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9:0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覃小英

一、课题的由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市场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飞速更新,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素质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已重重阻碍,这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项的观念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小学数学课堂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一。在教学方式上主张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3、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二)实践意义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构建数学学科教学模式。

(1)创情导入,提出问题。检查复习→情景模拟→导入板题

(2)自主尝试,探究问题出示例题→提出要求→学生试做

(3)合作引导,解决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4)拓展应用,延伸问题。问题开放→汇报交流→课后实践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2)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3)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3、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3)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一年级(43名学生)

二年级(49名学生)

三年级(53名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2、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成数学模型。

3、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策略。

5、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标,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

(2)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教师资源与教材资源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课内学好数学知识,在课外用好数学研究。

7、过程与方法

(1)摆正教师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

(2)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8、情感、态度、价值观

(1)指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热爱生活的兴趣。

(3)发展学生弹性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对比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反思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1、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

2、完善本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建立课题组,确定首批实验教师。

4、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5、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申报、完善,进行开题。

(二)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

1、重点研究第一环节创情导入,提出问题(2006年9月~2006年12月)

2、重点研究第二、三环节,自主尝试,建立模型;合作引导,解决问题(2007年3月~2007年8月)

3、重点研究第四环节,拓展应用,感悟知识(2007年9月~2008年7月)

(注:每个环节的研究同时兼顾其他三个环节的研究,在突出研究重点环节的同时,与其他环节融会贯通。构成模式。

(三)总结、推广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结题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

4、结题时间:2009年8月~2010年3月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实验教师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一篇教学叙事案例,每年撰写两篇有关课题方面的研究性论文。

2、《我身边的数学》学生论文集。(每年每个实验班推荐10篇)

3、编辑校本教科研通讯(每两月一期)。

4、撰写结题报告。

5、设计“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板。

九、课题的研究组成参研单位:抚松县东岗小学

课题组成员:

组长:管清华

副 组 长:隋晓平、祝庆昌

组员:崔维臣、辛晓明、宋文志、姜玉芝

实验教师:张道荣、陈艳、梁中华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的保证。

我校有强有力的教科研组织机构,校长亲自参研,确定本项工作为“一把手”工程。

2、组织制度的保证。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经费的保证。

学校确保经费落实,确保专款专用。

4、学习的保证。

研究成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理论指导实践。学校多为实验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采取走出去,带进来的做法,提高研究效果。

第二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科研工作,我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以课堂为主阵地,激起了全体教师的科研热情。现就本学期的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备课、上课:

一学期里,我们每位科研教师都能够认真备课,搜集能够解决数学问题的生活常识,尽量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在听课过程中每位教师更能够做到讲通,讲透,理论联系实际。

2、评价、研讨:

每周一交流,每月一研讨,都有相关的记录和过程性材料。对每一节实验课做到认真的分析,总结,找出缺点和不足,达到共同进步。

3、二年级和四年级的两节数学研讨课,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起到了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引领作用。教学设计以备案。

4、以有两位教师根据自己以有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即将完成两篇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相关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

5、在校长的带领下,坚持理论学习,教师们在一段的时间内养成了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经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教师们的数学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问题与不足:

1、虽学习,但是,我们教师的水平还是有限的,缺少相关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发言不够主动,许多工作落实不是很到位。

3、对生活中的数学理解不是很透彻,缺少对生活中数学素材的捕捉。

三、今后工作设想:

1、收集本校《小学数学生活化题集》。

2、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借鉴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科研工作。

总之,由于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还刚刚起步,基础较薄弱,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它将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和生机。今后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才能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

第三篇: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 黄玉霞 内容提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 原型 探索 体验成功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大量生活味道十足的细节引入课堂,大大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更轻松、有趣。如在负数的教学中我从数的发展史手指计数、结绳计数开始,用温度、收支、盈亏、海拔等引入;介绍绝对值的无方向性则以坐出租车计费与方向无关作类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幻方用射雕中黄蓉戏瑛姑的情节引入中国古代数学家这方面的成就;计算训练选《哈佛女孩刘依婷》中介绍的扑克牌强 化训练法;用字母代替数的优越性通过猜数游戏引入,让学生在心中想一个数,经过老师提出的一系列复杂运算,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能马上说出他心里的数;为了让学生明确数据的收集方法,举手表决法的条件,我讲了个笑话:“不在的请举手”。而介绍抽样调查前我学着小孩的语气说:“爸爸,每根火柴我都划过了,全划得着才买回来”。笑声中学生记住了举手表决必须人在场,有破坏性或不易全面调查的有必要进行抽样调查等等。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定能够找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数学素材。

2、依托生活原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实际提炼后形成的,因此,抽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必然能从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新知建立在学生平时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基础之上,化抽象为具体。

七年级入学之初,我一直在思考,怎么上好数学引入课?教材是载体,教师要对课程和教学进行重新整合。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如何传递教师应该可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于是我心里一动:设置了一个过程,不把内容直接呈现,而是由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即魔术表演 “扑克牌猜找——百发百中”:一叠扑克牌打乱,花色朝向学生,任意抽取一张,让学生记住花色数值,教师看不到,插回打乱洗牌,教师再准确无误地找出该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发现老师 “手脚”。而发现的过程,学生必须敏锐观察,充分交流讨论,从而产生顿悟,发现奥妙!进一步再上升到理性思维,归纳出方法。而一个穷其然,穷其所以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情绪跌宕起伏,热情高涨,十分形象地感受“观察、发现、探索、归纳”这一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魔术之后,我又增设一些找规律的题目,使“观察,发现,探索,归纳”这一抽象的方法演绎得更淋漓尽致。

在《相交线》教学中我以小时玩的翻花绳游戏导入,让学生忽略绳子的颜色、粗细、原料,从花绳的变化抽象出尽可能多的图形。让学生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游戏中感受到:如何从现实的场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呢?显然要舍弃与数学无关的东西,只把其中的数学因素抽象出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接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flash制作的两根木棒交叉转动抽象成的相交线模 2 型演示,让学生再次体验从现实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

3、关注非智力因素,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是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心以及相互尊重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数学教学中显然应当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在享受到终身做人的教育,在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因而在涉及介绍到中国数学发展史等方面我总会加一些情真意切的激励性话语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心中的梦想与豪情。引入课中学生发现魔术奥秘后我也即时跟进激励:同学们,这个世界上,被苹果砸过的人决不只牛顿一个,可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其实他就是多了些好奇,用的就是“观察、发现、探索、归纳”这一方法找到了答案。同学们,也请泛滥你们的好奇心,观察生活,也许你们就是明天的牛顿。最后,还送给学生几句话,作为该节课的结束,以及三年初中生活开始的启航: 我踌躇满志,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为了美好的明天,珍惜宝贵的今天!使得活动的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十分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能一起看,一起说,一起思考,一起发现,一起喜悦,享受到一种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教学《再探实际问题——哪种灯更省钱?》我也及时告诫学生:作为一种能源,电、水、气都不能无节制地滥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家。不管一天我们的生活多么富足,我们都要保留节俭的习惯,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作为地球人的一种修养。进而加强学生在学校及家中从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细节开始做到节约能源。

二、让数学走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方面,强调了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3 我在注重把生活引进数学的同时,更关注把数学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巩固知识,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走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的魅力。

1、贴近生活,运用数学知识理解生活世界。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让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周围的生活世界。如学了相交线的垂直关系后,学生就能理解建筑中铅锤的作用;学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后,学生就能够理解潜望镜的构造原理;学了圆的性质之后,学生就会理解下水道的盖子,各种车辆的轮子,生活中的瓶口、罐口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椭圆形的。学了百分率的相关概念后,同学们就会更好地理解酒精度、利润率、优惠率、打折率是怎么回事;学了“正多边形概念、多边形的内角和、镶嵌” 知识之后,学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用同一种瓷砖铺地只见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者普通三角形、普通四边形,而不见正五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学了“概率”之后,学生就可以估算出“体育彩票”“福利彩票”中“35选7”的中奖概率是多少„„这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问题,是学生经常遇到的,这样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因为有了数学,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变得明朗了,学生对生活事物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刻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主动性,较好地体现课改理念,让数学走近生活、使生活数学化。

2、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应用数学。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会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因此在课改实践教学中,我不仅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更注重加强学生怎样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教学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再探实际问题——哪种灯更省钱?》,我课前布置了一个调查:你们家有几盏灯?这些灯价位如何?每个月电费多少?电费是怎么算的?不但在调查中分散了难点,也让学生理清了灯的费用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逐层剖析,并加以延伸变题,利用已学知识,判断出选择哪种灯比较合算,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家中提供一个合适的用灯方案。再如装修房子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学了几何初步知识之后可引导学生帮助家庭设计房屋装修方案,学了“正多边形概念、多边形的内角和、镶嵌” 知识之后,可引导学生帮助家长选择何种瓷砖铺地既美观、方便、又实惠;当工程师是大多学生的理想愿望,学习“线段”“点到直 4 线的距离”“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从某条河流向某村引水灌溉,如何引渠才能使渠道最短?在某公路上建立供电站同时向A、B两村送电,建在何处才能使电站到A、B两村的距离之和最短?学了“三角形稳定性”之后,学生知道如何使长方形的木框架不变形。学了“平行线”之后,学生知道球桌上应如何打才能使桌球准确打入射门。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进一步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感悟到“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从而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创设活动,在实际操作探索中提炼数学知识,使数学高于生活。数学活动课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以模拟的社会环境为舞台,揉合数学与生活于一体,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探索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本质与规律。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让学生预先制作几个正方体,在课堂上现场实践操作,沿棱剪开成展开图。学生在课堂中有独自操作,也有彼此交流合作的,气氛活跃,而在交流时发现有很多不同的展示图,于是引发了疑问:还有其他的展示图吗?到底有多少种?如何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讨论。教师作适当引导,让学生从剪出的展开图中先寻找特征,再根据特征罗列可能的展开图,从而发现规律,系统掌握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及特征。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系统性,我们可以通过探索,使之上升到理论水平,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数学课堂作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交汇点,其作用在于: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从生活中摄取数学信息,引进数学课堂,再“内化”为学生的 5 数学智能和技能,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尤其在新教材中,对于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更为突出表现。数学教育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封闭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才能真正开始认识并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校本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仁里集镇实验小学

王杰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

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假如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构建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使用对比实验、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等方法:

对比实验法:同类班级对比实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合作能力等方面对比,分析实验效果。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注意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验过程中,有计划有总结。争取在各阶段做好课题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教学效果的测量,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试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

第五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教学生活化”是一个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具体指教师将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将教材中的知识还原为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周边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课题的研究,将借鉴和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研究成果及理论在新形势下进行再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的一般模式及评价体系。

突破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方法,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研究,解决教师被动施教的问题,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

/ 4

3、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理论价值: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便于理解,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般模式,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

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一致,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内容

1、了解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现状,明确当前低年级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调查分析当前教师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助于教师创设课堂情境。

2、深入分析造成当前状况的原因。

3、对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

(1)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3)进行多种多样的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

/ 4

经验。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3、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五、研究对象和范围

采取抽样研究

选取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和数学教师,每个年级6个班,大约500人。

六、研究程序

1、起始阶段(2013.12—2014.05)

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

2、实施阶段(2014.06—2016.06)

(1)召开课题研究动员会,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2)带领大家学习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

(3)搜集《新课程标准》中与教育生活化有关的要求,制定成册,并分组学习交流。

(4)具体进行案例研究。

3、总结阶段(2016.07—2016.12)

汇总各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分类各种原始材料。系统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材料,汇集研究论文和报告,写出研究总结报告,举行研究成果展示会。做好研究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工作。

/ 4

七、研究成果形式

1、教案设计(2014.09)

2、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资料、图片集(2014.11)

3、优秀低年级数学课堂实录及课件、光盘。(2015.05)

4、教师研究论文汇编(2016.03)

5、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资料汇编(2016.05)

6、现场展示课(2016.09)

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范潇湘(负责组织实施课题方案)

成员: 徐海婷(收集整理相关理论材料、负责摄影工作)王瑞雪(观察比较,撰写反思)

艾培培(负责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

胡雯秋(负责问卷调查、组织现场展示课)

张 彤(管理课题组相关资料和数据,做好会议记录并建档)

王 巍(进行课题总结、鉴定、验收等,成果展示)

九、研究经费、预算

申请经费21000元(大致如下):

1、课题成员培训(4000元)

2、聘请领导教师(5000元)

3、资料费(复印、录像、上机等)(1000元)

4、课题成果鉴定(7500元)

5、印刷出版经费(3500元)

/ 4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活动总结 一、努力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在......

    2014年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我校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四年多了,这几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全体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努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对小学生活数学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对传统教学作出理性思辩、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仁 里集 镇 实 验 小 学 王杰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仁里集镇实验小学王杰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凤冈县花坪中心完小侯丽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浅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浅析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新教材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跨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这场大变革以课程改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