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3: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三、教学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3、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

五、器材准备】 1)乒乓球

2)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

3)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 4)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5)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

6)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

六、教学过程】

一、温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回形针、螺母……)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通过实验,进行测量与探索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

三、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 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四、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与结论,拓展延伸更多知识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七、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第二篇:《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判断等活动,尤其是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主要想让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判断比较物体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活动准备

1、跷跷板,大小不同的毛绒小动物玩具若干。

2、大小不同的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和铁球;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沙或水。

3、天平一台,冰块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

结论:跷起来的小动物轻,沉下去的小动物重。

二、(基本环节)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3)比较同样大小积木的轻重。一样重。

(4)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和铁球。玻璃球轻,铁球重。

教师准备丰富而适宜的活动材料,幼儿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比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性与探索、比较的热情。

三、生活中的运用。

1、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一样重。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通过加沙的分量来改变水杯的轻重。

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块大冰块和两块小冰块,两边重量相同,如果两边冰块的融化速度一样快,过一会儿天平还会是平衡的吗?是平衡的。

3、天平上同样重的皮球和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冰块会变得越来越小,会越变越轻,天平会倾斜,皮球会滚掉。

数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同等重量融化的冰块,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幼儿自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教学反思

该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没有及时的提出: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虽然过后我又将此课延伸补充,并且又对天平做了一定的介绍,但仍是觉的美中不足。

该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第三篇:谁轻谁重教案

谁轻谁重教案

谁轻谁重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培养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

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

(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6、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

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1、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2、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

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3、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

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1、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2、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3、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谁轻谁重教案2

教学目的:

让幼儿学会看称,知道重的那一面向下沉。

通过看图学会比较哪些物体重哪些物体轻

重点、难点:

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现代化教学手段:天枰、称好重量的玩偶、幼儿画册

教学过程:

一、讲解演示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工具--天枰,它是做什么的呢?”教师向小朋友们展示天枰,告诉小朋友们天枰处于两端平行状态就证明两边一样重。

2、师:“老师昨天看到了小猪和小狗还有小猫,它们请我们帮它们一个忙,它们说想比一比谁重谁轻,

3、教师开始演示,将小猪放和小狗分别放在秤的两端,问小朋友哪个重,教会小朋友天枰沉下去的那一面的物体是重的,而在上面那一端的物体相对就是轻的。

4、再将小狗和小猫放在秤的两端进行比较,让小朋友们说出谁重谁轻?为什么?

5师:”我们比较了小猪与小狗,小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小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部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说出小猪比小猫重,因为通过它们与小狗的比较得出结论--猪比狗重,狗比猫重,所以猪比猫重。

6、师:”我们比较了小猪小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教师在这一环节要让幼儿学习比较三种物体的重量,说出谁是最重谁是最轻。

二、做《幼儿画册》练习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3、通过看图。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三、总结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1、用天枰来比较很直观,并且导入的很有吸引力。

2、能掌握幼儿的重量概念,知道先教会他们重与轻的概念和秤的相应表现。

3、能够及时的做练习题,来强化知识,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

4、有些太抽象的问题没有做好事先的准备。教具准备不够充分。

5、对幼儿画册不熟悉,没有向小朋友介绍清楚要求。

谁轻谁重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培养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5、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第一组,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谁轻谁重教案4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学生分析】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器材准备】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w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谁轻谁重教案5

教学目标:

1、根据观察天平能区别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清晰的语言说出推算出的结果。

一、活动准备:

1、《有趣的数学》p8、铅笔。

2、视频展示台、电视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观察天平能区别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操作法、讲解示范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小猪开了一个水果店,今天他要出门去旅行,想叫小朋友来帮他看一下店,出发前,小猪想教小朋友们一些本领。你们想不想学啊?那我们今天就先跟着小猪一起来学本领吧。

仔细听老师讲话,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其对今天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二、出示《有趣的数学》进行讲解示范。

1、(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小猪要我们看看当天平不平衡时,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请你看图比一比,一个西瓜和一个苹果谁轻谁重,告诉我你的理由。请在重的水果下打钩,轻的水果下打三角。

(2)教师示范一题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做一题。

(3)全体幼儿完成《谁轻谁重》第一部分。

2、(1)现在小猪给我们提高难度了,请你看看这时候天平是什么状态?当一个苹果和两个香蕉一样重的时候请你比较数量相同的两种物体的轻重。这个需要小朋友开动脑筋,请你们好好想想,想好后告诉我为什么你是这么觉得的?

(2)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下进行讲解示范。在重的水果下打钩。

(3)引导幼儿完成《有趣的数学》操作。

3、经验延伸,比较四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在最重的下面打钩,最轻的下面打三角。

1、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听清老师的要求完成第一部分中剩下的比较,在重的水果下面画勾,轻的水果下面画三角。

2、观察图片。理解当天平平衡时数量不同的水果一样重时,把他们单独一个进行比较情况是如何的。独立完成未完成的比较。

3、讨论交流,观察图片,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找出最重和最轻的水果。

1、观察称不平衡时的状态,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称的两边不平时,沉下去的一边比较重。

2、引导幼儿观察当称平衡时,比较出数量不同的两种物体的轻重。进一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鼓励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然后说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三、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跟着小猪学习了一个新本领,我们学会了通过观察天平来判断谁轻谁重,我们以后在玩大卖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进行测量。

能够做到安静倾听老师总结,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到。

用进行总结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今日所学内容。

谁轻谁重教案6

教学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

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

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谁轻谁重教案7

活动目标:

1、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断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猫、大狗、胖猪等图片若干张,跷跷板图三幅,《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引出活动。

师:”有一天,小猫、大狗和胖猪碰到了一起,它们三个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跷跷板怎么也跷不起来。咦?你们平时是怎么玩跷跷板的呀?总结:原来跷跷板是跟重量有关系的,重的沉下去,轻的翘上来。

2、师:你们要不要来帮帮它们啊,看看到底谁轻谁重!

3、(请幼儿操作)先来看看小猫和大狗玩跷跷板,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小猫重。

4、说的真完整,现在大狗和胖猪来玩跷跷板了,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为什么?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一起说,大狗比胖猪轻,胖猪比大狗重。

5、师:“我们比较了胖猪与大狗,大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胖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他贴的对不对?对就给他拍拍手表扬他一下。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导幼儿说完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胖猪轻,所以小猫比胖猪轻。

6、师:“我们比较了胖猪大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二、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如1头胖猪=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猫的重量,那么1头胖猪=几只猫的重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只胖猪到底等于几只小猫的重量呢?(摆图片)

三、做《幼儿画册》练习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3、通过看图。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好不好?”

五、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象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谁轻谁重教案8

活动名称:

谁轻谁重

活动目标:

1、比较2―3样物体的轻重。

2、感受物体的轻重关系。

活动准备:

1、自制天平一个。

2、幼儿操作用的不同大小、颜色的塑料图形片若干,与图形片一样大小、形状的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两组物体的轻重估计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比较两组物体,用眼睛看,用手掂一掂等方法估计两组物体的轻重。

二、我们来检验

1、教师将两张图形片挂在左边,右边挂一张图形片,引导幼儿观察哪边中,哪边轻。为什么?

2、教师用天平轮流称不同大小的塑料图形片和橡皮泥(做成与图形片相仿的形状和大小),发现图形片与橡皮泥在大小、形状相仿,数量一样时,轻重却明显不一样。

3、在天平上验证自己估计的两组物体的轻重是否正确。

4、引导幼儿幼儿思考:要使轻的一端变重或重的一端变轻,有什么办法?

谁轻谁重教案9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幼儿画册》、笔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四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碰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怎么也跷不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小结:原来他们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会跷不起来呢。看课件,观察、思考跷跷板瞧不起来的原因。通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把重点引到动物的重量上来。

二、情景展现:

比较轻重

1、小猫和小狗放在第一幅跷跷板图上:小猫和小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2、猪和狗放在第二幅跷跷板图上:胖猪和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3、师:如果猫和胖猪跷跷板,跷跷板会怎么样呢?

1、幼儿认真观察老师摆的图片,比较三种动物的数量关系。幼儿学说: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

2、幼儿摆放猫和猪,并用语言表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思考判断动物的轻重。

三、作业与辅导:

教师用图片摆出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1、师:如果1头猪=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猫的重量,那么1头猪=几只猫呢?

2、让幼儿做相关的练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观察老师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2、幼儿翻开《幼儿画册》,根据要求,把每组中重的物体用笔圈出来。

3、根据两种动物间的重量关系,推理出让跷跷板平衡的方法。幼儿已经能够辨别两种小动物的轻重关系之后,引导幼儿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评价幼儿作业。相互检查、交流。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象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小百科:轻是一个汉字,读音是qīng,意思是指分量小、程度浅、用力小、认为容易、随便的意思。《周礼

谁轻谁重教案10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会初步推理相互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操作学具(打印)、笔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课件《谁轻谁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

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碰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怎么也跷不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小结:

原来他们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会跷不起来呢。看,观察、思考跷跷板跷不起来的原因。通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把重点引到动物的重量上来。

三、作业与辅导:

教师用PPT出示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1、师:如果1头猪=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猫的重量,那么1头猪=几只猫呢?

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观察老师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2、幼儿翻开操作材料,根据要求,把每组中重的物体用笔圈出来。

3、根据两种动物间的重量关系,推理出让跷跷板平衡的方法。幼儿已经能够辨别两种小动物的轻重关系之后,引导幼儿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评价幼儿作业。相互检查、交流。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体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四篇:《谁轻谁重》教案

《谁轻谁重》教案

《谁轻谁重》教案1

活动目标:

1、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断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小猫、大狗、胖猪等图片若干张,跷跷板图三幅,PPT课件。

查看课件

《谁轻谁重》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引出活动。

师:“有一天,小猫、大狗和胖猪碰到了一起,它们三个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跷跷板怎么也跷不起来。咦?你们平时是怎么玩跷跷板的呀?

总结:原来跷跷板是跟重量有关系的,重的沉下去,轻的翘上来。

2、师:你们要不要来帮帮它们啊,看看到底谁轻谁重!

3、(请幼儿操作)先来看看小猫和大狗玩跷跷板,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小猫重。

4、说的真完整,现在大狗和胖猪来玩跷跷板了,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为什么?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一起说,大狗比胖猪轻,胖猪比大狗重。

5、师:”我们比较了胖猪与大狗,大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胖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他贴的对不对?对就给他拍拍手表扬他一下。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导幼儿说完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胖猪轻,所以小猫比胖猪轻。

6、师:”我们比较了胖猪大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一、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如1头胖猪=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猫的重量,那么1头胖猪=几只猫的重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只胖猪到底等于几只小猫的重量呢?(摆图片)

二、做《幼儿画册》练习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3、通过看图。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好不好?“

《谁轻谁重》教案2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幼儿画册》、笔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四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碰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怎么也跷不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小结:原来他们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会跷不起来呢。看课件,观察、思考跷跷板瞧不起来的原因。通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把重点引到动物的重量上来。

二、情景展现:

比较轻重

1、小猫和小狗放在第一幅跷跷板图上:小猫和小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2、猪和狗放在第二幅跷跷板图上:胖猪和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3、师:如果猫和胖猪跷跷板,跷跷板会怎么样呢?

1、幼儿认真观察老师摆的图片,比较三种动物的数量关系。幼儿学说: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

2、幼儿摆放猫和猪,并用语言表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思考判断动物的轻重。

三、作业与辅导:

教师用图片摆出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1、师:如果1头猪=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猫的重量,那么1头猪=几只猫呢?

2、让幼儿做相关的练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观察老师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2、幼儿翻开《幼儿画册》,根据要求,把每组中重的物体用笔圈出来。

3、根据两种动物间的重量关系,推理出让跷跷板平衡的方法。幼儿已经能够辨别两种小动物的轻重关系之后,引导幼儿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评价幼儿作业。相互检查、交流。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象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小百科:轻是一个汉字,读音是qīng,意思是指分量小、程度浅、用力小、认为容易、随便的意思。《周礼

《谁轻谁重》教案3

教学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

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

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谁轻谁重》教案4

活动目标:

1、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断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猫、大狗、胖猪等图片若干张,跷跷板图三幅,《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引出活动。

师:”有一天,小猫、大狗和胖猪碰到了一起,它们三个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跷跷板怎么也跷不起来。咦?你们平时是怎么玩跷跷板的呀?总结:原来跷跷板是跟重量有关系的,重的沉下去,轻的翘上来。

2、师:你们要不要来帮帮它们啊,看看到底谁轻谁重!

3、(请幼儿操作)先来看看小猫和大狗玩跷跷板,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小猫重。

4、说的真完整,现在大狗和胖猪来玩跷跷板了,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为什么?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一起说,大狗比胖猪轻,胖猪比大狗重。

5、师:“我们比较了胖猪与大狗,大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胖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他贴的`对不对?对就给他拍拍手表扬他一下。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导幼儿说完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胖猪轻,所以小猫比胖猪轻。

6、师:“我们比较了胖猪大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二、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如1头胖猪=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猫的重量,那么1头胖猪=几只猫的重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只胖猪到底等于几只小猫的重量呢?(摆图片)

三、做《幼儿画册》练习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3、通过看图。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好不好?”

五、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象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谁轻谁重》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培养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5、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第一组,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谁轻谁重》教案6

教学目的:

让幼儿学会看称,知道重的那一面向下沉。

通过看图学会比较哪些物体重哪些物体轻

重点、难点:

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现代化教学手段:天枰、称好重量的玩偶、幼儿画册

教学过程:

一、讲解演示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工具--天枰,它是做什么的呢?”教师向小朋友们展示天枰,告诉小朋友们天枰处于两端平行状态就证明两边一样重。

2、师:“老师昨天看到了小猪和小狗还有小猫,它们请我们帮它们一个忙,它们说想比一比谁重谁轻,

3、教师开始演示,将小猪放和小狗分别放在秤的两端,问小朋友哪个重,教会小朋友天枰沉下去的那一面的物体是重的,而在上面那一端的物体相对就是轻的`。

4、再将小狗和小猫放在秤的两端进行比较,让小朋友们说出谁重谁轻?为什么?

5师:”我们比较了小猪与小狗,小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小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部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说出小猪比小猫重,因为通过它们与小狗的比较得出结论--猪比狗重,狗比猫重,所以猪比猫重。

6、师:”我们比较了小猪小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教师在这一环节要让幼儿学习比较三种物体的重量,说出谁是最重谁是最轻。

二、做《幼儿画册》练习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3、通过看图。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三、总结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1、用天枰来比较很直观,并且导入的很有吸引力。

2、能掌握幼儿的重量概念,知道先教会他们重与轻的概念和秤的相应表现。

3、能够及时的做练习题,来强化知识,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

4、有些太抽象的问题没有做好事先的准备。教具准备不够充分。

5、对幼儿画册不熟悉,没有向小朋友介绍清楚要求。

《谁轻谁重》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中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培养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材料,水果,幼儿人手操作篮一个,电脑,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请幼儿拿出操作篮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的轻重。

1、出示图片小鸭、小鸡、母鸡妈妈,比较它们三个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2、出示三样外观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实物: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第一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第二组:引导幼儿看图中找出谁最轻谁最重。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谁轻谁重》教案8

教学目标:

1、根据观察天平能区别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清晰的语言说出推算出的结果。

一、活动准备:

1、《有趣的数学》p8、铅笔。

2、视频展示台、电视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观察天平能区别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操作法、讲解示范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小猪开了一个水果店,今天他要出门去旅行,想叫小朋友来帮他看一下店,出发前,小猪想教小朋友们一些本领。你们想不想学啊?那我们今天就先跟着小猪一起来学本领吧。

仔细听老师讲话,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其对今天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二、出示《有趣的数学》进行讲解示范。

1、(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小猪要我们看看当天平不平衡时,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请你看图比一比,一个西瓜和一个苹果谁轻谁重,告诉我你的理由。请在重的水果下打钩,轻的水果下打三角。

(2)教师示范一题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做一题。

(3)全体幼儿完成《谁轻谁重》第一部分。

2、(1)现在小猪给我们提高难度了,请你看看这时候天平是什么状态?当一个苹果和两个香蕉一样重的时候请你比较数量相同的`两种物体的轻重。这个需要小朋友开动脑筋,请你们好好想想,想好后告诉我为什么你是这么觉得的?

(2)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下进行讲解示范。在重的水果下打钩。

(3)引导幼儿完成《有趣的数学》操作。

3、经验延伸,比较四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在最重的下面打钩,最轻的下面打三角。

1、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听清老师的要求完成第一部分中剩下的比较,在重的水果下面画勾,轻的水果下面画三角。

2、观察图片。理解当天平平衡时数量不同的水果一样重时,把他们单独一个进行比较情况是如何的。独立完成未完成的比较。

3、讨论交流,观察图片,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找出最重和最轻的水果。

1、观察称不平衡时的状态,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称的两边不平时,沉下去的一边比较重。

2、引导幼儿观察当称平衡时,比较出数量不同的两种物体的轻重。进一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鼓励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然后说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三、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跟着小猪学习了一个新本领,我们学会了通过观察天平判断谁轻谁重,我们以后在玩大卖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进行测量。

能够做到安静倾听老师总结,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到。

用进行总结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今日所学内容。

《谁轻谁重》教案9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会初步推理相互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操作学具(打印)、笔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课件《谁轻谁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

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碰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怎么也跷不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小结:

原来他们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会跷不起来呢。看,观察、思考跷跷板跷不起来的原因。通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把重点引到动物的重量上来。

三、作业与辅导:

教师用PPT出示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1、师:如果1头猪=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猫的重量,那么1头猪=几只猫呢?

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观察老师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2、幼儿翻开操作材料,根据要求,把每组中重的物体用笔圈出来。

3、根据两种动物间的重量关系,推理出让跷跷板平衡的方法。幼儿已经能够辨别两种小动物的轻重关系之后,引导幼儿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评价幼儿作业。相互检查、交流。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体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谁轻谁重》教案10

活动名称:谁轻谁重

活动目标:

1、比较2―3样物体的轻重。

2、感受物体的轻重关系。

活动准备:

1、自制天平一个。

2、幼儿操作用的不同大小、颜色的'塑料图形片若干,与图形片一样大小、形状的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两组物体的轻重估计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比较两组物体,用眼睛看,用手掂一掂等方法估计两组物体的轻重。

二、我们来检验

1、教师将两张图形片挂在左边,右边挂一张图形片,引导幼儿观察哪边中,哪边轻。为什么?

2、教师用天平轮流称不同大小的塑料图形片和橡皮泥(做成与图形片相仿的形状和大小),发现图形片与橡皮泥在大小、形状相仿,数量一样时,轻重却明显不一样。

3、在天平上验证自己估计的两组物体的轻重是否正确。

4、引导幼儿幼儿思考:要使轻的一端变重或重的一端变轻,有什么办法?

《谁轻谁重》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培养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

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

(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6、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

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1、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2、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

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3、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

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1、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2、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3、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谁轻谁重》教案1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学生分析】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器材准备】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w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五篇: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学生分析】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 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器材准备】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 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 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下载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数学:谁轻谁重

    大班数学:谁轻谁重 活动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2、能根据三个物体在天平上的轻重关系示意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大班语言活动《谁轻谁重》

    大班语言活动《谁轻谁重》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1、课件。 2、《幼儿画册......

    谁热得快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

    《谁热得快》教学设计 李文刚 课前准备: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 生成信息 师: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一样......

    《谁流得更快一些》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液体黏度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3......

    我像谁教学设计

    我像谁教学设计 我像谁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课设计的引入活动是从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认知起点的问题开始的,“在家庭里,我长得像谁?哪些特征最像?”是让学生根据平时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我像谁》教学设计

    4 我像谁 【教材】六年制――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遗传和变异的信息资料。 2、引......

    小学音乐 谁唱歌 教学设计专题

    谁唱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谁唱歌》,进一步感悟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能力目标:准确演唱歌曲,尤其注意准确“演唱”休止符 。 思想目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

    轻与重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