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研究
一、确立数学现实性教学观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标准要求中,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数学教学回归于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积累的培养,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强小学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融入课堂中,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形成数学思考模式。另外,教师要善于将当今的科学技术和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向的目标设计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目标。然后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将教学价值内容进行细化,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不断地完善,教学活动内容也不断调整和变化,导致教学目标设计也随之变化。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内容对课堂的第 1 页 整体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设计过程中,在遵从新课改教学标准的前提下,要重点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要注重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科学、合理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创设趣味性的现实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性。所以,在课堂内容设置上要进行综合性考虑。要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现实问题,即不脱离生活本身,还可以让学生感到有意思,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引导式教学。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环节,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时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语言沟通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实际。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更新已有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 2 页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海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2008年3月—2008年8月
“有效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本追求,所谓有效教学,简言之,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起点也是基点,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精加工,将简单、静态的结果性的文本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再“创造”的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这样的加工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如何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熏染,创建出有效、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呢?下文以两个教学案例的简介和解读,来作一些策略性探讨。
五年级“体积与容积”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故事中的乌鸦用数学方法解决了自己的喝水问题。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聪明的乌鸦运用了怎样的数学方法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动画演示)想一想:瓶中的水为什么会升高?从而揭示本课的课题。(体积与容积)
师:教师手中拿出两个文具盒,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土豆和红薯,这两个物体哪个大?哪个小?运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量杯,装上相同的水。
师:先把土豆放入一个量杯,观察水面发现了什么?水面升高说明了什么?再把红薯放入另一个量杯,观察水面发现了什么?
师:比较两个量杯的水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那么谁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较大?所占空间较小?
师:其实所有物体所占空间都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所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定义。
师:老师和(××)同学比较,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这样说:有“有效思维”才会有“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数学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精减教学环节,让课堂变得简洁而高效,是我们整合教材的一条可行之路。
上述教学,紧紧围绕什么是“体积”这一教学难点展开,先创设学生熟识的问题情境“乌鸦喝水”,引出水面为什么升高这一问题,从而很好地为本课设下一个探究问题。在思维方向上,始终将“体积”这一概念与直观演示、操作、举例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对体积意义的直观理解,大大缩短了学生的思维途径,提高了思维效益,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是“寓丰富与简单之中”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率。
五年级“分数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材内容,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改组设计:导入新课后,师:同学们,请你先说一说1/4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估计一下阴影部分能表示这张纸条的 1/4吗?生:发表各自意见。师:如果请你用阴影部分表示1/4的话,你打算怎样做?生回答,教师随机演示操作配合。师:如果阴影部分表示整张纸条的3/4,又该怎样折剪呢?(小组讨论,师演示)师:请大家把桌上的6张纸条折一折,让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出整张纸条的1/
2、1/
3、1/
5、2/
4、2/6和2/10,(6张纸条长度相同)通过操作,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感受想法,生:我发现1/2和2/4相等,1/3和2/6相等,1/5和2/10相等,师:观察这三组相等的分数,你又能发现什么?生畅想自己想法,生:我发现分数分子和分母都扩大2倍,分数的大小相等。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缩小2倍,分数的大小也相等。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那么由此你们还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大小不变。师:是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分别写出几个与1/
2、1/
3、1/5相等的分数,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利用手中纸条折、对折,举例说明验证…… 师:我们翻开书看一看书上写的和你们的发现有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0除外”……
本课教学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先根据分数剪纸条,在折、剪的过程中,引起学生对纸条长短的关注,从而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在这节课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索与研究问题,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命的活力。教材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该着重考虑知识的“情景化”问题,以使教材知识变得活化和“生命化”,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加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之以“生命”,还原成“过程”。在本课中利用纸条折、涂这个举措为学生经历“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创造了条件,课堂因此显得生动而具有吸引力。
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秋日,葡萄园里的葡萄熟得透出紫色的亮光,让人垂涎。一只狐狸在园外转了几圈,发现有一小洞,无奈自己太胖,洞太小,进不了园中,它只好把自己饿了几天,终于得以进园,狐狸进园后,一会儿从下吃到上,一会儿从上吃到下,开心极了,待到它想出来时,却发现自己胖得不行,它只好又把自己饿了几天,才得以离开葡萄园。也许人们会嘲笑狐狸,而在我看来,该羡慕它,因为它已经拥有一种经历,而这经历又衍生出葡萄是什么味道,以及如何摘取葡萄的经验。这则故事启示我们,无论是课改中的教师,还是课堂上的学生,永远不要徘徊在“园外”,那样得到的只能是虚幻的诱惑,留下的只能是终身的遗憾,只有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中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充满艺术。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化的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化的研究
摘 要
新的课程改革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所需,这是因为个性化教学追求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发展,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然而不光是小学语文,数学同样也需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实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然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呢?首先要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形成有效的教学交往;然而最重要的前提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提高教学素养和个性。再者,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确立“差异”的教学目标;设置“优化”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设计“多样”的学习作业等等方法来实施。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从很多方面采取一些策略,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共同成长,达到最好的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化;个性化教学;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一)问题的提出................................................................................................................1
(二)概念界定...................................................................................................................6
(三)实施意义...................................................................................................................6
二、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育的问题及产生原因...........................................................xx(一)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育的问题..........................................................................xx(二)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xx
三、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策略.......................................................................xx
(一)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与条件..............................................xx 1.准确把握学生的存在差异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前提...........................................xx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要求...........................................xx 3.形成有效的教学交往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客观条件...........................................xx 4.提高教师素养和提倡教师个性化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条件.......................xx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化的策略...........................................................................xx 1.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存在差异.......................................................................................xx 2.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xx 3.如何形成有效的教学交往...............................................................................................xx 参考文献...............................................................................................................................xx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问题,“人才”众多,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新世纪需要的呢?这个时候“创新型”人才开始走进我们的视线,由于受到的传统教育,很多学生已经在千篇一律的学习中渐渐失去了个性。没有了敢于创新的勇气与能力,所以现在的新教改开始重视到“个性化”教育。但是要在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教育,这确实一个难题,而且实施的现状如何也是一个需要了解的情况。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1]这个要求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其实就是要在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教师对于“个性化教育”研究的现状了解,以及教师要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自身发展等方面采取一些应对的策略,才能达到最好的实施效果,否则可能得到不良的效果。
(二)个性化教学的概念
心理学把个性作为人的心理现象的一个重要内容来研究,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来定义个性。前一方面的见解是把个性看成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特征的总和”。后一方面的见解是把个性理解为“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关于个性化教育我国学者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应包括确定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可以将个性化理解为一种教育思想,即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弘扬教育的特色化。李如密教授认为:“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2]这一定义概括了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但对人们在实际操作中其具体指导意义是很少的。
那么所谓个性化教学,邓志伟在《个性化教学论》一书中认为,英文“individualized teaching”、“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personalize instruction ”[3]等都是具有以下内涵的教学,即个性化教学:(1)教学活动针对一个既定的教学目的,即教学在与最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个别性;(2)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3)在培养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等,可以运用个别的“小组和集体的形式”。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个性自由发展。个性化
教学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个性化教学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尝试采用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是他们在个性、社会性和学术性等方面的成长超过传统的教学。
(三)小学生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创新和实践为核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当前,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纵观目前教育现状,学生的个性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许多形式主义倾向依然存在,由于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已渐渐失去了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然而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成千差万别的每个独特的学生。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一门基础学科,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个性化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大工作,也是实现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1.实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个性化的,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别进行的,每个学生头脑中在发生变化时便是学习。可以说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非个别的学习,即使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或在班级里进行讨论,全都是个别学习。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重“知识灌输”,轻个性发展,使用同样的教材,采用同样的方法,要求同样的步伐,结果只能是迟钝的学生跟不上,聪明的学生不满足,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因此我们倡导实施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2.实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当教学针对个别差异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时,才能取得最大的功效。传统的教学一味求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差异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是顺从,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这不仅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甚
至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造成厌学情绪,形成个体学习心理障碍。而实施个性化教学,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更新优化教学策略,力求教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这种关心和牵挂就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实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践表明,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和积极求知的学生,教师的教怎样去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以及他们自我表现的需求,需要教师一定程度的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进修,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中实现教学相长、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育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育的问题
小学个性化教育的充分发展将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将来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也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虽然呼声不断,对于每个学校和老师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各地教育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要想考上好的大学,就得上好的高中,以此类推,小学的任务就是考上好的中学,传统的题海战术仍然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统一要求、轻视个别指导
在现今的教育中,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还是考试的分数上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家
长的命根;抄抄抄,逼出来的绝招。”其实依然说出了很多学生的心声,在现今学校各种大考小考,各种排名的情况下,学生害怕考试,害怕看到分数,自然也就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甚至到了厌学的地步。对于所有的学生,都要高分来要求他们,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没用进行个别指导,导致的只是成绩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高分重压下的悲剧者。2.重视知识掌握、轻视个性培养
“你们懂了吗?会做了吗?这是很多老师经常问的一句话,尤其是数学课堂上,最多的是你做对了没?你知道怎么做了吗?往往就只是看中题目的答案,让他们学会怎么解决问题,怎么计算题目这些知识技能方面。往往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个性培养,如何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而不是什么都按照老师所教学的思考,这相当于将一个棱角分明的石头慢慢打磨成一个圆润的石头,去掉了那些棱角,放在一堆石头中,还能找到自我吗?还存在个性吗?答案当然是否。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4]
3.重视标准规范、轻视独立创新
所有的答案都是标准的吗?有些人会说语文的不是的,但是数学就要有个标准答案。其实并不然,有些题目例如计算题,答案肯定只有一个,但是数学也是一门开放的题目,它的答案同样能够具有个性化,但是现在很多时候,学校或者教师还是习惯用标准答案去打分等等,当有学生提出新的观点时,可能还会遭到老师的打击。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会去标新立异,谁还会独立创新呢?最后作文是八股文,数学都像老师要求的一样,一眼一板的按照格式写出计算过程和答案等等。
4.重视师道尊严、轻视师生交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和学生就好像两个对立的面,老师觉得学生应该要尊师重道,要对老师有礼貌。同时,老师要在学生面前有威严,不能过分亲和,否则无法管理好学生。所以学生的眼里,老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甚至讨厌的角色,不得不听他的话,但是又不想按照他说的做。老师和学生的谈话都是为了成绩之类的,也不敢和老师真心的交流,这样老师很难了解学生心理真实的想法,自然就无法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制定个性化教育。
(二)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 1.经济发展影响人才培养模式
儿童的个性化教育不是从上小学开始的,应该从他出生就开始了,家长就对子女开始进行了个性化的教育。而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需要家庭的投资,父母的认识水平与经济实力无形中就促进或抑制了儿童的某些潜能的开发。儿童某些潜能的发展都有其关键期,在这种差异下,学校教育只能依据学生当下的发展,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采取弥补式的教育。同时这种教育还要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价体系相联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的自由性十分有限,这就很难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2.不合理的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
我国有的地区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但小学生的书包丝毫没有减轻。据了解,很多学生仍然要上辅导班,做大量的习题,由于家长大多很忙碌,各地的托管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他们周末还要学习艺术类的课程。我们可以批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可是目前社会激烈的竞争就是很好的指示灯,小学生们怎能不为了将来牺牲童年的快乐。更何况现在仍有很多老师只看学生的成绩,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一直处于南辕北辙状态。究其原因,老师也会很无奈地说是当下评价制度还是看分数,学校里的班级评比也看分数,不把分数搞上去,家长不同意,学校不同意,他们也没办法"。这种教育现实让所有的个性化教育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3.教师本身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实施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外部条件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是大专学历。他们多是专业基础比较扎实的人才,凭借学校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在岗的实践。能够很好地适应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教,相当一部分教师从行为上讲是应试教育的拥护者。这些教师每年寒暑假参加的新课改培训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付诸实施。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的指导。再者一个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老师,失去了个性,又如何去教育有个性的学生。没有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经验与学习机会,所以在探索中也会失败告终。
4.小学大班化教学是制约个性化教学的瓶颈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班级人数的特点是:城镇小学班级人数越来越大,最多的甚至超过八十多人,最少的也有五六十人;而一些农村地区班级人数虽然比较有所减少,但差不多也是超过40人的。由此可见我国小学教学班级人数明显超大,这样会直接影响了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课程的实施,同时对于个性化教学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由于教室人数太多,教室空间拥挤,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能注意前排和部分中间的学生,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后排学生始终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被当成了边缘学生。这使新课程改革中“面向全体学生”成为泡影。因为,大班额教学条件下教师不能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也很难了解学生的个性,无法尊重他们的差异性,更多时候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只有少数优秀学生受重用,大多数学生成了被管理者,他们的个性被压抑,也无法得到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教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与条件
1.准确把握学生的存在差异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孟祥林说过:“ 个性是人与人的差异性,是人的特殊性。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5]我们要发展个性,就得先知道学生的个性是什么,对每个学生要了解清楚,如果对于学生都没有了解,又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因材施教呢?教师们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教学,就要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准确的把握他们的差异性,进行不同的数学教学。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掌握学生的情况与差异之后,我们要做的不是想办法将学生的这些不同变成统一的标准,达到自己最好的教学效果。要知道现今的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它不仅强调“面向全体”,也强调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多元化的人才。以前教师在班级教学上大多数重视统一指导,难免会忽视了差异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不到他们应有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就首先要克服“一刀切,齐步走”的旧教育观念和习惯,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且能合理的去运用差异,把这种差异由问题转化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开发。所以开展个性化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3.形成有效的教学交往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客观条件
教学交往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信息、思想与情感及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教与学是通过师生交往才结合成为统一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学交往影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学习,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法,能够举一反三。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交往。有效的教学交往会让师生的关系更加密切,也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个性也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4.提高教师素养和提倡教师个性化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往往把教师更多地视为一种职业,并且提倡教师要具有共性的职业道德,然而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一面。实际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每个教师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6]个性化教学要落到实处,得到相应的效果,教师素质是关键。数学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具备全面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多种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不断取得提高与成功,潜能能够得到开发,个性能够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健康发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意即个性只能通过个性来培养。”[7]也就是说有个性教师,才能教出富有个性的学
生,这句话虽然有些大,但是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也决定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和教学风格。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优美个性的张扬。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他能建立独特的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教学风格,他的课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门课,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跟着教师一起学习,本能的会去学习老师,从而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数学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富有个性,才会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8]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1.准确把握学生的存在差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课外谈话以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信息,其次教师可以给了解到的信息建立学生档案,将学生的信息以及他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档案里,再次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特点。而且要注意不断的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档案的信息,保持信息的最新化。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1)确立“差异”的教学目标:统一的学习目标必然抹杀学生的个性。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为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我们允许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差异目标”,即教师设置多个层次的目标,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或学生根据教材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提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旨在要求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这一层目标是学生每人都应达到的,而发展性目标则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并且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更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让他们根据自己自身选择目标,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
(2)设置“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往往也是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因素。为了尊重个体差异性,我们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改革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应坚持自主选择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需要,通过提炼、拓展、综合,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个性有差异,他们对学习内容必然会有所选择。为此我们
提出: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选择。在确保学习目标能达成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哪些内容可以学或不学,多学或少学,先学或后学,快学或慢学。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发展个性。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因此,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等等。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可以采用自主式教学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可根据自学提纲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而合适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个体的差异,能够将学生的个性保留下来,而且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3.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
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优秀的班风学风,有效的激励机制,浓郁的教室文化氛围,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班级风貌等愉悦的教学内环境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班集体中,要做到师生之间人格上平等、情感上相容、思想上交流,让 “爱”的气息弥漫在教室内外。在班集体中,既要教育学生新生集体意志,执行集体决议,遵守集体纪律,热心集体公务;又允许学生别出心裁,照顾个人兴趣爱好,发挥个人个性特长,鼓励个人脱颖而出,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总之,只有在一个全新的、宽松的、有利于开发创造潜能的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使得个体的个性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
4.设计“多样”的学习作业(1)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基础性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解答,并能够成功,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9]
打基础;尝试性作业,作为巩固数学新知识练习,让中等生可攀,潜能生可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性作业,主要用于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为培养优等生,提高中等生,补充“粮食”,让潜能生能所触及。(2)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实践操作类,即几何性与生活性数学作业。如测绘、丈量、统计、购物等;收集调查类,即学校内与在社会中的数学实践性活动。如运用统计图表形式小学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撰写数学日记,主要是指对难题解答方式与思路的心得与学习反馈。
(3)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必做类,即基础性练习,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自选类,即尝试性作业练习,力求不同程度的学生各自解决自己的“瓶颈”;自寻类,即根据自身数学爱好方面及有兴趣钻研的方面,进行巩固性和超前性的练习,求得数学发展空间。5.形成有效的教学交往(1)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有效的教学交往的前提。教学与学总是在师生交际互动中进行的,如果没有师生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作用,怎能产生教与学的活动呢?
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主关重要的因系。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的热情高涨,学生好学乐学,课堂气氛活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和对话意识,民主、平等是交流与对话的基础,有了民主才能有自主、宽容、公平,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形成个性。加强与学生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帮助学生;教师特别要做到公正无私,不偏爱;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2)倡导表达的充分自由
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特见解要大力表扬,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妙想
要加以呵护。对于这样的回答应该给与鼓励,甚至要启发他们的思考,这个题目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做这个题目吗?试着一题多种方法解答。启发他们的思考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多听听学生的回答和他们的想法,不要总是否定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形成有效的师生教学交往。(3)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悟
让学生亲身经历不仅仅是是为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且是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应用,感悟数学知识相互严密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生活与社会实践让其感悟到数学这一门自然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大量的数学题目里面,也要让学生能去亲身经历,让他们知道数学还是存在于现实中的,与生活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学而无用,只是存在课本上的知识而已。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教学个性化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以及改变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教师的坚持,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才可能真正做到个性化的教学,本次研究也是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其他研究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极其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9)[3] 邓志伟著.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黄晓娜,王标.个性化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5] 孟祥林.个性化教育的本质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1)[6]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05)[7] 张兆来.教师个性与个性化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
[8] 杨春花.浅谈数学个性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A].理科教学探索.2007(11)[9]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G]中华民族教育.2001(05)
致 谢
第四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湟源县申中卡路学校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创新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符合《心理学》中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该课题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数学课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学,将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重点是通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内容:
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①有效地研究学情现状
②有效地研读文本
③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
④有效地选择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
⑥有效地设计练习
⑦科学的分配时间
其主要是指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为主线,通过对兴趣、评价、体验、合作、情境、探究等一些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题的研究原则 :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五、研究的活动方式与方法
(一)活动方式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课题组在每学期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六、研究过程与操作
(一)制定计划 及时总结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课题研究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有的课题研究甚至只是“闭门造车”。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有实效,我们从成立课题组起,就做到每学期开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大计划,结合各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每到学期结束,都及时做好相关总结。
(二)、加强学习丰富理论
1、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每年都自费订阅1——2份专业报刊杂志加强自学,除了组织好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双周举行的分组业务学习外,每学期课题组还要举行1——2次专题讲座活动,并要求每位成员认真做好记录,深入开展讨论。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问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培训、学习的成员归来后除作专题汇报外,还要上一节汇报课。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承接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己上的公开课,学期结束后每位成员必须上交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份案例分析或论文也可)。在几年的课题研究中,各位成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巨大的收获,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
(三)、目标定位 明确方向
1、认真分析 有效研读文本
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智因素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生。我们实行“集体研讨——个人调整”的备课流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进行开展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 高 老师解读课标,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2、抓住重点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下面是 李文娟老师在执教《辨认方向》一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
《辨认方向》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学生已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景,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李文娟老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所在的位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景和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做到:(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李文娟老师开课以学生熟悉的步行街喷泉为中心位置,找出喷泉的东、南、西、北方向的标志性建筑,从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活动中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三维目标”有效的达成。
3、以学定教 有效选择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课题组 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老师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就有效地选择了教学方式。
(1)严金芳 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课一开始,严老师就设置了一个玩“猜年龄”的游戏,当学生用a a+23分别表示学生 和 老师的年龄后,李 老师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能是任何数吗?为什么呢?如果用a表示老师的年龄,a又可以表示哪些数呢?为什么呢?”在一连串的求异提问中,挖掘了学生在掌握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还全面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2)杨小青老师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安排了测量图形周长的活动,杨老师准备了三个测量物品(五角星,长方形纸片、硬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测量活动。首先李老师就以优生带学困生的标准分组,在活动中李老师又亲自到每一个组分层指导,学生找出了5种测量长方形周长的方法,3种测量硬币的方法,3种测量五角星的方法,最后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演示测量方法,在这样一面向中间,照顾两头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轻松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让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得到淋漓尽致的表发挥。
(3)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和深入的课题研究,所有课题组老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课堂上鼓励的语言多了,简单粗暴的批评语言少了,老师们都善用表扬激励,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能及时、正确,富有区分度与鼓动性。
4、注重过程 有效选择学习方法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
王生良老师在执教的《什么是面积》一课中,充分选择了有效的学习方式,安排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进行教学。首先是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含义。然后是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大量实践操作活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策略的多样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总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并不一定以单一的形式呈现。这些重要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5、模拟创新 有效设计练习
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
(1)练习的内容要“求活” 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等形式进行练习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让每一个学生 “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如曹国玺老师在执教《商不变性质》时,首先出示[150 ○()]÷[50○()]=15÷5=3,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商不变性质。或者编一些相似的题目,由于几个文字的变化,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
(3)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第五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为0。由此可见练习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
(4)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5)易混知识对比练。例如在教“倍数和因数”时,就出几个数据:3、12、15、4、9、1,要求学生用数的整除里的知识说一句话,从说中练习,让学生体会,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数的概念。设计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
(6)设计一题多变或多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四)细化环节 提高质量
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我们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撰写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为重点,认真落实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四个环节,全员参与公开课研究,展开课题研究,从而促进常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备课: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提供研究课的老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课题要求优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说课:这里的说课是课前说课。是提高教研可得老师在上课之前向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说课,课题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每个环节,每句话的分析,修改后方可上课。
(3)上课:上课时,全体课题组成员都要参与听课,并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
(4)评课:首先由提供教研课的老师谈自己备课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然后由课题组参与评课,主要评议是否达到了深刻的目的,是否实现了课题的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做法符合课题要求?哪些做法不符合要求?
每次活动我校的小学高级教师王生良老师亲临参与指导,为我们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作了正确积极地引领。在磨课的过程中让执课教师与课题成员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七、研究成果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共收集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60份,案例分析及反思25份,教学论文20篇.在这两年中,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都上了一节面向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优质公开课。
我们课题组成员上了校级示范课10节,他们分别是
严金芳 老师执教的《左右》、韦花 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杨小青 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李玺邦 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李文娟 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王生良 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李桂秀 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赵惠文 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谈吉 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认识》、曹国玺 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
雷永连 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2009年9月—至今课题研究已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游戏、故事、课件等方式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活动时敢于提出疑问,不愿意与别人的方法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平时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断、去猜想。课外,班级数学擂台赛中他们敢于争辩;编写“数学小报”时又能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践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数学日记写得有板有眼而富有个性„„如今大部分学生不仅乐意学习数学,而且知道怎样学习数学。
2、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地提高
在进行课题研究后,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学生的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在2011年春季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中,成绩全县第一,在2011年冬季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州期末调考中,成绩全县第二。任教四年级数学学科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杨小青;2009年春季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州期末调考中,两学期都是全县第一,任教四年级数学学科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王生良;2010年四年级数学在期末考试中全县第一。任教四年级数学学科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严金芳;2009年,二年级数学在期末考试中全县第二名,任教二年级数学学科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李桂秀。
3、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时间内,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家不再迷信、依赖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能结合学生实际、地方资源、现代媒体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素材。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否定和肯定交替的过程。两年来我们基本完成课题计划与课题研究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衍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仅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在创新上的意义是无发展潜力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而全面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转向单一的过程性教学目标也是盲目的、过激的。因此,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依托,注重过程性目标的合理、可行,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预设的有效性。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反思: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课件的收集不到位,评课记录只有个人记载,没有形成集子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在本学期的开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健要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各种组合和发展方法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许这正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积极能动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也是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当下,教育应该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具有鲜活特性和创新意识的个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数学教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学水平。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这些研究特点是: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县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假设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2、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3、通过研究,使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色。
4、通过研究,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收集并整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课堂,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才。
(二)研究的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本校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校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我校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对该课题全面展开研究。
(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
(2)调查访谈法:调查访谈分析目前小学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反思经验,形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3月初至2011年4月初)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拟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
(3)制定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4月中旬至2011年11月底)
(1)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3)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总结验收和结题(2011年12月)
(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召开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论证报告、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
2、收集有效教学的典型案例,并把它整理成案例集。
3、撰写论文,总结影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为我们课题组购置了《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教学》等理论书籍,有先进的现代学习理论作支撑,有可能借鉴的成功经验,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研究视角,尽快获得成果。
2、课题组成员老师长期在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人能力和集体攻关能力强。
3、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愿意提供可靠的政策、经费及物质保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人员组成:
1、课题主持人
李凌娟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一级教师,课题报告执笔人。
2、课题组组长、副组长
陈宝根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蔡华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3、课题组成员
袁卫兵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设计访谈提纲撰写论文
史忠余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二)课题分工:
李凌娟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陈宝根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蔡华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
袁卫兵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负责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负责参与设计访谈提纲 史忠余 负责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