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一物理3.1教案
白洋淀高级中学高一物理3.1教案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重心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力和力的图示 演示:
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 l、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
2、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演示:
1、用手指推长方形小木块,你能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
2、比较几种不同的现象,你能说出力的作用和它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吗?
3、说出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推木块。操作参考:
l、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木块靠近桌面的地方
2、用大小相同的力推木块的不同侧面
3、用大小相同的力推距离桌面不同高度的地方 学生叙述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与交流、总结:
(一)、力
1、力的物质性
2、力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我们学过的物理量中,有哪些是矢量? 3、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静力效果;
2、动力效果。
(三)、力的表示方法:
我们怎样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力?
白洋淀高级中学高一物理3.1教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观看课件《力的图示作图法》,完成对力的图示的教学。归纳:
1、力的示意图;
2、力的图示法;
3、力的语言表示。
(四)、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分;
2、按力的效果分
二、重力
(一)、重力的大小、方向(二)、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看(等效替),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心。提出问题:
l、你能用一支铅笔将一个刻度尺水平支起来吗?做做看。
2、根据二力平衡,你能找到刻度尺的重心吗?
3、根据刻度尺的重心的位置,猜想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在哪里?
4、你的猜想正确吗?你该怎么做?
5、若在刻度尺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刚才支点的位置改变了吗?说明什么? 学生动手做实验: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提出回答: l、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什么?
2、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请猜测原因可能是什么?
3、假设重力不存在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阅读;学生解答;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阅读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取物理信息的能力。
四、课余作业
1、课后完成课本54页“问题与练习”中的2、3题。
2、用悬挂法确定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硬纸板、衣服挂)
第二篇:高一历史3.1
清华园中学高一(2)部 年级 政治 学科导学案主备人:马辣辣审核人:任甲艺
编制日期:2014.3.10授课人姓名:盖晓妹、马辣辣使用时间:__________
知识点二便民利民的政府
(1)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社会生活收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公民应怎样处理好和政府的关系?
我们要了解政府的,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政府,政府的工作,_____政府的帮助,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的和的体现。
【合作探究】
【思考】政府承担重要职能,是不是就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为什么?
【课堂小结】
政府的职能课时1
清华园中学高一(2)部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主备人:马辣辣审核人:任甲艺
【达标检测】
一、1.以下关于我国政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者②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③国家行政机关④一切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事情,政府都要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下列活动中,属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①中国体育代表团在①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②要支持政府的工作 ③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寻求政府的帮助④监督政府行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1.政府能办很多事情,有事情会不会找政府,能够体现出我们政治素养的高低。在A、工商行政管理局
C、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民政局D、工商行政管理局民政局公安局 12.2010年6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决定由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扶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这表明()
①政府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②政府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③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④提高自身权威是政府工作的目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3.针对目前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多为外国游戏,而且很多游戏的内容并不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状,新闻出版总署和共青团中央组织了《中华英雄谱》系列网络游戏出版计划。新闻出版总署行使了()
A.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外职能B.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的职能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14.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我国政府的职能
C.共产党的性质D
.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15.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政府的做法履行了
()
①实施经济调节的职能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
③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④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的职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2009年10月23,针对当前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药品广告及通过寄递渠道销售假药的问题,卫生部、公安部、工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1年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开展这次专项整治行动是强化各环节的监管职能,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药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药品生产、宣传和销售秩序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
政府的职能课时1
答案:(1)我国政府履行了组织领导经济建设职能,针对药品生产、宣传和销售领域的违法行为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体现了这一职能。(2)我国政府履行了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这一专项整治活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了市场秩序。(3)依法开展这次专项整治活动体现了政府在履行职能时坚持依法行政。(4)这次专项整治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说明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履行职能时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第三篇: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授课老师:戴志刚
班级:高一(11)班授课时间:2003年12月3日
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教学目的: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能用平均速度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及其应用。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多媒体。
教学方法:类比法、比较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学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全国人民的目光都盯向我们广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运会于 11月25日胜利闭幕。运动场上,健儿们奋勇争先,取得了一个个的骄人战绩。倍受国人关注的田径项目“百米飞人”大战令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称为“飞人”?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
多媒体显示1:显示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师:田径上的“飞人”是如何确认的?请看<<南方日报 九运快报>>: 多媒体显示2:以千分之一秒优势夺冠
师:广东小伙子尹汉钊胜在时间---0.001秒,看过百米飞人比赛后,再来看一下游泳项目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多媒体显示3:游泳比赛的成绩两种比较方法
师:从上述体育项可分析出,要比较运动的快慢,将怎么比? 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1)在时间相同时,可比较位移。
(2)在位移相同时,可比较时间。这在体育比赛中最为常
见一种方法
二、理解概念、探索规律:
1、统一比较标准,引入速度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对比分析得到:两种比较方法都能比较出物体的快慢,如果位移和时间都不相同怎么比?
生:讨论,得出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师:为了比较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速度的概念
多媒体显示4: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 比值。
师生:共同讨论速度的表达式、单位、单位的换算、表达式的理解等
多媒体显示5:表达式、单位、单位的换算
表达式:v=s/t
单位:(1)国际单位: 米每秒m/s
(2)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3)换算关系: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中v=s/t的理解:
(1)v是恒量,s与t成正比。
(2)s一定时,t与v成反比
(3)t一定时,s与v成正比
师:小结: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在数值上
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大小。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提出问题,引入平均速度
师: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利用v=s/t v的大小是不变的恒量,但在变速
直线运动中s/t不再是恒量,求出的结果是什么呢?
多媒体显示6:平均速度、火车时刻表
师:今年10月21日我国火车第四次提速,提速后广东到北京时间进一
步缩短。由火车时刻表,同学能看出什么问题?
生:思考、讨论
师:大致讲解火车时刻表的使用,火车的分类,火车所做的运动不再是
匀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我们称为平均速度,各段时间,各段位移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
多媒体显示7:平均速度概念、表达式、意义、注意问题
(1)平均速度表示物体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
(2)表达式:v=s/t
(3)平均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4)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瞬时速度
师: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的运动情况,汽车、摩托车前面均有一个速度计,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计的指针总是摇摆不定,原因是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不一样,具有瞬时性,我们把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多媒体显示8:瞬时速度
师: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生:瞬时速度也是速度,它也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师:如果只取瞬时速度的大小,把它的大小我们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由于速率只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因此它是标量,根据以上所述,小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师生:(1)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2)速度=位移/时间,速率=路程/时间。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三、理解概念、注重应用
1、基础练习(略)
2、提高练习(略)
四、小结本课,突出重点。
1、速度、平均速度都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2、平均速度要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3、速率是标量,它是标量。
第四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刘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一、基本知识技能:
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 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主要强调: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二、有关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但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注意正压力的解释.
不是表面越光滑,动摩擦因数越小.实际上,当两物体表面很粗糙时,由于接触面上交错齿合,会使动摩擦因数很大;对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清洁的表面,由于分子力起主要作用,所以动摩擦因数更大,表面越光洁,动摩擦因数越大.但在力学中,常称“物体表面是光滑的”这是忽略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一种提法,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与上面叙述毫无关系.
N为物体所受的正压力.摩擦力的大小变化随着外力的变化关系如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一般情况下认为两者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设问法、讲解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问题
1、目前我们学了哪几种力?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大小方向如何确定?
教师总结前几节所学习内容,为方便知识体系的理解,在分析力时可把握如下几个过程:
1、力产生的原因;
2、力的大小、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引入新课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都需要知道它的产生条件、会计算它的大小、能判断它的方向.前面我们为你学习了其中两种力:重力和弹力.这一节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摩擦力是三种力种比较难掌握.
首先请学生分析图示(如图所示),教师可以演示这个实验,B物体用钩码代替:
提问1:木块A受几个力?
答案: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
提问2:拉力与摩擦力是什么关系?去掉B,摩擦力是否存在?
答案:一对平衡力.不存在,即摩擦力为0.
提问3:摩擦力起什么作用?
答案:在B的作用下,物体A要向右运动,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摩擦力就是阻碍A物体向右运动,从而使A物体与支持面保持相对静止.
(二)静摩擦力的讲解:
1、概念总结:
(1)、静摩擦力: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上述实验中,不断增加钩码,使拉力增大,可以分析出:静摩擦力也是增大.但当增大到某一值时,A物体开始滑动了.A物体将要滑动的瞬间
2、例题讲解:
握住水杯,使水杯在空中保持不动.让学生讨论水杯是否受摩檫力.若受,则其大小、方向怎样?
答案:水杯受到重力、手的弹力、手的静摩擦力作用.由于水杯静止在空中,因此静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
3、继续演示实验,在前述实验中,继续增加钩码个数,木块开始缓慢匀速滑动后,开始提问.
提问4:木块此时受几个力?
答案: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
提问5:此时摩擦力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阻碍物体运动. 教师总结:
(三)滑动摩擦力的讲解
1、滑动摩擦力:物体间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继续实验,向A木块施加压力(可以添加砝码),接着再愿基础上添加钩码,让木块又开始缓慢滑动.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四)讲解例题,可以参考书上的例题.
三、小结
四、组织学生讨论课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课题1:
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可以选择的课题建议:
1、“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关于本课题,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类似的文章并写出感想……,对于本文的写作形式可以不加限制。
2、“关于摩擦力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本课题具有专题性质,可以针对某一方面详细叙述,如“摩擦在体育运动中”;“摩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等等。课题2:
内容:通过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有关的因素。
1、实验验证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详细的讲述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因此学生在用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往往对实验的原理忽略,而注重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准确性,因此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并说明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2、测量滑动摩擦力
相对与“实验验证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本实验是其延续,如果说实验1是提出了研究问题的方向,那么实验2就是针对具体细节的研究方案。建议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第五篇: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体验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3、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见义勇为的思想教育和集体观念教育。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教学难点
从实验中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性质。教学方式
讲解、演示、师生互动、对比归纳。教学仪器
金属片,纸片;牛顿管,抽气机;重物,直尺。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 :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左右,杭州滨江区的闻涛社区的一处住宅小区内,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眼看一出悲剧即将上演。刹那间,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于她奋不顾身的这一接,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同样有着两岁儿子的吴菊萍之后被人们称为最美妈妈!
多么惊险的一幕,吴菊萍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如果2岁小女孩是从半米高的位置落到大人手中,小女孩会毫发无损,而从10层楼高的位置落下来后,为什么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吴菊萍从观察到动手接住小女孩,允许她反应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她又冒着多大的危险去接小女孩的呢?
生活中有许多这种落体现象。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今天只研究最简单、最理想的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新课教学] 提问:大家看见过落体运动吗? 树叶的下落; 雨滴、雪花的下落; 蹦极时,人的下落;
工地上,从高处落下的砖头和瓦片;等等。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过落体运动吗? 演示实验:小石头和羽毛的下落。实验现象:小石头下落的比羽毛快。
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大量物体下落的现象,归纳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提问: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
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这个问题,桌上有金属片和纸片,利用它们设计小实验,做一做。对你看到的现象进行说明。
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介绍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做一做,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思考。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可见,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得快。显然也不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
16世纪末的伽利略,做了一个很有名的实验——斜塔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也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他还有有一个很巧妙的推理:假设“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是正确的,那么大石头要比小石头下落得快了。把两块石头用绳拴在一起下落,大的就会被小的拖着减慢,整体比大的单独下落要慢。可是,两块石头加起来比那块大的还重,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反而慢。而前提是上面的假设。可见,假设是错误的。
提问: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物体确实下落得有快有慢。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在刚才的实验里,纸片变成纸团,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得出,空气阻力的影响小了,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就是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图景是什么样子呢?
演示实验:牛顿管实验
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演示金属片与羽毛的下落。在有少部分空气的空间里,演示金属片与羽毛的下落。在有大量空气的空间里,演示金属片与羽毛的下落。实验现象:
(1)筒内没有空气时,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相同。他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2)筒内有空气后,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就不同了。
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只受重力,这种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一、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要注意理解“自由”这两个字: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不过,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实际物体的下落运动,受空气阻力,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是次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忽略空气得阻力,抓住主要因素,认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下落,这样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这种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处理方法是物理学上常用的处理方法,称之为理想化方法。
提问: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小石块的下落可不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呢?羽毛的下落可不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呢?
到此为止,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了正确的认识: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可是,在历史上,从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到16世纪末的伽利略,在漫长的时间里人们是在不断地认识落体运动 的。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圣人,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的著作很多,对西方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他在物理方面的论述,今天看来很多是不恰当的。但是,在两千年前他能够通过观察、归纳,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应该正确评价他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 演示实验:小球的下落 实验现象:
(1)从静止开始运动(2)运动得越来越快(3)轨迹是直线
我们不难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提问:是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吗?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在课堂上我们先来看一个摸拟实验 ——用频闪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 介绍频闪照相的原理。
频闪照相是每隔相等的时间暴光一次,每暴光一次就把这一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记录下来,从而可以知道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物体的位移。
出示一张频闪照相的数据,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处理,让每组的中心发言人总结出实验结论。小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性质
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提问:请同学们算一算,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 提出重力加速度的定义。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常用g表示。
(2)方向:竖直向下
下面列出了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值。
地 点
纬 度
重力加速(m·s-2)特 点
赤道
0°
9.780
广州
23°06′
9.788
?
武汉
30°33′
9.794
?
上海
31°12′
9.794
?
东京
35°43′
9.798
?
北京
39°56′
9.801
?
纽约
40°40′
9.803
?
莫斯科
55°45′
9.816
?
北极
90°
9.832
小结:国际上取北纬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为标准值:即g=9.8m/s2。(3)大小:g=9.8 m/s2,粗略的计算中,g=10 m/s2。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也适用,大家还记得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吗? 速度规律
Vt=V。+ a t 位移规律
S=V。t+at 速度位移规律
Vt2-v2。=2aS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
四、规律
速度规律
Vt=gt 位移规律
h=gt 位移规律
Vt2=2gh 练习1:这是新余九中的教学楼,共有六层,如果从六楼释放一个小球,请你估算:从开始运动起,它在1s内、2s内、3s内下落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接下来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
这个小实验能检验人反应的灵敏程度。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反应灵敏,对战士、司机、飞行员、运动员等尤其如此,当发现某种情况时,能及时采取相应行动,战胜对手,或避免危险。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提问:你能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测出你的反应时间吗? 读一读(课本第38页)这段材料。
提问:这个实验的原理、器材、怎么操作、怎么读数、怎么计算出反应时间。
提出:可以跟踪检测自己的反应时间;检测不同人群的反应时间(性别、年龄、职业等)。研究采集到的数据,总结出反应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等等。这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小课题,同学们可以在课外继续研究。练习2: 小结: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本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阅读课本上这一节的内容,并完成练习八的(1)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