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时间:2019-05-15 03:1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第一篇:谈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谈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米兰〃昆德拉的《不朽》,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别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大的不朽的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而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更是教育名著中不朽的篇章,经典中的经典。当我读到一些篇章,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教育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发现了很多值得深思和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我特别欣赏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的原因,根源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失调。在绝大多数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在《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失调》一章,他提及:所谓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快点掌握,别偷懒!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被迫地把没有咀嚼的整块食物囫囵吞咽下去,开始到胃里感觉到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来,以致无论什么也吃不下了……

这是一个多么精妙的比喻!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顾“知识”的数量,没有顾及学生是否有能力接受,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无法消化”!例如:最近在搞的经典诵读,学生还不能流利、有理解的阅读,就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教师重视的是学生能否背诵,而没有顾及学生如何背诵。“如何背诵”就是一种能力。有这种能力,就一定能背诵;没有这种能力,即使背诵了也不能说真正掌握了知识,在我看来,他们在背古诗就像似在念经!即使他们会背很多首古诗,也只能在有外人来的时候表演充一下门面,别人就会惊叹:“哇,智障学生也会背古诗,真的很厉害!”其实,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会背古诗”也算是一种能力吗?我真的很质疑。

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我认为,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晶,而能力则是人们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知识与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其本质来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能力属于实践的领域。但两者又是相通的,紧密联系的,因为它们都是学习的结果。

作为学校教育,并非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也非知识的存贮器。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人的一生不能穷尽所有知识,也不可能永远在学校接受知识,所以,培养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就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来说,知识是基础,是前提;能力是方向,是目标。若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奢谈培养能力是不可能的。丢弃基础知识的积累,一味去培养能力,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欲速而不达;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也会制约知识的顺利获取,事倍功半,并将贻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不应偏废。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乔纳森提出: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不失调呢?《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三点:

首先应该让低龄儿童具备“流利、有理解的阅读”的能力。也就是给儿童一个句子,他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这个句子的一部分或者是整个句子。他离开书本能将这个句子说出来,并且在说的同时伴有思考,不仅是思考句子中所看到的东西,而且能思考与所读有关其他画面、形象、事实、现象等。

其次,到了某一个教学阶段(不是固定的年龄,也不是固定的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学生还应该掌握迅速书写的能力(这里的书写不是抄写),以便做到能一边书写一边思考。

最后,让学生具备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技能。做到以上三点,学生就走上了自我进行智育的道路,能力就能很好的为知识“服务”,掌握知识就不成问题了。

关于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关键因素是发挥教师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但是,主导作用并非教师当主角,而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衡量准则。要做到“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我们不能在教学中机械地划分传授知识的时间和内容,培养能力的时间和内容,也不能让学生具备了较多知识之后再考虑培养他们的能力,而是让学生在接触知识和学习内容的第—天起,就把能力培养提到教学计划的重要位臵上来,并且落实到每一个课时之中。在课堂上,关键在于让学生多进行操作和实践练习。在基础教育阶段,要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知和学习实践活动。这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感受,思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不仅在教学的目标上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更应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之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养成兴趣,建立主动学习的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形成能力,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

如果说,知识是羽毛,那么,能力就是翅膀。丰满的羽毛只有长在强壮有力的雄鹰翅膀之上,才能飞得更远更高。

如果说,知识是枝叶,那么,能力就是树根。树木有了庞大发达的根系,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之树。

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知识和能力是决定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它们都是后天学习、实践和修炼的产物,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因而,学校不应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如此,我们的学校教育才是全面、和谐和有价值的。

第二篇: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需要完美契合

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需要完美契合寿县一中龙宝

语文教师在上每堂课前,几乎都在考虑这一节课应该教什么,教科书、教参、教辅资料也都在向学生推荐传输语文知识,很少谈到学生自己需要哪些语文知识,其实这是认识上的 误区。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要,在传授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之间达成默契。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现在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文教学。

如果说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基本上是课堂的学习以及学校和家庭的学习,那么,高中语文的学习范畴就已经大大的延伸,逐渐趋向社会化。他们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之外,各种书籍、报刊、影视、戏剧、广告、招牌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生都是值得他们广泛学习的生动教材,成为 他们涉猎和探求的对象。语文能力的训练也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范围,比如,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模拟记者招待会;办墙报、手抄报、校刊校报;写周记、日记、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乃至进行文艺创作等。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同学,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泛化,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使他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了一部无比生动的教科书,语文能力的训练有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英雄用武之地。

可是,我们教师往往在日常教学中不厌其烦地传授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是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有求知欲望,再好的知识也没有传输渠道。教师要艺术地把让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变成他们的自我需要,而且要自然、顺畅、贴切,不留斧斫痕迹。

由此看来,学生不喜欢的并非语文学科,而是某些语文课。只要努力改进语文教学,抛弃单纯的知识传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将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需要完美契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自然会逐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分化可望得到遏制。这些都在清楚地提示语文教师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安排好语文学习的内容,因势利导地进行语文教学。

第三篇: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但数学教学中的思品教育,毕竟不同于思品课,怎样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渗透那些方面的内容呢?我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祖国教育;爱科学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等内容。通过数据、图表、练习和实践活动等途径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学生在获取有效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教育,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课中通过教学以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渗透

1、热爱祖国教育方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我国工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从而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例如:在自编数学应用题时有意识地融入祖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方面的内容。

(1)、我国2000年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000多万人,2007年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是2000年的2.4倍,2007年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多少人?

(2)、我国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五年中高速公路增加了20429千米。如果平均每千米高速公路的投资是3000万元,国家在新增加的高速公路上的投资约是多少亿元?

(3)、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00米,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5米。南京长江大桥的跨度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几倍?

„„

2、热爱科学教育方面

在课堂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说服力较强的有关数据和引证等教育学生,在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水、土地、资源;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基础上。渗透热爱我国古今科学家良好的高尚品德和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增强学生对古代科学技术的自豪感;对未来的事业有一种危机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

例如:我在教计算工具的演变时,我让学生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用算筹计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广泛使用算盘,使计算的速度快多了。我又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些后,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了不起。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先争气,为祖国争光。

3、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定律的推导等自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等科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时,首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通过观察比较:(1)已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2)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3)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最后归纳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都可用底面积乘以高这个公式来计算。这样学生在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例如:我们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使学

生真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和真实,以激发同学们学好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

二、数学课中通过教学的四条途径进行渗透

1、数学数据的渗透

数学是一门数据科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据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正负数时,让学生明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们为区别正数和负数,常用红筹表示正,黑筹表示负,也有的将算筹正放或斜放加以区别。而西方认识正数,负数要迟于中国数百年。从而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的文明史教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自豪感。再如:在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_年_月_日,到_年_月_日正好成立100周年。教学时,教师适当讲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学生好好学习,为祖国发展而努力。

2、应用题的渗透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应用题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在教学利息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解题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从小培养纳税意识。再如: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1)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你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2)如果照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你们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少砍多少棵大树?通过计算,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而这效果却远非空泛的语言说教所能达到的。

3、几何图表的渗透

运用数学图表时进行思想教育,形象、直观,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让学生把本班期中考试成绩制成统计表,并算出平均分。在练习中,学生把自己与班集体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从个人分数与班集体平均分数的比较中,学生很清晰地看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提高平均分?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明白:只有每个人的分数都高了,才能提高平均分,为班级集体争光,以此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4、课内活动的渗透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数学教师若能因势利导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集数学活动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学生更会乐于接受。如:在实践活动《生日快乐》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你知道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吗?你准备怎样为爸爸和妈妈过生日?你能永远记住他们的生日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给父母过生日也是热爱父母的一种表现,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庭、热爱父母。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也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第四篇: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

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

近年来历史科的高考人均成绩与其他各科相比一直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该科试题难度稍大外,反映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则是基础年级学生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脱节与断层。现就这一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阶段性衔接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点。

一、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现行教学大纲规定:历史教学有三大基本目的,即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可见,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事实上,目前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兼顾三大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能分析,动笔不会叙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作简要评价,只会识记现成的结论。知识不扎实,方法很机械。显然,这样的基础无法适应高三的学习。而目前的高考则属于选拔性考试,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基础年级的学习没有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使两个阶段明显断层,造成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而高三学习则特别紧张。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有: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1.能力培养目标缺乏层次要求。目前,初高中历史教学采用一个大纲。它没有对不同年级的教学提出能力的分级培养目标,而只有笼统的要求,教师有纲可依,但无章可循。2.会考的导向有违大纲的目标。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无法摆脱会考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目前会考有两点处理不当。一是能力要求没有体现,且框得过死(如初中会考)。二是高二会考虽有能力要求,但与高考能力要求相比相距甚远。事实上,高三一年的功夫也不可能缩短这段差距,使能力培养一步到位。

3.主、副科观念左右学生思想。在基础年级各阶段,历史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由于平时考试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记零散知识点的学生照样取得好成绩。于是“历史容易学,此无他,唯背熟尔”的观念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讲解成为徒劳。此外,由于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连续讲授世界史,没有新鲜感,也淡化了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令人担忧的基础年级历史学习现状留给高三年级的是一个“烂摊子”。选修文科的有不少人是在“混科”。让高三这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忙于“收拾”前一阶段,冲刺后一阶段。负担之重,可以想见。也造成高三教学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教学。

二、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阶段衔接为缩短高三历史教学与高考的距离,扭转两段脱节现象,笔者认为在阶段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毫无疑问,知识体系为能力的载体。无论是历史观点的形成,历史结论的认定还是阶段特点的归纳,都必须依赖丰富的史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而后得出。怎样才能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呢?

首先,摆脱会考的束缚,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构筑知识体系。由于会考是属于评估性的考试,而高考是注重能力的选拔性考试。故整个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不能受制于会考这一阶段性目标,要提高起点,瞄准高考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适应能力培养目标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引导学生以线索串联内容要点,形成基本历史知识的“经纬网”。基础年级学生有一个通病,知识点掌握的较零散,在记忆方法上多采用机械记忆,弄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识记效果很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讲授新教材之前,先提醒学生看目录,勾勒内容框架,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主要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以此为主线,以下并列运行三条线:①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新的阶级力量和经济因素产生。③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并探求救国救民的方案和途径。以及在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急剧变更情况下而产生的近代思想和文化。上述四个方面构成该册教材内容主骨架。起初让学生了解纲目,教学中联系纲目教学,结束后再用纲目统领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前后联系。

另一方面,提醒学生注意内容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可切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经济发展状况,19世纪上半期中西方政治发展的特点等。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纵横联系的“经纬网”上。

其三,教育学生注意知识的分类和分层。学生头脑中掌握大量的史实后,要进行初步的整理,按方面归类,按级分层。在归类的过程中,体现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联系(如各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另外,要告诉学生注意区分哪些属现象,哪些属本质,哪些是表现,哪些是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在答题时,找准关键词,有的放矢。

更多关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的文章 >>1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计划初一政治学科教学计划2011上学期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计划2011年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11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查看更多>> 教学工作计划

第五篇:家教知识:小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家教知识:小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1.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故事书,我们要有选择的帮孩子挑选故事书。小班幼儿可选择画面大、文字少。故事简短、有趣易懂的儿歌和故事。

小班幼儿喜欢倾听故事,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有的幼儿不能理解语义内容,从而影响了倾听。

其次,可利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很投入,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说话,幼儿也容易接受,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

第三,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幼儿对鼓励很敏感,总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夸奖。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和表扬是我们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所以家长可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2.幼儿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1)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于的关键。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如

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以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我们会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故事、轻音乐的录音等;在幼儿散步或外出参观时,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倾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的叫声、蝉鸣、虎啸等)、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汽笛叫、喇叭响、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等)……,幼儿听后,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上周,我们小二班开展了“会唱歌的车子”,活动中我选择了三辆有代表性的车子如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通过聆听他们的声音,学学车子唱歌的声音,了解这些车子对于我们生活的不同作用。

(2)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学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幼儿模仿。

(3)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的榜样

有兴趣地做好幼儿的听众,耐心、认真地倾听幼儿的述说,并对他们所说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成人给予幼儿最好的鼓励,也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榜样作用。

但是要注意当幼儿向你滔滔不绝对你讲述昨天幼儿园发生的事,或者和海鸥朋友一起玩的情景;或着是他们自己杜撰的故事……,你都要认真地倾听,即使孩子们的话噜噜嗦嗦,没有条理;即使你听了

半天,没有听出孩子在讲些什么,但是,你必须面带微笑,装出一副非常认真入迷倾听的样子,并不时地为孩子加油,不时地做出你丰富的表情,让孩子觉得你在认真听他讲,非常认同他的讲述,为他的讲述喝彩,这样,他并会慢慢树立自己说话的自信心,会越说越棒,同时在老师和同伴讲述时,他也会认真地倾听对方说话了。

下载谈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阅读能力

    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 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阅读教学也是一样。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切不可低中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教学,把解决问题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

    预习能力培养

    增强预习意识,培植预习习惯 增强预习意识,培植预习习惯 ——四步并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乳山城关中学宋修虹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之后,......

    培养总结能力

    培养总结能力,插上腾飞翅膀 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一个学生不停地学习,若不注意归纳总结,一边......

    培养感悟能力

    培养感悟能力,促进作文教学 贺伟 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是初中生作文走向成功的途径。从心理学上讲,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之小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有所增......

    培养交际能力

    培养交际能力 善于交际,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在同学中高年级和低年级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有着各种经常而持久的“辅导提携“关系,即结成对子,互相提供指......

    数学能力培养

    数学能力的培养与网络条件的结合 三河市第三中学 丁国生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数......

    《苏武传》知识要点

    《苏武传》知识要点 《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经多人之手成书。班固死前只写出《汉书》的大部分篇章,其妹班昭在马续协助下补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名著。 《苏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