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花手帕教案

时间:2019-05-15 03:0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花手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花手帕教案》。

第一篇: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花手帕教案

第 2 课 花 手 帕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染的制作过程。教学难点:画面色彩的控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范作等。学具准备:染料、宣纸、绳子、染布等。活动一

一、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二、新授: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3.张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第二篇:四年级美术第2课花手帕(精)

第2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花手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

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宣纸、颜料、调色盘、染好的花手帕、平时用的花手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活动一)

一、欣赏感受

1、教师先出示我们平常用的布手帕,让学生欣赏观察.2、教师再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平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3、揭示课题:同学们想不想也拥有这样一方奇特的手帕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制作浸染纸手帕。

4、板书课题:花手帕

(一)二、方法指导

1、教师示范浸染纸手帕的过程,学生认真观察。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步骤,最后要展开时:“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3、学生欣赏并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4、再提问:谁能说说刚才老师制作花手帕的步骤?

5、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折纸

2、染色

3、展开

6、每个步骤还要注意的问题:

(1)折纸,不同的折法。(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尝试)

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2)染色,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变化。

b、染色时要和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拿出两种浸染不同的花手帕给学生对比)

(3)展开,动作柔和。

纸吸水后十分脆弱,少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自主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纸手帕,将宣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再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1-2块美丽奇特的花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请注意,浸染的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四、评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粘贴展示。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第三篇:小学美术四年级第2课《花手帕》

第二课 花手帕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

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活动二”的设置即制作扎染作品。工场扎染比课堂要复杂得多,一般要经过染前处理一捆扎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冲洗晾干一熨平完成等工艺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专门的印染色料,并加入食盐等,使染色后不褪色。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四、教学准备: 生宣纸、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课时二: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幻灯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捆扎布料。

(2)、浸染布料。

(3)、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作品,同学们对这些作品很感兴趣,观察的也很仔细,主要是让他们观察这些作品的构图和色彩。然后通过观察这些作品来使自己完成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节课主要是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通过观察,通过欣赏来使自己的水平提高。

第四篇:四年级美术上册 花手帕 1 教案 湘美版

花手帕

文本分析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

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活动二”的设置即制作扎染作品。工场扎染比课堂要复杂得多,一般要经过染前处理一捆扎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冲洗晾干一熨平完成等工艺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专门的印染色料,并加入食盐等,使染色后不褪色。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准备: 生宣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活动二: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幻灯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 2 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1)捆扎布料。(2)浸染布料。(3)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第五篇: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美术上册《花手帕》教案

《花手帕》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的第2课,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

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1岁之间,根据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要认真做到生动有趣,并尽量贴进生活,让学生在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和设计、创造生活的练习中增长才干。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染制“花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图案美丽的纸手帕。

教学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五、教学准备:

教具:花手帕若干、彩色彩笔水、纸巾、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生宣纸(纸巾)、彩色彩笔水、报纸、调色盘等

六、教法:1.启发法2.演示法 3.交流法

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2、合作交流法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段

1、请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准备所需材料

2、学生分组,并分发“美术课堂评价表”

(从材料准备,课堂纪律,回答问题,作品,卫生等方面进行加星,评价贯穿课堂。)二课内段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丢手绢”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不过今天我们要根据教室上课的情况改一下规则,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老师来丢手绢好不好?

生:好!

(播放“丢手绢”的音乐,教师到学生当中丢手绢)

师:请同学们找找谁那有老师的手绢?学生们找一找,上台说一说,手中的手绢和平时我们用的手绢有什么不同?

生:是纸做的,颜色很鲜艳…… 师:同学们,手帕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想不想也做一做这漂亮的花手帕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纸制作的“花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花手帕,小组讨论一下花手帕是怎样制作的呢?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小结板书:折 染)

2、折法启示(课件展示两种基本折法):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演示这两种简单的折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课件展示):

①教师示范:点染、浸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示范)②通过示范,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B.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4、学生欣赏课件中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色彩搭配鲜艳,染形美观)由此引出,课件展示制作评价标准。

三、有效训练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播放音乐)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

四、分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课件展示评价标准)。

2、评选优秀作品,优秀小组。(小组投票的方式)

3、交流: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总结:灵巧的手加会创新的脑,平凡也能幻化出神奇。

三课后段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合作探究,我们制作出很多漂亮的纸质花手帕,你们可真棒!

想一想 试一试:你还能用其他材料制作手帕吗?尝试做一做吧!【课后反思】

这节课按教材是推荐用生宣纸和皱纹纸染色完成,在准备前期可以说我是花了很多心思来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因为当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即会变暗哑;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后。我就想用餐巾纸是不是会更合适。首先餐巾纸本身的意义就是手帕;再者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自行反复尝试。在染制了范品之后,我就觉得效果非常好,彩水的鲜艳性在纸巾上丝毫没有减弱,而且吸水性恰到好处。因此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学生在展开纸手帕发现美丽得出乎他们意外时,我看见他们是异常兴奋的,学习的热情也在这种成就感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励。

下载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花手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花手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 花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 花手帕 课 件www.xiexiebang.com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花手帕 [分析]花手帕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花手帕 在我国民间......

    三年级上册美术《花手帕》教案

    湘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第10课 花手帕 教案 西大街小学 王玉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制纸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

    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 花手帕

    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 花手帕 第10课 花手帕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制作花手帕的基本方法与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培养同学耐心、......

    四年级《花手帕》教案

    第2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点染和浸染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态......

    第2课 花手帕 三(本站推荐)

    《花手帕》 教学内容:P5 染布手帕 教学目标:1.了解浸染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染制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教......

    三年级美术上册《花手帕》教案分析

    三年级美术上册《花手帕》教案分析 花手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

    湘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家乡古建筑教案

    第2课 家乡古建筑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

    湘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0课 花手帕(活动一)教案[五篇材料]

    湘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第10课 花手帕(活动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制纸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