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 脸谱案例
在反思中求进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来到蓝天幼儿园工作半年,通过半年与幼儿的接触,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我发现,幼儿园的教学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那样简单,教学活动的实施并不是有了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足够的。
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多次汇报活动中。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自己进步的空间很大。以一次美术活动《京剧脸谱》为例: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但通过这方面内容的学习,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能够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了能够让孩子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仍有部分幼儿对于对称的了解还不够透彻。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一些中国的传统艺术,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引领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美术欣赏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使自己的欣赏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
勤思才能出好课,每一次教学活动的都不是一遍就成功的,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才能不断的调整进步。我将在反思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
第二篇:大班案例:京剧脸谱展
大班案例:京剧脸谱展
活动背景:
开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此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表现表达的机会。在进行到“了不起的中国人”的站点时,孩子们对“京剧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对京歌情有独钟,而且也非常愿意在纸上画脸谱,涂脸谱。渐渐地,孩子们已不满足现状,很多孩子都会主动地来问我:“席老师,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做京剧脸谱呢?”于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我想到了我们的陶艺活动,它不仅是我园的民族特色活动,而且也是孩子们很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那何不把京剧脸谱融入到陶艺活动中去呢?于是,我努力去寻找各种和陶艺活动相关的材料,并把这些丰富的材料投放到孩子们操作的环境中,我想,这样的话,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地参与进来,而且能在自己的发现、选择、探索中,与老师投放的暗示材料的互动中,使京剧脸谱的表现方式更加地多样化。相信,孩子们的情绪情感也会得到较好地体验。观察对象:大一班 观察实录:
今天的陶艺活动,我们引进了电脑,并且在大的黑板上布置了各种颜色的京剧脸谱的图片。孩子们进入陶艺室后,立刻被这些图片吸引了,在充分的欣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工作”起来。片段一:
部分孩子来到了长桌边,被长桌上的陶泥吸引了,聪明的沈逸辰说:“陶泥什么都好做,我们一起来做京剧脸谱。”于是,好多小朋友围在一起,拿起了手中的泥,认认真真地埋头苦干起来,只见孩子们在沈逸辰小老师的带领下,各把泥分成了一块大、一块小,大泥变成了京剧脸谱的脸,小泥搓成了长长的泥条,绕在了大泥变成的脸上,一会儿工夫,京剧脸谱已经初具规模了。葛辰添好奇地问:“京剧脸谱应该是彩色的啊,象这样才好看,而我们的确是泥巴的颜色,好象不是很好看。”沈逸辰看了看四周说:“那儿不是有颜料吗?我们再加工一下,不是可以了吗?”于是,孩子们搬来了颜料和毛笔,开始在泥巴上涂色,没过多久,用泥巴做成的京剧脸谱都变了样,沈逸辰的京剧脸谱变成了黄脸,葛辰添的京剧脸谱变成了红脸,……大家相互欣赏起来。片段二:
金旖陈和部分好朋友在欣赏完电脑里的京剧脸谱图片后,寻找起陶艺室里的其他京剧脸谱作品,并且纷纷赞叹起来:“哇,挂在墙上的真好看呀。”“你们看,在花瓶上也可以用京剧脸谱装饰。”“还可以在瓷盘上打扮呢。”“还可以在鹅卵石上画呢。”……孩子们越说越兴奋,这时,眼睛亮亮的张铭君发现了墙边的长桌上放着很多空空的,光光的,什么也没有装饰的瓦片、瓷盘、鹅卵石、花瓶等,她马上把好朋友拉了过来,在一阵切磋后,各自拿着要装扮的东西“操作”起来,张铭君、徐思奕等在瓷盘、鹅卵石、瓦片上用颜料进行装扮,聪聪、潘绿吟等找来了刚才小朋友用陶泥制作好的京剧脸谱,在背面涡上了泥浆,把它绕在了花瓶上,……没过多久,一件件精致的作品纷纷出台,展示台上的京剧脸谱琳琅满目起来。
片段三:
孩子们围在了展示台的边上,欣赏起了自己和同伴制作的京剧脸谱,非常地骄傲。这时,我放起了我们学过的京歌“我是一个中国人。”孩子们神气地班门弄斧起来,有的做起了有力的动作,有的唱得小头直晃……完全陶醉在其中,粗粗一看,还真有那么回事!分析:
不难看出,此次活动是非常成功的,非常精彩的,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和活动中,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有关。首先:老师在此活动中投放的各种京剧脸谱的电脑图片、黑板上的展示图片、墙壁上的欣赏作品等都对孩子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也是孩子们的最近热点话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使孩子们有动手操作的愿望及主动参与的兴趣。并能专注地进行陶艺活动。这也是孩子们的一种表现表达的需要。
其次,老师也在此活动中投放了多样的操作材料(陶泥、花瓶、瓷盘、瓦片、鹅卵石等)和相应的辅助材料(各种颜料),这些暗示材料的提供,给了孩子们极大的表现表达的空间,发展了孩子们的思维,满足了孩子们探索创造的需求。使孩子们在材料中得到启发,得到灵感,各寻所需,分别制作。这不仅拓展了对“京剧脸谱”表达表现的方式,使它的表达表现方式更加地多样化,而且,也使原本非常平面的制作、操作活动变得立体起来,生动起来。
再次,老师在此活动中,始终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仅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应的大环境,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应的操作材料即可。同时,把更多的表现表达的机会留给聪明的孩子们,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较完美地表达表现出了京剧脸谱的基本特征,也使大部分孩子在制作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所以,当最后,“我是一个中国人”的京歌响起时,孩子们又大胆、投入地表现起来,使孩子们的情绪情感得到了升华。
第三篇:285-音乐案例《唱脸谱》
音乐案例《唱脸谱》
课题:演唱《唱脸谱》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唱脸谱》是人音版第15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中的一首学唱曲目,是整个单元中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体裁为“戏歌”。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各地不同的地方剧种多彩多姿,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单元以“梨园撷英”为主题,<<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所以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了解京剧中的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教材中还涉及了多种地方戏曲,更能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其歌词从外国人对京剧的称谓开始,称赞京剧艺术:“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 顶呱呱!”尔后,从各种人物的脸谱入手,进一步称颂其生动形象、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全曲用京剧曲调谱写而成,共两部分: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唱出了我们对京剧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京剧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唱等形式学习歌曲《唱脸谱》,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感受和体验《唱脸谱》中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了解京剧的行当、角色;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京剧脸谱及行头等常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唱脸谱》和拓展欣赏,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让学生感悟到:京剧艺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了,它充分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难点: 对节奏的把握和京剧韵味的模仿
四、教学方法:说教法、说学法
五、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学生走进教室。
2、教师用特殊的方式向学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段,是我国戏曲音乐中的哪一种? 生:京剧。
师:大家说得好!那么请问: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出代表展示。
师:外国人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 , :一个美国人这样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这话听上去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京剧的魅力所在。
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加以补充完善,可以适当介绍京剧的来源,并借以导入下一个环节。
导语:从单元标题说起:这一单元的标题叫做《梨园金曲》,金曲自不必解释,而梨园一词是有来头的(教师口头讲解,并导入展示单元教学目标及本堂课目标)
(三)问题提示
(教师展示事先板书的学习目标)
(四)导学
引入:本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京剧呢?(1)相关知识
1、京剧的行当
1)学生看书23页,教师通过播放京剧行当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分别归属哪个行当。2)各行当的基本简介。
2、京剧的行头
蟒袍;宫装;帔(pei,第四声);靠、靠旗。(结合教材上的图片讲解)
3、京剧的脸谱 1)说“脸谱”
脸谱的起源;脸谱的功用;脸谱的种类;脸谱的勾画。2)看“脸谱”
结合教材谈论脸谱,增补下载的几个脸谱。从脸谱知识导入学唱环节(2)学唱《唱脸谱》
1、教师范唱,创设情境。
2、聆听歌曲《唱脸谱》(1—2遍)同学们思考回答:
歌曲的作者是谁?你能说出它的体裁吗?歌曲可以划分几个乐段,每乐段的唱腔上有何不同? 歌中涉及到多少种脸谱的颜色?多少个人物和故事?你能分别说说吗? 师生共同探讨回答上述问题: A段:旋律吸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并采用了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
B段:旋律完全使用了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从而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上述问题由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同时结合书上的图片讲解。
3、学生学唱《唱脸谱》的第二部分
反复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学生随音乐哼唱,适时教唱。
4、重点解决难点
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叫喳喳、、、、、、”
5、教师指导学生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五)展示评价
个别展示,评价计分与小组表演相结合。
(六)拓展
刚刚同学的演唱非常精彩,能看得出来,同学们对京剧艺术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些年轻人对京剧有着不同的理解,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播放的这首《说唱脸谱》,与我们刚刚学习的《唱脸谱》是同一个作者。我们来听听,想必大家一定有新的感受!
(七)小结评价
听完后老师引导:通过刚刚这首曲子的欣赏,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感悟到:一种艺术形式的生命力强不强,关键看它能不能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下去,这不仅要靠创新,还有把它植根于民族之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京剧知识,也演唱了京剧。希望以后京剧能够融入到大家的学习、生活中,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评价课堂效果,给班级打分。
(八)结束课业
在戏歌《故乡是北京》中学生走出教室。教学拓展
1、京剧的起源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2、梨园和京剧的起源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我国的戏曲的种类多达360多种,各地区种类各异,流布最广泛,观众最熟悉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作为五大剧种的京剧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合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3、京剧的行当
行当是我国传统戏曲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手段,各地方戏曲剧种都有行当的划分。京剧原分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后概括为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最后归并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
“生”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四种。老生有文老生和武老生之分。文老生分唱工(如《碰碑》之杨继业)和做派(如《四进士》之宋士杰)两类;武老生分长靠(如《定军山》之黄忠)和短打(如俐陆潼山)之秦琼)两类。小生分扇子、雉尾、官衣、穷生、武小生五类。扇子小生如《西厢记》之张珙,雉尾小生如《群英会》的周瑜,官衣小生如《玉堂春》的王金龙,穷生如《评雪辨踪》的吕蒙正,武小生如《八大锤》的陆文龙。武生分长靠(如《长坂坡》之赵云)和短打(如《三岔口》之任堂惠)两类。红生是勾红脸的人物,如三国戏中的关羽,《风云会》中的赵匡胤。从红生的扮相、涂面看,它应属“净”行,但其唱念则与老生戏同。初期京剧擅长关羽戏之程长庚、汪桂芬都属老生行,故红生戏也归并为“生”类。
旦
“旦”分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贴旦、老旦等。青衣因演员穿青衫子而得名,偏重唱工与念白,如《武家坡》的王宝钏,花旦以穿裙袄、裤袄为特征,偏重做工与说白,多扮演年轻活泼之女性,如《铁弓缘》的陈秀英;青衣和花旦在念白上也有区别,前者念韵白,后者念京白。花衫是京剧前辈艺术家王瑶卿、梅兰芳熔青衣、花旦于一炉而创造出来的,如《玉堂春》的苏三,刀马旦扮演女性中娴熟武艺者,但只有工架式的武工,不大开打,如《穆柯寨》之穆桂英,武旦偏重武工,应会“打出手”,如《十字坡》的孙二娘;闺门旦多饰未婚少女,表演活泼但有节制,如《拾玉镯》之孙玉姣;玩笑旦重做工、说白,扮演风骚俏皮一类女性,如《打面缸》的周腊梅;泼辣旦顾名思义,多扮演性格泼辣之女性,如《坐楼杀惜》之阎惜姣;贴旦是从明清传奇中“贴”角演化来的,有补贴、衬托之意,是剧中次要女角,如《西厢记》之红娘,老旦饰年老妇女,如《辕门斩子》的佘太君。除老旦用本嗓演唱外,其余旦角一律唱小嗓。
净
“净”俗称大花脸,分铜锤、架子、武花、摔打和二花脸等类。铜锤花脸因《二进宫》中徐延昭怀抱铜锤而得名,表演上偏重唱工,《铡美案》中的包拯也属这一类;架子花脸偏重工架与做工,如《群英会》的曹操;武花脸偏重武工与工架,如《定军山》的夏侯渊;摔打花脸与武花之重工架不同,偏重扑跌摔打,如《恶虎村》之郝文,二花脸是次要的净角,如《四进士》的姚廷椿。
丑
“丑”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两类。文丑有袍带丑、方巾丑、毡帽丑、巾子丑、彩旦等。袍带丑扮演官吏,多用京白,有时也用韵白,如《打面缸》中的大老爷,方巾丑是戴方巾的自命风流儒雅的读书人,念白用韵白,如《群英会》之蒋干,毡帽丑多饰市井小人物,又名茶衣丑,如《一匹布》的张古董;巾子丑也饰小人物,表演风格较毡帽丑含蓄些,如《苏三起解》的崇公道;彩旦即女丑,是丑角中唯一的女性,如《拾玉镯》的刘婆。武丑又名开口跳,重说白、武技与做工,如水浒戏中的时迁。
以上是京剧行当的大略情况。传统戏曲把各色各样的人物归并入各种不同的行当,在表演以及扮相、脸谱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程式;至于具体表演的时候,则要着重领会角色的个性感情。前辈艺术家曾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演人别演行”,即从一定的行当出发而不囿于行当,才能创造出栩栩如生、多种多样的人物来。
4、京剧的行头 蟒袍:
在戏中是帝王将相的官服。样子是圆领,大襟带水袖,质料用缎子,手工绣花,图案是团龙或虎,下摆绣海水、江涯。皇帝穿正黄色,王爵、太子穿杏黄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红色,此外还有蓝色、紫色、绿色、黑色的。服装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脸色也有关系。
女子穿蟒的,有皇后、公主、将相的夫人等。样式与男蟒相同,图案用飞凤、团凤。但尺寸稍短,只过膝盖,上身加“云肩”,下面系裙。
宫装:
也称“宫衣”,属于女用常礼服。用于皇妃、公主在一种比较随便闲适的后官场合。宫装虽然极为华丽,但规格低于女蟒,不能用于庄严隆重的环境。
帔:
即对襟长袍。常礼服性质的服装,男女都用,式样是大领、对襟带水袖,缎地绣各种图案,如团龙、团鹤、团凤、花鸟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蓝色,中年人穿红色、蓝色,少年人穿红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过膝而已,《奇双会》的赵宠、桂枝均穿帔。
靠:即甲衣。男靠,女靠。
5、京剧的脸谱 脸谱的起源:
脸谱,起源于原始图腾(约公元550年),后来逐渐演变成艺术化的戏剧脸谱。据《旧唐书·音乐志》和唐段安节撰《乐府杂录》记载,公元550年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战就戴上形状狰狞的假面具。到了唐代就发展成为一种“代面”的歌舞形式,这种戴面具演出,观众对演员表情变化看不见,妨碍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后来面具就不戴了,发展为将面具上的花纹直接画在脸上的化妆艺术。
脸谱的功用: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褒贬、别善、寓恶的艺术功能。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
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关羽。
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刚烈、勇猛、粗率、鲁莽的性格,如包拯、张飞。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秦桧、高俅等。蓝色喻意刚强勇猛、桀骜不驯;如窦尔敦。
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猛烈、暴躁;如青面虎张青、程咬金等。黄色意示残暴、骠悍、阴险;如宇文成、庞涓、晁盖等。
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京剧脸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灵活性。脸谱的种类:
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 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徵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 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4、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5、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6、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7、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 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10、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徵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11、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徵。
13、小妖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14、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脸谱的勾画: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淡有致,勾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得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的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色表演,他创造的曹操脸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据解剖学家研究分析,他勾的曹操脸谱脑门部位的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脸谱的勾画程序: 1.净脸垫底。
2.定位和揉眼、鼻窝。
以上两步因均用手指完成,故称“指揉”。以下程序均用笔勾。3勾底。4勾油彩、线。5加填膛、眉梢。
课堂点评:教师教学风格清新,层次清晰,设计准备充分,重难点突出.在教学中情景引入,表演力强,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指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运用多媒体和道具的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个性得到了发展与表现.点评人:亚布力林业局第二中学
王永泰
个人自传
我叫姜威,男,汉族,1981年6月15日出生,中学二级教师,大专毕业,现在任教初中二年级音乐。
我1999年7月毕业于阿城师范学院,1999年9月上班至今,学习上刻苦认真,练好内功,提高本领。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参加工作后,非常注重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2000年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尚志地区音乐教师比赛一等奖,2001年参加尚志市业务大练兵,获得领导的一致好评,2004年举行的音乐教师器乐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2008年,我撰写的《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获得省级二等奖,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绩突出,2002年函授大专毕业;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增强。
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坚持学习新教法,认真钻研业务,探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针对中学生器乐,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政治上,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一个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认真搞好家访,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考试中,每年在全中心都名列前茅,受到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第四篇:大班美术活动案例:《京剧脸谱》
大班美术教学案例《京剧脸谱》
课题:大班艺术领域活动 《京剧脸谱》 课型:艺术(美术)年级:幼儿园大班 课时:2个课时 设计思路:
京剧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虽然不是孩子们经常遇到的熟悉事物,但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孩子,符合孩子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孩子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孩子的创造能力。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而后在欣赏的基础上,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以脸谱色彩的绚丽及表情的夸张来吸引孩子,让他们对“对称”、“夸张”的美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与尝试,进而自主创作。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教学难点: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大胆设计脸谱。
教学切入点:从听京剧片段、欣赏京剧脸谱入手,而后进行大胆、夸张地设计脸谱。教学特色:根据幼儿不同的美术表现能力准备了四种层次材料,让幼儿创作京剧脸谱。教具:京剧片段VCD光盘、多媒体课件、“脸谱”字卡、四种脸谱材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2、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3、萌发喜爱京剧、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京剧片段VCD光盘、多媒体课件、“脸谱”字卡、空白脸谱、水彩笔等。活动过程:
一、播放京剧片段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师:孩子们听听,这是什么曲子呢?对这就是京剧,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之一,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评析:通过观看京剧的片段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初步感知京剧,萌发喜爱京剧、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脸谱,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1、感受京剧演员们特有的服装和脸部的色彩。
师:唱京剧的人很特别,我们来看这张图片,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的脸上是怎么样的?
评析: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演员脸上的表情和色彩,因为孩子们对演员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很感兴趣,但忽略了脸上色彩的丰富性和表情的夸张性。
2、欣赏讨论京剧脸谱的颜色及图案代表的意义。
师:唱京剧的人脸上画了一张张大花脸,我们叫“脸谱”(出示脸谱字卡)。你喜欢哪个京剧脸谱?它上面有什么颜色、图案呢?你知道这些颜色、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吗?
教师小结:在京剧里有红、黄、蓝、绿、黑、白等,色彩鲜艳,一看就很吸引人,观众可以从脸谱的颜色上分辨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如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3、欣赏京剧脸谱中对称的表现形式。
师:京剧脸谱和我们不化妆的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都有眼睛、鼻子、眉毛、嘴巴、牙齿、耳朵)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京剧脸谱上的图案、花纹和颜色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对称的,眼睛、嘴巴、眉毛、胡子用夸张的方法,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评析:这一环节借助课件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观看脸谱图片,感受脸谱色彩的鲜艳及表情的夸张,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三、幼儿初次尝试给脸谱涂色。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张已经勾好线条的京剧脸谱,我要帮他化化妆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自己动动手帮它们化化妆?
幼儿给脸谱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事先准备勾好线条的脸谱,降低难度,让幼儿在已有欣赏经验的基础上给脸谱涂上鲜艳的颜色,为第二课时的设计脸谱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活动准备:
准备四种层次材料:第一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第三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第四层次是一张空白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展示交流上次幼儿的脸谱涂色活动。
师:这是小朋友上次涂的脸谱,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最喜欢哪张,为什么呢?(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脸谱的颜色、图案)
评析:通过欣赏幼儿前一次活动的作品,让幼儿进一步地感知脸谱色彩的鲜艳及表情的夸张,为后一环节的设计脸谱提供参考。
二、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四种材料,你们可以自己设计和装扮脸谱,看看谁设计的纹路、图案、颜色最有创意?
评析:教师准备了四种层次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及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设计脸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层层递进。教师的指导重点在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
三、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感受其中的美。
2、让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点评。师:谁来介绍下自己的作品?
评析:通过自评、互评脸谱作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闪光点。点评时应引导他们从脸谱颜色、纹路、图案的对称性进行评价,进一步感知脸谱色彩的鲜艳及表情的夸张。
四、活动延伸。
师幼戴着京剧脸谱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1、目标基本达到。
此次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大部分幼儿能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也能运用对称和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来设计脸谱。
2、材料准备充分。
在活动中准备了四种不同能力层次的脸谱材料,充分考虑到幼儿表现能力的差异,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提高了幼儿的自信。
3、活动设计层层深入。
本次活动先通过欣赏京剧片段调动幼儿对脸谱的兴趣,萌发喜爱京剧的美好情感;而后在已有欣赏经验的基础上,给勾勒好线条的脸谱涂色;最后才让幼儿自己设计创作脸谱,层层深入,符合孩子接受学习的心理。
4、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活动中应加强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为“设计脸谱”这一环节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
5、活动不足之处。
由于幼儿能力水平的差异,部分幼儿在设计脸谱时线条还不够流畅,色彩也不够鲜艳,不能很好地表现出脸谱的特征,在平时应注重幼儿线条的练习及色彩的搭配。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戏说脸谱
戏说脸谱
主题名称:我是中国人 次主题名称:中国人了不起 活动名称:戏说脸谱 主要教学领域:艺术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学唱京剧《戏说脸谱》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活动目标:
1、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感受中国京剧的特点和魅力。
2、了解简单的京剧唱腔及表演。
3、熟悉歌词内容,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分析:用京剧唱腔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图片: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2、京剧脸谱实物。
3、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断。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京剧的特点。
师:放京剧碟片《包公断案》,让小朋友欣赏一段京剧。后提问:刚才小朋友看的是什么?它与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区别?(唱起来很有精神;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二、利用幼儿的好奇和想探究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学唱京剧的动力。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对,刚才小朋友们欣赏的正是京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一门戏曲艺术,这在国外可是找不到的哟!
1、出示课件: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蓝脸的窦尔敦深夜悄悄偷走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勇无比;黄脸的典韦很聪明,别人都喜欢问他问题,所以他觉得很神气;白脸的曹操,这个人很精明、奸诈;黑脸的张飞,侠胆仗义,但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
三、幼儿拍节奏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怎么拍?)老师把这五个古代人物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请你们听一听我朗诵的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是怎么说的?还要看看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表情怎么样?
1、看课件说歌词
2、师幼对接歌词
3、加衬词说歌词
四、幼儿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示范表演唱,幼儿倾听(录音)
2、幼儿感受老师的演唱与平时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这首歌唱起来很有精神;最后一句“啊。。。”拖得很长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3、教师重点、演示“啊……”,帮助幼儿突破难点。
师:刚刚小朋友已经学会唱这段京剧,但最后的“啊”……”,唱得不是很准,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唱,并学着一起唱唱这一句!(请小朋友一边听唱一边拍手并默记“啊”一共唱了几拍)
五、探索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演唱每个乐句,分角色演唱。
师:这首歌唱起来可有精神,但所有的人物都一个唱法,听起来你们觉得怎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黄脸的典韦,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六、部分幼儿扮演京剧演员唱歌曲,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快,最后一个好可长一些)。
七、幼儿戴上脸谱面具,边演唱,边表演【活动目标】
1、能用分组接唱、加衬词不同的手法来演唱《戏说脸谱》。
2、通过在看、学、唱中进行趣味创编,鼓励幼儿大胆演唱。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前进行了绘制脸谱的活动,现在戴上它十分兴奋。以幼儿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师生共同参与京剧的表演,让幼儿唱的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氛围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