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下册
学科:语文
编号: qnj-x-15(1)主备人:郑模亮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孙权劝学》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理解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3.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法指导】
1.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2.透过人物语言推测人物神态、口吻、心理,特别注意的是语气词,这种方法为“语气线索法”,同时考虑人物身份及相互关系,以便使推测更合情合理。【知识链接】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在赤壁之战,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查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卿()邪()涉猎()孰()复()更()2.《孙权劝学》选自,本书是(朝)家、家
主持编纂(zuǎn)的 体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把预习的疑难汇总出来。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或重点翻译词语(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等)并解释,疏通文意。
3.揣摩人物说话语气,角色(旁白、孙权、鲁肃、吕蒙)朗读。4.能找出人物对话吗?请分析语气和人物(孙权、鲁肃、吕蒙)性格。(温馨提示:请用“我从句子,感受到了 语气,可以看出(人名)的性格。”的句式。)孙权: 鲁肃: 吕蒙:
三、合作交流:
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合作解决,没完成的再在小组内解决。小组仍未解决的困难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在展示的最后环节提出来。
四、展示准备:针对小组要展示的问题再次讨论。
五、展示点评:分组展示点评。
六、拓展延伸:
读书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深入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词意思,然后运用这两个成语写一段话。【学后小结(收获和困惑)】:
第二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云梦隔蒲中学余国福2011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一、课前准备
(一)补充省略部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了解文学常识(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字,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3)吕蒙字,三国时国的名将。
(三)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涉猎()孰()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自以为大有所益(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二、合作探究:
1、译——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意思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解释上文中加粗的词语。
2、重点语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析——把握课文内容。(1)、整体把握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
一、孙权学,吕蒙学;
二、鲁肃学,结友而别。(2)、问题研究
a.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b.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c.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e.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f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g、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四、写作亮点: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如孙权,作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的劝说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吕蒙开始用军务繁重来推脱,后来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体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段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鲁肃是个忠厚长兄,看到吕蒙“论议”上的长足进展很是高兴,“大惊曰”,他惊异的神情和后面的话表现了他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五、悟——体验感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中得到怎样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1、2、3、4、5、六、、积——重点知识积累。
1、重点词语归纳。(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通。邪(yé)::通。
(2)一词多义
⑴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⑶之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②忽啼求之()
③或以钱币乞之()⑷若 ①孰若孤()⑵见 ①见往事耳()②关山度若飞()
②见藐小之物()⑸当 ①当涂掌事()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但当涉猎()⑶古今异义古今 博士:
往事:
及:
大:
孤:
更:
过:
但:
⑷解释人称的用法。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非复吴下阿蒙()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归纳文中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①解释: 造句: ②解释: 造句:
七、拓——拓展延伸。
1、请写出两句读书名言并注明作者、出处。(1)(2)
2、请写出两个名人勤学故事。(1)
(2)
3、说说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主要经历、小故事(不少于三个)。(1)人物:故事:(2)人物:故事:
八、个性化备课
九、教学反思:
余国福
第三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该书是__(朝代)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记载了从_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问答题: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合作探究】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设疑解惑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4、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5、解释成语并记下意思: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展示提高】
1、谈谈《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巩固拓展】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当涂掌事:②涉猎: ③才略: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另写的一段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这首诗运用了___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而《孙权劝学》则以_____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_____________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___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自学质疑】
一、填空
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 五代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惊讶、敬佩学有所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qīng
shè
shú
suì
三、1当权
2推辞
3研究
4粗略地阅读 5了解 6于是,就 7才干和谋略
8刮擦
四、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2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吴下阿蒙了!劝学——就学——论议——结交 【合作探究】、设疑解惑
1、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5、①.“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展示提高】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巩固拓展】
一、1.卿qīng 涉shè邪yé孰shú遂suì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4.(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5.比喻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二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第四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文言词义理解。
2.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3、课前收集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3、了解文体:
一、课前活动
引导学生以亡羊补牢、知识改变命运等角度为话题演讲。
二、导入新课
任选下面方法导入。
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
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
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E.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F.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基础积累
1.正音。
卿邪孰遂
2.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从字音、节奏、语气等角度订正、评价。
三、自主学习、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或放录音,注意字音、节奏、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人物语气。
3.指名大声朗读课文,师生评价并完善其朗读水平。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师生交流下面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分排、分角色比赛朗读课文。
6.指名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
7. 默读课文,概括情节,理清思路。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译:疏通文意,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结合注解自译课文。不理解之处标注出来。
2.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学生对小组讨论中没有解答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其他小组学生帮助解答,教师引导。
4.教师出示重点词句,强化理解。
⑴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⑵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⑶归纳:
通假字:“邪”通“耶”
古今异义词:博士
一字多义:为之见若
⑷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⑸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造句。
①吴下阿蒙
②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明已考上研究生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成员“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合作探究案】
六、析: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回答: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哪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表现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是用什么手法?(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侧面描写)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课本剧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登台表演。
(1)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2)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①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②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3.理解主旨。
学习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七、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1.联系《伤仲永》一课,你觉得本文和《伤仲永》有什么异同?你还能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方仲永有天才却没有接受后天教育,而泯然众人;吕蒙通过发奋读书而由“吴下阿蒙”变成令人刮目相待的博学之士,说明一个人的成才与天资有关,更取决于后天学习。
学生联想有关人物与名言。
人物:爱因斯坦、牛顿、丑小鸭
名言: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三字经》
朝闻道,夕死可也。——《论语》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们可不可以共同分享?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本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
【当堂检测】
八、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是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体会。
3.课外选读《三国演义》。
板书:
(一)孙权劝学
吴下阿蒙——————吕蒙就学 ——————刮目相待
鲁肃叹学
结友而别
(二)孙权不可不学大有所益劝学殷切
吴下阿蒙吕蒙辞就学治学自豪刮目相待
鲁肃大惊结友叹学惊叹
【资料宝藏】
1.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短小文言文,结合其特点,我们可以确定读、译、析、品的导学思路。文言文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所以强调反复朗读。读宜读准音、读节奏、读语气(结合课后第二题)、读懂意思。文意疏通要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教师引导自主理解、重点归纳,构建学生文言文语言的基本知识能力结构。为进一步分析理解课文,问题探究除了锻炼学生用原文回答,还可以设计:文章如何用对话表现人物的?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语言品味可以灵活渗透于品读、分角色朗读、语句词语理解等环节中,也可以单独训练。拓展可以结合回顾《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后第一题谈自己的感受,搜集列举有关例子,同时借学生对文章中有关人物感兴趣的契机,诱导他们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目。
教学本文,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竞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等等。
2.令人“刮目相待”的吕蒙
三国时,吴国有个著名的将领叫吕蒙。他小时没有机会读书,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邓当去打仗。后来,邓当去世,他就接替了邓当的官职。由于英勇善战,三十多岁已经晋升为中郎将了。
有一次,吴主孙权见到吕蒙和另一将领蒋钦在一起,就对他们说:“你们现在都掌权管事了,要好好读书,以求进步。”吕蒙说:“军队里事情很多,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谈了自己坚持读书的体会,并举出汉光武帝刘秀在战争中手不释卷、曹操老而好学的例子鼓励他,还说:“孔子曾经说过,一个人即使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冥思苦想,也没有任何用处,不如去学习。”吕蒙听后很受启发,从此发奋读书,进步很快。
不久,吴国的军事统帅周瑜死了。孙权就委任鲁肃接替周瑜做都督,统率军队。鲁肃不大看得起吕蒙。他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个武夫,没有什么大的见识,经过吕蒙的驻地,也不肯进去看望。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越来越显赫,您怎么能这样对待他呢?您应该去拜访他。”鲁肃很勉强地去了。吕蒙设酒宴招待他。两个人喝
得正高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您接替周公,统率军队,担子可不轻啊!如今蜀国大将关羽就在我们附近,如果万一发生意外,您打算怎样对付呢?”鲁肃漫不经心地说;“到时候随机应变吧。”吕蒙十分严肃地说:“如今我们和蜀国虽然形同一家,关系很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关羽这个人很了不起,能文能武,勇不可当。可他十分自负,十分骄傲。万一发生点意外,怎么得了啊?与这样强悍的人为邻,不做好应付万一的准备可不行呵。”说着,便给鲁肃提出了五条策略。鲁肃听后,大为惊异,急忙走到吕蒙身旁,拍着他的背说:“我一直以为老弟只是一般武将,今天和你谈话,才知道你还这样有学问,有见识。你已经不是当年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说,分别三天,就要另眼相看。
后来人们就引用“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这句成语,表示别人已有很大进步,不能再拿老眼光去看了。
3.吕蒙放弃徐州
古人云:“善用兵者,违其灾而乘其利。”(明,何守法《投笔肤谈》)意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不利的条件而利用有利的条件。《三国演义》中第75回,当关羽提兵北上攻打魏国樊城时,东吴吕蒙建议孙权乘机袭取荆州,孙权问道:“孤欲北取徐州,如何?”吕蒙回答:“今操远在河北,未暇东顾,徐州守兵无多,往自可克;然其地势利于陆战,不利水战,纵然得之,亦难保守。不如先取荆州,全据长江,别作良图。”这寥寥数语,显示了吕蒙卓越的见识。水战是东吴之长,陆战是魏国之长。与曹操在徐州争锋,无疑是“以短击长”,即使一时得到些便宜,也必然背上沉重的包袱。孙权毅然采取吕蒙的主张,用兵荆州,果然取得了胜利。
4.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从政之路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5.课文解读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三字经》
朝闻道,夕死可也。——《论语》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汉〃刘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汉〃刘向《说苑〃建本》
询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汉〃刘向《说苑〃建本》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汉〃刘向《说苑〃建本》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汉〃刘向《说苑〃建本》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汉〃刘向《说苑〃谈丛》 胸中无学,犹手中无钱也。——汉〃王充《论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悔读书迟。——宋〃颜真卿
第五篇:孙权劝学学案 (xiexiebang推荐)
《
孙
权
劝
学
》说
课
稿
武 威 八 中
罗 会 林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孙权劝学》说课稿
说课人:罗会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武威八中的教师罗会林。我说课的题目是《孙权劝学》,这一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和教学设想、教学法、教学环节、课堂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积极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此,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一、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二、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三、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教学重点是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第二、说教学理念和教学设想。
我校积极推行杨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整整三年了。在这三年里,全体教师积极改革、大胆创新,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节课,我就是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设计了整个教学环节,希望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
第三、说教学法。
这节课,我遵循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引领作用,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首先,我布置课前预习文学常识、课文朗读和字词积累,让学生自主完成学案第一部分。课堂上则以检查预习的方式重点强调。这样就实现了第一次先学后教。其次,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自读,分角色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以读促学,读中体悟。在翻译课文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注释,以小组口译的方法合作学习,然后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共同解决学案上的重点词义和难句翻译。实现了第二次先学后教。
再次,在教学“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这个重点时,我逐步出示三个研讨问题,启发学生合作探讨,提示学生回答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实现了第三次先学后教。
最后设计的当堂达标,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知识,还锻炼了思维。这样,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解惑,总结反思,效果很好。
第四、说教学环节。
依据我校学案导学的设计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课前预习,自主完成。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欣赏美文。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四、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五、当堂达标,挑战自我。
六、课后作业。第五、说课堂效果。
本节课,学生预习的比较扎实,师生配合的也比较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了!不足之处是时间充裕的话让学生把八个成语故事任选一个给大家讲一讲效果会更好!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过程,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