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案例---陶艺人物造型(推荐)

时间:2019-05-15 04:0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教学案例---陶艺人物造型(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教学案例---陶艺人物造型(推荐)》。

第一篇:美术教学案例---陶艺人物造型(推荐)

有性格的脸——陶艺人物造型

参考教材:

自编教材:青岛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陶艺——土与火的艺术》第六章人物造型第一节有性格的脸

设计思路:

陶艺课走入美术课堂教学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块新的探索领域,它作为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中设计工艺模块的一个特殊的教育载体,能极大的培养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思维发展与想象能力、视觉与空间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开拓思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本节课

有性格的脸的教学内容与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雕塑》选修教材中的《泥塑创作》不谋而合,兼顾工艺制作与雕塑造型所同时具有的模块教学之优势,同属于动手制作内容,能够提高学生技能掌握水平。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面部特点、如何制作和表现手法

2、掌握泥塑造性的工具和材料

3、掌握人物面部造型的设计与制作步骤

4、锻炼双手与大脑的配合

5、培养学生规划意识、合作意识和首创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扩宽创作领域的阶段,特别是人物造型的复杂程度是比较不容易掌握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量力而行,切不可一刀切。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人物表现方法上,教学内容也可以延伸到人物动态等领域。

2、人物造型中具象手法是最难表现的,可以启发学生尝试用多种成型手法,如抽象概括,表现浮雕的人物面部造型,教学效果可以会更好。

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演示法和实物展示法,培育学生观察学习记忆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和陶冶情感的教学目标。

课 时:2课时或1个小时,视学生掌握情况可适当延长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课:组织教学,稳定情绪,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每天几乎都要照镜子,自己和别人长的总有相似之处也总有不同之处,我们的脑海深处总会留下你曾经熟悉的面孔,成为我们人生中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能向大家描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的人么?(启发思维,构思创作)

学生展开想象,语言描述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情况,巧妙引入正题。

同学们想不想将这些美好的回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今天让我们拿起泥巴捏捏自己的或别人的脸吧!

二、导入新课:有性格的脸

教师:今天我们要掌握的创作课题是如何表现人物的面部,人物造型在所有的造型中几乎是最难掌握的,特别是具象写实的表现手法,所以同学们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做一个写实的面部还是比较抽象、概括的面部,运用什么技法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陶艺制作的方法,如何取舍,用最合适的方法去完成今天的课题,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学生思考:

……

展示陶艺事物(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

同学们,这件作品是老师刚刚完成自塑像,想不想我?

学生纷纷评论:

……

设计意图:通过营造这种活跃气氛,使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作品就是自己熟悉的老师,直观,可以启发学生如何从身边发现美、创造美。

教师:这种造型方法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

学生思考回答:

……

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人物面部作品,你能否推断出制作过程或者步骤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呈现和环节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由演绎法向归纳法的转变,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教学演示:分步骤讲解、示范

1、选取一块大小适合的泥块做成圆柱体。

2、捏出面部的大轮廓,注意面部各部分的比例、起伏关系。

3、逐步深入五官的塑造,运用雕、刻、补、捏等各种雕塑手段使面部清楚。

4、处理完面部后,填补头发,注意头部的骨骼转折。

5、头部雕塑完成后,从底部挖出内部的泥,这是为了防止入窑烧制中由于泥太厚而开裂。

6、制作好底座,用手稍用力下压,使头部和底座衔接牢固。

7、完成。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直接经验,针对动手操作性较强的陶艺课程,教师必须亲自示范,并适当放慢速度,防止信息负担过重,同时要对步骤进行讲解,强调注意事项,强化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四、教学互动:

1、如果不挖出头像内部的泥,在烧制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这种成型方法类似于美术其他什么门类?

3、还有其他方法做头像吗?自己试一试!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体会探究问题,可有效促进学生对技能方法的掌握。

五、课堂作业:

这是本节课掌握的重点,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要落实到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上,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制作方法,看看同桌的长相,用自己的双手捏出来吧!

练习时间使学生掌握情况而定。

六、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学生自己讲解创作构思。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这看似简单的一堂技能课中,教学任务不能简单的放在技能的掌握上,而应兼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陶艺教学案例

陶艺教学案例——泥条盘筑成型法

主题选定

1、陶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从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掌握陶土制作、烧制的初步技术,它不仅可以制作实用的器具,还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而在人们对文化与精神生活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的今天,掌握一定的陶艺知识,了解、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不但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2、玩泥是人的天性,而泥巴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通过双手的捏塑把玩,可以创作出各种让人心动的作品,还可以通过它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泥条盘筑是陶艺造型的基本方法,方法简单易学,表现力强,在造型的空间大小上所受限制也较少,所以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3、学生之前对陶艺了解不多,在陶艺方面的经验和动手能力并不强,所以在该学段的教学中,选用泥条盘筑成型为教学内容,较易被学生接受,造型随意性较强,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意空间,所以选择了泥条盘筑成型为教学内容。

4、当今教育倡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陶土的可变和可塑性,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实施目标

1、认识陶艺的制作工具,初步了解陶艺风格特点和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体会陶土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通过图片欣赏,视频演示,教师演示,小组研讨等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初步的陶艺造型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一件有自己风格特点的陶艺作品。

3、通过对陶艺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感。通过图片欣赏,把学生带入陶艺的天地里,去感受陶艺作品的美,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的热情。实施方案: 把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在三个课时内连续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表现形式,了解我国陶艺的悠久文化历史,了解陶艺造型的几种简单方法,并学习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设计和表现一件有新意,有特点的陶艺作品。

第一阶段:欣赏分析作品,体会陶艺形式美,学习表现手法。

通过欣赏图片,欣赏陶艺作品,分析了解陶艺的表现形式及美感特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陶艺作品成型的方法。

通过小组研讨,分析泥条盘筑成型的表现方法,结合教师的演示和视频播放的片段,总结出泥条盘筑成型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方法。第二阶段:动手操作实践

1、通过尝试,体会泥性

通过揉泥、练泥,体会泥巴的泥性特征。

2、通过实践,掌握技术

通过简单的盘筑,体会泥条成型方法的操作过程和技术要领。

3、分析并拿出设计方案

结合欣赏到的作品,分析造型特点,设计自己作品的具体形象,体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使作品达到个性化的表现风格。

4、实践操作,制作作品

按照自己的设计形式,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陶艺作品。第三阶段:相互欣赏,分析评价

1、组内欣赏,分析评价

2、个人汇报,展示个性的陶艺创作作品

3、学生评价,倾听他人的呼声

4、教师点评,给予鼓励与指导。第四阶段:交流学习体会

1、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2、小组汇报,谈谈活动收获。

实施过程:

活动一:欣赏名家陶艺作品图片,感受陶艺作品的美。

1、课件中展示一组名家作品图片,欣赏彼得·沃克斯、梅森·约翰、温·黑格比等名家的作品,体会陶艺造型所蕴含的特殊魅力。师: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吗?

生:用泥土;是玻璃的;木质的„„ 师:是用陶泥和瓷泥制作的。师: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体会? 生:感觉比较抽象,比较现代。教师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课件展示我国名家的作品

欣赏王锡良、秦锡麟以及陶王邢良坤的作品。感受中国现代陶艺大师的风格。

3、展示欣赏我国古代较有名气的几件陶艺作品

欣赏秦兵马俑,唐三彩、青花瓷等作品,体会我国古陶瓷艺术的魅力。

4、学生作品欣赏。

欣赏学生的陶艺作品,会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和自己比较贴近的创作方式和思路。交流讨论:

1、在小组内讨论刚才欣赏的国内外古今陶艺作品,说说有什么体会?

2、小组汇报,说说对陶艺的感受和认识。

活动二:

感悟泥性。让学生通过亲手玩泥,体会泥巴的特性,为进一步制作作品打下基础。

1、出示图片,孩子们玩泥巴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最初的兴趣。——这是一组孩子们玩泥的照片,看!他们玩的多尽兴。喜欢玩泥是人的天性,有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教师亲自拿起泥巴,进行练泥和把玩,随手作出个小动物或是小杯子,让学生感受初步的制陶乐趣。提示学生,陶艺作品的表现方式很多,泥巴的可塑性也很强,这就是泥巴的魅力所在。

3、实践操作:每人拿出一块泥巴,随便玩弄一阵,看看能不能也随手捏个简单的物品。交流讨论:通过玩泥巴,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说说泥巴有什么特点,要怎么玩它才听话?

生:泥巴可以通过揉、搓、等手段改变其形状,还可以用工具来为泥巴塑型。泥巴沾水过多,就会过软,不好控制„„

活动三:

学会控制泥巴。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技巧控制泥巴,掌握初步的练泥、擀泥、搓泥的方法。

1、演示练泥的方法

学生尝试练泥,掌握练泥的技术。

2、演示捏塑方法

随手演示一个小刺猬和小碗的捏制方法,让学生学会捏塑成型的方法,感受捏制的乐趣。

3、演示搓泥条的方法

学习搓泥条的基本技巧,感受泥条成型的大体风格。

4、简单演示擀泥板的方法

认识泥板的擀制方法和了解技巧。

操作实践:尝试选用喜欢的2——3种方法进行操作,体会操作的乐趣。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玩”的体会,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表现形式,谈谈自己的操作经验。

活动四:认识陶艺工具,学会使用工具。

1、用工具去处理一下陶泥,看看能产生什么变化?

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并说出每种工具能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

2、教师介绍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工具,总结出工具的用途,能加深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加上老师的进一步讲解,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活动五:学习泥条盘筑成型的具体表现技法。

1、通过视频和教师的演示讲解,让学生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步骤。教师在操作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① 盘筑泥条的操作步骤。② 具体操作手法。

③ 如何使作品制作的坚固?如按压的方法,泥浆的用法等。

④ 如何让作品产生变化,如:整体造型上的变化,镂空添加手法产生变化,保留泥条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或是刮平或是采用其它手法,让作品产生变化。

2、欣赏课件中的作品,看看用了几种不同造型和变化的手法表现的泥条盘筑的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以便在设计中采用更加灵活,适合自己的方法。

3、思考与设计。交流讨论:

① 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陶艺作品?

② 制作中将采用什么创意手法?如有的可以在整体造型上产生动感,有的可以采用镂空,添加等手法,使得作品富于变化。

③ 相互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其它同学看看是否可行,有什么可以借鉴或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活动六:动手实践操作。

1、制作一件以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的作品,形式要新颖,制作坚固,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进行作品的拍照,为讲评做准备。

4、课件展示烧制过程和名家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对陶艺产生持久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成果

1、每个同学在课程结束时都能完成1—2件作品,作品的表现形式以泥条盘筑成型法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其它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2、成果展示,包括小组内的成果展示和全班的成果展示。活动评价

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自评与学生的互评紧密结合起来。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教师可以对全班同学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作描述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某些同学的发展和变化给予积极的鼓励。在整个主题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案。活动成果展示之后,应鼓励学生把活动过程中和后续活动中产生的疑问和想法提出来。

1、学生自评。

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述出来。

2、学生互评。展示作品分两种方法

① 拍好的照片通过大屏幕展示,全班欣赏评价。

② 对于比较突出的作品,需要进一步展示的作品,拿到前面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细节部分。

3、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着重表扬鼓励学生的较有特色的创作意图,同时也要提出来部分作品的不足之处,并和同学一起探讨修改意见。

交流学习体会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相互交流讨论本节课的成败,总结经验。小组汇报本组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案例实施的分析:

1.从陶艺课的教学角度出发,这样教学案例是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掌握制作技能,并能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整个课堂气氛处于生动活泼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进一步发展。

本课引发的思考:

1.开设陶艺课,有利于促进我国陶瓷的发展,繁荣与复兴。2.陶艺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是一门集雕塑,绘画艺术于一体的需要创造灵感成为一体的艺术课。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的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探求兴趣。

第三篇:陶艺美术招生

免费体验陶艺开启美术之旅,鄂尔多斯少年宫新开设特色—陶艺美术班

陶艺图片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一块泥巴,一抹色彩,一点创意,就会生动出一个美丽的梦想。

鄂尔多斯少年宫书法绘画类开设:少儿美术(儿童想象画、素描、线描写生、彩砂、水粉、水墨、版画、油画、手工等等)、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三大类课程,现开设特色课程陶艺美术班,陶艺图片

儿童陶艺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启蒙教育和艺术思维,启发式教育。在课程中,孩子生理机能上,锻炼儿童手指活动能力,多种感官共同运作,促进脑部发育,锻炼手脑协调能力。作品形式上创作陶艺作品有原始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顺应儿童天性,开启儿童思维。

儿童绘画图片

艺术教育是孩子积累创意能量的关键核心。我们不只是在培养小小画家与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能通过艺术接触,逐步养成创意思考的能力与习惯。我们深信,儿童艺术教育与孩子的未来思维、想象、创意,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孩子未来在任何领域发展,艺术都将是孩子勇于展现自我的创造力启蒙。

鄂尔多斯少年宫陶艺班开始招生。

招生对象:一二年级(陶艺小班)费用:1200元

课次:25次(陶艺10次并且烧制作品,绘画15次)

课程简介:线描想象画+陶艺 人数:20人

上课时间:周六上午8::30—10:00 上课地点:实践基地陶艺教室

体验详情:

3月24日(共三场、20人/场,凡活动期间凡微信转发招生讯息和现场制作照片者可免费上釉烧制作品))

体验热线:赵老师 *** 报名热线:彭老师

第一场:8:30-10:00

第二场:10:30-12:00 第三场:15:00-17:00

体验地点:鄂尔多斯少年宫……教室

第四篇:中西人物造型特点案例总结

案例反思:

受传统审美的影响,有些同学面对中国人物画表现不出积极的兴趣,感觉它与西方人物画相比,不够真实,所以往往给出否定的结论。通过制作该微课程使学生主动自然的走近中国画。认识中西人物画的不同造型特点、区分并了解两者的差异,进而掌握中国画的突出表现及审美追求。教学建议:

1、通过讲授什么是“形““神”,以两幅作品《李白行吟图 》《倒牛奶的女仆》给学生讲述什么是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引出中西方人物画造型的差异。

2、中国人物画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对于人物的描写,不是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画家可以抓住人物最鲜活的内心世界进行刻画。

3、引导学生观察,看出西方画家善于通过透视,色彩、光影、比例等要素,真实的描绘人物。

总之,让学生掌握中西人物画的不同造型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感悟艺术,热爱本土文化。

第五篇:2010年陶艺案例

第一次亲密接触

——如何让小班幼儿恋上玩陶泥

案例背景:

幼儿园全面深入的开展着幼儿陶艺教学,孩子们沉浸在玩泥巴游戏中,但对于小班孩子,刚接触陶泥时,是否如老师所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呢?孩子们在初次玩泥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带着疑惑,我走进孩子们中间,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第一次玩泥时的所思所想,同时就如何让小班孩子恋上玩泥,记下自己的实践所得,与大家一起探讨。情景描述一

看到陶艺室里摆放着很多哥哥姐姐完成的作品,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孩子们看着黑黑的土有些发愣。

“咱们用手摸一摸、搓一搓感觉土什么样子的?”在老师积极的语言召唤下,孩子们开始玩泥。

“是硬的”、“弄得手疼”„„

“闻一闻土是什么味的?”“臭味”„„“为什么?”„„“很黑” „„“对,我见过的黑水就很臭”„„

玩泥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兴趣似乎被激发了起来,孩子们边玩边叫喊:“呀,好脏啊!”听到一个小朋友的叫喊,孩子们都很小心起来,我见状,边说边揉泥,“老师最喜欢玩泥巴了,看老师用手来和泥,又快又好玩。”

老师的适时介入,使大部分孩子把手伸进了在他们看来很脏的泥巴,一会儿传来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声:“泥巴真好玩”、“泥巴好滑呀”、“泥巴凉凉的”„„孩子们纷纷表达着他们玩泥巴的感觉。趁着兴致,我请孩子们“试试看谁能用泥捏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来。”

球球比较胆小,她用手指轻轻压在一块泥板上,发现有小手指纹,就又压了一下,又有一个小手纹,于是,她接连不断地压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把一个手掌压上去,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手掌印。

斐斐用泥捏了一条长长的东西,上面排满了一粒粒圆泥团,然后高兴地告诉我:“看!老师,我做的小蛇!”

阳阳搓了一个个圆形泥球,对旁边的小朋友说:“我做了许多汤圆!”然后大声吆喝:“谁来买汤圆!”

纬纬拿着一把小切刀,认真地切了一块又一块的泥,放在一起,对我说:“老师,我在切菜呢!” 随感: 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要制作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师,就应该重视孩子的愿望,组织这次活动的动机就是满足孩子“第一次”制作陶艺作品的愿望,让孩子们在对活动动机的满足基础上刺激他们的想象、创造和思维,并去尝试他们新的领域,去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去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景描述二:

我带孩子们又一次来到陶艺室,今天,我们的目的是搓一根长长的泥条,我出示搓好了的一根长泥条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有的说是“面条”,有的说是“线”,有的说是“蚯蚓”„„老师就请孩子自己用陶泥也来“变”一条长长的东西,他们开始忙开了,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淼淼把一小块泥放在手心里捏,试图捏长它,捏了两下打开一看,泥变长了点,可不圆,又捏两下,泥变成扁扁的一条了,淼淼皱皱眉。

昊颖用两只小手把一小块泥放在手心里,使劲地搓,泥慢慢地变长,她开心地越搓越快,一不小心,泥条断了。

昊昊选择了一大块泥,使劲在桌上搓着大泥块,泥块在昊昊手心里滑来滑去,成了一根粗粗大大的东西,“咦?怎么不是长的?”昊昊自言自语说。

枫枫的小手指在泥块上来回搓:“咦!怎么泥块一动也不动?”他感到很惊讶,“让我换只手再试试,还是不行的!”枫枫转过头来说:

“老师,我不会!”这时,孩子们都向我求助:“老师,帮帮我,好吗?”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搓成一条长长的泥条。

于是,我把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把小块泥放在桌子中央,让孩子和老师一起用小手把泥块捏捏长,然后用小手掌在桌面上来回搓泥。这一次,泥在孩子的手掌中慢慢变长、变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既兴奋又紧张,幼儿对“搓泥条”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随感:

“教与学”是一对最根本的矛盾,“教孩子学会搓泥条的方法”和“孩子掌握搓泥条的方法”是教师教学目的与幼儿发展之间的一对根本矛盾。在“搓泥条”技能的教授上,教师改变了以往手把手传授孩子的传统方法,而是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让幼儿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尝试,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教师适时地加入,给予幼儿方法技能的传授,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这样就追求到了“教与学”的内在统一,也谋求了教师教学目的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平衡。

小班幼儿对陶艺活动的兴趣,是通过这么多个“第一次”后逐渐产生的,从孩子对陶艺活动兴趣的迁移,老师看到了陶艺已经真正走入孩子的心中,这些“第一次”带给孩子的除了兴趣以外,还有更多让我们欣喜的东西,是幼儿在经历了这些“第一次”后更快地成长起来。如何让小班幼儿经历第一次后恋上玩泥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关注情感投入

让孩子感受泥性的柔软,在手中的滑润,成型的随意:切、割、捏、搓、盘、印、拍、压、撕、戳、刻、划„„各种方法,再加上工具的运用,手中的泥会变得千姿百态。这多变的过程,留给孩子内心深处的美妙感受,是非常惬意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的。幼儿在陶艺活动中自发的运用造型语言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不受时空关系束缚,也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他们可以在陶艺活动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幼儿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

二、关注兴趣投入

孩子的需要是以兴趣趣味为前提的,同样,我们的陶艺活动并非单以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为最终目标的。现在的中小学陶艺课程,被归为劳技课程之列。很显然,它让小学生的技能培养从动手开始,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幼儿陶艺教学中,我们用泥来制做,便须用泥来教,用泥来做。这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施教原则,这也是我们幼儿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一切都要以孩子动手操作为核心。

三、关注材料投入

陶艺材质的独特性,天生的亲和我们每一个人,特别对孩子更有吸引力。孩子们天生好动、好捉摸、好破坏,正是这股顽皮劲儿,使许多孩子第一次接触到泥,既好奇又冲动,已是依依不舍了。相对于绘画来讲,似乎他们对泥的表现力、空间感更加投入。正因如此,老师要大胆放手,从泥土固有的质感来吸引孩子们,让他们在玩泥的过程中寻找乐趣,来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和手脑并用的协调性。

四、关注技能的投入

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要让他们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是高难度的,因此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做的多少好、多少漂亮,只要让他们在玩的时候感受到做陶泥的乐趣就可以了,主要在于玩中学习,不过小班的孩子对于搓、揉、压等做陶泥的基本方法还是挺感兴趣的,所以教师可以先从这些方面来引导,让孩子自由的在泥上柔柔、搓搓、压压中,再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工具,对玩泥更感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技能,慢慢提高幼儿的能力。例如:小班陶艺活动《好吃的饼干》,孩子们运用了搓、压、印等方法,饼干上面的花纹是利用玩具拓印的,把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与陶泥结合起来,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注意力也比较分散,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景吸引幼儿的兴趣,饼干做好后,教师可以用陶泥做几个漂亮的盘子,画上花纹,把孩子做好的饼干放在盘子里,这样能让幼儿的作品看上去更漂亮。

在每次陶艺活动中,我的心灵总会受到一次次撞击:孩子的心灵如待烧制的素瓷,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和积极引导,激发孩子在这素瓷上描绘出更美的画面。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谈到:“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想就让我们的教师象孩子一样带着稚气和兴奋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没有心理压力下,自由自在地、情绪饱满地运用所学所悟的技巧和信息,塑造出神态各异、童趣盎然的陶艺作品,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共同获得获成功的喜悦。

下载美术教学案例---陶艺人物造型(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教学案例---陶艺人物造型(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艺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心灵的关爱》 ------八年级下册一、引言 《心灵的关爱》是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的一节以“设计 应用”为主的综合课。如何在这节课上真正体现出课题研究的实......

    美术教学案例

    春天的畅想 ──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一、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四、学生分析 本课......

    美术教学案例

    2012年度 “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选 统一封面 成果名称:《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案例 成果形式: 教学案例 作者姓名: 姜坤 所在单位: 城阳区流亭街道......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学校:徐悲鸿远东艺术学校姓名:刘晓旭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一个自信十足的人,能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在现代社会中对自己充满......

    美术教学案例

    二年级美术《蜻蜓飞飞》教学案例 张斌 课时:一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设计理念: 1、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了解对称对于飞......

    美术教学案例

    《艳丽的大公鸡创意绘画》教学案例今天,我像以往一样,在上课铃敲响之前走进了课堂,今天要讲授的内容是第十四课《艳丽的大公鸡》,我把课前准备好的教具悄悄地放到讲桌下面,这是我......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尹桂萍 多年来从事美术教学,可以说是经历过很多的学生,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一名学生使我久久难忘,正是因为他,使我知道了如何正确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那是我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