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身体》教案设计
第一课、植物的身体 东营市垦利县郝家镇中心小学耿贵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凤仙花的分解图片、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资料、上网查询。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许多好看的植物,大家欣赏一下。(出示植物图片)
2.你平时见到那些植物?
3、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白板展示: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师问:凤仙花有哪几部分组成,谁知道?教及时鼓励肯定。
白板出示示凤仙花植物图,了解凤仙花植物的组成,谁答对了?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再次感受 谈体会
1、师再次展示各种各样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资料: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讨论: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5、小结:认识到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感悟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四、总结评论 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8、植物的身体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身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植物的身体》 教材简析:
本课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植物及植物体的各部分,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教学重点: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具学具的准备:各种植物的图片(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仙人掌、铁树、三色堇、王莲、肾蕨、蝴蝶兰、菟丝子、猪笼草)、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回想一下你都见到过哪些植物?谁能尽量多的说出它们的名字。(学生列举)
教师随机小结: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但是你知道吗——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30多万种。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0000种左右)。同学们上面所列举的大多是绿色开花植物。其实像青苔、树挂、地衣……它们也是植物。世界上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植物。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搜集的一些特殊的、稀奇的植物图片。丰富学生对植物种类的认识。
2、师:植物的种类繁多,但是它们的身体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们知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几部分构成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板书课题:
8、植物的身体)
二、猜想假设:
让学生依据自己经验对植物身体的构成进行猜想假设,并指名说。
三、制定方案:
1.教师引导:解决科学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用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上网等等诸多方法来研究,你觉得今天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比较好? 2.学生回答:(指名说)
3、师结:今天我们主要运用观察植物标本和植物图片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他方法,课下试一试,同时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四、实施方案:
1、师出示凤仙花的图片,提出问题:(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2)指名说各个部分的样子?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并填写上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分组观察。
五、展示交流:
1、让各组的小组长上台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展示研究成果。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对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板书)
2、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一幅图。这是蚕豆的身体构造图
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六、拓展创新。
1、教师补充材料: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有些成员的身体不是由6部分组成的。在这里教师搜集了一些个例。会走路的树
南美洲生长着一种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每当气候干旱,严重缺水的时候,它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腰身一变,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又轻又圆,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能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迅速的打开,恢复“庐山真面目”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如果它又感到水分不足,住的不称心如意,它又继续的把起根来,再过旅游的生活了。卷柏就这样旅游着,有水就住下,无水就滚走,所以难怪有人称它是植物王国中的“旅游者”。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特殊植物。
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六、练习设计:
(一)填空:
1、植物的身体分()、()、()、()、()、()这几个部分
2、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种。
(二)小法官。
1、到野外观察植物要注意爱护植物。()
2、凤仙花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3、所有的植物的身体都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板书设计:
8、植物的身体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根》教学设计
《植物的根》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
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
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
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成两大类: 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两种植物的根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
学生准备:
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体验根的作用),要求不要晃动刚栽的
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
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油菜、狗尾巴草、萝卜、甘薯等常
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两种植物:我手里拿得是什么植物?提出问题:植物有哪几部分组
成?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植物的根的分类
1、认识直根和须根。
(1)师出示菠菜和葱两种植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提出问题:菠菜 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记录
第 小组 年 月 日
植物名称 根的形状 根的长度小 根的数量
(3)学生小组汇报。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我的观察记录”,按照记录内容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
①直根:
菠菜的根中间比较粗壮,周围比较细,这样的根叫做直根。同时板书:
1、根的分类:直根。
②课件出示直根的特点:
直根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
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指名读一读。
③须根:像葱这样各条根的粗细都差不多,像一把胡须,我们称它为须根。
(板书:须根)
④课件出示须根的特点:
须根的特点是根有些像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和 侧根之分。
指名读一读。
2、依据根的特点给植物分类。
(1)提出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同学们收集到的各种植物的根。
按直根、须根给植物分类。
(2)小组观察、讨论、分类。
(3)组织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发表不同看法,教师适时引导。
预设
1:由于季节的原因,同学们搜集到的根可能不是很多。
(4)教师补充:老师给大家搜集了部分植物的根的图片,请大家给它们分 分类。
①课件出示图片:
玉米、小麦、胡萝卜、凤仙花、萝卜、油菜、蒜。指名说 出根的分类。
②课件出示胡萝卜的直根逐渐膨胀长大的图片。
师提问: 胡萝卜的根是什么 根?
预设
2:胡萝卜的根是变态根,学生回答可能不一致。这是正常的。
师讲述:
胡萝卜、萝卜的根是直根的变态,它们的主根发育得比较丰满,形 状发生了变化,里面贮藏着丰富的养料,所以这样的根也叫贮藏根。
板书:贮藏根。
三、探究植物的根的作用
1、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根的固定作用。
(1)教师过渡引入: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真了不起!老师还带来了
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在观看的时候要思考:植物为什么要长 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
(2)教师播放视频:狂风吹大树,树却没有被吹倒。
学生小组观察、讨论,研究根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课下实践活动经验发表看法。
预设
3:学生回答涉及到课下拔草、摇晃小树等活动。教师要适时引导,哪
些活动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4)教师小结: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板书:
2、根的作用:(1)固定植物。
2、实验探究根的吸水作用。
(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①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人们给植物浇水时把水浇到植物的根部?由此你认为 根还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进行猜想。交流时要说出你的依 据。
②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4: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根可以吸收水分,养分。注意让他们说出依 据,以保证猜想的科学性。
③师引导学生交流猜测及依据。
④小结:
大家的推测很有道理,那科学探究只凭推测行吗?怎样才能知道你 的猜测是否正确?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①提示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 该怎样做这个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交流,填写到记录单上。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最好。
②发放
“我的实验记录” 中。我的实验记录
第小组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
我用到的材料
我打算
这样做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师巡视并参与某些组的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①教师强调:
重点针对防止水分的蒸发设计解决方案; 试验时的观察要点及 记录方法。
②学生小组汇报,其余小组可以补充和提出建议。
③根据汇报交流情况,各小组修改实验方案。
预设
5:学生可能会有多种防止水分蒸发的方法,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提
示学生本次采用最容易做到的方法。往水里加植物油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办法
简便易行,可以引导学生使用。
(4)分组实验,观察探究。
①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想办法固定住植物,并只能将植物的根浸没在水中。
要防止水分蒸发。
在水面处做好标记,注意观察水面变化,随时记录变化情况。
小组内要做好分工。组织、操作、观察、记录等要明确到人。
②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观察、指导。预设
6: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水位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向
阳
处,过一段时间再来观察。这样本节课无法完成实验过程,余下的时间组织学
生讨论、预测实验现象。
③小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要求只讨论,不要写到记录单上。记录单上记 录的应该是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四、课下延伸,观察思考
请各小组课下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发生的
原因,研究植物的根的作用。准备下节课汇报、交流。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试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主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热爱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准备
整株植物(用塑料袋包扎住植物茎、叶部分,放置一段时间),新鲜的芹菜,小刀,红墨水,水杯,胶头滴管,观察记录表;学生准备彩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重点突破:通过试验操作探究茎的作用。
难点: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难点解决: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与实验观察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出示同学们在植树节植树的情景,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在给树的根部浇水,引发学生提问: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植物的各部分的? 生:是根部吸收了水分跑到叶子里的。
师:看来你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啊!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同意他说的!我还知道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过茎传送到叶子里的呢!
二、积极参与,大胆猜测
师:你们知道得可真多啊!是呀,茎在根和叶之间像一座桥梁一样把根吸收的水分传送到叶子里面去。那么你们能猜测一下茎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结构能把水分传输到叶子里呢?(板书:茎里有着什么样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猜想,集体交流)师:同学们都猜测茎内有一些类似管子一样的结构把根部的水分传输到叶子里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动手做实验!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出示器材,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你们能不能亲自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能!
三、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老师适当指导)师: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师生交流)生:我们用胶头滴管把一些红墨水滴在塑料杯里,然后放入枝条浸泡一会儿,再切开来用放大镜观察。
师:我有几点不明白要问一下,为什么要把枝条放入红墨水当中呢?你估计这根枝条在红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我们想,如果茎里真的有“管子”可以把水分传到叶子里去,那红墨水也一定能被传上去,茎里面可能就变成红色。师:为了能更清楚地观察到茎里发生的变化,我要告诉大家解剖茎的两种方法——横切和纵切。(课件演示)师:假如真的发生了像你说的现象,这能说明什么? 生:说明茎里面确实有“管子”能把水分传送到叶子里去。
师:看来这个方案设计得还是挺合理的。哪个小组还想补充意见? 生:我们觉得要多加些红墨水和芹菜茎在杯子里,这样发生的现象才可能更明显一些。
师:那你们觉得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要注意合作,要有分工。
生2:用刀要小心,放大镜要轻拿轻放。
师:植物的枝条在墨水中要多浸泡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才能明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课前用同样的方法也浸泡了一些植物的茎,你们想不想看到它们发生的现象?那就先按照方案把自己小组的茎浸泡好以后就派人到老师这里来领一枝,先进行观察,好不好?(学生先观察教师浸泡的茎,时间差不多后,再观察自己的实验情况,填写实验记录单)
四、交流信息,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实验做完了吗?哪个小组能给大家汇报一下实验情况。(师生交流,其他小组补充)师:通过我们的验证,证实了在植物的茎内确实有一些小管子可以把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传输到叶子里去,当然也可以传送到花、果实等部分。因为它的作用类似于人类身体内的血管,所以它们也被称为植物的“血管”(板书课题)课件播放:植物的茎内有一些管子可以把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自下而上传输到叶子、花和果实中,这些小管子叫做“导管”。
五、观察图片,理解筛管。
课件播放:其上有198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智力竞赛中的一个题目:如图,枝条上剥去了一圈树皮,请问剥去树皮枝条上的果实和未剥去树皮枝条上的果实相比,是长得大了,长得小了还是根本不生长?绝大多数学生回答长得小或根本长不了。教师却指出正确答案是长得大了,为什么呢?立刻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有机养料的输导。在植物茎内除了导管自下而上传输水分和无机盐,还有一种管子叫做筛管,可以把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得到的养料传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六、总结评价
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画出水分在植物体内传输示意图。板书设计: 植物的茎 ——运输作用
运输水分——内部(导管)运输养料——外部(筛管)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二、教学准备:
1.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2.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板书:植物的叶
(二)学习新课
1.(1)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聚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轻易找到气孔。)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 叶面上有什么 ?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气孔”。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讲解: 通过推想,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 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
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蒸腾作用)2.(1)学生讨论回答。(2)教师讲解。3.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