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 不同的声音》教案2
《4.不同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的:
过程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能够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能够观察到声音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时弦的变化。知道弦的变化与声音产生高低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
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教学材料:
小鼓、三角铃、橡皮筋、空盒子、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吸管、橡皮泥等。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1.猜声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为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2.问:为什么他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
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由这个猜声游戏让学生发现之所以能辨别出声音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高低和强弱。探索和调查
一、发现声音有大小的不同
1.出示一段相同的音效,放两次(大小不同)问:听到什么?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不一样,或者说强弱不同。
2.你能试着用你身边的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吗?(学生做发声活动)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3.学生演示,问: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使用力的大小以及距离的远近)提醒: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只能改变声音的大小,这意味着不能改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二、辨别声音的高低
1.教师用乐器(钢琴或吉他等)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 2.发给学生橡皮筋,你能用它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3.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4.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及设计的实验大致可分成三组,即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都有可能影响声音产生的高低。)
5.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要指导提醒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倾听。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你能试着用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建议课后完成)
本课是在学生对强弱不同的声音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以简单的实验感受,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音量的认识。
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通过拨松紧、长短、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的活动,使儿童在充分感受音调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低音。由于这个活动学生不具备自主探究的基础,因此建议详细指导实验。让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实验,轮流感受。实验时,教室要尽量保持安静,要引导学生将实验中声音的变化直接记录在问题下方空白处。并试着让学生观察:为什么弹拨拉紧的橡皮筋、变短的橡皮筋和变细的橡皮筋都会使音调变高,思考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篇:不同的声音教案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感受人的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不同,能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导学卡,搜集学生作业。
学生准备:完成导学卡任务。【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感受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你们的导学卡。
二、展示作业、反馈交流、巩固提升(1)导学卡第一部分,鉴赏不同的声音
1、随机播放学生录制的声音,并解说。
师小结:世界上两个人的嗓音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声源发出的音色也不同。
2、挑战试题
(2)导学卡第二部分,反馈影响音量的因素
1、交流、反馈“敲击一个物体,使它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活动。
2、交流、反馈“站在不同位置听电视的声音”活动。
(3)导学卡第三部分,反馈影响音调的因素
1、播放生录制的视频,并请他说出自己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探讨。
2、活动: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条件下,拨动钢尺判断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
3、交流汇报橡皮筋实验。
师小结:在用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大的、粗的、长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小的、细的、短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4、挑战试题。
三、展示演奏自制乐器
1、小组内展示交自制乐器,并进行调试。
2、推荐小组内的最佳乐器向全班展示演奏。
四、欣赏音乐
欣赏视频:乐器达人用锅演奏出的美妙音乐。
五、分享收获
【板书设计】
不同的声音
音色
音量
高(小、细、短)音调
低(大、粗、长)
第三篇:不同的声音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4.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的: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 能够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 能够观察到声音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时弦的变化。● 知道弦的变化与声音产生高低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技能
1.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异。
2.细致观察物体的不同的振动,就同一个物体而言,试着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3.观察一根弦的振动和音高的变化,能发现弦的变化、振动的变化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
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教学材料:
小鼓、三角铃、橡皮筋、空盒子、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吸管、橡皮泥等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1.猜声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为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2.问:为什么他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
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由这个猜声游戏让学生发现之所以能辨别出声音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高低和强弱。
探索和调查
一、发现声音有大小的不同
1.出示一段相同的音效,放两次(大小不同)问:听到什么?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不一样,或者说强弱不同。
2.你能试着用你身边的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吗?(学生做发声活动)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
--1--
3.学生演示,问: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使用力的大小以及距离的远近)提醒: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只能改变声音的大小,这意味着不能改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二、辨别声音的高低
1.教师用乐器(钢琴或吉他等)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 2.发给学生橡皮筋,你能用它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3.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4.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及设计的实验大致可分成三组,即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都有可能影响声音产生的高低。)
5.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要指导提醒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倾听。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你能试着用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建议课后完成)本课是在学生对强弱不同的声音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以简单的实验感受,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音量的认识。
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通过拨松紧、长短、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的活动,使儿童在充分感受音调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低音。由于这个活动学生不具备自主探究的基础,因此建议详细指导实验。让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实验,轮流感受。实验时,教室要尽量保持安静,要引导学生将实验中声音的变化直接记录在问题下方空白处。并试着让学生观察:为什么弹拨拉紧的橡皮筋、变短的橡皮筋和变细的橡皮筋都会使音调变高,思考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回顾和解释
为学生准备一些乐器,请他们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解释。例如:用吉他中的一跟弦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音。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第四篇:不同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王国》中最后一课。这节课是在前三节基础上安排的。学生 了解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知道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及我们是如 何听到声音的。本课是继续引领学生对声音有更完整的认识。即:
1、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强弱,音调高低具体和什么因素有关。为此,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活动一:欣赏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有所的不同。活动二:感受音量大小,探究音量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活动三:感受音调高低,并探究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和低音。
学情分析:各种声音充满学生的生活。
2、上音乐课学习音乐。
3、课外喜欢听歌曲。
4、对探究活动相对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并认识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
2、能够大胆猜想,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制定出相应的实验计划,去按计划进行实验,经历“假 设—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在探究活动中愿意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同伴交流,尝试科学探究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声音有大小和高低。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区分声音的高低。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能发声物体(如小铃铛、钢据条等)。教师准备:铝板琴、空塑料盒、橡皮筋、三角铁、铝板铝、双响筒、锣、笛子。
五、教学过程
(一)提供资料,引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奇妙的声音王国里,可以听到很多声音,这些声音都不一样,老师给大 家准备了一些声音,我们来听一听,这些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播放一段声音,并控制音量大小)
生:汇报,提出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的声音”。(板书:不同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不同的声音”这一活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认识到声音有音色的区别,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二)充分感知,获取事实 师:什么情况下声音大,什么情况下声音小,我们先来猜一猜。下面请同学拿出一把小尺子,把它紧压在桌 子上,拨动它,让它发出两个大小不同的两个声音,从侧面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首先由一段前后音量大小不同的音乐引入,让学生感知声音有“音量区别”。学生在音乐声中,设计意图 感受并认识了“音量”。其次让学生自己制造出大小不同的声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声音强弱跟力的大小有 关。教师用钢尺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启发学生思考,音量大小不同时尺子的振动的幅度也是不同,不管学生 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真谛。]
生:(实验并汇报)…… 师:科学上把声音的大小叫音量。(板书)
师:(出示铝板琴,用力敲,音量大,轻敲音量小),用力敲)。如果我用同样的力敲铝板琴的铝板,发出 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声音会不一样呢? 学生:(提出声音除了音量外,还有高低的不同。师: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那么为什么声音会有高有低呢? 学生:(发表意见)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塑料盒、皮筋,首先请你猜测一下,这个皮筋拉的越紧音调越高,还是皮筋松的 情况下,音调高?是粗的皮筋音调还是细的音调高。把你们小组的猜测写在实验表格上。同时请仔细阅读实 验的注意事项。生:小组做实验,交流汇报。[设计意图: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这是这节课重点,也是这节课难点。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猜 设计意图 测橡皮筋发出的音调高低与什么有关?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在讨论中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帮他们完 善研究方案。即按橡皮筋松紧、粗细顺序来进行研究,教师不用过多的讲解,很轻松的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 步骤。接下来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实验方案,以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 指导学生在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尤其要认真观察发声体发声时的状态。通过小组间 的交流合作,实验观察,收集证据,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白:紧、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松、粗的则发出较低的声音。]
生:用手捂住喉咙,发了一个低音1,再发一个高音1,体会手的感觉。
师总结:当皮筋紧、细的时候音调高,振动的快,当皮筋松、粗的时候音调低,振动的慢。其实决定音调高 低的还有很多因素,比如铝板琴,就是长短决定音调高低,当然还有很多方面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这就要 我们的同学们要更多的去探究发现。
(三)、整理加工,开成结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音量、音调,请同学们在下面想一想如何才能利用身边材料制 造出不同的音量、音调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样乐器,有三角铁、铝板铝、双响筒、锣。我想讲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些乐器给制造 出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调。
生:(上前演示)
师:一些音调和音量不同的声音有规律的编辑在一起,就可以演奏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来。想不想听一听?但 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为老师点评一下。(笛子独奏《牧羊曲》)
生:(谈音调高低不同)。其实这笛子是已经做好的乐器,我们自己能不能做一样乐器呢?
师:(出示水琴)这就是老师自己做的一样乐器,能够演奏 1234567(演示),谁再来说一说,教师的这个水 琴是怎么做成的?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一首笛子或者其他乐器弹奏的乐曲,再次体会一下由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按照一定的规 设计意图 律编辑而成优美动听的音乐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应用,指导生活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应用到音量和音调的例子呢?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联系生活的实际,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用到的,我们今天的 设计意图 研究在方法生活中的其它地方是也是可以用到的,让他们真正从心底里喜欢上科学课。](五)、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师:声音真的很奇妙,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伴随着优美的《蓝色多瑙河》,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都学习了 哪些知识?
师:最后老师要说你们是幸福的,为什么呢?你们能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小鸟的叫声,可以听到 老师给你讲声音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但有一些人是听不到这些声音的,你们了解他们的感受吗? 留一个作业,回家想个办法让你的耳朵听不见声音五分钟,把你的感觉以一篇日记的形式交上来。还有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制一件乐器。
[设计意图:教师例举先前学生提的问题,让学生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他们始终保持探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与热情。再则,我想思想教育活动并不是语数的老师的专利,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有推卸不了的责 任,让学生更有爱心,让他们关爱身边的残疾人,这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
第五篇: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谋道小学 张可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四年级科学《声音的变化》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本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共3页,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一小节《听听声音》和第四小节《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科学概念目标: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教学材料准备:
1、分组材料: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橡皮筋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单、一个小盒子、2根相同的橡皮筋。
2、教师准备:、一个小鼓、尺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根本无法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三、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点拨,引领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细心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推测及验证,总结其规律。在教学中,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过程,也注重概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
四、说教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放一些声音让学生听,所有孩子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到课堂上,学生在在听声音时会产生有关声音的疑问,” 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想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小鼓,用不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出强音和弱音,让学生分辨有何不同。引出声音的“强弱”及“音量”的概念。
2、做拍手游戏,让学生强烈感受声音的强弱.这近20秒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音量”有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我们能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学生的猜测可能五花八门,可能与真正原因距离较远,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如:“我们知道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的关系,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是否也有关系呢?”
4、学生交流想法,提出试一试的要求。提示实验注意事项。(不能让直尺拍打桌子,教室内要保持安静,还要注意观察尺子的振动状态。)
5、学生利用直尺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6、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板书。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学科学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动手”实践活动自可少,但这还不够,学生还必须有“动脑”的理性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动手”的实践活动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脑”的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故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状态的联系”的活动时,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学生在反复的观察和描述中,将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的概念。]
活动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认识声音高低的变化
(1)用二胡分别演奏高音低调和低音高调两种声音,请学生分辨不同,学生马上会发现强弱的不同。师再追问:除了音量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2)语言描述,并与音乐课和语文课相联系,帮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3)总结音高的概念,并板书。
2、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教材所示的四个杯子,问:如果用小棒敲击,发出的声音会一样吗?
(2)预测发声情况,填写记录单(教材30页)。
(3)实验,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敲击杯子可以发声,这可能每个孩子都知道,而且可能都经历过,但装入不同的水敲击会发出什么声音,他们充满了好奇。发表自己的推测后就迫不急待地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为验证自己的猜测,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模样,当他们听到与自己猜测一致的时候,兴奋的不得了,成功的感觉溢满心间,这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同时也是对声音的高低又进行的了一次分辨练习,帮助学生区分音高和音量,为突破难点做铺垫。]
(4)摸摸自己的嗓子感受一下,发高音和发低音时嗓子状态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 做这个补充活动,是因为担心学生对音高的分辨只通过以上一个活动恐怕很难改变学生的前概念,所以我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子发出高音和低音,并提示学生用手摸自己的嗓子有何不同。这是对音高分辨的一个巩固,也是为下面探究与物体振动之间的联系这个活动做铺垫。]
3、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师:我们在研究声音强弱的原因的活动时,发现了是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你想过音高与振动之关会有什么关系吗?
(2)学生猜测,有的说是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有的说是与物体有关,有的说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3)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个活动中是将橡皮筋挂在钉在板子的铁钉上,我进行了更换,用了一个小盒子,既方便操作,又能解决声音弱小不容易分辨的难题。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中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所以用前面的一系活动做铺垫,在实验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
(4)汇报,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板书。
(5)引学生分析上一个实验中杯子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现象的原因。
[设计意图:共同分析刚刚敲过的四个杯子,为何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真正落实“课标”中提出的“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的问题”这一目标,让孩子在第一时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
除了松紧能够决定音高,物体的长短、粗细都会影响物体的振动状态,也就是会决定声音的高低。于是在课的结尾出示吉它,让学生试分析"调弦松紧是为什么?"然后迁移到 “琴弦有粗有细,而且总是一手弹弦、别一手按弦,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上,引发学生思考“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是否与振动的快慢有关”这个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有了本节课的探究经历,在探究欲望极浓的情况下将小盒借给他们,孩子们会欣喜若狂,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一起交流结果,这会让他们的探究热情更高,为下一节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做准备,拓展了科学课程的空间。让“课”断“音”不断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节课粗浅的认识,我不知道我的做法和想法是否得当,所以特别珍视这次学习的机会,期待老师同行能不啬赐教!
板书:
3、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强弱 音量 振动幅度
声音的高低 音高 振动快慢
附记录单:
“橡皮筋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单
实验时间: 记录人:
拔动较松的橡皮筋时 发出()音,橡皮筋振动()
拔动较紧的橡皮筋时 发出()音,橡皮筋振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振动越(),发音越()振动越慢,发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