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

时间:2019-05-15 03: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

第一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

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行囊,还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但是现在学生这个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往往只停留在查找有关资料,并给予原生态展示的层面,有的学生对于搜集的资料整段整段朗读,有的甚至朗读语句都不通顺,他们根本不会在收集的基础上经过分辨、筛选、分类、组织、理解。在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仅靠教师去搜集课程资源力量毕竟有限,那么如何让学生不盲目,不等待,树立主动搜集的意识,了解开发和搜集资源的途径和方法,让老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主题。二)深化阅读教学的需要

确实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让学生能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拓展,并不是教师教学就必须有拓展环节,拓展与否是看能否理解、深化、促进阅读。但是,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无度拓展,喧宾夺主。现在的课堂发现拓展的内容相当丰富,花大量时间搜集、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汇报,甚至脱离了文本,而学生没有时间朗读、探究甚至理解文本,没有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课堂生命力的体现。可能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收集到了很多课外资源,这些资源他不忍心忍痛割爱,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把它全搬到了课堂里。比如一篇二年级学的《山行》这首诗,老师一会儿是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一会儿介绍诗人杜牧的一些生平,一会儿又拓展到许多有关秋天的诗歌。但是一堂课下来,孩子连《山行》这首诗都不能背下来,更谈不上正确的抄写下来,所以我困惑的是我们的阅读课到底要不要引进这么多的课外资源,文本阅读跟课外资源拓展关系该如何处理。

2、无序拓展,得不偿失。教学的环节设计很巧妙,拓展的内容很丰富,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些拓展的内容不仅没有考虑文本的文体特点、课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而且也造成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的走马观花和体验的浅尝辄止。不少教师在对文本进行拓展时,心中没有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生活阅历、固有知识、阅读经验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拓展,没有立足于他们情感上喜欢、感兴趣、可接受、乐于主动参与的拓展点来进行拓展,可以说无序的拓展,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还有些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课外找了一些内涵比较深刻的一些课外资料。像三年级学《荷花》这篇课文,引进了不少的有关荷花的诗文,其中包括了对学生来说是深奥的《爱莲说》,孩子谈《爱莲说》的体会感受当然也只能是蜻蜓点水。

3、无效拓展,不顾生成。有些课堂因为拓展这一形式的需要就忽略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可能这些资料孤立地看是很好,但是如果在学生这个年龄段,放到这个课堂就背离了教学目标,没有效果。有些老师为了让孩子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引进了一些常识性的资料内容。比如说一年级学习《棉花姑娘》这一课,老师就在课堂上介绍了七星瓢虫、蚜虫等等一些知识,这些课外资源的引进对学生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到底有多少帮助,所以我们课外资源到底要引入哪些内容,这些都是一线老师感到比较困惑的。许多拓展都是课前预设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课堂的拓展按老师预设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即使学生一旦出现有价值,有创见的新的想法和思维的火花,也只能是局限在老师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活动,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新颖的思维往往不会出现或者被封杀,这样的拓展教学显然是无效的。

二、课题理论依据。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拓展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就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拓展、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文本的拓展教学正是具有了这一理论意义的教学方式。

3、建构主义认识论提出了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意义建构”的独特观点,强调主体性和选择性。那么取其意,整个人类的生命成长同样是一种主动的建构的过程,作为学校中的执教者和管理者应将对象的主体能动发挥作为实施教学、教育和管理的首要考虑因素,使研究对象把学习与工作变成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活动,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这是学习观、工作观的根本变革,是具有生命成长的深远意义的。而如此坚持的回馈,就是教育双主体的生命活力绽放,学校生命活力的绽放。

4、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一)学生方面:

在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仅靠教师去搜集课程资源力量毕竟有限,所以要让学生不盲目,不等待,树立主动搜集的意识,了解开发和搜集资源的途径和方法,让老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培 2 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方面

教师努力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文本理解、资源利用,按照确立拓展走向,挖掘拓展内容、提升拓展内涵的步骤,实现拓展教学的有效。努力做到在现实的课堂里,让拓展能够找到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研究制定学科实践活动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学科实践活动的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并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实施方案。计划先由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体教师中推广,逐步将研究成果、成功经验转变为教学工作的常规要求,逐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既指导和带动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又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4、个案研究法。本课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将选一些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策略:

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本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学习的环境,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资源的拓展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每堂课都必须拓展?我们为什么拓展?拓展什么?怎样拓展?我们该在什么地方进行拓展?正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一)有效的目标定位——确立拓展的走向

每篇文本的教学都有明确的目的,拓展资源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不能为了拓展就大量堆砌资料,甚至把语文课上成其它课。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帮助师生清楚地把握各个领域应达到的要求,针对性强的开展教学活动,使各个领域的目标得以落实,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完整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全面育人,纠正了学科教学就是育智的片面认识,把育德、育智、育能、益心有机地统一在语文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以及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字词教学、朗读教学、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和情意目标,清楚地呈现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那么在选择拓展内容的时候就要看能否完成这些任务,能否让目标更容易达成。有的时候教学目标如果制订得不太合理,那运用拓展的内容可能就不好去把握了。所以一定要正确定位目标,明确为什么而拓展。

(二)有效的文本理解——挖掘拓展的内容

阅读课堂中对文本的拓展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课文为中心点,进行作家、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拓展,以突破时空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的教学方式。教学需要拓展,但是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内容、宽度和深度等等要素都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只有在亲密地与文本进行了接触之后,“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 3 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在真切的赏析、对话文本的基础上才有超越文本的可能。何时拓展,拓展什么,拓展多少,都需要认真思考,合理把握。文本中有的应拓展在文章的空白点,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迭起;有的应该拓展在关键处,易化文本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有的应该拓展在文章的矛盾处,体现语文教学的“深度阅读”,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思维,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有的应该拓展在结尾处,延伸文本内容,了解文本隐藏的或改编的内容。总而言之,拓展教学只能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环节”,应该是教学“佐料”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食”。因此,在教学中,务必要坚持以文本为本的原则,切实处理好文本与拓展的关系。

(三)有效的资源利用——提升拓展的内涵

1、适时拓展

(1)课前拓展。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往往采用课前拓展策略。其主要是做好预览文本,搜集信息,了解著作、作者体裁等相关知识,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在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组织,使成为自己的知识,不是让学生盲目地看,而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前阅读,了解读什么,在教师的要求下知道怎么读。

(2)课中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因为在对原有课文理解研读的基础上,又呈现了另一个信息,另一种认识,另一种思维,学生在阅读这些拓展的材料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补充,有助于学生较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必须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让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合力。这样才能锻炼学生阅读多种信息,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3)课后拓展。“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悬而未决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让知识能延伸,让奇怪感能深化,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2、适度拓展(1)加深理解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的作者总是先在生活中有所见,有所想,有所思,然后引起创作冲动,最后下笔成文。而读者的阅读正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往往需要循着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词句作为切入口才能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教学时,对文本中的疑难或关键的词句进行拓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知识理解文本内容。文本中有很多关键性的语句,它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 4 的作用,有的能够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些语句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读懂语句,进而透过语句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读出与自己相通的情感,甚至读出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

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年龄、阅历等因素,我们的学生与一些文本的情境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甚至很大的距离,从而导致文本内容不容易被理解,作者的情感难以进入他们的心灵,更不用说有心心相印的共鸣。于是,出现了教师忘我投入的赏析或者深情款款的朗读,而学生昏昏欲睡面无表情甚至哄堂大笑的场面。如何避免这种尴尬?教师就要有意识的通过拓展背景资料,烘托气氛,给学生提供理解文本的“抓手”。(2)激发情感

有的课文故事发生的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单纯从文本解读出发,学生是很难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而,教师最好是在上课之初渲染烘托出一种与文本相符合的氛围,创设出适合学生走入文本的情境,这样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情感,并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围绕新课的导入进行适度的拓展设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3)模仿写法

出现一些写法比较特殊,形式比较新颖时候,可以拓展一些类似的片段进行补充,让学得更加扎实,为写作奠定基础。

如果教师能够以此为方向,那么我们的拓展就是有效的拓展,我们的学生就是真实的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成了真实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文本拓展教学固然有着非常多的自身优点,也正在被广大语文教师所实践着,但是,它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规范和有效的实施,我们教师就只有脚踏实地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文本理解、资源利用,按照确立拓展走向,挖掘拓展内容、提升拓展内涵的步骤,努力实现拓展教学的有效。相信只有在现实的课堂里,我们的拓展才能够找到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

五、研究对象:五六年级学生与语文教师

六、研究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专题论文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活动感设计经验总结优秀教案个案档案校园文化资料片等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5月)1、确定课题报告。

2、学习相关理论、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吸取理论营养和研究经验。3、进行课题前期调查、资料搜集,进行课题论证。二)实施阶段(2008年6月——2009年5月)1、根据课题网络,分工合作,全面进行课题研究。

2、课题负责人及领导组成员组织检查和督促,及时解决和发现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制订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研究例会,通报研究进展。每学期写出阶 5 段性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4、进行课题中期论证活动,进行相关阶段性经验介绍、推广,在行动研究中调整、完善。三)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1、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2、全面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3、做好课题结题论证工作。4、做好其他结题相关工作。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顾亚萍

课题组成员:何惠、施建中、周荷英、孙会昊、万颖娟

第二篇:阶段小结-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的研究

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的研究

------阶段性小结

研究一段时间,我们以课堂为载体,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进行如下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许多一线的教师在这一点上显然较为薄弱,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课题研究工作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通过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所取得的初步成绩

(一)探索有效课外作业的策略

这学期,我们研究组依据计划扎实开展了《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课,归纳出了一些的有效策略。

1.优化“前置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有些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在布置学生的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来着手,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力求多样化,听、说、读、写全面开花,让作业富有趣味性。不仅如此,课前设计的依据主要人物,理清人物关系这道前置性作业除了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之外,更为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人物这一条线索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的掌握打下基础。

教师要通过预习作业,即“学案”的检查,初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每一节课都从“零“开始授课的重复费时现象。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高质量的学情分析对新课程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地研究和分析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在日益深入的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在课堂上有效利用好前置性作业,就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能得以保持,学习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有效的。

2.有效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笔者习惯把它称之为后置性作业。关于后置性作业,很多教师觉得做做配套的《课时训练》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教师仍需要好好斟酌斟酌,为学生设计更精练的作业,让优秀的作业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效果。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的句子。(2)结合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写写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学学课文的表现手法,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写一个身边的人物,表现他的某个特点。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注重发挥学生在作业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获得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变苦学为乐学,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第三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提高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作文教学改革显然跟不上新课改十几年如火如荼的步伐。学生怕写作文,谈“文”色变,抄袭、杜撰等现象十分严重,作文教学处于“瓶颈”阶段,难以突破。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言之无物。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可以写作的材料,或材料太少。这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关,许多孩子课业负担较重,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事物,也不善于捕捉和利用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不够充实。

言之无味。学生常常禁锢在老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中,把自己看成是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每次写作都是按照审题、构思、选材、修改格式化的程序进行,致使大家的习作千篇一律。

言无特色。大到作文的框架,小到作文的语言,刻意模仿或照搬他人的痕迹太多,没有自己的创造和个性。只要写“做好事”,必然和“让座”挂钩;只要写“天气”,一定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

如何颠覆按部就班的写作训练方式,改变当前学生谈“文”色变的现状?近两年,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探究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搭一个平台――班级作文报是习作的舞台

近几年,作文教学也涌现出一些流派,像情境作文、绘本作文、活动作文、童化作文等。我也萌发了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感受和成长过程的点滴,并能将这些感受发表在报上的念头。于是,由班级为单位的“作文革命”开始了。

(一)稿子从何而来

1.每日一记:捕捉精彩瞬间

每日一记题材不限,文体不限,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只要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都可以入选刊登。

2.教材作文:记录学习足迹

除了“每日一记”,我们的班级作文报上也要刊登当册学习的八个单元的大作文。

3.片言只语:彰显人文关怀

对于部分写作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要想在报上发表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还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不定期地开辟了一个“片言只语”栏目,刊登学困生写得精彩的一两句话。

(二)批注从何入手

在一段时间的前期努力之下,我们班的班级作文报《小小太阳花》终于“问世”了。看到学生拿到属于自己班级的报纸那种喜悦的神色后,我又开始引导孩子去认真阅读,并给予旁批。批注要点:①所选材料是否新颖?是否紧扣中心?②用词是否准确?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还有欠缺?你有更好的修改方法吗?„„

(三)评价从何出发

我又设计了按字数获得积分、评选最佳小作者等奖励措施,以此激励孩子,让初尝甜头的孩子保持写作的兴趣。

二、创一个空间――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基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这一切经历都是让学生习作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可以说习作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达体验。

(一)身临其境拓视野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素材。

(1)在家庭中体验。以家庭服务作为工作岗位,把“我是小当家”作为扮演的角色,学生可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具体事务。(2)在学校中体验。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跳蚤书市”“游园活动”等,使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校园生活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关爱。(3)在社会中体验。把当一天环卫工人、肯德基服务员、车站售票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苦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懂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我校读书节中举行了“跳蚤”书市活动,学生就在作文中这样写(片段):

开始买书了,有些同学挥着自己做的海报,大声吆喝:“卖书了,卖书了,大家请注意!买一送一,先到先得,送完为止!”有的同学手里拿着书叫道:“大家快来买呀,最新出版的书!”我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买书的人,忽然,我看见一位同学正在选书,我立刻把她叫了过来,问她想要买什么样的书,她说要作文书,我听了心里暗自窃喜:我不正带了两本优秀作文选吗,看来找到买家啦!在她的一番讨价还价之下终于以10元钱两本书成交!我的第一笔“生意”大功告成!

体验学习,许多时候是随机的,要善于抓住和借助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让学生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乐趣、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二)品读名著出灵感

阅读名著,重视阅读体验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必有路径。但凡优秀的作家都会深刻感受到读和写密不可分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阅读教学目标时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受这部童话故事的影响,班上一位同学在“我的读书故事”作文比赛中,也将自己“童话”了一番,写出了这样一篇佳作:

《木偶奇遇记》笑了(片段)

呵呵,这可是个好主人,她马上抱起我,坐在书桌上,认认真真地看着我。你瞧她,一会儿大声朗读,一会儿圈圈画画。看到有趣的地方笑了,看到有感想的地方就在旁边写几句。不知过了多久,只听见一个女声温柔地叫道:“孩子,吃饭了!”可她好像没听见一样。等了一会儿,一个男高音叫:“难道看书比吃饭还要重要吗?”这可真是门外话了,所谓“读书是精神食粮”嘛,所谓“书中自有千钟黍”嘛!可催促声一直不停歇:“快点,出来吃饭!”“再不出来,我可要扔书了!”„„一听到这些,我瑟瑟发抖,只好向主人求饶:“主人,主人,快出去吃吧,我可是最怕扔的,那可是要痛死我的呀!”她没办法,只好恋恋不舍地把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橱里。

文字阅读,不仅让学生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还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迸发了写作的灵感。

三、送一把钥匙――交流感悟是习作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交流、回忆得到了逐步深化,教师应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具体描述当时的场面和感受。

(一)侃侃而谈忆亲历

儿童习作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有真情实意,不断练习将所见、所闻、所想或亲身经历用恰当的语言或生动的文字表述出来。起步阶段,一个小故事、一则小笑话、一桩小趣闻皆可,不要苛求精彩纷呈。这样学生课堂参与度就提高了,兴趣就会更浓厚,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

在一次课前5分钟交流趣闻的时间里,我班一位同学谈了周末爸爸边看球赛边指导自己煎蛋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也听得哈哈大笑。第二天,他的这篇作文《煎蛋》就出炉了(片段):

我准备好了蛋和油。爸爸在客厅里喊道:“往锅里加油。”我照他说的加了点油,刚盖好油瓶盖子,爸爸又中了邪似的叫了起来:“加油,加油!哎呀!”我不耐烦地大叫起来:“老爸!油不是刚加过吗?”“哦!对了,加蛋。”老爸应道。

我往锅中打了个蛋后问:“蛋打好了,下一步该做什么?”爸爸又放开嗓门叫了起来:“加油!哎呀,大笨蛋。”我生气地冲他嚷着:“老爸!我看妈妈平时不是这样做的。”他也生气地说:“叫你加油你不听,看到下场了不?快加油!”

没办法,我在锅中又加油又加蛋,忙得不可开交。几分钟后,爸爸闻着香味跑进厨房,可刚看一眼,就惊呆了――半锅的油和蛋,叫人哭笑不得。

这“杰作”真可以去参加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说不定呀,还能得第一呢!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人,主动地去关注他们的变化,通过激发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将观察体验的过程人为地适度放大,如影片的慢镜头似的在学生眼前逐一显现。因为获取了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行云流水涌真情

学生亲历了或悲伤、或欢喜、或感动、或同情的情感洗礼,在习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生活的语言――用会伤痛的语言、会欢欣的语言、会哭泣的语言来写作。在一次写《雨》的习作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心像放在冰箱速冻了一天似的,拔凉拔凉的。温度急速下降,我的情绪却急速上升!我真想用河东狮子吼让这些雨快滚!听着这些枯乏无味的雨声,它们就好像一个疯子在弹琴,烦得我神经快打结了!

另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内心欢喜的心情时,则这样写道:

顿时,我的心里像开了一朵花,而且这朵花非常鲜艳,并散发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

因此,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最深层、最情感化的语言,促使他们独特的体验在自己的笔下衍生与凝固。

(三)匠心独运显特色

现今,有些学生说着空话、大话,这些语言掩盖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使个体的劳动体验在“群性语言”中得不到表达。作为教师,就应不断鼓励学生写出能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话语。学生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的语言或许是严谨的,或许是豪放的,或许是率真的,或许是细致入微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文本中纵情地流泻。同时,主张个性言语,积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挑战教师的语言权威,展示独具匠心的个性语言。在学生的“每日一记”中,我欣喜地看到这样一些句子:

★30天没见,他还是那么“二”。

★一个苹果引发的“战争”,我的小命差点没保住。感谢老师啊,是她“英雄救美”!

★我的心里就好像有无数个活火山,小宇宙顿时爆发了!这样谁受得了!

★玩了两局,老师说:“时间不早了,回班!”天哪,偶还没玩够呢!这么快就结束游戏了?老师赖皮!

像“‘二’、英雄救美、活火山、小宇宙、偶”等,这些流行时尚语的出现,既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又使文章别出心裁。

“文章千古事”,习作教学是个值得好好探究的大问题。实践证明,习作教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阅读积累,并创设一定的舞台让其施展,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和唤醒学生习作的原动力,着实有效地破译“谈文色变”的习作解码,学生的习作激情一定会不断迸发,真知灼见一定会在笔尖自然流泻,作文教学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常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编辑温雪莲

第四篇: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标题: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单位: 职称: 杨祖英 新丰县马头中学 中学英语一级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 要】有效教学要求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师应该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应包括:有效的备课,有效利用和挖掘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共建和谐课堂,创设真实情境,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教学 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1、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从更宽泛意义上使用“有效教学”,我们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称之为“有效教学”。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的特点有: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二、初中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的达成与一定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有效教学策略应用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改变费时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设备不足、教师观念等原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中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从教学过程来分,有效教学要关注:激活动机、明确学习者目的、唤起注意、科学学法指导、促进互动学习、及时反馈、构建知识等等策略。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

策略一:有效备课的策略。

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集思广益,集体备课,设计好整体教学思路,分析重难点。

1.备课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要遵循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目标的确立应当是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确立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

(1)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感兴趣学生就能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而我们的有效教学也呼唤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果老师讲的头头是道而学生不听,那么这就是一堂无效或者是低效的课堂。因此,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2)备有效的提问设计。课堂教学提问环节,有时教师不假思索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要么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要么学生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的回答,体现不出提问的知识重难点,或者无法体现学生的思考的过程,即教师并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的提问先进行有效设计,应该是深思熟虑后的而提出。

(3)备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的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等。在教学中怎样在学生一定有限的知识基础上,用大量典型的事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正是启发式的用武之地。

3、备有效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因此教师上课应尽可能多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显著的优点。一是使课堂信息量增大,便于学生接受多种知识。二是直观性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教师板书量减少,使教师能有时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集中精力提高讲解效率。四是使教学重点突出,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组合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内容。

4、备有效的评价方式

测评是有效教学的必备环节,既可以使我们及时掌握学情,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及时消化,巩固新课内容。便于学生自己突破,从理解迈向掌握,直至应用。教师应采用多种测评方式,当堂检测,课后作业,周周练,月月考等等。在设计测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业和当堂所学内容不能脱节注意层次性和题量,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收效。二是精选作业内容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三是利用课堂学生对作业的评价,反思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信息,达到提升课堂的效率。四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差异性,设置题目呈阶梯型,开放性。策略二:有效利用和挖掘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

代内容健康又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本人认为应按照实用性、趣味性、丰富性和易操作性原则合理使用资源。

(一)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是学生接触最广泛的、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课程资源。文本资源的利用是最广泛、最行之有效的,除教材、练习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报刊杂志。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找、阅读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的英语水平订阅合适的英语报刊杂志,如《英语沙龙》、《英语广场》等,做摘抄或剪报,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信息收集整理、英语口笔头表达、交流能力。引导学生收集身边的可利用的英语文本资源,例如:生活中随处可见,路牌、广告、服装等上面都有英语,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许多单词和英语知识,而且能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影音资源

影音资源有逼真、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持续活跃,学生处于高效学习状态中。开发影音资源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1、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如中央台的“希望英语大赛”等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需要有选择的收看。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扩大词汇量都有好处。

2、唱英语歌曲。英语歌曲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它融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既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而且流行音乐是我们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学唱,学生既获得了乐趣,又掌握了很多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锻炼了发音。

3、观看英语电影。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我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的电影。

策略三: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共建和谐课堂

初中学生的特点普遍是英语基础较差,学英语的兴趣不浓,甚至有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个性,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九年级“Unit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with.” 这单元时,我选用了jazz,rock,classical music,dance music和pop music几种音乐,在美妙的音乐中学习词汇和定语从句句型: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with./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随后,又列举一些他们喜爱的歌星学习:I like singer who writes his own music./ I like singer who dances well./ I like singer who has beautiful looking.这样一来,引起了学生 的共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从而积极活跃参与后面的语言交际活动和语法归纳。

策略四:创设真实情境,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的效率.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它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说出来的。为达到用英语流利表达的目的,教师尽可能创设合理逼真的教学情境,创设真实情境是让学生开口说的关键。可以尝试用下列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利用课室现有的资源,依靠教学讲台,以语言、表情、动作、实物等创设最直接、最经济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活泼、风趣、幽默,在讲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将学生带入自觉的学习境地。

(二)设置真实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即“在用中学”。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过程中,做到有效地学,活学活用。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进行英语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德国艺术家拉辛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比起直接传授书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单词的记忆,如果学生不讲究方法一味死记硬背,既费时又容易出错,而且很容易遗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拼读规则去记忆、联想记忆、分类记忆等等方法。如,字母组合ee,[i:],按拼读规则拼写,不易遗忘,[i:]:的单词meet feet see need 等,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都会经久不忘。实践证明,方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导致他们厌学甚至弃学。而好的方法则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了成就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好,形成良性循环。

有效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总之,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应该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改100问》

第五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多肯定,少批评,注重学生的人格构建

其实,每个人都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从您的嘴里念出来,得到您的表扬。”因此,批改作文时,要尽可能地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尤其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有时也可以来点“美丽的谎言”;以此让他们认识自己也可以写好作文,来促进他们写文章的信心。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出谋画策,看如何改进,以此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好处。我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听到老师朗读我的文章,我真高兴,心里铆足了劲,下次我还要写出象样的文章来。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课后找本次作文较差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直接从这里得到鼓励,同时也得到帮助,这又比单纯的文后批语效果要好。

二、多体验,多观察,回归作文本源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引导学生多体验生活,多观察生活。

在此,有必要提及新课改的两个理念,即主体教育观念和生态伦理观念,主体教育观念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三、多“说”、多“辨”落实“口语”训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教学目的的需要出发,多给学生创设“说”与“辩”的机会,可围绕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已见,开展切磋性的“百家争鸣”;也可课前分两种命题,“即席讲演”,课前两分钟一条格言谈心得体会,或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出题,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用手势等适当的辅助手段,教师或学生做点评,还可以在写作训练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可以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多读、多写,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的练习。

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午饭晚饭时间都要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提倡多阅读书报,总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文教学就一定能够冲出困境,走向光明!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阶段总结

在作文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会学习、爱学习的品格入手,培养他们主动发展的能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其中阅读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作文创新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开阔眼界,吸取营养,促进了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具体做法:

首先,我们把课内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借助典范的课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吸取精神营养,从阅读中学习好的思想品质,学习优秀的人格品质,从阅读中提高文学、文化素养。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阅读中,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知水平,积累了写作素材,学习到了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创新写作的技巧。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作文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周利用固定时间阅览,利用班级“图书角”广泛交流阅读,从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认识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再次,注意积累。“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作文创作同样也离不开积累,因此,我们提倡并指导学生不仅在阅读中积累,更要在生活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或段落,每天背一首古诗词,每周写一则随笔(字数不限),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存”,并做到读中思写,以读促写。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其中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素材,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把作文教学紧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进而去反映生活、表达生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事,小事,悲喜事,尽为我用,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提倡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真实的生活,提倡写生活中的真情。这一点,从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就能够看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影子,聆听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巨大回声。在阅读中积累,在生活中积累,使学生写出的文章丰富多彩。

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新。

第一、主题方面,指导学生从主题这一角度进行创新,就是要提出新颖、深刻的观点或者运用逆向思维求异,“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第二、题材方面,题材是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走红”的话题作文内容相关性的要求就为学生选择素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它可以让学生灵活地选用自己熟悉并能更好把握的材料进行写作。

第三、语言形式方面,要求学生运用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文章记叙生动、描写细致贴切,富有文采,创作出神采飞扬的作品。

第四、文体形式方面,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如小说,寓言,童话故事,书信,日记,等等,打破传统限制,别具一格。

二、取得的成绩:

(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个性化作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了训练过程,使每次的作文写有目标,评有依据,改有方向。实施全方位把关,面向全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二)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学年中,学生通过阅读,记笔记,写日记,小练笔等,写作能力日渐提高,为更好地进行个性化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在校内外的各项比赛中纷纷获奖。

三、思考与启发:(一)培养兴趣为先导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教师对写得好的夸一夸,对不敢写的拉一拉,对写不好的帮一帮,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期待下一次的成功,渐渐形成写话的兴趣。(二)重视个性化作文的引领

个性化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也不多,当前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低年级是最爱想象,最富于幻想的年龄段。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写想象中的事物,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一旦让它释放出来,会给我们一次次惊喜!因此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使作文个性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设想:

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侧重于作文课堂教学,向作文课堂教学要效益。我们还要让作文向其他学科更好地延伸,让作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与艺术学科相融合,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我们将不断建立完善的作文多元化评价体系,真正让学生爱写、乐写、会写,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临淄区实验小学 赵秀峰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1、基于学生对语文预习的现状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制定了预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东风镇杜阳明德中心小学蒲广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1、基于学生对语文预习的现状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

    浅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拓展

    浅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拓展 语文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而应适当地、有效地进行拓展。“新课标”中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要在“应用?拓展”部分“增强文化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玩出了名堂ppt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广大小语......

    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研究.

    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研究 从化市第四中学邓瀚基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期初教育会议精神,使我们明确方向,课堂上精讲多练,向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学生课下真正减负。让学生学的时候学个“踏实......

    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 孟炳忠 尹海云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如何才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