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课堂】2016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教案 (新版)语文版5篇

时间:2019-05-15 03:5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感课堂】2016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教案 (新版)语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感课堂】2016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教案 (新版)语文版》。

第一篇:【动感课堂】2016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教案 (新版)语文版

《黔之驴》

教学目标: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教学重难点: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 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作者简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三、正音、读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幻灯片显示易读错字,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黔qián 窥kuī 骇hài 遁dùn 胜怒:shâng .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憖 yìn (hǎn)

2、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3、学生举手朗读。

4、集体朗读。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1.字词释意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人:连词,相当于“而”。....至则无可用:到了 却 以为神: 把(它)作为 ....蔽林间窥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靠近...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 ...然往来视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 1 终不敢搏:始终 益狎: 更 ..驴不胜怒: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计之曰::盘算 ..技止此耳:只 断其喉:咬断 ..尽其肉:吃尽 乃去:才离开 ..因跳踉大阚:于是。

2.请学生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 3.幻灯片显示参考译文.4.补充强调

船:用船(名作状)至:到了 稍:渐渐 且:将要 蹄:用蹄子踢(名作动)止:只仅 尽: 吃光(用做动词)断:咬断

四、问题研讨

1、整体阅读文章,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词)。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2、现在我们来研究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描写驴和老虎动作和心理的词语。

对驴的描写:

体态、声音、动作,(“庞然大物”。“鸣”和“蹄”,)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 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对虎的描写:

动作的有: 蔽、窥、遁、近、视(之)、荡倚冲冒、跳踉„„

心理的有: 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

3、谁来分析写虎这些词语的妙处?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制敌于死命,虎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4、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

——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阚”,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5、黔驴之技有哪些? 驴的如此本领可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

——黔驴之技不过一“鸣”一“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6、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7、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请同学们试用这几个成语造句——

例①:帝国主义看起来是庞然大物,实际上外强中干,没有什么可怕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例②:囚犯想了个越狱的办法,但黔驴之技,怎能逃得出保卫人员的眼睛!

例③:小明夸下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却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了。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表现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的外强中干。显然,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尤其是抓住了驴的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

通过学习《黔之驴》我们又掌握了几个文言文词汇,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学习了三个成语,更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浅。

六、课外延伸

1、文章题目为“黔之驴”但笔墨大量写虎,是否“文不对题”? 提示:以虎衬驴,结合社会背景,作者借文嘲讽的是像驴那样的人。

2、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以据即可。

[板书设计]

黔之驴

柳宗元

驴: “鸣”“啼”“技止此耳”(庞然大物)

虎:恐→疑→探→喜→计→吃(机智勇敢)

附录: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老虎感言:

对于驴子我一开始有些害怕,但是放弃我又不甘心,放弃也不是我的性格。所以就用各种方法试探它,最后还真让我试探出来,原来是个没用的家伙,让我饱餐了一顿。驴子感言:

我觉得我很冤枉,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被送到这个鬼地方,没有我的同伴,只有一片大森林。看来没有车,也没有磨要拉,我在这儿无所事事,最后还莫名其妙地被一只老虎吃掉,可谁都知道我并不擅长“相扑”啊!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黔之驴

黔之驴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引导他们用“三看一查”(即看课文、看注释、看“探究•练习”)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

2.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读懂寓言的情节。

3.通过对比“驴“和“虎”各自的形象特点,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步骤:

一、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讲,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1.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

2.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重点词语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这里作动词用。

三、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复述大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情节。思考:

①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故事发生的背景:“黔无驴”“船载以入”。这样安排一可见其是外来户,二来铺垫虎被迷惑的情节,三来暗说其形体庞大。

②当驴出现时,“虎见之“的最初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虎的最初反应是“以为神”。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而且“庞然大物也”,所以觉得神奇。

③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吗?从哪里看出?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如:“蔽”“窥之”,“近之然”,“远遁”“甚恐”,“觉无异能者”,“近出”“不敢搏”,“稍近”,“荡倚冲冒”,“跳踉大”等。虎的态度变化为:恐惧—怀疑—挑衅

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结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五、读完寓言后,你觉得驴、虎这两个寓言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蠢物。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六、了解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的、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七、作业。

1.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词。

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神()以君之力()

以为且噬己也()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然往来视之()船载以入()稍出近之()

驴不胜怒,蹄之()技止此耳()尽其肉,乃去()

2.用“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造句。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文中塑造了“驴“和“虎”两个对比的形象,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对具体的语句解释、语句分析中引出对形象的理解,弄清两者在文中的关系,以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从而为多角度理解寓意做好准备。

教学步骤:

抓住具体的词句来理解形象。

1.学习第1段,思考:

①“蔽“可见虎的什么心理?“蔽而不逃”又可见什么?

明确:a畏惧心理,视之为庞然大物;b以为神;c因不识而害怕;d虽怕却不甘心,不逃而“窥”;e虎以“窥“来摸对方底细;f为下面情节发展作铺垫。

②“近之”怎么理解?为什么要“近之“?

明确:a“近”作动词解;b揭示虎要认识对方的决心;c“稍“和“然”照应,说明“近“的程度,虎还在探求阶段,故而谨慎。

③本段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住了哪一个字?文中表现在哪些字词上?

明确:这一节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一“怕”字,但又有起伏变化。

2.学习第2段。思考:

①对于虎的细心观察,驴的回应是什么?面对驴的回应,虎又如何表现?

明确:从三个角度来看驴、虎的相互反应:a.驴“鸣“,虎“骇”和“遁“;b.从“以为神”到“以为且噬己也“,虎对敌手的认识并无实质性进展;c.但它放弃了没有呢?引出下文。

②“然”的作用是什么?“益习““近出”“终不敢搏“,是对虎的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明确:“然”,表转折;“往来视之“,仍然坚持观察,且细心而频繁;“觉”和前面的两个“以为“一脉相成,是怀疑的开始,因而也标志着情节的转折。后面那些则是虎的心理和动作(理解“益”“习“的一字多义)。表现虎在心理上习惯、行动上更大胆,同时又不贸然行事的思想。煞费苦心只为最后一吃,虎的形象也逐渐清晰。

③虎是怎样取得了对驴的彻底认识并终于消除了顾虑呢? 明确:“跳踉大”,以一纵一吼震慑对方;“断其喉”,击其要害,机警而精明;“尽其肉“,大嚼大吃,彻底享用。这一切,对虎是多么酣畅,对驴又是多么可悲啊!

④对驴的正面描写有几次,分别是什么?以此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明确:驴正面出场两次,一次是“一鸣”,一次是“不胜怒,蹄之",表现了驴在别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进入圈套的愚蠢。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教学步骤:

1.熟读文章的情节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概括此情节)

2.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得出哪些道理?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①从虎的角度来思考。

②从驴的角度来思考。

③还可以从虎对待驴的过程、结局,他们彼此的关系、态度等角度来思考。(鼓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

虎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驴的角度: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其他角度:诸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地估计对手等。

【资料整合平台】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教学重难点: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 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作者简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三、正音、读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幻灯片显示易读错字,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黔qián 窥kuī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憖 yìn

2、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3、学生举手朗读。

4、集体朗读。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1.字词释意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人:连词,相当于“而”。....至则无可用:到了 却 以为神: 把(它)作为 ....蔽林间窥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靠近...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 ...然往来视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终不敢搏:始终 益狎: 更 .. 驴不胜怒: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计之曰::盘算 ..技止此耳:只 断其喉:咬断 ..尽其肉:吃尽 乃去:才离开 .. 2.请学生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 3.幻灯片显示参考译文.4.补充强调

船:用船(名作状)至:到了 稍:渐渐 且:将要 蹄:用蹄子踢(名作动)止:只仅 尽: 吃光(用做动词)断:咬断

四、问题研讨

观看视频动画,对比思考以下问题。

1、动画相对于文字要形象,但是无法体现作者的写作技巧,经不起推敲。现在我们来研究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和心理的词语。

动作的有: 蔽、窥、遁、近、视(之)、荡倚冲冒、跳踉……

心理的有: 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

2、谁来分析这些词语的妙处?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3、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4.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五、小结

通过学习《黔之驴》我们又掌握了几个文言文词汇,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学习了三个成语,更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浅。

六、课外延伸

1.为本次课所学的三个成语造句。

2.搜集两个有成语出处的语言故事。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黔之驴》教案(语文版)

黔之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介绍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故世称“柳河东”。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威礼部员外郎。这是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遭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他被贬为永州刺史后所作。是著名讽刺小品《三戒》(另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点名学生试读

2.正音

黔(qián)好事者(hào)窥(kuī)慭慭然(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搏(bó)狎(xiá)跳踉(liáng)口阚(hǎn)

3.全班齐读

四、疏通字词

1.置疑

2.字词训练

船载以入(用船)驴不胜怒,蹄之(踢)

以为神(神奇的东西)技止此耳(罢了)

稍出进之(渐渐地)至则无用(却)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乃去(离开)

虎大骇,远遁(逃走)

以为且噬己也(将要)(咬)

觉无异能者(特殊的本领)(„„似的)

蔽林间窥之(隐藏)(偷看)

五、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六、课文分析

1.问: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

明确:体态:庞然大物;声音:鸣;动作:蹄。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2.问:是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明确: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3.问:课文对虎进行了那些描写?

明确:心理描写有:以为神 ;慭慭然,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甚恐;觉无异能者;终不敢缚;技止此耳。动作描写有:蔽林间窥之 ;远遁;往来视之,进出前后 ;荡倚冲冒 ;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

4.问: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有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明确: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至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5.理解本文的寓意

明确:A、讽刺了那些表面强大,实际无能的外强中干的人。B、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七、材料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类,作三戒。”

——《三戒》序 本文省略的结尾部分:

“噫!形之庞而类有德,声之宏而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八、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九、板书

驴虎

形态:庞然大物--------------以为神

声音:鸣--------------甚怒

动作:踢--------------喜(技至此耳)

教学反思:

第五篇:动感课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写作指导 (新版)语文版

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如何编写寓言

【写作导航】

寓言是就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要想写好寓言,得注意以下几点:

一、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精彩的故事是写好寓言的关键。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要想写出一个通俗简单而又有吸引力的故事,首先要发挥丰富的想象,确定寓言的主人公。然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绎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

寓言仅有故事还是不完整的,因为它的教育性,寓言往往还要揭示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如“骄兵必败”的哲理就是被蕴含到一只蚊子和一只狮子的故事中;“祸福相依”的哲理被蕴含到塞翁失马的故事中。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有趣的故事中,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生活中有很多有现实意义或教育性的道理,我们都可以把它蕴含到我们想象的故事中去。

二、抓住特点,赋予情感。

寓言的描写对象同童话一样,一是写人,二是写物。写物的寓言一般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描写得具有人的思想、性格、品德和语言、动作等。写物时,要抓住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来写。如狼的残忍、凶狠,羊的温和、善良,狐狸的狡猾,驴的愚钝;青松的坚韧,杨柳的柔情,荷花、秋菊的高洁,蜡梅的风骨等。赋予神、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性格,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其特点,再加上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最终达到生动其情节、深广其道理的效果。三、一线串珠,事理融合。

设计寓言故事时,要从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出发,注意故事和哲理的相生相融。这样可以使内容集中、主题鲜明,同时事理交融,串起了故事,揭示了深刻的寓意,让读者在享受精彩有趣的故事之余自然而然地懂得了道理。

要写好寓言故事还应该注意:一是要尽可能把故事写得生动形象;二是语言不仅要精炼,还要幽默、风趣;三是要把所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写得鲜明突出。【例文引路】

龟兔赛跑后传

龟兔赛跑,输了比赛的兔子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失利的原因是中途睡觉耽误了比赛,并不是自己跑得慢。那天回家,兔子见到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兔子爸爸甚至都不承认他这个儿子了。唉,想想一辈子背着个黑锅生活,太没面子了。于是,他多次给森林田径仲裁委员会写信,要求重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兔子终于等来了田径仲裁委员会决定重赛的电子邮件,他们还派专人监督了重赛过程。比赛的结果不用看你也知道,因为这次兔子没有睡觉。兔子高兴地在微博里第一时间就公布了此事:龟兔赛跑,兔是赢家。

这次轮到乌龟不舒服了。他想,上次明明也是这样跑的,甚至在得到兔子要求重赛的消息后,他还加大了训练量,可怎么就那么容易地输给兔子了呢?他想不通,他在QQ群里请求网友的支持。

一个月过后,兔子收到了乌龟发来的挑战书,不过这次比赛的项目不再是马拉松,而是一万米障碍赛,乌龟邀请了来自非洲的著名星级裁判鳄鱼做这次比赛的裁判,据说乌龟跟鳄鱼裁判是QQ好友……

比赛开始,兔子依然把乌龟远远地抛在后面,独自向前狂奔,不过来到第一个障碍——水池时,兔子傻了眼。兔子不会游泳,众所周知。怎么办,障碍水池有10多米宽,3-4米深,兔子急得团团转,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慢慢赶上来的乌龟,也爬到了障碍水池前,只见乌龟扑通一声跳下去,轻松地摆动了一下,就游出了三四米远……比赛的结果让兔子如鲠在喉。在翻越第一个障碍水池差点要命的情况下,兔子放弃了比赛……

兔子想不通,他把自己关起来,说不想明白不出兔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是自欺欺人,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是自寻烦恼。【名师点评】

本文巧妙续写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并对原寓言故事进行了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延伸,《龟兔赛跑后传》故事更曲折,更有波澜。另外本文语言融入很多现代元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故事结尾揭示的道理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给人启迪。

下载【动感课堂】2016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教案 (新版)语文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感课堂】2016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教案 (新版)语文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