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创造性而教”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质疑,尝试让学生自悟,放飞想象,学会创造,强化学生发散思维,力求标新立异,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创新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没有求知欲望,就没有学校。”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意境,激发创新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根据语文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情绪,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带入富有情趣的情境之中,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进去,愿意动脑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足球作为道具,让喜欢足球的孩子画足球、玩足球。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写下“取足球”三个字时,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足球怎么了?谁取足球?怎么样取足球?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随手画下了一颗大树。哦,孩子们恍然大悟,足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是怎么掉进去的?怎么取出来呢?当老师及时板书一个“巧”字时,孩子们的胃口又被调了起来,是谁巧妙地取出了足球呢?带着一个个的问号,孩子快速有效地读完了课文,并兴奋的讲述了巧取足球的经过。文章很自然的读懂了。老师依旧抓住一个字“巧”字,将问题抛给学生:谁能有更巧妙的办法取出足球?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奇思妙想,畅所欲言,提出了灌气等十几种取足球的办法。
学生这样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耳朵听科学”。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创新。手脑并用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多想想,从中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从而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讀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等,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用心付出,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就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们的民族之魂就会得以升华,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兴旺发达!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贯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和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客观上具有很好的条件,是一块资源丰富的沃土,应该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洞悉学生的心理,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求异、想象、实践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一、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为。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产生创新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奇、想象力丰富,因而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语文本身的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再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思维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当然也适时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例如,在学完《冬眠》时,学生提出“气温降到7摄氏度,刺猬才进入冬眠,后来又说刺猬冬眠时地窖里温度总是在8至10摄氏度之间,这不是相矛盾的吗”;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提出“战士离敌人这么近,而邱少云身上燃烧发出的浓重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还提出“火势这么猛,作者与邱少云又这么近,这火为什么只烧在邱少云身上呢”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但表扬提问的同学,还让他们自已通过思考、讨论等方法,去寻求答案。在“质疑—明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要求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 1
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新思维的火花自然就迸发出来了。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想象孕育着智慧,孕育着创造,没有想象就难有创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丰碑》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老军需处长死后的样子,想象军需处长临死前的情景,同学们就从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枯树坐着”,想到他可能是太冷,走不动了,又不想连累其他战士而这样做的;从他“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中”,想到他也许想靠旱烟那微弱的热量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体;从他“神情十分镇定、自然”,想到他可能对自己把棉衣让给战士穿,尽到一个军需处长的职责,内心觉得很坦然„„又因为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本文的中心,于是我又让学生想象他让棉衣的事。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发言很热烈。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创新实践舞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是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美国教育家杜威有句名言:“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小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明确责任,提高觉悟,在实践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动手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图画,这一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争相动手;然后进行评议,看谁画得最好;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在画上添上一些课文中没有的内容。整个过程体现了从再现课文内容到有所创新。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掘学生的潜能,系统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心得。
一、善于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景如此,教学也一样。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这一课,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年的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再结合图画或ppt课件影片,联系当前的现实,让学生说说看到塑像想说什么?现在有不少人身陷毒品不能自拔,有什么看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尽情尽兴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想法,这样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感悟课文内容,更深地理解了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等。使学生不但认识了伟人,了解了历史事件,从多方面培养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树立了远离毒品,强身为国的坚定决心。
二、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在现实中,我们认识事物一般都是顺向思维,而忽视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如果我们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或者事件的反面去思考,或正反互相调换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有益的。如四年级上册的《一路花香》一文,我知道学生从正面阅读中了解破水罐为在主人打水中暴露自己的弱点而始终惭愧不已,知道自身存在缺点不足。但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们引导学生从“一路花香”这个富有诗意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知道花香是从哪里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呢,破水罐有用吗,有什么用处呢。这样一步步开拓思路,知道花香正是破水罐浇灌来的,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发挥作用。这样不但使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要知道原因可以顺向思维,更应该逆向思维。
三、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确实存在不足。学生在理解课文和习作练习时常常无话可说,没法下笔,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充分发现生活中多姿多彩的“浪花”。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大胆思考。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一时,要求学生自己设立节日,并交代设立的原因和如何度过节日的。在习作中学生总是离不开“六一节”、“国庆节”、“元旦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平时的大节日,这与作文所配的图画要求相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由现实生活和插图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回想父母在西洋百合(农业推广种植)丰收的情景中,设立“丰收节”,让学生知道就是在全家人喜摘花朵和上缴花朵的繁忙中,在辛勤的汗水里,相互倾诉着内心的喜悦中度过的。还可以让学生在“捣鸟窝”这件农村孩子常做的事件中,联想当前我们生存空间、环境的恶化、动植物的灭绝现状,让学生认识到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为了保护它们而设立“爱鸟节”。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校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多方面思维,设立“爱校日”。可以联系生活中的“雷锋哥”、“扑火哥”等事情,设立“爱心节”等。这样的习作教学,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丰富内容可写,在习作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中得到训练。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去发现、去教学、去反思、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砚川联办小学
编辑 聂蕾
第四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这是教育改革中一个最响亮的词语。也是很让老师挠头的一个词。我觉得如果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上多下功夫,那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而且对以后孩子在学习乃至于今后的工作,都是有益处的。创新教育注重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新模式。那么,如何应用这种新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向传统教学挑战
创新性教学就是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有是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教师本身必须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途径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将课内与课外相贯通。因为创新性并不是单独安排在一节课中固定某一环节培养,它是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应用与培养。那种强调书本、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积累、忽视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传统教学是永远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
2、让好奇心常驻心中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低年级的探究教材,大多以比较直观形象,学生喜爱的图画出现在孩子面前,学生完全可以以探究书为据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就能参与到其中。如学习《动物的本领》一探究主题时,我利用探究教材上 1的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说话。“图上画了哪些动物?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有哪些本领?”此时,学生通过书本上的图片,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壁虎的尾巴能逃生用,我用故事来讲讲它的本领。”又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知道鱼的尾巴在游泳时能把握平衡。”学生从书中图片的启发中说得又多么精彩。
训练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创新活动离不开直觉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训练,热情的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直觉思维,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兴趣,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如教学《诚实的孩子》,上课开始,学生读完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说出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有的说:是一个孩子知错就改。有的说:写一个孩子诚实不撒谎。有的说:说话办事不撒谎……此时,我并不对学生的猜测内容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了解内容。读文后,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测与文章内容不一致,那么,教师要对学生大胆猜测的精神给以热情的鼓励,以消除其因直觉思维的或然性局限而带来的懊丧情绪,并且可进一步激发学生通过练习,会判断的越来越快越准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目的。同理《蓝树叶》也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着手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他该怎么做呢?几分钟后,教室如同开了锅,有的说:他只好再给孩子找肉。有的说:他很后悔,回到窝里生气,有的说她会再想办法对付狐狸……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训练。课后让大家依然用《狐狸和乌鸦》为题写一篇:乌鸦上当以后的故事。第二天每人都交上了各自想象丰富的作文来。在如《坐井观天》一课,当学生领会了课文的寓意,也能比较生动的复述故事了,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当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他会说
些什么,想些什么?短暂的沉默以后,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尽情的叙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比如《小马过河》一文,以小马过河以后想象,《捞月亮》一文,以“猴子们都发现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进行想象,《我要的是葫芦》从“到了第二年春天”想象种葫芦的人会怎样做。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让学生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骆驼和羊》这篇寓言,按照常规理解揭示了这样一个寓意: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当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这一寓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院子里只有从高高的围墙外伸出的茂盛枝叶,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如果院子里只有草,而围墙上只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学生迫不及待的说:羊会饿死;骆驼会饿死;还有的说:如果他们互相帮助都不会饿死。最后我总结出: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人还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战胜困境走向光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启发学生挖掘出与常规理解不同的新的寓意。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个好办法。
总之,只要教师时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前提,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5、奖励式引导,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被控、单向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总是习惯等答案、靠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于是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都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引导,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不善于表达的、难得举一次手的学生更是如此,有
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给予鼓励。比如在教学中,我自制了小红花、小五角星等奖励品,对于凡是上课勇于思考、发言的同学下课时我都会亲手给他们佩戴小红花或小五角星,渐渐地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发言踊跃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养成了主动思维的习惯。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们班里组织讲故事比赛,课下我单独把一个内向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谈话,“孔天阳,咱班举办讲故事比赛,老师很看重你,觉得你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你愿意参加吗?”听了这话,他一下子愣了,脸上突然显出了孩子特有的腼腆。“没事,只要你有信心,老师可以单独给你辅导”听到这孔天阳使劲的点了点头,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他很久都没有的微笑。于是孔天阳,每天下午放学准时到我办公室,让我为他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结束后,他取得了良好好的成绩,之后孔天阳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也不在捣乱了,写作业也认真了。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价。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错时,那我们应该从这些优点入手,弥补他的缺点,通过鼓励,提升他学习的兴趣。我相信,只要孩子能获得适当的鼓励,他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各项能力都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这项工程永远都是走在路上。只能是更多的方法出现。而不能结题。
新华乡中心校李建新
第五篇: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摘要: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知识的基本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使用概念表达思想、理解事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概念 概念学习概念教学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知识的基本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使用概念表达思想、理解事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体会,本文主要谈了谈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在引入新的知识前,要仔细研究讲授内容,安排复习学生熟悉的知识,并适当引用实例,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轻松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而避免因突然提出生涩的概念给学生带来困惑。适当展示新概念背景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学习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数制的概念是比较重要的,在引入这个概念前,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的是十进制数,有时也会遇到其他进制数,那么请同学们列举一下,你遇到的都有哪些进制数?”学生的答案很丰富:钟表上的六十进制数,买手套、袜子等会遇到十二进制数,还有用筷子时,够两只就称其为一双,称其为二进制数……抓住这个机会,我提出问题:计算机中采用的就是二进制数,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概念?它与我们熟悉的十进制数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领域我们还会遇到什么不同数制?
由于有了同学们已经熟知的十进制数为基础,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引入就显得很自然了。在介绍完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转换的方法后,依次类推出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就显得容易掌握。
在听到学生长长的“吁”声中,我看到一张张或满足或恍然大悟的脸,知道数值这个难题已经被解决掉了,数制、基数、位权、数码这几个概念不再是枯燥难懂的。
二、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的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2000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意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办公软件这一课程主要由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模块组成,在讲第一个Word模块时,我就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明白这三个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详细介绍Word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导同学借用Word摸块的操作方法去自学Excel、PowerPoint模块的内容,然后给以总结、比较。这样的安排使得同学们加强了印象,并能将所学的旧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减轻了学习难度。
三、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学习新的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
四、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实例,如介绍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五、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六、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编写代码操作总找不到感觉,经常是出了错找不到原因,纠正过后还是屡次再犯。针对这一现象,我仔细寻找、思考他们出错的原因在于只重视模仿,却不曾深入理解,编写代码出错找不到原因是因为设计思路不成熟,思维不够严谨,造成程序结构不清晰,出了错误也无从查找,更别说辨别与判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建立清晰的结构化编程思想,用正确、严谨的语言进行表述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会用概念去解题,还应让学生了解概念建立的合理性。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通过启迪和引导,使学生参与到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