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与评价漫谈
初中作文教学与评价
漫谈
讲稿提纲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二、作文教学的指导策略
三、评价一节作文课的标准
四、作文示范课(课堂实录),讨论互动。
话题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六个年头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但是作文教学却成了一片沉寂的天地,很少有人作课讲作文,也很少有人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创新。多少年来,我们还在延用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考试指挥棒的牵引下机械地训练着,中考考什么我们就训练什么,中考作文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作文要求就是什么,时间久了,搞得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如果我们现在问问:语文教师最怕什么?最怕评改作文!学生学语文最怕什么?最怕写作文!答案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那么,是什么原因把我们的作文教学弄得如此尴尬?
我先来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故事在让我们捧腹大笑之余,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我在每个学期都要做这样的调查问卷:你在作文方面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答案总是:无话可写、不感兴趣。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他们爱幻想敢表达,可是一到作文却是一筹莫展,是什么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这些认真研究中考的语文教师。可能我们听到这样的指责都会感到委屈:我们容易吗?每天从早忙到晚,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批改作文,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班主任,我们还要抓安全,攥大小二十来本记录……我们真的不容易,校长向我们要质量;家长向我们要成绩;课改向我们要亮点。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跃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降下来,低年段叫写话,高年段叫习作,都不能叫作文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定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有降下来,我心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中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还是要求学生的作文不少于几百字。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中考的指挥棒没有变,一切的改革都是幻想罢了!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老师和学生都有困惑,谁来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不是新课程,也不是专家,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减负,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我们要快快乐乐地教作文,让我们的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作文,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
话题二:浅谈中学生写作实践的指导策略
现代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自尊心强,喜好表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他们心中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渲泄和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创造学生学语文、爱生活、爱作文的文学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和习惯。
一、激发真情实感,唤醒写作欲望。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要么无病呻吟,要么词不达意,要么娇情做作,要么空洞无物。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要是写起情书来却是洋洋洒洒、文质兼美。什么原因?一个是说假话没有兴趣,一个是敢于说真话有表达的欲望。而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就需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是引导学生道真情、说实话,提倡写心理话,作“心里文”,树立好文章应该由“心”而发,表达心灵的思想。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与做人的真谛也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所以作文与做人应该统一起来,学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学做人的过程;教作文的过程也就是教做人的过程。写文章不是做文字游戏,作文就是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里所想、亲身经历的,用自己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文章应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二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文风。平时作文示范课时多念一些个性化的作文,不同风格的作文,启发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
二、激励“用心”生活,记录自我真情。
许多中学生作文时感到生活范围狭窄,所以无事可记;生活单调枯燥,所以无情可抒。学生生活确实不够丰富,不够宽广,不够波澜起伏。但平凡的生活正是文学最好的素材,要坚定学生写作身边生活的信心。学生对世界的感触,可能不成熟,但绝对不单调。但是中学生大多不敢写自己的情感,要让他们重新认识:生活小事、自己的情感才应该是自己文字的主体,才可以表达成很好的文字。写作实践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可以给学生多多创设一些生活的经历:
(一)活动作文,在参与中积累体验。活动作文,即通过开展有意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而后记录活动过程及活动感受的作文形式。它的特点是“活动带动作文,作文表现活动”。比如: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给学生口头锻炼的机会。内容不限,可以讲个笑话,说件新闻,邻里趣事,自我介绍等;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链接成语、对对联、猜谜语、编歇后语和小故事等;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表演小品相声等。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
(二)情境作文,强调情感体验
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使他们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主动地参与作文过程,达到情发于衷,充满人性。这就是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我在教学中常用一种看图作文的方式,图既是生活,只不过是把生活浓缩在了一页纸上。课上让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想象,把图片上的人、事、物再还原到生活中去,由此引发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也不失为一种训练的好方法。想象作文也是情境作文的一种,它的情境是学生自己虚拟的,是对原始材料的再创造。如续编故事,听音乐写画面等。这种作文形式学生喜闻乐见,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无论采取什么作文形式,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只要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们就是成功的!
三、创设宽松氛围,注重张扬个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作文前的指导,学生动笔之前,先得聆听教师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指导:审题、选材、立意、构思。指导是必要的,但过于繁琐的指导反而会抑制学生活跃的思维,结果学生搜索枯肠,终难成文。对此《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作文时对学生繁琐的要求必须大大减少,更多地应是想方设法给他们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
(一)设置能说好写的题目
为了促使学生以情写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拓思路,出一些有较强情绪色彩而又是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只要摸准学生的脉搏,“钻到学生心里出题”,学生思维的闸门才会打开,文思才会如泉涌出,学生才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有时,教师不妨多出一些作文题,供学生选择。如写秋景,若以《秋天》为题,学生很难写出新颖富有个性的佳作。于是我们可以列出《秋天来到校园》、《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秋天的落叶》、《哦,美丽的秋天》等题,让学生从中任意选题写作。如果在这些题目之外学生还有自己新鲜的内容,允许学生自己命题。
(二)提供自由倾吐的机会
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写作文之前都会让他们先说作文,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作文的层面就自然而然地被拓宽了,学生的灵感也会被激发出来。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呀?这样一来没有三四课时是完不成一次作文训练的,那些课文放在什么时候讲呢?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把思想放开,作文教学追求的目的不是量而是质,与其毫无收获地写十篇不如认认真真地写好一篇,只有有效的才是成功的!
四、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新课程把语文教学分成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的教学是相辅相承密切联系的,教学中要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不能把某个领域割裂开来。特别是阅读,它是拓展学生语文积累的基础。一个人积累的多少,是他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笔力千钧任弥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
1、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的积累
优美语句、精彩片段是我们写作借鉴的蓝本。同时,读与写紧密结合的关系告诉我们,能充分利用好教材阅读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断,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对于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的积累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一些词语精雕细刻,文采斐然的片段上,而要注意积累众多不同风格的语言,以适应多种不同的题材。
2、写作技巧的借鉴积累
无论是字词,还是优美语段的积累,都是属于语言基本材料的搜集。但我们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掌握一些零零碎碎的材料,而是要把这些材料,根据我们的需要,改造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然后组合成一件崭新的、也许更为精致的作品。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其实在初中的教材中也可以学到很多。像《羚羊木雕》的小段连缀式的倒叙的写法,《山中访友》的拟人化写法,《春》的片段组合式的情景交融的写景手法,《背影》的特写式的刻画人物的手法,《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以主人公思绪为线索的插叙手法,《音乐巨人贝多芬》的高超的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地表现人物生活际遇、个性气质和精神境界的手法等等。
总之,在教材中可以积累的写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把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手法都积累下来,经过多次的有目的性的练习以后,就可以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3、名人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的阅读积累
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不少是名人的作品,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哲学、精神世界等,都会在课文中有所展现。这些内容如果光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可能对这位作家有完整、全面的认识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课外阅读这些名人的传记,这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作家,以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来体察他们的精神世界,以此来逐步完善学生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课外阅读这些名人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学生的眼界开阔了,知识的积累也丰富了,写作文也有新题材了。
4、生活的积累
生活的概念非常广泛,生活的积累也是丰富多彩的。对于普通的初中学生来说,只要他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能对社会、人生有一定的感悟和思考,对人类的情感有一定的体察,也就可以了。学生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才能更好地参与生活,改造生活,描写生活。
五、多样评改,反思提高。
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还要关注学生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作文教学也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去提高评改效率呢?我的经验是首先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师评与互评相结合、面批与讲评相结合。作文写完后,老师首先整体阅读一遍,把作文分成“好、中、差”三等,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把学生按能力也分成“优、中、差”三类,让优等学生评中等生的作文,中等生评差等生的作文,差等生学习优等生的作文,这样每类学生都有收获,学生评改的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但在学生评改中,教师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事先做好批改指导。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评改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其次,是要让学生养成三个“好习惯”,即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后修改的习惯、改后反思的习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这样的作文评改才是扎实有效的,自然也会是事半功倍了。
总之,激发学生自发地或或自觉地投入写作实践,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动力,是使他们感受到写作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记述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
话题三:评价一节作文课的标准
怎样评价一节作文课或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了以下评价标准:
一、教学效果好(40分)
1、教学目标具体,训练项目明确,且完成较好(10分);
2、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生获得方法的指导,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10分)
3、课堂结构合理紧凑,教学效率高(10分)
4、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关系融洽(10分)
二、教学理念完整科学(40分)
1、体现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感悟别人的文章,提高理解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写作课重在训练学生运用在阅读中积累到的语言和章法知识进行表达实践的能力,达到阅读写作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10分);
2、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10分);
3、教与学有机联系,师生有效互动(10分)
4、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习作实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10分)
三、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进步(5分)
四、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与一定的教育机智(5分)
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且有效适度。(10分)
那么,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标准呢?我们做了如下分析与思考,并说明如下:
一、对于一节课的评价是看效果还是看方式
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有人会觉得毫无意义,但在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其实有些人就在做着本末倒置的事。他们看一节课的优劣,主要是看热闹不热闹,学生们高兴不高兴,完全忘记了教学过程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我们认为,一节作文课首先要看教学效果,看学生有无所得,而且所得如何?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对于语文学习中的积累和感悟调动得怎样,对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完成得怎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作文,在文章的结构、写法的认识上以及语言运用上又提高了多少?这自然应该做为作文课评价的第一要素。其次,课堂结构是否合理紧凑,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是否到位,教与学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都应是教学效果的体现。
二、教学效果反映教师深层次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对于作文课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受其已经形成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所以我们把作文教学过程所表现出的教师教学理念做为评价的第二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看教师有没有一种“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使阅读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对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的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作实践的联系与有意义的指导等等都体现了这种“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其次,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民主和谐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氛围,作文教学与学生写作实际、生活实际与阅读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教学理念,都反映了一位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反映了一位教师能否以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教学。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作文教学理念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不知自己所做为何,也不知自己向何处去。
三、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对教师作文教学进行全面评价
按说评价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一节作文课的评价。但我们还觉得,一节作文课不是孤立的,应该放在一个较大的背景中去思考,但思考的评价空间不能喧宾夺主。如是,我们考虑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是否面对所有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上,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内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能否适时适度地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与效果,这种教学意识强烈不强烈、科学不科学?在利用板书乃至简笔画等传统教学手段方面是否合理有效?还有,做为一位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教师有无一种文学修养和文化气质,那种传承的自豪与神圣感能不能溢于言表?就某种意义说,语文教师不只是一种职业,还应该具有民族语言文化的象征意义。所以,这三个方面也都成为评价的因素。
有人说,评课不是评教师而是评学生,这话有点绝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是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评定一节课是优是劣当然要看学生的表现,但学生学得怎样是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的,就这一点而言,作文课评定的结果实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评定。一节课结束后,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为一个事物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和评价,但对事物的创造者、驾驭者能说与评价无关吗?说评课评学生不是评教师的观点,实际是在推托教师教学的责任和义务。
话题四:课例研究
观看作文教学实录,现场互动。
第二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表现性评价从 2000 年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只停留在观点译介和理论探讨方面,鲜有学者关注如何将表现性评价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与评价流程。本课程以“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的结合为核心内容,着力探讨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嵌入”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判断自身与标准存在的距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内化”标准,自觉“接近”标准,逐步提升写作水平。本课程旨在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课程目标如下:
1.了解表现性评价的一般特点及操作方式。
2.了解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3.借助案例明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注意实验校与本校实际情况的差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表现性评价的一般理论,即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基本原则、操作方式。
2.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及评价维度。
3.准确理解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分级表述。
4.明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基本流程。
5.了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6.深入思考如何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实验。
专题讲座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
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2.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3.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4.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
5.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作教学宣告结束。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
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评
价评价维度 项
目
写
作搜集列纲修改加工 过素材 起草
程
内容 表达 文面
对象
明确
视角详略写独特 得当 作书写美观 材料语句结格式规范 真实 生动 果 标点正确 发散词汇
合理 丰富
感悟
真切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 3 — 0 四个分数等级。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
0.没有搜集写作素材。
列纲起草
3.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
2.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
0.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
修改加工
3.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2.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0.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
2.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
1.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
0.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内容·视角独特
3.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
2.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
1.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
0.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
内容·材料真实
3.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
2.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
1.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
0.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
内容·发散合理
3.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
2.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1.写作内容有所发散,但发散不够合理。
0.就事论事,写作内容没有发散。
内容·感悟真切
3.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感悟。
2.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1.情感真实,能够借助别人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0.情感不够真实,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表达·详略得当
3.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能显现出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写作顺序不合理、详略不得当,表达不清楚。
表达·语句生动
3.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
2.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
1.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通顺。
0.不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
表达·词汇丰富
3.词汇丰富,能够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
2.词汇比较丰富,能够选择表达准确的词语。
1.词汇不够丰富,但用词准确。
0.词汇贫乏,词不达意。
文面·书写美观
3.文面整洁,汉字书写美观。
2.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
1.文面不够整洁,汉字书写正确。
0.文面凌乱,汉字书写有错误。
文面·格式规范
3.标题位置正确,分段符合要求。
2.标题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分段。
1.标题位置不正确,段落划分不准确。
0.标题位置不正确,没有分段。
文面·标点正确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借助标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0.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五、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他评为主,虽然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全面,但不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评价标准是外在于评价者并要求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的方式进行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接受的速度比较缓慢,评价标准内化的过程变长。而通过自评,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变成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的内化。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的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另外,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在分析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是一种期待性的评价标准,其意义主要在于借助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期待更合理、更有效的写作策略的出现,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阶段目标。
评价过程是学生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与整个写作过程紧密联系。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大都在写作后进行,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如果学生一开始脑子里就有评价的概念,他们就能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探讨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方案的评价流程如下。
(一)公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二)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写作任务。
(三)作者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完成“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第三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2.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3.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4.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5.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作教学宣告结束。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
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评价项目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内容 对象明确
视角独特
写作结果
材料真实 发散合理
评价维度
列纲起草 表达 详略得当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修改加工 文面 书写美观 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
感悟真切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 3 — 0 四个分数等级。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0.没有搜集写作素材。列纲起草
3.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2.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0.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修改加工
3.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2.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0.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2.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1.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0.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内容·视角独特 3.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2.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1.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0.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内容·材料真实
3.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2.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1.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0.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内容·发散合理
3.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2.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1.写作内容有所发散,但发散不够合理。0.就事论事,写作内容没有发散。内容·感悟真切
3.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感悟。2.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1.情感真实,能够借助别人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0.情感不够真实,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表达·详略得当
3.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1.能显现出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0.写作顺序不合理、详略不得当,表达不清楚。表达·语句生动
3.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2.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1.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通顺。0.不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表达·词汇丰富
3.词汇丰富,能够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2.词汇比较丰富,能够选择表达准确的词语。1.词汇不够丰富,但用词准确。0.词汇贫乏,词不达意。文面·书写美观
3.文面整洁,汉字书写美观。2.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1.文面不够整洁,汉字书写正确。0.文面凌乱,汉字书写有错误。文面·格式规范
3.标题位置正确,分段符合要求。2.标题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分段。1.标题位置不正确,段落划分不准确。0.标题位置不正确,没有分段。文面·标点正确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借助标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0.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五、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他评为主,虽然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全面,但不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评价标准是外在于评价者并要求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的方式进行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接受的速度比较缓慢,评价标准内化的过程变长。而通过自评,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变成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的内化。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的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另外,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在分析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是一种期待性的评价标准,其意义主要在于借助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期待更合理、更有效的写作策略的出现,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阶段目标。
评价过程是学生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与整个写作过程紧密联系。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大都在写作后进行,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如果学生一开始脑子里就有评价的概念,他们就能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探讨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方案的评价流程如下。
(一)公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二)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写作任务。
(三)作者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完成“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评定项目
评定维度
作者评定 小组评定
老师评定
搜集素材
写作过程
列纲起草
修改加工
对象明确
视角独特
材料真实
内容
发散合理
感悟真切
对象明确
写作成果
详略得当
表达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书写美观
文面
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
注:评定分数在 3 — 0 之间,根据评价维度确定。
(四)整合报告单相关数据,返回评价结果报告单。“初中写作表现性评价”反馈报告单
评价项目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写作过程
写作成果
第四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联系自身的写作教学实践,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写话/习作)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探讨当前写作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在我的作文教学中,部分语文功底薄弱的学生对作文有着厌烦情绪,把写作文当成负担,觉得在作文中没有话写,写出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记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
1、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培养作文能力,一靠多读,二靠勤练;
2、指导学生勤记读书笔记。记笔记也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意义,最好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二、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
2、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3、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理想和希望。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经历,从生活中去摄取。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高效率的写作
1、要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
2、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3、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
4、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
5、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
6、文章结构的安排、布局,从全篇和局部都要有所考虑。精心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一篇优秀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累积,一定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最终写出优秀作文。
第五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联系自身的写作教学实践,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写话/习作)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探讨当前写作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本次培训作业分三批发布,您需要完成6份作业
对于初中生来说,部分语文功底薄弱的学生都对作文有着厌烦子那里,把写作业当成任务,而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和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出的作业特别空而无味。
一、想解决写作的这个难题,我认为应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和记好笔记。
1、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培育作文能力,一靠多读,二靠勤练;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正视组织学生多练而不年夜注重指导他们多读,却是存在着的现实问题。阅读是作文的基本。阅读就是念书,经由过程念书可以体味前人堆集起来的常识和珍贵的糊口经验,可以领略前人考验成熟的思惟作风和合适纪律的思维体例,能够进修到前人来自糊口的经由加工的说话精髓和熟练的表达技巧。作文是对说话文字的运用,其中领受长短常主要的基本。教学生作文,必然要让他们体味念书的主要性,让他们热爱念书、学会念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领受说话常识和说话技巧。鼓舞激励学生多读多看。这是堆集的一个主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良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因为课外常识丰硕。书是常识的海洋,具有充实和培育人的丰硕资本和强年夜魅力。古今中外,凡有丰硕常识的学问家,写作成就卓越的文学家,无一不是孜孜不倦的博览群书者。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也要鼓舞激励他们下功夫多念书,这是为了丰硕学生的常识。培育他们的阅读乐趣和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2、指导学生勤记读书笔记。记笔记也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意义,最好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二、师生共同支撑起写作的环境
1、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使命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向沟通。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学生的主体意识。
2、优化教师的主导浸染。
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需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顺应时代成长潮水。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自己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以尊贵得师德、文德,过硬的功底,强化自己,优化自己,最后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三、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
2、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3、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理想和希望。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摄取,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高效率的写作
1、要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
2、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3、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
4、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
5、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
6、文章结构的安排、布局,从全篇和局部都要有所考虑。精心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一篇优秀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
五、教师利用表现性评价做好学生作业的评价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现性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重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全部表现,尽力发掘其闪光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对于单次作文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表现性评价也充分顾及他们的自尊,给予他们重新回炉的机会,少打慎打甚至于不打“不合格”等伤自尊的等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畏艰辛、不惧力微,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累积,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最终会写出优秀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