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32)教案 苏教版必修55篇

时间:2019-05-15 03: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32)教案 苏教版必修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32)教案 苏教版必修5》。

第一篇: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32)教案 苏教版必修5

等差数列(3)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以及推导该公式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有名的高斯求和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规律;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与现实有关的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讲练结合

2.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小故事”: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德国 1777-1855)十岁时计算1+2+3+„+100的故事: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100=5050。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2+99=101;„50+51=101,所以101×50=5050”

故事结束:归纳为 1.这是求等差数列1,2,3,„,100前100项和 2.高斯的解法是:前100项和S100

n(a1an)100(1100),即Sn

二、研探新知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1)求和公式

(一):Snn(a1an)(倒序相加法)2思考:受高斯的启示,我们这里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求和呢?

思考后知道,也可以用“倒序相加法”进行求和。我们用两种方法表示Sn:

证明:Sna1a2a3an1an ① Snanan1an2a2a1 ②

①+②:2Sn(a1an)(a2an1)(a3an2)(anan)∵a1ana2an1a3an2 ∴2Snn(a1an)由此得:Snn(a1an)2n(a1an)2 由此得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公式Sn注意:用上述公式要求Sn必须具备三个条件:n,a1,an(2)求和公式

(二):按等差数列定义

当然,对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有其他的推导途径。例如:

Sna1a2a3...an=a1(a1d)(a12d)...[a1(n1)d]

n(n1)d 2n(a1an)这两个公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把ana1(n1)d代入Sn中,就可以得

2n(n1)到Snna1d

2=na1[d2d...(n1)d]=na1[12...(n1)]d=na1注意:此公式要求Sn必须具备三个条件:n,a1,d(有时比较有用)公式二又可化成式子:Snd2dn(a1)n,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22有关前n项和得最值问题可由此公式解决

总之:两个公式都表明要求Sn必须已知n,a1,d,an中三个

说明:(1)等差数列的前n和等于首末两项和的一半的n倍;

(2)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通项公式中有a1,an,n,d,Sn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得到:第一个公式反映了等差数列的任意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内在性质。第二个公式反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它的首项、公差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可以与二次函数进行比较。这两个公式的共同点都是知道a1和n,不同点是第一个公式还需知道an,而第二个公式是要知道d,解题时还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决定选用哪个公式。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教材P40例1)在等差数列an中,(1)已知a13,a50101,求S50;(2)已知a13,dn;

1,求S10。21315例2(教材P40例2)(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d,an,Sn,求a1及

222(2)在等差数列an中,d1,n37,Sn629,求a1及an 33a1215n(1)1解:(1)由题意,得2 由(2)得:a1n2 代入(1)2213(2)a1(n1)22得n27n300,∴n10,n3(舍去),∴a13

137(371)3629(1)a11137a1(2)由题意,得 解得:  2a23n1(2)ana1(371)3例3(教材P40例3)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第项到第10项的和为310,第11项到第20项的和为910,求第21项到第30项的和。

S10310解: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由题意,得

SS910201010910ad310a1412即: 解得:

d6201920ad31091012∴ a214206124,∴a21a22a301012410961510 2-345-

第二篇: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教案 苏教版必修5

等差数列(2)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1)等差数列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anam(nm)d或andnp(p是常数))(3)公差d的求法:① dan-an1 ②d2.等差数列的性质:

(1)在等差数列an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2)在等差数列an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

如:a1,a3,a5,a7,……;a3,a8,a13,a18,……;

ana1aam ③dn n1nmanam(mn);

nm(4)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3)在等差数列an中,对任意m,nN,anam(nm)d,d3.问题:(1)已知a1,a2,a3,an,an1,,a2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①an,an1,,a2,a1也成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 ②a2,a4,a6,a2n也成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①将数列an中的每一项都乘以常数a,所得的新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

②由数列an中的所有奇数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的新数列cn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

(3)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当mnpq时,是否一定有amanapaq?(4)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得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研探新知

1.等差中项的概念:

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其中A a,A,b成等差数列A2.一个有用的公式:

(1)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①2a5a3a7是否成立?2a5a1a9呢?为什么? ②2anan1an1(n1)是否成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③2anankank(nk0)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求证:①amanapaq ②apaq(pq)d 证明:①设首项为a1,则(2)在等差数列an中,d为公差,若m,n,p,qN且mnpq

ab 2ab. 2amana1(m1)da1(n1)d2a1(mn2)dapaqa1(p1)da1(q1)d2a1(pq2)d

∵ mnpq ∴amanapaq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aba,A,b,成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有关性质意义 22.在等差数列中,mnpqamanapaq(m,n,p,qN)1.A3.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掌握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在等差数列{an}中, 已知a3+a4+a5+a6+a7=450, 求a2+a8及前9项和S9.解:由等差中项公式:a3+a7=2a5,a4+a6=2a5由条件a3+a4+a5+a6+a7=450, 得5a5=450, a5=90, ∴a2+a8=2a5=180.S9=a1+a2+a3+a4+a5+a6+a7+a8+a9

=(a1+a9)+(a2+a8)+(a3+a7)+(a4+a6)+a5=9a5=810.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即证明 anan1d(常数)

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22n,求证数列an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解:

n2a1S1321 当时

anSnSn13n22n[3(n1)22(n1)]6n5

n1时 亦满足

∴ an6n5

首项a11

anan16n5[6(n1)5]6(常数)

∴an成AP且公差为6 2.中项法: 即利用中项公式,若2bac 则a,b,c成AP。

111bccaab 例:已知,成AP,求证,也成AP。

abcabc111211 证明: ∵,成AP ∴ 化简得:2acb(ac)

abcbacbcabbcc2a2abb(ac)a2c22aca2c2

acacacac(ac)2(ac)2acbccaab= ∴,也成AP 2b(ac)acbabc2 3.通项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这一性质。

例:设数列an其前n项和Snn22n3,问这个数列成AP吗?

解:n1时 a1S12

n2时 anSnSn12n3,a1不满足an2n3

n12 ∴ an

∴ 数列an不成AP 但从第2项起成AP。

n22n3

第三篇: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复习》教案

等差数列复习

知识归纳

1.等差数列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定等差数列通义项前n项和主要性质

2.等差数列的定义、用途及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n≥2,an -an-1=d(常数)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结构有什么特点? an=a1+(n-1)d

an=An+B(d=A∈R)4.等差数列图象有什么特点?单调性如何确定?

d<0annannd>05.用什么方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公式内容? 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前n 项和公式结构有什么特点? n(a1an)n(n1)d na122SnSn=An2+Bn(A∈R)注意: d=2A!6.你知道等差数列的哪些性质? 等差数列{an}中,(m、n、p、q∈N+): ①an=am+(n-m)d ;

②若 m+n=p+q,则am+an=ap+aq ; ③由项数成等差数列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④ 每n项和Sn , S2n-Sn ,S3n-S2n …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知识运用 1.下列说法:(1)若{an}为等差数列,则{an2}也为等差数列(2)若{an} 为等差数列,则{an+an+1}也为等差数列(3)若an=1-3n,则{an}为等差数列.(4)若{an}的前n和Sn=n2+2n+1, 则{an}为等差数列.其中正确的有((2)(3))2.等差数列{an}前三项分别为a-1,a+2,2a+3, 则an= 3n-2.3.等差数列{an}中, a1+a4+a7=39,a2+a5+a8=33, 则a3+a6+a9=27.4.等差数列{an}中, a5=10, a10=5, a15=0.5.等差数列{an}, a1-a5+a9-a13+a17=10,a3+a15= 20.6.等差数列{an}, S15=90, a8=.7.等差数列{an}, a1= -5, 前11项平均值为5, 从中抽去一项,余下的平均值为4, 则抽取的项为

(A)

A.a11

B.a10

C.a9

D.a8 8.等差数列{an},Sn=3n-2n2, 则(B)A.na1<Sn<nan

B.nan<Sn <na1

C.nan<na1<Sn

D.Sn<nan<na1 能力提高

1.等差数列{an}中, S10=100, S100=10, 求 S110.2.等差数列{an}中, a1>0, S12>0, S13<0, S1、S2、… S12哪一个最大?

课后作业《习案》作业十九.

第四篇: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教案 苏教版必修5

等差数列(4)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研探新知

1.等差数列的定义:(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2.等差数列的性质:

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

(1)对任意m,nN,anam(nm)d,danam(mn);

nm(2)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n(a1an)n(n1)或Snna1d 22dd注意: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又可化成式子:Snn2(a1)n,当d0,此

22dd式可看作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a1,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②当d0时,Sn22dd有最小值;当d0时,Sn有最大值;③图象:抛物线yx2(a1)x上的一群独立

22(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点。

(4)利用an与Sn的关系:an(n1)S1

SnSn1(n2)

二、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 在等差数列an中,S10100,S10010,求S110?

109109a10ad10011012解法一:设该等差数列首项a1,公差d,则,所100a10099d10d1125以,S110110a1110109d110. 2解法二:在等差数列中,S10, S20-S10, S30-S20, ……, S100-S90, S110-S100, 成等差数列,∴ 新数列的前10项和=原数列的前100项和,10S10+

109·D=S100=10, 解得D=-222 ∴ S110-S100=S10+10×D=-120, ∴ S110=-110.拓展练习1:在等差数列中,Spq,Sqp,则Spq(pq).

拓展练习2: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Smn,求Smn Snm,Sn是其前n项和,拓展练习3:已知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a,前2n项和为b,求前3n项的和。(介绍依次k项成等差)例2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奇数,且奇数的和为44,偶数项的和为33,求此数列的中间项及项数。

解:设项数为2k1,奇数项和记为S奇,偶数项和记为S偶,由题意,(a1a2k1)(k1)44 ① 2(aa2k)S偶a2a4a2k2k33 ②

2k144①②得,解得k3,∴ 项数为7项,又S奇11ak144,∴ k33S奇a1a3a2k1ak111,即中间项为11.

说明:设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1)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项,则①S奇S偶nd;②

S奇an; S偶an1S奇n. S偶n1(2)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n1项,则①S奇S偶ana中;②例3 在等差数列中,a1023,a2522,(1)该数列第几项开始为负?(2)前多少项和最大?

(3)求an前n项和?

解:设等差数列an中,公差为d,由题意得:a25a1015d45a501 d323a1(101)(3)53,所以从第18项开始3为(1)设第n项开始为负,an503(n1)533n0,n为负。(2)(法

一)

n项和

Sn,则n(n1)31033103231032(3)n2n(n)(),2222626

所以,当n17时,前17项和最大。Sn50n(法二)an0533n05053,则,n,所以n17.

3503n03an10

(3)an533n'533n,0n17,3n53,n17∴Sna1a2a3ana1a2a17(a18a19an),当

3103,S'nn2n2231033103S'n(n2n)2S17n2n884,2222n17时,当

n17时,32103nn(n17)22'所以,Sn.

31033103(n2n)2S17n2n884(n17)2222说明:(1)a10,d0时,Sn有最大值;a10,d0时,Sn有最小值;

(2)Sn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Sn,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N);

an0an0②若已知an,则Sn最值时n的值(nN)可如下确定或.

a0a0n1n1

例4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1)Sn2nn;(2)Snnn1,求数列an22的通项公式。

例5(教材P42例5)某种卷筒卫生纸绕在盘上,空盘时盘芯直径40mm,满盘时直径120mm,已知卫生纸的厚度为0.1mm,问:满盘时卫生纸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米(精确到0.1m)? 解:卫生纸的厚度为0.1mm,可以把绕在盘上的卫生纸近似地看作是一组同心圆,然后分别计算各圆的周长,再求总和。

由内向外各圈的半径分别为 20.05,20.15,,59.9

5因此各圈的周长分别为 40.1,40.3,,119.9

∵各圈半径组成首项为20.05,公差为0.1的等差数列,设圈数为n,则 59.9520.05(n1)0.1,∴n400

∴各圈的周长组成一个首项为40.1,公差为0.2,项数为40的等差数列,Sn40040.1400(4001)0.232000(mm)

232000(mm)100(m)

答:满盘时卫生纸的总长度约是100米.说明:各圈的半径为该层纸的中心线至盘芯中心的距离。

第五篇: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数学必修5

2.2等 差 数 列(1)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知道an,a1,d,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数学,归纳法.一.知识导入

1.观察下列数列,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并说出它们的特点.1)2,4,6,8,10 … 2)15,14,13,12,11 … 3)2,5,8,11,14 … 2.课本41页的三个实际问题

【归纳】共同特点:每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的差相同。二.等差数列

1.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以上三个例子的公差d分别为2,-1,3.定义说明:1)同一个常数的含义.2)公差d的取值范围.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数列{an}是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由定义有:思路1: a2a1a3a2anan1d

a2a1d

a3a2da12d

a4a3da13d……………

anan1da1(n1)d,nN*

思路2: a2a1d a3a2d

a4a3d

……………

an1an2d

anan1d

两端相加:

ana1(n1)d nN故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na1(n1)d nN其中:

*

an为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共有四个量,知三求一)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验证三个引例.广义通项公式: anam(nm)d

3.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 an1and,nN*

三.例题分析

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首项a1与公差d

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证明

Snn2n

2{an}是等差数列.m1,m3,m9 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1)求m的值.(2)求该数列的第10项.5.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为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解设an表示梯子自上而上各级宽度所成的等差数列,由已知条件,可知: a1=33, a12=110,n=12 ∴a12a1(121)d,即时10=33+11d

解之得:d7

因此,a233740,a340747,a454,a561,a668,a775,a882,a989,a1096,a11103, 答: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1cm,68cm,75cm,82cm,89cm,96cm,103cm.四.小结 五.作业

1.已知下列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1)1,4,7,10…

(2)32, 26, 20, 14…(3)127, , … 35152.已知等差数列{an}中(1)a34,a716,求a1,d ,11a,d求a5(2)232(3)

an

a32,d4,an30求n

2S2n4n 3.数列{an}中,前n项和n(1)求通项公式an

(2)证明{an}是等差数列

【探究】设{an}是首项为m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选取数列的第*kN()构成一个新的数列{bn},你能求出{bn}的通项公式吗?

4k1项,

下载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32)教案 苏教版必修5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32)教案 苏教版必修5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2 苏教版必修5

    第 4 课时:§2.2等差数列(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掌握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及应用;掌握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2.明确等差中项的......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2.2等差数列(二)》教案

    2.2等差数列(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常用的方法; 2、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用. 3、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an,a1,d,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教案(二)新人教A版必修5(优秀范文五篇)

    2.2 等差数列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

    数学:2.2《等差数列》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3.2 等差数列(2-1)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二)

    课题: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 6161,又∵n∈N*∴满足不等式n<的正整数一共有30个. 22二、例题讲解例1 .求集合M={m|m=2n-1,n∈N*,且m<60}的元素个数及这些元素的和. 解:由2n-1<60,......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标指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稿 数列 吉云 本节课讲述的是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