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时间:2019-05-15 03: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第一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中心小学 xxx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在小学阶段,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任务应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同学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从而健康成长。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具体渗透哪些法制教育呢?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二是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三是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五是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六是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渗透呢? 我就谈谈多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敬请同仁指教。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渗透点进行教学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减少犯罪是大有裨益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制知识,持之以恒,既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又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去年的树》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长城》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自然之道》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渗透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情况;《文成公主进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鲸》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地震中的父与子》渗透《中华人民共和防震减灾法》;《草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资源课文,这些资源内容各异,我们要既深刻挖掘法制教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充分发挥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这条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从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学生读书阅读,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如《美丽的西沙群岛》、《索西峪的“野”》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

《景阳岗》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体会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了十八碗酒后,不顾店主的劝告,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但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

总之,让学生读好书并因此受到熏陶,学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书中的一些思想变成具体的实际行动,进而每一个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发挥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三、从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通过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

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治在线》《法治直通车》等栏目中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会因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表述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看法;面对明目张胆的偷盗抢劫案件,他们往往会咬牙切齿地表达自己对受害人的同情,对犯罪者的痛恨和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义愤„„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思考产生这种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学会尊重规则,尊重法律,遵守法则,遵守法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在教学口语交际 “学会鼓励”时,黄心雨买了一件衣服,没空几天就破了,她想去退换却没有勇气。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买了东西,我们就是消费者,与商家就有了合同关系,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商品完全应该找他退换,这是你的权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换,你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四、在综合实践中规范法制行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腿、动口、动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搞教育讲师德,当医生讲医德,做艺人讲艺德,当然法制教育也必须讲法制道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时常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让学生来扮演法官、原告人、被告人、辩护律师。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件事,不能徇私舞弊,损公肥私,这其实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道德。此外还有环境保护调查、制作法制手抄报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平台,提供生长的土壤。

教学中,我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比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了大量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

五、在习作中规范法制行为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我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就傲雪的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是为教育的重要课堂。正如一个同学在学完《钓鱼的启示》一课时谈到:

我敬佩文中的那位父亲,看到他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的一生是平淡的,没有什么财富可得,但他正直诚实,他用很高深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我无时无刻不在受父亲的影响,慢慢地拿他的行为准则来衡量自己,我不会在无人看管的信号灯前违规,不会随手丢掉一张纸屑,不会把多找回的零钱据为己有„„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在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材料时,同学们不敢相信黑心的商家为谋取暴利,在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致使“大头娃娃”的出现。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滔天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学生抒写了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既抒发了心中的悲恸的心情,又向其他学生宣传了防震减灾知识。

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十分钟集训多种方式渗透法制教育。班队活动是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在上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对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进行教育时,我做一个身临其境的游戏: “今天我来指挥交通”,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再让学生亲身实践,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 他可以使行人和车辆有条不紊地通过。也可逆行而施,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随己心愿,任意在十字路口穿梭,想怎样开就怎样开,就会引起很多的交通事故。并告诉学生这只是演艺,真实的现实是很残忍的。学生通过游戏,了解了许多的交通法规,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对学生今后的生活终身受益。

1、进行演讲比赛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严重危害;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在遇到伤害时,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通过以上演讲比赛,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2、开设法制教育课。

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3、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

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预防犯罪知识等主题讲座,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还可组织学生每月搞一次有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或队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其次,利用学校的板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法制教育内容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建立法制教育辅导站。

学校可以设立法制咨询信箱,每天中午在辅导室有法制教师值班,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制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法制方面的问题。

5.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育要从家庭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法制观念强与淡薄,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法制意识。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大语文教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大语文教学”

曾经,有不少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指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和课本上的知识以及考试技巧,语文学习也只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单纯的教学与被动的学习所教出来的学生,其语文能力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以我自身中学时期的语文学习体验及思考,延及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说起,我认为“大语文”教学势在必行。

说起“大语文”,其实并不陌生,它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育为轴心并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与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因此,纵观“大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我认为总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当然还有具体的做法。

一、来自生活

既然“大语文教学”的精髓是与生活的结合,那么语文教学的内容首先应来自生活,应是真实的、动人的,而不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早在我上中学时,即有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为博同情与高分而捏造所谓“悲惨”的生活,究其原因,语文教学的“假”是首要的。现在的语文教学偏离生活,脱离文本,存在很多“假语文”。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每过几年开头就会修改,2002年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但当年洛杉矶并无大地震;再如,《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对康桥、友人的依恋,可有些老师非要说它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情感„„写假事,抒假情,发假议论,缺乏真情实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虚假的语文教学怎么能培养出学生诚实的品格?怎么能塑造健康的国民?所以,来自生活,尊重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发乎情,自然而为文,即使不加修饰,也可以感动人心;出乎生活,诚然而为教,即使尚无雕镂,也足以美丽心灵。

二、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来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课本,但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更多的新媒体涌现,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一味禁止学生上网,禁止学生玩手机,而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来学习。同时,在信息时代,学生的思想也越加活跃开放,这时,就应当以开放、发散的课堂和情景教学来培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来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新媒体教学(1)利用电脑教学

利用电脑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和有趣,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更强。PPT的使用便是方法之一,用PPT把知识信息变成图片、动画、视频,并附以音乐、效果,这样可以具有直观、新奇、生动、形象的特点,产生如临其境,视听结合的效果。例如:在《苏州园林》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优雅的古典音乐中欣赏苏州园林的照片,感受园林之美,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并借此导入。随着课文阅读,再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印证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等特征,使学生既加深课文理解,又获得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当然,PPT的使用也要有个限度,要以课文为原本,不得随意拔高,否则又会陷入虚假的窠臼。

(2)利用网络获取资源

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可以加深与学生的交流。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若能有效利用网络,则可使语文教学的效益大大提高。例如:可以自己获取,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语文网”、百度文库等教育网站上下载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博客、QQ等交际工具与学生加强交流,拉近距离,引导他们正确学习。

2、创造开放、发散的课堂

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而应该以开放、发散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反馈、自我提升。这里,我想起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她在教《醉翁亭记》时,并不主动告诉我们每段的中心内容,而是将我们每四人分为一个小组,让各小组自由讨论,并最后用一首诗或一副对联来概括课文各段的内容。这立刻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在最后交流总结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小组的总结都很好,各具特色,各有文采。在这交流中我自己也提高了许多,不仅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段意,也锻炼了自己的文笔,至今我仍然记得自己所写的“晦明朝暮气象异,四时之景各不同。”那堂课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有放有收,活泼而有序,我的语文水平也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高。

三、走向生活

考试得高分不是终点,走向生活,应用于生活才是目标。语文应该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这里,我想到了“情景教学法”,或许将其放在这里并不十分适合,但我觉得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的一个途径。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讲“婉拒”的技巧时,并不按书就班,而是一上课就和我们说她要在市中心买套房子,得和我们借钱。我们顿时就蒙了,不知该怎么回答,该怎么拒绝。其实老师正是以这种方式在考我们怎么婉拒,我认为这就是“情景教育法”中的一种。语文教学最终要走向生活,要教会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语文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全称应叫“大语文教育”。但此时,我更想用“教学”二字来代替“教育”。教学、教学,既有教,也有学。“大语文教学”应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是教学相长,而不是只顾教育的;是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听课的。这就需要学生也要主动在课上课下进行积累。我在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视平时的学习。比如:阅读一篇文章,就会思考其中哪些语句写得精彩值得学习;看到一则新闻,则会打量它的标题哪里用得巧妙;平时读书看报,遇到好的句子便会摘录下来;学习大家之文,领会其写作方法、思维、手笔,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并自行提出改进的措施„„这些都不是全能从课堂中获得,这就需要学生能有自己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教的不仅是语文知识,更有让学生去掌握这种学习的能力。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这结尾,我也想说:“大语文”好似那细细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语文”就像那和煦的春风,在不经意间轻轻拂过我们的面庞„„生活中不是缺少语文,而是缺少发现语文的眼睛,缺乏应用语文的能力。”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学习,生活何处不语文?

第三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永定峰市中心小学 王如年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既是一个很传统的话题,又是在新课标下一个崭新重要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从而赋予了当前课改新形势背景下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意义。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语文教育已不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工具,更成为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使得以前注重语文知识积累的语文教育,改变为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生活更贴近。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如春夜喜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涵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与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具体应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1、在设计导语中渗透。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教学《长城》,可先出示长城彩色挂图向学生介绍,接着问学生:你们知道长城是由谁建造的吗?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长城上看一看,走一走呢?(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样的导语,容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提问过程中渗透。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中圆明园被毁灭的部分,我根据学生思维和知识状况,提问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是谁把圆明园毁灭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接着诱导发散:“对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让列强任意欺辱,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脱口而出:“一定要争气!振兴中华,努力学习,探索知识宝库!”

3、在开展想象中渗透。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展开想象,充分的感知人物形象和优秀品质,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不再是空洞肤浅的,而是具体深刻的。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让学生想象:当小红军极度饥饿上、疲惫而陈庚同志要帮助他时,小红军想的是什么?他为什么拒绝陈庚同志的帮助呢?是什么精神鼓舞他这么做的?让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出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最后烈牺牲的悲壮面,加深了对小红军的崇敬之情。

4、在感情朗读中渗透。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师饱含激情,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产生独特的情感氛围,就能创造最佳德育效果。

二、在写作中渗透。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常采用的方法:

1、在体验生活中渗透。

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鲜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的目的。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注意周边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的欲望,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做同样能实现既培养作文能力有实施德育的目的。

2、在写日记中渗透。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心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功能。课外写作活动 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3、在随文练笔中渗透。

随文练笔是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相机进行的习作训练。由于形式灵活,选题自由,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习作形式,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条好途径。如读《无私的爱》最后一个自然段“殷红的鲜血缓缓的从孔繁森体内流出,缓缓的流进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这是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的鲜血。”时,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我马上补充了孔繁森援藏的相关感人事迹及评价,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假如你参加了孔繁森的追悼会,你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这样一安排,不仅学生有话可说了,更受到了一次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

三、创设多种情境渗透。

情感的又一特点是情境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人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个意思。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领略环境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和性格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1、以音乐育情渗透。

音乐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高尔基曾经说过:“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如我在讲李白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一边朗诵,一边放出《千鸟齐鸣》的轻音乐,那婉转动听的乐曲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春天鸟的鸣叫,他们的思绪飞到了远方,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这儿的景色太美了,这么美的环境希望人类不要破坏它,让我们在这儿永远居住吧!”还有的孩子在说小鸟在叫“春天的气候温暖,柳树发芽,小草变绿,真美!”。这时我展出一幅有关春天的图,使想象和现实中看到的结合了起来,他们学习兴趣更浓了,更加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旦道德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就会像明灯一样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通过这样的引导,我发现孩子们身边的纸屑少了,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2、积累古诗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循练语感,激发想象、积累词汇,陶冶心智,最直接的效果是培养孩子们的诗性,一颗有诗性的心灵比任何东西都珍贵,况且科学证明,3—12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错过了是一生的遗憾,背诵是配合想象画面、动作去理解。给孩子们讲历代诗人的故事与传奇,讲有关山水诗、离别诗、爱国诗等方面的小知识,有助于孩子们增强记忆,提高兴趣。利用诗的语言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做班主任工作最有意义的探索。可引导孩子珍惜时间,不畏艰难的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育自满的孩子可利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八”节到了可教孩子们背“慈母手中线”„„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不仅帮助孩子们积累词句,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陶冶了孩子的品格,班风、学风自然到位,实在是事半功倍,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背诗。如可开展我是小小背诗家等比赛活动。

3、绘画感悟渗透。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绘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扩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在古诗教育中,教师除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可以利用绘画 更形象地渗透品德教育,从而净化孩子的心灵。绘画是生活图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能使欣赏者在审美过 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产生真、善、美等丰富的体验,如教古诗《绝句》后,指导学生认真观看春景图,通过美妙形象的画面再现当时的春天美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酷爱的美好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然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身边的春景图,他们画出了三月桃园的一片红,画出了农家春鸭戏水,画出了校园的春花烂漫„„从图中可看出孩子们心中喜爱之情,大出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总之,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的体现和发挥既要防止割裂教材,生搬硬套,出现两张皮的,又要防止任意发挥,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该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巧妙切入,巧借载体,自然生成才能如点点雨露滋润着学生健康成长,似缕缕阳光沐浴着学生不断前进,从而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第四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栾湾中学感恩活动纪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平阴县栾湾中学实施感恩教育纪实

平阴县栾湾中学王海金

平阴县栾湾中学原本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中学,经过几年的拼搏,如今以凭借一流的教学质量和严格的学校管理成为平阴县的名牌。尤其是学校开展的感恩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见到了实效。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探索出了学生教育的一条新路。

悠悠寸草心

父母是我们首先要感谢的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又怎能去关爱他人?去年我们借母亲节开展系列活动,倡导学生为母亲送贺卡,给爸妈写感谢信,为父母洗一次脚,召开“悠悠寸草心”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这一系列活动收到良好成效,2008级4班在班主任王令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认真准备,开的有生有色。班会由王冬梅、赵诗正同学主持。首先,同学们表演了一位母亲为孩子深夜织毛衣、洗校服的情景剧,使同学们纷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歌曲《爸爸、妈妈》博得了在座家长、同学的阵阵掌声。接下来,小品《清洁工》使学生了解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孩子与父母的互动环节使班会达到高潮,令现场所有人感动的热泪盈眶。学生、家长签字仪式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主题班会在《烛光中的妈妈》的音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年5月份,我校政教处又借母亲节来临之际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主要有 “母亲节制贺卡献爱心”活动、为父母做实事活动、召开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等。“母亲节制贺卡献爱心”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大多数学生制作了精美的贺卡在母亲节那天献给了自己的父母或亲人。“母亲节制贺卡献爱心”活动一结束,我们召开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如何召开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的培训。召开了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在2009级4班召开的“心手相牵”感恩父母主题班会中表演唱《烛光里的妈妈》时,安排了学生为自己的父母捶背揉腿的情节,当时场上的两位母亲都留下了热泪。为了开好班会,我们班主任提前与家长联系前去拍摄有关家长劳动或生活的场景,回校后再进行剪辑,配上音乐编辑成2—4分钟视频。家长、学生看着屏幕上的镜头,自会是一番滋味在心头。2009级4班戴月月同学说:“夏天,妈妈身上的鸡粪味我还闲它臭,还为了一些小事和妈妈吵架,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会考上高中报答你的。”张秋雨同学说:“妈妈我想对您说,女儿永远是你最最亲爱的宝贝,我永远爱你。”张利杰同学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说:“看到妈妈这么累,我回到家后一定帮妈妈干点家务活。替妈妈分担一些责任,不让妈妈这么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高中,长大之后孝敬父母。”

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辛劳,审视自己的言行,意识到与父母交流的太少,后悔未曾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警示自己以后要好好学习,多帮父母干点家务活,多替父母分担一点忧,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我们还专门组织开展了“传承父母美德,讲述父母故事”活动。各年级

各班积极宣传、认真发动,各班学生都做了充分准备,同学们都积极讲述自己父母的故事。

初三、一班翟鑫同学讲述了母亲细心照顾病重的奶奶的感人故事后,翟鑫同学说:“妈妈,我要想您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孝敬您和爸爸。”

初三、一班李萌同学在讲述了母亲助人为乐的故事之后说:“母亲不就是最好的老师吗?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初三、二班郑开发同学说:“父母没什么文化,但是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向父母学习,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节俭的人,有爱心的人。学生们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干劲更足了!同时,家长的感谢信也纷至沓来,信中夸赞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希望以后继续开展类似活动。有家长的鼓励,我们更有动力!

吾爱吾师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培养学生尊师爱师情感,我们借教师节要求各班为老师做好事,送贺卡,每人写一篇感恩教师的文章,校园文化之窗张贴名人尊师故事,广播播放尊师的歌曲、诗篇,并且还展开尊师之星的评选。学生经过学习,认识到老师的不易,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关系融洽了,校园处处听到“老师好”的问候语,课堂表现积极了,学生成绩也稳步上升了,大家争

着表现“吾爱吾师”,争做“老师的好帮手”,整个校园充满和谐之声!

让爱满人间

只要人人怀感恩的心,人与人的距离也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份阳光,少一点冷漠。两年前,赵胜楠同学患白血病而无钱住院。我们发动了“献爱心,救助花季少女”倡议书,广播也播放“奉献”之歌,大家踊跃捐款,争献爱心;5.12强烈的地震,让我们深感生命的脆弱,同学们都踊跃捐款,平时舍不得花钱的同学、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都捐了款,特别是张岚同学捐款100.20元,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灾区同胞。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意识到“一人有难,大家帮”、“助人是快乐之本”的朴实真理,学会了主动关心身边的弱小者,校园处处开出和谐之花。不仅如此,我们还走出校园,每年的老人节都去乡敬老院献爱心、带礼品、打扫卫生、奉献文艺节目,给孤寡老人送去了笑声。树立了当代中学生的正面形象,也意识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含义。所以,我们的学生在校外见到老人,总能主动帮助,小品《公交车上》真实反映了这一切,我校的声誉传名在外。

不忘先烈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忘不了缅怀先烈,激励学生承担责任。同学们清楚的记的我校全体师生500多人徒步30多里到大峰山革命烈士陵园扫墓,伴随着阵阵松涛向烈士默哀;同学们忘不了步行到近十五华里的刘官庄九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了自己亲手编织的花环;也

忘不了去年抗美援朝大功获得者王成宝老英雄-----我校的校外德育辅导员来我校做的“缅怀先烈 感恩社会承担责任”报告会,耳边依稀记的老英雄保家卫国的豪言壮语。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来的,今后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感恩笔记记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 情感,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充实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为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我校政教处专门订做了平阴县栾湾中学感恩教育笔记,让学生写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恩的故事。看到学生感恩笔记中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我们欣慰了。风雨人生路,让感恩之情、责任之心时刻与学生同行。

总之,通过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系列活动。我校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父母的艰辛,老师对自己的一片慈心,同学对自己一片真心,社会对自己一片心,同学们有了责任感,有一颗向真、向善、向美的心,学生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感谢很多人,感谢很多事。我校感恩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得到了县宣传部门的重视,专门做了《感恩教育见实效》的专辑,在平阴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今后我们将围绕校训“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积极培育学校“责任文化”,根据平阴县栾湾中学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继续开展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将感恩系列教育活动系统化、常规化,狠抓德育实效,争创以感恩教育活动为特色的德育教育品牌。

第五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心得体会

三(2)班 李静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风云变幻的世界要求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而语文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独天德厚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传授知识技能,也可渗透法制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从而健康成长,做个“四好少年”,成为“四有”接班人。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再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母亲挣钱扶养作者兄妹的艰难,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感悟出作者对母亲那份崇敬和爱戴,那份孝心,那种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而升华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样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熏陶时,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因课而异。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水法》、《环境保护法》、交流搜集到本地工厂排污造成水污染、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图片及节约用水常识,并结合“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6.5世界环境日”开展水法环保宣传活动,教育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节水型家庭。

2.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做个知荣辱耻的人,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如口语交际“学会鼓励”中有这么一段话:张为民买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开包装盒,发现有几个零件损坏,他想去退换却没有勇气。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买了东西,我们就是消费者,与商家就有了合同关系,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商品完全应该找他退换,这是你的权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换,你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增强公民意识。如四年级下学期有两组习作,要求学生就“非典”、“保护动物”、“环保”等话题搜集资料,结合法律条文展开大讨论。比如,“野猪到农民地里偷吃玉米能不能用枪打”、“武松究竟能不能打虎”的话题,就应带领学生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再如:“废旧电池该不该扔”的话题,可以发动学生从《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中寻找答案,让他们知道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0立方米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废旧电池腐烂后所含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渗透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由此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提高环境意识,从自己做起,莫让废旧电池无家可归,开展“搜集废旧电池,为环境保护出力”活动,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

下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都匀六小红旗校区:罗恒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然而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其人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关注,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刘昌涯 过去,同学们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法制意识极为淡薄。为了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尝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尝试 西华县逍遥镇中李耀杰 摘要: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在词语的......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以那中心学校彭仁兰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

    小议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议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绥阳县郑场镇莲花小学:明 见 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八寨中学教师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要考虑到众多可能的因素。一方面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