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定稿]

时间:2019-05-15 03: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定稿]》。

第一篇: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定稿]

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

摘要:在中职《电工基础》的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法指导,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和实验性较强的课程。由于中职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少学生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能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显然已不适应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才能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生产技能型人材的职业教育目标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时,他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专心致志地学习,积极地钻研,对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反之,学生会把学习当成一种包袱。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如果对其失去兴趣,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电工基础》这门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师生互动,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不仅使学生充满学习的成就感,而且他们还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RLC串联谐振电路时,我就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普通收音机进行调台吧?调台时我们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上述问题能有个正确的认识。从生活实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师生兴致勃勃地共同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另外,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而准确的讲解,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和动机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使学习变得生动、积极,从而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克服了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难题。

二、注重学法指导,增强求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实践证明,让职高的学生自觉地完成课前预习,很多学生难以做到。一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二是基础差使他们无能力预习。为此,教师可在课前制订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学生听课时就能抓住重点;另外,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预习反馈,自学中存在哪些普遍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讲课时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性。例如:学生在预习“三相异步电动机”这节课时,学生普遍对“旋转磁场的产生”难于理解,教师上课时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一难点内容的讲解,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练习,多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性,抓住时机,适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讲完了纯电阻、纯电感及纯电容等几种简单电路,在学生掌握了它们之间的伏安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RL、RC串联电路。教师对分析正确的同学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分析不全面甚至错识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与帮助。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析比较法,增强学生记忆。通过深入分析各种事物,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既能够清楚而准确地表达《电工基础》中的某些概念、现象和规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例如:电流与水流的比较;电压、电位与水压、水位的比较;电容器与液体容器的比较。再如,对电阻、电容及电感三种电路,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比较电流、电压的解析式、相量图、大小及相位关系等,找出它们相近点与不同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形象教学法,促使学生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一般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如果仅凭死记硬背,不仅难以掌握,也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采取直观手段增加形象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讲解电容器充放电的性质时,通过演示充电后的电容使小电珠发光的现象,能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弄得懂、记得牢。这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课件,使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如三相对称交流电通入三相定子绕组形成的旋转磁场,通过动画效果的演示,其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再如把电磁感应定律制成课件,就可以非常生动地再现铁心插入或拨出线圈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当铁心插入或拨出线圈的速度越快,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越大,说明电流越大,而指针偏向不同,说明电流的方向不同;铁心不插入或插入后静止不动,指针不偏转,说明不产生感应电流。可见直观形象地教法能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

此外,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行为引导式、换位式及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职业高中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型、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学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其教学目标。因此,实习、实验教学对职高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实验实习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并有验证、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例如在做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实验时,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连接实验电路,并仔细分析实验结果,找出误差的原因以及尽量避免误差的方法等。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师一定不能歧视这些学生,要尊重、爱护和相信每个学生,给予他们耐心的讲解和指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只要能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教学的,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用演示实验来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把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除必做的实验外,还要结合实际增加实验内容,提高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实验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在新程改下《电工基础》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教师的智慧,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和实验上强化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达到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的目标。参考文献:

1、《电工基础》周绍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

2、《电工基础学习辅导与练习》周绍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

第二篇:新课改下,谈初中教学

新课改下,谈初中教学

新课改下,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新教材习题量明显减少,课时也相对减少,再加上教材对数学问题的呈现具有多样化的形式,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等,给广大数学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用好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钻研不透、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确也就成了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如果偏离了主导目标,而一味追求次要目标,即使教学方法再新颖,教学形式再活泼,目标的达成只能是谬之千里。

人教版“数学广角”是教材新增内容,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来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四年级的“合理安排时间”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优化思想的应用。有位教师在这节课的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这样的判断对错练习: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红红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3.芳芳衣袋里装着一本《脑筋急转弯》,放学后在车站坐着等车时拿出来看。判断结束之后,又让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话练习,最后伴着音乐欣赏朱自清先生优美的散文《匆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一个学生说:“时间很快就溜走了,我今后要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另一个学生说:“我以后要注意改掉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习惯。”学生的回答多集中于节约时间和纠正不良习惯的内容上。这样的教学效果与渗透优选法数学思想的主导目标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细心发掘教材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前提则是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与挖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材在安排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实生活去感受并体验三角形具有这种“稳定”的特性。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用力拉一拉制作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不会改变,从而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一教师在教学时课堂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制作三角形用的是较硬的木条,有的用的是较软的塑料吸管;固定角时,有的用线绳绑住,有的用皮筋扎住,有的用钉子钉,等等。由于制作材料和三个角的固定方式千差万别,学生在“拉动”时出现了边被拉弯(教材情景提示:拉不动),角被拉开,所得到的“稳定性”大打折扣。最后教师只能结合自己的教具把“不易变形”当作“稳定性”强加给了学生。有一学生马上提出:“如果我们用钢管焊一个四边形,用力拉这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形状也不易变形。”反思这一过程,学生的质疑合情合理,问题出在哪里呢?仔细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指的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便固定不变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更多地表现为“确定性”,不易变形只是稳定性的其中一种表现和应用。有了对“为什么不易变形”的挖掘,在改进教学时完全可以从稳定性的本质入手,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围成不同的三角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只能围成唯一一个三角形,最后让学生再去拉一拉从而体验稳定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稳定性有了“所以然”的认识,教学效果肯定不差。

三、恰当选择教材内容,促成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北师大版教材形式生动,富有童趣,但与人教版教材相比逻辑性不强,教材内容跳跃性较大,随着年级增高,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教材进行“扬长避短”的选择整合。

比如以前使用人教版教材的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分数的混合运算”时,原本以为很轻松的教学却陷入“沼泽”,原因是学生的通分能力很差,学生竟然都在用排列倍数的方法找公分母,速度很慢,有些学生甚至就用几个分母的乘积做公分母。这是因为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删除了 “整除”“互质数”“分解质因数”“短除法”等内容,采用“列举法”来找公分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列举两个数的倍数、因数,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注重在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两者相比,人教版注重简捷经典的短除法方法运用,北师大版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面对以上两种教材内容的不同安排,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要以人教版教材为主线,适时穿插北师大版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仍然是先教学列举法,再简单介绍短除法,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短除法的简单快捷。当然,教学中要把握好度,不要因 “短除法”问题而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忽略了列举的“过程”,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益。

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因生活而存在,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依附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生活因数学而美丽。数学离开生活,将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和空洞的理论,只有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生活,数学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呈现出它特有的魅力。正是因为我们发现了枫叶、蝴蝶、徽标等图案中蕴含着美妙的对称关系,数学的王国里才出现了轴对称现象,并应用这一数学现象把飞机设计成轴对称的形状,使之保持平衡,得以在天空中遨游。

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完全脱离数学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学生听我这么说,都非常诧异,表示不相信。于是我就和大家打赌说:看谁能说出做什么事能离开数学,用不到数学中的数字及方位等知识。学生抢着回答:“我打球”,我反驳说:“要计数”;“我跑步”“有距离”;“我睡觉”,“有时间”;“我上学”“有方位”;“升国旗”“有平移”……让学生切身地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三、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1.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在生活中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体现数学,要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关键还要看教师是否善于利用课堂教材内容,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捕捉生活现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分一分”即“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和大家一起做分苹果的游戏:“老师这里有4个苹果,想分给我班的赵舒心、杜一鸣两个小朋友,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由此引出平均分。我让一个学生上来实际分一下;然后我又拿出2个苹果,再让一个学生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时我又拿出一个苹果,想平均分给另外的两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呢?谁能实际分一下,再用一个数表示出来。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意识到过去学的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分数“1 / 2”。这样不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探讨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产生极大的兴趣,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一体,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欲望和兴趣。

2.以活动架起沟通生活和数学的桥梁

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学数学,“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使数学课堂拥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架起沟通生活和数学的桥梁,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即利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之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促其发展。

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悟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本领。如在学习“米、厘米的认识”时,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后,我让学生上来量黑板的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厘米”太小,需要找更大的单位“米”,在认识了单位“米”之后,我又让学生来量教室的长、宽等,还让学生回家量自己的床、书桌或房间等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衡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不仅仅取决于他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关键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应用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这种应用往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认识周围事物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首先,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如,推拉门为什么用平行四边形而不用三角形,而自行车的支架一定要用三角形?我们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在墙壁上钉一根木条为什么不能用一根钉子?……只要学生用心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无处不在。

其次,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让学生量我们教室的[第一论文 网专业提供代写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面积;学习了元、角、分后,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购物;在学习了时、分、秒后,我让学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后,我让学生去找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操作,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增长见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探索、操作等方法加以合理解决,将数学和生活一体化。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活动架起沟通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关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教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以期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三篇: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课改化学】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摘要 新课程理念影响,已经得到了验证,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和老师都大大受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做到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教学媒体必须有效辅助。然而,对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能够达到新课改计划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化学教学的改革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字新课程

新课改 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我们感到自豪。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理念不相和谐的做法,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有些教师偏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虽各种活动频频“闪亮登台”,但“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学生缺少体验、巩固、提升,学得浮躁,学得模糊,学得低效。(2)重知识“完整”,轻“指导意见”。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缺乏深入学习和领会,怕高考“吃亏”,教学“惯性”严重,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 “完整” 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学生“消化不良”,进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3)重实验演示,轻学生操作。由于教学时间紧,活动与探究较多,各班同时开设学生实验条件不具备,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降低。

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一年来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

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具体的说教师的教学预设要实现“四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 “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 突出“四化”: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着力“四活”: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媒体点活;力求“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第三,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的顺序。但教材呈现的编者思路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质量观。“三序”结合的教学预设的基本目标是:(1)节奏感强。教学节奏与课堂45分钟的思维曲线基本吻合;(2)动静搭配。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能有机结合;(3)讲练结合。教师引导与指导、学生回答与思考或练习巩固能有机结合。“三序”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成功之果常摘。

如: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的教学可以先学习氯气的性质,并同时学习溴、碘的提取中氯气与KBr、KI溶液的反应,使氯气的性质完整,再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避免学习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过程中氯气鉴别等知识准备不足,达到“三序”都顺畅。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学习化学

1、化学2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为解决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我们采用“长藤结瓜式”的教学方式:“藤”——主干知识、陈述性知识,以启发式、讲授式教学为主,重在知识的建构;“瓜”——有意义的理解性小单元、小模块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重在能力、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建构有序,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参与机会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会发生冲突,知识、能力和方法生成的效率高。

如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预设为(1)通过初中的酸、碱、盐相互关系、活动顺序的应用推理,化学实验的引思激趣,启发学生得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卤化物反应的规律;由于学生对氯的含氧酸知识准备不足,探究学习困难,可通过多个实验和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氯气的成份,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发明确氯气与水反应的原理,便进一步启发学生推导出氯气与稀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使氯气的化学性质之“藤”长茂盛。(2)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氯水中漂白物质的探究活动,使次氯酸漂白原理的探究之“瓜”瓜熟蒂落。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众所周知写字“气和字则秀”,同样课堂教学“气和课则优”。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因此每节课要有“形”有“神”、有“情”有“韵”,并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STS”为源泉。通过创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融入到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学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知能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的展开、发展、收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建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为,“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才是“活”知识的源泉。

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片段:(1)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影视;(2)提出SO2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可以推测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师生通过实验和对话加以归纳;(3)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4)通过SO2水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现象,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氧化性;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6)开展合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能得到有效落实。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是,教材、教辅资料、教具、板书、实验、多媒体等教学媒体都是中性的,均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学媒体质量不高或使用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影响或阻碍教学的有效生成。这就要求:(1)教学媒体要保证质量,不能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用下载的重点中学课件在普通中学使用,学生无法参与。练习书刊由于时间仓促和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还不成熟,问题较多。(2)教学媒体要用到位而不能越位,否则就会障碍教学生成。如多媒体代替普通实验,造成学生不信任教师和实验能力下降。又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幻灯片放了二十多张,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上课眼花缭乱,课后脑中一片空白。(3)一般来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用教材、实例、教具等常规资源;若不能解决时必须首先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去解决;若实验也无法解决,再多媒体和网络来解决。

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这就要求根据内容、学情和媒体的特点,正确定位,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使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学习化学2的乙烯时,乙烯的结构用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辅助教学,乙烯的性质用实验辅助教学,化学方程式要认真板书,反应机理应用多媒体辅助,知识小结回归教材。这样,教学媒体使用丰富多彩,并发挥了各自的功能。

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参阅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2]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3]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化学2.北京 人教版,2005.5

[4]叶澜.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7年第五期)[5]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3 版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摘 要:生物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自然学科,新课改强调现下高中生物教学应在吸纳现有的高中生物教学的优点的基础上,加强学习的知识构建以及增强学生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应该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学习在高中阶段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科学观。本文通过解析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在新课改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

一、引言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科学学习,是其科学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段,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应该要意识到,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对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性。新课改这块石头投入到现下的高中教学中,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各大中学的生物教学都在新课改之下开始进行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转变,可以说新课改不仅改革了生物教学的课程、教材,同时还改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与研究,讨论了若干个在新课改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更好地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二、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下高中生物教学虽然已经实行了高校课改,学生的生物学习内容也焕然一新,但是最近的生物高考题型却没有多大的转变,它的考试内容还仅仅停留在以往的注重知识与技能量化的层面,以生物的基础知识与生物的基本理论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对于生物教学课改,不能还停留在以往的教材及教学思路上去要求学生[1]。而现下的中国还普遍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如果新一轮的课改仅仅只是改变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而不去改变对现下中国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考试制度以内容,就会使得很多的教师及学生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仍然沿用老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2]。再来新教材的内容有些过于的简单,课后习题大量减少,虽然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负担,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将教材作为一个启发点,自己去对生物知识做更深更广的探究。但是从实际来看,这样的想法明显是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这原因就使得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没有取得事先预计的效果,反倒增加了学生对老教材的依恋,由于教材上的内容太过简单,无法完成学生平时做题的需要,学生及教师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补充生物知识,其实无形之中也是在增加学生的压力[3]。

三、如何优化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

新课改,既然强调的是对原有课程的改革,那么就应该是要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发现老课程中存在的不足,改正它而不是完全地抹杀它在教学中存在的作用。同时它又应该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立足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去增加新的内容,使高中生物教学不断地得到完善。一方面,它应该要强调对学生情感、能力、态度的培养,另一方面它也不能否定原有教育中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概括而言就是在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上应该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改革的范围上应该要做到改革的全面性,以及相互渗透性,对于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还有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在改革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应该要适应改革后的教材内容,而新课改下的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应该要满足课改后教学内容的要求。在考试面与考试内容上都要与之相呼应。

四、结语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生转折,它是为学生以后升上大学打好基础,做好大学学习内容的知识储备的重要学习阶段。数、理、化是所有理科生需要学好的必修学科。新一轮的课改应该要实行考试与教材同步的改革,教师也应该要引导学生在新课改下的生物学习,让学生达到对新课改下的生物知识的有效学习。这些就需要很多从事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工作者付出努力,不断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这一场变革。对此本文结合经验从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开始谈起,探讨了如何优化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希望能够让广大生物教师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上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生物教学的新课改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100.[2]李新芳,龚大洁.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 [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56―158.

第五篇: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育优化策略

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育优化策略

摘 要:新课改自推行以来,对高中各个学科都提出了新要求,并将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变,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地理作为高中重点学科之一,也需要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就新课改形式下如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根据高中地理在新课改要求下的以学生为核心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优化措施

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对高中教育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传统的高中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而新课改重视的是对高中学生实现全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高中重点学科之一的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新课改中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与装点,这对当前的新课改是否落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教师,需要在地理教学方式创新及优化的道路上努力探索。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若想学生拥有较好的地理成绩,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促进其自主学习。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是不利于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若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确保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创造力及想象力,便于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中主动发挥自身优势。高中生尚处于叛逆时期,因此若想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研究心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仍保持充足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地理中许多有趣且值得深入探索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该如何优化

(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里提到,要培养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地理素养,其中包括有地理志趣、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科学素养。因此,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育的方向和要求进行转变,将传统的介绍地理地名及物产,以及地理中事象的特征及分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物地理关系理念的核心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及应用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还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健康情感以及积极心态等综合素养。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新课改定位于提高学生素质,改变了以往的以文本为中心的情况。因此,加强地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现状的联系,关注学生学情以及?W习兴趣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新课改强调并倡导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例如开展一些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包括地理勘测、地理实验或者地理专题研究实践活动。传统的地理教学关注的是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关注,学生往往采取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样换取的高分是无意义的。新课改注重的是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以及过程部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独立思考,学会与同学合作研究,有效发展自己收集及处理地理信息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四)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

地理新课改还指出:“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对评价标准的改革,改变以往的采取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自由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逐渐尝试弱化考试的人才筛选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学情及身心发展特点,不同个体之间具有的差异性,对学生做出实际有效的个性化评价,并尊重学生,避免给予其身心上的压力。

综上,地理的学习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离不开学生的用功学习以及教师的耐心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人性化教学,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以达到新课改对新时达人才的需求。新课改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既是高中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优化与创新,才能使得高中地理课程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改霞.高中地理新课改如何“改”[J].学周刊A版,2010(3):183.[2]武勇,王小梅.高中地理新课改方向的心得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3):239.[3]龙文军.高中地理新课改中的困惑与感悟[J].考试周刊,2011(46):13-14.[4]刘俊朋.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7(28):1.编辑 段丽君

下载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

    《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 胡秀玉 一 《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树立......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范文大全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冀州市滏运中学化学组 孙春莉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理论应用于科学实验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综合的化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方面有着重......

    试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摘要: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历史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必然选择,课堂教学的随机性要求历史教师重视教学反思,依据历史教学......

    谈新课改下高一化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探析及对策 湖南城步一中 夏清国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中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

    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精选5篇)

    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我们知道,人脑最主要的功能是思维,而数学恰好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一颗会思维的头脑是金不换的,它使你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不会迷失自我,......

    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5篇

    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李外河小学小 李忠 新课程改革是这几年来我们听的比较多的话题,哪么新课程改革到底是什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鹅公中学 胡添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落实者,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