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阿拉伯帝国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阿拉伯帝国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阿拉伯半岛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知道其版图范围和帝国的兴衰;
3.通过自主学习,说出阿拉伯文化的突出成就,感受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及对世界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
重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 阿拉伯文化成就。导入新课 出示阿拉伯图片,引出阿拉伯,然后出示: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22个。那么历史上的阿拉伯国家是怎样建立的?阿拉伯文化最著名成就有哪些?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阿拉伯的地理位置;
2.说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二)背景材料引入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大部分地区被沙漠和草原所覆盖。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半岛西部两个最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伊斯兰教的创立背景
公元 6 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外族入侵。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2.时 间:7世纪初
3.地 点:麦加
4.创始人:穆罕默德
5.重要事件:徙志(622年)
6.教 徒:穆斯林
7.经 典:《古兰经》
(四)合作探究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各部落都有自己所信仰的神,部落之间相互仇杀。伊斯兰教宣扬真主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神,必须深信不疑,绝对服从;穆斯林之间是兄弟。这种“一神教”的教义,有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观念和地域观念,形成统一的信仰,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同时,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集政权、神权和军事大权于一身,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为阿拉伯的统一提供了保障。
(四)拓展延伸 政教合一:
政 : 是指阿拉伯的国家政治、国家政权。教 :是指伊斯兰教。所谓 “ 合一 ” 是政权与宗教紧密结合为一体,两者不可分割。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国家的精神支柱,其经典 《 古兰经 》 宣扬的宗教教义是国家法律的基础 是国家行为的指导思想。穆罕默德是国家首脑,又是宗教领袖和军事统帅,就是阿拉伯国家 “政教合一 ” 的具体表现。
二、阿拉伯帝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过程,知道其版图范围;了解帝国的繁荣和解体。(二)背景材料引入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三)精讲点拨 阿拉伯帝国
1.形成: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哈里发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叶,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起黑海、里海之南,南达尼罗河下游。2.繁荣: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帝国兴旺繁繁荣。
(1)政治方面: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哈里发独揽军政大权,还 是宗教领袖;《古兰经》的教条成为法律。
(2)经济方面:实行封建的土地国有制,自由农民是主要生产者;一 些城市工商业兴旺,巴格达是内外贸易中心;阿拉伯商人经过丝绸之路 与中国贸易,通过红海进入非洲东岸。
(3)宗教方面,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教广泛传播,由阿拉伯人的 宗教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4.衰落: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人民起义、权力纷争、突厥人入侵,帝 国衰落。
5.灭亡:1258年,蒙古人攻陷首都巴格达,帝国灭亡。
(四)合作探究
回忆列举世界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三、阿拉伯文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阿拉伯文化昌盛的原因; 2.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 3.阿拉伯人对文化传播的贡献。(二)背景材料引入
据统计,翻译局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德、托勒密、克罗丢、普林尼、普罗提诺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阿拉伯文化灿烂的原因: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亚非文化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化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2.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①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②天文学成就显著
著名天文学家花剌子密(Khwarizmi,约 780—850),编制了阿拉伯最早的天文表《花剌子密历表》。他编制的《花剌子密历表》 后来成为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③医学家:阿维森那----《医典》----“医中之王”
④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记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完整的代数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3.阿拉伯人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四)合作探究
古代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呢? ①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阿拉伯人周游世界,吸收各过个民族文化精华,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第二篇:川教版九年级教案
第3课 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课标要求】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文与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汉字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的了解,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一、重点: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二、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关系。【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包括读课标、习教材、研教参、了解学情,收集信息,编写教案),制作教具;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的有关信息。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问题探究多法结合。【教具(媒体)】 小黑板、地图册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古亚非文明,知道了产生于亚洲和非洲大河流域的几个神奇辉煌的古代文明,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一道,继续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两个古代国家,即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也就是封建时代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我们着重从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三方面来了解这段历史,首先我们看日本的大化改新。(板书第一子目,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日本大化改新
(教师引导过渡)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一次成功改革。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有哪些具体内容?改革收到了什么效果?我们下面逐一探究,先看背景。(教师板书第一个小标题)
㈠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
(教师出示《古代日本》地图,帮助学生弄清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并结合P15小字对改革前的日本情况做概略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北部,是西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其领土同我国大陆最近处仅相隔400余海里,同台湾岛更仅相隔100多海里,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列岛很早就有居民活动。公元前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初,大和国统一日本,国王最初称“大王”,以后称“天皇”。居民被编入各种不同的“部”里,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称为“部民”。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于奴隶。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大和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大化改新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第一段大字,了解大化改新这一历史名词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大化改新的时间、组织者、目的、名称由来等基本内容,教会学生善于抓住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掌握历史史实的方法)
㈡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第二段大字,要求学生从三方面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作如下板书,并要求学生在教材相应地方写上编号)
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2.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3.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对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予适当点拨说明,帮助学生弄清其真实含义。如土地和部民制度改革有什么作用?“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是咋回事?行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师启发提问:大化改新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探究大化改新的意义)㈢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讲解,进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教师激发思考,组织探究活动)
1.7世纪中叶的日本通过一次成功的改革,克服了统治危机,实现了国家的跨越发展,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重点借助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去应证:指导学生看教材有关图片:《片假名》《平假名》《日语短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认识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的重大影响)
(教师概略介绍)1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发展又有新变化,班田制经济逐渐被封建庄园经济取代,武士集团开始形成。到1192年,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直到明治维新结束。
(教师综述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日本是完成封建化进程的方式途径,那么西亚的阿拉伯又是怎样建国和完成封建化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教师板书第二子目)
二、阿拉伯的兴起
(教师引导过渡)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有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教师板书第一个小标题,过渡讲伊斯兰教的创立)
㈠伊斯兰教的创立
(教师设问过渡)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创立的?兴起于哪一地区?创始人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它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有何关系?下面我们逐一探究。先看产生的社会背景,即6-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形势。(教师板书)
1.创立背景(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教师概略介绍)6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一个重要方面就要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一神教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
2.宗教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本目内容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按如下程序展开完成:
⑴指导阅读教材P17第一段大字,要求学生把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和兴起地区等基本要素勾画在书上,并记住。
⑵结合教材小字,教师概略介绍穆罕默德其人及创立伊斯兰教的简单经过。㈡政教合一政权的建立(622年,麦地那)
本目主要由教师概略讲解,学习中应抓住如下两方面:
⑴弄清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以及实现半岛统一的简单过程。⑵理解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是政教合一政权的国家。㈢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兴起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一神教教伊斯兰教适应阿拉伯半岛统一需要而诞生,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并建立起统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和民族统一中起过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宗教的作用。
(教师结合小字概略介绍阿拉伯的发展情况)阿拉伯半岛统一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以“圣战”为号召向外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学完“阿拉伯兴起”一目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最后师生一道按时间先后总结梳理如下要点,并板书)
7世纪初,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630年,兵临麦加城,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阿拉伯在也在向外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大家重点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组织者、内容和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和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
【练习巩固】
一、选一选
1、日本大化改新开始的时间是()
A、公元前1世纪前后 B、公元622年 C、公元7世纪中叶 D、公元646年
2、主持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是()
A、明治天皇 B、孝德天皇 C、裕仁天皇 D、德仁天皇 3、7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是()
A、建立统一国家 B、废除奴隶制度 C、对外扩张领土 D、创立伊斯兰教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玉皇大帝 B、穆罕默德 C、释迦牟尼 D、传说耶酥
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庙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请回答:①这是哪国的改革法令?颁布于何时?
②此法令属于哪一项改革内容?
③这次改革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课堂延伸:
1.你认为日本大化改新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结合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关系,谈谈你对宗教的认识。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一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感受呢?也许有人会说改革很重要,有人会说我们要善于学习,还有人会说其实宗教也不象我们以前认为的那样„„将你的感受告诉我,写写心得与疑问。
第4课 古代希腊
【课标要求】
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掌握雅典著名的改革家梭伦、伯里克利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城邦繁荣的状况。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认识奴隶制民主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了解希腊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古希腊文明是奴隶制文明;通过雅典民主政治从形成到繁荣过程中的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对学生进行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教育;通过对伯里克利美德故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蕴,雅典民主制度之完善美。
【重点难点】
一、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
二、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希腊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视屏播放第28届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你知道28届奥运会是在哪儿举办的吗?
(学生回答后师导)对,是在希腊的雅典。开幕式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希腊演员以如诗如梦般的表演展示了爱琴海的浪漫和古代希腊的文明。恩格斯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不会有近代欧洲。”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而古代希腊更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特别是欧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它的奴隶制文明有哪些表现?他对欧洲有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希腊。(出示课题:第1课 古代希腊)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它在地中海地区孕育发展,丰富多彩。勤劳勇敢的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古希腊早期的历史如何?后期历史的发展怎样?它的灿烂的文明有哪些表现?让我们来共同体验古希腊的繁荣。(课件显示第一目标题)
一、古希腊的繁荣
(师导)古希腊的早期的历史,是围绕爱琴海地区而建立的奴隶制文明——即爱琴文明。(出示小标题)
㈠爱琴文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2页内容并出示《古代希腊》图,再围绕以下问题由学生回答)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哪儿?(学生容易答出是古希腊,并要求记住)
2.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它以什么海洋为中心?(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3.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学生答出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而亚洲文明以大河为中心即可)
4.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找出克里特岛、迈锡尼)5.爱琴文明情况怎样?(教师结合“木马计”传说、《克里特王宫遗址》图进行讲授,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情况有粗略了解)6.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学生回答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教师过渡)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代表的爱琴文明,至12世纪开始逐渐衰落。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古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的奴隶制城邦。(出示第二小标题)
㈡古希腊奴隶制城邦—— 斯巴达和雅典
什么是城邦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注释得出)城邦是古希腊国家的典型形式,它通常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村社,疆域不大,人口不多。城邦数量一度多达200多个,众多的城邦形成了一个希腊世界。
(师导)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学生回答后要求在地图中找出斯巴达和雅典的位置,全班在各自的《填充图》中填出,加深对斯巴达和雅典位置的识记)
(师结合地图可作如下补充)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以农业为主,崇尚武力,实行奴隶制军事化管理。雅典位于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是一个沿海国家,航海业和工商业发达,实行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教师过渡)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进入全盛时期。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出示第三小标题)
㈢古希腊的繁荣
(引导导学生读教材第22页第二段大字和后面两段小字,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补充,归纳出如下要点)
1.奴隶制的繁荣。当时奴隶数量众多,手工作坊、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葡萄种植以及家务劳动都普遍使用奴隶,奴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的地位非常低下,被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结合22页小字和《锻造作坊中的奴隶》图加深印象,并引导学生得出“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广大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的结论)
2.奴隶制经济的繁荣。雅典工商贸易兴盛,各种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国际贸易中心。(出示《双耳彩陶瓶》图,反映了古希腊手工艺的高超技术)
3.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繁荣。以雅典为代表,经过几次改革,使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4.文化的繁荣。雅典思想文化活跃,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戏剧活动兴盛,创作了大量流传于世的悲剧和喜剧作品。雕塑和建筑艺术成就巨大。(出示《罗马圆形剧场图》并播放中国艺术家在希腊露天剧场演出《为中国喝彩》的录像片断,烘托气氛,感受昔日希腊剧场热烈气氛和繁荣景象)
正是这一切,使雅典成为希腊世界最先进的城邦。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师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的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学生能回答出广大奴隶的辛勤劳动)
(师补充引导)不仅如此,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铸就了希腊人独立、渴求知识、开拓创新的民族性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普遍实行民主政治,它对希腊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尤其是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下面我们共同探究雅典的民主政治。(自然过渡,出示标题)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教师过渡)在了解民主政治之前,我们来了解古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出示小标题)
㈠古希腊繁荣时期城邦政的基本情况
(指导学生看书使学生明确)绝大多数城邦废除了国王,实现共和,一些城邦建立了公民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主制度。
(师引导)民主政治建立于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达到顶峰?如何体现民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4页正文和小字,让学生有一大致印象)
(教师过渡)古希腊繁荣时期,尽管有的城邦建立了民主制度,而民主政治的建立却始于雅典的梭伦改革。(出示小标题)
㈡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
(师补充梭伦改革)梭伦(约公元前630—56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梭伦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资财中等,同情平民的遭遇,写过许多揭露、谴责贵族贪婪、自私的诗篇。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公元前6世纪初年,雅典的阶级关系极度紧张,平民为摆脱债务奴役正在酝酿武装起义。公元前594年,在平民压力下,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梭伦担任执政官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师出示改革内容资料)⑴颁布了“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⑵按财产把公民分四等,一、二等可任高官,第三等可任一般官职,第四等只能参加公民大会,任陪审员。⑶设立掌握国家权利的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师生共同分析改革的进步和局限)使学生明白:这一改革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避免下等公民沦为奴隶的可能,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这些国家权利的机构的设立,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教师过渡)通过梭伦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始形成。而将古希腊民主政治推向顶峰的是伯里克利改革。(出示小标题)
㈢伯里克利改革 ——民主政治的顶峰
(教师出示《伯利克里像》并作介绍)这位头戴战盔,表情凝重的历史人物雕塑头像,就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家伯利克里。关于他的美德,有许多故事。伯里克利心胸开阔。有一天晚上,他步行回家,一个贵族跟在后面骂他:“可耻啊,你这个疯子!你出身贵族,你的父亲曾经打败过波斯人,可你却忘掉了自己的朋友,反倒去逢迎那些下贱的百姓!”这个人就这样尖声叫骂,一直骂到伯里克利家门口。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伯里克利就让仆人打起火把,把骂他的人送回家去。伯里克利在生活上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他在当权的十几年里,没有参加过别人举行的宴会。他接受的唯一的一次邀请,是参加他侄儿的婚礼,可是不等吃饭就离开了。人们说,伯里克利在雅典只熟悉一条路,那就是通向能和群众接触的广场和五百人会议的路。他临终留下的一句遗言是;“我对雅典是问心无愧的。”他的这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他执政期间,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民主,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他大兴土木,修雅典卫城(见彩图)、港口和确保海外交通的长墙;他奖励学术,提倡文艺,重视教育。他当政时期雅典进入全盛时期。
(师导)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呢?(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正文几阅读内容,回答并标出,形成如下知识点)
⑴改革目的:扩大民主、发展民主。⑵改革内容: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结合小字和课后“史海拾贝”加深理解)
⑶改革结果:实现了政治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教师过渡)无论是梭伦还是伯里克利,他们都顺应历史,锐意改革,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启迪着我们: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出示学习活动——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辩论会)将全班同学分为辩论的正方、反方和裁判组三个部分。正方辩题: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是真正的民主。反方辩题: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是虚假的民主。双方各推选4~5名代表,在辩论会上展开辩论。以持之有据、言之有理、逻辑清晰、口齿伶俐等方面表现作为评判的依据。由同学组成的5人裁判组对辩论进行监督、裁判、点评 及宣布胜负。教师适时控制课堂氛围,最后做总结发言。师生应共同达成如下认识:
进步性:雅典的民主政治出现于西方奴隶社会上升时期,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它创立的一些民主基本原则对后世的民主产生了重要影响;基本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公民都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
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是为雅典的奴隶制经济、奴隶主服务的,规定只有男子才有公民权,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即使享有公民权的人,也不可能经常参加政治活动,实际上真正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人是不多的。据当时粗略的估计,雅典的奴隶达三十六万五千人左右,外邦人和无产者约四万五千人,自由公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共约九万人。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课堂小结:
(课件显示知识概要,教师概略讲述)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早期的文明称为爱琴文明,它是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呈辉煌一时,后逐渐衰落。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古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的奴隶制城邦,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在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希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在雅典由梭伦建立、伯里克利推向顶峰的民主政治更是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练习巩固:
一、选一选
1.古希腊繁荣时期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是()
A.斯巴达和迈锡尼 B.迈锡尼和雅典 C.雅典和克里特 D.斯巴达和雅典
2.伯里克利时代国家最高的决策机构是()A.陪审法庭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会议 D.元老院
二、填一填
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爱琴文明以()和()为中心。2.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的是();古希腊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是在()时期。
结束语:
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代表的爱琴文明揭开了希腊历史的序幕,斯巴达和雅典是希腊最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雅典民主政治以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古希腊创造的辉煌,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作业布置】 查阅收集有关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资料,以“我说雅典民主”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第5课 古代罗马
【课标要求】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记住恺撒、屋大维及其相关的史实;知道布匿战争;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理解古代罗马国家的奴隶制性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育;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之上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罗马奴隶制。
二、难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古罗马的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展示欧洲形势地图,教师设问,让学生说出意大利半岛的名称以及半岛上现在的国家)(师导)同学们,地图上像一只高筒马靴有力地伸入到地中海中的半岛叫什么半岛?半岛上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这个半岛就是意大利半岛,半岛上的国家就是今天的意大利。意大利是古罗马国家的发祥地,古代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共和国,并通过血与火的斗争,不断扩张领土,最终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道学习这段饶有趣味的历史。(板书第一个标题)
学习新课:
一、罗马共和国
㈠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10年)(教师概略讲述)大约公元前2000年,一部分印欧人进入意大利半岛(指导学生看图),并定居下来。公元前8世纪,这些居民在台伯河边的山丘上建立起御敌的寨堡,形成了最初的罗马城。后来的罗马国家就是从此崛起的。公元前510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㈡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板书)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教师重点介绍布匿战争)
(教师概述战争经过)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展示双方战争过程简表)
第一次 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 迦太基败
第二次 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 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 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 迦太基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教师引导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
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教师过渡)在罗马共和国中,谁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呢?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㈢罗马的共和制度
(围绕一下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1.展示图标,阅读小字,了解法西斯的由来;
2.展示图片《罗马的元老院》,结合大字叙述,了解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执政官、元老院)
3.阅读大字,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并举出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举出:共和制法律;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等即可。(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认识)既然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
(教师继续引导过渡)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接着往下看。
㈣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指导学生看书,并试着归纳罗马奴隶制的特点)奴隶使用的普遍和奴隶地位的低下。在罗马共和国里,奴隶数量多,使用广,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罗马,但是处境悲惨,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在罗马城,每天有2000多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著名的奴隶交易中心。
如此多的奴隶,他们是从哪儿来的?请同学们所说看。(学生回答:来源于战争或者被征服的居民)如此悲惨的处境让奴隶们苦不堪言。终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它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
㈤罗马共和国的衰亡(板书)
(放映《角斗士》中有关奴隶搏斗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罗马奴隶的悲惨处境,揭示出罗马共和国衰亡的根本原因)
(师导)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在公元前45年,恺撒以“祖国之父”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利日渐衰弱,最终进入了帝国时代。
二、罗马帝国(板书)㈠罗马帝国的建立
1.建立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师导)恺撒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继恺撒之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公元前27年,他开始实行元首制。
2.帝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
什么是元首制呢?请看注解和教材插图。你认为元首制的实质是什么?(君主制)你认为元首制的建立意味着什么?(罗马共和国由共和国变成了帝国)
3.版图扩张与帝国前期的繁荣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请同学们看公元2世纪时的罗马的版图,找出其疆域。在西方,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中国的汉帝国也日渐强盛。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内容,说说中国对古代罗马的称呼和两国的交往。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繁荣情况。
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社会安定,交通安全、税收增加,是罗马的经济繁荣起来,这在历史上是罗马的“黄金时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师:繁盛的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最终走向了衰落与灭亡。(教师板书)
㈡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公元3世纪,罗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农业衰落,隶农起义,日耳曼人也开始入侵,终于导致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到395年,帝国最终一分为二。
(指导学生看教材地图,找出东、西罗马帝国的分界线,两国首都,并说出分裂时间)
(师导)庞大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查找到的资料,说出你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原因: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内因);日耳曼人的入侵(外因)。
帝国分裂后,危机仍然存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在人民起义和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西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有人说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提供资料,日尔曼人实行的氏族制度)
日耳曼人为了站稳脚跟,不能实施落后的氏族制度,也不能继续实施落后的奴隶制度,只能选择先进的封建制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被迫实施中原的封建制度加以比较说明)
师:日耳曼人统治下的西欧出现了新的阶级——大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说说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并对比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间的早晚,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早近一千年)
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古罗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传统,“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恩格斯的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巩固新课:
师: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了共和制,罗马的共和制和希腊的共和制是一样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相同点:①都实行共和制;②奴隶都没有任何权利;不同点:雅典所有公民都能担任各级官职,能参政议政,而罗马的实权在元老院手里,雅典的公民比罗马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布置作业】
一、选一选
1.古罗马国家是以什么为中心发展起来的()A.迦太基 B.提洛岛
C.特洛伊 D.罗马城
2.历史上的布诺战争是罗马同下列哪个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
()A.马其顿 B.波斯 C.迦太基 D.希腊
3.公元前2世纪末,夺得地中海霸权的国家是
()A.波斯 B.罗马 C.加太基 D.马其顿
4.罗马共和国最高的官是
()A.执政官 B.公民大会 C.元老院 D.国家元首
5.公元前45年,以武力夺得罗马最高权利成为独裁者的是
()A.奥古斯都 B.斯巴达克 C.伯里克利 D.恺撒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他们(奴隶)容易捕获。这桩买卖的最重要最发财的中心是„„提洛岛,这里一天之内可进出几万名奴隶。„„原因是,迦太基„„被摧毁之后,罗马人变得非常富裕,役使大量奴隶。海盗看出用这种方式来赚钱是多么的容易,于是海盗在各地兴起,自己去袭击和贩卖奴隶。
材料二 有人将工具分为三类,会说话的工具,半哑巴工具和哑巴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奴隶,半哑巴工具包括牛,哑巴工具包括车子。
请回答:①从材料一看,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②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奴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③为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罗马奴隶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的具体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住处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以渲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
《共同纲领》起到了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难点:
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的象征意义;
人民政协的作用和职权。
【导入新课】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之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开国大典有盛况,以及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西北、中南、西南地区,的概况,本课内容有三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三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展现了建国前后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新课探究】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1)军事上,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的主力,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残敌,中国大陆领土大部分已解放。(2)政治上,统治区人民反对独裁统治的爱国运动空前高涨,反动政权丧失民心。(3)组织上,共产党本着建立新民主主义联合政府的一贯主张,积极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作重要的准备工作。
总之,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会议目的,就是为新中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
2、会议的召开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
3、会议的主要内容
(1)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采用公历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6人为副主席。
4、地位
《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宪法制订前具有临时宪法作用。(要说明纲领之所以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因为它规定了:
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全国性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的组织形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阅读提示:
会议召开当时由于人民解放战争尚在进行中,反动仍盘踞在部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政协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请同学们参阅第4页“政协会议会场”的相片,说明会场是设在北平中南海的怀仁堂,强调会议召开牵动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心和国际舆论的关注,因为这个庄严的会议将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作出重要的贡献。
6、讨论拓展
旧政协与新政协的区别:
(1)时间:
分别于1946年、1949年召开;
(2)地点:
分别在重庆、北平;
(3)结果:
旧政协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但不久撕毁协议,挑起内战;
新政协圆满完成了筹备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使命,胜利闭幕。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古埃及地图的解读,掌握阅读历史地图、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教学预设: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4.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3)从古埃及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热爱历史,发掘远古文明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及其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 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主学习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含义:“两河”,是指 的幼发拉底河和 ;两河流域,又称“ ”,又称“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 的狭长地带。
2.文明起源: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 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断。
3.文明发展: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在后来1800年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建立了强大、统一的 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过程:古巴比伦王国原是 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 对外采取 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
2.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 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正文公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 :(1)古巴比伦分为 的自由民、的自由民和 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
三、合作与探究
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第五篇:初中历史《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优秀教案
一、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情况,组织学习小组。
2、课间播放歌曲
二、导入新课
1、猜一猜:
(1)、听完了歌曲,我们再来猜个谜语(点击),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读)
(2)、你知道这描述的是哪一个地区吗?大家反映都很快的,到底是哪一位同学的猜对了呢?(学生回答)
看(点击)三面环海,应该是个半岛。(点击飞入阿拉伯半岛)
(3)叙述: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那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是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沙漠驼铃,走进阿拉伯,探寻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生活的足迹,(点击)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三课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
三、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先把书本反的翻到62页,观察图3-27,了解一下阿拉伯半岛的位置。记得在七年级上的时候,我们曾组织过探究活动叫做游历华夏,今天我们再来开展一次游历阿拉伯的活动,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参与?那好,老师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阿拉伯之旅,同学们喜欢吗?
2、说一说:
(1)叙述引题:沙漠就在前方,骆驼正在引颈召唤,我们的阿拉伯之旅就要出发了,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老师觉得似乎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有带?水?为什么特别要带上水呢?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阿拉伯的自然环境呢?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2)教师归纳:那好,老师把同学们介绍的归纳一下,正是这一些组成了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
3、想一想:
(1)在这干旱的沙漠中,(这样的恶劣地形和气候条件下),阿拉伯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游牧生活
(2)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对阿拉伯人有何帮助呢?(点击课件:图)于是,一部分人就从游牧生活中分离出来,从事——商业活动,并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从此,翻开了阿拉伯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下面就让我们去实地感受一下吧!
4、游一游:我们出发了,第一站我们的驮队将去哪里呢?看一看导游为我们的安排。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城市里,诞生了了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是谁呢?这就是的图片,来了解一下他的经历。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身为贵族,却关心下层人民的痛苦,创立了一个著名的宗教,就是伊斯兰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伊斯兰教的情况。
在座同学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吗?谁来介绍一下:还有没有同学能够补充一些有关伊斯兰教的情况吗?
创立者是;
时间是610年;
教徒称作穆斯林,信奉真主安拉;
根本经典是《》。这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
在麦加开始传教,来听听他的主张:
这种宣传穷人听了有什么反映,富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代)。这种主张吸引了许多不富裕的人,却遭到了麦加贵族和富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开始阻止他的宣传,打击、压制他。最后不得不从麦加流亡,与622年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第二站我们就追随着的足迹,到麦地那去走一走
第二站,麦地那。
(1)同样是,同样是
伊斯兰教,却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我们来看看发生的变化。在麦地那摆脱了被打击受压迫的局面,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和支持,伊斯兰教也结束了被排斥的历史,吸引了更多的信徒,成为和伊斯兰教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刻。
(2)伊斯兰教又是如何来纪念这个历史事件的?。也正是这个城市,的身份开始发生变化:从一名宗教领袖向政治人物发展,于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了。
(3)如何将自己的主张扩展到整个半岛,壮志满怀的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率领自己的信徒们高举圣战旗帜,取得了节节胜利,于630年又回到了麦加,到632年他去世之前,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这就是632年前阿拉伯国家的版图。
(4)半岛统一了,伊斯兰教义也成为半岛的主导思想,以后的哈里发国王却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他们还想干什么呢?在一个多世纪里,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第三站就让我们一起紧跟穆斯林圣战的旗帜,来到它的都城巴格达城,了解一下古代阿拉伯帝国的情况。
第三站:巴格达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巴格达这个城市呢?今天,它是伊拉克的首都,历史上它又曾经是哪一个国家的首都呢?(提醒学生注意和古代两河流域的巴比论城区分开来)。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国家的版图。
(5)想一想:这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阿拉伯在一个多世纪里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先后征服了中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版图扩大了好几倍,这只军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呢?是谁的力量把原本散漫的游牧民族凝集在了一起?同时伊斯兰教也随着阿拉伯的扩张向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那么,你知道另外两大世界宗教吗?是基督教和佛教,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请同学们结合今天的学习,在课后完成课本第64页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填表题。
(6)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曾一度非常繁荣。特别是首都巴格达(点击课件:图),商业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名城之一,你知道另外两个吗?但是,古往今来,所有的帝国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建立在战争和剥削基础上的阿拉伯帝国也注定了10世纪以后帝国的衰弱。(伴随着其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人民起义、教派斗争的不断发生)。(你知道它是被谁灭亡的吗?是1258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攻占巴格达,杀死了哈里发。)
帝国虽然衰落了,但阿拉伯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的灿烂文化却在帝国的废墟上源源流传。
最后一站,让我们一起来到古老的阿拉伯历史文化博物馆。
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参观,然后说一说这些展厅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说一说你为什么对它最感兴趣?(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1)这是阿拉伯的原始清真寺,这是中国的。清真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另外,这些清真寺又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说明文化也是可以创新的。
(2)(2)你知道《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吗?你听到的或看到的故事,哪些是出于这本书的?
(3)。。
小组讨论:阿拉伯人为什么会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
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古老的阿拉伯人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又加以创新,最后有传播的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文明,直到今天,还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文明的产生离不开阿拉伯帝国(土壤),同时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伊斯兰教的圣战基础上。其中,作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位杰出人物,对伊斯兰教的发展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人物、一个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