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时间:2019-05-13 03:5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凤冈县花坪中心完小

侯丽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应当将数学教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儿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那如何才使我们教师的数学教学生活化?下面就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理解,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启蒙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了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这样便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我们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 276 + 98 =?既

可以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买衣服用的是100元,那还要找回2元,即276 + 100-2;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到学校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出外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用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梁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现实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 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味袋和包装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件对生活的适应。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中导入时,安排了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人体的许多有趣比例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 „ 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同时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课堂教学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

摇篮。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认识米》时,我带领学生去操场走一走、跨一跨、测一测、量一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800米的长度;教学重量单位时,我带了几包盐、一块铁块、一些苹果、一袋黄豆等物品,课上让学生亲自称一称,感受一下,课间还带他们到医务室称称自己的体重„„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数感的启蒙。

五、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如:在教学 “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有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论中,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又如:在教学乘法后,我让学生猜一道题:有两对父子去吃饭,可是服务员却给了他们3双筷子,这是为什么?再问:同学们都知道4×5 = 20,现在只有10盆花,要求摆成5行,每行4盆,该怎么摆?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就激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六、练习形式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以及门窗和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

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七、注重联系实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基础教育”指出,应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向的信息传递,而且要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这样,学生既能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能在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如:认识“人民币”后,把课堂变成“小商场”,让学生模拟买东西。学生兴致高涨,有的“柜台”还模仿商场打出了“八折”、“九折”,一些学生就向我讨教“八折”、“九折”的意思„„只有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数学课堂,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才能获得各方面的满足与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和谐地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那么学生会把我们所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只有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研究的这个课题几年来,我有不少的感触和心得,我在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心得体会与大家一直分享:

一、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这就有必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更强调通过课程功能的改变、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实施的落实,把学生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例如:学了千克、米以后,让学生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克、你的体重大约()千克、学校教学楼大约高()米;学了比例尺以后,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二、在学数学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是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处理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即数学,只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照样也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一番。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学生在谈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有一位学生提出来问“老师,你今年有几岁了?”我想了想说“5年前我比我的儿子大25岁,5年后的今天,我的儿子已经6岁了,那么你们算算看,老师今年几岁了?”顿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算起来,有的用足了劲在苦思冥想,有的托着腮帮子左右为难。而最后还是没有能难住他们,很快便有了答案。虽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但学生们却都是乐此不疲,算得津津有味,还一个劲地相互出起题目来了。请同学猜猜自己父母的年龄。

数学源于生活,但必境又高于生活。因为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相对比较抽象。教学中只有充分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也才能更加体现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应用理念。

2、适当地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新知教学前应该明白,唯有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一种实际需要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而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例如“通分”一课教学时,对教材作适当的重组,以生活实例引入,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学校卫生包干区划分,其中五年级分到了总数的六分之一,六年级分到了总数的九分之

二,猜猜看哪个年级分到的多一些?

(1)指名口答

(2)你能否通过计算来比较哪个年级分到多一些?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尝试解答。

这种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通分不仅要会通分,而是要把通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来掌握,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数学应用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动物运动会”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乘那种装有圆形轮子的汽车,比那种装有椭圆或正方形轮子的汽车来得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的道理。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也可增加电表、水表的读数,并能算出费用,毕竟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三、在用数学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树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关注儿童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生活化情景活动。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 “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加强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三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仁 里

集 镇 实 验 小 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仁里集镇实验小学

王杰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学习内容的书本化、教条化,忽视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导致了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这样做的效果: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教材所呈现的范例上、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课本知识上,对数学的实际运用仅仅停留在做几道计算题或应用题上,没有把数学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没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忽视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在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在学数学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是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处理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

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即数学,只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照样也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一番。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学生在谈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有一位学生提出来问“老师,你今年有几岁了?”我想了想说“5年前我比我的儿子大25岁,5年后的今天,我的儿子已经6岁了,那么你们算算看,老师今年几岁了?”顿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算起来,有的用足了劲在苦思冥想,有的托着腮帮子左右为难。而最后还是没有能难住他们,很快便有了答案。虽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但学生们却都是乐此不疲,算得津津有味,还一个劲地相互出起题目来了。请同学猜猜自己父母的年龄。

数学源于生活,但必境又高于生活。因为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相对比较抽象。教学中只有充分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也才能更加体现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应用理念。

2、适当地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新知教学前应该明白,唯有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一种实际需要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而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例如“通分”一课教学时,对教材作适当的重组,以生活实例引入,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学校卫生包干区划分,其中五年级分到了总数的六分之一,六年级分到了总数的九分之二,猜猜看哪个年级分到的多一些?

(1)指名口答

(2)你能否通过计算来比较哪个年级分到多一些?你是怎样计算的?(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尝试解答。

这种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通分不仅要会通分,而是要把通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来掌握,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数学应用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动物运动会”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乘那种装有圆形轮子的汽车,比那种装有椭圆或正方形轮子的汽车来得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的道理。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也可增加电表、水表的读数,并能算出费用,毕竟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在用数学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

内容。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树立数学

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关注儿童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生活化情景活动。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 “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加强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这就有必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更强调通过课程功能的改变、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实施的落实,把学生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例如:学了千克、米以后,让学生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克、你的体重大约()千克、学校教学楼大约高()米;学了比例尺以后,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个好朋友星期天要到乍浦九龙山去游玩,准备买点饮料带去,(同时出示一些饮料的

价钱)你们能帮老师出主意吗?”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大家都跃跃欲试,有的说,买3瓶矿泉水,花去2×3=6(元);有的说,买6瓶“红牛”,花去5×6=30(元);有的说,矿泉水和“红牛”各买3瓶,花去2×3+5×3=21(元),有学生补充也可以这样算:(2+5)×3=21(元)……还有的说,除了买些饮料吃的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矿泉水、“红牛”和面包各买三份,花去2×3+5×3+1×3=24(元),或(2+5+1)×3=21(元)。看,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探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然后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浅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浅析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新教材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可以作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进而解决问题。情境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的教学氛围,它在教学中起着激情、引欲、过渡、强化等作用。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巨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学化”概念,即“抽象——符号——应用”的过程。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因此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

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这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且通过类比、分析和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我们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领悟最本质、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来观察生活和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正视与肯定“生活化”元素,以提升数学的人文精神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作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文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是—种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学学习活动。

二、“生活化”是更加有效”数学化”的途径,而非最终目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但是数学应该高于生活,在“生活化”之前,我们对所要运用的素材进行理性加工,教师自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解读这些素材,从数学的角度来加工这些素材,然后再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进程中。

“数学化”的理念策略还基于学生的成长水平与内在的学习需求,建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历有效数学化过程的策略体系。如何建构“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构建知识;

1.操作活动数学化: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由此反省抽象。

2.数学材料逻辑化:在反省抽象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用最简练的语言文字(即数学的概念、公式、定义、算式等)表达出来。

3.数学知识实践化:把知识运用到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洞察到知识的“内部境界”,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有让学生经历“呈现生活情景——把问题符号化,概括出一个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问题解决”,才能培养他们“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三、数学需要“生活味”的调和,更应警惕“去数学化”现象

“数学化”和“生活味”辩证统一,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二者相对平衡,数学教学就达到了相对的完美。数学课中应有的数学思维活动需要正常开展.必要的思维训练应该得到落实。著名专家张奠宙结合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在(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这样写道:“数学教育自然是数学内容为核心,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景,学生是否自主探究,气氛是否活跃,是否分小组活动,用了多媒体没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起来。‘去数学化’倾向会危及数学教育的生命„„”

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比较匮乏,他们所获得的就是那些比较直观、形象的生活经验,所以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生活味”比较浓一点。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不能始终停留在生活这一层面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源于生活”是基础,“高于生活”是升华与深化,这是著名小学数学研究工作者宋淑持同志对数学和生活关系的概括。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其具体教学思路及操作环节应包括:(1)从情景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2)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和已习得的知识与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的概念和方法,学习数学。

四,“数学化”是主流,逐步用“数学味”淡化”生活味”

数学教学内容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数学基础知识,这是直接表述在教材里的,反映着知识的结果和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另一条是暗线——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需要分析与提炼才能显现出来。

我们的教学要“数学化”,其过程需要用“数学昧”不断淡化“生活味”,以提高“数学化”的有效性。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当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时,“生活味”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调味剂”;当学生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基础知识,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生活味”就要淡一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注定了“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数学教学应该从小处着手,真正让“数学”与“生活”携手,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寻一个让教师客观把握数学化教学过程的目标体系,把“已完成的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知识”来教,把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分析研究。总之,在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铺好前进的路。但是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的内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科研工作,我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以课堂为主阵地,激起了全体教师的科研热情。现就本学期的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备课、上课:

一学期里,我们每位科研教师都能够认真备课,搜集能够解决数学问题的生活常识,尽量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在听课过程中每位教师更能够做到讲通,讲透,理论联系实际。

2、评价、研讨:

每周一交流,每月一研讨,都有相关的记录和过程性材料。对每一节实验课做到认真的分析,总结,找出缺点和不足,达到共同进步。

3、二年级和四年级的两节数学研讨课,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起到了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引领作用。教学设计以备案。

4、以有两位教师根据自己以有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即将完成两篇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相关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

5、在校长的带领下,坚持理论学习,教师们在一段的时间内养成了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经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教师们的数学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问题与不足:

1、虽学习,但是,我们教师的水平还是有限的,缺少相关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发言不够主动,许多工作落实不是很到位。

3、对生活中的数学理解不是很透彻,缺少对生活中数学素材的捕捉。

三、今后工作设想:

1、收集本校《小学数学生活化题集》。

2、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借鉴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科研工作。

总之,由于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还刚刚起步,基础较薄弱,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它将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和生机。今后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才能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文章内容预览(浏览全文需注册)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

    浅议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议“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黑林镇中心小学 王志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

    智慧教育,智慧教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智慧教育,智慧教师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覃小英 一、课题的由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市场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飞速更新,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教学生活化”是一个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具体指教师将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作者 刘婷 周胜利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河北省蠡县林堡中心校杨马庄小学 孙建梅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是“ 生活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