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7课 五四运动教案
第17课 五四运动教案
赫章县第二中学:张付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起因(原因与导火线)、运动 的经过(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写一封介绍五四运动的信和新闻报道,使学生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讨论法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领 会“五四精神”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二)、难点: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 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接受式教学法:以碎步启发式为主。
2、体验式教学法: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模仿性学习)。
四、教学素材分析
1.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1919年1月至6月,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这次和会是在战争中取胜的英、美、法、意、日几个强国把持下进行的。中国政府因战时参加协约国一方,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但遭到无理拒绝。会议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不仅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的本质,而且也把北洋军阀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出卖民族主权的罪恶行径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也教育了原来对巴黎和会抱有幻想的知识界。于是,长期以来酝酿着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就以此为导火线爆发了。2.五四运动的爆发。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们手持旗帜,上面写着“争回青岛方罢休”,“拒绝和约签字”,“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游行队伍冲向赵家楼,火烧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学生被捕去32人。第二天,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举行罢课。6日,又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他们还到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等。
北京学生斗争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天津、上海、济南、武汉、长沙等地的学生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的新阶段和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讲演者“垂泪而道”,听众则“掩面而泣”。第一天,学生被捕者170多人;第二天,又有700多人被捕;第三天,2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受到军警马队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进一步激怒了全国人民,掀起了更大的革命风暴。从5月6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大罢工。紧接着,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中国工人阶级从此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时,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也举行了罢市。斗争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五四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使得反动派极为恐惧。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教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特点在于它的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态度。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第三,五四运动最大的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教学建议
1、建议教师注意和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对初中学生已熟悉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可采用观看电影后提问的方式略讲,对而对初中未涉及的内容或分析较少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应进行比较详细分析。
2、在讲“‘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一目之前,可先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状况如何?在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从而导入新课。
3、在讲“五四运动的原因”时,建议教师结合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的原因。
4、在讲“五四运动的经过”时,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
5、在讲“五四运动的影响”时,建议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让小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后,教师归纳小结。
6、讲完全课内容后,教师可采取谈话法,由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备注、说明五四运动的起因播放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陈词”。情境再现,引起学生共呜;同时了解史实提出问题探讨运动发生的原因: 1影片再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巴黎和会是什么会议? 3山东问题的来由是什么?
4巴黎和会为什么没有接受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引起什么后果?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原因五四运动的经过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
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情境再现,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
学生活动:按下列历史场境的设置完成学习任务(全班分为两个大组)。?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注意自己角色的情感定位;所写的信要饱含激情与思考;新闻报道要包括运动的口号、中心、主力、结果等基本内容,字数在150字左右)
角色扮演,体验当时学生的爱国情;同时自学掌握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每组抽部分同学的作品朗读,交流学习结果。
交流、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五四运动的影响全班分成8个小组,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培养民族责任感小结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比较能力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中国代表拒签和约的情景强化学生的爱国情布置作业每人写一篇小论文《我与“五四精神”》,字数1000字内增强学生时代责任感
七、反馈小结:
1、备课中是否正确、全面制定了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在课 堂教学中是否很好地给予了贯彻、落实?
科书的内容是否准确、细致地钻研和理解了?课堂教 学内容是否坚持了历史学科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史论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是否依据课标要求,相对丰满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充分、恰当?
4、语言、板书、教态如何?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
八、难点突破: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由于一战间日美加紧侵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等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流。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肩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使近代以来中国革命阵线出现新的组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由于领导力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革命的目标和结果。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二篇: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白土窑寄宿制学校
刘春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五四精神,即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法与学法
1. 教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2. 学法:阅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MV《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曲。“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一首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98年前的5月4日,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同时也唱出了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
(二)新课部分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师:是什么原因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我的1919》,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顾维钧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2)、其发言围绕着哪一个问题?(3)、中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生:基本能回答出来。
教师:指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出群情激奋,北洋政府却来电要求代表在合约上签字,更加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所以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思考: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因此青少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生: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五四运动率先起来的是青年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代表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我们现在来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知识说出五四运动经过。(阶段、口号、时间、主力、中心、形式、结果)
2、五四运动经过
生:通过视频结合课本均可说出。
教师:多媒体展示。过渡,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的意义有哪些?学生看书总结。
3、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学生: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1)、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团结。(2)、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3)、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师:详细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的“新”指什么?
通过表格对比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学生:讨论后填写。
教师过渡:在五四运动中广大青年学生起了先锋模范作用,下面们我们来看在纪念五四
8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提出了五四精神是什么?
4、五四精神
学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并回答。
教师:出示图片解释五四精神含义。并进一步指出,今年2017年,是中国多难的一年,九寨沟地震,作为祖国的儿女,我们能为国家做什么?教师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要有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坚守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堂小结
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必须对于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应该重点掌握,对于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以及五四运动所取得的初步胜利,只作常识性的了解。附:板书设计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2.意义 四、五四精神
(四)当堂检测——练一练
(五)作业:
以“我与五四精神”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以增强时代责任感。
第三篇: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清末“新政”中,因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变,于1905年被废除。到了民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刘师培、鲁迅、钱玄同、吴梅、刘半农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直接导火索。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未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仗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因此,帝国主义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了日本。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以后,人民外恨列强,内恨卖国的军阀政权,长久埋藏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像活山一样爆发了。
五四运动开始了,学生的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出发,先到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前示威,又来到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当时,曹正与陆征祥在一起,他们听到学生过来的消息后,慌忙各自躲了起来。学生寻曹汝霖不到,一气之下火烧赵家楼,这一把火救了曹汝霖一命。起火的时候,陆征祥慌忙从屋中逃了出来,被学生发现。学生正好有气没处发,于是将他抓住,痛打一顿。这时大批军警赶来逮捕了32位同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5月4日北京大学 的行动如黑暗的夜空中发出的一声震耳欲聋的春雷,立即震动了全国。第二天,北京学生纷纷罢课,进行爱国宣传,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声援。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也积极营救被捕学生。在强大的声势之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当他们回到北大时,蔡元培校长亲自率学生迎接他们,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同学们将他们高高举起,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被捕学生的爱国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至深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它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主义的发展。
(1)政治上,首先是民族自决思潮的出现,对外来说,主张各民族均享有自主决定其命运的权利,不受外来民族的支配。对内来讲,则是针对政府的专制,而要求实现民主权利、反对腐败统治。五四前后中华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开始召开,国人便对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希望,然而山东问题处理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国人,在山河破碎,是非颠倒,国家危亡之际,中华民族淤积已久的爱国情感猛烈地迸发出来,最开始以学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展开,参加者不仅有学生、大学教师而且工人、商人等也位列其中,声势巨大,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多个城市。重要的是此次民族自决运动的思想深度是以前的政治运动所不能达及的,一战特别是巴黎和会的召开,使国人在思想,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经受了一场洗礼.在以往的民族主义运动或斗争中,人们反对的主要是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没有把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与反对国内封建统治者的斗争结合起来,而此次五四运动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彻底,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实质是爱国,这同以前任何一种运动是有明显区别的。北洋政府出卖国家权益以及在五四运动中打压学生和群众的野蛮行为严重伤害了民众的感情,也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对内改革的紧迫性。
(2)经济上,渗透的民族主义似乎与大众生活更加相关,很明显的就是中国在一战前后兴起的实业救国思潮与提倡国货运动,这是一战期间及战后经济民族主义最突出的一个表现。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全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爱国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人们对日本的嚣张行为感到愤慨,变本加厉的是在巴黎和会上,决定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中国外交的失败彻底击溃了人们的底线,抵制日货运动也很快达到高潮,学生是此运动的先锋,与此同时商人在运动期间的积极表现也很值得重视,巴黎和会上中国合理要求遭拒绝的消息传出后,商人义愤填膺,全国商会致电巴黎公使万勿签字,上海总商会等则积极发起救国储金,为救国全权出力。在各方力量抵制日货的运动中,北洋政府虽然并没有充当组织者的身份,有时在日本的压力下它还委曲求全甚至还要赔偿日方的损失,尽管如此,在此期间政府感于当时的不利形势还是实施了诸多有利中国发展的经济措施,这些行为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积极抵制日货的同时振兴国货也是当时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任务。
(3)文化上,文化民族主义,是指表现在文化领域内的一种强调本民族共同文化认同,维护本民族文化独立性的民族主义倾向。一战前西方文化,制度,精神在中国很是流行,西化或是全盘西化成了众多文化人的默认定理。一战后尤其是巴黎和会上中国被玩弄后,国人迷信西方的潮流不在,人们开始对西方文化产生怀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本土文化,文化界也出现了东西文化之争,文化取向开始趋向多元化。同时一战后列强在中国的力量也发生了改变,众多思潮传入中国,也瓦解了传统的文化结构与心理,并且影响也是深远的。受这种影响下兴起的民族主义运动——非基督教运动随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愈演愈烈,反教人士的言论亦日趋严厉,人们愈来把基督教传播看成是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一部分,两者是没有实质性区别的。与非基督教运动同时进行的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收回教育权”的呼声,最开始由广州学生喊出来,继而不久全国响应。五卅运动爆发以后,人们思想水平以及民族意识的提高,他们认识到文化侵略性似乎比任何一种侵略对于殖民者来说更有效果,精神文化上的奴役永远最可怕,而这正是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弱小民族最高明也是最狠毒的方式。
第四篇: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导学案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第8课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五四精神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难点: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好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大家都应该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青春燃烧的历史吧!
二、新课探究:
(一)结合学习提纲,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2、说说五四运动的时间、导火线、经过、口号、运动中心、领导者、结果、性质。
3、运动的中心、斗争的主力和主要形式发生了什么样变化?
4、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5、谈谈五四运动精神。
(二)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并板演
(三)探究
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背诵所学知识要点,教师抽查。
三、达标测试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北洋军阀的黑统治 D、袁世凯尊孔复古
2、五四运动的口号不包括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还我青岛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废除“二十一条”
3、《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张,陆去。”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应归于
A、学生罢课 B、商人罢市C、工人罢工 D、工商学联合斗争
4、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D、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学生运动
5.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①爱国
②民主
③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⑥科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⑤⑥ 7.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请回答:(1)这是什么运动的传单?(2)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3)表现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2、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四、全课总结
第五篇:五四运动优秀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本课核心内容是五四运动,它围绕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意义三个方面展开的。
2、教材: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包括五节必讲课程,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两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深渊的侵略史;仁人志士一次次奋起救国,上下求索的抗争史。
《五四爱国运动》是第二条线索里的重要环节,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继地主、农民、资产阶级的斗争相继失败之后的一只新兴力量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而进行的不屈的抗争,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取得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同时,它也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使五四运动成为了一场具有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新文化运动,这为下一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铺垫。所以本课在此单元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3、学情: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内容,学生比较陌生的是五四精神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因此,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为:
4、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的比较,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想让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应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
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国人民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5、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难点: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二、教法
1音乐图片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音乐把大家带入历史。2创设历史情景:通过学生自拍情景剧或影视材料,体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3温故而知新:通过影视资料及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4 对比概括分析:比较五四运动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其特点在哪里?
5课堂讨论:通过对五四精神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使学生思考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以背景音乐《共青团团歌》导入新课,滚动字幕显示五四青年节来历。用激昂的旋律和舞动的字符把大家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知识梳理 有效整合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但是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相当熟悉,并且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最后增加了“五四精神”。面对这样一节课,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设计思路并作为新授课来处理,学生会感到乏味。为了将这节课设计的合理并符合新课改精神,我根据教材特点,按照史实的发展脉络,发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将教学内容的三个部分“二十一条 ”与巴黎和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精神,整合成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四个环节:寻源五
四、图说五
四、感悟五
四、弘扬五四。这样的设计在视觉上避免了老一套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程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感知性。
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按照新课程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要求,我对这四个部分的教学方式又做了各有侧重的处理:第一环节“寻源五四”,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我让学生自拍历史情景剧《巴黎和会》,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来体验历史,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情景剧中顾公使雄辩的口才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大家油然而起的敬佩正体现了对学生潜在的情感教育。之后根据情景剧提出问题:
(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怎样形成的?(2)、“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3)、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旧中国外交的屈辱激起当时学生的爱国激情,从而引发了五四风暴,引入第二环节。整个环节的处理比较合理,就情景剧内容进行设问这一过程中,关于“山东问题的由来”这一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四幅图:“蝎子政策”、“德国和日本占领青岛时在信号山上留下的雕刻”、“二十一条”、“《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一条的血书”,再通过对这四幅图的解释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加深理解,特别是最后的血书,更是让学生产生了共鸣。
第二环节“图说五四”,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整个过程的处理是通过影视资料及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结合视频资料片设问:
(1)五四运动分为几个阶段?说出各阶段的中心和主力?(2)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哪一条最能反映其性质?(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然后让学生组织语言来回答问题,既可以让学生体验资料搜集的情趣,又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设计简单新颖,通过温故以达到知新的目的。
第三环节“感悟五四”,阐述五四运动的意义。我决定用材料情景法来处理:运用毛泽东的一段话来阐释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通过分.析“新”姿态的表现,并将“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得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水到渠成了。讲解五四精神则是出示了两段陈独秀和李大钊的资料,通过对他们观点的分析来总结概括五四精神,然后通过五四精神引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整个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环环相扣。
第四环节“弘扬五四”,在设计中我将它从“感悟五四”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部分来处理,以突出情感教育。通过开放式的探究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整个设计中,除了学生讨论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外,我还讲解了自1919年至今不同时期五四精神的弘扬,来展现出五四精神一直是鞭策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动力,中国是一个少年的中国。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终极目标——情感升华。
4、结构建立,小结升华
最后我以知识结构框架图表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自己填充补全知识要点,以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通过习题,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加以对知识的巩固
四、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所做的说课。可能存在许多的不妥。总起来说,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果教师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独立思考的习惯、探究问题的方法,而只是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他们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只会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不能拓展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让教学反思贯穿于我们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