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牧马之歌教案
牧马之歌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音乐感兴趣。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
(三)、初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二、教材分析讲解:
(一)、歌曲〈〈牧马之歌〉〉作于1958年。曲调健美、豪放富于舞曲的特点。歌曲短小精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歌曲音乐吸收了冬不拉音乐的音调,采用民间乐曲中双句反复的乐段结构形式,歌词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民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二)、作者:石夫作曲家。原名郭石夫。湖南湘潭人。其代表作有歌剧〈〈阿依古丽〉〉、民族舞剧〈〈文成公主〉〉、钢琴曲〈〈葛什喀尔舞曲〉〉、〈〈第二新疆组曲〉〉,交响组曲〈〈天山音画〉〉,歌曲〈〈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牧马之歌〉〉及儿童歌曲〈〈娃哈哈〉〉、〈〈牧童之歌〉〉等都有较大影响。
三、教唱过程:
(一)、发声练习。
3 1| 5 3 1 | 1--|
LI LA
(二)、教师弹奏全曲,学生打拍子感觉歌曲节奏。
(三)、分句教唱。
(四)、全曲练唱。易错句教唱“ 来到天山下,哎嘿”中的“哎”休止半拍,弱起唱,“嘿”唱四拍。
(五)、抽学生有情感、有节奏、清晰咬字的演唱,并给于指导。
(六)、唱全曲结束本课。
第二篇:牧马之歌教案
牧马之歌教案 转
2008年10月05日 星期日 下午 07:2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哈萨克族民歌,了解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
2、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够用自然圆润、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学会表现歌曲。
2、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钢琴、舞蹈碟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欣赏一段歌舞,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民族的舞蹈? [课件:哈萨克舞蹈<<心爱的冬不拉>>] 生:讨论,回答。(哈萨克族)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哈萨克族去了解那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吧![课件:简介哈萨克族风土人情]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据民间传说,“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展示课题,《牧马之歌》。
三、学习新课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讨论,回答。(欢快地、活泼地)
2、教师范唱曲谱,学生跟琴哼唱.2、师弹琴,学生视谱用“啦”进行旋律模唱。
3、学生完整连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的情绪)
4、共同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唱这首歌时,眼前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词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师:同学们都能体会到了歌曲的表现内容,现在,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哈萨克少年,体会一下愉悦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再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5、欣赏《牧马之歌》合唱版,再次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四、歌曲处理与创作
1、导入:同学们都能唱好歌曲了,让我们根据歌曲旋律来设计动作,进一步地感受哈萨克民歌的韵味和魅力。
2、节奏练习
2/4 x x x x〡x x 〡 x x x 〡x – ‖
手 肩 脚 手 肩 肩 脚 手 指 手
3、鼓励学生自由设计动作,边唱边律动.五、拓展与延伸
简介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冬不拉.六、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第三篇:牧马之歌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科书(人音版)七年级13册
《牧马之歌》教案设计
教师姓名:韩贵民
工作单位:大同区八井子中学 任课年级:初一年级
《牧马之歌》教案设计
备课说明: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科书(人音版)七年级13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目标是:学习演唱《牧马之歌》。聆听《新疆之春》,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本课时重点是: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并背唱这首歌。
本课时难点是: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本课时教法是:欣赏与范唱、模唱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体验、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
本课时学法是:学生采用聆听、欣赏、对比的学法,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中的美,感受音乐中的美。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牧马之歌》
教师姓名:韩贵民 工作单位:大同区八井子中学 任课年级:初一年级
一、教 学 目 标
学习演唱《牧马之歌》。聆听《新疆之春》,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并背唱这首歌。
三、教学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四、教 学 用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2.导言: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哈萨克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 分布在新疆伊梨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哈萨克族性情直爽、诚恳、热情、好客,喜欢音乐,能歌善舞,民间乐器“冬不拉”远近驰名。3.聆听《牧马之歌》,介绍词曲作者。
石夫(1929--)作曲家,原名郭石夫,湖南湘潭人。作品有 歌剧《阿依古丽》,民族舞剧《文成公主》,钢琴曲《第二新疆组曲》,交响组曲《天山音画》,歌曲《牧马之歌》,《娃哈哈》,《牧童之歌》 等都有较大影响。
4、教师范唱,学生体验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激发学习兴趣。
5、学生模唱。(要求用自然、圆润的歌声来演唱。)
6、难点指导。(变化音:55 55︱6 2︱5 ⒍#4︱5-︱)
7、欣赏《新疆之春》(1)初听介绍:
《新疆之春》作于1956年。乐曲采用维吾尔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乐观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
《新疆之春》单三部曲式结构。乐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由疏而密,继而疏密交替,其旋律多用同音重复和级进的方法,加上钢琴铿锵有力的伴奏音型、小提琴的多种演奏技法(如:连弓、分弓、跳弓、装饰音、重音„„),表现出一种热烈、欢快、酣畅、富于激情的音乐情绪。其中的第二乐句,使用了切分的短促音型以及原位mi与降mi的交替变化,从而形成一种颇具特色的风味。乐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新疆舞蹈中手鼓的伴奏节奏为素材,小提琴用双音奏出舞曲性的旋律:
这段旋律先后在D大调和A大调上展现后进入高潮。可以说,第二部分乐曲给人以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强烈印象。经过一个华彩段(由小提琴独奏),乐曲进入第三部分。这部分音乐基本上再现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但在结束部分却有所不同。即:结束部分有一个尾奏。 这首乐曲除有独奏的形式外,还有小提琴重奏、齐奏等多种形式。
(2)复听体验。
8、歌曲模唱。(可分组唱,激发学生兴趣,加深记忆。)
9、课堂小结。
(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的小结,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同时布置下节内容。)
六、板书设计:
牧马之歌
石 夫词曲
1、太阳刚从天山爬上来,牧马少年走出帐房外,跨上我的枣红马,带上冬不拉哎,赶走我的大群马,来到天山下。哎嘿,啦啦哩啦啦,啦啦哩啦啦,啦啦哩啦啦。
2、西边树丛露出弯月牙,马群踏破了野花跑回家,大家围坐月光下,泡上可口的奶茶,聊起我们的新生活,人人都笑哈哈。哎嘿,啦啦哩啦啦,啦啦哩啦啦,啦啦哩啦啦。
七、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能够很好的完成,学生学唱的较准确,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在歌唱技能上也有进步,在聆听和学唱中体会到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对于《新疆之春》的聆听,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理解乐曲内容,原因是对欣赏内容不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不同的班级采用边聆听边律动的方法,效果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美,感受美,进而学会审美,达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之目的。
第四篇:公开课牧马之歌教案[推荐]
第二单元
天山之春 《牧马之歌》教案设计
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13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中的第一课。
设计思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绚丽多彩,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通过对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民歌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及相关音乐文化,从而增进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是“天山之春”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演唱、欣赏新疆地区音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疆地区音乐风格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新疆音乐,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疆音乐、掌握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作好铺垫。
《牧马之歌》是一首民族气息非常浓郁的哈萨克族民歌,歌曲为一段体。它的曲调健美、豪放,富有跳荡感;结构短小、紧凑、精炼,充分吸收了冬不拉的音调,具有舞曲的特点;歌曲的衬词部分是整首歌曲的灵魂,它以变化的形式出现,使前 1 后情绪产生对比,展示了牧马少年开朗豪放的性格和欢乐活泼的音乐形象,波音的运用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华彩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歌曲的民族色彩。
本课主要从音乐的相关文化入手,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对新疆地区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及对歌曲风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表现力,通过采用对比、模仿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牧马之歌》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学唱歌曲中解决歌曲中的变化音、装饰音及一些速度变化的难点,并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歌曲,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通过聆听----哼唱----完整的演唱来进行教学
4、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会歌曲的旋律特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豪爽和开朗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并背唱这首歌。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的变化音、上波音、装饰音及一些速度的变化。
2、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唱法 教学准备
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光辉的民族文化。
师:下面我们聆听一首歌曲,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民族的歌曲?
师演唱一首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生:新疆维吾尔族 师:那你们了解新疆吗?
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看看同学们对这个地区有哪些了解?(学生畅谈对饮食、歌舞、风景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所熟悉的事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
三、讲授新课 1.介绍哈萨克族文化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马之歌》也是新疆的民歌,那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哈萨克族
师: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青海和甘肃。据民间传说,“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性情直爽、诚恳、热情、好客。男女青年都精于骑术,赛马、刁羊、姑娘追、摔跤等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展示课题,《牧马之歌》。
2、作者简介
石夫,原名郭石夫,湖南湘潭人。
1949年毕业于湖南长沙华中高级艺术学校。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军区从事部队文艺工作。此后7年,他在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走遍天山南北,搜集民歌三千多首,并许会了冬不拉等民族乐器的演奏。
主要作品:民族舞剧《文成公主》、歌曲《牧马之歌》、儿童歌曲 《娃哈哈》等。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为新疆各族 4 人民抢救了长期散失在民间的宝贵民族音乐财富,也为他自己的创作积累了生动丰富的音乐语汇。
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风格情绪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讨论,答复。(欢乐地、活泼地)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中描写了什么?(歌词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词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聆听,感受歌曲风格特点,并基本上掌握旋律)
4、演唱歌曲
(1)学生先观察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样的,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前半句是一样的,只是结尾不同。
师:答得非常好!每段的第一、二句相同,第三、四句的结尾不同。像这样的音乐结构形式呢,我们把它叫做双句反复。后面的“哎嘿,啦啦哩啦啦…”这一部分在我们的音乐里面叫做衬词,没有实际意义,起烘托歌曲情绪的作用。
(2)学生找出歌曲旋律部分以前没学过的音符、符号等。
变化音:
装饰音:上波音
自由延长符号:
教师讲解范唱,学生跟琴演唱。
(3)师弹琴并范唱,学生进行旋律模唱。(纠正错误)(4)师弹奏旋律,学生唱词。教师分句指导,对演唱中的咬字、吐字、气息等加以规范。
(5)衬词演唱(解决难点)。教师范唱引导学生模仿,并使学生体会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的方法。
(6)师弹琴,学生完全连唱歌曲。(要求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活泼乐观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师:哈萨克族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他们的性格特点是热情奔放,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能体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教学策略:解决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启发学生用乐观的情绪,明亮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7)播放录音,学生跟唱。演唱时要注意情感的连贯,声音要明亮有力,副歌衬词部分要唱得欢快、热情,要表现出歌曲豪爽、奔放的特点。
6(8)播放伴奏,学生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5、比一比,赛一赛。分组竞赛:并打拍子
学生打着拍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看哪组唱得最好!
四、拓展与延伸
简介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冬不拉.五、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发明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盛多采的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比较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通过演唱新疆歌曲,提升学生对新疆的民族音乐的兴趣,并且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通过阐述对新疆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较快的熟悉了旋律,对歌曲情绪的了解以感受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在学唱衬词的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较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在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理解都比较好,但由 7 于整节课的时间关系,对歌曲的演唱处理还不到位,比如衬词的演唱,指导应该再细致一些,对学生的演唱指导针对性也应再强一些,同时还可以变换各种演唱形式。再者对新疆地区的介绍应突出重点,时间再缩短一些,教学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科学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五篇:《长江之歌》教案
1、长江之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作者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
2.放录音,师生共同欣赏。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纠正字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指导学生梳理出需要理解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精读品味做好准备。
三、指导写字: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 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
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教师引读。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指导朗读第2节,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 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 之情。
3.练习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力量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文献摘录:
《长江之歌》
: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 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 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 界著名的大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