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及反思[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3: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及反思》。

第一篇: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及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及反思

课题: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9、10题。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探索活动。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学生会想到用测量角的方法,此时就可以安排小组活动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最后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等于180°呢?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二是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量、剪、拼、折等操作学具活动,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迁移思想,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气和严谨科学精神,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内在的结构美。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师生用的不同类型三角形纸片,量角器。教学设想: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学生是在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后学习的,对“三角形的内角”有一定了解,并且有些学生借助“三角板”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此,我是在此起点上设计教学的。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已知道这个结论是事实,但是没有经过验证,却未必可信。通过有目的的猜想——验证结论——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的探索验证活动,真正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在验证活动中学生已有的方法是“量”,而在这节课不但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方法来验证,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想出其他验证方法,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上要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让他们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环节意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名称引出内角,解决内角与内角和这两个学生其实已经熟悉的新知。】

师:请看(出示锐角三角形)我这有个三角形,谁能边说边指出这个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生到前面指。

师:(指三角形)刚才同学指的这三个角都在三角形的内部,我们把这些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它们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反思:认识三角形有3个角实际是前面的知识,学生已经认识,这节课开始只不过要揭示这样的3个角是三角形的内角,这3个内角的和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知识不是难点学生很快掌握。〗

二、探究新知

【环节意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这节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有目的的猜想,从而为学生的探索提供空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对学生形成“三角形形状改变,但内角和不变”的观念很有帮助,做好了铺垫。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猜想三角形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迁移的能力。然后通过小组的探究,汇报与指导,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学生猜想部分我预设了两种情况:

1、学生只猜180度;

2、学生猜120度、180度、210度、500度„„(板书)然后有目的的筛选,最后揭题。】

(一)猜想:

师:请大家猜想一下,(边指边说)这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可能会是多少度呢? 先不要着急说,想想前面我们已经学习的三角形的知识,猜猜看。

生:180度。(都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你能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你能肯定所有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吗?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反思:由于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猜想和学生已有的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猜想这一环节很有兴趣,做到了积极的猜想。许多学生都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他们并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从而引出课题一起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

【环节意图:对猜想必须通过验证加以证实,由于小学生思维抽象度的限制,一般采用测量与计算方法验证,初步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想出其他的验证方法,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其中学生说验证方法这一环节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是先说出测量的方法,然后由教师引导想出其余方法;二是学生说出多种验证方法,然后放手小组合作验证结论。】

(二)小组探究,得出结论

师:请大家想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1:把三角形剪一剪。师:怎样剪?能说说想法吗?

生1:把三角形的3个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好)还有方法吗?

生2: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把每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师:这位同学用测量与计算的方法,大家认为怎么样?(好)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好方法,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注意分工要明确。

(放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实践操作。)汇报交流:

组1:我们组是通过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计算得出结论的。

第一个三角形∠1=40° ∠2=60° ∠3=80°

∠1+∠2+∠3=180°

第二个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第四个三角形叙述同上,我们组通过验证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师:这个小组通过测量与计算的方法验证了结论,叙述很完整,表达很清晰,其他小组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组2:(边演示边说)我们组是通过把三角形的3个角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的。

师:你折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

师: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通过这种方法验证都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呢? 生:是。

组3:我们小组把三角形的3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发现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平角的度数是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师: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是)

(只有一名学生)说:不是,在所测量的三角形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5度。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1:准是你量错了。

生2:有误差,现在的量角器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洞,根本量不准。生3:就是量错了,我们组也用“量”的方法验证的就没错。师:请大家注意今后在测量时要尽量减少误差。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探究的过程。(课件演示)边演示边说。

〖反思:本环节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实践操作,应该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索验证活动,真正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在本环节中自己有许多不足的方面,如学生在小组内采用了多种方法验证结论,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全部展示,但老师也没能关注到所有学生,没有及时评价那些没有展示的好的验证方法的学生,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如学生说他们测量时发现在所测量的三角形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5度时,老师请其他小组学生解决问题后,还应及时鼓励这个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想弄清楚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5度,从这一点看出自己还是没能把握好课堂上随时出现的情况,没能真正关注到每位学生。〗

三、巩固练习。【设计意图:设计的练习让学生更深的对所学的新知加以巩固,从而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增强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1、85页做一做。

2、练习十四相应练习题。

四、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

∠2=180°-(140°+25°)

=15°

∠2=180°-140°-25° =15°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即以学定教,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延续性。

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内容进行铺垫。同时,也为知识间的迁移作了伏笔。《课标》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课堂环节中的适时提问:“请大家猜想一下,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猜想本身就是学习的动力,掀起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小高潮。

二、让学生动起来,以动启思。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量、剪、拼、折等实践活动,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是这节课的突出特点。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中的全班交流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畅所欲言、互起互发、共同发展,而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的主题。

四、通过不节课给自己的启发。

为了有效地上好课,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但是,这种设计不应当是铁定的限制教学框子。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生活经验的学生。课堂总是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课堂上教学的情境无时不在变化,学生学习的心态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也在变化,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预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我已懂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到以“学”定“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只要坚持做到“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那么课堂将会更加生机勃勃,我们的学生就会产生智慧和欢乐,萌发出创造的火花。

第二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双主体”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课后反思

严怀军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我们初一数学为启动点,非常有幸的学习了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模式、高邮赞化中学“导学案”教学,结合我们学生的特点形成了我校的“双主体”特色,我们这些新手是最大的受益者。本学期快结束了,我上了一节汇报课《三角形内角和》,让我真切的感觉到“教育是门带有遗憾的艺术”。

本节课的宗旨是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进而提高教学效益。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请教了学校的教学能手余老师,请她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指导。对教学案中涉及三角形外角知识进行了探讨,在学习余老师的课后我们决定在我的课上也可一试。现将我在这节课的思索、认识、体会及迷惑、彷徨总结如下:

一、抓好小组建设及学法指导,是搞好“双主体’的基础。

“小组学习”是“双主体”的主要形式。小组建设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考虑成绩搭配、男女性别平均、学生的意愿;要通过小组文化建设增强小组团结协作的凝聚力;更要做好小组长的培训,明确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职责。比如在进行例二的探索研究时,小组长并没有组织好组内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的显得无序,最后也没形成一个总结来进行汇报。

二、“双主体”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双主体”中,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绝对不能越俎代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毕竟是学生,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引导、指导。初中生是有一定的自我修正能力的,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我在这节课上没有很好的关注全体学生,未能调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解决利用外角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产生倦怠、迷惑或感到困难时,未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获得成功。

三、实施“双主体”,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实施“双主体”后,表面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松了,但教师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提高业务素质。课下教师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要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只有这样,课堂上利用非智力因素,展现一切课堂机智,调动学生投入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才不会只见热闹,没有成效。

四、我的疑惑

1、“双主体”的实施对优秀学生来说的确得到了更多、更快的发展,对于那些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够好的孩子来讲,简单的知识他们是投入进去了,碰到难的,比如现在的几何推理部分,他们就丧失了自学能力,让他们做,那就更是摸不着东南西北了。

2、教学流程要求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在预习时解决)、展示汇报、点评,对于每节课短短的45分钟来说,即使我们现在每堂课仅仅只安排了一个框题的内容,还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成绩如何保障?

3、小组交流学习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内那些基础差的、表达能力弱的、不够大方的同学常常是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真正实现参与讨论,长此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没有自信,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感谢学校的课改行动,给了我教学新生命,我必将坚定不移的沿着教改的路走下去,努力向教学能手们学习,提升自身教学修养,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清水塘学校 何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本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

课堂导入环节,我课件先出示三个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2、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3、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说说这几个概念,最后教师释疑:三角形内角和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的和。顺水推舟揭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新课探究环节,我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入手计算这两个三角板的内角和,学生计算后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提出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一样吗?都是180º吗?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

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93班的黄霜霜同学很机智的想到将她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通过折叠后拼凑在一起正好可以和直角重叠。她提出这个想法让我收获和一份惊喜,孩子们思维和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静待花开,就一定会有花开浪漫的景象。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习题的设计受课本资源的限制,没有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第四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这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激发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最后达成共识。新课程将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着重点放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技巧。我在实施探究学习时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本节课我在教学上先通过大小三角形争论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再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猜测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一样呢?学生初步建立一个表象,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否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为后面的猜测和验证做了铺垫,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特殊三角形过渡到一般三角形的验证规律。

(2)创造解决问题的环境,给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问题面前是退缩还是前进呢?这就看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我预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些各式各样、大小各异的三角形,还有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让他们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同时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选用什么三角形, 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第二:经过操作得到什么结论?使学生在操作上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学生分小组对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经历量一量、算一算;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学生是自主的、积极的。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反馈等过程真正经历了有效的探究活动。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后的游戏也很有趣味性,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不足之处: 1.验证猜想环节中,学生的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方法较单一,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思维比较定势,不敢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2.评价语言和方法都太单一,激励性评价没有层次。发言的学生比较集中,面比较窄。

3.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学习活动中,对剪拼和拼折的方法接触的太少,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引得太多,给学生的自主发现机会太少。

4.数学语言不够精炼,汉语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P85例5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各种方法(量、拼、折)去获取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途径测得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2)、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特征来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

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测得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四、教学准备

剪刀、纸张、锐角三角形纸片、直角三角形纸片、钝角三角形纸片、三角板、量角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课件。

五、预习目录:

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量一量

(1)画一个三角形。(提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准确,真实的测量出你所画的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度数写在三角形里。

(3)算一算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六、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讲故事新课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出示幻灯片)在一个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它们分别叫老大,老二,老三,平时,他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三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他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是钝角,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老三很纳闷。

要求学生只要认真学习这节课,老三的问题就一定能解决,紧接着老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检查预习

让学生口答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概念。生:在三角形里的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生:在一个三角形里三个角的总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师用多媒体演示。3.新知探究

1)、通过学生分组合作验证: 画一画,量一量

学生画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提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后用量角器量得该三角形的内角和。量好后指名学生回答量得的不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在学生测量时,强调问直角三角形里有几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有几个钝角,锐角三角形里有几个锐角等问题。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剪-拼或撕-拼

要求学生先把提前准备好的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或者,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来,并把它们分别拼在一起,能拼成一个平角。折-拼

①先统一用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来折。

教师巡看学生操作,学生如果折拼直角三角形,及时提示:A先确定好斜边为底边;B确定两条直角边的中点并以这条中点线为准折向底边;C最后把两个锐角分别折向底边;汇报:发现三个角折向一块后,变成(几乎变成)一个平角。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大概是)180度。②要求学生再按刚才的办法,试着折一折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汇报: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向一块后,也变成(几乎变成)一个平角。也就是说,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学生回答回答验证结果,展示作业。把好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出示幻灯片演示剪---拼,折---拼效果)3).通过推算验证: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教师利用制作好的课件来演示。师问同学们通过量,剪-拼或折-拼发现了什么?

生小结: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出示幻灯片:早在300多年前,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1623-1662),就已经发现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而他当时12岁。师:你们今年几岁? 生:9岁,10岁。师:了不起,你们比帕斯卡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提前了2—3年,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是数学天才,老师相信你们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你们相信吗?你们为自己鼓鼓掌。生边鼓掌,边说相信。

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研究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现在大家都累了,大家做一个游戏,帮角找朋友。接着追问,一个直角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钝角?

师:同学们本节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通过多种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通过本次学习,你一定能帮忙解决钝角三角形内角三兄弟老三的问题,你想怎样给老三解释呢?想一想?(出示幻灯片)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一个钝角,如果有两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超过180度,它就不是三角形了,钝角三角形里的三个内角三兄弟就再也围不起来了。老师及时表扬,点评。

师:回顾以下,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

生:先测量计算,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大约180度,然后在剪拼折拼验证,再利用长方形说明直角三角形内角和,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对,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学数学就需要这种精神!师:除了这些,你们还学到了什么? 生:自己先读书学习师:多好的学习方法!。4)、巩固练习。

(1)出示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这节课重点和难点,学生独立完成。

(2)求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是多少度?(3)做课本85页做一做。(4)做课本88页第10题。5)、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布置作业

第五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直接认识,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这节课我以“观察--猜想--验证--应用”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新知识。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我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思维为主线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伊始,我以“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的故事激起学生“玩”三角形的兴趣,以“看你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怎么样?”引导学生愉快地“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三角形纸片被学生折成了各种形状,有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我顺势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玩法很容易就猜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发展了个性。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我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

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老师适时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我既不像过去那样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让学生做机械的操作员,也不是随意放开让学生盲目地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地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2、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够做到或者愿意尝试的方法进行验证。对于得出结论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思考新的方法,对于无法下手的学生,我会启发他们用“量一量”的方法,或启发他们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可以把角合起来看是多少?能用什么方法将三个角合起来?尽量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有些客观原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并让学生讨论一

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在有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选择了不同方法的代表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或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对自己或别人的方法有何评价等。我关注的重点除了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过程。

3、练习体现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当学生验证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我由易到难设计了具有梯度的练习题。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或底角的度数,让学生应用结论求另外的内角度数。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甚至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课堂研究引向课外研究。这样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既练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学生处于一种兴致勃勃地状态,学得轻松主动,营造了愉快的数学课堂氛围。当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用“折一折” 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时,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很多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折出来的,而且由于学具较小折出的平角不标准;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一些胆怯的学生还处在配合中,很少主

动发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下载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及反思[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及反思[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讲课反思 2014年12月26日周五上午第一节课全校举行第二次听评课教研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为老师们提供了一节公开课,讲课的内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听......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让学生猜测-质疑-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引导学生观察、......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一、“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实录与点评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实录与点评 翟家学区小学 王俊青 2012.4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运用了,但是这个定理到底如何证明呢?这时,本节的目标就已经明确下来了。证明的过程中,通过课前......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矣他斗小学施美香 新课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关系和其它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即......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秦秀娥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 《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之后的一个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三角形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