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3:1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路塘民族小学

唐辉荣

关键词:化学

实验教学

问题

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特征。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成为每位化学教师的共识。而在各个学校或班级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1、“黑板实验”代替“做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是基于操作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它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崇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的了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等。但由于大部分地区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因为各个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实验教学无法开展。(1)教师因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者、帮助者。但是,现在的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大部分老师是毕业于八九十年代,深受传统精英教学的影响,过分的追求升学率,抓紧时间做题,从而忽略了学生垢动手能力。另 外,由于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和所教学科并不对口,会出现不认识仪器或不识药品性质的尴尬局面。(2)学校设施上;很多农村中小学由于学生多教室少,没有足够的教室来做实验和实验准备室等。不的学校出现理、化、生共用一个实验准备室的情况,从而阻碍了实验教学的进行。(3)在仪器和药品方面,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仪器和药品供学生实验使用。例如:大多数农村中学没有制备蒸馏水的装置,没有做“水的组成”实验中所需的电源装置等。这样没有了实验所基本的东西,则化学实验无法进行。总之,由于多种因素阻碍了化学实验的进行,“黑板实验”代替“做实验”的现象因此而出现。

2、教师只进演示实验而不进行学生实验的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种。演示实验随正常教学进行,不另占用课时,而学生实验大多占用正常课时外,还要占用部分自习,这对于时间就是升学率的初中学校而言,就很难实施教学了。在新版教材中每章都有多个学生实验,有些老师认为这是在浪费宝贵的课时,另外,学生在学生实验时,往往不可能立即看到教师自己所要求的教学效果。索性,学生实验根本不被列入教学计划中。这样,无异于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扼杀。

3、教师只要求教科书中的实验,而忽略设计实验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已形成了以本为本,经纲为纲的教学模式。所以一位教师教过几轮以后,教科书上所涉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已倒背如流,需要时便不假思索地完成了其实验教学任务。由于没有新的操作内容,就不会激发学生新的思维。学生就会只能循规蹈矩地为教师所 左右,个个都重复着模式化的动作,验证着前人的理论,不能出新,无法求异,很少能有新的发展。

二、对策

1、“黑板实验”与“做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截然不同的,“黑板实验”只能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和归纳总结能力。而“做实验”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两者考核的效果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应该重视实验操作教学。(1)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2)国家或地方政府应提高对教育的经济投入,建设建全学校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3)学校应尽可能的去获得学生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为实验提供条件。

2、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并进

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一味地听教师讲,看老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分配时间,进行方案设计并操作实验。最后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

3、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虽然学生探究的实验早有定论,学生虽然已经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空 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但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验和领悟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这是在以往实验教学中很难有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参考文献:

光明日报出版社

胡振虹

《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2008年5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2004年6月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乳山市府前中学化学组 冯利华

期中考试结束了,从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实验探究题学生出错较多,从中也反映出平时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一、本次期中考试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问题:

本次期中考试的实验探究题难度适中,其中13题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对有多种气体同时存在时,对选择检验气体试剂的方法和原则及气体检验的顺序不会综合分析、灵活解决。

2、对所学的知识与题中所给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整合,所以猜想没有正确的思路。

3、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时,只描述部分反应现象。14题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没能很好地将两个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差异所在,也不能将质量守恒定律灵活地运用于本题问题的解决中。

二、实验教学薄弱的原因分析:

实验教学之所以总被重视又屡屡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分析如下:

1、从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来看,比较强调和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知识都是预知的,只需要强制性记忆。另外师生重视的是实验结果或结论(多数情况下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就是验证并记住这些结论),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不够重视,至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较少。显然,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材、实验册及教辅的导向。现行的教材、实验册及教学辅导资料上设计的实验题目中客观题目众多,对于这些题目,或答标号,或填写数据、操作、仪器名称、现象等,这样限制得过死且往往都给出标准答案,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鼓励学生动手,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开放性、探索性实验题目较少。久而久之教与学都停滞在应试作答的模式上。

3、实验教研气氛不浓。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探究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尤其是不关心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去分析学生实验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法指导,因而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相对薄弱。

4、不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忙于赶进度,演示实验做的多,而让学生练习的少,因而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始终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5、不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意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不注意比较实验前后的异同,不注意一些表面现象所掩盖着的深层次内涵。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往往片面、浅显、甚至存在错误。

6、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及实验的内涵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够完整表达出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而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实验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以消除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更新教学方法,扩大实验范围。

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做好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而且要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一些演示实验,还要尽可能增加一些课外兴趣实验,适时布置一些学生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对实验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有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增强兴趣,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为目的。

尝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探究性练习,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所提出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练习是指在开放的化学问题情境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练习形式。它具有问题性、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研究、运用探究性练习。下面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的案例介绍:

(1)发现问题。教师预先装配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注:导管口已放入集气瓶中),然后开始加热,并收集气体,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满第一瓶后,写上标号“1”,马上收集第二瓶,集满后写上标号“2”。接着,用收集好的这两瓶氧气做了一个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观察到1号瓶中蜡烛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时间都比不上2号瓶。

(2)提出问题。教师让学生讲出心中存在的疑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收集的两瓶氧气在对比实验中存在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解决问题。在学生经过讨论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甲学生提出:“1号瓶中蜡烛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时间都不如2号瓶,说明1号瓶中的氧气没有2号瓶多,不如2号瓶纯净。”这个观点得到其他学生的一致赞同。甲学生又提出:“是不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1号瓶氧气不纯?”马上有乙学生反驳这个观点:“如果是气密性不好,应该两瓶氧气都不纯。”又有丙学生提出:“是不是因为试管及导管中的空气混入了1号瓶中,造成1号瓶氧气不纯,而2号瓶是在收集完1号瓶后马上收集,所以2号瓶收集到的氧气就比1号瓶纯净。”这个观点没有学生反对,教师提出:“我们假设这个观点正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操作来避免产生这个问题?”学生提出:“在加热前,不能把导管口放入集气瓶内,当把试管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将导管口放入集气瓶内”。马上又有学生提出:“怎样才能知道空气已经排尽了呢?”教师让学生回想前面实验中在加热后,导管口产生气泡速度的变化情况。学生马上得出答案:刚开始加热时,导管口产生气泡速度较慢,且不连续,这时应该是试管中的空气;过一会儿后,产生气泡速度加快,并且是连续均匀地放出,这时应该是氧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推断,并让学生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将前面的实验再做一遍,来验证提出的假设。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后,发现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制得的两瓶氧气在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中,现象基本一样,从而证明前面实验中1号瓶中氧气不纯是因为错误操作导致试管中空气混入造成的。

四、反思与体会:

(一)探究性练习的作用

1、只有学生自觉、主动获得的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探究性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获取知识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更多的问题。通过探究过程的教学效果要好于教师反复灌输的效果。例如,前面案例中所提到的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在以前教学中,虽然我会在实验前反复强调这一点,但学生到实验室做这个实验时,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加热前已经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从而造成后面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不明显。在通过探究性练习后,这一情况有了较大改观,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收集氧气,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在章节测验中对此类题目也大都能正确回答。

2、探究性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性练习,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可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开阔,更敏捷,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也变得更多、更灵活。坚持把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教给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途径去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原有的认知基础去解决问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练习将有助于我们达到上面的教学目标。例如,前面的案例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其他探究性练习中,我也努力将知识与方法的教学融为一体。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演示了“针筒中加热铜丝来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氧气的含量。进而,让学生讨论“在前面介绍的两个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消耗氧气的反应物能否用木炭来代替?为什么?他们是怎样来测定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的?对你有什么启发?”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使学生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和原理中关键的地方。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另外设计新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探究性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创造,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当今中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探究性练习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验产生各种假设和推理,在教师有选择地给予积极正确的指导下,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前面案例中提到通过产生气泡的速度来判断试管中的空气是否排尽。有个学生在课后提出了他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说明试管中的空气排尽,氧气已经放出了,这时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他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新的情境中,说明他已经有意识地去思考不同的方法,这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探究性练习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探究,有些内容很难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就能反映出来,有些内容由于材料、实验设备或者由于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限制,不能进行探究,因此,在选择探究性练习的内容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适度的原则

这里的适度,一方面是指工作量上的适度。在教学中,探究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需要太长的时间进行探究;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果,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在每一次探究中,一般要选择只含一个中心问题的内容,进行一次探究循环过程即可解决问题,通常不要求学生对证据作过多的探究。适度的原则更主要的是指难度上的适宜。探究内容难度确定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的解决所需的能力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对这样的难度水平的问题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即选择的探究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必须是他们通过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是可以进行探究并能得到结果的,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决不能毫无疑问、不费努力即可解决。适宜的难度要求探究的内容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其变量的多少要以学生能够掌握和控制为限度。例如,在“用启普发生器制氢气的原理”这部分实验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理化基础引入了物理上气体压强变化的知识,然后提出在学过的化学实验中,还有哪些实验或实验现象与气体压强变化有关?学生经过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不少与气体压强变化有关的实验。如: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实验室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归纳出气体压强变化与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规律。这样的练习,无疑促使了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不同情况下加以应用,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2、引起兴趣的原则

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具有了内在动机,因此,要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探究的内容即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可以这样讲,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当代科学教育把目光转向学生生活、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内容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于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学生也会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再次,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倾向,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探究问题的答案。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这些成为他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所在。

3、可操作性的原则

探究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内容是可以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得到答案的问题。这里有两条主要标准:一是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通过演绎推理是可以成立的。如果这种因果联系不成立,探究活动便没有结果;如果这种因果联系不能以演绎方式而推得,就会使探究活动不严密,学生也难以把握。二是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而证明。所谓现有条件,即是一方面是指现有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实验设备等。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等。例如:在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前,我根据家庭实验的条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取一杯水,向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并用筷子搅拌直至蔗糖不能再溶解,将糖水倒入另外一个杯子,尝试向糖水中加入食盐或味精,观察是否能溶解。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复习了制氧装置和制氢装置中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后,我布置了一道实验设计题: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食盐和浓硫酸的方法来制取氯化氢气体。请你根据制氧装置和制氢装置的特点,设计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装置。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练习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如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在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探究计划

要使探究性练习在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在事前进行精心计划。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发展各种探究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态度。教师要选择或补充恰当的教学内容,使它们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对于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

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

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教学所取得效果的好坏。教师必须学会确定在什么时候进行演示实验,什么时候进行学生实验,什么时候进行讨论,什么时候让学生个人发表意见,什么时候进行结论总结等等。并且教师要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3、指导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控制与指导至关重要。要求教师能做出各种决断,例如,应该在什么时候改变讨论方向,当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出现偏差时,如何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以及如何抓住机会发展科学技能、培养科学情趣等。教师还要解决好既要让学生对某个题目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又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移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探究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总之,在探究的各阶段,教师的工作都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和鼓励他们的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真正得到保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几点思考:

1、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一学年),任务重(参加毕业考和中考),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势必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使探究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通过探究性练习训练后,其效果应该通过什么形式加以评价?如何评价?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第三篇: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Microsoft Word 文档

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使用,化学实验教学不但不会降格,反

而更显示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化学实验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化学教学的原始材料,不管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形象生动其根本的科学依据还是化学实验。目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

1、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

2、实验过程不够规范、有序;

3、实验管理存在松散现象;

4、实验教学没有与环境保护、德育相结合。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怎么做。

一、分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不仅能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实验教学”。曾经有人说:“对于化学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算过分”。可是,当前的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象。他们认为不做化学实验同样可以考出好成绩。在他们看来化学实验大都要接触有毒、易燃的危险药品,实验时易危害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因此,对于课堂演示实验则尽量少做或不做。由于近几年没有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考查,有些学校分组实验的开出率也达不到100%。甚至有的学生也认为做学生实验既耽误时间,又太麻烦,不如直接看书效果好。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也是与当前提倡

1的素质教育不相符的,停留在书本上的化学实验教学,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型的人才,他们毫无创新意识,完全是一种考试的机器。清华大学教授宋心琦在为《中学化学实验大全》一书作序时说:“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决不仅限于验证原理,加强记忆和单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亦即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和不断提高,是完成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化学实验化学将成为无水之源。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要培养面上世界的高素质人才,不可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二、实验过程应做到操作规范、有序

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会基本操作是进一步运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贯穿每一个学生实验当中,比如:玻璃仪器的洗涤,药品(固体或液体)的取用,仪器和零件的连接,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都是学生实验过程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学生实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滴管伸入试管内滴液;取用药品后没有马上盖好试剂瓶,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酒精灯点燃后不管是否使用一直到下课离去时才熄灭等等不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正确使用化学仪器的意义。有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实验并没有出现理论上所讲的现象,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发现,而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这直接影响到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学生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

是每一堂学生实验课的目的之一,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教学的有序性。有序是对一切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有序性原理,可以保证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观察的系统性,表达的条理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按排实验的时机,安排实验的内容随意性很大,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为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而开展实验教学,这样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使化学实验教学有序,关键是做到以下几个环节:①实验安排要有计划,在中学化学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其目的主要是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探求知识,或是验证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在实验的时机,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坚持有计划性,以取得实验与教学相呼应的效果。②实验操作要有序,操作的有序性是指化学实验操作必须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操作规范,按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还原氧化铜等都必须安一定的步骤进行,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③实验观察要有序,观察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观察有序性,既可使学生获得详尽准确的实验事实,为分析实验提供全面确切的依据;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要使学生能有序地观察好化学实验,首先要强调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明确各类实验的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④表达实验要有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表达化学实验都必须有序,要做到表达化学实验有序首

先要明确各类化学实验的表达内容,其次要掌握表达化学实验的方法。比如表达化学原理时,要善于运用所掌握的化学理论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化学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有序性原理,既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又有助于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坚持。

三、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包括仪器和药品的管理,账册和其它数据(报损登记、实验记录等)的登记,课堂管理三部分。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设备的配备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然而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投资效益和教育效益关键在于管理。优良的管理建立在严格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师生共同执行。目前实验室的各种管理制度是建全的,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1、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按照省教委下发的《中小学校实验室管理暂行规定》高中每6个班1人,每班以55人计。学校没有按规定配足实验人员,只有兼职实验员,这样对实验室的管理非常不利。

2、帐册登记和数据记录不全,仪器维护不经常。

3、实验课堂要求不严,实验数据记录不全,对学生的实验报告没有认真批改或根本没有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有的教师把学生带进实验室后没有按《学生实验分组名单》要求学生进入指定的实验台进行实验,不及时清点学生人数,不按《学生实验规则》要求学生等。不加强实验室的教学管理,要想搞好实验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

四、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应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德育。

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人人都应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因为未来社会要靠他们去发展、创造。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实验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在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当中使用的有毒物及强酸、强碱等环境污染物共有31种,由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有毒气体物质有12种,其它固体物质2种,剧毒物质5种。当前大气主要污染物如NO、NO2、SO2,水体污染物如硫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物质实验中都有产生。因此实验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介绍环境的污染情况(如南极臭氧空洞),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同学们的言行,相互影响,共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取用的药品尽量少,产生的有毒尾气要进行吸收处理,减少有毒有害的试剂和产物等的排放,推广使用微型实验,实现“零”排放。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少,个别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处理,但这种做法将对学生环保意识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以心作则,多花心血培养学生的各项环保技能,要鼓励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探讨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长大做一个环境卫士做准备。

化学实验教学是进行德育的最好时机,它比空洞的说教要直观形象得多。实验教学是以事实为依据,它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无机化学中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溶解与结晶、水解与中和等;有机化学中的加成与消去、酯化与水解等是对立统一的实例,都可通过化学实验亲身体验,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安全教育、团结协作教育、实验习惯性教育、养成教育。有的教师把学生领进实验室后任其所为,需知从学生的实验桌面上就可以看出该学生的学习作风,一个做完实验后不清洗玻璃仪器的学生,他的责任心就值得怀疑。

化学实验教学始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我们首先要对实验教学效果充满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来开展实验教学。其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及时督查、强调,充分利用和管理好现有的教学仪器设备,从各方面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待遇。第三开展实验教学评估工作,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对实验室管理和对教学工作的反馈,及时改进。学生从教学评价中也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同时,实验教学与理论思维相结合,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只要广大教师不拘泥于书本,开拓进取,勇于探索,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一定能够保持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可操作性和探索性。一定能够巩固和发展“普实”成果,使实验室发挥更好的教育效益。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尽管新课改实施多年,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课改工作,使新课程思想很难落实。针对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六点改进对策。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算机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144―02

1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滞后,没有新的课程意识 实验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为了知识点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应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按预先设计好的填充式实验报告来做实验,就像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如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地坐在实验桌旁,听着教师热情地讲着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讲完让学生做实验,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按照教材或教师事先设定的方案去做,快到下课时,让学生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学生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也没有参与从假设到方案设计、从实验现象到结论得出的探究活动过程,还没有对实验结果做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等。

这是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的表现,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完全与新课程要求不合拍。更有甚者专做应试的演示实验,很少做兴趣实验和探究实验,学生实验只做重复的氧气、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家庭实验几乎不做,也不采取措施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实验,使新课程思想很难落实。

过分强调操作,忽视科学素养培养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实验规范操作,已成为实验教学的一个通病,值得引起重视。虽然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启蒙学科,学习化学实验技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规范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设想、分析等方面的训练会被冲淡,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会被分散,他们只能机械地模仿学习,不仅会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实验结论的概括表述等,而且会影响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会忽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培养。

模拟实验为主,忽视思维品质培养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越来越受一些化学教师的青睐,以模拟实验为主,代替化学实验。虽然计算机模拟实验有其形象、生动、直观、经济、方便等特点,但一些感觉特别是嗅觉、味觉、触觉等学生就无法体验,不能对整个实验形成正确的知觉印象,会在此基础上对概念、理论、性质等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既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及应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耐心、大胆、机警、细心、耐挫折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当然,一些在实验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如高危实验、反应过慢的实验)和大型的化工生产过程可用计算机模拟,但应坚持模拟实验为辅的原则,不能盲目跟风、本末倒置。

配套设施不足,不能保证实验开展 许多学校由于资金、校舍紧张,缺少标准的实验室,还有些学校实验仪器、药品和实验室还是“普室”验收的Ⅰ类、Ⅱ类标准,新课程中创新实验的仪器药品缺口大,使正常的实验教学不能开展,出现“画实验”“讲实验”“背实验”等不良现象。

2改进对策

更新观念,树立新的课程意识 广大初三化学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新课标、新课程,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明确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功能不只是单独地验证知识和结论,还要使学生能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明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与旧教材的不同,安排了“活动与探究”学习栏目,把学生动手实验活动融入学习内容之中,取消了单独编排学生实验的做法,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教师实验的界限,并提出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突破口。

因此,广大教师要明确“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已没有了市场,这就启示大家:化学学习中实验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实验教学的功能需要拓展新的内涵,明确探究实验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本质价值取向,教师要加强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尤其是对实验探究的功能的理解。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开展化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新课程教学策略培训,以提高广大教师实验水平以及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活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提倡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种读本、一种范例、一种资源,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像CO2的物理性质,教材上只介绍了一种探究方法,而笔者在备课中整合教参、习题等各种教育资源,使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融合。就像CO2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笔者引导学生用四种方法探究,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创新发散思维能力。若按照教材上内容按部就班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创新思维就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笔者对【实验6-3】的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师:刚才我将CO2慢慢倒入放有一高一低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性质?

生:燃着的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后熄灭,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师:还说明CO2什么性质?

生: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师:除此,再能用别的实验探究CO2密度比空气大吗?请同学们按照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价的探究思路,想一想。

师:(展示并启发)这里有一根小木棍,两端用细线各系了一个一次性纸杯,还有铁架台等仪器。

生1:把两端各系有一个大小相同的一次性纸杯的小木棍放在铁架台上并调节平衡,然后给其中一个纸杯倾倒CO2,若纸质杯下沉,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生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可以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还可把课外家庭实验变为课内实验。如学完溶液后,有个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操作简便,需要准备的原料有柠檬酸、小苏打、白糖,一个约能装一斤水的纯净水瓶,并装有凉开水。这个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兴趣高涨,当他们喝到自制的汽水后,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可见,灵活处理教材,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遵循?律,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教学又是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么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在平时实验中除了注意按照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质疑反思―评价交流―新的发现这一基本探究模式训练外,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步子要小,起点要低,要设计具有引路作用的问题链,使学生进入有效探究状态并顺利完成探究报告。

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实验,笔者设计问题链:1)用眼睛观察蜡烛是什么颜色与状态?2)用鼻子能闻出什么气味?3)切一小片蜡烛放入水中,它沉入水下还是浮在水上?4)点燃蜡烛看火焰是否有亮暗之分?5)用牙签平移通过火焰,看牙签有什么变化?6)把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并缓慢下移,看到烧杯内壁有什么?手感如何?说明什么?7)把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8)用嘴吹灭蜡烛,发现有何物冒出?用火去点燃,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9)有个别学生的烧杯底部变黑,这是为什么?10)小烧杯罩住火焰一会儿,蜡烛火焰自动熄灭,这是什么原因?

按上述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当学生有了这个探究思路后,逐渐放开手脚,大胆质疑、猜想、假设、实验等,逐步学会探究方法。

创新评价,激励学生追求更好 正确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更好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实验评价方式主要是笔试,笔试主要侧重实验的操作技能和结果考查,很难对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考查,还有探究实验中涉及的科学方法运用、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等因素评价。为了克服笔试这一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进一步发挥评价驱动、激励、调节等作用。笔者创新评价方式,在笔试考查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考查,主要考查计划、实验、解释和交流四个过程。运用两种考查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实验,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更能激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追求更好。

创新制度,发挥实验设施功能 目前,绝大多数初中实验室都是针对教师使用而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没有针对学生制定。这种管理制度有待创新,需要建立健全学生借用制度、实验室定期开放制度等制度,发挥实验设施功能,以满足一些学生做有兴趣的实验或课外实验,使学生自主动脑、动手来完成实验“自助餐”,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基地,促使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想方设法,加大配套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调研,加大投入,加强实验教学仪器配备、实验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校长要高度重视,要想方设法多方筹措经费,或采用搬迁、改造等形式,建设标准的实验用房,配齐实验管理人员,为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确保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第五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南省教育装备处在湘潭市组织了湖南省首届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师把自己在仪器方面的创新、实验内容上、教法的重新设计通过说课的形式展示给评委和观摩教师,同时接受评委的提问,当场予以回答。赛场气氛活跃,互动性较强,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通过为期两天的紧张角逐,30位教师各显神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纵观全局,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运用相当地娴熟,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制者已变成一种现实,教师们在实验仪器和教学方法上能大胆地创新,在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上也有长足的进步。

尽管大家都知道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但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实验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如实验仪器匮乏、实验技师短缺、实验工作量太多而报酬太少;另一方面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教学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实验仪器未配套到位、实验教师的培训亟待加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通过改进或创新身边的实验仪器做实验,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下,加强自我反思,不断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今后一段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项艰巨任务。那么,在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我认为,解决好实验器材创新中的原则问题、实验内容的创新问题、呈现方式的创新问题、实验操作与内容呈现规范化的问题,无疑有助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实验器材创新中的原则问题

对实验器材的创新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一个仪器,如果违背了科学原理,不管它多

么花哨,多么先进,这样的仪器也是没有用的,至少是无法共享的。在这次大赛中,有一位选手做了一个“模拟跨步电压触电”,其原理是利用了的电偶极子的电场的分布不均匀性。在初中阶段,不追求概念的严谨性,这样一个仪器也是可以初步说明跨步电压的问题的,但不能细究,也不能说是模拟了实际的跨步电压,否则,就从原理上犯了科学性错误,违反了科学性原则。

其次,实验器材的创新应遵循简单性原则。本来很简单的东西,过分复杂化,反而会弄巧成拙。如要演示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湘西有一位老师用两个鹅卵石在水槽中互相撞击,从空气中可以听到撞击的声音,从而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而有位教师在做这个演示实验时,将包好的手机放入水中,再拨该手机的号码,然后又用麦克风放大其铃声,以此表明液体能传声,繁!且有很多东西说不清!能用简单的器材说明深奥的科学道理,就千万不要再去用复杂的仪器表白。

其三,器材的创新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因为是在学生面前做实验,凡是可能引起爆炸或者影响学生健康的不环保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有位老师做瓶吞鸡蛋的实验时,巧妙地用充气的空气球来代替鸡蛋做实验,这个创意很好。但他为了节约空气球,在广口瓶的底部特意不铺细沙,以免气球被沙子弄破。万一广口瓶爆炸,后果肯定损坏一万只气球严重!还有一位老师,对教材中明确不能做的托里拆利的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但他对水银有一段露在外面并不在意,这说明他对不能做这个实验的理由理解得还不是很充分。因为这样做,水银还是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其四,器材的创新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版教材中,讲到电功时还没有讲功的概念,而有位教师用一个电动机带动物体竖直上生了多大的距离来说明电流做了多少功,这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样的例子,也可见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之中。学生没有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又如何知道拉力等于摩擦力?!

二、内容的创新问题

实验内容教学的创新,可以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起死回生、推陈出新方面下功夫:化难为易:在《视力矫正》一课中,教材中是用凸透镜当作晶状体,装置不容易固定,操作难度大,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并且需要三个眼睛模型。有一位教师用充水气球代替凸透镜,当作眼睛的晶状体。由于气球有弹性,受力之后容易发生形变,从而生动地体现由于晶状体变形引起的近视和远视形成的过程。实验中各器材固定在一块玻璃板上,光源和透镜的位置可自由调节,光路可在玻璃板上清晰体现,操作过程简单,现象明显。化繁为简:上面这样一个实验实际上也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典型示例。实际上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多用途的光学实验箱,它可以用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散射等实验,把众多的实验用一个光学实验箱就可以完成。

起死回生:就是将呆板的教材变为有趣的实验,将几句那难以理解的书面语言变成一个可探究的实验。如模拟跨步电压触电的实验设计就是这类的典型。还有就是将学生思维中深层次的问题用实验来凸现,如在一个含有电源、开关、灯泡的电路中,用多节旧电池取代电路中的2节新电池,让学生猜想电路中的灯泡是变亮还是变暗?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学生一般会猜灯泡更亮或者灯泡会烧毁。而事实是,当开关闭合后灯泡却变暗了,这就给学生一个设置了一个思维的障碍。如何跃过这个障碍,学生自然会有饶有兴趣来进行下面的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就极大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使教材变“活”了。

推陈出新:变演示实验和验证性为探究实验,并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就可以变成探究性实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就可以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把实际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三、呈现方式的创新问题

运用仿真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可以创新实验内容、实验形式等方面的呈现方式。在运用仿真技术方面,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路的连接、电表的使用、电路故障的排除、电路的设计等都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室来进行。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解决实验室设备比较紧张的困难,避免因学生操作失误而损坏实验设备,还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管运用仿真实验室可以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但它不能取代传统的实验,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将传统实验置之不理,用它取代传统的实验,那就是错误的做法。

在运用网络技术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的海量性、交互性、实践性等方面的特点,提供实验的原理和要解决的问题,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支架自己去设计、实验,完成网络探究。如在“现代顺风耳——电话”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下列知识:在电压一定时电流的大小随电阻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电磁铁的原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何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通过建立这样的支架,让学生分析、综合,设计出电话的工作电路,从而探究出工作原理。

运用传感技术与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于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显著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原来一般是先讲授2节课,接着就安排一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然后再安排1~2节内容的“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这样一般要花费5个小时。在运用传感技术和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之后,让学生自己来运用传感技术测量速度、时间等,得出的有关数据再用计算机来处理,从而得出F∝ma的结论。用1~2个学时即可完成5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并且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四、规范化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一是要注意科学方法的运用问题,二是要解决实验操作和积件制作规范化的问题,往往在运用实验

某一规律时,老师们用一次或二次实验便得到某一结论,给学生的印象中似乎有一种科学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实际上,我们一般是用三次实验来作出某一结论,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表示多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赋二次”实验来得出某一结论的道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强调更多的实验数据表明,而不是就事论事,草草得到一个结论。

在实验操作中,首先要注意安全性。如有一位老师为了显示物体受到大气浮力的作用,作做了一个实验,在等臂天平的两端是挂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其中一端是一个空气球,其中分别盛有碳酸钠和盐酸,只不过用橡皮筋扎紧隔开而已。当把橡皮筋去掉以后,由于CO2的产生致使空气球急剧增大,由于浮力的作用,天平因此而失去平衡。老师在利用身边教材创新实验上作了努力,但如果这个实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爆炸,盐酸四溅,造成伤人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在电路中,连线时应注意导线的绕向必须与螺姆旋转方向一致,另外,电路中必须装有开关,不能在实验中用插头的拔出或插入当作开关使用。在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方案时,老师们大都有积件来呈现。但积件中确实有如下问题亟待规范:一是物理量的大小写不准确,正体与斜体相混淆。如压强一般用小写的斜体p来表示,大写斜体P表示功,小写的斜体v表示速度,大写的斜体V表示体积,它们不能混用;物理量一般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单位则用整体表示:如斜体N可表示压力,正体N则是力的单位牛(顿)。二是电路图中应有开关,光路图中光线应标明箭头,象开关、箭头之类的在作图中均不可“节省”。三是课件要简洁,主次分明,颜色与配乐都要得当。课件要力避花哨,主题突出,尽可能的要在画面中出现卡通形象,以免喧宾夺主。在画面中,在颜色的设置上,也要注意搭配得当,如蓝色背景下,设置黄字或红字,就可能使离屏幕较远的观众看不到具体的内容。同时,背景音乐也要安排适当,在教师讲授和学生思考时,不宜有背景音乐,因为这样会影响学生信息的接受,干扰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处理。

在对实验教学的创新中,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那就是极力贬低传统的实验,盛赞自己的创新。一方面我为老师们敢对权威进行挑战而高兴,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到时下盛行的对传统的否定已深入人心,不免有一些担心。其实,对传统的东西应该辩证地看,对历史全盘否定,那是历史的虚无主义者,如何在继承中扬弃,这才是辩证的观点。传统的试验,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当我们要摈弃它时,千万要慎重。只有真正有那么一个实验,能够取代它,并且能消除原有的缺点,在可见度、安全性、实验效果等方面更胜一筹时,才可以取而代之。

本文系湖南省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阶段性成果

下载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实验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中心小学 陈克伦 科学课程是一门观察,探究,记录,总结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科学在科学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抓好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系统地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洪江市群峰乡中心学校 吴赵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惠敏)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丰都中学教师: 王惠敏 期中考试结束了,从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实验探究题学生出错较多,从中也反映出平时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分析......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永州市第九中学 徐建军 425006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栗娟 郭书振 李贵章) 1.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很难开展这是大多数生物教师的共识,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