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

时间:2019-05-12 23: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

第一篇: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

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有着长足的进步,教学手段推陈出新,陶艺教学便是现代小学美术教育当中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学手段。

关键词:陶艺教学;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综合能力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说过:“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让儿童的经验变得更精确、复杂。要达到这点,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仔细观察的机会,同时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去指导他们绘画是达不到目的的。”陶艺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创新精神。

一、陶艺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及含义,明白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在学生通过双手的触摸完成一件陶艺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会开动头脑,去探索美,制造美,表达美。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进行陶艺教学的过程中,陶土因其得天独厚的可塑性,在学生手中千变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儿童的天性得以激发,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当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神奇的笔筒”“杯子与茶壶”“笑脸”“小花瓶”等活动。在此教学初级阶段,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要素,虽然他们的“作品”显得十分稚拙,但因其视角与想象思维能力与成人不同,使作品散发出一种纯天然的审美观与想象力。

1.在了解历史的进程中感受美

陶艺教育和传统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异。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儿童观赏陶艺馆,在赏识活动中启示与引导,让儿童理解陶器最早是作为日用器皿,它的造型离不开罐、瓶、壶、碗、缸、杯等,让儿童了解到其实无论是古朴的古代造型还是洗练的现代造型,陶器都代表了当时大家的文化水平和审美取向。

2.在多媒体的展示中体验美

在陶艺教育中运用多媒体技能,将绘声绘色、琳琅满目的陶艺著作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色、光、形、声展现于儿童的眼前,更能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学习《罐和壶》的《壶》时,播放有关茶壶的视频,悠扬、深远的节奏,古拙、奇特的造型,沉稳、特别的颜色,使儿童领会到中华民族陶文化艺术的美丽与高雅、广博与精深。

二、陶艺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包含了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交流讨论或者集体制作。在陶艺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儿童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创新的“闪光点”。小组间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擅长捏塑的就负责捏塑,擅长搓泥条的就负责搓泥条,擅长盘筑的就负责盘筑……制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三、陶艺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泥土同孩子们有着不解之缘,用泥作为材料,也为儿童的自由发挥、自主创作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泥塑作品经过烧制,变成陶艺作品的过程,为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成功感,给想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势利导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独特个性的保护,在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和环境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引发儿童的创作思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艺教学内容的选编非常重要,既要将学生生活周边的因素考量在内,又要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所联系,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的猎奇感及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孔雀》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在孔雀的造型变化上进行思考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把孔雀的生活以及拟人化的生活表现得生动有趣。

3.挖掘学生的表现方法

引导儿童用欣赏的眼光,平时通过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多看古代、现代优秀的陶艺作品,提高儿童美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激发创作的灵感。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儿童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他们动脑和动手的能力,使其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表现和美化。

四、陶艺教学能够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陶技能,还应该注重学生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多种能力的全面培养与发展,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能使儿童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儿童的情感律动,给他们以美德享受,陶冶其情操。陶艺制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儿童陶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

总之,陶艺教学仍需进行大量的探索,在探索中,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须坚持的。

参考文献:

熊岩.浅析陶艺课的开设[J].科技信息,2009(15).编辑 张珍珍

第二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安九年制学校

【关 键 词】: 培养 学生 写作 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这里我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

1、材料的积累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

2、语言的积累

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小学生要有意识的积累语言,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活,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在学习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左右逢源。

3、情感的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小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自然会生动感人。

二、提高写作水平。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令语文界同仁们感到无比棘手。

1、细致观察

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础。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

2、积累素材

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3、提倡模仿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使学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郑振铎的《猫》一课,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4、多说多写

我们在教学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究竟原因何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训练题,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些当为作业题去做,比如,让学生写出作文题的题眼及作文的提纲,有的则写续写部分,有的进行改写训练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写作水平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情绪也日渐高涨,并自发地开展了写作竞赛活动。

5、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对于学生写的闪光的地方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象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倾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第三篇: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处于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识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识谱视唱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很有必要,这也是现今众多音乐教师关心的话题。通过对识谱学习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希望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识谱

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核心的教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需要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欣赏的基础上用乐器进行演奏,表达出音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实施“双基”教学,识谱视唱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识谱视唱能力的培养,也是学习音乐的重点之一,识谱教学是学生进行演奏和唱的基础。因此,加强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

一、小学生如何学会识谱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前提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音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让小学生在识谱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只有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了,才能促使学生在音乐上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乐谱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自我学习音乐乐谱的能力,是目前音乐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时期,音乐塑造性非常强,但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在学习中懈怠,不能长期地坚持。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1.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学习音乐这门课程的学生,很大部分是喜欢唱歌的,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歌谱的学习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对歌谱的学习,也会爱上歌谱,激发学生学习歌谱的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分析自己已经熟悉的歌词,分析歌词在节奏和节拍上的组成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旋律带来的不同音乐效果。在学生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识谱,培养学生的识谱意识和识谱能力。

2.让学生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学生通过对乐谱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和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对谱表和音符的学习。教师让小学生学习乐谱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识谱,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表面东西的理解,以演奏的方式,表达出音乐本身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营造出作者制作歌曲时要表达的音乐氛围,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创作音乐所要表达的心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乐谱,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要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演奏技巧的讲解,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会识谱

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留下一些无意识的印象,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播放几遍后,就把乐谱给学生看,让学生把实际的乐谱和自己想象中的乐谱进行对比,纠正自己不对的地方。然后由老师进行视唱,让学生通过识谱视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识谱学习。老师视唱几遍之后,可以让学生跟唱,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识谱视唱的培养

1.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第一阶段的培养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教学是音乐中的精髓,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音乐的发展而言,节奏是先于旋律和声音产生的,旋律依附节奏而存在,节奏在音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唱歌、跳舞、器乐、视唱以及欣赏等许多学科中,节奏都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想学好音乐,掌握好对音乐节奏的学习是关键。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按照先易后难的学习方法,第一步学习由单纯的音符所组成的节奏,第二步学习带有符点音符和休止音符的节奏,第三步学习各种不同节拍的节奏。

第二阶段是让学生进行模仿跟唱。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先进行模仿,再去认识音乐的曲谱。让学生通过模仿,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音乐的技能。因此,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音准和节奏感之前,让学生进行视唱是不合理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唱,而且难度太大,学生不能接受,从而厌倦对音乐的学习。

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听辨学唱。“听”是学生识谱的准备阶段,是让学生接触认识音乐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一个听不到音乐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唱歌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音乐语言,而这些语言的积累,为学生唱歌和识谱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识谱创作了必要的条件。唱歌是学生由识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识谱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示范视唱,学生通过教师的视唱,掌握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试唱,进而让学生学会识谱,最后学会视唱。

第四阶段是让学生通过看谱唱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儿歌和军歌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视频视唱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表现力

识谱视唱要求学生对音乐进行准确的把握,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要认真地理解,从而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思想内涵。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仅仅要求学生唱准音调,掌握音乐的节奏,这样的教学使得识谱视唱显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足够充裕,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音乐家的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具有的不同风格。教师在对学生的视唱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唱习惯,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准确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学生学会识谱的基础上进行视唱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情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所营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现美和感受美,并对感受的美进行表达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新闻.融入乐理基础知识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2]陈曦.中小学合唱训练中的识谱视唱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3]张茜.视唱练耳共同课依据专业需要进行改革的设想[D].西安音乐学院,2012.[4]王莉慧.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2.[5]孙鹭.关于高职高专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分类、分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2.[6]周彦冰.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编辑 温雪莲

第四篇:论文在合作中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合作法

博白县大垌镇石龙村小学罗维贵

我们生存在一个和谐的年代,大语文教育观一直在倡导引进语文教学的和谐合作学习观,以培养能够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心胸开阔、具有合作精神的创造性人才。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的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做的过程,其中蕴涵着许多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和谐合作的因素。中国有许多俗语,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等都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写作文教学时间紧缺,学生写作热情、写作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这种以合作为着眼点,打破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界限,将不同起点、不同水平的学生依据“民主、平等、全面、公正、互助”的原则临时混编到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拟题、选题,共同构思成文,互相修正缺失的合作研究法,不失为最佳选择。按照课堂作文的程序,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主要表现在“作文前”和“作文后”两个阶段。

(一)“作文前”合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学生所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数量与速度是极其有限的。学生较为单一的生活阅历及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个体写作而炼就的单一僵化的思维,使很多学生“怕”作文,“苦”作文,没办法时只得抄范文。合作写作策略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中的“群体优化”效应与有效“合作资源”共享,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在互助交流的气氛与互相启发影响下进入最佳状态,多个“臭皮匠”阅历、思维、思想聚合碰撞,拓宽了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共享空间;

撞出了思想“火花”,燃烧了情感的“火焰”,作文不仅有了深度,而且创新热情、创新思维都得到全方位的加强。

作文前我根据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排座位、分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训练目的、作文题目展开审题讨论,然后相互口述作文,相互提意见、建议。一些学生不善于表达,在合作交流中,他的发言往往不能满足其他学生的需求。为了克服这一点,我又采用中心发言人引导式合作,从小组中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有他引导该组成员逐步合作完成口述任务。其间我就在各小组之间巡视,适当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作文前的合作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列提纲。可以先让学生单个列出作文提纲,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彼此提出改进意见。这种作文前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有效的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它彻底屏弃了过去那种作文前冥思苦想而无所得的陈旧方法。

(二)“作文后”合作

写作后的合作,体现在学生间的互评互改作文上。每个学生之间可以互调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句子段落,甚至一个词语、一个标点,都可以直接在习作上修改或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事实证明,学生评改他人的习作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同时,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是扩大学生阅读量的一种好方法。针对作文批改评讲中“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我们从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入手,构建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讲评中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促动关系。其做法如下:

1、分组抽作文。以四至六人为一组。分组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自愿性原则,二是互补性原则,三是可变性原则。分好组后随机抽取要批改讲评的作文,原则上不能抽取同一小组同学的文章。

2、制定标准。标准的制定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是制定共性标准,即评价修改作文的一般要求。二是围绕本次训练目的而制定的课时标准。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简明,易于操作。

3、互改习作。首先由学生按要求各自批改自己拿到的习作,然后在组内交流批改情况,互谈体会,拟写批语,给定分数。其间,教师要巡回把关,点拨指导,摸清行情,积累材料,为相关指导作必要准备。

4、互推佳作。在批改讲评后,要求每一组至少推出一篇佳作,多者不限。指定推出佳作的同学在班上朗读该文章,读后提出推荐理由,共同赏析,我在此环节中及时提出鼓励性意见。在作文批改讲评中,构建互动合作式学习模式,较好地克服了过去作文评讲中的弊端,在范围上、程度上均为其知识的内化,迁移直至运用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机遇中,学生大多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以至自己的习作,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合作作文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改能有机结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合作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快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方法。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2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研究的实验总结

开展经典诵读研究,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的范围,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开辟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诗文,供学生诵读和积累,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将致力于诵读实践的有效性研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感悟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我们将致力于经典诵读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在大量接触经典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经典诵读的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儒家经典著作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前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经典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经典名言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经典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论语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论语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论语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将论语诵读列入期末口语测试达标内容之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8、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我们年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并将自我读经评价机制融入其中,使孩子读经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9、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我们三年组开展论语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人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印章、师签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论语》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说,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所重视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融会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襟怀、操守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下载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方法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 的策略与方法 (盘龙区滇源镇麦地冲小学:朱勤荣) 科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 要:科教兴国是国家为了应对时代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小学生教育如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律能力不足,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

    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

    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艺术学科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过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此类型的课外活动是以班和校为集体的,......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教案

    简便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加减法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灵活地掌握计算技巧和策略;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简便计......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方案(共5篇)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

    美术教学案例---陶艺人物造型(推荐)

    有性格的脸——陶艺人物造型 参考教材: 自编教材:青岛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陶艺——土与火的艺术》第六章人物造型第一节有性格的脸 设计思路: 陶艺课走入美术课堂教学为美......

    陶艺美术招生

    免费体验陶艺开启美术之旅,鄂尔多斯少年宫新开设特色—陶艺美术班 陶艺图片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一块泥巴,一抹色彩,一点创意,就会生动出一个美丽的梦想。 鄂尔多斯少年......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摘要】本文根据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理念的要求与兴趣探究性,逐一挖掘个人与集体间的有效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对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