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教案(20套) 人教版6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学内容
教材P58~61,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教学目标
1.了解王莽建立新朝、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光武中兴知道宽松的政策有利于盛世局面的出现。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
教学难点:东汉衰败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包括图表、史料,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问题的实质。
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西汉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到公元前后,阶级矛盾异常激烈,西汉政权已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可救药了。历史又进入了东汉时代,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东汉后期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二、教材引导 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公元9年,王莽篡位建立“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结果失败,社会由此更加动荡,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导致了大规模的起义。曾经参加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在公元25年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刘秀的统治被称为“光武中兴”。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武中兴”?
一、光武中兴
(老师提问,学生阅读书上内容,可互相讨论得出答案)问题:刘秀在哪些方面调整了统
治政策?可分为哪几条?每一项措施分别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后人称为“光武中兴”?
(1)释放奴婢。
为解决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被迫大量转化为奴婢的这一严重的社会危机,光武帝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公元35年,光武帝又三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对未被释放的官私奴婢,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这些措施,对劳动力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三十税一。
三十税一曾是汉文帝时的制度。这一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
(3)精兵简政。
大批士兵复员还乡以从事农业生产。精简机构,中央裁减了许多机构和官员,地方上也合并郡县,减少地方行政单位四百多个,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4)废除苛法。(5)整顿吏治。
光武帝裁汰了昏庸无能的官吏,惩办了贪赃枉法的官吏,奖励、重用清廉正直、秉公执法的官吏。(讲述“强项令”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故事。)(6)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如人口由东汉初年的1000多万,增加到2100万。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专权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割过的男子。两者的社会地位截然不同,但他们却能越过皇帝对国家发号施令,是谁给他们的权力?皇帝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基本没有权力?(出示《东汉和帝以下各帝王即位年龄》表,让学生发现其特点,并设想会带来什么问题。)从和帝开始皇帝即位时年龄都特别小,不能理政,政权由他的母亲——皇太后主持。而皇太后又依靠她的父兄,这就造成了外戚专权。当小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当傀儡,往往依仗身边的宦官夺回权力,而宦官又凭借拥上有功把持朝政。等这个皇帝死后,皇后及其父兄又利用机会选立较疏远的宗族的小孩做皇帝,把政权从宦官手中夺回来。当幼小的皇帝长大后,又依靠另一些宦官消灭外戚。这样的斗争循环反复、出现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为加深学生理解,可要求学生设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统治腐败。祸不单行,东汉末年灾荒连年,出现水灾、旱灾、蝗灾。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三、黄巾大起义
河北巨鹿人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利用“太平道”,通过传教和治病进行宣传和组织;经过十几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起义前张角提出了预言,下面来看“黄巾军预言”,你能理解它的含义吗?(引导学生分析“苍天”“黄天”“天下大吉”分别代表什么?简单介绍“甲子”的含义指184年。)从预言上反映出起义明确了斗争目标——“黄天当立”,起义时间——“岁在甲子”,是有准备的起义。184年,张角领导几十万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为黄巾军。他们攻占城市,焚烧官府,捕杀官吏。东汉统治者在起义军的进攻之下惊恐万状,坐立不安,调集全国军队镇压起义军。在东汉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下,黄巾军主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最终失败了。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这次起义和我们以前学的陈胜、吴广起义有所不同。同学们能否把这两次起义作一个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四、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自刘秀建立东汉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措施,出现了“光武中兴”。但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专权使政治腐败、黑暗,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的豪强形成了封建军事割据,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
五、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第二篇:[初中历史]2017-2018学九年级上册历史全一册教案(23套) 人教版3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及其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学生讨论“汽车和飞机的应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1)通过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以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开放和创新的目的。
(3)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电力的应用,认识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2)学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事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有句话叫“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家都很熟悉但大家知道这种今天看起来毫不稀奇的现象最早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导入新课。
(生:读“导入框”内容)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电气时代”的到来
提问学生:“你的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生:说出电器名称及用途)指导学生看教材内容,介绍电力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逐步取代蒸汽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B、“发明大王”爱迪生
出示幻灯片《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人物是谁。
哪位同学能依据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讲述一个关于爱迪生的小故事?爱迪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道理?
(生:观看幻灯片回答:“发明大王”爱迪生。)1.有的学生讲。许多人称爱迪生是“天才”,他却回答:“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讨论,阐述观点。
2.他在电器发明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请看同学们排演的一幕话剧《假如没有电》。用心体会电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生:排演小话剧《假如没有电》)回答:
1.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2.没法看电视,晚上到处一片漆黑。
3.家用电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教师总结: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C、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师讲述电力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交通运输工具也有了很大改进。请每一小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你们所熟悉的交通工具。
那么你知道这些交通工具中哪些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吗?(生: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抢答。如: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请小组同学依据教材知识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讲述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演变历程,对学生的展示情况予以表扬、鼓励。
(生:1.小组一:利用收集到的图片展示《汽车的演变》 2.小组二:制作多媒体课件《拥抱蓝天》,展示飞机的演变历程)提问:中国历史上第一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是谁研制成功的?(生:设计师冯如)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生:学生分成两组,各推举代表进行辩论。)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评价,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汽车、飞机工业。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消极后果。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科技新成就,克服其负面影响,使它们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勤奋努力,学好知识,做一个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明大王”爱迪生内燃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新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
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教学后记】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寻找、发现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教学后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教学后记】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史上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后记】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教学后记】
第6课
春秋争霸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
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
二、春秋五霸、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一是王权的衰落,二是诸候争霸。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五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
三、齐桓公首霸、看地图。“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教育的渗透。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晋楚争霸
阅读,找出“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简略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找成语,文史结合学习历史。
体现什么智慧?
五、吴越争霸、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与之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勾践称霸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答案来,互相补充。
六、小结:学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问: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
训练学生综合历史的能力学习历史,联系古今
七、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讲故事,说成语。
【教学后记】
第7课 战国争雄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
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第四篇:[初中历史]2017-2018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全一册教案(19套) 人教版13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并掌握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现代派艺术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
通过对三部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作品与时代联系起来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判断的能力;通过对《格尔尼卡》的介绍,提高学生分析现代美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鉴于教材对三部文学作品的介绍比较简略,而很多学生以前又没有读过这些作品,因此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阅读这三部文学作品的青少年版。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较详细地介绍这些作品,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交流,明确作品内容与特定历史背景的关系,逐步形成对20世纪世界不同地区文学艺术的正确理解。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他作品,与学生共同赏析,提高学生鉴赏现代美术作品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学习,使学生从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中找到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警示;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让学生充分感受道德的力量,即宽厚、仁慈和友爱的力量,了解罗曼·罗兰所倡导的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通过对《等待戈多》的学习,认识现代荒诞派艺术,学习正确评价荒诞派艺术的成就;通过赏析《格尔尼卡》,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对现代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创新的意识和精神,理解并尊重“现代派”所创造的新文化,增强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
(1)德莱塞及其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2)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3)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4)毕加索及其作品《格尔尼卡》。难点
如何评价荒诞派艺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结合导入框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导入新课。(生: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了解作答。)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文学名著 1.《美国的悲剧》
提问说一说你都读过或知道哪些20世纪的世界文学名著?(生:交流自己读过或知道的文学名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重点介绍的三部文学名著。
请学生介绍《美国的悲剧》的内容,让学生讨论克莱德悲剧产生的原因。(生:发言,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2.《约翰·克利斯朵夫》
请学生介绍《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内容,让学生畅谈阅读小说后的感受以及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评价。
(生:介绍小说内容,交流感受)3.《等待戈多》
介绍《等待戈多》的内容,播放舞台剧《等待戈多》的录像片断,然后选择剧中两个流浪汉的部分典型对白让学生朗诵。
提问:(1)听了两个流浪汉的对白,你有什么感受?(2)你认为戈多是谁?
(3)你觉得《等待戈多》要表达什么寓意?
学生讨论时,予以适当补充和点拨。展示贝克特自己和其他人有关《等待戈多》的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该剧。
4.苏联文学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内容,了解《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有关知识,并试着背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阅读教材内容,背诵名言)B、现代美术
1.毕加索及其名作《格尔尼卡》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了解过的世界近代美术名作。待学生回答后,加以转折——到了现代,产生了与我们熟知的写实绘画作品迥然不同的现代派艺术。
(生:《蒙娜丽莎》、《向日葵》等)展示毕加索的多幅作品如《亚威农的姑娘》、《三个舞蹈者》等等,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让学生相互交流,注意适当引导。然后展示介绍立体派绘画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分析《格尔尼卡》,展示该画,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引文了解画面内容及风格。相应介绍这幅名作的创作背景,并展示毕加索发表于《法兰西文学报》的一段文章,引导学生推论出:毕加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是与他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人格分不开的。
(生:认真观赏《格尔尼卡》,了解画面内容及风格,可就此适当讨论;结合作品内容、创作背景和毕加索的话思考毕加索艺术的社会性)2.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展示达利的代表作,如《记忆的永恒》、《里加港的圣母》、《西班牙内战的预感》等。相应介绍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
(生:观赏,发表观后感,体会超现实主义绘画追求超现实的精神世界,描绘梦境、幻觉的特点)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世界文学名著和现代美术流派,知道了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了解了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现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所以现代文学和美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罗曼·罗兰(法):《约翰·克利斯朵夫》文学贝克特(法):《等待戈多》现代文学和美术苏联文学:《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现代美术:毕加索(西)的《格尔尼卡》超现实主义画派:达利《记忆的永恒》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德莱塞(美):《美国的悲剧》
第五篇:[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18
九年级历史第7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三个方面把握。关于希波战争重点掌握希波战争的经过及希波战争中希腊胜利产生的重大影响,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亚历山大东征重点掌握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罗马征服地中海重点掌握罗马通过扩张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在长期的扩张战争中,罗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扩散到帝国全境。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亚历山大是怎样的一个国王?他的东征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①亚历山大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代表马其顿和希腊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②他的远征是侵略性质的,给被征服一区的人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③但是,通过东征,他把广大地区统一为一个大帝国,加强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他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的文化也传播到西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得到很大的发展。
【疑难点拨】
本课讲述的文明与冲撞的三件大事对以后地中海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①政治方面:东方的君主专制与西方的城邦体制出现了一种综合形态。
②经济方面: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③文化方面: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流,使得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节风格也相互影响,希腊雕像的艺术风格甚至通过印度传到了中国。
④思想方面:亚历山大帝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希腊人从此走出了狭小的城邦界限,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人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和别人,强调人生的平等,充满世界主义精神的斯多亚哲学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元前490年,波斯进攻希腊,两军激战是在()
A、马拉松平原
B、爱琴海西岸
C、伊朗高原
D、地中海东岸
2、奥运会“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
A、希波战争 B、亚力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
D、三次布匿战争
3、马其顿国家崛起是在()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4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2世纪
4、下列哪一地区不是亚历山大东征时所征服的地区()
A、波斯
B、埃及
C、两河流域
D、西班牙
5、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②东西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 ③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 ④其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 ⑤希腊同时从东方汲取了不少的文化养分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6、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兴兵进攻希腊,在马拉松平原展开激战,雅典人
_______,重创波斯军。
7、希波战争,雅典的胜利,使雅典的______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8、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经过十年战争,最终建立地跨三大洲的______帝国。
9、公元前3世纪,罗马经过百余年的战争,先后征服了迦太基、马其顿、西班牙、希腊以及西亚的部分地区,成为地中海世界的___。
三、读图识图:
10、下面两图的建筑物相似于哪一古国的建筑物?
四、材料解析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材料二:(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中,人民对亚历山大东征既支持又抵抗的原因是什么?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究竟带来了什么?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
四、问答题
12.亚历山大帝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版图包括几大洲?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如何?
13.除本课提到的这些史实外,再举出几个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事例。
【拓展提高】
14.有学者认为,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成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史林采风】
亚历山大城
亚历山大在亚非各地曾建立数十座城市,其中最有名的是建立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的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托勒密占据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以该城为首都。亚历山大城成了当时整个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地中海地区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它输出的有粮食、织物、纸草和玻璃等,输入的有中国的丝,印度的象牙、珍珠、香料以及阿拉伯的宝石,其中一部分还转销他处。城里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当时规模宏大的学术中心。图书馆里几乎包括了所有古希腊的著作和一部分东方的典籍。博物馆是科研机构,设有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个部门。希腊著名科学家欧几里得就是在这里取得学术成就的。亚历山大城的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亚历山大城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