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教 学 设 计
东平明湖中学
陈士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学习、分析和探究,我认为新课标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建议和要求如下:
1.强调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将中国美术放在世界美术的大背景下,凸显中华美术的审美品格、创作思维与历史成就特点。
2.强调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美术素养。立足于比较学习,强化学生方法自觉性。
3.强调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赏,学会清晰、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单向思维的局限,从而帮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建立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自信。
4.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美术资料,运用于美术鉴赏活动。
5.强调对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并要求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二)教材特点分析:
新课改后的美术鉴赏课程,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的美术类别或美术史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从中西比较的视角鉴赏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从作品形式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园林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
[容易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反映冷漠,师生互动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
[解决办法]: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演变之中,具有“迁移效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习,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三)本课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全书的引言部分,是学生进入美术鉴赏世界的一个铺垫和门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理解如何进行美术鉴赏,并掌握鉴赏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今后的美术作品的鉴赏具有基础性的铺垫作用和延伸性的深化作用。(四)结构分析:
本课共3部分:1.理解美术鉴赏是一个主动再创造的过程2.美术鉴赏的三个角度3.比较法
(五)本课重点:
1.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2.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六)本课难点: 理解鉴赏活动是进行“再创造”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过程,学会从几个角度分析比较代表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各自的风格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会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对审美的整体素质。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归纳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角度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乐学)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无处不在,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发现美的眼睛。热爱世界多元文化,感受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
三、学生特征分析
[学情概况]: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增加,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判断,即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他们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他们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加强烈。
我校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部分美术鉴赏的方法和基础知识,这一切都为在今后的鉴赏课堂中进一步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师必需面对的一个现状是:我国当代社会的“泛娱乐化”现象很大程度地削减了青少年学生对于深沉知识和高雅艺术的学习热情!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浮浅的感官娱乐刺激,对于知识、文化的学习比较冷漠;对于美术学科存有漠视心理;学生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践经验普遍比较缺乏等等。
[学生优点]: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1.头脑灵活,见多识广。2.性格活跃,容易带动。3.没有成规束缚,易于接受新的审美观念。4.一经启发,乐于实践。
[学生不足]:1.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较差。2.追求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交流合作观念教弱。3.生活实践较少,审美判断力模糊。4.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对非高考科目兴趣不够浓厚。5.波动性较强,行为情绪化。
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为本,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终身爱好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法分析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我主要设置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我主要以情境陶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以达到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
1.情境陶冶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给出知识框架、营造艺术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艺术情境中深入思考艺术内涵,合作交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突出本课重点和突破本课难点。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脉络和根源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
3.活动式教学法:通过造型、表演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感情移入,建立与艺术作品沟通的可能性,并活跃了课堂气氛和趣味,深化了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理解。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5.图示法(二)学法分析
古希腊哲人说:“学生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团需要点燃的火焰。”所以我设置的学法主要以情境感受、探究合作、表达实践为主线,使学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的境界!
1.研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2.讨论法
3.联系实际法(此学法符合‘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新理念)4.对比法(三)设计意图
总体构想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对如何进行美术鉴赏的基本了解,并能够深入认识抽象艺术的文化历史内涵和意义,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并达到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目的。设计新理念:
1.[“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指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局面。
2.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局限,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宗旨,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对整体知识脉络的把握,创设文化情境,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认识美术的深意。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审美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五、教学环境、资源准备
1.教室;注重室内的装饰布置,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学生身在其中,等于创设了大的艺术情境。
2.网络、视听器材资源:多媒体网络、投影、音响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师和学生资料收集效率,演示鲜活的、能够引起共鸣的材料,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变说教为真实体验,变灌输为情境陶冶,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文化资源和现实资源。4.教材资源和其他相关文字、图像资源等。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
方式:请同学们欣赏美术作品《蒙娜丽莎》,关于《蒙娜丽莎》你了解多少? 目的: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三)讲授新课
第一板块:美术鉴赏是一个主动的再创造的过程
方式一:提出问题《蒙娜丽莎》的神话昰达芬奇创造的?还是欣赏者创造的?
目的;通过故事情景先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概念做好铺垫。
方式二:教师展示蒙娜丽莎从达芬奇的“原创”到众人“共创”达芬奇神话的蜕变过程,让同学进一步深刻理解美术鉴赏“再创造”这一过程的实现。
之后,给出引导:艺术鉴赏要依据不同的角度切实展开,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三大角度。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目的:在情境中给出概念,运用图片探究、交流,实例分析,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深化认识,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二板块:了解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方式一:展示图片《文姬归汉图》和《洪荒风雪》,提出问题:两幅作品展示的场景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现了一组行人在行进的旅途当中;不同之处在于,两组画面中的人物来自不同的时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不同。
方式二:提出问题:两件绘画作品中的主人翁经历了怎样不同的故事,才形成了迥异的精神状态?播放视频《胡笳十八拍》,并引入对《洪荒风雪》的时代背景介绍,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地启发。让学生深入地讨论分析两件作品
目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益处,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从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角度鉴赏美术作品。实践了课标精神,突破了教学的重点。第三板块: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方式一:展示朱耷两幅花鸟画,提出问题:画面中的鸟兽和生活中有什么不同吗?画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目的:通过对朱耷坎坷命运的了解,深入地理解他的艺术风格
方式二:展示梵高的作品,提出问题:你对梵高了解有多少?梵高作品的价值在哪?
目的:通过两个画家人生阅历的不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角度对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第四板块: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方式一:展示:作品《到前线去》和作品《初踏黄金路》
学生小组讨论:这两幅木刻版画通过怎样不同的形式(形象、色彩、构图)达到了什么样的独特美感?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五板块:在“比较”中发现美
方式一: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导入两种比较的方法
目的:使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理解比较的内涵,从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
方式二:展示图片《李白》和《蒙娜丽莎》,《黄花梨浮雕樆纹圈椅》和《月光花园扶手椅》,让学生讨论比较两者运用“比较”不同
目的: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学会使用横比和纵比,形成方法的自觉。
第六版块:综合探究
方式:展示图片《格尔尼卡》和《公元前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三个角度分析比较两件作品
目的: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表达的过程中真正的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第七板块:总结
方式:让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目的: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性
第八板块:课外拓展
方式:鼓励学生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一些展览,生活是培养发现美的眼睛的最好土壤。
目的;强化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性,联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面向生活!第九版块: 布置研究性作业:学生搜集一张作品,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把研究成果以书面的形式作好记录 目的: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生活化,使学生养成开放的、自主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养成对美术的终身爱好。
七、教学反思
·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纸上谈兵”,而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将教学升华为优美的艺术。·从而,让学生在艺术的情境中“追寻”美,实现乐学。
·让学生在艺术的体验中“发现”美,鼓励善学。
·近而,我们要使学生能够在生活的实践中“创造”美,拥有一双明亮的审美的眼睛!
八、板书设计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一、鉴赏角度 : 1.历史社会背景
2.美术家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3.形式美感:形象、色彩、构图
二、“比较”法
第二篇:《学习鉴赏美术作品》学案
2节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分析,重点提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3.让学生在实践层面上初步了解进行鉴赏活动的方法。【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2)学习“比较”的方法。“比较”不是目的,要运用比较方法使中西,古今艺术作品显示出特点,从而深化对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体验与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中“再创造”的意义。【自主学习】:
(一)美术鉴赏的“再创造”是用自己的 去丰富,深化对,创作的领会。
(二)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和。1.美术作品是 时代的 和 在美术家身上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因而美术作品是与作者所处的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1)十二世纪中国___朝画家 的《 》,通过展现一组人物___________的形象,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中主人公所遭遇的磨难。
(2)当代画家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以对20世纪50年代边疆工程建设者不畏艰苦,风雪无阻的工作形象刻画。表现了新中国建设者乐观、奉献的时代精神。
(3)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幅作品分别是_______的《____ ____》和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4)对美术作品的 有所了解,可以深化我们对作品的、,形式意味的理解与鉴赏。
2.了解画家在时代生活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另一个角度。
1)一生创作很多自画像的画家是_____世纪______国家的 ____________。(2)有特之独行的性格,从作品的手法笔触中可以看到他的风格愈来愈趋向强烈的夸张表现性特征的画家是____世纪_____国家的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常见的一种鉴赏角度是________,这一角度把美术家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的了解置于次要位置或不去注意,而突出关注作品本身的 _________特点。
(1)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到前线去》此美术作品的种类属于__________画,本作品使用苍劲有力的_______形式,表现了呐喊、战斗的激情。而荷兰画家________的作品《画图的手》也属于此美术种类,他被看作是荷兰继梵高之后另一位具有个性的画家。
(2)创作于60年代的《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的形式,以明亮的___、___色调,传达了西藏农民翻身解放,过上美好生活的幸福情绪。而作品《秋瞑》的美术种类则属于___________画,如按此种类的技法分类,此作品还属于__________画。
(3)一开始“印象主义”意在指责画家不依据传统的规则创造完美的形象,后来,观众才开始接受这种使画面充满阳光与美丽色彩的绘画风格。那么,印象主义代表作是______国画家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_____》
(4)美术鉴赏对丰富我们的生活,锻炼我们的 和,提高我们的 与,是十分有益的。
(三)是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个直观,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种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鉴赏美术家创作风格的有效方法。
(1)比较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二是。
(2)同样内容的作品,通过比较可以鉴赏不同美术家的不同。(3)不同国家,民族的美术家在表现同一题材时所使用的不同美术。(4)不同时代的作品,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出不同时代中人们对 的不同追求。
(5)作品《万山红遍》是当代画家 的作品。(6)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黄金时期。【要点讲解】:
思考:
(1)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分别是什么?
(2)从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角度试分析比较作品《洪荒风雪》与《文姬归汉图》
【相关链接】 《文姬归汉图》赏析
蔡文姬为汉代蔡邕之女,汉末战乱中被掳至匈奴,居十二年。后曹操念其父无后,以金璧相赎归汉。《胡笳十八拍》相传为她所作。历代画“文姬归汉”的画家不少,多有象征,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绘。张瑀的画则不以为然,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风行进的人马。画面气势开合起伏,高低错落,以实景和虚景相构和的方式展现主题。人马是直观的、实在的,风沙是联想的、虚幻的。通过实在之物的品味,展开广大的联想空间,是中国画构图的奥妙所在。画面的动感很强,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是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如配景,人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画左上方署款“祗应司张□画”。“祗应司”乃金代设置构机,可证为金代作品。“张”下一字漶漫不晰,郭沫若释为“禹”字。日本大阪美术馆藏有题为“宋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卷者,其构与此颇相似,故论者有内容之争。然均以为稀世珍品,可补画史不足。画上钤有明万历 “皇帝图书”等三玺,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诸凿藏 印。《石渠宝笈重编》著录。文姬归汉故事画在南宋颇为流行,张瑀画卷显示了宋金之间绘画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1】:分析比较作品《格尔尼卡》与《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油画作品。
B.《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是陈坚的国画作品。C.两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D.了解作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社会背景,可以更深化我们对作品的主题涵义,形象创造,形式意味的理解与鉴赏。
(3)从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出发,分析比较伦勃朗和梵高的作品
【相关链接】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他的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欧韦的教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2】:根据你所了解的梵高的生活经历及艺术观点来欣赏作品,你认为以下关于该作品分析不正确的是()A.作品是一片由银灰,银绿和蓝色组成的冷色调,在这一色调的映衬下,突出了梵高那像火焰一般的头颅。
B.整幅画运用了卷动的笔法,发挥了笔触的表现力,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映衬出梵高躁动不安的心情。
C.该画传达出梵高在疾病和穷困生活的双重折磨下,对生活和艺术已经失去了信心。
D.画面在构图上将眼睛置于视觉的中心,并由眼下的一小片令人注目的绿色,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眼睛,突出了饱受疾病折磨却刚毅坚定的目光,把肖像画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4)试从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比较分析作品《到前线去》,《初踏黄金路》,《画图的手》。
【例3】: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关于右图描述不恰当的是()A.表现了西藏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彻底翻身得解放,破天荒地第一次当家做了主人。
B.改革后,西藏农民不再给别人劳动,政府不收农业税,粮食都是自己的。
C.构图富节奏感,刀法奔放而纵横有致,是一幅情景交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作品。
D.对角线型构图的画面呈现动态感,是生动地记录了新中国藏族人民的生活状况的油画作品。
二、“比较”是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个直观,有效的方法。
思考: 将雷斯达尔的作品与莫奈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莫奈最初不被为什么不被观众理解?
】:
一、画种及其特点:
【拓展剖析】主要考察中国画,油画,速写,素描,版画等不同画种带来的不同美感,理解与掌握不同画种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主要结合具体图片设计题目,考查学生对不同画种的了解情况。
【典型例题】绘画作品给人以美得享受,绘画的语言五彩缤纷。绘画艺术包括多个画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巴塔谢娃》是素描,《自画像》是油画
B.《自画像》是版画,《墨葡萄图轴》是中国画 C.《到前线去》是素描,《墨葡萄图轴》是版画 D.《巴塔谢娃》是素描,《墨葡萄图轴》是中国画 【相关链接】
不同画种的特点,材料:
(1)素描:广义上是指一切单色绘画。狭义上是指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的、相对静止的、时间稍长的单色绘画。如课本P83页王世廓作品《血衣》。
(2)速写:是用简练的线条在短时间内扼要地画出人和物体的动态或静态形象的单色绘画。如课本P73页徐悲鸿作品《泰戈尔速写》。
(3)油画:是使用油画笔、刮刀等工具运用油画颜料作画的绘画形式。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如课本P67页梵高作品《星月夜》等。
(4)版画:是在木板、铜板等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制地复印出 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如课本P81页李桦作品《怒吼吧中国》等。
(5)国画:又称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宣纸上作画的绘画形式。如课本P21页梁楷作品《太白行吟图》等。、绘画的分类:
(1)按材料功能: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等。(2)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3)按题材内容:
①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②油画: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如课本P68页塞尚作品《水果盘、玻璃杯和苹果》等)、。(4)按技法表现手法:
①中国画:
工笔画(如课本P21页曾鲸作品《王时敏像》等)、写意画(如课本P21页梁楷作品《太白行吟图》等)。②油画:
写实画(如课本P63页德拉克洛瓦作品《但丁之舟》等)、抽象画(如课本P72页康定斯基作品《黄红蓝》等)。
3、后印象主义(见课本P67页):(1)后印象主义三杰:梵高、高更、塞尚(2)后印象主义美术特点:
通过使画面脱离对自然对象的依赖,以对比强烈的色彩与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形象和形式,开启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历史。(3)后印象主义美术代表作品:
梵高《向日葵》、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塞尚《水果盘、玻璃杯和苹果》
3、明式家具:
(1)明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黄金时期。(如课本P17页明代家具作品《黄花梨浮雕缡纹圈椅》等)。(2)明式家具的特点:
①明代家具继承了宋代家具仿效大木构架的式样和做法,腿部用圆形木材,上端向上收起,四角向外略侧,立木做支柱,横木做连接材。
②明代家具能科学地使用各种 卯,构件之间不用钉子,完全凭借木工技巧使家具
【能力提升】
1、艺术无国界,绘画艺术的语言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绘画艺术包括多个画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素描,④是速写 B.②是速写,③是素描 C.③是油画,④是速写 D.①是素描,②是速写
2、美术的门类很广泛,绘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下面四幅图片所属的美术门类排列正确的是()
A.雕塑、建筑、速写、民间美术 B.雕塑、建筑、版画、工艺品 C.民间美术、建筑、版画、工艺品 D.民间美术、建筑、速写、工艺品
3、《日出印象》是西方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对此幅作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此画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梵高 B.此画是画家在画室里默写完成 C.印象派突出了色彩这一美术语言
D.此画第一次公开展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印象派从此声名鹊起。
4、《太白行吟图》是我国宋代画家梁楷的代表作,关于这幅作品描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一幅写实的国画作品 B.这幅作品的作者注重刻画了人物神态 C.注重了线的刻画
此作品表现了诗人飘逸潇洒的风度
第三篇:美术作品鉴赏 浅谈水墨山水
美术作品鉴赏期末论文
题目:浅谈水墨山水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一、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史
二、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作
三、水墨山水画在当今社会影响力
四、结论
浅谈水墨山水
一、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史
(一)什么是水墨山水画?
水墨画: 纯用水墨所作的中国画。一些专家认为水墨山水的基本要素有三,即单纯性、象征性和自然性。据画史记载始于唐,成熟于宋,兴盛于元,明、清以后有进一步发展。讲究笔法层次,充分发挥水墨特殊的晕染作用,以求取得“水晕墨章”而“如兼五彩”的独特艺术效果,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山水画: 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以上文字引用百度网站)
(二)水墨山水画的历史简介
山水画在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建立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从而使其更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其中一派则是水墨渲染,以王维、张璪和王墨为代表。王维的山水皴法甚简,以渲染见长,对后世影响很大,以至把他定为南宗之祖。画圣吴道子以人物画见长,兼写山水,创水墨写意的“一体”,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晚唐以来,山水稍衰,至五代则有荆浩、关仝和董源的振起。宋代时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其中最有创造性,最有影响的是与董源并称“北宋三大家”的李成、范宽以及米芾、巨然。北宋末叶,米家山水在山水画流派中异军突起。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充分发挥水墨材料的特长,用泼墨、破墨、积墨以及水墨横点的排比,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蒙变化的境界,世称“米氏云山”。
宋室南渡以后,水墨山水画风大变,出现了“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斧劈皴派系与以前的水墨画分道扬镳。成了南宋150年间的主流,直至元初。李唐创造了“大斧劈皴带披麻水笔”。
中国山水画到了元代又一大变,笔墨意趣臻与精逸。特别是水墨山水,更是风靡一时,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元代最有影响的山水画家是赵孟頫、高克恭以及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笼罩在复古风下。
清代沿袭了明代的摹古保守的风格。
二、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作
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山水画大家,他的水墨山水画虚和消散,冲淡玄远,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皴擦
关仝,又名童或同,长安人,工画山水,师从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称“关家山水”。他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
董源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形势,创造了表现江南水墨山水的“披麻皴”。其笔下山水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洲渚掩映, 诚如宋人米芾《宣和画谱》中所载的“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米芾尝谓董源“下笔雄壮”,“使人观而壮之”。董源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受到文人们的青睐,是因为这些文人画的开宗立派者推崇自然、放达和潇散的审美趣味,而董源山水画的艺术内涵正在于此。
《关山行旅图》 披麻皴与雨点皴
三、水墨山水画在当今社会影响力
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水墨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传达的是东方的“心理和谐”和内向的“境生象外”。水与墨的随机渗化特质可使我们方便地趋向内省感悟,现代水墨的宗旨一如传统水墨之“澄怀观道”,在于对生命过程的体验与品味。
似乎大多数人提起水墨山水画,便想到了中国风,想到了品味,想到了高雅与艺术。如今,它依然站在流行大潮的最前沿,在人们的各种生活用品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这足以展示出水墨山水画魅力之大,影响力之深远!更是人们对艺术生活的一种追求。
四、结论
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美术作品欣赏课,我或多或少也得一些心得体会。虽然老师还没讲水墨画,但对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王维,喜欢他的贵族般的才气,他除了诗文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喜欢他的天真而不世故,浪漫而不是理性,粗中有细,乐观中带点抑郁。
雪溪图
雪溪图是王维的传世之作,全图采用俯视法,透视精确,画意看似冷漠萧瑟,实质空灵淡远,透露着无限的禅理。
我是电子专业的,在大家眼里好像和美术好像不怎么搭边。我想说,其实现今,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以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为特征,是美术学科在现代社会的拓展,是美术学科在当代社会的存在方式,也是是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四篇:学习欣赏中外美术作品心得体会
学习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心得体会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体现出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鉴赏活动作为一种美术实践,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思考,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美术鉴赏,绘画,人文精神,建筑艺术,毕加索
大学美术鉴赏对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鉴赏目的在于提高我们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的全面发展,陶冶个人情操。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美术鉴赏使我开阔了眼界,也使我领略到了美术领域的独特魅力。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程学习中,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美的追求,毕加索作品的魅力是不可阻挡。“你自己就是个太阳,你腹中有着千道光芒。除此外则别无所有。” 毕加索对埃·泰蕾阿德所说的这句话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与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的耀眼光芒至今没有衰退。素描《基督祝福撒旦》,这幅素描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矛盾与强烈的冲撞。毕加索踟蹰在巴塞罗那的街巷,流荡于各个咖啡馆之间,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对于他来说,对象已成为它自己本身。他对光不感兴趣,聚集全力表现改变了的形,让它以不同于外表世界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
*土木*班
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1898年夏天,应好友之邀,毕加索去了帕利亚雷斯的乡下小住。在这个叫做奥尔塔的山村,他度过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八个月。毕加索此时对生活和生命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创作了一幅名叫《阿拉贡人的风俗》的作品,并在马德里和马拉加的画展上再次获奖。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此外他的著名作品还有《格尔尼卡》、《海滩上奔跑的妇人》、《人生》、《梦》等等。
绘画美术与土木工程上的建筑,看似两个毫不相关的领域,却又是紧紧相依。然而 “绘画与建筑”的确要被一一拆解开来,才能比较看个清楚。概言之,联系绘画的确有助于建筑师理解诸如构图、画面空间层次、远近、色感、色差、对比。在这个意义上,当下的建筑初步教育仍然保留着一定额度的绘画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跟建筑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建筑制图,配景,效果图,表达,也可以不太直接有关。练习一种节奏感,形式感。这个意义上,绘画和建筑的关系,一般性些,不那么一一对应,跟个体的设计关系也不太大。
从任何一种情形看,建筑和绘图都有着诸多的不解之缘。但,归根到底。建筑,不等于绘画。因此,把建筑和绘画彻底地或是大面积地重叠,在古代还不是个大问题。因为古代的绘画,也包括工艺,打铁,制作;而在今天,就是个大问题,因为如果建筑只满足于图纸,那它的命运可能还不如当代艺术。建筑之所以能够逃脱概念艺术的范畴,因为它几乎不可能只为了概念活着。一个画家可以画一幅别人看不懂的画,自己欣赏。但是,建筑首先或者说在城市里,一般不是为了概念才出现的。老百姓可以10年不看一幅画,却天天要住房子,要去商场,学校。这些被成为房子的东西,就是建筑的日常性的一面。它动用了好多的金钱,劳力,涉及到了政府和客户,需要考虑技术施工生态等诸多问题。这些东西,几乎绘画艺术都不太需要考虑。不是说建筑没有形而上学、没有其艺术的维度或是想象性。但是,建筑的形而上学从来不能离开墙体和屋顶独立活着。您管这叫建筑的羁绊也好,建筑的特殊性也好,还是建筑的物质性也好,建筑的确不会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独立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2】
《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7-01 【3】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
第五篇:学习欣赏中外美术作品心得体会
学习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心得体会
姓名:
* * * 学号:
************ 院(系):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班级:
****级土木工程专业*班
教学班:
美术鉴赏3班
任课老师: ******
*土木*班
学习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心得体会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体现出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鉴赏活动作为一种美术实践,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思考,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美术鉴赏,绘画,人文精神,建筑艺术,毕加索
大学美术鉴赏对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鉴赏目的在于提高我们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的全面发展,陶冶个人情操。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美术鉴赏使我开阔了眼界,也使我领略到了美术领域的独特魅力。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程学习中,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美的追求,毕加索作品的魅力是不可阻挡。“你自己就是个太阳,你腹中有着千道光芒。除此外则别无所有。” 毕加索对埃·泰蕾阿德所说的这句话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与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的耀眼光芒至今没有衰退。素描《基督祝福撒旦》,这幅素描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矛盾与强烈的冲撞。毕加索踟蹰在巴塞罗那的街巷,流荡于各个咖啡馆之间,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对于他来说,对象已成为它自己本身。他对光不感兴趣,聚集全力表现改变了的形,让它以不同于外表世界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