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菌的启示
《细菌的启示》教案
杜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并记理解文中 的生词。
2.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2.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价值
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认知阅读
一、复习旧课 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总体常识: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准确、简明
3.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4.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
递进式:
二、检查字词。
理解阅读
三、研读课文。
1.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2.细菌对人类的挑战表现在哪儿?
3.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4.大量引用数字,使本文演讲极具雄辩。作者运用数字时有何特点?请举出具体语句说明。
四、写作特色
1.恰当地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2.语言口语化,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拓展阅读
五、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板书:
细菌的启示 郑也夫 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细菌对人类的挑战。
第二篇:《细菌的启示》教案
《细菌的启示》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当代视线的第一篇《细菌的启示》,是一篇围绕“细菌”而展开的分析、议论及启示,是郑也夫在“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做的一篇精彩的演讲稿。他通过对细菌的介绍和说明,把自己睿智、执着、从容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了,他振奋听众精神意志、同心协力共抗“非典”危机的鉴定意志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2.理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3.了解细菌的特征以及与人的启示。
4.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勇敢面对危机、克服危机的精神品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3.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题。【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2003年春天的SARS,带给每个中国人的不仅仅是恐慌。那段日子里,人们谈“菌”色变。你觉得细菌可怕吗?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审视SARS、细菌,看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 5
1、引导学生交流读到的信息(学生通过阅读能把握住细菌的性质和特征;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即可。)
2、帮助明确明确:这篇演讲稿作者主要从“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两方面告诉我们细菌并不可怕。
三、思路透析
(一)“认识细菌”部分
1、学生阅读本部分,了解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2、交流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生物界元老 无所不在 发挥重要作用 不可毁灭性 寄生
(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部分
1.朗读本部分,思考细菌对人类有哪些挑战? 2.交流见解 3.点析重点句段
(“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开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
“在“非典”期间„„谢谢大家“可归纳为,作者演讲的目的。)4.教师小结: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细菌,认识了细菌,并牢记——细菌并不可怕。
四、布置作业: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说出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1.学生小组交流 2.班内交流,帮助点析
/ 5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二、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找出句子来分析,师生共同交流
1.作者在演讲中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比喻。2.文中大量设问句的运用。
3.作者通过许多生动而新鲜的例子来引起鸣众和读者的兴趣。4.文中很多处运用数据来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
(1)文章第一段,从时间上讲,细菌存在的历史最古老,但是作者不说“古老”,而说细菌是地球上的“元老”。“元老”这个字眼,本来是指人类政治、社会集团中资格最老、影响力最强者。这和细菌有根本的不同,但是,用了这个词语,特别强调其年代久远,不可小觑,带有一种轻松、调侃的意味。
(2)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细菌的知识,难免抽象。作为科普文章,作者尽可能把它具体化、感性化。如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小结:尽可能让抽象的科学道理和日常感觉缩短距离,是科普文章基本手法之一。
(3)通常,我们把“杀菌”、“灭菌”等等,经常挂在口头上。但是,作者告诉我们,从科学角度来说,消灭细菌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事实上:其实人类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彻底消灭细菌,人类也没有能力办到。
把日常生活经验和科学道理放在直接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从心理学来说,这是引起好奇、关注的手法。从文章的写作方法来说,就是从感性经验提出理性问题的方法。
(4)严格来说,人类并不需要消灭全部细菌,因为有些细菌是有益的。这里的关键词语是“有害的”和“有益的”,有了这二者,论点就比较严密了。这里有一个形成论点的技巧,当你发现初始的论点不够准确,涵盖面过分宽的时候,3 / 5
就用得着这种方法,就是把论点加以限制。在前面加上限定的词语:不是要消灭全部细菌,而是一部分,“有害的”一部分。
(5)“抗生素”的事例。
这个例证,举得很有智慧。本来论据的任务,就是对前面的论点加以说明。但是,这个论据却不但是说明,而且把论点发展了。这个材料,是一个历史经验的总结:二十世纪初,抗生素代的到来,给人类造成了错觉,以为人类对细菌的斗争已经大获全胜。但是,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
这个历史经验的材料好处是,不但说明了前面的论点,而且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把更深刻的科学原理的一系列因果揭示出来了:1,由于细菌产生了抗体;2,抗体的产生是由于细菌基因复制总是有变化;3,复制的速度又是很快的,而人类繁殖却很缓慢。
小结:强调科学道理和日常生活感觉的不同。
三、品味本文精彩的句或词
学生精读课文,并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词语找出来,分组讨论并交流,最后说说这些语句或词语的精妙之处。
这个环节较为灵活,只要注意(1)学生言之有理(2)教师不要轻易给学生泼冷水
四、小结
1、引导学生谈收获及学习本文后自己的启示
2、引导归结
(1)科学就是对常识的颠覆,对常识的批判,就是对人的启蒙。这样的文章,可贵在于,首先,把读者从进化为高的成见或迷信中解放出来;其次,以形象的语言,对话性的交流,作雄辩的表述,让读者享受到一种演讲术的交流感、现场感。
(2)这篇演讲让我们认识了“细菌”,也明白了”细菌与人类进步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外也就自己的一些感悟写一篇作文来演讲,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定。
五、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明晰:通过对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们以科学的态
/ 5
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六、拓展交流
当有如“非典”之类的灾害,你会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告诉同伴吧!
/ 5
第三篇:《细菌的启示》教案
《细菌的启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识记并掌握生字词。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3.品味文章机智、风趣、通俗的语言特点。
4.探究本文主旨,学会正确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病患危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探究本文主旨,学会正确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病患危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932至1945年,日军731部队对中国的细菌战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深深的伤痛。日军731部队残忍地对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120多万名中国平民惨死。那么细菌又为何物呢?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郑也夫,1950年生,当代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西方社会史》、《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2、预习检测: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字形: 砥砺(dĭ lì)
喷嚏(tì)根瘤菌(liú)
反刍(chú)
豁免(huò)颠峰(diān)解释下列词语: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字,形容很多。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可匹敌:不能相当或不能等同。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自然条件。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言行自然、得体。
三、自主学习:
1.找出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2.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3.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寄生态度? 自主学习一:
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自主学习二: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生在细菌身上的变化——适应。生物进化的两个方向——简单、复杂。寄生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激发我们竞争、自卫的意识。自主学习三:
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这些不良行为做漫长的斗争。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合作探究二:
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合作探究三: 探究主旨: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五、学会感悟:
读了本文,你觉得哪些地方改变了你对细菌的固有认识?或者哪些地方使你有所感悟?把这些地方划出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悟。
第四篇:细菌的启示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细菌的启示》教案
精读赏析课型
两课时
单位:龙子心中学 姓名:武燕飞 上课时间 :2014-3-7
《细菌的启示》 教案
课型:精读赏析课型 教学时间:2014-3-7 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非典”时期的相关材料;
2、复习说明文的常识,重点学习说明方法及作用;
3、了解本文背景资料,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理清文中知识结构;
2、再读课文,明确说明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极其作用;
3、选读、研讨课文,学会结合实例,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认识细菌的特征和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3、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结合实例,赏析本课作为演讲词的语言特色。
3、结合《科学家的数字武器》,谈谈数字对作者观点表达的作用。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认识细菌的特征和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一、导入:
2003年的春天特别不寻常,“非典”病毒以流星飞电之势从南到北席卷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形式迫在眉睫。为应对这场疾病,北京紧急调动4000多名施工人员进驻小汤山医院施工现场,7天建成,8天后,小汤山医院开始接收“非典”病人。全国各地万众一心进行抗击“非典”的斗争,尤其是战斗在防治“非典”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令人深受鼓舞和感动。可以说,非典时期那种同仇敌忾全民抗击非典的精神,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可贵精神!那个时候我才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真正含义。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介绍你所认识的“非典”时期。学生介绍:
A、“非典”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
B、2003年8月16日下午16时,卫生部宣布全国非典型肺炎零病例,至此,中国内地共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例 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
C、2003年3月25日,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殉职,她是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被患者传染而牺牲的医护人员。
D、2003年5月14日实验人员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非典样病毒,从1只貉标本中分离到1株非典样病毒。科研人员通过电镜对病毒形态进行分析,确定是冠状病毒。„„
2、介绍作者及背景资料: 学生介绍。郑也夫,2003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
2003年爆发的“非典”是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场疫病危机。2003年5月12日,郑也夫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一次报告会上发表演讲,今天所学的《细菌的启示》便是这次演讲的记录。
3、在读书过程中你一定遇到了很多不会的生字、生词、易错字,你解决他们了吗?如果解决了,请将这些 “拦路虎”写到黑板上和大家分享。读一读,在生字本写写难写字、易错字。
砥砺
喷嚏
颠峰
根瘤菌
反刍
豁免
发酵
繁衍
摄取
觅食
笨拙
唾液
束手待毙
不卑不亢
不瘟不火
易错字:不计其数
名副其实
不可思议
一以贯之
束手待毙
4、考考你,这些词语你会解释吗?
砥砺
束手待毙
不卑不亢
不瘟不火
豁免
名副其实
不可思议
一以贯之
同学们互相考一考、比一比。
三、自读全文、讨论学习:
思考标划:
1、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2、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自读课文,标划答案或讨论。
①、学生明确问题1答案:
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②、你能结合相关的语句,解释一下这些性质或特征吗?(可任选你感兴趣的一例)
学生组织语言,自述。
学生解释细菌的性质或特征,班上交流。
A:我感兴趣的是第一条性质。细菌的历史竟有35到36亿年,人类历史才有200万年,与之相比人类的确太年轻了,细菌是生物界的元老。
B:我感兴趣的是第四条性质。细菌对生存条件的要求很低,核武器也奈何不了细菌。
C:我感兴趣的是第二条性质。细菌无处不在,人体中有无数的细菌,当人生病的时候,身体里的细菌数量更会大量的增加,所以尽量要远离生病的人,避免传染。
„„
③、学生明确问题2答案:
(1)、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2)、寄生是生物世界中最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四、问题探究:重点读18、19段,你能说说作者此次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吗? 学生结合语句,认识演讲目的。
点明此次演讲的目的,希望同学们面对此次疫病,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上的从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五、课堂小结,分享新知:
你在这一节课有了关于细菌哪些新知识,请组织好语言,把他们分享给你的前后位同学。学生交流新知。
A、我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所以不应该随地吐痰,生病的时候更不能,不然会把病菌传递到空气中。
B、我知道细菌对人类也有重要作用,病毒有4000种,对人体有伤害的不过100种,这100种病毒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才会存活,所以经常通风也是对抗病毒的方法之一。C、我知道抗生素能够消灭大部分细菌,但总有少数细菌天然就对此类抗生素有抵抗力,因而我们不能全凭抗生素消灭病菌。
D、“干净”和“肮脏”是相对而言的,从科学的角度说,所有的动物都被寄生着,所有的人类都是细菌的“寄主”。„„
六、布置作业:
1、标划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结合实例,赏析本课作为演讲词的语言特色。
板书设计:
细菌的启示
细菌是生物界的元老细菌无处不在细菌性质和特征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有不可毁灭性细菌的生存策略人类进步与细菌的简单、退化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寄生是细菌的生存策略之一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写作目的精神上的从容面对危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结合实例,赏析本课作为演讲词的语言特色。
3、结合《科学家的数字武器》,谈谈数字对作者观点表达的作用。
一、导入:复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学生介绍复习材料: 说明方法有(大多三个字):
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两个字)等。
二、再读全文、检查自学效果:
思考:标划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做出批注。可参照以下答题方法,举一例说明。(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
列数字作用:用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举例子作用:举……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作用: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学生各举一例,批注作用。交换思想、合作互助。
列数字,作比较:第三段,“大约在35到3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当地球上的生命过半时才出现了真核细胞生物,5.8亿年前才出现多细胞生物,人类的出现是极其晚近的事情,只有200万年的历史。”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人类的历史与细菌的历史作比较,通过数字的强烈对比,说明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列数字、作比较:第8段,“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繁殖30代,而人类要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人和细菌的繁殖速度进行比较,鲜明的突出了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打比方:第17段,“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哪是一只鸽子啊,那是一个飞行的动物园。它身上的寄生物无数,它的消化道里有寄生物,羽毛里有寄生物。”运用了打比方,把“鸽子”比作“动物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差不多所有的动物都被寄生着”这个科学事实,语言生动,比喻奇妙。
举例子:第5段,“人的消化过程,一些动物的反刍,都离不开细菌的作用。有些植物需要氮气,但不能直接吸收,靠根瘤菌的帮助来完成。另外,饲料发酵,奶酪、酸奶、酸菜等食品的制作,有机垃圾通过腐烂成为植物的营养肥料,都与细菌有着分的联系。”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说明了“细菌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三、选读课文,认识语言特色。
本文是一片演讲词,请举例赏析,体会本课作为演讲词的语言特色。提示:口语交际的语言特点,一般具有:①口语化和大众化;②互动性和综合性;③生动性和灵活性;④临场性和随机性等几个方面。
学生选读,商讨、举例。
1、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借助日常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化为明白易懂得感性表达。
讲故事:第8段中的“麻风病之父与麻风病人随便接触的故事”,生动说明了免疫力的作用。
形象命名:如第8段“人菌斗法”、第11段“和平共处”等命名不仅形象易懂,而且因为大词小用显得风趣幽默。
联系生活经验:如第11段中“狂犬病的症状”,第15段中“恐龙的灭绝”等使听众更易理解接受作者的观点。
通俗的口语表达:如第15段中“今天胃不好,明天头疼,后天又脚气了,”这些口语让听众感到就像聊家常,轻松愉快。
2、巧用设问句,自问自答,主要的好处是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如第17段最后:“石头上能寄生东西吗?不能。沙漠里能寄生东西吗?难呀!”
3、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的书面词汇。
如“得天独厚”、“束手待毙”等成语精炼地表达了要说的内容,也使演讲的语言丰富多彩。
四、问题探讨,引用数字的作用:
结合《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你能说说这些数字对于本文观点表达有什么作用吗?
(结合实例读读,感受这些数字带给你什么感觉。)交流感受。
①数字之间形成比较关系,给人确凿无疑、生动深刻的印象。如35亿年与200万年的对比让听众感知细菌历史的久远;细菌一天繁殖30代,数字惊人,让人惊叹细菌的繁殖能力。
②举出极端或者典型数字,使听众印象深刻,为事实深为信服。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使听众对无处不在的细菌有深刻的印象。
③数字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使数字有了感性,观点也具体形象起来。
五、全面总结全文、认识本文主旨:
(提示:可从说明方法、语言特色、演说内容、演说目的等角度考虑。)学生自己总结,分享主旨,互相查漏补缺。做笔记。
六、总结新知,可选一题:(可从语言特色、说明方法及作用、数字的应用等角度)
①、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②、在以后的学习中,哪些能够有实际作用?
板书设计:
细菌的启示
讲故事
1、把抽象的概念化为明白易懂得感性表达形象命名联系生活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 语言特色
2、巧用设问句,自问自答,吸引听众的注意和兴趣
3、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的书面词汇
4、运用数字形成对比,给读者深刻印象
教学反思:
亮点:
这节课是演讲词,体现了典型的口语交际的风格,因此本课重点是结合具体实例、重点语句,挖掘本篇语言表达的特点。学生举例的过程还是比较踊跃的,概括语言的特色也还比较到位。
其次是说明方法的作用,通过方法指导,学生经过尝试后,会觉得这些方法不仅应用于本课,也可以在其他的说明文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最后在课后总结中,学生通过分享新知,也能把学到的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不足:
在第二课时中,“结合《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你能说说这些数字对于本文观点表达有什么作用吗?”这一题目的设计,学生能够结合数字谈与作者观点的关系,但对于理论性的概念的表达,还是表述模糊,心中有,而却无从言表。所以处理时难免“填鸭式”。
建议:
对于文本的知识点,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反复比较、商讨,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学生通过这种举例、阅读、概括,也会觉得在课上有所得。
第五篇:《细菌的启示》教学设计4
《细菌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并记理解文中的生词。
2、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2、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价值: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总体常识: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语言:准确、简明。
3、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4、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递进式。
二、解题,了解作者,检查字词
郑也夫,195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砥砺dĭ lì 喷嚏tì 颠峰diān 根瘤菌liú 反刍chú 豁免huò 束手待毙bì 觅食mì 笨拙zhuō 唾tuò 细腻nì 口吻wěn 吝惜lìn
三、研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3、什么是寄生?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4、生物进化有哪两个方向?
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
5、细菌对人类的挑战表现在哪儿?作者认为对待寄生现象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6、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小结: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本文写作特点
二、研讨问题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文恰当地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找出来加以体会,并说说本篇演讲运用数字的特点。本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作比较。例如,把细菌繁殖与人类繁殖作比较。举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说明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一个部落或一个村落有病毒或细菌,把那里的人都害死以后,这种病毒或病菌也就灭绝了。”说明病毒必须在人口密布的地方传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维持下去了。打比方。例如,“这是一场人菌斗法,斗法变异。这很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是一只飞行的动物园。”分类别。例如,细菌的性质和特征分列了五个方面,传染病的途径有两种等。列数字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运用数字的好处是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给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
3、本篇演讲如何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理?举例说明。(1)讲述听众关注的、新奇的事理。(2)自问自答,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
4、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例如:“要你命干吗?在你肚子里吃你,生活得挺好的。要了你的命哪儿呆着去呀?对不对?”“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的体内。”“你今天胃口不好,明天头疼,后天有脚气了,不胜烦恼”这些口语生动有趣,便于理解。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三、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四、作业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