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边的垃圾探究》精彩片段说课
综合实践活动策划课《身边的垃圾探究》精彩片段说课
朝阳二村小学 龙 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有关知识。感谢学校和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下面我就活动策划课《身边的垃圾探究》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我来说说课题生成的背景(课件)
(一)课题生成的背景
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它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的束缚,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二)、课题的形成:(课件)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我们朝阳二村小学根据本校周边环境的特殊性,(课件)学校周围一直处在拆迁和新楼盘的建设中,校园周边垃圾成堆,整天灰烟弥漫,学生的学习环境十分恶劣;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同学在垃圾筒前几米就随手将垃圾往筒内扔。在校门口学生随便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之后,我们发现能把它捡起来的却寥寥无几。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
而且目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了学生们探索实践的动力。基于此,我们确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为——身边的垃圾探究。
这次活动的总目标(课件)
(三)活动目标(课件)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4、通过汇报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而重难点的突破在于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通过亲自开展调查、和社会宣传活动,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设立了活动目标,再为活动做好各项准备(课件)
(四)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其变化,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资料。
所有准备就绪,过程是这样安排的(课件)
(五)活动过程:分四个阶段
1、确定活动形式
2、分组讨论实施方式
3、各小组总结展示
4、评出优胜组
阶段
一、确定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课分四个阶段(课件)
1、主题确定;
2、活动策划;
3、成果展示;
4、方法指导。我执教的这堂课是综合实践课的活动策划课这一课型,首先我出示一些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上这一课时我为了激起同学们的环境意识和对垃圾探究的兴趣,我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了几张有关垃圾污染严重的图片和环境清幽、洁净的图片,(课件)给学生视觉和心灵都造成很大的冲击力,然后我再适时提出:垃圾给人类、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更让我们触目惊心。阶段
二、分组讨论实施方式
这一阶段分为以下4个环节:
环节1:让学生自由提出可以用哪些形式开展这次活动,然后在众多形式中归纳出四类,分别是调查、行动、宣传和再利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调换一下座位,并推选出一名组长,商讨各组的口号。
第2个环节:选定组长,共同制定小组方案,进行计划,分工,并填写好活动方案表。在此环节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而指导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们的亮点并及时向其他同学推广。
环节3:方案制定完成并且填写好表格后,各小组长分别将本组的活动 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在各组代表汇报的同时,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相机提出意见和建议,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由汇报代表作出标记,以便再次到组里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在此环节,我还穿插了奖励措施,其他组员意见提得好的将在相应的组,粘贴一枚奖章,整个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一、二等奖,颁发金杯和银杯奖,以次来激励学生。
最后一个环节:随机采访:我认为这是本堂的亮点之一,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的策划活动落到实处,穿插了一个随机采访的小插曲,采访了调查组和宣传组,学生在小组汇报是,我留意了调查组想到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调查垃圾的来源,随即问到学生准备提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待学生说完,我又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建议孩子们多查阅相关书籍,去了解有关垃圾的更多知识,整理出更好的提问。而对于宣传组的采访,更是让我感到意外,这组学生有想到用他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来改编,本相给孩子们出一道难题,有一个女同学竟然用《春天在哪里》的曲子,把歌词改编成了与垃圾相关的内容,并且脱口唱得非常响亮,下面是这一段的录象(课件)虽然孩子唱出来的歌很稚嫩,但是这是孩子们自己动脑的结果,当采访完,我表扬他们:“临时想出来的,真是不错,同学们,你们瞧,蒋亦芸同学在上课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就产生了灵感的火花,看来,平时专注于做某件事,就会有奇迹发生!”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的干劲更加十足了。另外,我对于学生的行动和思考,只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不强加于学生,不包办代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我们的活动目标就能真正得以实现。
第三个阶段是各小组总结展示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又一个精彩片段: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采用比较机械的小组活动模式,只是拘泥于小组讨论,也就是让孩子们聚在一块或评或说,为了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突破,我想了许多办法,在试教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改进,我想,课堂形式除了做在座位上说,还能不能站起身来动一动?或是动手做一做、动笔写一写呢?竟然是活动策划课,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活跃一些的方式来展开策划的实施过程,在活动中,孩子们分立了4个组(课件)
1、调查组,2、宣传组,3、行动组,4、再利用小组。如:调查组,拿出相关的书籍,来查阅资料,在课堂上整理出一系列的调查问卷的题目,(课件)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下来;宣传组,集中全组组员的智慧,整理出一系列的宣传标语出来;行动组,(课件)就在第一时间,也就是课堂上随即的拿起教室里的扫帚、撮箕、在教室内外打扫卫生,为了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我还让学生准备了相机,随时把他们的活动过程用照相机拍摄记录下来;再利用小组的同学就更加忙碌了,(课件)孩子们在课堂上就拿起了家里的费报纸,每个制作出不同式样的帽子,妈妈在家做家务时,可以避免头上落到灰尘。然后让各小组以组长为首,依次汇报自己的活动过程并以多种方式展示各组策划结果。
学生在展示策划结果时,会对研究所得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精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课件)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对研究活动进一步总结和反思,使外部操作得以内化,强化对研究过程的理解,加上我对学生积极鼓励,肯定学生的策划方案,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为课题的延伸埋下伏笔。在这种宽松、自然、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很容易受到感染,环保意识会更加强烈。这样就会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努力地宣传环境保护,从而是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垃圾对人类的危害。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管理的,在学生个人独立开展的活动中,要做整个活动的多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而在小组活动形式中,组长还要做管理组员的工作,要合理分工,协调统筹,而成员要解决好彼此之间协作配合等问题,这样设计,有利于使学生增强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课件)制作成的帽子8个,调查报告3份,宣传标语5条,另外有照片、动画、歌曲等电子资料若干。阶段四:评选优胜组
学生和老师一起评选出奖杯获得最多的2个组,颁发金杯和银杯,表扬学生在活动策划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金点子。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没得到奖杯的小组也不要气馁,一个月后,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展示,看哪一组的任务完成得最棒!老师将有更神秘的礼物等着大家!以其能唤起全体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与关注。所以我在活动的最后设计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设想,注重研究活动的延续性,同时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过程取向,强调的是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绪的变化不断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我想,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总结,评价,反思和拓展。
最后,我想用一位老师说的六个字结束我的说课:我希望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让学生们(课件)“想学,学会,会学!”
第二篇:垃圾分类,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下面请先一起来欣赏。一:说教材。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多,人类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的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已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环保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政府出台了不少保护环境的政策。新式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个分装箱。但是,这些垃圾桶却没有完全实现他们的价值。因而我们确立了垃圾分类这个主题。
(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起点。
1、五年级的学生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综合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2、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整理资料方法。
3、学生知道垃圾会破坏环境,但如何垃圾分类只是表面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记算自己家里一周内产生垃圾,拍摄身边的垃圾桶,激发学生的调查欲望。2.通过欣赏课件、讨论、指导学生确立研究的内容和方向。3.制定初步的调查计划,并进行适当的交流。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整理的能力。情感目标:加强学生的主人翁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自家的垃圾数量和种类、拍摄身边的垃圾桶、收集不同种类垃圾的危害资料。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垃圾分类,垃圾再利用,垃圾危害的资料。课件、板书图标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重点:了解垃圾不分类的危害,知道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能与同伴友好协作,设计环保实用的家庭分类垃圾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
二:说教法: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鼓励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三: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在课内采用交流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交流共同探讨,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垃圾箱的调查活动中去。三:说教学过程。由五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观看资料、谈感想,得出结论。1,观看老师准备的垃圾图片。2,观看学生搜集的图片、数据或者写的感言。3,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二)研究讨论,提出研究问题
1,引导学生把自己最关心的或最感兴趣的2个问题写在老师发下来的表格里。2,小组汇总问题,并选出3个最有意义的问题写在表格表格里。3,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整理,并通过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把研究问题转化成小课题
1.和学生一起观察所提出的问题,看看大致可以分成哪几类?2.引导学生把所提问题归归类,提炼出几个研究小课题。
3.引导小组讨论选择一个最兴趣的研究课题,起好组名。并对小组成员职责和研究任务提出一些建议。
(四)总结1.回忆所学知识。2.朗诵一首儿歌:
(五)布置作业。小组讨论研究的内容、步骤等, 然后展开调查研究。
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教学效果评价:整个活动阶段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学生设计的调查表形象、美观、实用,学生写的活动感言认识深刻。整个主题生成课的气氛和谐。学生通过前期的准备活动在课堂上有效的生成了研究课题。自由分组制定了计划,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如何精彩说课
如何精彩说课
分享
作者: 苏绣 已被分享19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阐述教材在整个教材系统(包括年级教材、整册教材和单元教材等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及分担的教学任务。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及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理解越充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说出教材中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分布渗透的情况和处理意见,并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教材依据和学情依据。即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二、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这里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可多可少)
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起点能力分析
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
三、说方法——介绍选择那些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说出课堂教学模式及模式实施的实践意义、理论依托;说出为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说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会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及依据;说出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含电化教学)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并分析其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中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象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过程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标和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解决难点运用什么办法。
4、说明采用那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说明板书设计的意图。
以上所列各方面,在说课中并非孤立存在,也非位置平等,它需要说课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自身的实际予以详略取舍,在基本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更倡导能体现个性特点和有创新意识的内容的发挥。说课演示文稿的大致结构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教学目标的分类要科学,表述一定要准确,并要切实可行,忌大而空(可参考高中信息技术课标)。
四、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注意: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精当,一般不要超过2个。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及依据
2、学法及依据(例如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分层教学等)。注意:
A、教学方法应以信息技术学科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主,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等,不要超过2种。注意理论依据要适当,不可没有,也不可篇幅过多。B、学法要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依据要适当,不可没有,也不可篇幅过多。
六、教学过程
以下是一些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结构,供参考: ★案例·作品剖析·故事·情景·任务·背景 ★规划·设计·思路·计划·创意·想法 实践·探究·操作 表达—交流
评价—优化·改进 总结·建构
练习·拓展·提升 注意问题:
1、讲清教学流程中(按时间顺序)各主要环节的教师和学生活动情况,包括教师的引导、设问、提出的任务(任务要编号)、安排学生进行何种活动、如何开展活动、活动的结果与达成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等。
2、说课中不要涉及个人的经验、经历、感想、学校情况等。主要是过程的展示。以“叙”为主,基本不“议”。
3、任务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一定非要采用书中的例题,但另行选择的任务一定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说明另行选择任务的理由。
4、提倡任务的多样性,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应同时提供评价量规表。
5、允许对教材中的内容重新组织,但教材中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不能改变,同时要说明重新组织的理由。
6、除非课题中有关于本节内容第几课时的说明,否则一律作为一课时。
7、在教学流程中,要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即对任务的规划与设计,并从中穿插学法。
七、板书设计
注意:板书反映主要的知识和操作,忌凌乱、表述不清、重点不突出。说课时间分配:前5部分约8分钟,教学过程约11分钟,板书1分钟。在说课中,要注意与评委的沟通;注意语言的精练与流畅;演示文稿不能有错别字、病句(如果有,也要忽略),并注意美观。资料:有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问题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郭芳
《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完成的任务,实质是教学内容的任务化。
任务驱动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封闭型任务的教学步骤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 环节二: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环节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 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解决任务的各种可能的想法(比如,“你认为应该„„”、“你觉得怎样做才好”、“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并做出评判(“这可能会„„”、“如果这样将„„”、“也许„„会更好”),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解决任务的思路和计划。对于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分析、举出例子、并做出适当的示范;如果情境的创设利用了作品样例的赏析,那么作品样例又可供学生参考,这样便于启发思路、抓住要领、少走弯路。
环节四: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 环节五: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开放型任务的教学步骤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框架 环节二:共同讨论、分析框架、进行分组 环节三:、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 环节四:自主探索、积极合作、解决任务 环节五:作品展示、经验交流、总结提升
第四篇:说课和片段教学
说课和片段教学
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的作用: 怎样说课? 通常的说法是“四说一写”以前的说法四说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一写是写板书设计。
现在说法往往是四说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情),说教学过程,一写是写板书设计。四说:
一、说教材: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1、地位作用;
2、目标的确定;
3、重点难点。
以上的三个方面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说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情况。这里可以与学法一起叙述。包括
1、学生的知识经验,也就是所谓的基础;
2、学生的技能态度,也就是掌握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学生的特点风格,也就是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由于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与风格。
根据以上从而总结出学法。
三、说教法与教学手段:简称说教法:
就是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从两个方面分析:
1、教法组合及其依据;一般说来一节课以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教法选择,要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来决定。同时教师在说课时还要说明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教学手段及其依据;教学手段是指教学工具(含传统教具、课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要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具的选择一是忌多,使用过频,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具或课件的展览;二是忌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学科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同时要说明怎样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教具的功能等来选择教学手段的。
四、说教学程序(说流程)
就是介绍教学过程设计,这是说课的重点部分。教学过程通常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
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及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教学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说明教学思路设计的理论依据。
2、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教师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付出的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要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
3、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要联系实际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方法等说出各个教学环节时间安排的依据。
4、说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5、教学效果的预测。(这部分可以参考)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归宿和体现。教学效果的预测,既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自我把握程度。因此在说课时,要对学生的认知、智力开发、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养成、身心发展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可能的预测。
一写是写板书设计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如果时间很紧张,也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类型是纲目式、表解式、还是图解式等?什么时候板书?板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板书的展现形式是什么?等等。板书设计要注意知识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要准确、简洁。
什么叫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
片段教学也不同于教学片段,前者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而后者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片段教学的类型:
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
自定型是由教者自己选择片段教学的内容;他定型则由他人指定选题,教者按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教研活动多采用自定型片段教学,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展示教师的风采。比赛多采用他定型片段教学,临时抽签,当场限时准备,依次上课,以检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其高下优劣。
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局部的,但教学步骤必须是完整的。片段教学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时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同时,片段教学也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才是课堂实施,从整个过程来看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一个片段。
对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这些东西对片段教学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老师进行片段教学时,要善于虚拟教学情景和会运用教学语言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还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虚拟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再现真切的教学情境,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因为片段教学是教学活动,不是说课,也不是课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片段教学时候是十分忌讳的。特别要强调的是,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教者要把听评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有问有讲,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虽然片段教学不能像真实的课堂上那样进行操作,但是你要用好教学语言让听者犹如身置课堂之中。
第五篇:说课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选自中班《幼儿创意学习课程》第八册《美丽村》的一节社会领域活动。《纲要》提出:“4—5岁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并具备了用简单语句交流的能力。”我班幼儿知道垃圾不能随便扔,但是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不知道有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册教材的主题目标是认识环保标志,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环境。学习垃圾分类,培养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培养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如今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不仅影响自然环境,更是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也会产生很多垃圾,但在幼儿眼里却太过平常并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对垃圾的危害及如何处理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导。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并通过分类操作,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并能带动家庭、带动身边的人为创建良好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我将垃圾分类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将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准备 物质准备:
1、分类垃圾箱大挂图、垃圾分类图片。
2、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幼儿分类用的生活垃圾。知识准备:
1、搜集并了解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2、课前请幼儿制作一张家里垃圾记录表,认真填写。
二、说目标
结合《纲要》中对社会领域的要求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站在幼儿角度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2、分辨可再回收的垃圾。
3、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4、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三、说方法
(一)说学法:
1、记录法: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已有技能,主动去记录并搜集相关信息。
2、讲述法:教会幼儿大声勇敢的用简单语句描述自己的想法。
3、讨论法:指导幼儿将自己的观点与大家进行讨论。
(二)说教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活动,并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的运用:
(1)本次活动采用集中教学的组织形式,运用挂图、图片等给幼儿直观的感受。
(2)从幼儿实际生活入手,贴近生活。
(3)轻松的音乐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里讨论和分享信息。(4)给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能够学以致用,实践操作。
2、说教法
(1)问答法:我采用设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知识,使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兴趣。
(3)讲解法:对于幼儿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经过讲解使幼儿理解并内化,增长知识。
(4)观察法: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垃圾箱的不同,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四、说过程
(一)交流分享,说说生活中的垃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一个活动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我请幼儿在家中进行对垃圾的记录,旨在引发幼儿对垃圾的关注,知道生活垃圾有哪些,并在课堂中小组交流、从而感受到生活垃圾的多。
(二)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1、认识标志。
引导幼儿去观察垃圾箱上的标志,进而发现标志的不同,知道垃圾箱可以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
2、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这是本此活动的重点,幼儿有了课前的知识搜集,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有了初步了解,所以我请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垃圾试着分类,并在商论中将分类方法进行验证,为了幼儿能够正确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箱做准备。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
图片信息比文字叙述更加简洁、鲜明、形象,更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将那些孩子难以想象的知识变得真实可信。图片对比,再结合老师的讲述,使幼儿更深刻的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降低理解难度。因此,我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设置了几组图片,把幼儿的认知提升一个新的高度,使幼儿感受到垃圾分类的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实践操作,试试进行垃圾分类
《纲要》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为幼儿实践操作准备了多种废旧物品,让每个幼儿都有投放垃圾的机会。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够学以致用,实际操作,让幼儿真正的去体验垃圾分类。
五、说反思
本次活动取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经验,教学时将幼儿的经验和感受带到活动中,再把从活动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让幼儿体验实践操作的快乐。反思整个活动,我认为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优点: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2、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较为宽松的谈话氛围,课堂气氛活跃、平等,凸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语言简洁准确、活动环节体现关联性和递进性。
当然,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师对孩子的回答缺乏针对性评价。
2、课件中图片太小,幼儿看不清楚。
3、操作环节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够丰富,选择性不太强。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还会注意活动设计的细节,注意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