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哨(网)教案
口哨(网)
【教学目标】
1.在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美的同时品味文章借助人物内心独白直接抒发情感的特点。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3.朗读品味课文语言,理解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4.学习体会主人公热爱生活,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积极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重点词句的感情色彩,领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热爱生活,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积极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词语积累
①注音:胳膊 钦佩 嘟 缥缈 碾 怅惘 坎坷 叽叽啾啾 ②释义:缥缈 钦佩 怅惘 坎坷 2.查阅有关张海迪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身残志坚,面对挫折毫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的人物,我们一定会想到张海迪,每每听到她的事迹,总会被她的顽强所打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海迪的童年和少年生活。
(二)整体把握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答:全文以“吹口哨”为线索。具体写了一个瘫痪在床的小女孩在百无聊赖之际恳求妈妈教自己吹口哨,她将自己诸多的情感寄托在忧伤的口哨中。吹口哨让她找到了快乐,学会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谱写出一曲无限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生命强者的赞歌。2.根据时间顺序,对文章进行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6):记叙了童年时,妈妈教病中的“我”学吹口哨。第二部分(7~10):记叙了“我”在口哨声中度过了乐忧参半的少女时代生活。第三部分(11、12):记叙了三十多年以后,“我”在病床上回忆往事及当时的感受。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中的“少女”为什么选择“吹口哨”?你能理解她的心情吗?
答:因为病痛的折磨,她不得不久卧病床,不能动弹,不能做任何动作。在百无聊赖中,她只能以学吹口哨来排遣内心的孤寂,渴望能有好转;同时,通过吹口哨,她找到了快乐,学会了坚强地面对生活。文中的“少女”身处病痛折磨之中,仍能想到以吹口哨来减轻病痛。这是文章的主旨。2.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尤其是写景十分出色,找出这些环境描写,并讨论体会其对描写人物的作用。
答:总体来说,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渲染气氛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中多次提到窗外的小树,叽叽啾啾唱着歌的小鸟,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绿色小树,自由自在的小鸟激发起“我”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我”勇敢地活下去,自强不息。(3.文中多处写到小鸟,请把这些文字找出来,说说作者写他们的原因。)
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小鸟一样自由,这是“我”内心的渴望,它激发“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促使“我”能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
4.吹口哨给少女带来了欢乐,但是她是不是从此再也没有烦恼了? 答:不是,有时候她也会伤感、流泪。
5.少女吹的苏联歌曲是一首怎样的歌曲,让她涌出了泪水?
答: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少女纯洁、美好的情愫,她也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实对她太残酷,理想与现实反差是多么的强烈,所以她伤感地流下了泪水。6.文中有多处一语双关,寓意深刻的语句,试分析。
(1)木轮椅碾过乡村土路的坎坷和泥泞,我告别了少女时代。
答:此句照应第七段首句,是作者对少女时代生活的总结,在文中有承上启下作用。“坎坷和泥泞”不仅真实地写出了当时乡村泥路的情况,更是暗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艰辛。(2)不知不觉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是多么漫长的一支歌啊。
答:把三十多年来与病痛如影随形的人生比作一支漫长的歌,病痛折磨了自己三十多年,自己与病魔斗争了三十多年,往后的日子也会一如既往。此句表达了“我”渴望康复以及面对病痛的怅惘和遗憾。
(3)我很想吹口哨,吹那支悠长缥缈的歌„„ 答:“悠长缥缈的歌”比喻时时有病痛侵袭的人生之路。当时吹口哨的一个愿望是“吹着口哨病就好了”,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缥缈”的梦,因为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躺在病床上和病魔作斗争,多么“悠长”,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吹口哨,还是不放弃梦想,多么热爱生活,自强的海迪啊!
(四)拓展与作业
你从张海迪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板书设计
口哨
张海迪
孤独、无奈 ← 口哨 → 快乐、自信
↓
希望
坚韧、意志
【教学反思】
第二篇:《口哨与小狗》教案二
《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2/4拍,乐曲前面有一个短小的前奏:
它取自A段的第一乐句,后半部稍有变化。前奏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它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由于这里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经过一段过门,是乐曲的B段。它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低音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
在经过一段过门,A段出现。这支曲子,有的乐队把它改成其它调性来演奏。例如奥斯卡乐队 8 是用G调演奏的,这样,乐曲的B段成了C大调,在广播剧《布克的奇遇》里,由于有一段是写一个少年和心爱的小狗上街散步,因此选了这段音乐配乐,并填上了歌词,使之成为一首歌曲。
第三篇:《口哨与小狗》试讲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欣赏《口哨与小狗》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
课型:欣赏
执教人:李先丽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身心的协调发展。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欣赏《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爱心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2∕4拍,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曲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曲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狗和小主人头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用具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头饰和用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三连音节奏型,能够听辩出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能够听辨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能够感受歌曲节奏、体验歌曲艺术内涵,完成“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重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提升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难点):用动作表现音乐,并从听觉上感受三连音。(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没接触过三连音和后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型,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而且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音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法、学法):在教法上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比较法,实践法,创造法等教学手法。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在学法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体验、参与、实践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着口哨走进教室.2师生相互问好。
问:刚才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谁能模仿一下吹口哨? 生:口哨„„
3.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和口哨有关的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4.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师生律动)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5.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起手来;没有口哨时,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脚走起来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同学们拍了几次手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那同学们走了几次呢?(1次)是第几次?(第2次)(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2.第二乐段:
师: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声音要稍微低一点,没有第一段响亮„„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 小 鸟—— 小 狗 ●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第二乐段——男同学锤着手蹲下来踏步 第三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小 鸟——飞翔 小 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第四篇:小学音乐《口哨与小狗》教案
小学音乐《口哨与小狗》教案
一、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口哨与小狗》是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课。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听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旋律,运用动作理解作品分段等知识,学生能够领会小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要善待小动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
二、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学生乐于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想象力,感受音乐欢乐的旋律,体会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身体律动、模仿声音、小组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受力。
知识与技能:熟悉音乐作品的旋律,能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认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难点是能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2.学法:视听结合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扩展延伸/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谈论家中宠物趣事,学生自由发言,我创设情境,课堂上来了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宠物,顺势导入本课《口哨与小狗》。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个环节是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随意身体律动,感受音乐带来的韵律。然后再次播放音乐,并提出问题:你觉得乐曲中都有谁?学生找出答案并模仿叫声和口哨,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乐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赏析
新课标指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我采用生动巧妙的启发式教学,请同学们参与身体律动小游戏,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通过相同的动作可以把乐曲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反复聆听作品,并运用图形、动作等方式表现乐曲的分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两次分别用2个三角形表示,两段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用伸懒腰的动作手势来表示一下。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用相同动作表示重复部分。聆听第三乐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段,自己尝试第三段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音乐感觉、提高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编故事加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对本课进行巩固,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是小结作业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热爱小动物的精神内涵。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如何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第五篇:《口哨与小狗》教案
《口哨与小狗》教案
教学内容:
一、歌曲《拉勾勾》。
二、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一、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第一小节中第二个音时值唱够。
教学难点:
三拍子节拍不太好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和我配合,共同来做一件事,谁愿意?”(放录音,老师和学生左拉勾构的游戏。)
二、新课学习。
1、节奏练习。
学生不唱,听录音唱,两人一组左拉勾勾构的游戏。
2、教师范唱。
学生看着书上图形谱感受音的高低。
3、学生轻声跟老师唱。
4、学生用优美的歌声唱歌曲。
三、边唱边表演。
1、启发学生设计动作。
2、老师在学生设计动作的基础上再加工,使动作更具可操作性。
3、学生边唱边表演。
四、聆听《口哨与小狗》。
1、师:“听后你觉得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
2、复听音乐。
听前问:“这声音出现了几次?” 听后作: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
问:“你在音乐中还听到、想到了什么?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大胆添画。”
3、分角色表演。
两个学生一组,商量好谁扮演什么。学生随音乐表演。
4、老师表扬表演得生动、有创意的学生。
五、课堂小节。
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就像歌曲《拉勾勾》和乐曲《口哨与小狗》中描绘的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