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案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②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③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④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初读感知
①老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③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④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可多请几信学生读)
再读感悟
①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师指画面:动画演示鸟飞、鸟叫),你想说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学生读出:花落知多少?)课件演示花落地的过程。
学到这里,一个疑问难住了老师: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小朋友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②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③指导朗读。
a.指名读;b.男女赛读;c.齐读。
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①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a.分小组说;b.指名说。②指导背诵。
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猜谜激趣
①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②这是什么(指名说)
③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揭题
①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②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初读感知
①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③指名读,齐读。
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①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②全班齐读。
③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④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⑤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①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②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第二篇:《古诗两首--村居》教案
《古诗两首—村居》教案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古诗《村居》,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背诵。
〖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前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跟春天有关的古诗《春晓》,能背诵吗?(全班齐背)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的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作者,补充解释“首”,再解释“村居”)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村、居、醉、烟、童、散、忙),这是出现在古诗里的生字,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生齐读生字)
2、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并尝试组词,重点说说 “醉”、“童”、“散”的识记方法。
2、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
3、指导书写: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的笔顺。师范写,再请生书写。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把春天描写得非常美丽。现在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并且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需要停顿的地方在哪里?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师范读,生倾听,回答问题:第四个字。师:请大家拿起铅笔在第四个字后面画一条斜杠表示停顿。生画线,师:你们能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生朗读。)
2、师:读完了这首诗,有谁能告诉我这首《村居》写的是具体什么时候的景象?(生:二月。)
3、二月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把诗中描写二月景色的诗句读出来?(生读前两句。师解释“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等的意思,请生再读。)
4、这首诗还写了春天里的一件什么事情呢?(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放学了,可以到外面去放风筝,你们开心吗?(生:开心)谁能读出同学们放风筝时开心的样子?
5、古代的人们把风筝叫什么?(纸鸢)
6、颂读古诗,练习背诵:全班背,男女生比赛背,指名背。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村居
高鼎
处
知
忙
第三篇:古诗两首春晓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忄、木、矢、攵、尸”五个新偏旁。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
4、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自己热爱春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磁带、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
看图学古诗
六、教学时间: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画: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2、老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春晓)
3、师解题:“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4、过渡:理解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师:上学期我们都已经把这首诗背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自读《春晓》。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感悟欣赏
(想象画面,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后评议)
3、师指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现在,让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四、学习生字“春、知、少、处”。
1、师范写,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师:课下,请大家再搜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们在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春晓》。
2、全班背诵。
3、教师导言:春天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季节,不仅我们喜欢春天,古代的诗人也喜欢,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优美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古诗。
4、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题意:村(农村)居(居住)。
二、认识生字,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从诗句中圈出生字。
2、学生汇报,教师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练习读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村居 杨柳 春烟 儿童 散学 放纸鸢
(4)引导学生结合挂图,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
(5)分句指名读诗句。
(6)全班齐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读懂古诗
1、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认真看图想象图中所描写的景物。
2、说说你读懂了哪几行诗句?
3、学生反馈,练习朗读相对应的诗句。
4、指名将各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想象,读好古诗
1、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中哪几行诗句是写景的,哪几行是写人的?
2、指名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五、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抽读生字:放、忙、居、村
2、练习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4、学生逐字仿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两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四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师范读。
2)自愿读。
3)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第五篇:1 古诗两首-《村居》教案
古诗两首—《村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猜谜语 像蝶不是蝶,像鸟不是鸟,清明前后天上飞,就怕雨水浇。谜底:_风筝_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二、学习古诗
1、播放古诗朗读,划分节奏。
2、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居:居住。
3、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4、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5、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6、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7、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朗读、背诵《村居》。
2、理解诗意,跟家人说说这首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