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千万别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资源——课文,即阅读教学。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品味教材魅力,激发写作兴趣
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
如《庐山的云雾》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庐山的云雾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我想,在他们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二、丰富语言积累,成竹在胸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是啊,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 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如《庐山的云雾》把天空中的流云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要抓住颜色、形状去写云,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在学会了写云的同时还积累了“银灰”、“血红”等描写颜色的生动词语。课后我叫学生以“美丽的云”为题写了一段话,发现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而且还写得较为生动,不至于提起笔来没写的。
三、抓住契机,多练笔
阅读教学中会有很多好的练笔机会,我们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抓住契机,指导作文,让学生想写,会写。很多文章都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机会,还可以适当安排写一些读后感,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所以,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
1.仿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要写得生动形象,必须要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庐山的云雾》这篇优美的散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说话,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比喻句,用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和怎样打比方。2.仿结构
(1)、连续结构段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卢沟桥》、《捞铁牛》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庐山的云雾》
二、三自然段之间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个不同方面写了庐山的美景。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3)、总分结构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北大荒的秋天》描写原野时采用了这种总分结构,先总写出原野的特点是热闹非凡,然后从大豆、高粱、榛树几个方面来具体写出这里的热闹。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②课间十分钟真是热闹非凡。
3、仿详略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知道写文章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的,突出主题的部分要详细写,其余部分略写。如在学习《第八次》时,文中有段描写蜘蛛七次织网的话,前两次描写较为具体,后面几次用“就这样……一连……都”的好句式一笔带过,这就叫有详有略。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如果要叙述相同内容时,可详细描写一到两次,其余可用这个句式概括介绍,然后让学生围绕“投篮”、“学骑车”等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进行仿写。
除此之外,仿立意,仿选材,仿顺序……都是阅读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第二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如何 结 合 课文 培 养 学 生 作 文 能 力
贵溪市实验中学 夏群燕 电话:***
我们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比较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或多或少忽略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结合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按照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学生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仅靠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习作指导训练是无法实现课标要求的内容。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每位乐于思考的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作文教学办法。上海李白坚教授提倡的‚快乐作文‛曾让我为之着迷,并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效果很好,但这种教学方法因‚活动‛而需要有充足的课时保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每周只有五~六个课时,如果要坚持这种作文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就难免捉襟见肘了。江西九江黄上庚老师首创的《快速滚动作文》本人也参与过研讨与编写,这种作文形式提供了一个竞赛的写作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但这种作文形式不能与综合性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写作素材真实性、生动性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诸如上列热门的作文教学‚流派‛还有许多,其中各有优点和不足,可以适当借鉴,但难以长期坚持。唯有一种资源,我们所有语文老师都拥有的共同资源——课本,才应该是我们日常作文教学的长流水,是我们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如何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主要以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一、抓住契机,适时仿写
课程教材研究所聘请了许多语文大师,为我们精心编选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一篇课文的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并且适时进行仿写引导,以此来培养成学生赏析与运用语言的能力。1. 字词仿写
‚语言赏析‛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锤炼语言‛则是作文最基础的功夫,用词准确、生动,不仅能把作者想要写的人、事、景、物逼真地描述下来,而且还可以生动地表达出细微的感情。阅读课上把语言欣赏与仿写结合起来,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次直接的促动与提高。
如鲁迅在《风筝》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其中小兄弟的动作和神情描写特别细腻、逼真,把一个孩子对风筝的渴望写得淋漓尽致。我请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进行赏析后,便进行创意仿写:描写一个跟在卖‚糖葫芦‛商贩身边馋嘴小男孩的神态和动作,结果很多学生通过动作与神态的描写把小男孩的‚馋状‛写得活灵活现,既有真实感,又具有艺术感染力。
教过《端午的鸭蛋》的老师必然不会忘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一句。我每每读到此句时,总觉得口中有涎水要溢出。为什么如此平实而普通的语句,会有如此魅力,引导学生分析‚扎‛‚吱‛‚冒‛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了用词精准的作用,然后请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食物进行仿写,要求动词和拟声词用词精准,让人阅读后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很多学生写到水果,还有写到虾等其他海鲜类食品的,有几个学生的仿写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竟能 让同学垂诞欲滴——把嘴巴‚扎巴‛出声来。2.句段仿写
每一篇课文都有这样的句段,这些内容或是生动的描写,或是精练的叙述,或是富有哲理的议论等,都值得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并进行仿写。
如在教《理想》一诗时,我便让全班四个组的学生分别用‚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引导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理想使你忘记鬃发早白,理想使你白头仍然天真。‛‚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仿句,每组请了两个同学到讲台上板演,结果不仅很好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理想的作用,把四个组的句子进行缀连,居然成了一篇很好的抒写理想的诗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我就曾让学生对最后一段中总结性的语句进行创造性仿写:‚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我要求学生用‚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什么困难时),我就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提醒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刚进初中,很多同学都是初过独立生活(读住宿),遇到的困难自然是多方面的,因为这个话题能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所以他们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仿写任务。诸如这样的段落还很多。《紫藤萝瀑布》中第一段对紫藤萝的描写,《济南的冬天》中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一段等。
二、点燃思维,学会改续
对于寓言与童话、小说以及一些情节曲折的记叙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部分内容或结尾进行改写,或是对意犹未尽的内结尾进行续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对学生独特写作思维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与引导。
如在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这一则寓言时,我改变原文寓言,请学生设想如果赫耳墨斯是个谦虚的人,然后从‚后来,赫耳墨斯看 见自己的雕像‛部分开始改写。学生能够根据其性格改变合理地把他的心理活动和听到回答后的表现作相应改编。
在教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请学生续写皇帝游行完回到皇宫后的内容。有的学生写把皇帝愚蠢进一步夸张,有的重点写大臣的阿谀奉承,有的写小孩子说真话最后被杀,有的写这个国家最后被其他国家灭亡了,有的写骗子被抓的经过,也有的写皇帝最后悔改,总之,学生们的想象非常丰富。
三、引导感悟,生成随笔
在初中六册所编选的课文中,有许多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的,这样的文章容易引发学生的感情体验,还有一些课文,篇幅短小,思想新清,形式活泼,适宜于借鉴写作方法,老师如果善于引导,让学生适时写成随笔,不仅能很好地巩固了课堂阅读成果,而且是课堂阅读的一次全方位的提升与运用。
如在《羚羊木雕》一文教学后,我先请学生口头述说生活中曾经遇到的‚类似‛的伤心事,并谈谈自己的处理结果后全班讨论。通过谈话,讨论,很多学生都想起自己或朋友曾有的‚类似‛事情,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后,我趁势请学生写成一篇随笔。在写法上也有一定要求,尽可能用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如果在记叙过程遇到回忆的情节,可以学习文章中‚倒叙‛的写法。
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全文用假想的方式,把自己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通过抒写孩子回报母亲的几件事,来展示母亲对孩子爱的影响。全文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把抽象的母子深情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人留下鲜活、深刻的印象。学过这篇课文后,我便让学生用进行全文仿写,要求:想象丰富,把自己想像成一个独特的事物,以回报父母或老师的爱。因为有阅读欣赏开路,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仿写任务。许多学生想象丰富且独特,有的把自己想象成小鸟,有的把自己想象成路灯,有的把自己想象成天上的一片云,等等。
又如《第一次真好》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叙写生活中第一次的感受奇妙、新鲜而刺激。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仿写。还如《散步》,作者像摄像师一样抓住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是蕴含丰富的一个镜头——一家人散步进行点染。虽然只写了几个细节,但一家人敬老 爱幼、相互关心、体贴的深沉之爱已得了充分体现。文章中选取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在表现文章主题以及优美的画面,动人的细节都值得学生学习并进行模仿。
总之,只要教师能精心备课,慧眼识珠,许多的作文教学素材就在你尽在你日常所用的课本之中。
2013年12月12日
第三篇: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以上内容为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简单说明以。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教师在 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教学生做人,做 大写的人,作文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德育教育。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阅读优秀文章、学生 观察人生分析社会、学生感悟生活、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教师恰当给学生作文打分、写好学生作文评语、作文训练与
相。
话 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 的。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 对学生写作技巧的,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 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 思想品质、道德 的 流露。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 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但文章立意不高。原因是学生境界不高,缺少优美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一学生在《我的老师》中写到:我的 任老师是我的妈妈,她在生活上无私的 我、帮助我,在 教育我。她教我为人不要太老实,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文章的文笔、审题都,但在思想教育 节的选材上就还有待推敲,原因是文章立意不高。小作者为 会选择 的事例,这应该是小作者的真情抒发,妈妈确实是 教的。但 教到底好不好,毛泽东又是在 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能 拿这句话来教育孩子。还有一学生在《真没想到》一文中写到:四个好朋友一起学一起玩,有一天,放学途中,三个人一起欺侮 同学,结果
朋友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师。那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真没想到,她会出卖朋友,连朋友都出卖的人,还算 人呢?” 小作者之
说,思想作怪,是受电视电影中江湖义气的。更有甚者,有同学在《记一件趣事》中,记叙了偷东西,欺侮同学等,学生 不 德育教育,不教会 为人,的作文永远也写不好。要想写好作文必先育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醒目地雕刻在岳阳楼上。为 ?不只 《岳阳楼记》生动地描写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色,更主要是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之 脍炙人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深深地感动每 读者。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 耳熟能详,是 文中的忧患意识能激励 勇敢地肩负起振兴 和民族的重任。是第五册的三篇文言文,还有许多 优秀的文章,像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阿累的《一面》等,它们之 优秀是 作者将个人的痛苦融入 的社会中,将个人的得失与 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 起来,变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也的文章中渗透了德。说作文教学 要渗透德育。
了“以德治国”的方针,湖南省 了关于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的 会议,宁乡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隆重,局党委的“以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报告都时刻提醒每 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等级中规定:“思想健康,中心,内容充实”。要求思想感情 健康,文章中
乱纪的思想和腐朽堕落的情绪。发展等级中规定“ 透彻”,要求见解,说理透彻,要求能够透过
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规定:在遵循《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写作时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中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条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生活的 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中考、高考有 好分数,做人,做 正直有用的人,、民族的利益,老师都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 起来。
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 仍需发扬光大;诸葛
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值得后人仿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引人深思„„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 ”“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大江东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学生阅读 的“大气”文章,学生 世界大事、大事、社会风云、。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 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世界格局、巴以和谈、伊拉克的战火、奥运会、“ ”、国企改革、黄河断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对 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学生 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先认识它们,它们,这惟有下功夫观察”。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 功,不会观察的人,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到写作,冥思苦想,腹内空空,当然写不出东西。不会分析的人,不会将观察的材料,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不会透过,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 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有米可炊”。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 ”。平淡无奇的学生生活使学生对周围的事情熟视无睹。要让学生明白:观察 一时性起,心血来潮,而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学校观察老师和同学,在路上观察社会,在家观察家人。
多彩的,但观察生活不 一览无余,面面俱到。观察时,要有选择、有侧重、有主攻。比如在学校观察同学,就可以选择试卷发下之后,早自习到校时„„ 的眼睛,伸长 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的精神,从生活中 新事物,新感受。
学生感悟生活
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即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内在的价值。从“从校门 家门起,母亲的烧饭做菜,晚上一宿的唠叨,到 天走出家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悟出“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德是不 悟出的。从“学业上的互相竞争,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的互相交流”中,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生活无处不 亮色,而要挖掘亮色,以“德”为先。
学生 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能和哲理。
应启发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 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 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提倡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有两个意义:,作文和做人上分不开的。作文和做人一样,要真诚、质朴,不要弄虚作假、言不由衷、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提倡写真情实感,是 文风问题,关系到做人的问题。,学生敞开心扉,写真情实感,就能真正窥探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 到 的心灵深处,放矢地做渗透、诱导工作。
学生写文章、写观察笔记,要求说 的话,写 的思想,许多学生在习作中向老师敞开思想,倾心交谈,地反应了 许多思想问题。暴露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学生心扉紧锁,专写假话、空话、大话来敷衍老师。暴露 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也 简单粗暴,压制。而要分清主次、轻重,有 地、艺术的。
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愈是 的,就愈动人;愈是濡染了 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
现在有那么多学生不愿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教师是有责任的。教师的责任是教师自
觉不自觉之间倡导了学生说假话。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学生写了 进取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都通常给学生打高分,学生作文中 了 的捡钱包、送老人回家;只要学生写 优美的句子,哪怕是堆砌词语,也给学生打高分。相反学生暴露了思想的弱点,正如学生现状中所说,教师就因学生思想不健康而将作文定为不及格。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写真情实感,而好写空话、套话、假话。正 教师长期有意无意的误导,了现在学生作文假大空的,教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不要因一时的喜好,随意给分,而是
学生的作文,教学生做人。教师用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心愿》一文中,一学生诉说家庭的苦恼,父母 忙于生意 吵架,他不希望钱,倒希望有 温馨的家。老师就写上“人生的道路有鲜花、阳光,也有坎坷、陷阱。挺起腰来和不幸抗争。”另 学生在《心愿》中写到:我想有 家,父亲去世,母亲外地打工,剩下他一人独守空家。他怨父亲,别下 母子俩离家而去,他怨母亲,忍心将他一人留下。“父亲
家,妻子儿子,将生命献给了煤矿;父亲倒下了,母亲只好撑起家的经济杠杆,在外劳碌奔波,孩子,多想想母亲的不易,丈夫倒下了,儿子 要长大,要读书。要 家明天更美好,发奋读书,孝顺母亲。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让老师看到了你一颗纯真而多情的心。老师非常感动,无情未必真豪杰,你在老师心中是 永不言败的真正的男子汉,老师相信你有能力 好这件事。”
写作,仅 了写作,也 了 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从而健全 的人格,使 精神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高尚品格的人。德育求实效的一项 措施,已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事实上作文评语应是对学生 客观地 地评价。
相 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除了写上有 性的评语外,还应找同学 谈心。放矢的评语是必要的,但光靠评语是 解决问题的。
学生不 评语,往往一看了之; 虽 看了评语,但领会不深;还 对老师的评语不以为然,的看法。诸于此类,不作 的谈话,诱导,问题 得 解决,是那些家庭缺陷的学生。我在涌泉山中学任教八年,学生因家庭贫困而 的极度自卑,我就从经济上尽量地帮助,更 是教 人穷志不短,现在的努力,成就将来的辉煌。我到大成桥中学之后,又 了 更为严重的问题,那 单亲家庭或组合家庭的孩子的思想问题,父母离婚,而是 小煤窑夺去了 父亲的生命,心灵闭塞,娇惯,缺少家庭的温馨,缺少父母的真爱,解决 问题,我多写评语,多找学生谈心,给 以真爱。作文训练,帮助 健康成长。
学生写作,仅是 消遣,写作,也
个人素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有德才能得天下,有德才能治天下,有德才能
对、对民族、对 真正有用的人。有才有德才是 真正大写的人,新世纪合格的中学生。
第四篇: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陈晓如 文章来源:中山小学 点击数:1179 更新时间:2010-4-19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在指导中,也多侧重于培养。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叶老先生还说:“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有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真述实的良好文风呢?
1.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两角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 样处理这两角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这两角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他向乘务员出示了自己的月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是不应该的,但 如果交给乘务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有用它买张车票,才算真正地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确实在公共汽车上曾拾到过两角钱,但他没有用它买车票,而是交给了乘务员。后来他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特,所以就照搬过来了。象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写真述实的好习惯。
2.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学生写自己的话,强调倾吐胸中的积蓄,使学生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而又不致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统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米饭》、《第一次学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 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让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二、三件事 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教师提出要求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诚实的自己 的话。
3.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 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如要求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班48名学生竟有19名写拾到钱交给教师,16名学生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据了解,他们所写的事件 都是真实的,但就取材范围来看,却窄得令人可怜。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 式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 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一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面向社会生活,提高鉴别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 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
1.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教师在指导学生 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 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往往只写人物的优点,不写缺点。这次把写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作者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 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比如在《给爸爸(妈妈)打分》的作文命题中,提出了上述要求,并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不料这次作文在班级引起很大的反响,第三天全部交齐。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家 长核对,家长一致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些家长简直不相信是他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一名学生写道:“爸爸,您大概已经忘记了,有一次我向妈妈要零花钱,妈妈不但没给,还批评了我,您把我叫到厨房,背 着妈妈又给了我十元钱。„„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和妈妈一同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爸爸,可我只能给您打75分,而妈妈要打100分。”还有一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爸爸或妈妈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有位家长深有感触的说:“我这点毛病平时连自己都没有察觉,没想到会给孩子留下这么深的印象,看起来以后还真得改正。”学生们也一致反映这次作文没费劲,观察分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情节是生活问题或学习问题。而全面观察的取 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政治色彩,如何定性,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目前似乎尚无定论。我认为不应该将 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文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极好的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今年春天我给毕 业班辅导作文,有一名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在区民政局工作了16年,他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都说他是单位的工作骨干,还多次受到表扬。这些年,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叔叔们都先后当 了官,可爸爸还是一个普通干部。听妈妈说是因为没给管爸爸的官送礼。”抓住这个情节,我在班级进行了公开讲评,做了积极的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行贿受贿是一种腐败现象,在当前的社会上确实存在。但它不是 社会的主流,更不是社会的本质。党和政府已制定了严厉的措施,决心铲除腐败,净化社会环境。那些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创设良好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 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阅读优秀的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各 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安排了大量的优秀节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哪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
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 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请英模作报告,到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既从中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 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 陶,这样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认为,作文教学是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一条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一条是培养是传授作文的基本知识,忽略了哪一条线,都会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
第五篇:作文教学在课堂中的渗透
作文教学在课堂中的渗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杜甫如是说。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练笔,使读写结合、互相促进,这是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挖掘教材因素,巧设练笔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读文”是为了吸收,“写文”是为了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从“读文”中吸收的思想观点、表现技巧、借鉴运用到“写文”中去,实现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让学生来联系自己的父亲,写一篇文章来体现血溶于水的无价亲情。学习老舍《母亲》一文后,体会作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限忏悔之情,让学生学会珍惜母爱,可学自己的母亲。同时教师可以再补充一些描写亲情的句子,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以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二、补充文章的故事情节使其不断完善。
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大语言训练力度。例如《我与地坛》一文,教材中只节选了两部分内容,而全文为七部分,尤其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内容大量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特别值得一读。春夏秋冬四季在作者史铁生的眼中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补充了这些内容,我们就会更进一步理解、甚至走进作者的心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就是补充情节的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延伸故事情节的多种可能、发挥想象空间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颇有益处。例如《项链》
一课,同学们对故事情节特别感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故事情节 假如佛莱斯节夫人说那串项链是真的呢,主人公玛蒂尔德会怎么想,是不是她的心灵就会得到抚慰,十年的功夫就不会白费呢,让学生展开想象,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作者在这里却说那串项链是假的,那么主人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十年可不是一天两天啊!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尽其所能的畅所欲言。
四、激发想象再现文章中的画面美。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古诗。在扫除语言障碍,了解诗文大意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具体描述,在练写中“入境”,使读写相得益彰。如《江雪》这首古诗,作者形象地描写了雪中鸟儿不飞、行人绝迹、孤舟独钓的凄凉景象。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借助课文的插图和诗句,让学生进行扩写,学生兴趣盎然,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到: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漫天的雪花纷纷地飘着,田野、村庄、山峰和树木都被大雪盖得紧紧的,压得严严的,色彩鲜艳的大山早已被围困在茫茫的大雪之中,环视四周,白雪皑皑,不见一只飞鸟。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茫茫的雪野,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到别的东西了。侧耳倾听,若没有大江的浪涛声,这雪野显然就是一个僵化的世界。然而,在这冰凉、空旷、寂静的世界里,却停着一只孤零零的小船,船上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在江中聚精会神地垂钓。看那片片雪花飘在他的身上,阵阵寒风刮在他脸上,他都若无其事,只是不时摆动一两下身体,或是擦一下脸颊,可两眼总是那么认真地注视着江面。他的动作是那么轻巧、灵活、神情是那么倔强、孤高,他真是以为勇于战胜困难、有着顽强意志的人。由此可见,画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笔者认为: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钟情于语文教学,也就是为了提高自身和学生的生命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紧扣教材,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阅读和写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巧妙设计课堂练笔的情境,这便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