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尊严》

时间:2019-05-15 03:3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背景《尊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背景《尊严》》。

第一篇:案例背景《尊严》

案例背景:

《尊严》是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8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品词品句细细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并积累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教材简析:

《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的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本文尊严的内涵十分深刻,学生在理解上存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的比较和感悟中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训练他们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另外,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时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教学难点: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谈话导入法

2、自读品悟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哈默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四、课例设计过程:

(一)、入情入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四幅非洲难民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人的家乡遭受了一场灾害,他们长途跋涉逃到这里,此时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他们的衣服都破烂不堪,精神非常疲惫。学生2:我想他们一定都饿坏了。

学生3:我想他们以后可怎么生活呀!……

师:正如大家所说,他们流离失所,缺衣少食,生活极其艰难。南加州的沃尔逊小镇上,也来了一群逃难的人,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尊严》。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难民的外貌及生活环境,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的语言引导,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难民的生存状态,有助于对文中“骨瘦入柴、疲惫不堪、脸色苍白”等词的理解,为理解人物性格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师:你们在读书,老师在读你们。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边听边想,这群逃难的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读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完成板书:饥寒交迫)

5、师:在这群人当中,哈默与众不同,你知道杰克逊大叔怎样评价他的? 生: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板书: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利用表面上的“矛盾”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也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三)、阅读研讨,体会尊严。

1、教师过渡:哈默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从哪里看出他很有尊严?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做简单的批注。有所感悟后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生: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然而他却要检查用劳动换取,从这里看出哈默有尊严。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

生: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作者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谁还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哈默有尊严呢?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生: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师:三个不字更加加重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教师范读,生模仿老师练读。

生: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我认为年轻人是非常讲原则的人。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师生互评。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讲原则,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的给杰克逊大叔捶背?感受到年轻人特别的有耐心。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年轻人还有哪些动作?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师:他这样有志气、自强不息,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师生互评。

4、理解“富翁”,突破难点。

师:即使饥饿到了极点,也要先干活再吃饭,真有志气!杰克逊大叔正看中了他这一点,所以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出示杰克逊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生: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生: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用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勾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中心有条理,凸显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围绕主题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总结全文

师: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坚持做人的原则。愿同学们都能像哈默那样作一个有尊严的人!(完成板书)

(五)、课外延伸

师:故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尊严给我们的启示将延续下去。关于尊严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找一找,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投影出示老师推荐的故事名称:《鹰王的尊严》、《妈妈的爱》、《一堆柴》 [课后向学生推荐有关尊严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深更全面地理解尊严的含义,同时锻炼学生学以致用。]

设计理念

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本文讲述的是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在极度饥饿疲劳的时候还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并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后来还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尊严。只要拥有了尊严,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立足于“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结合课堂实际,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3、初步领会做人要有尊严的人生哲理,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的深刻道理;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逃难到沃尔逊小镇,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师板书:哈默)

2、说得简单、明了,有条有理,很好!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而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随机出示幻灯片: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3、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都没有什么呢?(出示幻灯片:那时的他没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吗?(如:没有房子,没有金钱……)(板书)

4、是呀,这时的哈默别说房子、金钱,就连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食物与水都没有。他是一无所有呀,(板书:一无所有)可杰克逊为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文章,走进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二、感受哈默与其他逃难者的相同与不同

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的语句。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2、反馈相同之处

①(出示一幅画面,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难。人们背井离乡、携儿带女沿街乞讨,这样可悲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灾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可能哈默就是其中的一员,谁来说说,这些逃难的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从课文里找出一两个词来形容。(他们都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a、这些逃难的人,在寒冷的冬天,背井离乡,饥寒交迫,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呀?(他们可能没食物,没水,没地方休息,没有地方睡觉,没衣服穿。)

b、看来,此时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疲惫所困,为寒冷所困。哈默此时什么样?(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板书)

c、理解“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②他们还有什么相同之处吗?(他们吃东西都是“狼吞虎咽”的。)a、勾画出描写逃难者和哈默狼吞虎咽的句子。b、“狼吞虎咽”是什么意思?

c、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他们都很饿。)

d、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描写哈默和这些逃难人外貌的句子,想象一下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吧。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指名读。

3、反馈不同之处

a、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其他人都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而哈默坚持先干活后吃饭。)b、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出示:此时他需要_________,需要_________,需要________。)(随机板书)c、可哈默选择的却是干活,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三、体会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

1、自由朗读课文的2~~5段,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与同桌交流。

2、“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这句话中体会到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a、(出示这句话)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的在运用,哪个字?(“不”用了3次?)b、(句中三个“不”变红)读一读,从这三个“不”中你读到了什么?生朗读体会。(哈默很坚定,坚持自食其力)(板书)c、指导朗读。请你坚定地读一读。

师:哈默的语调并不激昂,可能还有些虚弱,却字字透露着坚定,谁再来读读。

3、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你们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了吗?(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a、师: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很失望,因为杰克逊大叔说没活给他做,那样他就不能吃饭了。)师:你从哪感受到他很失望? 生:目光顿时灰暗了

b、看来人物一个神态的变化(板书:神态)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你们注意他的动作了吗?(喉结上下动了动)

师:什么时候你会做这样的动作?(很饿时)师:你觉得此时哈默怎么样?(很想吃这些东西)

师:人物一个细微的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板:动作)

4、小结: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那!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哈默此时的感受吧!

四、体会人物自尊自强的精神

1、经过连续的逃难生活,哈默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如果他拒绝了这些食物,会怎样?(饿晕、病倒、死亡)师:他知道这些吗?

师:他对这些心知肚明,可尽管他那样渴望食物,尽管他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因为他有尊严。)(板书:自尊)

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的尊严与气节支撑和鼓舞着他!我们再次朗读整句话,去体会哈默那与众不同的人格吧。

2、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哈默的坚决。)师:那就请你坚决地读读。(生朗读)

师:从哈默的话中我们听到了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哈默没有金钱,没有权势,没有地位,可他拥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板书:自强)

3、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其他逃难者的食物是别人白给的,而哈默的是用劳动换来的。

师: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

(出示:他拥有_________,以及别人对他的__________。)谁能说? 生:他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尊重。(板书)……

五、理解“富翁”的含义,感悟镇长的人格

1、师:回过头来再读这句话,(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还有疑问吗?

2、师:你觉得“富翁”指什么样的人? “富翁”指像哈默这样有尊严的人。……

3、杰克逊能这样评价一无所有的哈默,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a、有眼光,懂得尊重别人

师:杰克逊在评价一个人时看中的并不是物质上的贫穷与富有,而是这个人的人品。

b、善良:杰克逊蹲下来让哈默捶背,因为只有杰克逊蹲下来,哈默才能蹲下来捶背,他是想让哈默休息一下。(师板书:善良)

c、懂得尊重别人,他称呼哈默为“您”(师板书:尊重别人)d、师小结: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这就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

4、出示资料:哈默全名亚蒙?哈默,在20岁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就已经是百万富翁。23岁受到苏联最高领导人列宁的亲切接见。81岁高龄时,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他与美国历届总统,比如: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深交,与利比亚国王是莫逆之交。他不仅是闻名世界的石油大王,而且涉足制酒、制药、养牛等诸多产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身为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的他,还将自己的一生,写成了一本书就是《勇敢的人——哈默传》。

a、听了老师的介绍,此时你最想说什么?(佩服、了不起……)(板书)

b、师:看来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感想,老师将这节课你们学习的足迹记录了下来,试着读读。(出示:

那时的他一无所有,没有食物,没有金钱,没有地位。他脸色苍白,骨瘦如柴,需要食物,需要休息,需要安慰。可他意志坚定,坚持自食其力,于是他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赞赏与尊重。哈默,你真了不起,我很佩服你!)

六、总结、作业

1、同学们,自尊者自信,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尊严,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激励你不断努力,不断向前!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把它在日记本中写下来好吗?

2、如果感兴趣请利用电脑网络或图书资料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也可以结合亲身经历和同学交流。还可以阅读《勇敢的人——哈默传》,进一步了解哈默。

尊严

(人教版四年级下)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大家拿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有谁知道什么是尊严?

生:承诺

生:自己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完成。

师:什么是尊严呢?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后能找到答案。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的同学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还没有读完的同学抓紧时间。

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刚才的同学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但地名没有读准,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提到了两个人名,一个是哈默,一个是杰克逊。师:哈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句子生读

师: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时候小镇上来了一群什么样的人? 生读

师:这些逃难的人显然怎么样? 生读

生: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生:他们面呈菜色

出示卡片读“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理解 师:“堪”什么意思? 生:能忍受。

师:“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什么意思? 生:吃得很猛。生:吃得很快。点生读这个词。

师:我们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再读一读,看看这些逃难的人怎么样? 学生读。

师:哈默跟这些人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地方。

学生勾画

师:我发现细心的孩子已经找到好几处了。勾画完的孩子细心读读,体会体会。

师:谁来说说?

生:我从哈默的语言感受到的。师:哈默在说这句话之前还说了什么? 生回答

师:谁来读哈默第一次说的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他想靠劳动得到食物。出示当镇长……

师:从扬起头看到什么? 生:他一定要干完活吃东西。生:哈默很坚强。

师:孩子们,让我们像哈默这样礼貌地问问大叔。学生读哈默的话。师:听了大叔的话,哈默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生: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生体会读“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点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坚定。师:男孩子试试。

师:好坚决呀。女同学再来。女生读

师: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练习读哈默的话,体会语气。生:我认为是激动的。

师: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灰暗了,你感到什么? 生:感到很失望。

师:喉结上下动了动体会到什么? 生:他的肚子非常饿。师:还从哪里发现哈默很饿?

生: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年轻人。出示“骨瘦如柴”,学生练习读。师:这个年轻人的确与众不同。生读杰克逊大叔的话。

师:同学们,从他的语言和动作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很有自尊。师:他的态度非常坚决。生自己练习读哈默的话。师:谁体会到了还有什么不同? 生:他很激动。

师:哈默就是这样真心诚意地为大叔打工干活。

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来体会哈默的与众不同。

生:要吃自己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靠自己劳动换来的食物是非常有意义的。师:其实这也是哈默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了生字词的意思,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和外貌来体会人物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以诚待人”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哈默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及杰克逊大叔善良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这篇课文是学生从读学写的好范本。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文本,体会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的人文内涵,同时渗透如何写具体的方法,学习语言表达。

“尊严”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它的意思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因此,引导学生由人物的言行,推想其内心世界,进而感知尊严的意义和可贵,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课文2—5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二篇:《尊严》教学案例

《尊严》教学片断反思

教学预设(片断):

„„„„„„„„„„„„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咙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二)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三)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读。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

教学反思: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那么,我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一环节,旨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点拨指导,重在发挥好教师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环节,意在开放课堂,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会自尊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充分地展示自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三个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敢读敢说,踊跃表现自我,在交流中提高自我。

当然,在整课堂实施中,免不了有些变异,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突破。

第三篇:维护自己的尊严案例

《维护自己的尊严》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三单元“做自尊自爱的人”中的第二课《维护自己的尊严》。本单元教材有《爱惜自己的名誉》和《维护自己的尊严》两课,其内容都是从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名誉”入手,让学生懂得“知荣辱、知羞耻、爱惜自己的名誉”是自尊的表现。“维护自己的尊严”是结合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不知道该如何友好文明、不卑不亢地与外国人交往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小事入手,维护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的名誉。教学理念:

实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过程体验。教学目标:

1.敬佩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2.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3.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彬彬有礼、热情帮助、不卑不亢。4.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教学环节

活动一:谈话,知道尊严。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47页图画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你赞同谁的做法?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将小组的意见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教师活动: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失尊严的人和事?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同座先说,然后请几名在全班说一说。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损别人尊严的网人和事会时常发生。

教师活动: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谈一谈怎样的人才是“堂堂正正的人”,为什么要时时维护自己的尊严?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推选一人在全班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活动二:阅读,懂得自尊。

教师活动:推荐我国古人自尊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对故事中人物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古人自尊的故事给了自己怎样的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古人自尊的故事》,读完后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就有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和事,作为当代的小学生也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别人的辱骂和歧视。活动三:辨析,维护尊严。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辩一辩、选一选、说一说。案例: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一天下午放学,一名六年级的大同学在路上拦住了一名四年级的小同学要钱。当时那名小同学兜里正好有平时积攒下来的10元钱(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调整金额)零花钱,这名六年级的同学威胁说:“不给我钱,我就揍你!”说着抬起手臂挥了挥拳头。假设你是那名四年级的小同学,你会怎样做呢? 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

1.立刻掏出所有的钱给他,免得找麻烦。2.谎称自己没钱,痛哭流涕地央求大哥哥放过自己。3.先给他钱,记住他的长相,回头告诉老师。

4.诚恳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兜里有钱,但不能给他,因为这是自己辛苦攒下的钱。如果他有困难自己可以帮助他。

5.不知所措地号啕大哭,希望能够引来路人帮助自己。6.拒绝给他钱,并义正辞言地指责他。

学生活动:学生要在选择后说出自己的理由,大家共同讨论哪种选择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面对具体的事例,在思想上辨析、选择,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算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活动四:表演,联系生活。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事例:1991年12月23日,女青年王某和张某到超级市场购买商品,在买完并交完货款准备离开时,超级市场的两位男服务员将二人拦住,反复逼问是否拿了别的东西,并将二人推进一间仓库,强行其摘下帽子,解开衣服,打开包,进行检查。二人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十分屈辱,哭泣不已,被迫接受检查。经查二人无辜,才予放行。

学生活动:演一演上面的“故事”。说一说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伤害你尊严的事情。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使学生即明白了在什么情况下算是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侵害,并且使学生知道了怎么才能用正当的权利和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七、课后反思:

1、让学生在讨论、辨析的基础上使学生思想由认知到升华。

本课设计通过“谈话——阅读——辨析——表演”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思想上层层递进,有易到难,使学生有认知到升华,先了解什么是尊严,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2、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学以致用。

本节课在让学生理解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怎样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时,通过具体典型事例,联系实际生活来达到教学目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德育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

李某,女;12岁,母亲病故,父亲外出打工,由姐姐照看。

其表现如下:不遵守校规校纪,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差,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粗心大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和同学相处不和,爱理是非,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经常顶嘴,我行我素。

问题分析: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母亲病故,父亲外出打工,由姐姐照看,致使李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没在身边,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即使托付于姐姐,也只能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4)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目前小城镇的社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2、案例过程

进入初中后,李某的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想法偏执。班主任,科任老师多次联手,耐心做工作,但始终收效甚微。刚开学不久,学校组织开家长会,李某的家长没有来,她来给我请假说:“老师,今天我姐姐没空,不能来开家长会。”我很好奇问道:“你爸爸、妈妈怎么不来呢?为什么是姐姐来?”她低沉地说:“我爸爸在外面打工,妈妈早就死了,我住姐姐家。”我心里顿时感觉隐隐作痛,赶紧说:“对不起,老师不了解你的情况,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家长会后我单独找到李某了解了她的情况,对她进行了鼓励,用“爱心”换起信任。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孩子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孩子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李某对我有依赖感,我经常和她谈心,了解她的心理变化,给她力所能及的关爱,让她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她对我解除了戒备心理,把我当成了朋友,可以信赖和依赖的人。李某也渐渐适应了初中生活,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了明显的改变,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在我们班66人中,名列前十五名,可喜可贺啊!

可是到了第二学期,李某请了两天假没来学校读书,她打电话给我说她病了,不能来学校上课。晚上我打电话给家长才知道,她说谎了,原因是她不想读书了,又不好给老师说,只好撒谎。不想读书的原因是因为偏科,学校管理严格,不自由。后来在家长和老师的劝说下,李某两天后来到了学校。李某的这次辍学念头让我深思,她想辍学是因为觉得自己学习上不能上进,用耐心督促进步势在必行。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更何况她住在姐姐家。姐姐要为生活忙碌,没时间管教她。所以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很难保质保量。面对这种情况,我先是在教室组成接对子的活动,想搞“一帮一一对红”,没想到李根本不把帮他的同学放在眼里,一周下来,涛声依旧,一次作业都没完成,害得帮她的同学很生气。没办法,干脆把每天叫她放学后到办公室完成作业再回家,我每天坚持检查耐心讲解纠错。这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她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改观,学习习惯也有所改变。用读书促其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使人明智”„„有关读书的名言太多,但李某从小就在离开父母的环境中疯跑,她不能沉下心来读书,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决定试试。我在家里找了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看的书,没想到,她慢慢地喜欢上读书,在英语方面很有天赋,每次测试都是优秀,但理科偏科。下午放学鼓励她去留守儿童活动室参加活动、看书、看电影等等。在初二上学期的时候,李某的表现都很优秀,性格也乐观了不少,原来李某的爸爸结婚了,新妈妈对她很好,各方面都很关心她,她终于体会到了家庭带给她的温馨和快乐,我们都为李某高兴。

但幸运之神并没有青睐李某多久,初二下期开学不久,李某的新妈妈出了车祸,丢下她们父子离开了这个不幸的家庭。这对李某和她父亲都是沉重的打击,李某这学期的表现都很沉默,上课精力不集中,课后懒散,好不容易培养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了„„,多次的说服教育这时候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真让老师们着急啊!真的希望时间是治愈伤痕的良药,一学期过去了,李某的学习成绩还是保持在中等偏上,说明这孩子虽然沉浸在悲痛中,但学习上还是挺用心的。这学期开学了,报名那天李某没有来,听同学说她去县城打工去了,打电话给家长属实了同学们的说法。本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信念,本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信念,政教处会同老师、家长一起分析研讨对策,决定:第一,暂时满足她他的要求,让她自己去找工作;第二,如果找到工作,家长就告诉老板孩子未成年,不能雇佣。一周过去了,李某打电话给我,说想回来读书,我们心中一喜,不过考虑到她的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再看看她复学的决心有多大,毅力有多强,便严肃地告诉她:学校不是任她随意进出的,不能想走就走,想来就来。若她真心悔过,再给她一个机会,写一份思想认识;将开学以来的各科作业补起来,交给任课老师,等所有老师都认可了,才能进教室。她同意了,并做到了所有的要求,第三周李某又坐进了熟悉的教室里。

第三周星期二班会课我们全班欣赏了电影《风雨哈佛路》,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时间进度跳的比较快,小小的利兹,生长的环境可谓是绝对的逆境,但她却从社会的最底层不断奋斗直到进入了哈佛,这种身陷逆境却永不轻言放弃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电影结束后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启发:这世上没有谁可以不经历风雨就能见到彩虹。我们总会遇上那些人生路上必备的绊脚石,而大多数人都会向苦难,向当下的生活妥协,极少数人则会跟利兹一样,选择继续前进,他们不愿认输,不愿低头,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不是尽力,而是要拼命,只要这么去做了,他们就能够改变自己当下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环境和命运。所以,这世界上有了失败,平庸和成功这三种人,所以,失败平庸占多数,而真正成功的人,占极少数。观赏完电影后再次找到李某谈了感受,“我要改变我的生活,我要尽力拼搏,不让自己落入社会的最底层,我不能终日沉静在迷茫彷徨之中,认定我现在的生活,如果,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别人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呢,人生是可以选择的!”这句台词给了李某很深刻的印象,“因为影片中主人公利兹尽管身处逆境,但却仍能有如此坚定的志向与理想。而我们呢?环境比她优越百倍,但却没能有如此坚定的目标与志向,虽说能像利兹一样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但是我们生活中所欠缺的不正是想她一样坚定的信念吗?虽说做到像她那样强烈的目标感很难,但我们至少可以试着去学习,去模仿,去尝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追求的力量。”这是李某周记写的。

尽管她是自己主动要求复学的,但我们担心她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反复,所以一直密切关注着。果然,一星期后,上课时一些老毛病开始复发。这时,班主任及时找她谈话,敲敲警钟;任课老师也都经常给她提个醒;同学们鼓励他、督促她。慢慢地,她的心定下来了,行为规范起来了,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半期考试有希望考到前十名。

3、案例反思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势在必行。教育手段和目标应紧紧围绕社会和市场的变化,紧紧围绕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不能始终让“德育”游离于教育教学,甚至游离于社会。12—15岁属于少年期,又称“危险期”或“心里断乳期”。总的说来,学校德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信息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影响、教育可能比书本知识、老师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李某因受到家庭中和社会上过多的不良影响而使自己的人生出现了偏差,但同样是现实生活教育了他、纠正了他,令他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轨道。因而,我们现时期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要建构基于生活、社会的开放型活动德育模式,借鉴、运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重组”教育思想,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社会,拓展教育时空,以生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构筑校内外相互沟通,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篇:公关课表演案例背景

这里一共三个案例,前两个案例是危机公关,一个国内一个国外。第三个案例是关于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公关案例。个人感觉案例二在公关措施上比较好,而且案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演的点,不过缺点是时间比较久远,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案例一趋向于反面教材,其中错误的公关手段多;与案例三类似的是联合利华在中国本土化的公关案例,都是关于品牌塑造的案例,都很经典,可以度娘到;还有一个案例是万宝路的推广案例,也是经典案例,不过缺点是网上提供的剧本不够细致,需要我们自行脑补。

案例一:可口可乐“含氯门”

2012年4月17日,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的员工对媒体的爆料引发热议。该员工称公司在管道改造中,将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误混入饮料中,涉及9个批次、12万余箱可口可乐,价值可能高达500万元,目前这部分被疑含氯饮料可能已经流入市场。

新华网报道称,记者就此事向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核实时,该公司给记者提供了一则声明,称所谓“公司内部信息”经查并不符合事实,并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该公司声明称,鼓励员工通过合适的渠道向公司反映其关心的问题,并确保该渠道畅通。该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部经理高旭峰表示,公司不接受当面采访,对于记者提出的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提问并予以答复。从16点40分通过电子邮件提出采访问题,新华网记者等待近两个小时,该公司未给出任何答复。

4月17日22时,山西省质监局向媒体通报对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9批次存疑产品核查初步情况。

4月18日凌晨3时许,两家国家级检测中心——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院、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了检验结果。

4月18日早间,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9批饮料疑混入含氯消毒液事件召开第二次新闻情况通报会,向媒体公布了山西省两家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山西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论证后得出的意见。专家组认为:送检样品检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该9批次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月18日,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发声明称所有出厂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所谓“公司内部信息”,经查并不符合事实。

山西省质监局网站4月28日通告称,针对媒体披露的“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中的问题,山西省质监局于4月19日组成调查组,通过现场检查、抽检样品、查阅记录、询问员工等方式,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该公司存在个别生产条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4月28日,山西省质监局对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做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

4月30日,可口可乐(中国)公司通过微博发声明致歉并称媒体有误读,但其对于已流入市场的可乐饮料没提及是否要采取召回或退货措施。对于“含氯门”事件,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官方微博上发出声明,对此前未经严谨调查发出的声明,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操作失误,向消费者表示歉意。山西装瓶厂已采取了整改措施,以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同时,可口可乐中国公司还指出被“媒体误读”,称可口可乐山西装瓶厂使用的包装清洗用水(生产辅助用水),绝不是消毒用水,其水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欧美各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可以放心饮用。

5月2日,可口可乐做出了“换回”产品的决定,但仍坚称不是召回,并且不可退货。

面对持续升温的“含氯水”事件,可口可乐放下了姿态。5月4日下午,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总裁鲁大卫(David G.Brooks)在事发地山西公司召开媒体沟通会并向公众道歉。并同意退货,将回收的产品及同批次库存产品销毁。案例点评

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可口可乐含氯事件被曝光后,公司随即发表声明称爆料并不属实,所有出厂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直到危机发生两周后可口可乐才发明声明致歉,但只字未提召回,又过一周,可口可乐才放下姿态,向公众致歉并同意退货和召回问题产品。可口可乐在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行为违背承担责任原则,虽然最后致歉并召回,但品牌形象已经受损。

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危机发生后,可口可乐只是发表单方声明否认被曝光的“公司内部信息”,却拒绝接受媒体采访,拒绝与媒体沟通。在两家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出炉、证实媒体报道属实后,可口可乐才发表道歉声明,并称媒体对“含氯”有误读,坚称产品是安全的。至此都没有完全放下身段,真诚的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

速度第一原则(SPEED)

之前可口可乐在面对危机时,均能够轻松应对,面对媒体的问询,其总是能及时充分地发布声明。这些负面危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公众淡忘,危机持续的时间很少超过一周。然而可口可乐在这次危机处理中,从事件曝光到否认,到一边致歉一边坚称产品安全,再到公司总裁出面致歉,前后长达近20天时间,一再延误时机,致使危机愈演愈烈。

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从宣称可口可乐“含氯水”事件为“误传”,到承认操作失误正式致歉,再到指责媒体对此存在“误读”,自始至终,可口可乐缺乏危机处理的系统运行。

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危机发生后,可口可乐请两家国家级检测中心——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院、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其产品进行检测。专家组认为:送检样品检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然而10天之后,山西质监局又发布通告称媒体报道属实,前后矛盾的说法让人怎么相信“权威”?

案例二:1982年强生公司“泰莱诺尔”药物中毒案例

1982年9月29日至30日,在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了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强生公司生产的“泰莱诺尔”药而中毒亡的严重事故。最初,仅有3人因服用该药物中毒亡,但是随着信息的扩散,据称全美各地已有250人因服用该药物而得病或亡,这些消息的传播引起约全美1亿多服用“泰诺”胶囊的消费者的极大恐慌,给公司的形象一落千丈,名誉扫地,医院、药店纷纷把它扫地出门。民意测验表明,94%的服药者表示今后不再服用此药。面对新闻界的群体围攻和别有用心者的大肆渲染,“泰莱诺尔”药物中毒事件一下子成了全国性的事件,强生公司面临一场生存亡的巨大危机。

此事件发生之后,在首席执行官Jim Burke的领导下,强生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快速而有效的措施。强生高层经过紧急磋商,认为这件事情非常的严重,不仅影响强生公司在众多的消费者中的信誉,更为严重的是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强生公司立即抽调了大批的人马对所有的药物进行了检查。经过公司各部门的联合调查,在全部的800万片药物的检验中,发现所有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计不超过75片;最终的亡人数也确定为7人,并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区,不会对全美其他地区有丝毫的影响,为向会负责,该公司还是将预消息通过媒体发向全国,随后调查表明,全国94%的消费者知道了有关情况。后来方查证为有人刻意陷害。不久后,向胶囊中投毒的人被拘捕。至此,危机事态可说已完全得到控制。但善于“借势”的强生公司并没有将产品马上投入市场,而是推出了三层密封包装的瓶装产品从而排除了药品再次被下毒的可能性,并同时将事态的全过程向公众发布。同时,强生再次通过媒体感谢美国人民对“泰莱诺尔”的支持,并发送优惠券。这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泰诺再一次在市场上崛起,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原市场份额的70%。

危机公关

在此次事件中,强生CEO戴拉协同公关人员积极地进行危机公关。危机公关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称为“控制危机”

第二阶段称为“强生与Tylenol归来”,两个阶段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缝隙。(1)“控制危机”

戴拉在公关部基础上成立危机公关领导小组,要求大家首先按照强生信条行事,绝对将顾客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他接受副总载兼公关部经理Lawrence G.Foster的建议,要求公司按照公司信条统一口径,统一行动,积极与媒体合作,向新闻界敞开大门,公布事实真相,而不是争辩。

A:与新闻媒介密切合作,坦诚面对新闻媒介,迅速真实地向公众传播各种消息。且通过媒体向公众呼吁停止购买并服用Tylenol产品。

B:以高达1亿美元的代价撤回了市场上所有的Tylenol产品。经过调查,虽然只有极少量药(75粒胶囊)受到污染,但公司决策人毅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收回全部“泰诺”止痛胶囊(在5天内完成),价值近1亿美元。

C:花费50万美元通知医生、医院、经销商停止使用和销售。

D:在药物中毒事件发生后的数天里,坦诚圆满地答复了从新闻界打来的2000多个询问电话。

E:积极配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调查,对800万瓶泰莱诺尔药品进行试验,查看其是否还受过其它污染,并向公众公布检查结果。

F:停止报刊广告,尽可能地撤掉广播电视中所出现的泰莱诺尔药品广告。

G:宣布为已经购买Tylenol胶囊的顾客进行换药,将Tylenol胶囊换成Tylenol片,这个计划又使强生增加几百万美元支出。

强生公司在“泰诺”事件发生后果敢地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支持,最大程度的消除了危机带来的影响,使公司信誉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2)强生与Tylenol归来

在第一阶段完成之后,强生第二阶段的危机公关,即“强生与Tylenol归来”立即启动。在总公司销售会议上,McNei消费品公司向大家披露了“Tylenol归来”公关方案:

A:Tylenol以新包装重新打入市场。新包装有多重密封,专防假药掺入,成为全国第一种防掺假药品包装。强生积极与各大媒体联系,向全国吹响Tylenol归来的号角。

B:以优惠券方式进行促销,让公众再接受这种新产品,恢复Tylenol的人气。强生走访了上百万次的医务人员,不惜花费5000万美元向消费者赠送这种重新包装的药品。C:1983年新年始,强生将全部Tylenol的广告重新设计,面目一新。

D:强生从各子公司招集2250名销售人员,到各医疗团体与区为人们播放Tylenol宣传片,该片耗资数百万美元,专门为Tylenol重新打入市场提供支持。

结果

一年以后,强生公司的产品重新获得了广大公众的信任,泰莱诺尔又重新占领了95%的市场份额。而且强生公司首开抗污染日用品包装先例,各大公司纷纷效仿。就这样,强生公司走出了危机,摆脱了困境。评价

对于像强生这样的大公司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返回市场,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奇迹。尤其是他们在企业危机公关时所表现出的镇定自若,被企业结和新闻界传为佳话。《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强生公司选择了一种自己承担巨大损失而使他人免受伤害的做法。如果昧着良心干,强生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强生得以摆脱“泰莱诺尔”危机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及时准确的公关决策是妥善处理危机的关键。首先是鉴于公众的安全,不惜巨额收回药品,尊重新闻界,主动提供信息,这就赢得了公众和新闻界的谅解;接着,与新闻界通力合作,开展高透明化的宣传活动,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强生按照公司最高危机方案原则,即“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使得原本一场“灭顶之灾”竟然奇迹般地为强生迎来了更高的声誉,泰莱诺尔危机案例极好地反映了企业文化与危机管理的终极联系。

案例三:壳牌公司环保公关案例

环保——21世纪的主题

如果评选当今最热门的十个话题,环保无疑将跻身其间。在跨进21世纪的时候,人们 正越来越多地关注环保、投身环保。

在中国,环保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着力关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环境污染已经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以水污染为例,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998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在受监测的176条城市河段中,竟有52%的河段污染程度属较重,即V级或劣V级(见图一)。而在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中,中国就占了八个之多。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环保就成为一个大众更多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一个企业公关的良好主题。

壳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在130多个国家从事经营。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油品、天然气和发电、化工以及可再生能源。

壳牌以负责任的企业公民(responsib e corporate citizen)为目标,在其有业务活动的各个国家广泛发起并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公益活动,称为社会投资(Socia Investment)。1998年壳牌集团的社会投资总额达9200万美元,主题也涉及多个方面,其中环保在总支出中占9%。壳牌中国也秉承集团宗旨,积极从事社会投资,并选择了环保、道路安全与教育作为 其三大主题。自1995年起,随着壳牌在中国业务的迅速发展,社会投资也逐渐增加—98/ 99投资总额达200万元人民币。

项目调查

在确定了环保主题后,壳牌以寻找潜在合作伙伴和目标受众为主线,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十分有价值的线索。

_ 以94年成立的“自然之友”和96年成立的“地球村”为代表的民间环保团体十分活跃,并已有了相当的影响。这两个协会已拥有数千会员,参与了从保护藏羚羊到出版环保丛书的各种活动,并与国外环保团体有着良好的合作。其会长梁从诫先生和廖晓义女士还曾作为民间组织的代表与克林顿总统会谈。

_ 以媒体为代表的公众对环保的关心程度与日俱增,环保专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杂志和电视电台上。根据“自然之友”的统计,1997年,全国76种有代表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共发表22066条与环境相关的报道,平均每报为290.34条,亦即几乎是每天一条,比96年的250.8条和95年的135.8条有明显增加。

_ 环保更多地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呈现“ 从娃娃抓起”的势头。环保内容不但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自然、生物等课程中,而且教委、团委、青少年科技馆等组成了一个立体的教育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接入口。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书报读物中也有很多环保话题和知识。_ 环保虽然已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各种环保活动也是此起彼伏,但是绝大多数仍处 在宣传层面上,实际动手搞环保的还是凤毛麒角。尤其是在中小学生当中,环保工作停留于知识的传播,广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显得不足。

项目策划

公关目标

_ 在中小学生中宣传环保的迫切性,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人人有责”的责任感;

_ 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增强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我能够做到”的信 心,变环保意识为环保行动;

_ 以孩子影响家长、教师以至更广泛的大众,倡导“人人动手搞环保”; _ 树立壳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形象,增强社区亲和力。

公关策略

_ 结合环保与教育(教育也是壳牌集团社会投资的一大主题,占总投入的31%,见图二),动脑与动手。由学生自己设计环保方案,经评选获奖的方案可以获得壳牌三千元的资金支持,由设计方案的学生自己动手实施;

_ 选择最佳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壳牌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与当地教委合作,一方面保证了活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使“美境行动”的开展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在北京,“自然之友”也参加了该活动的组织; _ 强调动手,在评奖中就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而所有获奖方案都必须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_ 将活动的启动时间设定在六·一儿童节至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后,这样能够获得更高的媒介覆盖率,吸引大众关注,同时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可以利用暑假时间设计环保方案,经评选后获奖方案又可以较快地在秋季和寒假期间得到实施,保持了与学年起始时间的吻合,避免了组织上不必要的麻烦;

_ 充分利用媒介扩大活动的影响,传达“你也能做到”的信息; _ 最大限度地利用活动成果。活动组织者与参加者共同想方设法,更好地利用孩子们的创造成果。

项目实施

实施过程

_ 98年初与三地教委和“自然之友”就组织“美境行动”达成一致,确定行动目标、方案、费用、各方权利与责任等;

_ 准备海报等物资,拟定评奖方案,通过教委将活动通知下发至各个中小学;

_ 98年6月初在三地同时举行启动仪式,参加者包括教委和环保局官员、民间环保团体的代表、媒体和壳牌公司代表。启动仪式都采取了与环保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如北京

是以清理日坛公园垃圾的实际行动宣布开始; _ 在各个中小学张贴海报,鼓励广大学生参与;

_ 对参加“美境行动”的各个中小学进行不定期的访问,了解活动进程,解决实际问题; _ 98年9月开始收集环保方案,组织各方专家进行评奖; _ 98年11月为获奖方案发奖,获奖师生开始实施其方案; _ 99年初收集实施报告,汇编成册。

项目成果

_ 京沪穗三地共有20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 壳牌美境行动”,提交环保方案1000余个; _ 共有234个方案获奖,其中北京101中学、清华附中、上海市东中学、复旦中学、广州第四中学、第十三中学等学校学生提出的41个方案获一等奖,他们都获得了壳牌公司的资金支持得以实施;

_ 获奖方案内容多样,既有制作环保袋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有生物桥养殖这样的研究活动,既有校外的环保宣传,也有校内环境净化,既有传统的校园绿化、树林领养,也有反映高科技时代特征的“壳牌美境网络世界”;

_ 上海市的获奖方案在教委的支持下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节的展览会,有约30万人,包括正在出席99财富论坛的壳牌集团董事会副主席布宏达先生,参观了这个展览;

_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中学高二学生建立了“壳牌美境网络世界”(www.xiexiebang.com)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因特网来宣传环保 和“壳牌美境行动”及其成果。这个活动获得

了壳牌公司额外的22000元人民币赞助;

_ 壳牌把上海市彭浦新村一小的孩子们创作的环保漫画制成2000年小台历。一万本这样的小台历被免费赠送给参与美境行动的孩子们、新闻记者和壳牌公司员工。

项目评估

环保效应——41个获奖方案虽然不多,但是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通过治理污染、绿化校园、节约用水、提倡使用布袋等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环保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宣传教育效应——在直接层面上,三地共有近四百所学校参加了“美境行动”,其中 广州市还提出将实施该项目的成果纳入对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定之中。另外,20000个孩子的参与还意味着20000个家庭的参与。在间接层面上,“美境行动”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北京青年报等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再加上成果展览、网上宣传和小台历,可以说“美境行动”影响了几十万甚至更多的人。

企业形象效应——作为环保主打项目的“壳牌美境行动”在其他项目的配合下对企业形象建设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教育、环保等相关部门对壳牌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打开了更多合作的大门。而在实施该活动后,壳牌公司就更经常地收到各种环保方案的策划书,显示了环保公关的强大作用。

项目策划和实施单位: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

案例点评:

1.作为一家以开采、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经营手段的全球500强企业,壳牌集团以“做负责的企业公民”为企业宗旨,积极在环境保护、道理安全以及教育等三方面进行社会投资,不断回报社会,确保其经营行为得到社会认同,显示了高超的公关战略。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主题,而环保公关作为企业公关的一种手段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全方位企业形象公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环保·人人动手”是壳牌实施的一项重要环保公关项目,充分显示了壳牌中国企业公关的实力和高超的公关创意水平。本案例超越简单的环保宣传功能,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动手行动,“美境行动”将环境保护与教育相结合,以帮助中小学生从小培养环保意识,正如壳牌中国所说的:环保工作要从娃娃抓起。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壳牌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回报社会的决心,以及所带来长远的社会影响。

3.本案例最大的成功之处,除了将环保教育与环保行动结合外,还表现在实施过程壳牌中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力量。这项旨在培养中学生从小保护环境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地方教委、环保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大力支持,以及众多中小学的积极参与。20000余名中心学生的参与,1000余个环保方案的提交,足以说明这项活动的影响力;而活动方案的设计充分反映了壳牌中国对中国中小学生的了解,以及与这个群体的沟通能力;另外,在没有广泛邀请媒介参与的情况下,众多媒体对此项活动予以了充分报道,这也是其公关策略的高超之处。

4.最后,我们看到此项环保公关项目不是一时之需,而是壳牌中国的一项长期工程,且每年活动形式多有所创新,相信这项持之以恒的工程必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并将得到社会广大民众和组织的响应和支持。

“环保·人人动手”是一项旨在推动社会进步,目标长远的社会创意项目,通过此项 工程壳牌中国将与中国广大公众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下载案例背景《尊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背景《尊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教学案例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教学案例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上海市工伤待遇案例背景材料

    上海市工伤案例背景材料 【当事人信息】 申请人:王来财,男,汉族,1961年9月13日出生,文书送达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1号。 被申请人:上海贤达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贤达,文书送......

    习作案例:尊严让美丽成为永恒

    习作案例:尊严让美丽成为永恒 作文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细心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

    背景

    背景: 某建设项目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的估算额为52180万元,预备费为5000万 元,建设期3年。3年的投资比例是:第1年20%,第2年55%,第3年25%,第4年投产。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为白......

    背景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背景

    背景 1. 发展历程 1806 威廉·高露洁在纽约荷兰大街创立了一家专营淀粉、肥皂、蜡烛的公司。1817 高露洁的第一则肥皂、模具、蜡烛广告在纽约报纸上刊登。1820 威廉·高露洁......

    贴现票据背景不实遭罚款的案例

    贴现票据背景不实遭罚款的案例 [案例经过] **公司是**支行的小企业客户,双方合作多年。**公司向**支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500万元,**支行客户经理在取得贴现相关资料后(......

    案例: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尔再造[大全]

    从1998年起,海尔集团开始“流程再造”,历时五年。在清华大学主办的“2003企业卓越领导高层论坛”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亲述五年变革的原由始末。在全球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