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贞观之治》教学案例分析
《贞观之治》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章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隋唐时代,《贞观之治》则是唐朝历史的开篇,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唐朝这样一个少有的封建盛世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并繁荣的?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体会到: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贞观时期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唐代经济的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进行学习。如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代总体概况的影音资料,通过精心的设计与营造,学生很快便融入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中。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影音资料“唐代社会风貌的画面及解说词: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师: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及解说词的提示,猜猜看,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
生:唐朝。(异口同声)
(学生很容易根据画面及解说词判断出是唐朝,问题虽很简单,但正确的判断会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探究这个最富朝气的、最强盛的时代的建立与发展的兴趣。)
师:同学们判断得非常正确,那么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怎样开创、发展的?谁的历史活动深深影响并成就了这个时代?让我们走进唐朝,共同学习《贞观之治》。
片段二:辨证思维,客观评价
(在学生了解什么是“贞观之治”及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之后,插入玄武门之变的图片,让了解其原委的学生讲述,以便让不知道的学生简单了解其中 的史实。)
师: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当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在你的心目中,他还是不是一位明君?为什么?
(在学习贞观之治之后,学生在内心当中已经树立了李世民一代贤明君主的形象,而玄武门之变似乎给他的贤明抹了“黑”,杀戮亲兄弟、对父亲不孝的李世民还是不是一位明君呢?学生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 1:再伟大的君主身后也会有白骨累累。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纯属封建社会时期皇族内部的夺权斗争。这种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假使李世民没有先下手,他就有可能被他的兄弟杀掉。我认为他还不失为明君,玄武门之变后登上皇位的他能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生 2:唐太宗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及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有远见卓识。但在那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时代,如果他不去争,就只能屈居人下,对于他个人而言是壮志难酬,对于大唐王朝发展而言则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 3:我认为评说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他是否为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唐太宗即位以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戒奢从简、从谏如流,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景象。在我心目中,玄武门之变无损于他的英明形象。
生 4:据我所知李建成其人并非像有些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是个平庸的、禄禄无为之辈,他其实也很有才华,如果他当了皇帝,也会把唐朝治理得很好,所以我觉得李世民还是过于狠毒了,杀戮亲兄弟有损于他一代明君的形象。
生 5:(反驳生4)李建成确实也有才华,但跟李世民比他要逊色得多。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励精图治,对少数民族实行一视同仁的开明的民族政策,而且他重视人才,连魏征这样曾经的政敌,他都能不计前嫌予以重用,这是何等的气量与胸怀!而正是有像魏征这样的众多人才的辅佐,才有了初唐的气象万千。李建成会有这样的远见与胸怀吗?
生 6:再怎么说唐太宗也不应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毕竟是他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呀!
生 5:(反驳生6)如果李世民不先下手为强的话,他就有可能被杀。“贞观之治”又从何谈起?
生 7:你的意思就是提倡我们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喽。只要目标正确,就可以采取任何方式去实现吗?
生 5:(回应生7)我们现代社会是讲法制的,当然不允许。但是历史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唐太宗李世民生活在封建时代,宫廷政变司空见惯,那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政治斗争。判断他究竟是不是一位贤明君主,应该看他即位后的历史贡献。
生 8:我来说两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隋炀帝同唐太宗一样,都是通过流血的宫廷政变登上皇位的。但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却是骂声一片,主要就是因为他上台后一味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而唐太宗上台后却能励精图治,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确实是一位贤明君主。
生 9:我认为唐太宗是道德上的罪人,历史上的功臣。
生 10:对,汉高祖刘邦以前还被人叱为市井无赖呢,但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予以肯定的,就是因为他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及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师:同学们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确,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当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人物放在其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中进行评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只是从伦理道德角度评价,而是应看他的历史活动的影响。也许在道德上唐太宗李世民应遭受谴责,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又使他不能去“仁慈”。唐太宗以他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博揽群才、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对于整个历史而言,他功不可没„„
案例分析:
本节课授课老师能站在学科课程标准的高度去审视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需要出发,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了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问题设计独到,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等特点。如武则天“无字碑”之谜的猜测一题使充满兴趣和探知欲的学生立即进入了热烈的讨论状态,得出了远远超出教师预设的结论,令人惊叹。再者,玄武门之变的使作俑者李世民是不是一位贤明君主一题,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置于问题之中,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对历史人物一分为二地评价,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即他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任何一节好课也难免有不足之处,我认为在某些问题上,如让学生谈对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这一事件的看法时,由于时间仓促,不能进一步深入。
第二篇:《贞观之治》教学案例
2010年——2011年学第二学期
《贞观之治》教学案例
一、引言: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具备了基本的分析探究能力,老师稍加引导就能够将课文中的基本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近几年,电视节目里放的历史戏很多。里面的历史人物各不相同,特别是有些历史人物与书本上所描述的截然不同。每当上课讲到书上某个历史人物时,学生都会把电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及其所演绎的情节当成是历史事件来举例说明,还郑重其事的告诉你,应该是这样的。有时真让人哭笑不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在上到《贞观之治》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归纳到唐朝的建立后介绍建立者李世民,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发言,说“老师,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了解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弑兄逼父后登基(玄武门之变),老师,那历史上为什么称其为明君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楞了一下,反应过来,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想第二个问题不是引入下文的最佳途径吗。如果让学生自己摘得“果实”不是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我当机立断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假装面如难色),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一人带一小组,第一小组主要结合隋朝的建立归纳唐朝的建立(对比包括时间、建立者、都城、简单的归纳建立的过程),第二小组结合课文寻找李世民被称为明君呢?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并交流汇报,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最终我们师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隋朝的衰败 玄武门之变 兵变 唐朝的建立 简单介绍建立者(李渊)归纳称为明君的原因(贞观之治介绍李世民)(学生归纳老师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发现,学生获得了满足感 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反思这节课总结一下几点:反思以往的传统教学,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被动的学习工具。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总之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的讨论使课堂得到理性的升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得到了有效地发挥。但是,提高学生素质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教师不能指望上一两节课就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细水长流。教师要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2011年6月5日
第三篇:《贞观之治》教学案例
《贞观之治》教学案例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章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隋唐时代,《贞观之治》则是唐朝历史的开篇,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唐朝这样一个少有的封建盛世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并繁荣的?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体会到: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贞观时期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唐代经济的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进行学习。如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代总体概况的影音资料,通过精心的设计与营造,学生很快便融入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中。
有效地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使历史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整合多种课程资源,设计出富于挑战性、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课对于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价是难点,特别是对武则天的评价。因此根据学生评价人物往往不客观的特点,对人物的评价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将唐太宗的评价置于特别设计的问题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评价武则天前,让学生去猜测“无字碑”之谜,倡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性的见解,提倡结论的不唯一性。此问题的设置是为评价武则天作铺垫的。而之后评价武则天时则不同以往,以让学生为她撰写碑文的形式进行,实现文史知识的整合。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影音资料“唐代社会风貌的画面及解说词: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师: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及解说词的提示,猜猜看,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
生:唐朝。(异口同声)
(学生很容易根据画面及解说词判断出是唐朝,问题虽很简单,但正确的判断会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探究这个最富朝气的、最强盛的时代的建立与发展的兴趣。)
师:同学们判断得非常正确,那么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怎样开创、发展的?谁的历史活动深深影响并成就了这个时代?让我们走进唐朝,共同学习《贞观之治》。片段二:辨证思维,客观评价
(在学生了解什么是“贞观之治”及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之后,插入玄武门之变的图片,让了解其原委的学生讲述,以便让不知道的学生简单了解其中的史实。)
师: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当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在你的心目中,他还是不是一位明君?为什么?
(在学习贞观之治之后,学生在内心当中已经树立了李世民一代贤明君主的形象,而玄武门之变似乎给他的贤明抹了“黑”,杀戮亲兄弟、对父亲不孝的李世民还是不是一位明君呢?学生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 1:再伟大的君主身后也会有白骨累累。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纯属封建社会时期皇族内部的夺权斗争。这种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假使李世民没有先下手,他就有可能被他的兄弟杀掉。我认为他还不失为明君,玄武门之变后登上皇位的他能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生 2:唐太宗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及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有远见卓识。但在那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时代,如果他不去争,就只能屈居人下,对于他个人而言是壮志难酬,对于大唐王朝发展而言则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生 3:我认为评说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他是否为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唐太宗即位以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戒奢从简、从谏如流,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景象。在我心目中,玄武门之变无损于他的英明形象。
生 4:据我所知李建成其人并非像有些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是个平庸的、禄禄无为之辈,他其实也很有才华,如果他当了皇帝,也会把唐朝治理得很好,所以我觉得李世民还是过于狠毒了,杀戮亲兄弟有损于他一代明君的形象。
生 5:(反驳生4)李建成确实也有才华,但跟李世民比他要逊色得多。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励精图治,对少数民族实行一视同仁的开明的民族政策,而且他重视人才,连魏征这样曾经的政敌,他都能不计前嫌予以重用,这是何等的气量与胸怀!而正是有像魏征这样的众多人才的辅佐,才有了初唐的气象万千。李建成会有这样的远见与胸怀吗?
生 6:再怎么说唐太宗也不应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毕竟是他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呀!
生 5:(反驳生6)如果李世民不先下手为强的话,他就有可能被杀。“贞观之治”又从何谈起?
生 7:你的意思就是提倡我们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喽。只要目标正确,就可以采取任何方式去实现吗? 生 5:(回应生7)我们现代社会是讲法制的,当然不允许。但是历史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唐太宗李世民生活在封建时代,宫廷政变司空见惯,那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政治斗争。判断他究竟是不是一位贤明君主,应该看他即位后的历史贡献。
生 8:我来说两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隋炀帝同唐太宗一样,都是通过流血的宫廷政变登上皇位的。但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却是骂声一片,主要就是因为他上台后一味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而唐太宗上台后却能励精图治,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确实是一位贤明君主。
生 9:我认为唐太宗是道德上的罪人,历史上的功臣。
生 10:对,汉高祖刘邦以前还被人叱为市井无赖呢,但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予以肯定的,就是因为他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及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师:同学们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确,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当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人物放在其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中进行评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从伦理道德角度评价,而是应看他的历史活动的影响。也许在道德上唐太宗李世民应遭受谴责,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又使他不能去“仁慈”。唐太宗以他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博揽群才、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对于整个历史而言,他功不可没„„ 片段三:知识拓展,鼓励创新
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在你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纷纷谈通过各种途径,如影视剧等所获得的对武则天的或主观、或感性,或客观、或理性的认识。)
师:历史上武则天的真实面目如何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武则天的影音资料。
(教师播放多媒体影音资料“武则天”,让学生对武则天的客观历史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师:在片子的末尾大家看到了武则天的“无字碑”。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为自己歌功颂德而树碑立传早已成为传统,而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临终前却遗昭“死后墓碑上一字不刻”,给后世留下了一座无字之墓碑,成为千古之谜。你能解开这个谜吗?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对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的讨论。)
师:请同学们发表你们的看法。(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 1:我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想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生 2:我觉得武则天一生叱咤风云,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的所作所为不为时人所容,且晚景凄凉。立“无字碑”是向后人昭示她作为女皇帝的无奈。
生 3:武则天在宫廷政治斗争中杀人无数,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写碑文会遭人唾骂,这是她的自我反省。
生 4: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一块墓碑根本写不下她诸多的功绩。
生 5:我同意生4的观点,但略有不同,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所以不刻碑文。
生 6:可能是武则天怕被人盗墓,所以才立无字碑。
(对于生 6的观点,有的学生不认同,对此进行了反驳)
生 7: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她预料到自己死后,后人对她的评价肯定是褒贬不一的,因此,她将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 师:同学们的看法太精彩了,远远超出了史学界现有的几种看法、猜测。
(教师出示多媒体演示文稿:后人对“无字碑”的几种猜测)
几种猜测:
(1)她认为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2)认为自己罪恶深重,还是不写碑文好。
(3)是聪明之举,将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第四篇: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优秀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优秀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学法引导
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
(1)四个人物:
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建立唐朝。
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两个概念: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及解决办法
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问题可以由学生在课前阅读自学时去思考总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
2.“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突破的方法,可结合学生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发展之间有类似的特点,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都是因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形成盛世局面,让学生把握这一规律,从而实现重点突破。
(二)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难点是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逐步培养的方法。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只要求学生客观地论其功过,以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
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唐玄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弓[导学生运用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作用,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武则天,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员。三是由于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武则天从政的表现,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性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是我国历史 上惟一的女皇帝。
对唐玄宗的评价,可以由学生概括其功绩: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盛世局面形成。另一方面,关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政治,可在讲第6课时总结。两课结合起来,总体评价唐玄宗。
这些难点的解决,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在以后学习中运用。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疑点是对女皇帝武则天的正确认识。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尤其是强调她对历史的贡献,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的怀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首先由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一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像资料。
3.学习“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个问题时,可让学生总结三位历史人物的功过。
4.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扩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归纳)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及其对历史的作用。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的简要过程。
(2)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3)武则天统治的特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人才,任用名臣,使唐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
(4)“开元盛世”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统治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秦、汉、隋、唐四个朝代的回忆学习,总结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实,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在学习中可结合我国的伟大社会主义改革和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加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
隋末农民起义后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李渊建立唐朝,他和李世民镇压了农民的起义军,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调整了统治的政策,在经济上注意让农民修养生息,减轻赋税和徭役,恢复发展农业经济。政治上搜罗各方人才,兼听各种意见,择善而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承上启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昌盛的顶峰时期。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过程
根据下列问题进行独立阅读。
(1)简单概括唐朝建立、统一的情况。
(2)简要总结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武则天、唐玄宗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什么?
2.教师指导学习过程
(1)关于唐朝建立,概括知识点。起兵者:隋朝官吏李渊父子。时间:618年。都城:6长安。唐高祖:李渊。
(2)关于“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接着提出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总结归纳。
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龄、杜如晦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地方州县也设学校,科举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接受隋亡的教训。)
(3)“女皇帝武则天”一目,教师提出问题:武则天对唐朝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为两点:第一,继续发展生产,破格提拔人才,名臣有姚崇、宋璩。第二,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武则天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4)“开元盛世”一目,教师引导学生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的前提条件入手,概括唐玄宗的政治、经济措施。政治方面,任用贤相姚崇、宋壕,整顿吏治。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四)总结、扩展
1.教师总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盘时期,它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走了出来。首先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后又历经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继续发展,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人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同学们应该从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2.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684年下令奖励农桑,减轻徭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武则天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其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政治家。但是,其统治期间,弊政诸多,如重用武氏家族、大肆崇佛、广建寺院等,百姓深受其苦。这与武则天的腐朽生活和对权势的贪婪是分不开的。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他不失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唐玄宗任用名相,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淘汰僧民,重视农业生产,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相同点:秦朝和隋朝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灭亡原因都因统治者残暴无度,滥用民力,使统治秩序很快崩溃,农民起义很快爆发,这都给后继的汉、唐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因此,汉、唐两代初期的统治者都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注意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唐都出现繁荣局面。不同点:时代不同,继承关系不同。秦汉处于封建制开始阶段,因此,汉初一方面继承了秦制,同时又分封诸侯。隋唐则处于封建制度发展的中期,隋与唐完全是继承关系,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完善。在亡与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矛盾尖锐即亡,矛盾缓和即兴。这是因为,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最激烈方式。正是农民起义使秦、隋灭亡,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接受教训,注意适当减轻剥削程度,又促使汉、唐兴盛。这是农民战争推动作用的直接反映。
七布置作业
1.教材中课后练习题。(书面作业)
2.资料使用指导。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唐太宗虚怀纳谏可以补充以下“唐太宗令众臣知而必谏”的故事:
魏征逝世后,太宗对朝中大臣们说:“我派人到魏征家中,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使者带回来,我看了看,字写的很乱,惟有前数行稍能分辨。魏征说:“天下的事情有好事有坏事。人,有好人有坏人,任用了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有的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只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的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太宗又说:“这是魏征未写完的奏章。我看了以后,想了想,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过错时,随时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2)在介绍武则天其人其事时,可引述其《腊日宣幸上苑》一诗:“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短短20个字,将武则天泼辣专断(有时又表现为创造性与勇气)的性格勾勒得再鲜明不过了。这是典型的自我写照的佳作。
八板书
略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优秀2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2课贞观之治
第五篇:教学案例分析
二年级投掷轻物教学案例
黄烁
这是一节投掷轻物课。这节课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器材简单,一物多用,一物贯串全课,寓教于乐,乐中施教。上课了,我利用故事片“两个小八路”导入课题,然后配乐“闪闪的红星”用裂并队形式变换各种队形。把这些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接着,师生一起利用绳包来做绳操,动作舒展,乐曲优美。学生们活泼愉快,课堂气氛活跃。进入基本教材,我不是让学生直接投掷轻物,而是给学生一段自由发展空间。利用小小“绳包”,我加强引导、启发,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我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造能力,把“教学”转化成“点拨”,这一点难能可贵。她让孩子们利用绳包来玩几个小游戏,可以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玩绳包,几个同学一组商量一下,看怎么玩大家才能高兴,我不给学生们任何的规定,抛也好,跳也好,用绳包做各种花样动作也好。商量好之后,就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展开练习,孩子们真正由被动地位变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高兴地看到,学生从手持和脚踢花样、向上、向前、向后方向自抛自接动作、踩蛇尾、抓尾巴、快快跳起来,进而又想出一位同学摇包一位同学跳、双脚夹包搬运、两人互相抛接包、胯下传包。还有绳包抛出后一些附加动作,例如,数数、拍手、拍脚、拍腿、下蹲、转体等许多颇有新意的游戏方法,从而使得游戏既能充分活动全身各部肌肉关节,又能提高投掷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创新有用武之地。同时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练习方法中,我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象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我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通过对各种练习方法的展示和评价,我及时指出其是否合理、科学以及它的价值所在。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接着围绕着本课的投掷轻物和游戏“叫号赛跑”两个内容,在教学中采用模仿法、自由练习法、观察法、自我体验法、提问法、分层次练习法、我导学导练法,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练习掷远前,我提问:同学们在电影、电视中有没有看过八路军叔叔投掷手榴弹炸鬼子的镜头?学生们都说有。我接着问:我们能模仿一下吗?学生们说:能。我说:好,下面我们就利用手中的绳包,来做一下模仿练习,每位同学练习三次,看谁模仿得最好;模仿时,学生们愿意怎么投,就怎么投。然后,分别找学生来做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肩上屈肘,肘部向前,快速挥臂。接着我正确示范,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动作要领编写成儿歌:拿起小沙包,小手高于头,肩上要屈肘,用力向前投。让学生在练习中边喊儿歌边做,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练习一段时间后,我用语言过渡到投准练习:同学们说我们的八路军叔叔在投掷手榴弹时,不仅要远,而且要──“准”,对,同学们真聪明,回答得非常好,要准;下面在我们的训练场地中间就有一座敌人的碉堡,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能够准确击中?在我的统一口下,先在大的圆上投,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可以在大圆上投,也可以在小圆上投。再男女分组投,看哪一组投中得多。最后让学生们一个个轮流投,如果用右手能投中的,可以尝试左手投,投掷几次后,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爆破能手奖、守纪律奖,奖励红五星标志贴在胸前。练习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我示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表演,组织小组讨论,营造一个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实践、创造,一方面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兴趣,拓展了学生思维,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小小奖励是一种兴奋剂,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欢悦,更对其以后的交往能力、创造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发放完奖品后,便进入第二个内容。只听到我说:“同学们的火力可真猛,鬼子已经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要逃跑怎么办?”同学们有的说“追”,有的说“抓”。我借势说,刚才同学们说得追也好、抓也好,都要有快速奔跑的能力,同学们想不想练就一身飞毛腿的功夫,多抓鬼子立大功?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奔跑的游戏“叫号赛跑”。我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游戏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圆上以儿歌形式做各种模仿动作并发现问题及时点拔、纠正。练习的场面非常热烈,游戏时,用编写的儿歌和小红星等奖品以及教师恰如其分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让学生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关心他人,发扬体育精神,形成合作与竞争意识及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速度素质,使教学达到了高潮。
当课进行到放松整理部分,在师生非常熟悉的乐曲“我有小手拍拍拍”的伴奏声中边唱边舞,做着小鸟飞、小船儿飘、滑冰、游泳等优美放松动作时,师生确实感到了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大优点。①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②从音乐的选用、学生的差异性、我的鼓励性语言等方面都能体现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强烈意识。③从设计的“先学后导”方式、“小群体合作学习”以及“炸碉堡”等等都体现出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④从开始的配乐裂并队走,到绳操代替枯燥的徒手操,以及绳包的自我创新、炸碉堡、叫号赛跑等都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及创新精神。
一年级障碍跑教学案例
余宝莹
在一年级“障碍跑”活动中,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跑过、跳过、爬过、绕过若干障碍。游戏开始,教师让各组尝试做一遍游戏,然后请各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过障碍很快,而且不犯规;有的很慢还犯规?”各组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既要快过障碍,又不能犯规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教师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去体验,去寻找答案。接着各组在做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次各组过障碍的速度比第一次明显加快,犯规也少了。同学们在体验还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做法:“跳沟”前要加速,绕杆前要减速。尤其是一名同学与众不同的“爬过”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他同学到达低橡皮筋前,都采用从头到脚依次爬过的方法,而他却把身体横过来与低橡皮筋平行,采用俯卧“横爬”方法,所以他的动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师及时肯定了大家的“发现”,有表扬了这位学生肯动脑筋、大胆创新的精神,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想,只要不犯规,还有什么更快、更好的过障碍的方法?”学生的练习情绪更加高涨,又出现“绕杆时身体主动内倾”和用“翻滚动作过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创举”。
分析反思:
创造性地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实际上,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提供诱发创新思维的刺激,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创新体验。本课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刺激和引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创新的满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比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样样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
四年级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教学案例
罗清华
一、前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特点。以让学生自动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为中心,结合体育学科突出四个特点。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小学四年级班 ㈠ 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㈢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㈣ 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⑴ 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⑵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 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⑵ 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⑶ 学生唱一编一跳一练一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⑴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⑵ 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⑶ 学生唱、唱→创、创→评、评,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⑴ 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⑵ 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三、案例分析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⑴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遵循学生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发展过程,进行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仅起到适时的诱导和点拨;在技能的学习时,不再是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老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经过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学生实践以后教师在点拨,这种循环反复过程,注意老师的点拨要有层次性。开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游戏开始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描述:“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吧”。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有独自飞的,有成群飞的…..仿佛进了鸟的天堂。“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了集合的手势,孩子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小朋友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的样子说:“这两只小鸟迷路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大家很快帮助两个迷路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
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努力创新,从而在课堂上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补救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都有所得,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⑶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随着音乐发出不同动物声音节拍,小朋友们一会儿是踏着沉重缓慢的脚步模仿搬运木头的大象,一会儿又成了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会儿又变成了活跃的青蛙,一会儿又变成了一群顽皮的小猴,有学生喝道“老师!我是孙悟空!”紧接着两手撑地翻起“小筋斗”,引得小猴们哈哈大笑……通过这一小游戏,把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玩中乐,中乐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各种小游戏的形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原地投掷和障碍跑案例
张朝政
本课选自五年级体育教材《原地投掷和障碍跑》。课的开始)开始部分* :在一曲激情豪迈、节奏感强的军歌《当兵的人》伴奏声中,进行队列、游戏、徒手操三项内容的准备活动。学生在乐曲声中感受着军人的豪情和朝气逢勃的精神风貌,从而以斗志昂扬的情绪状态进入军训操练———投掷“手雷”练习和障碍跑教学中。军训过程)基本部分* :分成人数相等的男、女生各两个“班”进行攻城)原地投掷手雷* 和送“弹药”上前线)障碍跑* 两个内容的操练。要求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发挥军人特有的勇敢、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果断、严肃认真的作风,同时在操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最佳的角度把手雷攻入对方城区,以最快的速度送“弹药”上前线。课的尾声)结束部分* :在欢快、喜悦的《打靶归来》歌声中圆满结束军训任务)教学内容。案例评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较为枯燥的田径投掷项目。教者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把它创设成一个以军营军训为线索的教学情境,围绕“激趣—展趣—持趣”组织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配以适宜的军歌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尽快地进入“角色”,在尽情的“玩”中入趣、入情、入境,逐渐从“玩”的心态向有意主动的学习过渡,使这堂课达到“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
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会学,融“快乐体育”于教学中。同时在创设军营情境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体现了“育体就是育人”的教育思想。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体育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技能,更要让学生身心愉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去获得知识、增进健康。情境教学法便是这一主旨的体现之一。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立定跳远教学案例
李丹
一节体育课上,李老师讲解、示范立定跳远的要领后,便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尝试练习。有一半同学还掌握不好,李老师便鸣哨集合准备给同学们再示范、强化。谁知道这时一声尖叫———“青蛙’ ”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有的女生吓得躲在一边,更多的同学拥上前去围观。李老师见势箭步上去,只见一个男孩子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绿绿的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顾欣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立定跳远自己一点没学会又来搞这名堂’ ”李老师正要发作,却又忽然发现了什么,便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是怎样起跳的(”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观察。“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小顾欣第一个兴奋地喊道。“很好,观察得真仔细’ ”李老师及时加以鼓励。“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答道。“非常好’ 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李老师又问。“以前脚掌用力,而且它身体全部展开了。”小顾欣跳起来答道。“太好了’ 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跳跃是一个道理。同学们,立定跳远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喜欢的绘画组或是手工组。)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要求:自由畅想,大胆表现,分工合作,创作出你心中最美丽最喜庆的作品。)课件出示绘画、手工作品图片,并播放《春节序曲》的背景音乐。* 学生迅速进入构思创作之中,情绪饱满地制作、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制作、绘画。在《春节序曲》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们沉醉在创作的乐趣中,很快便有几件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六* 评价交流,共同提高。师:同学们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很漂亮,每个小组都表现得很积极。我们把作品展示在前面,大家一起来欣赏、讲评。请说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并给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生:我喜欢《拜年》’ 我喜欢《舞龙》,这幅画的颜色很漂亮’ 我喜欢那个形状奇特的春节的彩灯’ 我喜欢⋯⋯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就连我也被这么美的作品陶醉了。大家的想象真丰富,你们都是美术的天才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这么漂亮的作品你想送给谁呀(能把你的作品介绍给你要送的人吗(生:我想送给那些远离家乡春节不能回家的人’ 我想把我的彩灯送给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年人’ 我想把我的画送给春节还上班的叔叔阿姨们’ 我想把我画的《包饺子》送给春节不回家的解放军叔叔’ 我想⋯⋯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 你们的美好祝愿一定会使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七* 拓展欣赏,课后延伸。师:让我们一块来欣赏过春节时民间的其他艺术。)课件出示:民间艺术图片———民间剪纸、玩具、花馍等。* 最后让我们互相拜个年来结束这节课,好吗?在喜庆的音乐和学生互相拜年的祝福声中,结束这节课。*!小学教学设计!期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的跳跃动作试一试呀%”“想& ”同学们齐声答道。同学们有的跟在青蛙后边,有的斜眼望着青蛙,模仿着青蛙的跳跃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就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同学们边练边笑,气氛十分活跃,越跳越有劲。小学生兴趣转移快,不一会他们就不再理会青蛙,而是在老师引导下,互相比赛看谁跳得远了。案例评析:
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突发事件,加以合理引导和利用,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李老师就拾起了这份资源,实现了这种转变。这一案例自然、生动地反映了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事件,李老师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面对,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了师生间的冲突,表现出师良好的修养。同时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及时扭转被动局面,运用了权变性教学艺术,把握了教学的主动权,并运用迁移规律,灵活、巧妙地处理了“青蛙事件”,使其较好地为教学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体现了李老师的聪慧和较好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