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猫教案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猫》
教材分析
1.《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体会猫的特点,感受猫的可爱,学习作者在语言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特别方式。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2.揭示题目: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段。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
(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第一句)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板书:古怪)读出句子语气。
3.这一段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古怪呢?自由读第一段。交流后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胆小、勇猛
4.运用中心句归纳段意。
(1)温习学过的中心句归纳段意法。(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5.朗读第一段。
三、落实训练目标
1.读文章第二段,思考句子间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2.用“中心句归纳法”概括段意: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板书:淘气)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什么样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怎样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先找到中心句,然后进行整理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②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时——古怪
胆小 勇猛 猫:
小时——淘气 玩耍 跌倒
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我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猫和人”的和谐情趣。如学习第二节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体验,深化对“蹭”的感受,体会“人和猫”的和谐情趣。
接下来朗读成了体会情感的主要手段,通过自由朗读第四节,让学生感受小猫满月时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把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在这节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教学语言不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其次,读的还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
第二篇:《猫》教案设计
《猫》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点词语,理清线索。
2、理解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四、教学设想、采取“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精读品析——展示交流——总结反思”几个步骤组织教学。
2、以学生自读、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五、教具设计:制作相关的投影片。
六、教学时:一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师:
先点几各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然后老师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板书题,投放各种猫的图片)
生:观看图片,分析不同图片猫的表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营造活跃的堂气氛和良好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出示投影)
郑振铎(1898-19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掌握下列词语(投影)
忧郁
郁闷
怂恿
安详
蜷伏
惩戒
断语
怅然
污涩
红绫
3、学生朗读精美句段。
(三)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文思考:
师:(1)、小说写了什么中心事?
(2)、全文分几部分写“我”养猫的经历?
生:(1)、小说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
(2)、学生讨论发言:有的认为三部分,理由:以时间为序,每次养猫为一部分,有的说分两部分,理由:“我”的感情变化。
师点拨:都有道理,我们可按作者3次养猫的不同感情,把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14)记叙前两只猫受宠,可分两层。
第二部分(1——34)写第三只猫受屈而死,可分三层。
(四)精读品析
、细读文,美句揣摩
师:A、第一只猫从何而来?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
生: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
阳光里滚来滚去。
明确:跑、翻滚。与白雪球照应。
更显活泼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明确:花费时间之长,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师:
B、这只猫结局如何?
生:
亡失
2、鲜明的对比
讨论: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同学们思考发言。
老师点拨结合后练习第一题:不难看出,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
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经过这样层层铺
垫,故事推进到高潮“芙蓉鸟”事。在这个事中,猫的负屈含冤与“我” 的暴怒虐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再读文,精段赏析
(1)、分角色朗读16——29节,学生思考。
“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被猫咬死的?
同桌讨论发言;教师点拨。
(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把猫的不幸遭遇的描写作为侧重点,为下一步突破难点,分析的主题作铺垫)
(2)、齐读30——34节,思考(投影)
师:①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②第二只猫丢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③本文描写的侧重点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展示交流:学生按学习小组讨论以上3个问题,各组选出代表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堂小结: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作业:以“可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题
《猫》
作者:郑振铎
第一只猫
活泼可爱----------------亡失
第二只猫
更活泼有趣-----------------被人捉走
第二只猫
不活泼忧郁
懒惰-----被我致伤打死
§
告诫人们,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第三篇:《猫》教案设计
《猫》教案设计
www.xiexiebang.com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点词语,理清线索。
2、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四、教学设想、采取“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精读品析——展示交流——总结反思”几个步骤组织教学。
2、以学生自读、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五、教具设计:制作相关的投影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先点几各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然后老师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板书课题,投放各种猫的图片)
生:观看图片,分析不同图片猫的表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出示投影)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掌握下列词语(投影)
忧郁
郁闷
怂恿
安详
蜷伏
惩戒
断语
怅然
污涩
红绫
3、学生朗读精美句段。
(三)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
师:(1)、小说写了什么中心事件?
(2)、全文分几部分写“我”养猫的经历?
生:(1)、小说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
(2)、学生讨论发言:有的认为三部分,理由:以时间为序,每次养猫为一部分,有的说分两部分,理由:“我”的感情变化。
师点拨:都有道理,我们可按作者3次养猫的不同感情,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14)记叙前两只猫受宠,可分两层。
第二部分(15——34)写第三只猫受屈而死,可分三层。
(四)精读品析
、细读课文,美句揣摩
师:A、第一只猫从何而来?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
生: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
阳光里滚来滚去。
明确:跑、翻滚。与白雪球照应。
更显活泼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明确:花费时间之长,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师:
B、这只猫结局如何?
生:
亡失
2、鲜明的对比
讨论: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同学们思考发言。
老师点拨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不难看出,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
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经过这样层层铺
垫,故事推进到高潮“芙蓉鸟”事件。在这个事件中,猫的负屈含冤与“我” 的暴怒虐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再读课文,精段赏析
(1)、分角色朗读16——29节,学生思考。
“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被猫咬死的?
同桌讨论发言;教师点拨。
(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把猫的不幸遭遇的描写作为侧重点,为下一步突破难点,分析的主题作铺垫)
(2)、齐读30——34节,思考(投影)
师:①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②第二只猫丢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③本文描写的侧重点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展示交流:学生按学习小组讨论以上3个问题,各组选出代表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课堂小结: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作业:以“可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课题
《猫》
作者:郑振铎
第一只猫
活泼可爱----------------亡失
第二只猫
更活泼有趣-----------------被人捉走
第二只猫
不活泼忧郁
懒惰-----被我致伤打死.§
告诫人们,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猫捕鱼》教案设计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猫捕鱼》
原文: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准伏、坠、跃、皆字音,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过程与方法: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找关键词语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学会补白人物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猫的可爱、调皮。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找关键词语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难点:学会补白人物心理活动。
突破措施:通过想象,还原画面。
三、学情分析:
二二班的孩子已经接触学习了5篇小古文,小古文的短小、简单、有趣让孩子乐此不疲,甚至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修改小古文,或是按照小古文的意思仿写现代文。
小古文的学习有利用二年级的学生训练想象,说说写写古文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行补白等,有利于学生调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定记得小候读过或听过有关小猫的故事吧!(生交流)师:在很久很久以前啊,也有一只小猫。(出示图片)
猜猜今天的故事讲什么?板书课题。
二、老师范读,整体感知
1、到底小猫有没有抓到小鱼美餐一顿呢?你听老师读,边听边想。
2、怎么样?你猜猜结果如何?你怎么知道的?
三、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1、自己读。
2、互相读。
3、检查读。
四、师生研读,补白心理
1、读过后,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猫呢?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呢?板书。
(小馋猫、饿猫、狼狈的猫、倒霉的猫、可爱的猫„„)
2、结合图理解“伏”、“失足”、“坠水中”、“急跃起”“皆”的意思。
3、读文言,写白话:补白小猫的心理活动。
当小猫“伏”在缸上的时候,心想:
当小猫“全身皆湿”时,心想:
4、这么有趣的心理活动,为什么小古文中没有写呢?(想象)
五、有感情读,读出画面
这一则小古文好似一部动画片呢,情节紧张,充满趣味。请把你“看”到的动画片读出来吧!
六、结合画面,背读积累
出示图1配填空:缸中(),一猫(),欲()之,出示图2配填空:失足()水中,急(),全身()。
七、拓展想象,续写故事
哈哈,想象一下那只“浑身皆湿”的猫咪的样子吧。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呢?试着续写几句吧。
第五篇:《观潮》教案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 张立玲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教具准备:钱塘江大潮课件、观潮范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人们眼中的大潮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观潮》,多媒体出示图片1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打开课本和作者一起去观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潮水的?
2、多媒体出示图片2(让学生用书中的词填空)
3、理解“天下奇观”这是总写钱塘江大潮(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不一样,一个是景象,一个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是天下最奇妙、最罕见的景象)
4、作者按什么顺序具体描写观潮的过程?(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逐段分析课文
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看影片剪辑潮来前)
2、潮来之前我们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书中找答案。)结合影片剪辑,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板书,潮来前 江面平静)
3、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潮的人多?(人山人海)
4、文中如何写观潮人的心情?(等着、盼着)
指名读出观潮人心情的句子。
5、我们是否也在等着盼着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潮来时的影剪)
6、对照课文看作者如何描写潮来时的景象?(齐读课文)
7、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声音、样子)
8、在文中找找作者描写声音的语句读读。出示图片3(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9、潮水声音随着大潮的从远到近发生着变化,听到声音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潮水的样子)
10、找出作者描写潮水形状的句子读读。出示图片4(分读、齐读、自由读)要求读出浪潮来时的气势,分析句子修辞方法。
(板书: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
11、作者是怎样把声音、样子这两方面再现给读者眼前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潮来时的段落,边朗读边体会。
12、大潮如此雄伟壮观,大潮过后的江面又是怎样呢?看潮来后影剪(板书:潮来后)
13、大潮过后江面有什么变化?女生读最后一段,看课文从那些词语体现了潮水之大?
(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涨了两丈来高”)这些都说明潮大。
14、大潮西去江面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四、总结全文
1、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海塘大堤上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谁能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想。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
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是的壮观景象(放影剪)
五·当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
lǒng zhào báo wù méng méng
()()()qí guān héng wò fei teng()()()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堤岸(dī tī)恢复(huī fēi)风号浪吼(hàoháo)
三.补充成语。人()人()人声()()若()若()风()浪()山()地()()天()地
五.选词填空。
霎时 顿时
(1)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人声鼎沸。(2)(),潮头奔腾西去。
横卧 横贯
(1)宽阔的钱塘江()在眼前。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江面。
五、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平静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样子: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 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恰当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堂课中采用了多媒体影剪手段,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学生注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极必反”。我在为本课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起先没有充分考虑语言文字自身的特性,曾简单地把多媒体做为了教学的必须手段,后来才认识到多媒体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是起辅助作用,帮助教师教,帮助学生学。对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有平常心,应把多媒体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就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完全没必要把它全能化。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所以,最后设计时,对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以读为本,熟读成诵。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