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 师 教 案 设 计
课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
教师: 卢 凤 义
时间: 2016年12月21日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几种重要的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4、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5、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那就从我们最熟悉的物质开始,我们前面学习的有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碳和碳的氧化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另外一常见物质金属和金属材料,其中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那么,你对金属材料的使用有多少了解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了解金属在现代社会中运用。
阅读书本第2页的1-3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铁和铝。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就是以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的。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但由于铝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的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产量已超过铜,位于铁久后,居第二位。
二、纯金属的物理性质
阅读书本2-3页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常温下,铁、铜、铝都是固体,而汞是液体。金属的颜色:绝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金呈黄色;铜呈紫红色;铁粉是黑色,所以金属都有颜色和光泽。铜和铝都能作导线,说明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炊具加热时没有熔化,说明了它们的熔点很高。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铁可拉成铁丝,铝可压成铝箔,金属的这种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 2.有颜色和光泽, 3.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4.大多数金属有延展性
5.熔点高,密度、硬度因金属不同而不同(也有差异)讨论:
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用铁锅炒菜有什么优点?
(导热性、熔点高的性质。优点:可以补充人体内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课堂练习一
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B)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2.请在横线上填上金属相应的主要性质:
用铝做导线导电性;用铝壶烧水导热性;用铝箔做包装用品延展性;用铝合金做门窗耐腐蚀性;用铝合金制造飞机外壳密度小;铁制的避雷针应用了铁的导电性;铁锅烧水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阅读书本第3页的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光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讨论: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果不是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教师归纳: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是否容易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能反映出它的性质。课堂练习二
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CO2比CO中的氧原子多
第二篇:《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教学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一些金属片,如铁钉、易拉罐(铝的),粗铜丝,砂纸、铁锤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今天你带来了哪些金属材料的物品呢?学生出示金属物品。金属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厨房用具、常用工具、高雅电线、交通工具、金银首饰等,哪一个方面都少不了金属。
过渡:金属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喜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媒体呈现生活中的金属图片)
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一)猜测金属的特点
1、师:同学们,金属有什么特点呢? 生1:比较硬件 生2:有的有光泽 生3:有的容易生锈 生4:有的易变形 ……
2、师:教师已经对金属的特点做出了猜测,你们猜测的理由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各自猜测的理由。
4、班内交流猜测成果。
组1:我们组是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常见的现象。组2:我们组是根据一些书上、网上所了解到的。……
(二)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理由对金属的特点做出猜测,那么怎样才能确定你所做出的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学生做出补充。
(三)实验
1、老师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认识实验器材:砂纸、锤子、小刀……
2、出示铁丝、铜丝、开始探究。
3、师巡视指导,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方法。
4、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回报收获,教师随时板书。金属的共同性质: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三、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展示的金属物品,你知道它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吗?
生: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四、认识金属是人造材料。
1、师:根据生活经验来你能说说金属是从哪儿来的? 生1:工厂 生2:冶炼厂 生3:矿石 ……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能更好地了解金属的来源。(播放铁的冶炼过程)
3、师:金属不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还能进行节约使用、回收利用金属,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丢弃它们,我们可以收集与利用,希望我们能节约利用好金属。
第三篇:《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铜、铁、铝的用途。教材首先提出,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紧接着呈现了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生活中铜、铁、铝制品是很常见的,学生应该也很熟悉的,除了教材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学生一定还能说出很多来。
第二部分,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教材上呈现了四幅插图分别是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分别研究的是铜、铁、铝的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实验还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教材上出示了一个表格,列举了材料名称栏(铜、铁、铝),做法栏只是为学生做了个示范,填写了“连接到电路上”一栏,剩下的三栏要求学生补充完整,现象栏空缺,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这种类型的表格可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填写。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做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出铜、铁、铝三种物体的共同特点。
第三部分,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教材首先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紧接着呈现了锌制品、铅制品、锡制品三组插图,除了教材所列举的这些之外,学生能说出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接下来,教材呈现了一段文字,铜、铁、铝以及和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人们利用金属的特点,可以制作各种工具、物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在这一部分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先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诉学生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第四部分,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就是要求学生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1/4
教材上也为学生留出了写或画的方框。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作品,在课外完成作品。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需教师有效引导。
学习目标
1.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2.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3.意识到人们在认识到金属的共同特点后,就能够更好的利用金属为人们服务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金属的各种特点。评价任务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铜、铁、铝等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金属的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材料:铜丝、铁丝、铝丝、砂纸、导线、电池、小灯座、电池夹、小灯泡、烧杯、热水、小锤子等。
演示材料:金属制品的实物及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铜、铁、铝。教学过程
一、了解铜、铁、铝的用途
1.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你能列举生活中的这三种金属制品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回答。
3.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除了这些之外,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金属制品呢?
二、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
2/4
1.下面我们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认识它们的特点。
3.引导同学们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然后填写课本上的表格,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填写。
4.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结:铜、铁、铝等金属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
三、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
1.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
2.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
3.学生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
4.小结: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四、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
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教学反思
1.整体把握本课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金属的共同特点,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铜、铁、铝入手,了解铜、铁、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铜、铁、铝各有什么特点,再通过比较,找到铜、铁、铝的共同特点,然后找一找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具有与铜、铁、铝相同的特点,最后归纳为它们都是金属,所以金属的特点就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从教材编写来看,是逐步展开了不完全归纳法,从铜、铁、铝的个体特点研究开始,然后找铜、铁、铝三个个体的共同特点,再找与铜、铁、铝有共同特点的物
3/4
体(这样的物体越多越好),最后因这些物体都是金属,所以铜、铁、铝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也是金属的共同特点。
2.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电路的材料应提前检测好,避免课堂上又去为检测电路而耽搁时间;
二、教材上用加热烧杯中的水做传热实验,这样比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金属会安全得多,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要花去较多的时间,所以,可以把这个实验改成直接把铜、铁、铝放进热水中,这样既安全,又能用较短的时间见到实验效果;
三、用小锤敲砸铜、铁、铝的实验,要注意下面要垫上一些硬的物体,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教室里上此课时,不要影响别的班级的教学。使用小锤子也要强调安全使用的问题;
四、实验记录需要教师指导,像教材上所呈现的那样的表格,学生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教师可以制一个相同的大表格,在学生做完一个实验后在黑板上示范填写一个,讲解记录方法,其他的由学生自己记录。
4/4
第四篇:《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考虑价格、资源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它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时安排:一时
活动准备:学生前准备一些金属片,如铁钉、易拉罐(铝的),粗铜丝,砂纸、铁锤等。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金属制品
1、出示常见金属制品,说说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这个做?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铁、铜、不锈钢„„
3、师:像铜、铝、铁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金属”。(出示题)
4、你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哪些东西也是金属做的?、金属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厨房用具、常用工具、高雅电线、交通工具、金银首饰等,哪一个方面都少不了金属。
6、过渡:金属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喜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
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老师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认识实验器材:砂纸、榔头、小刀„„
2、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做完以后,你能更好地发现金属的一些性质。你准备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做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
3、交流:可以用砂纸摩擦金属表面,看一看。
用力弯曲金属,或用榔头敲打金属。
用小刀割金属。
把金属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摸一摸。
„„
4、学生分别取出三种金属:铁丝、铜丝、铝丝,开始探究。、师巡视指导,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方法。
6、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回报收获,并推选一人把组内的成功填写在黑板上。金属的共同性质:
7、全班看板书,说说异同。
8、小结: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师补充: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9、谈话:金属还具有其它一些很重要的性质,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了解到。
三、金属的区别与不同用途
1、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金属有很多共同之处,其实不同金属之间各方面的性能也是有差别的。你知道哪种金属强度最大吗?哪种金属最贵?哪种导热最好?哪种延展性最好?
2、学生猜测
3、你们说的对不对呢?快看书上的表格。(看懂图示,了解不同金属的特点)
4、由于不同金属在地球上含量各不相同。“物以稀为贵”,所以它们的价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人们在使用时除了考虑金属的性质也会考虑到它的价格。、讨论:根据上面的资料想一想,制作下面的这些物品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锅、易拉罐、项链、斧头„„)
6、师补充一些特殊金属:汞也叫水银,它是很特别,常态下是液体的,所以一般可以做温度计中的液柱。但汞有毒。铅也是有毒的金属,也会使人引起铅中毒。
7、总结: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同它的性质和价格紧密联系的。性质决定应用。合理使用金属可以为生活带来方便,当然,如果选择不正确则有可能带来灾难。
8、补充: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后来发现,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的,而锡却莫名奇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的气温降到了—38摄氏度,这时海关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只留下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沙俄军队的锡制大衣扣也不翼而飞。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锡在—33摄氏度,会变成灰色粉末状的晶体。
第五篇:《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设计 预习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你的发现是: 2.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反映金属的活泼性.(2)金属与溶液的反应,也可反映金属的活泼性.1.铝制品最好不用不锈钢丝球刷,为什么?
2.(生活小常识)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3.从你的探究和教材P9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
① 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 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③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
① 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 置换反应的定义。
③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反思小结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 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 课本课后练习。
② 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 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