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时间:2019-05-15 03:1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第一篇: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原 理

微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构造,熟悉显微镜和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本实验主要介绍目前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本实验,对光学显微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重点掌握明视野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使用。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1.构造(1)机械系统: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调节螺旋。

(2)光学系统: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滤光片。

2.性能(1)分辨力和数值孔径

分辨力用D表示,D=0.5×(λ/N.A)

N.A=n×Sin(α/2)

N.A为数值孔径;λ为入射光波长;n为介质折射率。α为镜口角。

(2)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实验器材

显微镜、标本、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

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视野明亮即可。

2、镜检:低倍镜——定位;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

3、镜检完毕后的工作:擦拭镜头(标本)等,还原显微镜,登记,洗手,离开。

4、总流程:安装—调光源—调目镜—调聚光器—镜检—擦镜头——复原—登记。

六、作业(可选)

1、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2、2、为什么有时候在低倍镜下可看到的目标,换用高倍镜则无法看到?

实验二 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细菌的制片和染色技术 2.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 3.熟练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1.革兰氏染色

G+与G-细胞壁结构不同,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乙醇进行脱色时,G+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乙醇脱色使肽聚糖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胞内,经脱色处理时,初染剂保留而呈现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 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2.简单染色

细菌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细菌常用碱性染料来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很容易使细菌结合使菌体着色,经染色

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灰色链霉菌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香柏油、碱性染料等。

四、方法和步骤 1.细菌简单染色

取菌(要求无菌操作)——涂片——干燥——固定——染色(1min)——水洗——干燥——镜检(形状、大小、排列方式)2.放线菌菌落形态观察

(1)表面形状

大小、颜色、边缘、紧密程度等。(2)区别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气生菌丝、孢子丝的活体观察

将培养皿盖打开,选择菌丝和孢子丝生长较薄的部位,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4.气生菌丝、孢子丝的印片观察

载玻片——滴1滴美兰染液——盖玻片印片——印片面向下置于美兰中——吸去多余染液——镜检(用油镜观察)——维护还原显微镜。

五、作业

1、绘出所观察的几种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并注明名称和放大倍数。

2、放线菌菌落和细菌菌落有何不同之处?

3、放细菌的菌体为何不易挑取?

实验三 酵母菌和接合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酵母菌和接合菌菌落及个体主要形态特征。

2、掌握观察酵母菌和接合菌个体形态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菌种

啤酒酵母,黑根霉,高大毛霉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钩,酒精灯,无菌水,乳酸苯酚,吸水纸等。

三、实验方法 1.酵母菌菌落的观察

菌落颜色、光泽、质地、表面特征等。2.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水浸片法)

无菌水滴加于载玻片上——取菌——涂片——盖上盖玻片——镜检(10倍定位,40倍观察芽殖)。

注:亮的区域为液泡,看不到细胞核,核须染色才可见到。3.接合菌活体观察(1)肉眼观察

(2)显微镜观察

打开培养皿盖,将盖倒置,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假根和匍匐丝的结构,孢囊结构和孢囊孢子。4.接合菌制片观察:

载玻片——1滴乳酸苯酚——顺一个方向钩取少量菌丝——盖玻片剥离飘落于乳酸苯酚——加盖玻片——镜检 注意:乳酸酚不必加热,孢囊在制片时已大多被破坏。

区别孢囊与气泡在显微镜下的差别:气泡会吸附大量孢子,且中央亮,两边暗,而孢囊中间厚,整个区域都暗。

四、作业

1、画出供试菌典型结构(不是在一个视野可全部看到),并注明放大倍数和名称。

2、比较酵母菌、放线菌和细菌的菌落特征。

实验四 青霉和曲霉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曲霉、青霉菌落和个体形态特征。

2、掌握观察曲霉、青霉的主要形态特征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

1、实验菌种

灰绿曲霉,黑曲霉,黄曲霉、青霉等。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乳酸苯酚,吸水纸等。

三、实验方法 1.菌落的活体观察

取培养皿用肉眼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正反面颜色、质地、饰纹边缘、颗粒物(闭囊壳、菌核等)。2.制片观察:

(1)制片:取干净载玻片——加1滴乳酸苯酚——在菌落中心与边缘之间钩出少量菌(带培养基)置于乳酸苯酚——加盖玻片煮微沸——镜检.(2)观察: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菌丝的粗细、颜色、分生孢子头形态;曲霉顶囊大小、形态、可育面积、分生孢子梗粗细、颜色、表面特征,有无横隔,小梗着生情况、大小、层数,分生孢子形态,大小,表面特征。

四、作业

1、出供试菌的形态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比较青霉和曲霉属霉菌的个体形态特点。

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和常用器皿准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培养基的制备和常用器皿的准备方法 2.学会高压蒸汽灭菌及干热灭菌方法

二、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需的C源、N源、无机盐、生长因子以及水等。另外,培养基中一般含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任何一种培养基制成后应及时的灭菌,以备培养菌使用,一般培养基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三、实验器材

1、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营养琼脂、淀粉等。

2、器皿:移液管(1ml)、培养皿、试管、三角瓶、搪瓷缸、量筒等。

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

4、其他:牛皮纸、纱布、棉花、棉线绳。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PDA培养基的制备

马铃薯削皮——切块——称量——加水煮沸——过滤——往滤液中加葡萄糖、琼脂粉等——煮沸——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湿热)。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称量45克营养琼脂,加水至1000毫升,煮沸后分装,加棉塞灭菌。

3.灭菌水的制备(稀释用)

取9ml蒸馏水于试管中,塞棉塞,包扎后灭菌。取225ml蒸馏水于500ml具塞三角瓶中,包扎后灭菌。4.常用器皿准备:

a.移液管的包装 b.培养皿的包装

五、作业

1.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各适用于哪些物品? 2.两种灭菌技术应注意哪些关键操作? 3.培养皿等干热灭菌前包扎的目的?

实验六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稀释分离和平板划线获得微生物纯种的方法

2、学会微生物接种技术

二、原理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平板分离法普遍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三、实验器材

1、材料:土壤、粮食或者食品。

2、培养基:PDA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3、器皿:三角瓶、移液管、试管、培养皿、玻璃刮铲、酒精灯、接种环等。

4、仪器:电炉、恒温培养箱。

四、实验方法

1、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1)稀释涂布分离法:制平板—制菌悬液—涂布—培养—获得纯种微生物。

(2)平板划线法:制平板—制菌悬液—划线—培养—获得纯种微生物。

2、微生物的接种(1)斜面接种

五步曲:a.接种环灭菌 b.拔棉塞及试管口灭菌 c.接种 d.塞棉塞 e.接种环灭菌

(2)培养皿接种:(霉菌形态观察及鉴定用)倒平板—接种(单/三点接)—接种环灭菌

五、作业题

1、为什么用稀释法和平板划线法能获得微生物纯种?

2、霉菌平板接种为什么要使平板倒置?

3、要求根据实验结果写一篇论文,字数在2000字左右。

第二篇:微生物学实验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要求及成绩评定

一、思想和态度要求

1、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理解与验证基本原理

3、掌握并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启迪创新思维

二、具体要求

1、实验前5-10分钟到达实验室。迟到1次扣除0.5分,无故一次不到扣除1分。

2、每次实验前预习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3、实验前洗手,保持试验台清洁,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5、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正确方法操作实验仪器。

6、实验过程中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7、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险,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掩灭,必要时用灭火器。

8、每次实验完成后,清洁试验台,各种物品放回原位。

9、带菌材料的处理:含菌培养基应灭菌后再作为垃圾处理。

10、由于操作不当损坏玻璃器皿,先登记姓名,并扣分,每件1分。

11、认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三、微生物学实验成绩评定

1、基础和综合实验80%

每次实验5分,其中实验操作3分,实验报告2分

2、实验考试10%

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各为5分

3、自主设计实验10%

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汇报交流,共10分

第三篇: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办法

本科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按学号顺序逐一进场应考。考核内容共8项,每位同学通过抽签考其中的一项内容。考核时间:每人限6分钟内完成。

考核地点:微免实验课上课的实验室

考核内容及要求如下: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1)、提供一张细菌玻片标本,要求能正确使用油镜观察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掌握显微镜(油镜)保护方法

2、血清对倍稀释法

(1)、用生理盐水将血清进行对倍稀释,终浓度达到1/ 2、1/ 4、1 /8三个稀释度。

(2)、掌握血清对倍稀释的原理及方法,能正确使用刻度吸管。

3、玻片凝集试验

(1)、要求用伤寒诊断血清,采用玻片凝集试验的方法检测待检细菌是否为伤寒杆菌。

(2)、要求操作方法、步骤正确,能准确判断结果。

(3)、无菌操作正确。

4、革兰氏染色法

(1)、口试回答细菌涂片的制作方法

(2)、将一张已涂好的细菌玻片进行革兰氏染色

(3)、要求染色步骤及各项染色时间正确,操作熟练。

5、细菌的划线分离培养技术

(1)、将细菌分区划线到普通琼脂平碟上。

(2)、要求划线分区正确,接种划线手法正确、熟练。

(3)、无菌操作正确。

6、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的细菌接种方法(无菌操作)

(1)、将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内。

(2)、要求各环节无菌操作正确。

7、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细菌特殊结构观察

(1)、正确描述固体培养基的菌落、菌苔。

(2)、正确描述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生长情况。

(3)、正确观察出镜下细菌的特殊结构。

8、抗酸染色法

(1)、正确回答抗酸染色的各个步骤(包括用加热法或不加热法 初染的时间)。

(2)、操作技术手法正确熟练

(3)、脱色程度控制较好。

注:经一次考核不及格者,可在全班同学考核结束后,允许补考一次。补考成绩通过后只计及格。

第四篇:微生物学实验考试题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1、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是否只要灭菌锅压力表到达所需的值时锅内就能获得所需的灭菌温度?为什么?

2、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的盖上有哪些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3、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有哪几个步骤?每一步骤应注意哪些问题?

4、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于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如何使用?

5、环境样品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时,如何选择不同稀释梯度样品的涂布顺序?为什么?

6、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如何避免?

7、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什么?

8、为何用计数板可以计得样品中的总菌值?如何计算样品中的菌体浓度?

9、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计数室内如有气泡会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避免产生气泡?

10、试分析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的误差来源,并提出减少误差的方法和措施。

要求把题目和答案写在实验报告纸上,统一收齐后和第一次实验报告一起送到我办公室-生科楼104。

第五篇: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高熹

1120152430 时间如清风般从你我指间滑过,无声无息,快得我们都不曾驻足一望,莫然回首间,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实验已接近尾声。一学期的时间虽短,但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良好配合和严格的实验操作,都将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高度结合的科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相应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要做好微生物学实验要有以下的四个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感悟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当在试验中发现与预料过程所不符,那么必定是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寻找并解决的这个过程是书本中无法给予的。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突破创新能力

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试着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多想,多做,多总结,我想首先是作为一个求知者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必须坚守的原则,其次就是要敢于突破,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踮起脚尖即使触不到天空,也可以更加拓宽自己的视野。

3、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在微生物学实验学习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我们在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学习。

4、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对激发微生物学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微生物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微生物学这样一种学科,动手能力的强弱与知识的掌握其实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动手能力太弱,所学习到的知识就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真正组织起来,那么学到的知识就只是输入而没有输出,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对于这样一门学科,这样的缺陷是致命的,而这样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本学期我们一共完成了十个实验,分别是: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和微生物的显微镜计数法、培养基的制备、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以及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水中大肠菌群的计数—MPN法、乳酸菌发酵实验、甜酒酿发酵实验、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实验。

通过这些微生物学实验,不仅是对我理论课程的加深,更是对我实验能力的 一个显著的提高。其中,做实验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具有重大意义:

1、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由于空气和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所以很可能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所以实验中,无菌操作尤为重要。各种实验用具要严格高温灭菌,防止用具本身污染。实验时,接种环、接种针、移液管口和涂布器等要在酒精灯下灼烧彻底,防止其上面附着着的微生物污染。在微生物实验操作时,有条件要在超净工作台下操作,降低被污染的概率,相关操作也要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使用超净工作台时要严格紫外灭菌和打开排风扇,手和相关器材进入操作台前要用酒精仔细擦拭,清除表面的微生物。无菌操作往往能决定着一个实验的成败,学会无菌操作尤为重要。

2、微生物实验中仪器的使用,我学会了高压灭菌锅的使用,以前的实验从未接触过,并且还复习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分析天平等仪器的使用,使我更加熟练。

3、微生物实验中,平板划线和涂布是最重要的两项操作,平板划线要注意画的连续性和可分辨性,平板涂布要涂均匀,否则都会影响后期的实验观察和结果。另外实验中其他操作,比如称量准确性,移液管的使用都很重要,所以操作要十分规范。

4、实验中的部分思想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尤为重要,比如每一步都要设立空白对照组,在实验结果中做出比较讨论,这在未来的自我进行的实验设计中,这种思想的培养尤为重要。

5、另外,实验中模式菌的学习和使用为未来科研打好良好基础,比如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是实验室的常用菌,如果未来还要从事微生物相关工作,这几种模式菌都必不可少。

6、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观察结果,过了两天才去观察,结果部分平板已长出菌苔,对实验结果的观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结果观察同实验操作一样重要。

与实验操作相比,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另一个重要的是学会团队的重要性,每个实验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而一个团队就可以游刃有余。本学期的实验让我最感动是我们一个小组四名成员的精妙配合,造就了这学期的良好的微生物学实验的结果

总之,这学期的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后,谢谢老师一学期的辛苦付出,为我未来的微生物学的学习和科研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下载微生物学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生物学实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 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的诊断方......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题目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名词解释选一题,简答题选三题) 一.名词解释 1. 细菌总数 2. 大肠菌群 3. 高压蒸汽灭菌 4. 乳酸菌 5. 芽孢 二.简答题 1. 简述革兰氏染色原理 2. 简述培养基配置......

    微生物学实验I标准答案

    病原生物学实验I标准答案 (2006 ——2007 学年第 I 学期) 课程号:50128730课序号:0 适用专业年级: 04级医学、口腔8年制学生人数:115 一、名词解释(10分/个,共20分) 1、革兰染色:原理(......

    新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 1.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显微镜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和纯种培养技术) 2.光学显微镜又称“复式显微镜”,由哪两部分组成?显微镜的什么最为......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常用器皿中,专为培养微生物设计的是B A.试管B.平皿C.烧瓶D.烧杯 2.实验室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麦芽汁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

    微生物学实验[最终定稿]

    细菌群体生长表现为细胞数目的增加或细胞物质的增加。测定细胞数目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irect microscopic count)、平板菌落计数法(plate count)、光电比油法(turbid......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Medical Microbiology 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仿宋常规小4号) 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安排及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安排 第六周: 1.培养基的制备;2.物品的包埋准备;3.高压蒸汽灭菌; 第七、八周:4.样品中微生物的分离; 1.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与抗菌活性检测 2.(土壤中、植物体内)拮抗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