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琐记

时间:2019-05-15 03: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琐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阅读教学琐记》。

第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琐记

语文阅读教学琐记

剑阁县抄手小学校

白杨

学校领导让我交流一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我本无才无功无名无言亦无德,实在不敢卖弄,然上意难违,勉而为之,旨在抛砖引玉,敬请各位领导、同事斧正。我打算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法指导,备课,上课、复习等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孔之见。

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教学目标要整合

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强调的是三维整合的发展观,而不是三种目标。某一维度的目标也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分析三维目标是如何统一的。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老师说:“春天到了,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学生说:“作者用了“偷偷地”这个词”老师说:“偷偷地就是说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察觉、无声无息地从头里长出来了,但文本并没有用“长”字,而是从土里“钻”出来了(老师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大家想想,“钻”这个词表明小草怎样的生长情况?学生说:“小草要穿过厚厚的土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顶翻它们,然后茁壮成长,一个“钻”字,可见小草生命力的顽强”。这个教学案例里,既有字词知识的教学,也有过程,如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同时渗透价值观的引导,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要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吃透教材与教学目标,科学地设置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实现三维目标。

二、“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教学内容要选择

就课程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来说,横向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语文教学的内容的设置也正是这五个方面的落实。我的基本看法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就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教学一篇文本,我自己首先读几遍,考虑该篇有哪些鲜明的语文元素,比如单元要求,文体,字词,结构,思路,叙述的顺序,语言,线索,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等,哪些元素是本单元的共同点?哪些元素是“这一篇”所独有?哪些是新知识需要讲解?哪些旧知识是否需要复习?明确了这些,再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在备《杨修之死》一课时,我就选择了字词(“佯、班师、恃才放旷“),写作手法(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叙事的线索(身死因才误),记叙的顺序(插叙),人物形象(曹操虚伪奸诈,杨修恃才放旷)等五个方面来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而把对比手法放在练习题中,语言特点完全丢开。课前讲《世说新语*捷悟》的故事展示杨修的聪明才智,练习题讲《世说新语*容止》展示曹操的复杂的性格和心态,课外补充杨慎的《临江仙》,教学的内容要加以取舍,用在何时何处要整体考虑。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法指导很重要

1、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预习应该包括了解作者,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标明段序,理解标题,找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 情句、细节描写),思考课后练习题,写出自己理解的问题或者不懂得问题。与要求不动笔不读书,预习用铅笔。

2、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新知识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识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识直接联系的旧知识,并通过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旧知识不仅仅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书本知识,还包括学生相关的经历、体验和生活常识以及必要的思维方法和智力基础。“语文生活化”,用自己类似的生活体验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披文入情”,设身处地,如果我就是作者或文中人物,我当如何做?我是怎样的感情?

3、教师要指导学生知道“知人论世”。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同样,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也需要知人论世。例如要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知道“乌台诗案”。

4、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处理好文本个别或局部(字词句)与整体(篇章)之间的“诠释循环”关系。这既是阅读教学的历史留存,又是经现代演绎的阅读文本的基本原理。弗里德里希*阿斯特说:“一切解释和认识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个别中发现整体精神,和通过整体领悟个别,前者是分析的认识方法,后者是综合的认识方法。”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比较。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我们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常用删除法和替换法,其实质正是比较。旁征博引,既能帮助理解文本,又能扩大知识面。如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一句可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相互比较。

6、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逻辑推理与逆向思维结合。所谓的“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比如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时间先后,空间变化,因果关系等。有时我们还可以反向思维:不这样又如何?通过对比来理解问题的实质。根据常理,我们还可以想读文本:如果是我来写这篇文章,我当如何写?

7、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文体特点入手解读文本。小说的阅读,可以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三要素入手。散文可以从情感,语言入手;诗歌可以从意境,语言入手;记叙文可以从六要素入手,抓住“情”“理”二字;说明文应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可以从论点、论据、论证切入。

8、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抓标题、关键句、关键词。尤其是语言品味时,应引导学生读书,细读文本。夏丏尊先生说:“文本细读,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9、教师要指导学生勤于笔记,善于笔记。要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哪些要记,哪些不记,记在哪个位置,用什么符号记,用什么颜色的墨水记,如何区分几种标序?

10、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及时复习,善于把知识整理归类。比如“为“”之 2 “”其“”焉“”而“等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与用法,又比如“将军岂愿见之乎“与“肯将衰朽惜残年“都为”反训“,虽不要求学生掌握”反训“,但概念还是可以提一提的。其实我们学习训诂也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从造字法入手,理解本意,找出各个意义之间的联系,往往事半功倍。比如”顾、兵“等字的含义,”洌“与”冽“的区别。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次备课,终身学习

我坚持不写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为那种教案纯粹是应付检查,毫无意义。但绝不是不备课。我的经验是课前先了解单元内容及要求,自读文本,了解文本内容,能自己读懂更好,有疑问的就多翻翻工具书,查查资料,建议使用人教版的《教师用书》,内容精简但全面,而且也可以说是权威解读吧。别一来就去网上看教案,自己读懂是最重要的。一定别放过问题,要不问题始终是问题。预设一下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到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也许你始终都没有在课堂上遇到,但胸有成竹,你会更自信,从而使课堂更精彩。上课时要相信“教学相长”,学生的发言要是足够精彩,或是对我们有所启发,记下来,以备今后教学所用。课后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再次备课。我觉得老师应该使用旧教材旧教案,每次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验的优势。社会在发展,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学习新的理念、知识、方法等。读书可以读专业书,也可以读点文史哲方面的书。学习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多观摩,多尝试,就会多收益。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堂要民主、平等、和谐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首先,必须对学生的超前学习进行检查,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说是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问题的过程。我喜欢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就理解与不理解的问题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最终理解问题。“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引导,肯定其正确的,必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哈姆莱特再怎么个性阅读,他也绝不可能是林黛玉或者孙悟空。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首席,要及时评价、表态,不能让学生感觉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其次,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尽可能的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其

三、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老师不可能预先设定学生先学存在的所有问题,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求教,与本课无关的搁置,与学习无关的引导。如果老师当时确定不了,就应该坦诚的告诉学生,自己不能马上判断,这并不丢面子,因为先贤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列举两个“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

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在汇报时,“后进生”有优先权;

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

五、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杜郎口模式:“336自主学习模式。”课堂教学三个追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六个教学步骤,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2、“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陶行知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与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得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个转化过程可以分为教读——导读——自读三个主要阶段。也就是说"即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

3、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兴趣来自学会的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这时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2)教学的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比如在教学《孙权劝学》一文时,练习题中有一个问题是: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这个故事”中其实包含三个故事,三个主要人物,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学生一时无从说起,后来我把问题改成“请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人中任选一个,找出与其言行,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有了切入点,思考的方向更明朗,难度降低了,自然“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3)别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有的语文知识暂时不考试,但学生感兴趣,是可以适当补充的,比如趣味对联,比如与文本相关的诗词、故事。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胜过老师的白沫横飞。我在教学《杨修之死》一课时,补充了我自己所撰写的拆字组字联“传心中忠义,人言有信;照千里重霄,日月同明。”和吴文英《唐多令》中的诗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文本中的“改造园门事件”和“分食酥饼事件”中的文字游戏,而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4、教师要有问题教学意识。哈佛大学师生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在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后影响也会更深刻。前面第一点“先学后教”也谈到这一点。注意要有主问题意识,不要满堂问,而要提纲挈领,一问关合全篇全课。要注意避免提问的两个不足倾向:一是简单问题满堂问,看似热闹,实际上不能引发思考;二是提难度过大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了,老师引而不发干着急。提问应在主问题的指引下,由浅入深,渐入佳境,以问促读,以问促思,以问促悟,以问促得。

5、教师要简化教学内容。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张志公先生也提出语文课应“集中目标,减少头绪”。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三四个知识点集中学习,其它知识本堂课不予关注。

6、师生要有默契。师生不仅要领会语言的明确要求,对肢体语言也要心领 神会。我的所有做法、要求学生都清楚,也正是因为清楚,所以他们做的很好。比如课前准备学习用品,新课前的齐读,交流发言时不准七嘴八舌而要举手单独发言,什么时候交作业,读书完了如何向老师示意,老师的眼神、动作是什么意思,老师没到做什么,谁负责组织学习等,约定俗成,皆有定规。

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高效复习

1、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理至易明,见多自然识广,尤其是语文科的学习,多读多背是不二法门。包括文言文的学习,也应“死去活来”。

2、教师要精选习题。我自己当年读书就不怎么喜欢做作业,尤其是我已经会了的重复性练习,由己及人,我相信学生也是这样。练习题肯定是要做的,只是题海茫茫,怎一个做字了得?我喜欢归类练习,吃透才能内化为能力。比如我一直使用《两条珍贵的白鱼》来复习前后照应这一写作手法,因为这篇文章用了多次伏笔与照应,以后这类似的练习题我就不再要求学生完成了。

3、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遗忘的过程最初发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直至水平。在学习的20分钟后,遗忘就达到了41.8%,而在31天之后,遗忘仅达到78.9%。所以及时复习很重要。复习并不是一定要端坐在教室里或者是舒服的窝在沙发里,可以是走路时,可以是乘坐汽车时,可以是晚上躺在床上时,甚至是蹲厕所,都可以在脑海中回想复习,切实做到及时“踩刹车”。

4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得当的复习方法。(1)要注意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识记,识记的内容一定要理解,弄清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词(或者是开头的几个字),由少引多;(2)如果是多点内容,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变换顺序,自己赋予它以一定的意义;(3)还可以变成顺口溜来记忆。比如识记唐宋八大家,学生往往会觉得“李杜诗篇万古传”而记错,我们应更进一步说明唐宋八大家是指写散文的八大家而不是写诗的,然后“编成“三苏一欧阳,韩柳曾王”就合辙押韵,好记多了。又比如八年级学习了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下注释介绍了作家作品,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我把三部作品的顺序改变了一下:《九三年》的《巴黎圣母院》,也不知发生了禽流感还是非典,变成了《悲惨世界》。这样一来,毫无联系的三个材料变成了一个故事,学生记忆的效果自然很好。(4)如果识记的内容较长或难记,最好放在学习时间的首位两端来记。(5)尝试记忆法。弄懂了,读两遍就开始背,别读几十遍才来背。

结语:上述所见,犹如新妇“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仅仅是树立一个靶子,供大家批判而已。古道皇柏转流光,寒鸦一点雁一行。桂子香残炊烟起,月浮秋池水微凉。时光易逝,红颜易老,有限的生命,当有无限的追求。愿与诸君共勉!耽误大家,小生这厢有礼了!

2012年秋

第二篇:高中琐记

高中琐记

正在上高中,这对于记录我高中生活实在是一有利条件。此为原由。

——题记

第一章入学

8月31号过后,终于开学了,本以为美好的新生活的序幕从此拉开了,然而只是本以为。

高中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我不是很感兴趣,我只意识到一点,我的思想转变很快,这也是处在青春期的缘故吧。所以我只想记录一下思想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记录一下那痛苦的转变过程——青春期特有的迷茫。

刚开学,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更令人兴奋的,刚开学学习上就有一个重大发现,关于学习方法方面的发现——由条件得出结论。虽说很简单,当初得出这个结论时觉得本就该这样,然而自己却一直看不破。看不破就不能为自己所利用,这就是之所以要提高认识吧。有希望才有激情,这个方法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高效率,更是前所未有的希望,当时就觉得一切皆有可能,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不仅是学习,就是说话、做事也该有其方法的。后来证明这个思想是正确的,这是后话了。我就是带着这空前的激情投入到了我的学习当中的,当时的心情真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快。

月考来临

在方法的所带来的欣喜、激情下,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感觉成绩有了飞速的提升,就等一个机会来检验一下我的努力成果。这个方法究竟怎样,我有到达那种程度了呢,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期待呀。

机会总是有的,好不容易一个月过去了。因为刚入学么,再加上军训了一个星期,那岁月特苦,不仅肉体上要经受种种考验,精神上也要受各种折磨,但说句实在话,只要真有本事,哪里都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天高任鸟飞,就怕你没本事,世界相对来说是公平的。在军训期间,我第一次体会到啥事都得尽力去做,认真去做。你是否认真教官可是清楚得很呢。

第三篇:琐记读后感

琐记读后感

琐记读后感 1

《琐记》讲的是鲁迅从家到南京,从南京到日本的经历,从中我不但看到了一个旧x,还懂得了不能从表面来看任何事物和事情。

衍太太是那种小孩子看不出,但大人一眼就看得出来的歪心眼的人,他对别人家的孩子“好”,“赞赏”他们吃冰,并且不告诉他们的妈妈,并且还鼓励他们多吃,与之成反比的是沈四太太,当他看到孩子们吃冰,即使阻止,但因声音太响,被母亲听到,骂了一通。表面上看,衍太太心胸宽大,懂得保护小孩的自尊心,会替别人保守秘密,而沈四太太就显得有些大惊小怪。但是,吃冰对人的害处,远远大于衍太太的“热心”沈四太太虽然方法欠妥,但是它是真心为孩子们着想。而衍太太所谓的“赞赏”就是变相的怂恿,放纵。当“我们”在那里打旋,他在那里计数,突然一个孩子摔倒了,正好孩子的婶母来了,他非但发布夫妻那孩子还说:“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这件事情突出了他爱推卸责任。

当孩子们跌倒了,像母亲寻求帮助时,往往是一顿臭骂,但是衍太太绝不埋怨,立刻给孩子们上药。从表面上看,孩子们的母亲心狠异常,但是衍太太却是和蔼可亲,孰不知,母亲的狠心是要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教训,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衍太太的不厌其烦,宽容大度,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放纵,是真正的不关心。

看看今天的`我们,我觉得似曾相识,世界上对我们追好的是父母,但是,我们真的是这么觉得吗?最常见的就是,天冷了,妈妈叫你多穿些衣服,但为了好看,就是不愿意穿,最后生病了,当你苦着一张脸去向他寻求帮助时,他却升起的不理你,让你烧着,任凭你苦苦哀求就是不带你去医院,心软的父母,看着孩子这副样子,听着孩子的苦苦哀求,忍无可忍最后带着怒气送我们去医院。你会不会觉得父母很坏见死不救,不,他们表面上是在骂你,表面上是在生气,但心里已经急得不得了,他其实起你当初为什么不听话,不带你去,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教训,让你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我们都无久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然而对一些表面上对你好的人,却是爱戴有加,绝对信任,但当你遇到困难,或让你陷入困境时,他逃的最远,甚至让你陷入困境的元凶就是他。最后真正在你身边,并且千方百计地帮助你的人,竟然是你以前不理睬甚至是曾经恶语相向过的。

所以,不能凭借表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事情的对与错,而是从内心,从本质上来判断它。

琐记读后感 2

细读鲁迅先生的《琐记》,有回味童年的闲事,有上学时的杂事,看似琐碎,却记录了他的成长历程和离家求学的经历。

鲁迅先从家乡写起,回忆儿时那看似和蔼却是坏心眼的衍太太,他通过三件事来写出描写衍太太,一是,我们在冬天吃冰被沈四太太发现,结果让母亲听到被骂了,而衍太太不但不阻止反而鼓励他们;二是,他们在打旋子,衍太太先是在一旁鼓励记数,但当阿祥跌倒后,衍太太则从一个“好人”瞬间变成了告发他们的人;三是,在父亲逝去之后,他去衍太太家闲聊,无意中说起缺钱,衍太太就怂恿鲁迅去偷母亲的钱,还在外面散播谣言,并夸大其词,结果使得鲁迅只能离家求学。鲁迅先生通过生活的琐事把一个面善心狠的衍太太描绘的活灵活现,这不免让我想起平时对我“凶神恶煞“的父母来,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爱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严厉的管教和及时的指正。

因为流言蜚语,鲁迅背井离乡去南京求学,“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那时新式的学堂在中国刚刚开始,许多进步的青年在那里学到了全新的知识,而当时“熟读圣贤书”的文人们却盲目抵触外来文化,对先进的科学视若罔闻,当我看到这些时觉得十分可笑,当时的中国是如何的落后,守旧的思想,陈旧的教育把中国禁锢在封建的牢笼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进入雷电学堂的事,“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这怎么不令人发笑呢?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题目,而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明明已经如此落后了,可却要排斥科学和新的知识,我似乎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当时的无奈,这是新旧思想的博弈,也是新旧制度的碰撞,也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最后选择了去日本留学。

鲁迅先生通过回忆自己儿时与求学时的琐事,却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做为当时中国进步青年的代表,鲁迅先生用他自己的切身经历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看似琐碎却寓有深意。

第四篇:《琐记》读后感

《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书中第八篇文章。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

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琐记》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性散文。

第五篇:琐记散文

早上,必须要今天上午拿回原单位的东西给忘家了,我又无法脱身,心情懊恼,抱着试试的心态给住附近的一老同事打电话,恰好他因事回来,待会儿才能回单位,他说:你赶巧了。懊恼全无,心情大好。

下午,本已下班,但因工作未完,想了想还是带回家做吧。又拐回单位,电车刚停在操场边的停车区域,拔下车钥匙,不知怎的“哐铛”落地,竟然蹦了起来,不偏不倚,顺着一个只有杯口大小的下水道洞掉了下去,晕,我干嘛要拐回来!细看,由于和操场连成一体,下水道盖板的缝被水泥抹的结实平整,我用手试了一下那洞,只能伸进三个指头,顺洞往下看,淤泥色的水反射着洞上面的亮光,还晃晃荡荡。暖阳覆背,有汗冒出。直起身来,环顾周围,没有铁锹钢钎之类的工具。自嘲,即便有又如何,不值大动干戈。几步远的地方体育老师在上课,不由的走过去:我钥匙掉进下水道窟窿了!他讶然——其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捂脸]。但马上他说,绑吸铁石吸。一线希望,顺利在物理老师办公室找到一条形磁铁,顺手用下水道旁学生废弃的跳绳绑好,探进去,怕漂远了,晃了两下,一拉,哈哈,钥匙圈闪光,顺利拉出。拿好东西,愉快回家。

一路上,春芽将萌,春花初绽,春水微盛,春风十里。

回顾今日事,庆幸处处柳暗花明,感激时时贵人相助。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琐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琐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琐记》阅读题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________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________篇。 (1926 ) (10 )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 。 (《天演论》 ) 3、......

    琐记读书心得体会

    琐记读书心得体会 琐记读书心得体会1 武扬威,不好的就低头不敢言语,连走路都要让他三分。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朝花夕拾琐记......

    外科实习琐记

    普外科:西六病区 交班室很挤,人很多。张主任和护士长有绝对的权威,感觉各种事情都很规范。 总的来说研究生多,动手机会少。推荐跟周勇和高壮雷。 被提问到的问题 1 结肠癌直肠癌......

    朝花夕拾琐记读后感

    这个寒假的天气却是不错的,阳光明媚,晒得人暖暖的,这样的境况委实适合泡上一杯香茗,读上一本好书的,朝花夕拾琐记读后感。好书如此多,从其中挑出一本来也绝非难事,在书架上翻检的时......

    《哈佛琐记》读书笔记

    《哈佛琐记》其实也是对母校深深的眷恋的成果,到底有多深情,这里就不赘述了,男人的世界要靠心去才能体会。在这本书中我再一次见证了梅贻琦老先生所说的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

    《琐记》阅读题

    《琐记》试题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________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________篇。 (1926 ) (10 )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 。 (《天......

    琐记优美散文

    腊月将尽,岁末年尾,忽然没理由的倍觉疲倦,决定到母亲家小住。本是冷风迎面的日子,下午却忽然阳光灿烂,明亮的天气带给人刹那的温暖,遂漫步田野。田间小路窄狭而逼仄,只是冷冬中的麦......

    槐花琐记抒情散文

    “钩洋槐花呢!”昨天,我刚刚和妻子在泉城文化东路上行走,走到一棵老槐树下,看见一个老汉在收拾一根很长的竹竿,竹竿的前端用铁丝缠着铁钩子,就对我妻子说。接着,又看见两个老太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