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时间:2019-05-15 12:4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由于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成绩考核,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加强语言实践的情境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创设情境不仅能够直观、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情境来迁移思考,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这也符合“简约高效”的课堂要求。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但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每天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往往在机械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学习兴趣,随着时间推移,创新思维能力也逐渐退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创设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例如在学习《长江三峡》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也使课本上抽象的语言和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具新意。

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众所周知,想象能力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改变千篇一律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基础,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层层递进,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和进行有效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比如说全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文章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绘荷塘月色的?文中在描写荷花时抓住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月亮的什么特点?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结构,还可以“以小见大”地通过对该文章的学习总结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手法并学会鉴赏文章。

三、鼓励质疑,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意识往往产生于问题之中。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质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尊重学生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合理设疑,不要局限于所谓的答案之中.例如在学习专题“走进语言现场”中“不自由,毋宁死”的内容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在肯定这一可贵精神的同时也要允许学生提出“不自由,毋宁死是一种极端的精神,不会变通”等不同的观点,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全方位、多方面地研究和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此外,还应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自主解决问题。

四、营造氛围,创设宽松民主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放松,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自主探讨,解决疑难,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各抒己见,积极讨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也要求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能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孙韬.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5(9):41.[2] 田德武。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5):12-14.[3]李娜.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34-38.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创造性而教”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质疑,尝试让学生自悟,放飞想象,学会创造,强化学生发散思维,力求标新立异,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创新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没有求知欲望,就没有学校。”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意境,激发创新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根据语文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情绪,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带入富有情趣的情境之中,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进去,愿意动脑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足球作为道具,让喜欢足球的孩子画足球、玩足球。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写下“取足球”三个字时,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足球怎么了?谁取足球?怎么样取足球?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随手画下了一颗大树。哦,孩子们恍然大悟,足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是怎么掉进去的?怎么取出来呢?当老师及时板书一个“巧”字时,孩子们的胃口又被调了起来,是谁巧妙地取出了足球呢?带着一个个的问号,孩子快速有效地读完了课文,并兴奋的讲述了巧取足球的经过。文章很自然的读懂了。老师依旧抓住一个字“巧”字,将问题抛给学生:谁能有更巧妙的办法取出足球?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奇思妙想,畅所欲言,提出了灌气等十几种取足球的办法。

学生这样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耳朵听科学”。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创新。手脑并用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多想想,从中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从而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讀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等,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用心付出,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就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们的民族之魂就会得以升华,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兴旺发达!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逻辑思维的强弱与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的好差呈一种正相关关系。也许有人说学生不必学逻辑学,但能说学生可以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吗?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有所作为。

一、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似乎是两码事,实际都是将语言组织起来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是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要能说会写,就操作层面而言,除了语言学方面的技能外,就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知识在语言的表达中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记叙性文章的写作,着重记叙人物的命运,事情的过程,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重在剖析事理,说明情况,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有说服力.无论是记叙文或论说文,都应有明确的主旨,并围绕主旨组织材料由词生句,积句成篇,做到脉络分明,语言清晰,令人看得明白。

审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环节。命题作文的题目如果是概念性的,那么概念要确定,不能违反同一律。如题目是《学会》,全文却着重写了如何“会学”,语言形式上“学”与“会”互换了位置,从逻辑上说,就是偷换了概念。审题一旦换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就会造成偏题,跑题和离题的后果。但命题作文的题目有的大而抽象,有的小而具体,都在写作时遇到障碍怎么办?学生可以利用概念间的属种关系审题。如作文《理想》,题大且空,可采用扩大内涵,缩小外延的办法;可以写成“仁人志士的理想”,“弱小者的理想”,“青年学生的理想”甚至“我的理想”等或将其中的两个组合起来写;也可以成“理想的重要性”,“理想就是动力”写前者包括和后者,写后者只是写了前者的一个方面,都可以。这叫大题小做.在如《父辈》题小且实,可采用缩小内涵,扩大外延的办法:可以写成“父亲和叔伯们”,也可以写成“父亲和叔伯一样辈分的人们”等或将其中的两个组合起来写。这是小题大做。一般来说命题或自己拟题的作文,审题出现的问题进本上都与逻辑问题有关。立意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立意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读者便是主旨,虽然这两者不尽一致。立意(有的题目就体现里立意)往往是判断,不完整的推理不多。记叙性文章即使是主题先行,有时也会看不出所立之“意”是否违反逻辑,因为这类文章意在写个别的人,偶然的事,只要作者不出来说理或说理概括得正确即可。但学生常常在升华主题的习惯驱使下,学《伊索寓言》做法,为自己的记叙内容说理,弄不好会出逻辑问题。议论性文章任务就是说理的,出逻辑问题的情况要多。如将“勤奋出天才”作为文章“意”。根据逻辑判断原理,“勤奋”是天才的必要条件,但一些学生常会误将“勤奋”当作“天才”的充分条件,甚至当作充分条件。

那么,许多“勤奋”者而不能成为“天才”,便无法作解释了。在这样的虚假的违反逻辑的说理中,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勤奋”的真正涵义,一方面会滋长了说假话的习惯,一方面会形成放弃“勤奋”的意念。在立意上有这样的问题,在文章的行文时也有这样的问题。议论文的归纳和演绎两种论证方法就是两种逻辑推理形式。在实践中,完全归纳法很少用,在议论文的论证时更少用,而经常用的是简单枚举推理。但运用枚举归纳如果选用材料不当,极易造成以偏概全的蛮横之理。因此,在材料准备上要选择各类有代表性的尽可能多的材料,然后再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几个材料进入文章。演绎推理在使用时,最多的三段论。学生在学过三段论知识后,深有感触地认为,原来我们经常在使用三段论。事实上,无论是学过还是没学过逻辑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三段论说理,只是更多用地是省略形式。懂得三段论概念,公理和规则可以更自觉地掌握说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二、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就是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逻辑思路。凡是好文章其思路必然体现逻辑性。我们告诉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整体阅读的方法有所不同。

说明性文章以说明为主。从逻辑角度看,说明一个事物,总离不开揭示反映该事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种说明方法都是在说明该事物的性状,功能,种类和关系等,说明顺序也必须符合逻辑性。如《眼睛与仿生学》主要说明眼睛的功能及如何利用仿造功能。其说明顺序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先单眼后复眼,先眼睛后仿生。在最后介绍仿生学时涉及到许多具有属种关系的科学逻辑。

记叙性文章以记叙为主。其逻辑比通常所说的推理以及复合命题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处理命题间的关系的。记叙的逻辑主要反映为记叙线索,记叙顺序,语境推理和从题材到主旨的推理。如巴金的散文《等》从五个材料:眼前的灯;给我指路的灯;艾尔克的孤灯;为恋人点燃的灯;拯救友人的温暖的灯。运用归纳推理得出:“在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这样的结论。

议论性文章以议论为主。议论的主要表达手段为论证。论证是由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进而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和表达的过程。整个论证过程,至少有一个推理。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古代诗歌的阅读中同样需要逻辑思维。如苏轼在写给宋代书法家石苍舒的诗《石苍舒醉墨堂》中有“人生识字忧患始”句,要理解这句诗非运用逻辑思维不可。“识字”与“忧患”有何关系呢?因为识字就会明理,明理就会说理,说李白就会惹事,惹事就会招致忧患。通过条件推理我们就能明白而深刻地理解苏东坡将“识字”与“忧患”两者写成因果的道理了。

无论在阅读的教学中还是阅读的考试中,学生会遇到不少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课文之处,我们需要切实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第四篇: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工程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无疑是关键举措。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本文试述愚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动人序曲。主要的方式有:

1、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语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雾凇》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雾凇图,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录像(雾凇景象),向学生展示雾凇的奇特和壮观,使学生在欣赏雾凇景色美丽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

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诱导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一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对异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一位特级教师介绍他在美国听一位老师上《蚯蚓》一课见闻中说,上课一开始,老师出示《蚯蚓》一题,让学生质疑,接着就拿出一包正在蠕动着的蚯蚓,让学生每人拿一条,并要求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和特点,然后发言,许多学生采用了放大镜,并翻来覆去地观察,还有些学生采用了解剖法。不久学生就一个个争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蚯蚓的味道是咸的,因为她把蚯蚓入到嘴中嚼了嚼,这一意想不到的知识都凭借学生的探究欲敢于尝试而得到的,无疑也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教育家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及原因时,大家却哑口无言。其实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提问是很有价值的,老师应表扬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正因有“借”才有

“还”,暗示军造箭射自己,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职明才干,此时大家对于原先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正应有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因此,只有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和发展。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才能于捕捉疑问确定为进攻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

三是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关键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培养习惯。引导学生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鲁迅先生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寻疑:仅仅是说鲁迅记性好吗?(不只是记性好,暗示鲁迅读书认真。)鲁迅在夸耀自己吗?(鲁迅不会夸耀,是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只是批评作者吗?批评只是手段,包含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经过一番寻疑,让学生更深一层体会课文内涵。因此,寻疑可以在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寻疑行为,从而肯定结果,激发寻疑兴趣。其次,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品质,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

总之,从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路径中显而易见,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三、驰骋想像——挥舞创新的翅膀

想像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像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丰富表象,唤起想像。想像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遥远,如山村、大海、森林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甚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学习障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想像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像。如在学习《大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电视中的信息等等。课堂上,组织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学生获得很深的感受。然后,再利用播放关于大海的录像资料,配乐朗诵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结合演示,引导学生想像:大海是什么样的?站在大海边,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大海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通过活动,学生的激情得以迸发,探索大海秘密的欲望发展到了高潮。

2、填补空白,发散想像。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像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想飞的乌龟》一课,小乌龟叼着棍子中间,两只小鸟叼着棍子的两端,带着乌龟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因为小乌龟第一次飞上天空,看到地面的美丽景色,一时太高兴,刚一张嘴,整个身体就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可这样启发学生想像:乌龟掉下来会想什么?他还想飞,请你为他想想飞的办法。学生的情感已紧紧的和小乌龟连在一起,有的认为小乌龟可怜,有的认为小乌龟可笑,还有的认为小乌龟可叹……学生各抒己见,在想像中思维互想碰撞、启发,在文中没有出现的心理空白处创新,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3、异想天开,拓展思维。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家只因为有了想像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像,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学习《梦想》一文后,教材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填空:

(1)古时候,人们想飞到月亮上去,现在。

(2)古时候,人们想听到远方亲人的消息,现在。

(3)古时候,人们想到海里采宝,现在。

(4)古时候,人们想,现在,将来。

这是一道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学生依据前三项练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写出众多不同的答案,这既是语言和想像力的训练,又是运用知识和发展创造力的训练。在识记字形时,根据字形的特点,教师启发学生“雨”

字怎样识记呢?有一学生回答说:“雨就像一个窗户,透过玻璃窗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雨点。”多么大胆形象的想像,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鼓励求异——激活创新的灵魂

创新思维是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等。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但如果总是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

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从主要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创新策略的运用,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的运用,以及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对创新能力的促进等方面,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做了初步探索。关键词: 兴趣 创新 质疑 联想 想象 信心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育又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本文就阅读教学中运用鼓励创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做了初步探索。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欲望,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激起求知的欲望。

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诱导大胆质疑,催生创新萌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质疑。怀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促成创造,真正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落到实处。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是对异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一位特级教师介绍他在美国听一位老师上《蚯蚓》一课见闻中说,上课一开始,老师出示《蚯蚓》一题,让学生质疑,接着就拿出一包正在蠕动着的蚯蚓,让学生每人拿一条,并要求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和特点,然后发言,许多学生采用了放大镜,并翻来覆去地观察,还有些学生采用了解剖法。不久学生就一个个争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蚯蚓的味道是咸的,因为她把蚯蚓入到嘴中嚼了嚼,这一意想不到的知识都凭借学生的探究欲敢于尝试而得到的,无疑也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教育家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及原因时,大家却哑口无言。其实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提问是很有价值的,老师应表扬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正因有“借”才有“还”,暗示曹军造箭射自己,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职明才干,此时大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正因为有老师的支持和同学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3.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关键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培养习惯。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鲁迅先生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寻疑:仅仅是说鲁迅记性好吗?(不只是记性好,暗示鲁迅读书认真。)鲁迅在夸耀自己吗?(鲁迅不会夸耀,是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只是批评作者吗?批评只是手段,包含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经过一番寻疑,让学生更深一层体会课文内涵。因此,寻疑可以在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寻疑行为,从而肯定结果,激发寻疑兴趣。其次,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品质,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

总之,从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路径中显而易见,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三、激发联想、想象,拓展创新空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创新教育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丰富表象,唤起想像。想像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遥远,如山村、大海、森林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甚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学习障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想像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像。如在学习《大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电视中的信息等等。课堂上,组织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学生获得很深的感受。然后,再利用播放关于大海的录像资料,配乐朗诵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结合演示,引导学生想像:大海是什么样的?站在大海边,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大海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通过活动,学生的激情得以迸发,探索大海秘密的欲望发展到了高潮。

2.借助教材,训练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在想象和联想中加深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比如可以把握文章的特色,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开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在教学《哈尔威船长》一文时,让学生抓住“巍然屹立、黑色的雕像、一动不动”等关键词,结合引导学生想象当海水不断地在漫进船舱,轮船在渐渐地下沉,获救的乘客和船员焦急地呼喊着,而哈尔威船长却像一尊黑色的雕像„„进而体会哈尔威船长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在教《我的“自白书”》一诗时,朗读第一节“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陈然身上会是怎样一付打扮?表情怎样?周围的场面气氛怎样?敌人会怎么威逼他的?他会怎样回答?这样,通过适当启发,使学生把语言文字与其表现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上述诗句时的感情基调、节奏。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形象深刻地感受英雄人物带来的人格魅力,崇高精神。

2.填补空白,发散想像。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像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想飞的乌龟》一课,小乌龟叼着棍子中间,两只小鸟叼着棍子的两端,带着乌龟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因为小乌龟第一次飞上天空,看到地面的美丽景色,一时太高兴,刚一张嘴,整个身体就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可这样启发学生想像:乌龟掉下来会想什么?他还想飞,请你为他想想飞的办法。学生的情感已紧紧的和小乌龟连在一起,有的认为小乌龟可怜,有的认为小乌龟可笑,还有的认为小乌龟可叹„„学生各抒己见,在想像中思维互想碰撞、启发,在文中没有出现的心理空白处创新,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3.依托教材,丰富想象。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课文进行复述、仿写、改写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想象,所谓复述,就是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转述,其前提是对课文内容充分的熟悉了解。训练前,师可对课文要点作简要概括,然后抽个别优秀生进行复述,师作必要指导,再让学生相互练习,最后再抽学生复述,全班评议。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会有提高。接着可进行仿写训练,例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三段后,教师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事先准备实物草霉,让生通过看、触摸、尝,加强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描述草霉的说话训练。有了模仿训练为基础,然后可进行改写的训练。《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的命运是及其悲惨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的结尾进行改写。在学生自由的想象中,同情心得到加强,同时创新思维的闸门也就被打开了。

四、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总是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五、课堂积极评价,培植创新信心。

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教师必须采用赏识教育,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老师这一声声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下载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谭正开 语文作为言语文字思维的工具,要为其它学科提供智力资源和思辨能力,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本文正是从此目的出发,深刻挖掘......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5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 摘要: 21世纪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知识更新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之我見 司中立 (河南省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河南平頂山 467001) 摘要:當前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滨九年制学校 许桂林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成为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

    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用英语思维即用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常用的表达方式思维。”一位来自美国的北京大学教授说:“中国的大多数学生学英语的最大问题不在于他们掌握了......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论文

    一、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三个注意点(1)强化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根据行为心理学原理,思维是人以事物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而进行的分析、综合、比较、联系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