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本站推荐)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度量(2)
总课时数:第15课时 上课时间:2012年9月29日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进一点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难点: 度量位置“变式”的角 教学准备:量 角 器 课 型:练习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复习旧知
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量角器中心一点叫什么?(中心)它有几圈刻度?
有两圈刻度(内圈和外圈)
怎样量一个角?(两重合一看数)具体阐述、小黑板出示(指名量角)观察板演同学的度量方法以及读数方法、交流
二、自主探究 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仔细观察这几个角,它们的位置一样吗?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位置不一样)
看量角器上的刻度,交流角度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有一条边与外圈0刻度重合,就看外圈的刻度,反之„„)指出:不论角的位置如何,量角时都要注意“两重合,一看数”,注意要分清是看外圈的刻度还是内圈的刻度。
第5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模仿量出几个角的度数并交流,指名回答。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刻度? 图1:看外圈刻度;
图2.图3内圈刻度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量角器?
三、精讲点拔
第6题
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正确吗?
观察,判断,互相交流。
交流判断结果:
只有图4的方法是正确的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结合两重合一看数回答。请大家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
操作,互相检查。第7题 指名读题
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仔细观察图,交流观察结果。请量出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巡视)
操作,交流,错的订正。
四、运用提升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图1三角形
图2正方形
图3五边形
图4六边形 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请量一量图中每个角的度数
讨论交流(依据:两重合一看数)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用量角器量角,指名口答(60° 90° 108° 120°)你有什么发现(主要应该是角的情况)(引导初步感知三角形内角和)
四、课堂评价、拓展延伸。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达标作业 第9题
出示队旗图,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交流: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估计并填表格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 分别量三个角并填表
比较估计与测量结果 交流 完成思考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按要求画一画,数一数,填表格 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直线数=1+2+„+(n-1)] 观察分析表格,交流发现: 如:3个点,有(1+2)条直线你知道吗?
组织交流
量角
量角器 两重合,一看数
(角或边的情况,内角和的情况等等,只要是正确的,均可以)
用量角器,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认识
总课时数:第13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9月27日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⒉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木条做的角。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1.复习线段:还会画线段吗?它有什么特点?
巡视。对个别人进行指导,回忆画法,画出线段
交流。(画法特点)
2.认识射线
情景引入,出示主题图。
香港的夜景美吗?美在哪儿?
各有各的说法,会有学生说出灯光的。
指出: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是射线(板:射线)
射线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借助前面的线段示范(不作语言描述)(观察)
试画(不注意示范的画法会各异)
交流画法
结合学生画图情况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讨论:现在你们认为该怎样画射线?
长
讨论交流射线的特点生活中还有那些是射线? 交流。再画射线,体会无限延
二、自主探究
擦去线段两端的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提问:大家有什么发现?
还是一条直的线、没有了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答案组合)
说明: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巡视学生画直线)
画直线,交流并体验无限延长。
三、精讲点拔
比较: 线段、射线和直线有哪些特点?
结合回答板书(可设计成表格式)。讨论交流。
4.练习(判断)
想想做做1 小黑板出示第一题
明确题意,独立完成。交流并说明理由。
5.认识关系
谁能说说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修订本: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此处学生可能较难回答出来)
6.讨论并交流异同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线游戏)
①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②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③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射线,看看能画几条?独立画线
互相交流,汇报情况。结合教师讲解明确: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也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2)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交流各自掌握的情况
7.完成想一想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四、运用提升
1.角的组成独立画一画 你好能从一点画出两条射线吗? 画一画,看一看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交流:画成的是一个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你能画出跟刚才不一样的角吗?
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交流。画不同方向的角。
结合所画角体会角的两边无限延长,角的大小不变。
2.角的记法和读法
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
举例 “∠1”,读作“角一”
练写角的符号并练读
指“∠1”的顶点和边
3.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三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数一数。
交流。完成“想想做做”
五、达标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书练习
板书设计:
认真观察第17页“想一想”插图,中间一条线最短。线段射线直线 角∠1读作角一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8×125=6×20=24×125=6×200=72×125=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25×160=
40×4=25×40=
20×4=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7×12=
26×24=17×24=
26×12=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第六课时
课题: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文第60页的例
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第四篇: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Unit3 My friends(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单词:strong、friendly、quiet.2.听懂、会说句子:I have a new friend.She’s(He’s)tall and thin… What's his(her)name? His(her)name is....教学重点:
学习句子I have a new friend.She’s(He’s)tall and thin… What's his(her)name? His(her)name is....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人物。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准备录音机。2.小黑板。3.一些好朋友的照片。4.单词卡。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Greeting.2.Sing the song《Friends》 3.Make a speech
二、导入明标 1.导入:(Revision)(1)复习已学的单词:抽读单词卡。(2)Sing a chant:边说边做动作。2.出示学习目标。
三、新课呈现 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带着问题:(Who’s is John’s new friend? How is John’s new friend?)听Unit 1 Let's talk/A部分的内容,然后跟读并模仿Let's talk部分。)2.说说too的意思和用法。
3.Let’s play.学生两人一组就Lucy、Bob、Lily、Tim进行问答练习。
小组交流: 1.学生回答Who’s is John’s new friend? How is John’s new friend?这两个问题后,老师予以鼓励性的评价。
2.让学生两人一组做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的问答练习。
3.游戏:“猜人”
与Let's play部分相结合。让一个学生来描述自己的朋友,其他同学要根据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如:My friend is a boy.He's thin.He has short hair.He likes math.Who's he? 展示点拨:
1.请学生回答Unit 1 Let's talk/A部分Who’s is John’s new friend? How is John’s new friend?这两个问题后,老师予以鼓励性的评价。
2让学生为John和mum配音。看谁模仿的最好,予以表扬。3.讲解too的意思和用法。
4.Game:听音猜人。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全班,然后让一位学生站起来用英语跟他说一句话。猜的学生要根据说话人的声音判断性别A boy? A girl?其他学生判断Yes或No。如果回答对了,全班同学再问:What's his/her name? 猜的学生要继续回答出说话人的姓名。全班同学用Yes.或No来判断对错。
四、训练拓展
完成导学案相应的练习。
五、小结反思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是否有疑惑?
六、布置作业
(1)听录音跟读对话;
(2)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位你的好朋友。
七、板书设计
(编写:车李小学 李俊)
教后反思: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 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总课时数:第20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10月18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P30-3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例题插图。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1.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2.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板书:5×3+20
学生试算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2.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三、精讲点拔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交流展示: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四、运用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达标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5×3+20=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