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3:2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一篇: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 ”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篇“江南的冬景”文章是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郁达夫先生比较著名的一篇,主要讲述的是江南的冬天的景物。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于这样的文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是对于文章情感的体会,要通过作者这一系列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所谓散文形散神疑。学生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要理解却使很难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看似漫无目的的描写,而从中找出文章的精髓。

三、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1、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2、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 1

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2、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本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他的散文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

4、感知课文: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浙一带。(D6)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 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把江南的冬天与北国的冬天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比较,江南冬景与北方夏夜比较,强化了江南冬天所具有的“明朗的情调”;把江南的冬天与闽粤的冬天作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江南与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突出在江南冬景中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之感。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给大家读出来。

(3)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试作分析,并概括本段大意(画面大意),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一并提出来。然后你再读。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江南雪景图(D8)

旱冬闲步图(D9)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1)大家集体读,你认为郁达夫传神地写出了江南之冬景了吗?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 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这里主要选取5、7、8段进行分析)

(2)午后冬郊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 2 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茫茫长夜与一灯渔火对比。)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是如此,下段的寒村微雨图也是如此。(说明:既是总结,也是过渡。)

六、板书设计

午后冬郊图。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七、作业分层设计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C类

煊羊肉()剥花生米()蛰居()曝背()闽粤()赭色()远阜()湖沼()槎桠()恣意()选词填空。B类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 的情调。(A、明媚 B、明净 C、明朗)(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A、萧条 B、肃杀 c、凄凉)(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 的机会自然也多。(A、逍遥 B、潇洒 C、悠然)(4)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异境。(A、居住 B、居家 C、蛰居)(5)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A、记忆 B、铭刻 C、铭记)

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出现的电荒将使我国的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据测算,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为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3.95亿千瓦,而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容量的19.9%,未来20年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期。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投资于电源建设的资金为1000亿至1200亿元,而通过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水电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标题: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答案:

1、xuān bā0 zhé Pù mǐn yuè zhě fù zhǎ0 chá yā zì

2、.(1)c(2)B(3)A(4)c(5)B 3 我国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

江南的冬景 肖永忠

第二课

一:教材分析

本篇“江南的冬景”文章是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郁达夫先生比较著名的一篇,主要讲述的是江南的冬天的景物。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 4

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于这样的文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是对于文章情感的体会,要通过作者这一系列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所谓散文形散神疑。学生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要理解却使很难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看似漫无目的的描写,而从中找出文章的精髓。三: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1、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2、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五、教学流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午后东郊图,现在请同学们来回顾下。

请一二位同学回顾。下面请接着看课文:

(3)寒村微雨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4)点名学生朗读,细细体会。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5)江南雪景图

A、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说明: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这一点不必与学生说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6)写景总结过渡:

A、明确:刚才我们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文章的写景部分,我们还需知道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写 6

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比如:„„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B、最后请大家把我们刚才分析的较有感情地再读一遍。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你认为此时作者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什么是“悟”呢?那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怎样“摹”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 可动静结合,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 可以虚实结合,使文章意韵丰富„„),第三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

1、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

2、投影《与朱元思书》(初中已学),让学生课后选择《江南的冬景》中的一段写景文字,比较二者的异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写景状物的技巧。《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六: 板书设计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D2)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悟”“摹”“情” 江南雪景图(D8)旱冬闲步图(D9)

七:作业分层设计

1、.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C类

作者笔下的江南当是指长江以南、闽粤以北地区,以江浙一带为主。文中有这样一些具体语句:①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尊了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④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在横线上用最概括的语言分别填写出比较的内容。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征? B类(1)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国冬天: 江南冬天: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江南秋天: 江南冬天:

(3)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方夏夜: 江南冬天:

(4)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 闽粤冬天: 江南冬天:

(5)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概括江南冬天的特征:、(1)北国冬天最有劲;门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屋内温暖如春,闲食与节期更让人怀恋;江南冬天温暖可爱,可以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是读书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江南冬天则有明朗的情调。(3)北方夏夜和江南的冬天都有明朗的情调,大致可抵得过。(4)闽粤的冬天过于和暖,以至像南国的长春,是春或 8

秋的延长,不像冬天;江南的冬天有独特的冬天特征。(5)德国南部地区四季变迁与江南差别不多,冬天均适合寒郊散步,那是一种享受清福的机会。江南冬天的特征:晴和—润泽如春:清朗一一有明朗的情调;不肃杀,有生气;有画意,有迷人的美景。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6.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 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7.“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8.“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9.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1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1)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超过15个字)答案:6.悠闲 7.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8.“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9·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10、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

第二篇: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赤壁赋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赤壁赋教案 苏教版必

修1 ”

一、教材分析

本文在“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专题中,该专题是必修一中的最后一个专题。这个专题包含有三个板块,主要内涵是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专题的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的基础上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文被放在“感悟自然”这个板块中,应侧重引导学生把握由自然景物引发的人生感慨。

二、学情分析

在必修一中“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会了怎么样学习文言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阅读一定量浅易的文言文,但基于我校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主要所要做的还是应该放在基础上,如文言文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特殊句式等等,在基础掌握的较好之后,对本文所包含的情感做一定的赏析。

三、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2、该课时重点梳理第3、4、5段的段落大意及重点词语的分析。

3、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4、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以及本文的语言特点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式导入 学生背诵课文

(二)写法鉴赏

师:苏轼的《赤壁赋》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那么它在写法上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可以结合“赋”这种问题的特点去考虑。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2.骈散结合,善于取譬的语言特点。

本文用散文的笔势笔调,骈散结合,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婉:“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的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三)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

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

(1)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语气词,表疑问,吗。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

(5)形容词词尾。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3)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4)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重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六、板书设计

赤壁赋 苏轼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虚词: 而 之 于 乎 其 然 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成语: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重点语句翻译:略

七、作业分层设计

C类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壬戌之秋

()()

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酾酒临江

()

举匏樽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BC类

2.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A类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⑵ 凌万顷之茫然

⑶ 渺渺兮予怀

⑷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⑸ 而今安在哉

⑹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BC类

6.翻译下列句子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壬戌rén xū

窈窕yǎo tiǎo 舷xián 愀qiǎo 舳舻zhú lú

酾shī

匏páo 挟xié

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横(弥漫,充溢)

纵(任)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

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循,依)和(唱和)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危(端正)

固(本来)

须臾(片刻)

骤得(多有所得)

曾(竟)一瞬(一眨眼)

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缪(通“繚”,盘绕)

3.⑴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4.⑴舞,泣:使动用法

⑵西,东:名作状

⑶东:名作动

⑷侣,友:意动用法

5.⑴状语后置句

⑵定语后置句

⑶主谓倒装句

⑷被动句

⑸宾语前置句

⑹判断句

6.⑴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⑵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⑶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⑷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第三篇: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中语文 江南的冬景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中语文 江南的冬景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注意读音和生词的意思。

2.查阅郁达夫的背景材料,都文章及作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导入

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众说纷纭)

其实,冬天也是很可爱的。让我们来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美丽可爱的冬景。(板书题目)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讨论预习题。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四)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一)午后郊游图赏析

教法:自读—朗读—范读—想象—品味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板书)

2、景物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板书)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蕴含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一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赏析: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二)寒村微雨图赏析

教法:自读、听录音,画面

1、所写景物:长桥,乌篷小船,细雨,灯晕

2、景物特点:淡雅,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江南雪景图赏析

教法:与《济南的冬天》比较

1、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⑴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

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⑵景物特点:高雅,宁静

2.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文字:(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五)作者描写上面的几幅画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同学们找出使用这些手法的具体例子并思考使用这样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大家可以互相协助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听取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1.对比的手法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 两三个月 蛰居

北国的冬天:温馨

江南的冬天——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效果:衬托出江南冬天的温和晴暖和可爱。(文中一“也”字要看出)

2)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

效果: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3)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的对比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 ;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

效果:突出江南的冬天很有冬意。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只有在晴和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教师小结学生发言:以上对比总的来说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2.避实就虚的手法

作者在描写江南雪景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的雪景描写,而是引用了一些诗句,但是作者这样的写法,并没有削弱我们对江南冬景的感知,反而使我们感到江南冬景更具神韵。

(六)概括郁达夫散文特点

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即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再次领略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美妙蕴致。其实生活中无处没有美,只要我们能够亲近大自然,用心去发现美,去思考美之所以为美,我们的审美能力定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灵魂一定不会凝滞污垢。

(八)布置作业

熟读第5、7、8节。背诵8节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

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午后郊游图

淡雅,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对比手法

寒村微雨图

避实就虚手法

江南雪景图

高雅,宁静 旱冬闲步图

郁达夫散文特点 :

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第四篇: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江南的冬景》教案 苏教版必修1[小编推荐]

江南的冬景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结构,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2.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3.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写景方法,尝试用恰当的形式写出来。【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研读散文,与文本对话,赏析写景文字。2.难点是学习写景方法,用恰当的形式写出来。【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用心

爱心

专心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用心

爱心

专心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旱冬闲步图

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并将话题再一次引到“散步”上来。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至此,作者的情绪已经带领读者完全融入到江南冬景的优美意境中去了。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谛听天籁,用美丽的文字描绘南通的秋景。用心

爱心专心3

第五篇: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四江南的的冬景教案必修1创新

江南的的冬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与态度: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构图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苍凉中蕴蓄生机、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的笔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3.体味郁达夫的散文情调和风格。

三、教学设想

1.本文体现了郁达夫散文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的特点,在学习时,主要采用文本研读的方式,通过美读、问题讨论来理解、体会。

2.文章多用诗句来渲染凸显江南冬景之美,当注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的方式,将学习的意境、笔法在自己的写作中实践起来。自主质疑:

资料链接(掌握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 1 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预习引导

熟读课文,找出重点字词,利用工具书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涮羊肉shuàn 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 yā)给予花生米(bāo)剥削(bō)....(jǐ yǔ)剥..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恣意(zì)...闽粤(mǐn)阅读思考

1、作者笔下的冬景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有何特点?(快速浏览,寻找文眼)

2、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3、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合作探究

三、课堂讨论

1、作者笔下的冬景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有何特点?(快速浏览,寻找文眼)

(让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来)

2、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①曝背谈天图 ②午后郊游图 ③寒村微雨图 ④江南雪景图 ⑤旱冬闲步图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

2、景物有何特点 ?

(一)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板书)

2、景物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板书)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蕴含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一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赏析: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 展开阔。

(二)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长桥,乌篷小船,细雨,灯晕

2、景物特点:淡雅,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江南雪景图赏析

⑴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 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⑵景物特点:高雅,宁静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以诗歌一般的语言进行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3、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①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 两三个月 蛰居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②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 ;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

③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

④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晴和)

B.从文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的。第9小节。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四、课堂总结

通过鉴赏我们发现,平平常常的江南之冬,郁达夫发现了这么多的美。我们大家如能像作者那样,执着一颗寻美的心,睁开你们的一双敏锐的眼睛,那么你们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下载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