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辅助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总体风貌及其发展原因。
2.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原因;这一时段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的题材、体裁、风格特点。玄学、佛教与文学关系;门阀制度与文学的关系;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关系;文学理论的繁荣。
教学方法:讲授,适时运用课件演示重要内容与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
1.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2.试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繁荣的原因。3.试述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阅读书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99年版。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 上海文艺出版社。
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曹道衡编著《南北朝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汤用彤撰《魏晋玄学论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八代诗史
葛晓音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中国诗学研究
张伯伟著
辽海出版社2000年 禅与诗学
张伯伟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张伯伟著
中华书局2002年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 刘纲纪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章
建安正始文学
教学目标:了解建安、正始文学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建安文学、曹植、阮籍等创作思想与艺术特质,其代表作的学习、分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的美学内涵。精读作品篇目:
曹操《蒿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曹植《白马篇》、《名都篇》、《公宴诗》、《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 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洪生资制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阅读作品篇目:
曹操《薤露行》、《苦寒行》、《求贤令》、《遗令》
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大墙上蒿行》。思考与练习
1.“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试论。
2.简论曹操《观沧海》的艺术性及其意义。3.简述曹操诗歌艺术成就。
4.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5.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诗歌的?怎样理解? 6.时代政局与思潮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 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和影响。阅读书目
曹操集译注
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
中华书局1979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 节注
叶菊生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曹植集校注
赵幼文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 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阮籍集校注
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年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第三章 两晋文学
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西晋文坛概貌,掌握西晋文学基本特征及代表性作家作品。教学重点和难点:太康文风特点:繁缛。单调的题材,内容和华美形式之落差;左思《咏史》八首及“左思风力”特点及意义。郭璞的《游仙诗》及其特点。东晋玄言诗及其意义。精读作品篇目:
潘 岳《悼亡》(荏苒冬春谢)陆 机《赴洛道中作》
左 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思考与练习
1.左思、曹植、阮籍比较。(略)2.分析钟嵘诗品对左思的评价。3.简析左思《咏史》诗的文学史意义。阅读书目
陆机集
金声涛点校
潘黄门集校注
王增文校注
两晋诗风 王澧华著
中华书局1962年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第四章
陶渊明
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充分认识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和归隐的意义;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内容和价值有较准确的把握;同时通过一定数量“金刚怒目式”作品的阅读,认识陶渊明的“全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陶渊明归隐;陶渊明田园诗。陶诗的风格及人格。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田园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理解。精读作品篇目: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和郭主簿》(二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 阅读作品篇目: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饮酒》(少年罕人事)(羲农去我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杂诗》(人生无根蒂)(白日沦西河)、《移居》(春秋多佳日)、《拟古》(荣荣窗下菊)、《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述酒》、《咏荆轲》《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并序》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2.为什么说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
阅读书目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1979年 陶渊明集校笺
龚斌校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陶渊明集笺注
袁行霈撰
中华书局2003年 诗品注
[梁]钟嵘著
陈延杰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诗品集注
[梁]钟嵘著
曹旭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陶渊明研究
袁行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六朝文学论稿
[日]兴膳宏著
岳麓书社1986年
第五章 东晋南北朝民歌
教学目标:了解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产生背景、原因,掌握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掌握《西洲曲》、《木兰诗》等代表篇目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教学重点和难点:《西洲曲》、《木兰诗》,南北朝民歌风格之异同。思考题:1.南朝与北朝的民歌有何不同?
2.简述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艺术特色。3.分析木兰形象。
阅读书目
《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撰 中华书局1979年版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乐府诗集导读》王运熙 王国安
巴蜀书社1999年版 《六朝乐府与民歌》
王运熙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第六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了解山水诗兴起的原因及它和玄言诗的内在联系;掌握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特点及其贡献。掌握鲍照乐府诗题材内容的意义及其对七言诗歌形成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及得失;鲍照在整个南朝文坛上的地位,及其创新意义;谢灵运山水诗、鲍照乐府诗代表作解析。谢灵运与陶渊明诗歌的比较。精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登池上楼》、《石门岩上宿》、《入彭蠡湖口》 思考与练习
1.晋末宋初时期山水诗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2.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3.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4.山水诗缘何勃兴于刘宋?
5.“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评议。阅读书目
1.《谢康乐诗注》
黄
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3.《鲍参军集注》
钱振伦注
黄节补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第七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永明诗风的新变与宫体诗歌思潮的特征,掌握作家代表作的题材、风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永明诗风的新变;谢朓的山水诗情景交融的意境;齐梁宫体诗; 永明体;永明诗风与唐诗风格的辨析。
精读作品 谢 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王孙游》。
思考与练习
1.试比较大小谢的山水诗创作。
2.萧纲云:“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请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宫体诗历来受到非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书目
1.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明]张溥辑
江苏古籍出版社 2.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辑
中华书局1958年版 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4.谢康乐诗注
黄
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5.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6.鲍参军集注
钱振伦注
黄节补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7.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校注集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8.江文通集汇注
[明]胡之骥
中华书局1984年 9.宫体诗研究 胡大雷 中华书局2006年
第八章 庾信与南北文风的融合
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了解掌握北朝文学的概况;庾信前后期创作的变化以及后期集大成的创作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庾信故国“乡关之思”的诗赋创作;理解庾信是“南北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文学的风格。对庾信其人的评价。思考与练习:
.简述北朝诗歌发展概况。
2.杜甫《戏为六绝句》写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你怎样理解杜甫评庾信? 阅读书目:
1.《庾子山集注》 倪璠著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 吴先宁著 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3.《南北朝文学史》 曹道衡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4.《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 中华书局2002年版 5.《隋唐五代文学史》上罗宗强、郝世峰主编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
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朝赋风的转变以及辞赋发展的新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建安时期人性觉醒、文学自觉对抒情小赋发展繁荣的推动作用,掌握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的新风貌。王粲、曹植、陶渊明、鲍照、江淹、庾信等作家的代表作分析。魏晋南北朝诗赋合流的艺术倾向对赋体形式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1.简述《登楼赋》的思想、艺术性。2.简述《别赋》的艺术特点。
3.简述鲍照《芜城赋》的思想、艺术性。
阅读书目
六朝辞赋史
王琳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世族与六朝文学
程章灿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
陈庆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汉魏六朝辞赋
曹道衡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骈文、散文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发展概况;魏晋南北朝散文成就。南朝文学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对散文骈俪化的影响。骈文的艺术成就。思考与练习
1.骈文历来多受指责,请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书目
中国骈文通史
于景祥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国骈文发展史
张仁青著
台湾中华书局1986年 六朝文絜笺注
许梿评选
黎经浩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
南北朝文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中华书局1998年 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
钟涛著
东方出版社1997年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对中国小说孕育、发展的雏形期代表作情况有较全面了解,并掌握雏形期小说的特征、成就,为唐代小说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志怪小说的特点及其兴盛的原因;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有哪些?主要有哪些作品? 2.《世说新语》是怎样一部书?它的语言艺术有何特色?
阅读书目
《世说新语笺疏》(刘宋)刘义庆 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搜神记》(晋)干宝
第二篇: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成都市同安初级中学校
廖明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随着基础教育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单纯靠传统的教师粉笔加黑板的“板上谈兵”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正在探索、寻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门新兴的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就应运而生。
多媒体是将多种媒体——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组合成一个大包。它是互动的,用户通过选择和控制成为其中一员。多媒体计算机能制作高保真声音、三维图像、真实如照片的图片、电影片段和动画。它既是强有力的教学工具,又能提供重要的商业服务,在家庭娱乐中还带给你愉悦享受。
正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正确使用多媒体,还能弥补实验的不足,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思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实现资源共享,拓宽视野,缩小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差距。在物理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创设意境、突破难点、模拟实验和演示整合四个方面。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行其道的环境下,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成都各周边区市县大部分初中学校为农村学校,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有着和城市初中学校不同的特点,给教育教学也带来了一些和城市学校的不同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着和城市学校不同的特点。
农村中学的特点
1、学校
我国教育的难点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难点在初中,农村初中学校信息闭塞,条件落后及学习资料有限等现状,农村初中学校办学条件较城市较差,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适应现代教学,近些年许多农村初级中学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修建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多媒体设备数量少、会使用的教师不多等多种因素影响,却很少投入使用。如我校多媒体教室一个,29个班,平时作会议室,教师赛课、上研究课才用。
2、教师。
农村物理教师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技能、技巧、设计能力不太强,再加上新教材刚刚起步,广大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经验不足,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相对较低,不善于进行实验教学,不善于进行创新,不善于设计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教师仍然使用老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3、学生
虽然实施义务教育法20多年了,但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多数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辅导,造成学生基础较差、知识脱节,思维相对不是很活跃。这些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上网的机会较少,见识不是很广,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较单一,许多城市学生认为是“生活常识”或者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的知识点,农村学生还觉得不可思议。但农村学生更加朴实,对新鲜事物容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他们也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特点,合理利用,因材施教,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中包含大量实验内容,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往往很难保证这些实验的顺利完成。条件好一些的农村学校,演示实验设备器材基本齐全,能够开齐大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则很难全部完成;条件差一些的农村学校,演示实验都不能得到保证,更不用说学生实验了。
教学中,遇到这些问题时,少数老师不得已只能讲实验,尽力把实验描述清楚;更为甚者,个别老师嫌做实验麻烦,加上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便有“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说法。大部分有责任心的老师只能够通过一些土方法做实验,或者干脆“板上谈兵”。土方法做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还带有一些干扰项;“板上谈兵”更是不合实际,对学生本来就相对较差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一种考验。
许多农村初中学校现有实验室不够,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共用一个实验室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实验教学中会相互干扰,影响教学效果;实验器材与新教材不配套,新教材探究实验大量增多,但学校的实验器材少无法开展探究实验,教师就只能选择性地做演示实验。
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针对农村中学实验能力不足,在物理教学上效果较差的实际,要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好高骛远,妄想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目前主要应将多媒体用于改进实验,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弥补一些土方法实验的缺陷,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弥补实验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动态、微观和宏观的无法做出来的实验
在这一方面,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样,都存在没法做出这样的实验的问题。但城市学生见识相对较广,来自家庭、社会方面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多,有些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点到即可,但对许多农村学生,他们会觉得很难理解、不可思议。
如在讲解液体内部的压强这一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理解液体中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尽管相关的实验可以做,我们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是用一只在不同高度开孔的量筒,装上一定量的水,让学生看量筒底部的孔流出的水喷射得较远,量筒顶部的喷射得较近,由此可看出不同液柱高度产生的压强不同。但本实验中,量筒容量有限,实验过程很快结束,许多学生还没能看清楚,印象不深。而拓展到深水处的压强,举出潜水艇之类的例子,城市学生也许很容易理解,但对农村学生而言,对这些事物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名称上面,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以前的教学中,一些优生也只是停留在可以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数据,而对其真实含义不甚了了。
在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之后,我结合这一实际,制作并使用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课件,将不易观察的量筒实验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让它长时间地停留在在投影画面上,结合理论给学生作细致讲解,当他们脑海里形成认识之后,再做这一演示实验,尽管实验过程很短,同学们都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利用视频片段“龙宫借宝”,对当中的浅海鱼类不能游往深海加以讲解,制作深海鱼类又到浅海的结果动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有关的理解,同时通过液体内部压强对生物机体影响的认识,得到了关于压强的感性认识。课件中,还通过模拟我校不能做的帕斯卡桶实验,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如,将光的直线传播时,讲到了日月食。我们地处中纬度地区,加上成都平原阴雨天较多,即使遇上日月食现象,我们的学生也很难看见,没有感性认识;该物理现象又过于宏观,无法在实验室中向学生展示。教学中,我使用网上下载的日食动画,利用慢镜头,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就更容易弄懂其中的知识点,探索到大自然中的奥妙,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些过于危险而没法在实验室完成的物理现象,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如高压电触电、核裂变核聚变的威力等,通过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校条件不足无法开设的实验
由于农村学校实验设备相对简陋,有些学生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无法开设。如果用一些土方法进行演示,往往效果不明显,有时甚至误导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如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浮力教学中,涉及的浮冰问题,对城市学校来说很容易做,而一些条件差的农村学校,做起来则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制作相应的课件,就能变抽象为形象,结合分子运动的知识加以讲解,使枯燥的的课堂生动起来,易于学生接受。
教学中,我设计制作了“浮冰问题”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模拟实验,使学生对简单的浮冰问题和较复杂的“冰包物”浮冰问题都有了直观印象,结合对本实验的理论分析演示,使该问题在学生大脑里刻下深深的烙印,取得了单纯的黑板加粉笔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有些物理新知识点通过和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点对比,更容易接受并且印象更深刻,如教材在处理电流的形成时,将之和水流形成对比起来,非常生动和形象。而这一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小实验,许多农村初级中学却没法完成,难点在加抽水机使两边容器有恒定的水压上。我只做了“电压”的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将该实验形象地模拟出来,再配上相关的练习,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印象深刻。
合理利用多媒体虚拟实验室,也能弥补很多由于实验条件不足带来的困难。如:使用“中学电路虚拟实验室”,能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电学实验,加上适当讲解引导,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由于设备问题带来的实验不能开设的教学难题。
3、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部分
物理知识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日常生活中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点。但由于农村学校和学生条件有限,使学生们不能很好地了解这些应用,不能很直观地接受这些知识。
如在讲授“连通器”部分内容时,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过路涵洞、船闸等,但在许多农村,过路涵洞现在也极为少见,船闸更是无从谈起。城市学校、学生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好,他们可以通过实验、参观等方法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接受其中的物理知识点;对大部分像我区这样的内陆农村学生,连小船都很少见,更不用说船闸了。针对这一实际,我制作了简单的动画“船闸”,生动地演示了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和船闸的工作原理,通过课堂应用,所有学生都能轻松接受这部分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参与度。但凡事都有个“度”,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在现实中,城市课堂上出现了大量错误的认识。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起步较晚,大多数学校这方面的问题还不明显,但也要防微杜渐。现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简单列举如下:
1、盲目追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本质。
不少人认为要算得上现代教学,就一定要用课件来辅助教学。甚至在一些评优课中,有的评委还存在“没有电教手段就不予以考虑”的思想。还有的教师认为电脑演示实验,模拟的现象更精确,更直观生动,而且模拟实验的结果一定准确,学生由此得出的结论一定科学,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因此就可以不做或少做实验而用计算机来取代实验。物理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室能做的实验,我认为就不宜再用多媒体的模拟来替代,否则就失去了学生自己参与实验去探究、去体会的机会。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通过自己直接经验获得,即注重过程而获得的经历;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这说明,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就不必用多媒体来模拟展示。
2、过分追求“短、平、快”,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让板书时间、实验时间大大缩短,节省了时间必然会增大容量,信息延伸,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连接的内容多、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却不一定是件好事。由于课堂容量大了,老师都会不自觉地增加内容,其实其中很多信息都游离在教学目标之外,成为脱离实际的无用信息,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了变种的填鸭式教学,这是一种穿着漂亮外衣的高级的填鸭式教学。
为了避免学生在高亮度的大屏幕前,不知所云;避免由于容量大,节奏快,再加上没有给学生停顿思考时间,造成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导致的教学效果不好,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避免将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实验时间和消化知识的时间。
学好物理最关键的是“理解”二字,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过程思维活动,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实验证明,凡是需要展示过程的内容,能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
3、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认识论中“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理,在教学中应重视思维活动的“最近发展区”,以使学生能够达到“跳起来摘桃”的最佳学习心理。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物理思维活动。但是,教学过程处理得过分直观,过分形象,过分信赖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致学生“长不大”失去了对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说到底,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工具的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的,关键在于使用者本人。譬如一把切菜的刀,他的本身是没有什么是与不是的,但是如果有人用它去切菜时就认为这是一把有用的刀,反之如果有人拿他去做违法之事,那么人们就会说这不是一把好刀。多媒体课件亦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奋斗在教育工作岗位第一线的教师们,应该好好的思考,如何好好的利用好这把“刀”。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
常用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主要是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
PowerPoint是Microsoft Office家族的成员,有97、2000、XP、2003、2007等版本,利用它可以灵活地制作文字、图片、图表、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组合成电子文稿。该软件简单易用,无需用户有很深入的计算机知识和绘画基础,只需用PowerPoint提供的模板和向导性提示,就可制作一份精美的演示文稿。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的产品,是伴随着网络动画的流行而流行起来的一种平面动画制作软件,该软件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学起来不用掌握太复杂的编程语言。利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容量小,通常1张软盘就能装下(尽管现在几乎没人用软盘了),并且使用矢量图,制作出来的动画任意放大都不会失真,在需要动画演示的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Authorware也是Macromedia公司的产品,它是一个可视化的多媒体集成环境,为设计者提供了一套符号化的设计图标为主要的设计对象,软件制作过程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可通过对各种图标进行直观的布局加以实现,设计者无需掌握复杂的程序设计语言既可通过设计图标的有机组合,轻松地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集于一体,制作出有专业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是该软件的一大特点。
学习和熟练使用这些软件需要一个过程,其实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有时根本不用使用复杂的制作软件,制作多复杂的教学课件,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更多的时候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之见识到平时见不到的物理知识的应用情况,增强他们对物理有用、学好物理的观念和信心。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很多时候教师们用不着制作多么高深、复杂的课件,只需要通过截取影视作品中的相关片断、互联网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运动和静止”教学中讲到空中加油、同步卫星等的相对静止时,简单地展示一两份图片,就能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另一方面还促进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促使教师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学习学科的相关知识、学习计算机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第三篇: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并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变了历史课任凭老师一张嘴、一枝笔、一幅挂图进行课堂教学的传统形象。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当中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因此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走进历史课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首先,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发声等功能,能够增加历史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入过去的时光,重温历史事件。其次,计算机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为历史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更先进、更有力的手段。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势,但同时,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育思想落后,也就是说教师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这种教育改革还没有彻底理解。其次,过分讲求形式,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倾向。许多青年教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为了上一节历史教学示范课,常常为一支粉笔,几张幻灯片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而要花费几倍甚至于几十倍的精力去制作或请人制作多媒体课件,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
第三,没有从本质上突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把板书制成多媒体教学框面,加上一些音像、声响等多媒体,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
第四,多媒体课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并没有真正把它应有的优势发挥出来,没有体现它的发散式思维的培养和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还是线性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没有利用多媒体起到更大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五,历史教师计算机技术不娴熟。在制作课件交互性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难以在课件教学中实现,更不用说人机交互了。
三、在历史课堂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建议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运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历史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转变不重视多媒体技术在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或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难的畏难情绪。二是要转变已经把多媒体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目前历史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对中学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的有:
(1)三大传播理论。①“ 四大要素决定论 ”—— 贝罗认为,传播过程有四个大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传播的效果是由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②“传授双向互动论”——施拉姆认为,传播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传者和受者都是传播的主体。受者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对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③“传播五 W 论”——拉斯威尔认为:要描述什么叫做传播,可以概括成五 W : wh0,传播者是谁; What,传播内容说什么; Which Channel,传播的通道是么途径; TO whom,接受者是谁,即对谁说; With What Effect,传播达到什么效果。
(2)两种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与“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纽厄尔等,基本观点:①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要通过学习者的主观作用来实现。新学习的知识必须附着在原有知识结构的“附着点”上。只有学习者将外来的刺激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发生有效的学习。②学习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③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认知理论认为新知识一定要以旧知识为附着或抛错点,认知的发展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
这两种新教学理论要求历史教师开发教学课件时做到:①利用多媒体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历史教学软件必须引导学生把已学的历史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历史新知识建立起紧密地联系。对旧历史知识的整理科学越明晰,越有利于新知识附着,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充分发挥。②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要符合青年学生求知欲强,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又要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出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文字、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生的前沿知识。这就对教师的素质进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专业知识,更要在信息技术运用上“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真正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发挥到及至,达到“授人以渔”、“点石成金”的效果。③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参与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有些教师往往增大教学容量,一味追求高、深、难,把学生视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本来意义,甚至加重学生的负担。课堂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除了让学生广泛地获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外,更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其实,教师要把节约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大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博采众议。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不仅要研究历史之“然”,而且要研究历史之“所以然”。如果课堂教学能让课本知识延伸,就能达到高层次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要想取得应有的最佳效果,必须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使用。针对教学中的具体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一般而言,像图表、地图、短小历史影片、历史图片等资料、内容,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来展现,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于一些板书,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一些讨论,则不必样样都采用多媒体工具来设计。有些通过老师的口头表达,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和学生产生共鸣。甚至有助于老师的课堂即兴发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多媒体手段,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会使人感到疲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初中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发展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可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起主体作用,媒体仍起中介作用。
(五)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加大教育投资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挑战,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需求也越来越新颖多样,这就需要每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书本知识,还要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每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自觉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与提高,随时关注它的发展动态而不至于落后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会作、会用,更要用好。另一方面的事实是,目前还有许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还无法实现。即便是有条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师,偶而利用而已。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它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惟有国家或当地政府加大对这方面地教育投入。
总之,我们只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历史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二者相互结合,使它们互为所用、相辅相成,并在教学中自觉克服多媒体教学的消极方面,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它,最大限度的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服务,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时代
第四篇:多媒体辅助高中生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其中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而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实践证明,由于它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接受,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比其他的课程有更多的概念需要通过图片、音像等多媒体的方式去体现。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这门课程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现列举一些实例说明多媒体在现代生物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是无法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有力地改变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
直观形象的动画设计,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比如,讲解《减数分裂》一课,这是高中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通过播放细胞减数分裂动画,就非常形象和具体,加深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再例如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需要多个细胞器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通过播放制作的动画,可 以很容易的理解各细胞器之间的联系,也容易理解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计算机媒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如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人的感觉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讲解知识点、板书占用的时间太多,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少,因而教学效率低。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节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提高记忆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优势在于:符合记忆特点,利于提高记忆效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的发展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实现的。据研究,单用听觉,3天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lO%,单用视觉,3天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20%,而将听觉、视觉并用,3天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5%。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于一体,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应用多媒体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论》告诉我们,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运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等特点,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自由交流,友好互动,彼此之间充满率真与坦诚。和谐的课堂氛围,友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害羞、胆怯、恐惧的心理,使孩子们在真正快乐的心态下学习。快乐的心情存在时,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占据上风,会自觉地探究学习的方法,强化自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集中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动漫画辅助教学之我见
动漫辅助教学之我见
南山区前海小学彭启波
动漫作品是让小朋友喜欢,青少年着迷的一种多媒体产物。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家长对子女说:“不要看那么多动画、漫画,还幼稚吗?”又或者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回家要做好功课,不要花时间看动画片和漫画集”。很多人都会把成绩差归咎于看动画片和漫画集身上。不知不觉间,动画、漫画除了成为一种无益身心的娱乐外,就没有其它用处(本身有教育意义的动画、漫画除外)。
喜欢动画、漫画的我经过观察、对比和考证,发现了为人所鄙视的很多流行动画、漫画其实本身有各方面的教育价值。除了一些比较暴力和含色情成份的动画、漫画不太适合外,一般电视播的动画片和大书城出售的漫画集都可以用来做“教材”。如果能充分利用流行动画、漫画资源来做辅助教学,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很大得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经过问卷调查,有八成的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漫画。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漫画来辅助教学,便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学校里,有这么一群孩子,经常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他们的作业本上,作业答案可以是一幅图画,也可以是一些线条,但老师依然会会心一笑,认认真真地批上分数。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类作业风格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
就以动漫引入语文教学为例,一二年级的孩子生字学的不多,词汇量又少,“过去要是让孩子们写一篇读后感,多半会让他们皱起眉头,其实他们是害怕自己的表达方式。”可是现在这些低年龄的孩子照样能顺顺当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的字就用画来表示,告诉老师“这就是我想说的”。一二年级的孩子年纪小,就应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但中年级的孩子写读后感,就要改变策略了,形成自己的“动漫学习法”。采用 “编连环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情浓缩成一幅幅画。而且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合作,以连环画为脚本,把读后感演出
1来。到了高年级,学语文的方式又变了。“课文可以拿来当台词,场景用漫画表现,道具由学生自制。同学们要是有信心,可以把学过的课文拿出来秀一秀。”
这样,在孩子的课堂中,动漫已经成了一种学习手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绝不仅仅是以前那种枯燥的语文课。
二.促进师生关系
教师应成为师生关系中的合作者。为此,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互动的合作理念,教师的角色应定位在以“导”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在教学关系中,教师的地位是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应坚持民主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通过共同参与、积极合作,完成知识的获取、技能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对待动画、漫画的问题上,现在的教师缺乏平等和互动的合作理念,大多数老师都没有或很少去看动画、漫画,不知道现时学生所喜欢的动画、漫画人物或精品。如果老师熟悉动画、漫画的人物和剧情,那便有话题与学生交流沟通,一起去探讨一些问题,那必定能成为真正的合作者。
教师应成为师生关系中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和智力上的,更是思想和人格上的。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而且还应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求真务实、求善求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工作态度,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这种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感召、激励学生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塑造自己的品格。在对待动画、漫画的问题上,教师缺乏了耐性,甚至失去了理智,很多老师一味去“堵”,不让学生去看动画、漫画。我们的老师忘记了有故事相传,古时的鲧治水,用“堵”的办法,失败了;而大禹治水,用“导”的办法,成功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启示:何不用“导”的办法弥补“堵”的缺陷,从源头解决问题。我们的老师应该多去接触动漫作品,从中筛选好的动漫作品推荐给学生,把学生导往正确的方向。
三.树立正面人生观
动画、漫画除了是娱乐观众外,亦是创作人透过动画、漫画去表达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小魔女Doremi》就教人们建立互爱互信的人际关系;《星梦美少女》(又译《百变之星》)就教人不要放弃追寻梦想。
再如《名侦探柯南》的漫画集中,通行本46卷有关小提琴“斯特拉迪瓦里”的案件就是考虑到了犯人的想法,柯南用消防垫救了跳楼的犯人,在说出真相的同时又要考虑营救犯人,哪怕是犯人也会觉得温暖吧!真是有些让人感动。在通行本54卷中那个方丈在临走时回过头来意味深长地对小五郎说:“言辞如刀。”这种话从犯人口中说出,既是一种忏悔,又是一种善意提醒,提醒着侦探们那揭开真相之外的责任。最令人难忘的应该是只出场过一次的松田阵平警官。没有因为朋友被害而失去理智,在摩天轮上无惧于炸弹的威胁,面对死亡依然冷静,到最后都想着大众的利益,只有到了最后的瞬间,那张一直沉郁的脸才露出了忧伤的微笑,轻轻地对死去的朋友道歉:“对不起啊荻原,看来不能给你报仇了。”真的被感动了,豁出自己的生命而工作,并以此为荣的形象,真希望他再次出现,哪怕是在记忆中也好。可以这样说,《名侦探柯南》不仅是一部让人发笑和娱乐的漫画,它更有着深层次的意义,教会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此,艺术的运用动漫画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帮助学生培养完美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四.启发创造力
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孩子会在各种场合自发地且旁若无人的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造活动之中。如果得到保留并发扬,则有可能造成“燎原之势”,对学生创造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生在动画、漫画世界中,能得到很多欢乐,使学生能处在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中,这就为学生进行想象创造提供了先决条件。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动画、漫画世界很多时候反映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是一片广阔的空间,这就给予学生机会去引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另一方面,运用动画、漫画资源,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生活,并产生富有幽默感和创造力的“奇”和“新”的想法,亦可从多姿多彩的动画、漫画世界中找到灵感,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动画、漫画对辅助教学有很多好处,但为什么很少老师去利用动画来辅助教学呢?经过我的研究发现,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绝大部老师都不看动画、漫画,对动画、漫画的认识非常少;二是利用动画、漫画来做教材都有一定的难度,成效仍在研究中。利用动画、漫画来辅助教学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面对的挑战和障碍自然不会少。我希望将来有更多人对此课题有兴趣,和我一起并肩作战。摸索出更多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