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唱童谣第1课时
第一课时(第十三周)
教学内容:
1、学唱《牧童》
2、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能在听听、说说、唱唱、演演童谣的一系列活动中,初步了解童谣丰富多采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并能积极大方的参与各项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
1、游戏:跟着音乐走一走。
安排学生和着音乐走一走。鼓励学生每人创造一种走步的姿势。(如:用脚 尖走、用脚跟走„„)
音乐停止,立即停止动作。同时身体保持在停止瞬间的动作,变“静态造型”。音乐响起再走。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1、介绍“童谣”。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2、初听歌曲《牧童》
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2.读童谣
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师生齐读童谣。
3.唱童谣: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 师范唱。
学生随琴轻声演唱。
讨论:还可以用怎样不同的形式演唱? 4.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三、欣赏《天黑黑》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地方童谣也很有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天黑黑》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啊举锄(头)要掘芋,掘呀掘,掘呀掘,掘着一尾旋鳅鼓,(依哟夏嘟)真正趣味。天黑黑,要落雨,阿公啊举锄(头)要掘芋,掘呀掘,掘呀掘,掘着一尾旋鳅鼓,(依哟夏嘟)真正趣味。阿公要煮咸,阿妈要煮淡,两人相打弄破鼎(依哟夏嘟七当朗当呛)。阿公(啊)要煮咸,阿妈要煮淡,阿公(啊)要煮咸,阿妈要煮淡,啊!两人相打弄破鼎(依哟夏嘟七当朗当呛)。
2、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叫《天黑黑》,是用闽南语来唱的意思是:天快要下雨了,爷爷在外面挖了一条泥鳅回来,爷爷要煮咸的,奶奶要煮淡的,两人相争,最后把锅给弄破了。
3、你们有没有兴趣用方言来学唱几句呢?(就唱“天黑黑,要落雨”)
4、可以跟着音乐的节拍来扮演一下老爷爷和老奶奶,表演他们滑稽的样子。
四、结束
1、师小结。
2、放歌曲《牧童》,生出教室。
第二篇:说唱童谣第3课时
第三课时(第十四周)
教学内容:
1、学唱《牧童谣》
2、认识X X ti ti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继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连贯或轻快的声音歌唱。
3、能饶有兴味地投入到童谣的表演活动之中,能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动作。教学重点: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教学难点:能饶有兴味地投入到童谣的表演活动之中。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游戏:跟着音乐走一走。
安排学生和着音乐走一走。鼓励学生每人创造一种走步的姿势。(如:用脚 尖走、用脚跟走„„)
音乐停止,立即停止动作。同时身体保持在停止瞬间的动作,变“静态造型”。音乐响起再走。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1、《牧童谣》
(1)复习江苏民歌《牧童》:注意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来演唱。(2)引出四川民歌《牧童谣》
听一听:歌词用问答的形式,表现了牧童对光明与自然的热爱。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自然流畅,衬词“那斯那斯嗨”反复使用,旋律重复,仿佛牧童自由的呼喊声。(3)学唱《牧童谣》
演唱前先按节奏念念歌词,演唱中注意唱准确(4)采用问答的形式,与同学合作,一问一答。
如同在两座山头的牧童用歌声传递信息那样。
2、认识X X ti ti(1)这两首歌都用了(ta)(ti ti)和(ta-a)的节奏来表现,在接口唱活动中,注意比较音高的变化,跟着琴声把s l m r这几个音模唱准。
(2)学习了(ti ti)节奏后,与学习过的节奏组合起来演奏为童谣伴奏,在演奏时要边看谱边按谱准确演奏。
四、结束
1、说说其它童谣: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乱丢。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小耗子
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吱吱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数蛤蟆
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红红的瓜,人人见了人人夸。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小米。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大脚丫。小青蛙,呱呱叫,专吃害虫护庄稼。小肥猪,胖嘟嘟。吃饱饭,睡呼呼。小松鼠,尾巴大,轻轻跳上又跳下,我帮你,你帮他,采到松果送回家。
2、师小结。
第三篇:说唱童谣教案
《说唱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熟练地说唱童谣《捏面人》
2、通过欣赏、学唱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到河南豫剧的风格,并
热爱河南豫剧风格的地方戏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地说唱童谣《捏面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游戏名字《拉大锯》
2、教师讲解游戏要求
3、学生游戏《拉大锯》
4、教师播放《拉大锯》的声音,并且多媒体展示ga
zi
ga
zi
5、学生边念ga zi
ga zi 边玩拉大锯的游戏
6、教师多媒体展示《拉大锯》的儿歌
7、学生随着老师的圆舞板轻声朗读儿歌
8、教师纠正学生的声音
9、分组念《拉大锯》的游戏,一组念儿歌,另一组念ga zi
ga zi,并交换
10、同桌之间配合玩《拉大锯》的游戏
二、歌曲欣赏《捏面人》
1、师生谈话,通过相关视频引出歌曲《捏面人》
2、多媒体播放《捏面人》,请学生思考《捏面人》与《拉大锯》一不一样,分别是怎样表现的?
3、提问《捏面人》什么时候是念,什么时候是唱?如果听到念的地方就拍拍手,唱的地方手叉腰,晃晃脑袋。(多媒体播放音乐)
南炼小学
潘虹
4、用动作来表现歌词中面人的形象
5、把四个人物形象的动作连起来表演
6、配上音乐表演
7、讲解歌词“你说是啥就是啥”
8、讨论歌曲中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哪儿人,得出这首歌在曲调上有河南的韵味儿
9、学生跟教师钢琴唱“你说是啥就是啥”
10、师示范做动作唱“你说是啥就是啥”
11、学生学做动作
12、完整表演,唱的部分跟老师表演,念的部分把它念出来(加上多媒体音乐)
13、再一次表演
三、创编歌词
1、练习节奏
2、部分同学用圆舞板和碰铃为歌曲伴奏
3、配上音乐,念的部分奏乐,唱的部分乐器不出声
4、创作歌词
四、课堂小结
第四篇:说唱童谣单元概述
第六单元《说唱童谣》单元概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说唱童谣,定会给同学们带来快乐。在唱唱、念念、玩玩、奏奏的音乐活动中,大家会喜欢上这些不同地区、幽默诙谐的儿歌童谣。同时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复习、练习它们的唱、奏方法,并通过演唱简单有趣的童谣巩固基本的音高(如s l m r)。
《天黑黑》是一首台湾童谣,生动地讲述了老爷爷和老奶奶意外得到了一尾鱼,却因烧鱼的口味是咸还是淡而起了争执,结果打破锅鼎的滑稽事。歌曲采用闽南方言演唱,其中“哐当叱当枪”的象声词和“哇哈哈”的笑声,引人发笑。
《捏面人》带有河南方言和豫剧的音调特点。“啥”的一字多音具有戏曲拖腔的特点。第二段数板生动地描绘了老爷爷捏出的《西游记》人物栩栩如生,充满欣喜。
江苏民歌《牧童》是一首只有四个乐句的儿歌。三段歌词除了表现牧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外,“依哟罗罗罗”的衬词也表现了其放牧时悠然自得的神态。四个乐句都是以、和 节奏构成,“x xx x —”贯彻始终。
四川民歌《牧童谣》歌词用问答的形式,表现了牧童对光明与自然的热爱。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自然流畅,衬词“那斯那斯嗨”反复使用,旋律重复,仿佛牧童自由的呼喊声。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继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连贯或轻快的声音歌唱;在听唱动的活动中准确感受与表现歌曲的韵律;能用认识的打击乐器奏固定节奏型(四分节奏、二分节奏)为童谣伴奏,声音的力度和韵律能与歌曲吻合。
3、能饶有兴味地投入到童谣的表演活动之中,能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动作;能围绕主题创编一两句简单的童谣儿歌,并以一定的节奏念出来;在童谣游戏、表演及创作活动中与同学友好合作,共同体会童谣带来的欢乐。
4、在念唱奏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二分、四分节奏所组成的节奏型;在诵读童谣中感知两个八分音符所组成的节奏型,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牧童》、欣赏《天黑黑》,第二课时:欣赏《捏面人》,做《拉大锯》律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课时:学唱《牧童谣》,认识X X。
第五篇:一年级音乐下册 童谣说唱(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童谣说唱(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黑黑》。2.唱《颠倒歌》。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中进一步让学生接受我们国家丰富的民歌文化,培养他们爱国情结。2.能生动、有趣地演唱颠倒歌。
3.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各项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本课歌曲时,要先给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内容,对欣赏做好前期准备,才能有效果地听与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与巩固
演唱歌曲《数蛤蟆》,可以齐唱、独唱、几个小朋友一起唱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好歌曲。
三、欣赏《天黑黑》
这首歌曲流传于台湾省北部和闽南地区一带。虽是童谣,但大人孩子都很喜爱,传唱十分普遍。歌曲唱道:“天快要下雨了,爷爷在外面挖了一条泥鳅回来,爷爷要咸的,奶奶要淡的,两人相争,把锅给弄破了”音乐形象淳朴天真,富有农村生活的气息。歌曲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演唱装饰很少,平实自然。
第一部分唱爷爷挖回了泥鳅,全家十分高兴;第二部分表现两老争吵,语调诙谐生动。旋律以第一乐段的材料为基础,逐步衍化,音域也逐段向上扩展,层次清晰。乐段的结尾处多用衬腔,使歌曲更加生动,特别是最后摹仿铜锅被打破的声响,很有趣。
1.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为欣赏打了基础。2.初听歌曲,了解主要内容,让学生讲一讲,听出什么。3.出示歌曲,复听歌曲,感受歌中幽默的情绪。
听后让学生回答,你觉得歌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哼
4.再听歌曲,教师加上渲染气氛的导语,请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扮演歌中的老爷爷,老奶奶。
四、学唱《颠倒歌》
这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歌词将自然现象都颠倒过来,生动、有趣。歌曲较多运用了八分音符,显得活泼、欢快,最后一句旋律的下行,形象地表现了小朋友感到滑稽、哈哈大笑的模样。
1.多媒体展示,有生动的歌曲及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其感受。2.有节奏地朗读歌曲,读时要有感情。
3.跟着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试着自学歌曲第一段。教师发现学生有问题后,单独解决。
4.基本掌握后试着自己独立学唱第二段歌曲。5.连起来演唱全曲。
6.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情绪的变化,为歌曲中的休止符想一个动作,或填一个字,引导学生围绕滑稽有趣的情绪去设计。