的开放,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聚合起来的任知激情将裂变成发散思维的创新核能源,用它去重新审视自己亲手制作的那件作品。此时,他们会文思泉涌,刻意创新,写出他们最为满意的作品来。因此,教师在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迫使学生开启创新思维。
2、密切注视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做到言之有物。中学生大都十四五岁,开始具有独立意识,迫切要求别人理解自己,针对这点,我在每学期开学初,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困惑的、不满的问题写在周记或纸条上。我发现这个班大都是“影”迷,渴望老师理解他们的爱护,之后,我就以《理解万岁》为题写作,由于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他们都有米下锅,长长短短按时写出交上,基础好一些的注意布局谋篇,所写更让人满意。生活是作文之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多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把学生目光引向社会这个“万花筒”,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总之,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实际上也就是为做到写文章言之有物。
三、关注生活点滴,提升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有一次,因有意外的事情,上课时迟到了两分钟,本想向同学们道歉,脑子中突然闪过借此机会写心理描写片段练习的想法,于是,我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二分钟内,我在想……》的题目。要求大家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作文交上来,有的写老师从来不迟到,今天该不是遇上什么事吧;有的写如果老师这节课不来上课,自己该学哪些内容;有的写这节老师不来上课,真的万幸,因为老师上课会提出我们上节课的问题,由于所写是自己的真实心理活动,因此,大都描写细腻,非常成功。根据具体情况,我推出了“三日一思”的训练方法。所谓“三日一思”,就是要求学生每三日做一次思考,当然必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要求写两种内容不同的文章。其中一篇是凡是生活中的事件、现象、问题、言语乃至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思想的源泉,一则寓言、一个玩笑、一个举动、一个关系、一个变化,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启发着人们的思考。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
1、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让学生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2、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在周记训练中,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班主任》、《十年后我们再相见》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推测、想象。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还应重视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比如不定时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会等,还应重视作文教学与课内阅读的关系,多从写作的角度和学生一块分析课文等。总之,教师要营造特定的情景,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才可能使作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园地》(2003年第三期)
②《再塑生命》选自美国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五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高中时期,是一个人创新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物理这一科目则是一门需要活跃的思维、大胆的创新来研究学习的课程。因此,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信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真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拥有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导学生在出错时正确面对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以及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发扬创新精神等六个方面来讨论这一话题:
关键词:信心 实践 兴趣 总结经验 言传身教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潮流,具体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当今教育界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培养面对困难的信心
这是实现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脑力劳动,情绪等精神元素对其影响是极大的。而保持积极的心态、加以良性的思维诱导则会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学习物理的良好开端。
学生初中时对物理这一科目所掌握的知识很肤浅,初入高中,普遍反映物理课程很难学好,在课上、课下很努力,但测试成绩却很难达到优良水平,甚至是及格的标准。而事实上,高中物理并不是很难
掌握的一门学科,只是学生对它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充分适应以物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在这一时期,教师应做到的是,以尽量通俗易懂的言辞向学生具有概括性地介绍高中物理所要涉及到的知识范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面对着的高中物理并不是一团可怖的迷雾,而是一项条理清晰、内容明确的科学知识系统。同时,教师还要经常适时地给学生以鼓励、赞赏,使他们对物理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有信心学好物理。
二、实践中验证真理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坚实桥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这种实验并非如同化生实验那样只能在专业的实验室里才能做到,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生活很生动,然而纷繁复杂的物理公式及定理却是生硬难懂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化繁为简,用生动的自然现象来向学生阐述课本上成型的公式定理所表达的原理呢?
例如,在讲解平抛运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平抛小球实验。其间,让学生从俯视和左视两种视角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从而得出平抛运动是由x轴匀速直线运动和y轴自由落体两部分组成的结论。进而就可以通过之前学过的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Vx=Vo,位移s=V平t=Vot+at2/2;
和自由落体公式:速度V=gt,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很容易的推导出平抛运动的公式了——
运动时间t=(2y/g)1/2,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位移:s=(x2+y2)1/2,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生动、形象的实验中,亲手推导出新的知识内容。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在当今时代中,则可以理解为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利情绪。
经过前面的两项教学内容,学生们已经充分具备了物理学习的信心与实践能力。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在课下去自主深入地理解探究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出公式定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其实书本上许多必须掌握公式定律都是根据极简单的原始公理推理论证而来的。
我们的教学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应试知识,更是学科知识。我们要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四、拥有敢于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勇气 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通过一系列系统的物理学习,学生们对课本上客观俗成的物理知识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以往的客观规律,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并且通过亲身实验,从而证明或者推翻自己在开始所提出的观点。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史上科学巨人的事实经
历,譬如,牛顿通过苹果坠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布鲁诺推翻地心说开辟日心说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带有良好的主观愿望、积极地投入到创新思维活动当中去。
五、正确面对挫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物理学科创新思维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遵循着这一原理。
学生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或是论证新的观点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失误、错误、费解„„总会给青春期心态尚未成熟的他们造成一些不小的打击。这时,身为教师,则要对其进行耐心的劝导,让他们意识到,没有一项伟大的科学创新不是从千百次改进摸索中脱颖而出的,也没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巨人不是背后背负着无数次失败的历练的。我们要鼓励失败中的学生,使他们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身为教师的以身作则
自古以来,言教不如行教。孟母三迁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扬终生学习的优良作风。拥有创新意识、努力学习学科新思想、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将自己全部的知识储备投入到物理教学当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迎合时代的潮流,培养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物理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经过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拥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