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3: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第一篇:《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专注地聆听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2、能用形体动作模仿逗狗的姿态,大胆地表现小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

3、通过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听辨乐段中的相同于不同的乐句,并用动作和语言加以表现。

二、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动作体验辨别乐曲的不同。

三、教学重点:

对乐曲进行体验,大胆地进行表现,进而加深对乐曲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五、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律动:《在动物园里》

2、教师导语:今天,老师既不带领大家唱歌也不带领大家跳舞,我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大剧院看大戏。今天看戏不只是用眼睛,更重要的是要看谁有一双聆听音乐的耳朵,有一个会想象的头脑。你们有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主角上场!掌声响起,主角怎么还不出来呢?原来上课前主角对我说让你们静静地听一段音乐他才会出场。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完整地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音乐学习氛围,同时制造一个小小的悬念,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响的聆听上,目标直接指向音乐本身)

(二)音乐欣赏。

1、初听音乐:《口哨与小狗》 问:(1)音乐的最后你听到了什么?能通过动作或者声音模仿?

分别模仿大狗小狗的叫声,模仿生气的,撒娇的,高兴地小狗的表情和声音。课件出示小狗。

(2)除了小狗的叫声你还听到了什么?(口哨声)你有吹口哨的经验吗?学学!不会吹旋律跟着音乐演双簧。听A段,模仿吹口哨。

2、听主题乐段(A段)。

A、听口哨声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边听边模仿口哨声,用手势告诉大家所听的次数。

讲解主题乐段。

B、听A段的情绪。吹口哨的人会是怎样一个人?(老头老奶奶?小男孩?)小男孩!为什么?(乐段清脆,听起来很自信,很热情)

引入课题,讲解作曲家对这段的理解,观察曲谱,了解八分音符!C、复听A段,跟着带着情绪进行口哨表演。D、想象A段的故事。

3、听B段。

A、初听B段,初步感受。过渡语:是不是乐曲中只有主题乐段呢?(不是)让我们再来听一段乐曲。

B、边听B段,边观察教师手势,所划的旋律线。

C、再听B段,跟着边听边划旋律线,进一步体会乐曲的走向。D、按要求第三次听B段。

旋律线最低的用小狗的叫声,高的用大狗的叫声,速度变化的,音高变化的乐段用跑步的形式体验。

E、想象B段的故事。过度:大狗小狗在你一句我一言他们在做什么呢?

4、听C段。

A、初听,感受,随音乐踏步。

B、复听,随音乐踏步,重复的乐段变换方向走。C、第三次听,同手同脚走。

D、第四次听,女孩子垫脚尖走,男孩子猫着腰走。E、听听主人带着小狗现在在做什么?

5、完整地边听故事边听音乐,课件出示故事情节。分为前奏,A段,B段,C段,结束。

出门,愉快散步,大狗追小狗,再次散步,来到海边,夕阳西下回家。

(三)拓展

欣赏舞蹈家演绎的《口哨与小狗》,模仿动作,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四)教师结束句:人与人之间可以做好朋友,其实人与地球上一切有生命力的动植物也可以做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也才能更加美丽。

第二篇:《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二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李晓杰

武安市兰村学校

三年级艺术下册

欣赏课《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倡导在听觉中发现音乐素材,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分析音乐,从而学会理解音乐,提高音乐审美。

本课教学设计从音乐本体出发,抓住音乐“行进”风格和“口哨”要素,引导学生从音乐内容出发,在活动中体验乐曲的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二生肖》主题2中的乐曲欣赏课。

《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这首乐曲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进行曲风格十分明显的通俗管弦乐小曲,全曲始终是四二拍节奏,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爱心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

三、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是初步接触三连音和后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型,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而且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音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法,提问法,欣赏法,比较法,实践法等教学手法。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在学法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体验、参与、实践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能够听辩出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掌握三连音节奏型。

过程与方法: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初步感受不同乐段旋律的区别,并能尝试划分三段体曲式,感受歌曲节奏、体验歌曲艺术内涵,完成“体验”、“模仿”“实践”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乐曲《口哨与小狗》的学习,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认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情绪,并能听辨主题旋律。

难点:能通过分析认识乐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为乐曲伴奏,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从听觉上感受三连音节奏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很高兴又和大家来到了快乐的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次听力大考验,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你从音乐中都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比比看谁听的又多又准。

(播放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2.揭开课题

师:(播放课件:乐器图片)同学们知道的乐器种类真不少,乐器分很多种,每一种乐器都有它们独特的声音特点,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也都带着一件乐器,只是有的人擅长,有的人不擅长而已。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吗?想不想知道?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你能听出来这个神秘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吹口哨

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它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是一首管弦乐曲,名字叫《口哨与小狗》。(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听乐曲猜乐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好习惯,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初听乐曲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出来吗? 生:小狗的叫声和吹口哨的声音(抽生模仿)。2.复听乐曲

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当听到乐曲中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手;没有口哨时,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原地踏步走起来。(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师:吹口哨的段落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刚才同学们拍了几次手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乐曲的开始和结尾处)那同学们走了几次呢?(1次)是第几次?(中间第2次)

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

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3.分段聆听。(1)第一乐段:

师:我们通过游戏已经感受到这首乐曲共有3个乐段,我们先来听一听第一乐段。(播放第一乐段音乐)

师: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 —— △(板书)

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师:这个重复出现的乐句就是乐曲的主题乐句,既然这一句在乐曲中这么重要,你们愿意跟我一起来学一学吗?(课件出示主题乐句)

学生运用“lu”、“汪”来模唱小主人的口哨声和小狗的声音 第二乐段:

师:对比一下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二乐声音稍微低一点,没有第一段响亮…… 师:我们可以用波浪线来表示~~(板书)第三乐段:

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都有口哨声,音色清脆、明亮,我们可以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三角形表示。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 小 鸟—— 小 狗 ● ● ●(板书)

师:这首乐曲段落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用字母标记的话,你认为应该是A-B-A′,还是A-B-C呢?(根据对乐曲的分析说出乐曲的结构形式——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4.乐器伴奏

师:这么轻快、活泼的乐曲,想不想也参与进来体会一下快乐的情绪? 课桌抽屉里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两种打击乐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吧。(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旋律)

课件出示节奏型:

双响筒: X X | X X ||(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三角铁: X||(第二乐段)

【设计意图】:通过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教师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一首关于口哨的乐曲,大家感觉开心吗?你们的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今天的课到这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口哨与小狗》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再现)△ — △ ~~~~ △ 小鸟— 小狗 ●

曲式结构: A B A′

八、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

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加入自己的音乐感觉随音乐进行律动,把自己的情绪体会带入音乐活动之中,音乐结束安静坐好,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2.结果性评价

根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听音乐指图谱、口哨音乐的听辨,这几个活动中了解学生对乐曲曲式结构、情绪、内容及“口哨”音乐特点的把握情况。

九、核心素养具体落实说明

(一)从音乐本体出发,围绕音乐要素“行进”“口哨”设计教学活动,进而围绕“行进”风格,“口哨”内容,展开课堂教学。

在进行曲风格的前提下,乐曲还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音乐要素“口哨”,三个乐段围绕有无“口哨”元素展开,有两个乐段出现了“口哨”,一个乐段没有“口哨”,学生直观明确的感受到三个乐段的特点。两条主线穿插进行,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完整理解整首乐曲的风格、情绪、内容、曲式结构。

(二)重视音乐实践,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音乐,保证学生学习兴趣 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师生一起进行了哼唱主题旋律、律动体验、乐器伴奏三个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有趣的音乐实践中,多次聆听乐曲。每一次的聆听都由浅入深的设计不同的问题或活动,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了音乐“行进”风格,体验了音乐“口哨”的特点,从而了解乐曲的结构(细到每一个乐句,节拍)。

第三篇: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1

《口哨与小狗》是人音版一年级第一册里第一课中的聆听作品。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2

20xx年5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四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讲故事时,乐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随身话筒,这个环节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为了追求节奏的动态效果,我采用了在黑板上随音乐直接展示图谱,够直观但不够美观。这些细节都是以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3

新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是欣赏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这首曲子活泼、欢快,我曾经选用在书本剧《鼹鼠的月亮河》中。全曲分为3段。今天的课中,我首先播放第一段,请孩子们听一听。接着我用线条在黑板上把乐曲的旋律表示出来。一句形成一个叫声的图案。几遍过后,孩子们都听出第一段中分为几个乐句。第二段,音区变低,变沉重,我用有力的顿笔描画,孩子们觉得音乐也能像美术一样画出来。第三段,我请孩子们听,我画,他们一下子就发现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样,再听的时候,有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乐句有点不一样,还有小狗的叫声呢。当我把三段音乐都板书到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清晰的发现,乐曲的三段结构,第一、第三段的相似,第二段的不同。这节课我上得很兴奋,我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上欣赏课,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把无形的音响用有形的线条、实在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手一起用线条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4

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通过学习舞蹈的动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二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从而引入到A段主题音乐,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课堂的语言还是需要再精炼一些,学生的活动再丰富一点,趣味一点。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5

在这学期进行的中班组同课异构的活动中,经年级组长的协商,最后定下课题是音乐欣赏《口哨与小狗》,于12月10日进行。

经过几个星期的策划与构思,拟好教案,加上几位前辈老师的指导,在本班进行了此课的教学活动。

这节音乐欣赏课,我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以及主旋律节奏。

首先,重新选择音乐。随教材的磁带上面的音乐因为是加以简化,没有明确的口哨声音。我想,既然是音乐欣赏课,还是给孩子听最原版的音乐比较好。让孩子感受原版音乐带来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口哨与小狗》的原版音乐。

在课的设计上,我根据原版音乐清晰的口哨声,采用另一段口哨音乐进行导入。让孩子明确音乐是与口哨有关的。

然后,给孩子整体欣赏一遍音乐,让孩子听听除了口哨声还有哪种小动物的声音,借此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接着,出示小狗玩具,再次播放音乐,边听边讲述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但是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听音乐之前,问题并没有问孩子,虽然孩子听的很入神,但是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我在孩子听完音乐才问的,所以效果不太好)

接着,让孩子听主旋律的节奏。我让孩子用小狗的叫声来反应节拍。让幼儿扮演快乐的小狗,高兴的时候会叫,会拍手、跺脚、拍肩膀等。

(这一环节我是让幼儿整段欣赏,所以后面的音乐由于没有进行明确教学,幼儿掌握的不太好。我应该在讲完故事之后,再分段进行欣赏和动作的教授。例如第二段,天空怎么阴沉的,小狗和爸爸如何躲在大树的后面。第四段,小狗和爸爸是怎么爬山的,怎么在草地上玩耍的。这些动作都没有拎出来教授)

在后面游戏表演的时候,让孩子随着音乐,表演故事内容。

(分工没有让幼儿明确。应该让坐在下面的幼儿打主旋律的节拍,而不是坐着不动。上来表演爸爸和小狗的幼儿,在进行到第4段音乐应该换动作,变成在草地上玩耍以及上山的情形。而不是一直不停的跳和走,让人觉得很无趣)

最后整段欣赏的时候,让幼儿换种方式打出主旋律的节奏。利用摇铃以及自制的响声筒。

(让幼儿利用摇铃来打节奏的时候,没有进行示范,所以效果不太好)

总的来说,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节奏,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的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首先感谢汪老师及主任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6

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习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第四篇: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1

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习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2

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3

在这学期进行的中班组同课异构的活动中,经年级组长的协商,最后定下课题是音乐欣赏《口哨与小狗》,于12月10日进行。

经过几个星期的策划与构思,拟好教案,加上几位前辈老师的指导,在本班进行了此课的教学活动。

这节音乐欣赏课,我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以及主旋律节奏。

首先,重新选择音乐。随教材的磁带上面的音乐因为是加以简化,没有明确的口哨声音。我想,既然是音乐欣赏课,还是给孩子听最原版的音乐比较好。让孩子感受原版音乐带来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口哨与小狗》的原版音乐。

在课的设计上,我根据原版音乐清晰的口哨声,采用另一段口哨音乐进行导入。让孩子明确音乐是与口哨有关的。

然后,给孩子整体欣赏一遍音乐,让孩子听听除了口哨声还有哪种小动物的声音,借此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接着,出示小狗玩具,再次播放音乐,边听边讲述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但是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听音乐之前,问题并没有问孩子,虽然孩子听的很入神,但是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我在孩子听完音乐才问的,所以效果不太好)

接着,让孩子听主旋律的节奏。我让孩子用小狗的叫声来反应节拍。让幼儿扮演快乐的小狗,高兴的时候会叫,会拍手、跺脚、拍肩膀等。

(这一环节我是让幼儿整段欣赏,所以后面的音乐由于没有进行明确教学,幼儿掌握的不太好。我应该在讲完故事之后,再分段进行欣赏和动作的教授。例如第二段,天空怎么阴沉的,小狗和爸爸如何躲在大树的后面。第四段,小狗和爸爸是怎么爬山的,怎么在草地上玩耍的。这些动作都没有拎出来教授)

在后面游戏表演的时候,让孩子随着音乐,表演故事内容。

(分工没有让幼儿明确。应该让坐在下面的幼儿打主旋律的节拍,而不是坐着不动。上来表演爸爸和小狗的幼儿,在进行到第4段音乐应该换动作,变成在草地上玩耍以及上山的情形。而不是一直不停的跳和走,让人觉得很无趣)

最后整段欣赏的时候,让幼儿换种方式打出主旋律的节奏。利用摇铃以及自制的`响声筒。

(让幼儿利用摇铃来打节奏的时候,没有进行示范,所以效果不太好)

总的来说,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节奏,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的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首先感谢汪老师及主任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4

新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是欣赏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这首曲子活泼、欢快,我曾经选用在书本剧《鼹鼠的月亮河》中。全曲分为3段。今天的课中,我首先播放第一段,请孩子们听一听。接着我用线条在黑板上把乐曲的旋律表示出来。一句形成一个叫声的图案。几遍过后,孩子们都听出第一段中分为几个乐句。第二段,音区变低,变沉重,我用有力的顿笔描画,孩子们觉得音乐也能像美术一样画出来。第三段,我请孩子们听,我画,他们一下子就发现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样,再听的时候,有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乐句有点不一样,还有小狗的叫声呢。当我把三段音乐都板书到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清晰的发现,乐曲的三段结构,第一、第三段的相似,第二段的不同。这节课我上得很兴奋,我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上欣赏课,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把无形的音响用有形的线条、实在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手一起用线条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5

20xx年5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四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讲故事时,乐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随身话筒,这个环节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为了追求节奏的动态效果,我采用了在黑板上随音乐直接展示图谱,够直观但不够美观。这些细节都是以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6

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通过学习舞蹈的动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二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从而引入到A段主题音乐,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课堂的语言还是需要再精炼一些,学生的活动再丰富一点,趣味一点。

第五篇:《口哨与小狗》教案二

《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2/4拍,乐曲前面有一个短小的前奏:

它取自A段的第一乐句,后半部稍有变化。前奏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它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由于这里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经过一段过门,是乐曲的B段。它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低音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

在经过一段过门,A段出现。这支曲子,有的乐队把它改成其它调性来演奏。例如奥斯卡乐队 8 是用G调演奏的,这样,乐曲的B段成了C大调,在广播剧《布克的奇遇》里,由于有一段是写一个少年和心爱的小狗上街散步,因此选了这段音乐配乐,并填上了歌词,使之成为一首歌曲。

下载《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哨与小狗》试讲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欣赏《口哨与小狗》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 课型:欣赏 执教人:李先丽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音乐......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

    一年级第一课口哨与小狗5篇

    一年级第一课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视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

    小学音乐《口哨与小狗》教案

    小学音乐《口哨与小狗》教案 一、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口哨与小狗》是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课。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听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旋律,......

    《口哨与小狗》教案[精选五篇]

    《口哨与小狗》教案 教学内容: 一、歌曲《拉勾勾》。 二、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一、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能够和大......

    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口哨与小狗》

    第一课《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2、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

    《口哨与小狗》教案四(最终定稿)

    《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开发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并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方式,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与听唱结合,指......

    2第一单元口哨与小狗教案

    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能听辨音乐的结构--五个乐段,能用肢体动作或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3、创编音乐游戏,感受同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